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当年英国用波兰换取了希腊,你觉得苏联退缩到什么程度,欧洲才能变成均势。”帕梅拉蒙巴顿一听,似乎自己的丈夫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似乎你和法国人很有共同语言。”
“离岸平衡确实是很累,有时候像是法国人想的那样简单一点没什么不好。”
艾伦威尔逊仔细想了一下,“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些国家怎么也要脱离苏联的控制,可以存留一些影响力,但像是从前肯定是不行了。”
“留出来让苏联对巴尔干的影响力?”和这个男人睡了这么多年,帕梅拉蒙巴顿马上抓住了重点,“这是为什么?”
“给意大利和土耳其留下一定的威胁。”艾伦威尔逊感叹着自己的刀工精准,意大利和土耳其也有大几千万人呢,这不就是一战之前的帝俄么?
艾伦威尔逊想要解决的是英国的麻烦,考虑到法国也是欧共体的核心,最多就算上法国,但是意大利和土耳其,他是相信这两个国家的国力的,大几千万的人口,顶住苏联一个方向的影响力绝对可以。
其实这样的态势很像是什么呢,就是一战之前的欧洲局势,考虑到当时波兰也是帝俄的一部分,这样的局面如果出现,苏联面对的局面相当于略微青春版的帝俄,但是也没有恶化到哪去。
这样的话,反正欧洲的正面是有足够的的缓冲区了,至于东南欧那边就要辛苦一下意大利和土耳其,承担联邦德国在冷战时期的角色。
总体而言这样的局面,欧洲的局势一样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对英法两国甚至联邦德国而言,不过地中海方向并不在改观的范畴之内。
“土耳其和意大利肯定会谢谢你的?”帕梅拉蒙巴顿忍不住偷笑,果然现代英国的离岸平衡手,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太乐观了。
帕梅拉蒙巴顿也看不见未来,认为丈夫的考虑太过于乐观,难道苏联真的会一声不吭就往这个路线走?现在东欧国家还存在不少苏军呢?
“你忘了前一段时间地图头在苏黎世开完会就坐飞机走了?”艾伦威尔逊压低声音道,“据不可靠的消息,苏联的外汇储备已经见底了。”
物资这个东西苏联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发工资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联在冷战制造的军备真的庞大,让解体之后的俄罗斯连工资都开不出来,光是倒卖军火就坚持了好几年。
现在谁能帮助苏军谁就是苏军的朋友,本来民主德国的苏军就是联邦德国出钱买平安,用援助才送走的。
现在掐灭了联邦德国统一的野心,苏军还是存在,那就只有英国来稳住民主德国苏军的军心了。
“我们竟然还要养敌人的军队?”帕梅拉蒙巴顿满脸的岂有此理,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肯定有理由。
“只有苏军有这个能力,按住民主德国想要统一的舆论,和这个目标相比,给他们一点物资、那都是小意思。”艾伦威尔逊老神在在道,“我可不相信德国人,他们装的挺好,但在我面前没用。”
德国人的野心一直都是很大的,而且一般国家是按不住德国人,只有美国和苏联才有这样的能力。
艾伦威尔逊记忆中的南斯拉夫内战,就可德国总理科尔离不开关系。至于民主德国也没有这么干净。
因为前世的记忆,艾伦威尔逊知道很多苏联阵营流传的言论,比如说民主德国也不是没有暴露过野心。
记忆中的布拉格之春,民主德国就是出兵的主力之一,而且行动上比苏军更快,就布拉格之春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回忆,民主德国的官兵比苏联官兵更加残酷,如同美国警察一样,执行任务的时候遭到阻拦就开枪,反而苏联军队还保持着一定的克制。
艾伦威尔逊觉得,没准民主德国的领导人,想起来了可以收复苏台德地区的历史,认为可以借由布拉格之春达成这个目的。
如果此时地图头一下子神智清醒了,知道这么搞下去要完蛋,比如说就拿波兰开刀吧,那么现在的民主德国说不定一瞬间就要和苏联组成苏德联军入侵波兰,只要地图头答应让民主德国收复土地,民主德国政府会豁出命也要打一次试试。
虽然这是想象不会成立,但民主德国这边是有可能会这么干的,不过现在么,民主德国政府最为关心的是保住自己的政权。
一九九零年十月革命阅兵式,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苏联大阅兵,为了表明和解的意愿,正在和各地同时拉关系的米德尔顿,临时加上了访问苏联的行程。
冷战既然已经结束,再这样一个和解的时代,英军也想要在这个时候加入庆祝当中,在十月革命当天,西柏林英军艺出现在民主德国首都柏林城区,和驻德苏军一起庆祝。
米德尔顿同时带来了,关于英国对苏联投资的承诺,以及对驻德苏军可以解决一定程度上的物资问题。
地图头很重视,希望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能够询问清楚,“是英美法三国的驻军都参加么?”
“可能不是这样,根据英国方面透漏,布什总统是一个很传统的保守派。英国想要和苏联和解的心,可能华盛顿方面并不了解。”
谢瓦尔德纳泽面带尴尬的回答道,“英国想要勇敢的踏出一步,也要顾及美国的反应,所以希望我们保密。到时候柏林政府提出邀请,西柏林英军会欣然同意,就要过检查站的时候,不要出现误会就行了。”
“这肯定不会。”地图头沉吟一下道,“我们乐于展现已经和解的心,从军事领域做到这一点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要知道军队一直代表着最为强硬的派别,如果军队都已经和解了,以后国家之间的冲突可能性就减少许多。”
一天之后,艾伦威尔逊扬着手中的文件,神清气爽的出现在撒切尔夫人面前,“你看,我就说一定会成功的,地图头想要做出和解的样子,不会拒绝这种提议,现在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在瞒着美国的情况下释放善意了,我的首相,这都是为了欧洲和平。”
这甚至是地图头主动邀请的,艾伦威尔逊希望英军出现在柏林,给地图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正好借此对自由世界发出邀请,看看能不能得到回应。
艾伦威尔逊则直接建议,“我们不回应,不过在十月革命当天,可以出现在柏林市区,就当是在通盘考虑之后,最后时刻做出的决定,这样华盛顿也不能指责我们。”
“这样倒是解决了美国可能的指责。”撒切尔夫人马上反应过来,解释道,“我可不是怕美国,你别误会了。”
“我怎么会误会铁娘子呢?”艾伦威尔逊总算是把看间谍的目光收回来一些,继续道,“这明明是离岸平衡的真谛。”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遗憾的刺杀
这一年的十月革命庆典,随着苏联各地的各种真相被揭露,出现本就十分艰难,随着时间临近,还不断有自由派要施压取消,这种情况下,地图头的邀请自然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回应。
不过艾伦威尔逊还是等着电视转播的,毕竟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阅兵式,说不定明年就没了。
至于立陶宛的局势,目前仍旧局限在能源封锁上面,很多苏联公民还根本不知道严重性,仍然在兴高采烈的加入到闹剧当中。
艾伦威尔逊一直在想,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相当于剩下多少实力,最近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桉,人口丢了一半,面积丢了五分之一,这个数字还是能套入一个概念里面的,相当于丢了长江以南,这样人口面积的比例都能对的上。
中亚的几个斯坦相当于云贵,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相当于江南,这样就对苏联解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
怪不得俄罗斯面对北约迫近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就要炸毛了,这确实是一个不能放弃的底线,换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忍。
转门派了一个转播团队前往莫斯科,好能够接收到阅兵式的现场直播,艾伦威尔逊便在费雯丽的电视台当中,等待着阅兵式的开始,本次转播英国只有两个人能够看到,艾伦威尔逊和在旁边陪着的费雯丽。
“看看内阁秘书长的爱好,传出去所有人都会吃惊的。”费雯丽口中不无揶揄,“有什么可看的,真不知道你们男人的爱好。”
“男人的爱好就这么两样,此时此刻我不是在证明了?自己的成就么?”坐在旁边的大英国宝证明了醉卧美人膝,电视当中的阅兵式不是在证明醒掌天下权?自然而然,艾伦威尔逊理直气壮。
这一次的阅兵式,谁能看出来帝国余辉呢?除了艾伦威尔逊之外,有几个人能够看出来,受阅官兵脖子右拧,桀骜不驯的目光中已经出现迷茫呢?
如果不和脑子里的历史对照,他其实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同,虽然苏联受阅部队还只是一步一步的走来,但也许这就是老毛子独有的特质,这个国家阅兵就能够通过哪个国家都能掌握的步骤,弄出来不好惹的声势。
而红肠的标语也很有意思,英国媒体的传播镜头专门对准了,支持和反对的标语,比如说有一个标语是这样的,“地图头你有国外的支持,但你输了国内的支持。”
艾伦威尔逊很是缅怀,虽然并不是最整齐的,但确实是最有声势的,随着阅兵式的结束,又到了群众游行的环节,这一次的群众游行注定会有所不同。
群众游行开始后不久,一名男子突然从行进的人群中钻出来,对着观礼台的方向开了两枪,枪声响彻红场,当人们反应过来时,这名刺客已经被冲上来的几名警察按倒在地。
因为警察的动作迅速,一枪射向了天空,一枪打在了地上,观礼台上的人毫发无损。
被派到莫斯科的传播团队,立刻把摄像机对准了刺杀的方向,已经准备收工的英国媒体人士兴奋起来了,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大家直接变成了战地记者,开始声情并茂的把刺杀事件传播出来。
随后的几天,事情的来龙去脉被披露,刺杀者叫什莫诺夫,是来自列宁格勒的工厂机械师,今年三十八岁。
什莫诺夫原本在研究所里从事科研工作,这期间他弄过几个小发明,但研究所的领导却并不感兴趣,这等于对他的新发明“宣判死刑”。
什莫科夫的发明热情遭到打击。虽然他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机械师,但他对自己在研究所的遭遇念念不忘,并且深信问题出于苏联的官僚主义体制。
至少在三月份开始,什莫诺夫就开始策划刺杀方案,他合法购买了一把德国双管霰弹枪,然后将枪管锯短以便隐藏,并在郊外的森林里练习了一阵,以确保能够精准击中目标。
十一月五日,什莫诺夫到达莫斯科,他用假发和假胡子作为伪装,为了躲过金属探测仪,他将枪杆伪装成标语牌上的金属棒,标语牌上写着:(巩固国家!)”。
什莫诺夫成功混入了预备进入红场的游行人群中,在等待过程中,他偷偷的把枪从标语牌上卸下来,藏入了长大衣里。
阅兵结束后,就到了群众游行的环节。随着人群的行进,什莫诺夫距离列宁墓越来越近。他在距列宁墓只有五十米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人群纷纷绕行。
这时,道路边的警察梅尔尼科夫正在观看游行队伍,他发现熙熙攘攘的行进队伍中出现了几米长的空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察,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就在这时,他看见身着长大衣的什莫诺夫站在空地中间,一只手从大衣里掏出双筒猎枪,正瞄准观礼台。
梅尔尼科夫离什莫诺夫只有几步之遥,他迅速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双手抓住什莫诺夫的手腕,结果第一枪射向了天空,什莫诺夫在慌乱中又开一枪,子弹又打在地面上。梅尔尼科夫用力制服什莫诺夫,把枪夺了过来。
“没想到苏联人还挺厉害的。”消息传到英国出现在新闻上,成了几天的热点,英国的媒体人在直播当时迅速就兵分两路,一些人留下收集后续进展,另外一些直接扛着摄像机就跑,把关键的刺杀片段保留了下来。
艾伦威尔逊刚刚到家,帕梅拉蒙巴顿正好在看新闻,面对进门的丈夫道,“你们白厅就没有讨论一下。”
“我们是英国的公务员,没事讨论苏联做什么?”艾伦威尔逊否认道,“这是人家苏联内部的事情,我们要讨论的是英国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人倒是很符合大多数人对勇敢的定义。”帕梅拉蒙巴顿频频点头,表示自己眼中的苏联人就是这样。
“这种问题和个人有关,不能放在整个国家上面。”艾伦威尔逊撇嘴,妻子口口声声的苏联人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战斗民族。
但他知道从民族性来俩阐述,简直就是离题万里,这就好像看一个民族是不是武德充沛的问题一样,都有武德充沛的时候,也都有脑袋插裤裆里面的时候。
帝俄和苏联都是世界大战的亲身参与者,军队构成也差不多,一个就是被德国人一只手按住的国家,另外一个就是把德国人吊起来锤的国家。
生活在大陆的人是华人,生活在美国面对其他族群忍气吞声的也是华人,可这两种人就是不同的。战斗力这种东西和组织能力有关,和个人是没什么关系,这一次的刺杀者完全是个人行为,女首富放大到整个苏联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联要都是这样的人,地图头还敢继续改革么?对不对?什么武德充沛,就是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个人行为,要是发生在美国,什么天生孤僻,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朋友的修饰词马上就用上了。”
“你是懂美国的。”帕梅拉蒙巴顿听完了丈夫的话捂嘴笑着,“你觉得会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个人行为能带来什么影响?”艾伦威尔逊摇头,他敢保证五年来的苏联,凶杀桉应该处在暴涨当中,这一次只不过是刺杀的人恰好是地图头而已,虽然年龄很小,但他是经历过大下岗时期的,知道社会急剧下坠的时候会出什么事,所以苏联的社会动荡不用调查,一猜就知道。
莫斯科,身为莫斯科安全局局长的阿列克谢耶夫大叫晦气,出了这件事他作为莫斯科安全部门的首脑,肯定是有责任的。
另外一个不满的地方,你怎么不射准一点?刺杀了又没刺杀成功,这算什么?
不过好在他有护身符,直接在刺杀之后就把第一女儿叫出来做载人航天,然后亲自审问了罪犯,把自己的态度拿出来了。
现在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自己才正式结桉,来克林姆林宫询问一下地图头的态度,到底是怎么处理,地图头毕竟也算是当事人。
地图头当然是很生气,直接把并不知道和女婿同等地位的阿列克谢耶夫训了一遍,然后沉默半晌,“送到精神病院治疗吧。我也无意真的对他进行惨烈的打击报复。”
地图头想起来了里根刺杀的凶手,就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觉得这样可以彰显宽宏大量,就按照这个办法处理。
“我明白了,他一定会得到好好的治疗的。”阿里克谢耶夫眉毛一挑,了然的点头,精神病院在美国非常重要,但在苏联不见得就不重要了。
阿里克谢耶夫会错了意,甚至还认为地图头少见的清醒了,实际上地图头真没想这么多。
就在此时谢瓦尔德纳泽急匆匆的走进来,看了一眼阿列克谢耶夫才道,“立陶宛分离主义者通过政党法,禁止拥护莫斯科的派别活动。”
大英公务员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勾心斗角
“什么?”地图头脸上闪过一丝愤怒,虽然优柔寡断,没有任何的担当,但这个时候他还是愤怒了,立陶宛的举动可以说是朝着独立卖出了一大步,这就是在挑衅莫斯科的权威。
地图头愤愤不平,他感觉自己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善意,但是对方却不领情,直接反问道,“亚左夫怎么看?”
“亚左夫同志认为,应该采取断然措施镇压立陶宛的分离势力。”谢瓦尔德纳泽显然明白,地图头是想要询问一下军方的意见。
阿里克谢耶夫面无表情,没想到碰到了这种对话,但是亲历现场,也让他对地图头两面不讨好的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随着苏联的局势混乱,地图头又开始尝试和保守派搞好关系,这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保守派有助于维稳。
当然地图头也不得罪自由派,简单来说就是想要走中间路线,不过文化沙皇已经和他说过,目前中间路线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谢瓦尔德纳泽提醒道,“这是内务部能够解决的问题吧,询问一下普戈同志的看法怎么样?”
鲍里斯·卡尔洛维奇·普戈是拉脱维亚人,父亲曾是一名老地下党员,拉脱维亚步兵团成员,曾参加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内革命战争,后任里加市党高官。
普戈本人则就读于里加工学院,毕业后进入里加市电机制造厂当了一名普通工程师,一年后即被任命为该厂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团高官,不到一年又得到升迁,而后其仕途则平步青云、一帆风顺。
到三十八岁时普戈已升至父亲的高位,四十三岁时被任命为拉脱维亚共和国克格勃主席。
四十七岁时官至拉托维亚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现在则是内务部部长。
这样一个实权部门的首脑,再加上他本人出身于拉脱维亚,和当地并不遥远,应该是对当地局势有所了解的。
“那就叫普戈同志来一趟,讨论一下当地的局势。”地图头马上从善如流,然后看着阿里克谢耶夫道,“关于之前的刺杀桉件就这么做。”
“明白,总统。”阿列克谢耶夫不知道这是在下逐客令,马上告辞道,丝毫不犹豫的就离开克林姆林宫。
他也有自己的事情,把当前看到的事情,告诉自己的母亲以及并不在苏联的父亲,无上权威说过了,这种事不能瞒着他。
福尔采娃让阿里克谢耶夫不要轻举妄动,几个小时之后,换了一个安全地方拿着卫星电话的艾伦威尔逊,也和好大儿联系上了,重复了一句要盯紧契丹人的表态,他还有另外一种分析要告诉好大儿,“哪有这么多不要命的笨蛋?加里宁格勒不是挨着立陶宛么?当地苏军肯定容易调动。”
艾伦威尔逊也是前几天才看地图,忽然发现了这个普鲁士的龙兴之地,还在苏联的手上,而且这是一个飞地。
不能怪她之前没发现,毕竟现在从地图上,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一样,都是苏联的土地,地图上颜色都一样,当然不能一下就发现。
随后马上调查加里宁格勒的人口,得知当地俄罗斯人是主要民族,人口超过百万,加上立陶宛的俄罗斯人,几乎就和立陶宛本地人持平了。
其实只要底线放低一点,扑灭立陶宛的独立运动也并不难。
“所以呢?”阿里克谢耶夫不知道艾伦威尔逊是什么意思,虽然明白了加里宁格勒的重要性,但接下来呢?
“我说的是压制住立陶宛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不一定敢继续闹。”艾伦威尔逊干脆的回答道,“都不怕死么?还不是你们的地图头惯出来的?”
艾伦威尔逊记得,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可以分为八一九之前和八一九之后,其实在八一九之前,波罗的海三国看起来同气连枝闹得厉害,但主心骨是立陶宛,立陶宛闹,而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在看着,声援是有的,但是并不真的敢和莫斯科对抗。
但是八一九之后的两天,两国就先后独立了,在八一九之前,苏联宣布独立的有两个加盟共和国,一个是立陶宛一个是格鲁吉亚。这个问题并不严重,虽然回过神晚了一些,艾伦威尔逊还是在这个时间表达了和文化沙皇同样的看法,扶持俄罗斯社区采取内战。
“母亲也是这么说的。”手里拿着卫星电话的阿列克谢耶夫叹了一口气,“你们两个的看法一致,看来是没错了。”
“是嘛,喀秋莎也是这种看法。”艾伦威尔逊心里一惊,这位和妻子同等地位的文化沙皇还是厉害,不愧是亲身经历过政变的人,“加上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人,立陶宛无路可逃,不需要军队最终也能解决问题。两年前那种手拉手的场景,不会再出现。”
在东欧国家纷纷变色的那年,波罗的海三国其实进行过一次百万人民手拉手的行动,不过那年当地的独立运动才刚刚开始,莫斯科虽然惊讶但并没有做出反应。
不过在后世的网络上,这就成了被修正的历史,一九九一年,什么面对苏联的百万大军,波罗的海三国毫不畏惧,巴拉巴拉的。
其实手拉手运动被修正了两年时间,苏联没做出反应,被修正成了大军对峙,当地人毫不畏惧。
但实际情况是,在一九九一年年初苏军真的开进立陶宛之后,立陶宛是真的抵抗了但没什么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根本就躲在一边看着。
哪有什么勇敢的百万人民?莫斯科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有过这么一次运动,苏军真来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一点也没有同气连枝,明摆着就是见死不救,艾伦威尔逊此时得知了文化沙皇的看法,也同意利用俄罗斯社区制造流血事件。
“你的敌人已经不是地图头了,好儿子。”艾伦威尔逊压低声音道,“是俄罗斯总统,你看着吧,一旦苏军出动,他就会表态的,进行你绝对不愿意听到的表态,但这样也不是没有有利的地方。想一想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他们愿意一觉醒来就成为了在其他国家的少数民族么?这都是可以利用的,生活在其他国家的俄罗斯人,怎么不得有两三千万?”
“格鲁吉亚这边也有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吧?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有纳卡,局势并没有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过要是俄罗斯本身出问题了,那就什么都别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