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苏娥眉双眸亮晶晶的看着李晔,这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家伙,一直在不停给她惊喜。
收回目光,崔克礼将文章收下,对面前的崔家长老道:如此,文比的结果,已经毋庸多言,是小三胜了。
崔书林这话一出,无疑等于宣布了,崔家下任家主的人选。
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与黑白小鱼
李晔眉眼肃然,即便崔克礼不继任家主之位,以他儒家文师的境界,日后若肯相助,对他治理平卢州县,也有莫大益处。别的姑且不言,只说教化平卢百姓一事,就对他修为的提升,具有莫大帮助。
崔虎城灰溜溜的走了,虽然有诸多不服,但打又打不过人家,文比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已经没有挣扎余地。
屋子里的长老们都退了出去,崔书林单独走进去,对崔克礼的文章表示赞扬后,便问道:那位李小友,你是从何处请来的?
崔克礼回答道:李公子并非是小二请来,而是苏道长他们的朋友。听说,是他们来青州的路上结识的。
崔书林寻思片刻,才看着崔克礼,意味深长道:你有没有察觉,这位李小友,有些特别?
特别?
你难道不觉得瞧着很亲近?
亲近?有吧?好像真的有。
为父总觉得,这位李小友,好像跟咱们家,有些缘份。
当然有缘分了,没缘份能出现在咱家?
崔书林摆了摆手,将这个话题打住,转而说道:这些年,你一直在接济簸萁山道观?
崔克礼点头道:二十年前,小二去长安归来时,偶然路过簸萁山附近,结识了簸萁山道观观主,为其帮助百姓的义举所感动,又得知簸萁山道观并不富裕,这才暗中接济不过小二能力有限,接济的并不多。
崔书林点点头,没有多言。
实际上,他心里已有无数波澜。
簸萁山道观那位高人,为什么要接受小二的接济?
他这回派了两个弟子下山,明知他们修为并不强,无法有效帮助小二解决问题,为何还要派他们来?
这位高人,行事还是这般羚羊挂角,不可按常理琢磨啊
崔书林摇摇头走出屋子,不敢再深想。
平卢的江湖,太平了数十年,大家都渐渐忘了,三十年前,曾有个行事疯癫的邋遢道人,以手中一柄桃木剑,五天时间,就挑翻了平卢五州的江湖。
那一年,疯疯癫癫的邋遢道人,在登州海岸大浪淘沙之际,一跃跨出,就上了蓬莱仙岛。他站在蓬莱仙岛最高峰,手中桃木剑随意向下一劈,就破了蓬莱道门的护山大阵,逼得整个蓬莱道门,高手尽出
然而半日后,那道人就又出现在登州海岸。
依旧是邋遢的模样,桃木剑也依旧是桃木剑。
不过不再疯癫。
苏娥眉和卫小庄,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是老得只剩下两颗门牙。
实际上,从那一天起,师父就只剩了两颗门牙。
登州临海,海之东有仙岛,谓之蓬莱。
千年之前,便有人言,蓬莱有仙人。
仙人不可寻,仙岛亦不可寻。若是凡夫俗子,乘船出海,饶是纵横千百里,也不得见蓬莱仙岛真容。
多少年来,出海访仙者络绎不绝,而真能窥见蓬莱仙岛真容的,寥寥无几。
蓬莱既有此仙道传说,且道观又有修士数百,高手如云,就更显超凡。
道门五大盛地,蓬莱向来排名前列。
这也就难怪平卢江湖,对蓬莱道门,都敬若神明了。
仙雾缭绕的蓬莱仙岛,山清水秀,林木葱岭,青砖绿瓦坐落其间。
主体殿宇后面有一座高崖,高崖上常年云遮雾绕,不见草木真容。
道观的所有弟子都知道,那座高崖,叫作望仙崖。
传闻在这座高崖上修行,能在旭日东升,紫气东来之际,望见云端的仙人,对修炼大有裨益,还有机会得到仙人指点,故而是蓬莱的福地。
蓬莱道门这一代数百弟子中,只有两人可以在望仙崖修炼。
余者不得踏上望仙崖,违令者死!
在蓬莱道门,望仙崖是圣地也是禁地。
清晨,凉风拂来,望仙崖的云雾中,有三人一前两后站立。
今日天阴,没有东升旭日,也无紫气东来。
当先的人鹤发童颜,着白袍抱拂尘,在云雾中不辨容貌。
但蓬莱上下,只有一人是这副打扮,那就是蓬莱掌门!
后面两人身姿卓约,向鹤发童颜者见礼,其中一个稍高的人开口问:师父有何吩咐?
这声音成熟婉转,但声线略细,分明是个女子。
仙道大会在即,平卢却有些人,妄图不响应蓬莱号召。这对蓬莱而言,不是一件好事。鹤发童颜者出声道。
稍高的女子回答道:弟子明白了。
鹤发童颜者轻轻挥袖,女子手中便多了一本小折子。
这是那些人的名册。鹤发童颜者道,这是你们第一次行走江湖,要记住,你们是蓬莱的隐藏多年的仙鹤,仙鹤不出则已,出则必要一鸣惊人,让天下人,都记住你们,敬畏蓬莱!
弟子明白。
还有一件事。
师父请吩咐。
青州崔家,这回竟然派了个儒家读书人,来参加仙道大会。儒家的人,功名利禄之辈,没有仙缘,不配踏足蓬莱仙岛。
是。
两人下山之后,蓬莱掌门依旧站在高崖云端,沐浴微风而不语。
他望向东天日出的方向,忽的冷笑一声:平卢节度使?大少司命会让世人知道,这个平卢,到底是谁做主!
平卢?蓬莱掌门一挥拂尘,高崖云雾尽散,蓬莱要的,是整个天下!
簸萁山道观前的石阶,蜿蜒曲折,都是由青石板铺就,不过铺路的人,明显很偷懒,每一级石阶长短并不一样,大抵是来往之人很少的原因,青石板周遭遍生野草,有的甚至直接盖过了石板,然而怪异的是,青石板的棱角却很光滑,是那种走的人很多,经年累月下来,被磨平的光滑,如此情景,看来有些矛盾,让人不免纳罕。
只剩下两颗门牙的褐皮老道,佝偻着身子,背着一个跟他差不多瘦,面上没有半分血色,还在不停打摆子的年轻人,走在野草丛生的青石板山道上,嘴里嘀嘀咕咕的唠叨:活了一大把年纪,疟疾我见过不少,严重到你这种程度的,还真是罕见,以往碰到的,基本都是死人了,你倒是运气好,还能喘息,真是难得,不过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家里连坑都给你挖好了,我估摸着,要不是我出现的及时,你晌午就会被丢到坑里给埋了,嘿嘿,不过你也别指望太多,虽说我大大小小也是个观主,但你看我这一身衣裳,比你还寒酸,能不能把你这半只脚,踏进阎王殿的家伙,给一把拉回来,还真是不好说。
年轻人早就意识模糊,趴在老道背上一动不动,也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昏死过去。好歹爬到观门,褐皮老道一屁股做到石阶上,将背后的人随意卸了下来,然后就扯开嗓子,朝道观里面大喊:徒儿,师父回来了,快把这个抬进去,老规矩伺候,徒儿
老道的声音戛然而至,他回头看了一眼破落清净的道观,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没有半点儿动静,他拍了一把额头,叹息一声,老了老了,什么破记性,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尤其是见过的女子,哪怕只是远远瞧过一眼,十年后碰到了她女儿我都认得出唉,老了老了!
撑着冰冷的青石板起身,褐皮老道一摇三晃,朝道观旁边走去,转过墙角,就看到一块菜田,老道皱起眉头,一脸苦瓜相,不满的嘀咕:小丫头这才走了几天,菜园子里的草就长成这样了,还让不让人活?还好老道是聪明人,认得哪些是菜哪些是草,要不然,嘿嘿,新来的家伙就要吃草喽!
老道在菜园子里扒拉几把,扯了一捧菜兜在怀里,回到道观门口,一把提着年轻人的后颈,一脚将大门踢开,就进了道观,可怜还在打摆子的年轻人,屁股在门槛上石阶门槛上噔噔几下,也不知摔开花了没,好在这家伙已经昏迷,要不然就算不破口大骂,也会吓得对老道的医术医德没有半分信心。
刚进门,旁边草庐里的鸡鸭就围到了栅栏边,撑着翅膀叽叽喳喳的叫唤,一副要飞出来的模样,老道瞥了它们一眼,面露苦色,低头盯着怀里的菜叶看了半响,最后挑了几颗黄的,丢进了鸡圈,先吃着,等我安置好这小子,再把你们放出来觅食。
老道正要提着年轻人进门,忽的眉头一皱,抬头向钟楼前的两口大水缸看去,这一看就是脸色一变,一把将年轻人丢进屋子里的榻上,转身两步跨到水缸里,探身往里去瞧。
两口水缸,瞧不出年月。
水缸里,各有一尾游弋的小鱼。
小鱼一黑一白,模样奇特,如同画出来的一般,似真似幻,正在水缸里旋着圈。
黑白小鱼上,此时撒发出缕缕金色氤氲,灵气四溢。
老道干瘦枯瘪的脸,水波一样渐渐荡开,最后变成灿烂的笑容。
他双手拢袖,双眼眯成一条缝,不无得意:养了你们二十年,如今终于要长成。
但就在这时,有两道黑影,如同两道墨线,从水里不知多深的地方,分别掠向黑白小鱼,两条小鱼顿时受惊,四处乱窜。
老道皱眉。
他抬起头,看向东方,眼神逐渐变冷,手指下意识抚过嘴里仅剩的两颗门牙:这般来势汹汹,是不把我齐长风当人?
不过他旋即收了厉色,笑容意味深长:一个三月上山,天降大雪,满山桃花开,雪花衬桃花;一个一张一吐,就能空了一个酒缸,还得了我的桃木剑,真以为都只是练气中段?
大缸里两尾黑白游鱼,忽然安静下来,在水中漂浮不动。
水深不知几许,深邃不见底。
第二十八章 菜园子与儒家之学
以崔家的地位,崔克礼继任家主,这在整个青州,都是一件大事,要邀请很多人来观礼,需要些时间准备,考虑到蓬莱仙道大会在即,最终商议的结果,是等到蓬莱仙道大会归来,再行举行仪式。
一辆马车驶出青州城门,在几名骑马修士的护卫下,沿着向东的官道驶去。
马车颇为宽大,坐在马车中的是崔克礼。
这位儒家读书人,是半刻也闲不下来,赶路的途中都在车厢里读书,马车虽然有些摇晃,但崔克礼好歹也有几分修为,并不受这些影响,读到兴致来的时候,他还会奋笔疾书。
李晔和苏娥眉卫小庄两人,都策马行在车厢前面。
卫小庄跟李晔说起道观的时候,兴致勃勃:咱们道观虽然不种田,但菜园子还是有的,说起来这还是师姐一手拾掇出来的。我记得小时候,大概七八岁那会儿,我们第一次跟师父下来,看到了山下的村民和农田,那回回来后,每日晌午,师姐都会一个人,神神秘秘的跑到道观旁边,在一片平整荒地里拾掇一阵,捡石子拔荒草,好不容易弄出一块地方,她就把山里的野菜,移栽到地里,然后就满怀期待守在那里看,想着也能弄出一片菜园。晚上还起来去看一阵,折腾得我和师父都睡不着。
到了第二天,起来一看,你猜怎么着,全死了,哈哈。为此我和师父还笑话了她好一阵,都把师姐闹哭了,一个人坐在菜园子旁边,生了大半天闷气没理会我们。师父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就去山里找了些野菜籽,交给师姐,还教她怎么开垦荒地。其实师父也是一知半解,他根本就没种过田,就看别人种过,结果菜籽撒下去,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会儿是冬天了,田里都打了霜,菜籽哪里能生出来,哈哈,我还忘不了,师姐蹲在菜园子边上,望着菜园子默默守候的情景,可刚下了一场雪,菜园子里除了厚厚一层积雪,什么都没有。
卫小庄见李晔颇感兴趣,一直在认真听,就更来劲:然后师姐又生气了,不过这回是生自己的闷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半天没出门。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籽好不容易长出了几棵,真的只有几棵啊,是三棵还是四棵来着?老可怜了。这还不是最好笑的,李兄你知道最好笑的是什么嘛,那些菜籽根本就不是菜籽,生出来的压根儿就不是野菜,你猜是什么?是他娘的喇叭花!哈哈,笑死我了。
我嘲笑了师父好久,那也是师父第一次红脸,是给他自己羞的,师姐就闷闷不乐,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哈哈,你可以想象那个场景,我们三个人,就我一个人乐
李晔笑问道:然后呢?
然后?当然是我被揍了。他俩一起揍的我,混合双打啊,最后就我一个人哭,他俩都乐了,气死我了!
苏娥眉暗暗咬牙切齿,狠狠瞪了卫小庄一眼,吓得卫小庄赶紧闭嘴,李晔看她窘迫,兴致更浓,问卫小庄:后来如何?
卫小庄嘿嘿笑道:后来师父面子上过意不去,毕竟把野草籽当作野菜籽给了师姐,害得师姐吓忙活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那时候师姐还是那么小,于心何忍。而且,他无所不能的形象全毁了,为了维持这个形象,他带着我们下山,去向山下的村民请教,这才弄明白了这里面的学问。师父在村子里名声不错,救过不少病人,后来村民挨家挨户的,就给师姐凑了一大捧菜籽,师姐兜着菜籽上山的时候,硬是没让我们碰一下,像护着崽儿一样,可凶了,哼哼,小时候师姐其实很小家子气的。
接触到苏娥眉杀人般的的眼神,卫小庄尴尬的扰扰头,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后来师姐拾掇菜园子的时候,师父和我要帮忙,全被她挥着小手赶出来了。她不完全不信任我们啊,就一个人抱着一把大锄头,那锄头都到她下巴了,在菜园子里折腾得可起劲儿了。
后来终于长出了一窝葱,那些天,看着那窝葱长大,师姐开心跟什么似的,每天都要跑过去十几二十回,那脚丫子敏捷的,跟猫儿一样。第一窝葱长出来了,师姐却硬是不让我们拔了吃,无论我和师父怎么劝,她都挡着菜园子,倔强摇头,跟拿啥,母鸡护崽一样。那是菜啊,不吃用来干什么,可师姐偏偏不让。
最后我和师父都没辙了,也就不抱希望,只是相顾叹息,觉得命苦哇,这好不容易生出来一窝菜,能看不能吃,简直没有天理。直到有一天晚上,师姐端出来蒸饼的时候,我和师父讶异的发现,蒸饼上竟然有无数绿点,可香可好看了,原来师姐还是把葱拔了,给切碎了合在了蒸饼里。嘿嘿,那顿饭,吃得我和师父老享受了,当时就跟吃李兄你做的烤鸡一样,觉得人间绝味,不过如此了,哈哈。
李晔被逗乐了,看了苏娥眉几眼,后者羞涩的下头,不敢见人,他对卫小庄道:你师姐怎么就突然想通了,她不是不让吃么?
卫小庄嘿嘿笑道:她哪是想通了,那是葱都快黄了,再不吃就殃了,她没办法了,这才拿出来!
苏娥眉充满杀气的目光落在卫小庄身上,一副要拔剑刺死这厮的模样:卫小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