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果开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妖僧花无缺
陈季川初至此方世界时,大遂就已经日薄西山。在他到来的三十多年后,便彻底倒塌,成为历史。
历经二十余年动乱。
群雄割据。
三国鼎立。
最终北荣席卷南北,一统天下。
大荣开国二百年。
随着当初开国文武、精锐之师纷纷老去,又不可避免的陷入衰败。
天下渐渐又起纷争。
战乱渐多。
妖魔鬼祟再次活跃起来。
二百多年下来。
大荣业已日暮西山,皇命难出皇城,各路各府自行其是,已经是实际上的诸侯。只待一个契机,只等有人按捺不住,大荣就会轰然倒塌,整个天下将会再次陷入战火中。
王朝更迭。
自古如此。
陈季川居于太平府,五百年来坐看风云变幻,早就习惯。
世俗中的荣华富贵、帝王权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难以长久。
唯有修行才能成就永恒。
……
太平府城,陈王府。
这里是大荣‘一字并肩王’府邸。
四百多年前。
大遂破灭,大荣定鼎天下。
四百多年间。
特别是近二百多年来,大荣屡次陷入危境,数次险些灭亡。幸有太平府大将陈季川屡次带兵平乱、勤王。
当初最为动乱的时期。
陈季川仅用了短短二十年,就从一府参将,扶摇直上,做到大荣左柱国、光禄大夫、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子。
一百九十六年前。
陈季川平定南川叛乱,开疆扩土五百里。
大荣封无可封。
文武百官争论数月,最终只得封了个‘一字并肩王’,这也是大荣第一个以及唯一一个异性王。
自此,陈王荣耀达到巅峰。
当时。
世人皆担忧陈王功高震主,恐成大祸。
但二百年下来。
这位一字并肩王非但没有野心膨胀,反而安居太平府,俨然是大荣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在天下百姓中的名望之高,甚至还在大荣皇帝之上。
偌大太平府中。
百姓更是只知陈王,不知荣皇。
只可惜。
如此贤德英武的陈王,却不被大荣皇室所容,屡次针对,时常猜疑,最终使得陈王与皇室渐行渐远。
以至于大荣落得如今名存实亡的局面。
四方纷乱。
鬼祟横行。
唯有太平府得享安宁,妖魔不敢侵犯。
因此四地百姓多有逃难、迁徙至此,使得太平府人丁兴旺,人口远比得上最富庶的中原大府的十倍之多。
府境也在逐年扩张。
今时今日的太平府,远比五百年前的太平府要大了数倍。
这一日。
陈王府中。
“呼!”
陈季川盘坐修行,再一次达到炼气八层。长呼口气,打开‘仙籍’——
姓名:陈季川【其五】
年龄:518(268/300)
仙阶:1
仙职:荣太平府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
等级:20
修为:炼气八层;抱丹十层;夜游十层
天赋:造化·洞悉;造化·衍法
功法:《剑图》(旁门级)(第十八层);《五形八法拳》(旁门级)(第二十层);《太阴炼形法》(旁门级)(第二十层);《元一功》(第一层);《控尸诀》(第十八层)
术法:
低阶:略
中阶:略
高阶:玄关术、风雷翅、五雷正法、匿身术、七元解厄如意天罡分光剑诀、金钟罩法
法宝:黄精剑(一阶)、元阳珠(一阶)、元阴珠(一阶)
技艺:炼丹(一阶);炼器(一阶)
仙俸:100(+100)
源力:12402415
……
“炼气八层。”
“抱丹十层。”
“夜游十层。”
陈季川看到修为一栏,脸上露出笑意。
五百年转瞬。
苦修二百五十载。
外功、道法两脉的修为纷纷突破,已经到达抱丹十层、夜游十层。修行上,达到抱丹、夜游层次,越往后修行本就越发艰难。
有些人终其一生,也难突破到中期,更别说后期了。
陈季川这一世修行。
借助城隍这重身份,宝物不缺,与道法高人、外功强者也多有往来,交流切磋。
诸般助益的情况下。
磕磕绊绊,总算将外功、道法修炼到十层境界。
可到了这个层次。
不可避免的,修为又陷入停滞。一时茫然,不知该从何处突破。
只能苦思冥想,苦修不缀,以岁月苦熬,再邀四方高手交流。
以期能在此世寿元告罄之前,突破桎梏。
……
从道果开始 第一百九十一章 清君侧!
神灵寿命悠长,若无劫难,甚至可以长生。
但凡人、修士却有寿元大限。
如陈季川。
此时虽为城隍,可自身修为却止步于炼气、抱丹、夜游,寿三百载。时辰一到,到底是逃不过一死。
虽说死后依旧可以为神。
但这个时候,就要分出主次来。以神位为主,香火纠缠,万民念头烦扰,哪里还能继续修行?
只能在神位上苦心经营,以求功德圆满,晋升神位。
可神灵寿数悠长,想要晋升,除非有泼天大功,否则就要漫长时间积累。
百年。
千年。
万年。
无法修行的情况下,一成不变的神道生涯,足以磨灭一个人的心志。再加上享受香火,必有因果缠身。劫数一到,哪怕神灵也要陨落。
“若是修行无望,神道也是个好归处。”
“好死不如赖活着。”
“至少能多活许多岁月。”
“但对我没什么吸引力。”
陈季川摇摇头。
简而言之。
‘兼职神灵’好处多多。
‘全职神灵’限制多多。
个中取舍对陈季川来说并不困难。
“我这世还有四五十年好活,若死后依旧占据城隍之位,难免要入神道,不得脱身。届时仰仗香火,于我修行无益。”
“凭白浪费时间。”
在这道果世界中,终归还是要回到修行上。
……
太平府。
陈王府。
砰!
啪!
陈季川在院中打拳,搬运气血。
一拳一脚看似普通,但气血之旺盛,足以令厉鬼避退,不敢近身。若是将气血激发,整个人更是如同大日一般,凡所照见之厉鬼,皆要灰飞烟灭。
哗啦啦!
拳脚动,能清晰的听见血液在体内流淌的声音。气血如江河,奔腾浩荡。
陈季川习练的依旧是一套《五形八法拳》。
但相较于当初在秦岭世界中初创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套拳法糅合了秦岭世界中诸多武学,到了这处大荣世界,又吸收了诸多武学,其高深绝不下于两世任何一门顶尖功法。
要是脸皮厚一些,陈季川也能对外宣称,这是他‘自创’的绝学。
但陈季川要脸。
事实上。
这门《五形八法拳》只是他博采众家之长而得来的一门高深武学罢了。
远远达不到‘自创武学’的高度。
若是将这门武学传授出去,秦岭世界、大荣世界中,必定有许许多多的高手都能从中找到自家武学的一丝痕迹。
但不论是‘自创’还是‘融合’,《五形八法拳》的精妙毋庸置疑。
特别是陈季川又用‘造化·衍法’将其强化之后,此法更是冠绝天下。
一拳一脚,牵动气血。
在陈季川心脏中,九滴血液如同九轮太阳,照耀五脏六腑。第十滴血液时而凝聚,压迫的心脏岌岌可危,随时都要破裂似的。待到心脏难以承受,这滴血液又忽的散去。待心脏恢复,又继续凝聚。
就这样时而凝聚时而涣散。
砰!
砰砰!
砰砰砰!
陈季川的心脏在强有力的跳动,五脏六腑都在得到强化,血液流动也愈发有力,洗涤全身。
外功修行达到抱丹层次之后,从初步抱丹再到罡劲炼就,直到最后的见神不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了抱丹九层时。
肉身、脏腑、筋骨都被锤炼到极高深的层次,届时抱丹坐胯,使全身的精气神,血髓浆都浓缩一点,不去爆发,反而使之极度凝练。
最终就能炼出一滴‘精血’,存于心头,故此又可以称之为‘心头血’。
一滴精血蕴含极为澎湃的能量。
寻常存于心头,强化脏腑。待到与人大战时,轰然爆发出来,足以石破天惊。
抱丹巅峰的武者也有高下之分。
有的人抱丹修行马马虎虎,根基一般,最终全身气血凝聚,也许只能凝出一两滴精血,甚至连一滴都凝聚不出来,最终只能困在抱丹九层。
而那些根基扎实的,将抱丹层次修炼的极为透彻的,则能够随意凝出三五滴乃至七八滴精血。
陈季川一世世反复修行,本就根基深厚。
与众多武道高手切磋交流,汲取了秦岭世界跟大荣世界的武道精华,又进一步将修行功法强化到旁门级之后,对抱丹层次的理解更是与众不同。
所以达到抱丹十层之后,轻而易举凝聚出九滴精血。
眼下第十滴精血也即将凝聚出来。
抱丹十层,十血层次的武者,放眼整个大荣怕也不多见,可称一阶至强。
但终究还是一阶。
终究还是抱丹境。
想要再进一步,晋升二阶‘炼魄境’,必须得洞见七魄。
但人的神魂松散,勉强还能感知。可七魄藏在身体中,该如何洞见?
没人知道。
陈季川也很茫然。
只能一日日苦修,一寸寸的去寻找。
打破虚空,见神不坏。
踏入这个境界,人便能够完美入围的掌控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完全了若指掌。
也就是人的修炼敏感程度,到了最高境界洞悉入微,能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身体每一个细微之处。
只有达到这个层次,才能去寻找‘七魄’。
“达到抱丹十层之后,不论是一血境,还是十血境,都只是实力的积累,而非境界的提升。即使达到百血、千血境,找不到七魄,依旧白搭。”
陈季川根基稳固,气血旺盛,这是晋升‘炼魄境’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想要真正突破,还需要一定的悟性灵性以及一定的运气。
陈季川知道自己资质一般。
不过勤能补拙,他一世世积累,夯实根基的同时增长见闻、知识,早晚能够轻松突破这个门槛。
如今迟迟不能突破,那一定就是积累还不够,见识还不足。
“战斗。”
“激烈的战斗,全身紧绷,精神高度紧张,临战时种种应变、灵感迸发,有助于突破。”
世上有那么多临战突破的武人、修士,也是因为这一点。
陈季川现在达到抱丹十层,他需要的也是一场场旗鼓相当的大战,来帮他继续积累,来刺激他、逼迫他,争取突破这重瓶颈。
“普通的战斗不行。”
“必须得是生死之争。”
陈季川心动神动,一拳捶出——
轰!
虚空炸裂,一声爆响,心脏中第十滴精血彻底凝聚。
气血轰鸣,又强一分。
……
太平府中。
近五百年来,头三百年无疑是太平城隍风头最盛。荡清一府,扫除妖魔鬼怪,力压各大法教,真正的独霸一府。
就连大荣高祖都知道其名号,加封其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以示尊荣。
但太平城隍毕竟是神灵,对平头老百姓来说,天然的存在着距离感。
有事拜神。
无事就忘了。
太平府承平已久,太平城隍的风头自然也就逐渐过去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字并肩王’陈季川。
二百年前。
陈王横空出世,拳打太平府,脚踢十三路。
从一府参将扶摇直上,成就‘一字并肩王’,战功赫赫。陈王府更是猛将如云,麾下兵马精锐。
太平府人丁兴旺,每年涌入的流民也多,落草为寇的更是数不胜数。
百姓没了鬼怪的威胁,又要受这些流寇、山匪的祸害盘剥。
幸而有陈王,常常带兵扫荡流匪山寇,使得太平府百姓得以安生。
时常日久。
不少老百姓都给陈王立了生祠,供奉在家中。在太平府中,‘陈王庙’的数量跟香火更是不下于‘城隍庙’,没有哪个道观、庙宇能与之相比。
可见陈王人望。
太平府内外百姓都期盼,陈王能够起兵,平定天下叛乱。甚至希望陈王能够取大荣天下而代之。
但可惜陈王‘安分守己’,二百年间,待在太平府始终不见动弹。
毫无谋逆之心。
令人徒呼奈何。
这一日。
陈王府中,诸多将领汇聚,王府中的重要臣属也都在场。
陈季川高坐上首,与一众文武议事。
待府中事务议定妥当后。
左侧文官之首,一位长须的儒雅老者站出,痛心疾首道:“大荣日渐衰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文臣贪财,不思治国,武将怯战,不愿守疆。以至于各州府各自为政,割据一方,穷兵黩武,百姓怨声载道。”
这位是陈王府长吏张养浩,乃陈王心腹重臣。
他这一番开口,顿时令在场部分文武惊诧,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一时间有些激动。
不少文武不动神色,心中却早知王爷计划。
心中也按捺着激动。
“唉!”
“百姓何苦?”
陈季川听着,也叹息摇头。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天下动荡,乱世纷争,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
“王爷仁慈。”
“奈何当今圣上被佞臣蒙蔽,听信奸臣诽谤,对王爷无端猜疑,致使天下落得如今局面。老臣斗胆建言,请王爷起兵,诛奸臣,清君侧,还天下一个朗朗太平!”
张养浩正气浩荡,冲着陈季川猛地跪拜下去,口中疾呼。
“诛奸臣,清君侧!”
群臣听闻,尽皆振奋。
大荣内乱已久,自家王爷安居太平府也太久了。
王爷不动,他们这些人就没法再往上升。可若是能借着‘清君侧’的名号,取大荣而待之,他们这些陈王府旧部便是开国功臣,地位荣耀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
他们做梦都想要王爷起兵。
但此前陈王积威甚重,他不松口,没人敢劝谏,最多是旁敲侧击。而今日张养浩既然敢当众进言,那必定是——
……
从道果开始 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祖高皇帝:陈季川!
“前朝德祐年间,荣恭宗昏庸无能,奸臣当道,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当时尚为大荣‘一字并肩王’的太祖起兵勤王。携一府之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入神都,护卫皇室,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用兵如神,立不世之业。”
“恭宗羞愧,欲禅位于太祖。”
“太祖不受。”
“当是时,有小人散播谣言,称陈王府州府粗定,兵强士附,若劝帝迁都太平府,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太祖不惧流言,励精图治,助恭宗整顿朝野。”
“奈何恭宗听信宦官之言,猜疑太祖,暗中传出‘衣带诏’,召各路诸侯进京讨陈。太祖于天下一雄关‘龙象城’外,独斗十八路诸侯,十日连战‘讨陈联盟’二十四员上将,斩将过半,每战皆胜。”
“被奉为‘天下一战神’。”
“此役十八路讨陈联盟寸步难进,僵持数月。数月后,太祖知晓内情,心灰意冷,率师撤出神都,回转太平府。随后讨陈联盟涌入神都,千年古都陷入刀光血影中,荣末帝恭宗悔恨晚矣,自悬于煤山歪脖树上,一命呜呼。”
“自此,大荣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撕破,天下陷入动荡。”
“太祖不忍百姓陷入战火,生灵涂炭,复又起兵,短短七年横扫数百州府。每战必先,历经大小战役数百场,阵斩敌将数百员,终一统天下。”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陈季川,前荣德祐十八年正月代荣建徽,改元建隆,建隆二年十月迁都太平府。建隆七年四月十二日,太祖退位,在位七年。”
……
太平府,当涂县。
一座普普通通的书院中,一群学生围在一处,翻看着不知从哪里淘来的话本,一个个神采飞扬。
天下承平近百年。
大徽历经太祖、太宗两代帝王,当今圣上是太宗第六子,素以仁慈著称,仁德天下敬仰。
但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而言,无疑更加崇拜太祖高皇帝。
太祖横扫八荒六合,定鼎天下,当时被奉为‘古今第一战神’、‘无双神将’。即使时隔百年,依旧震撼人心。
特别是在太平府地界,太祖皇帝的威名更是无人能比。
“燕仙。”
“蔺永。”
“许臣。”
“山长让你们过去。”
一众少年正在激烈议论,忽的有人进来喊了一声,众人顿时鸟作猢狲散,只剩下三个少年,垂头丧气跟着讲师走了出去。
……
“山长。”
来到一处院中,见着仙风道骨的山长,三个少年恭敬行礼。
这位山长虽然严厉,但心地良善,他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进入书院,也多亏山长减免束脩。
不但如此,就连他们三人的名字也是山长给起的。
可惜数年寒窗。
燕仙实在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各门功课最差,每每见着山长,都颇为羞愧。
许臣钟情于岐黄之术,立志治病救人,悬壶济世,功课方面虽勤勤恳恳,但学业也仅是马马虎虎。
唯有蔺永有天份,肯下苦功,是整个香山书院中最有希望金榜题名的弟子。
三人并立。
前二人局促,后者则坦然的多。
山长正在批注书院弟子的文章课业。
半晌后,才放下笔,稍微活动下手腕,而后抬起头,露出面容。
乍一看平平无奇,锋芒不显。
实则气质内敛,常人难发觉罢了。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前荣一字并肩王、大徽开国太祖高皇帝、古今第一战神——
陈季川。
……
“你们三个进书院多久了?”
陈季川看向三人。
燕仙低着头,许臣抿着嘴,唯有蔺永出声回道:“回山长,六年了。”
三人同龄,都是十岁入的学院,今年已有十六岁。
少年初长成。
“六年。”
“今年秋闱,你们三人可下场试试。”
陈季川冲三人说道。
“秋闱——”
“是,山长。”
燕仙、许臣又低了低头,跟着蔺永一同应声。
陈季川知道三个弟子的情况,从怀中取出三封书信,分别递过去,道:“人生路漫漫,科举并未唯一出路。这三封书信,一封是写给北邙山青云派九苍真人,一封是写给雪蟾山药王谷青牛道人,一封是写给崖州府大儒孟雍。秋闱之后,不论结果如何,你们三人都可以持着书信去拜师学艺。”
陈季川将三封书信分别递给三人。
“北邙山青云派?!”
“雪蟾山药王谷?!”
燕仙、许臣接过书信,脸上又惊又喜。
这可是大徽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大派。
前一个青云派,传言是太祖高皇帝创立,建在北邙山上,门中以精妙剑术与五雷法最为出名,天下不知多少人想进去,却不得其门。
后一个药王谷,精通道法、岐黄术,既能够治病救人,又能够驱法降妖除魔,名头也极为响亮。
燕仙侠义。
许臣心善。
这两个门派对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
“多谢山长!”
燕仙、许臣拿着书信,激动不已,
不止二人。
蔺永也激动坏了:“崖州府百源先生!这可是当朝第一大儒!”
孟雍字尧夫,当朝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