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驸马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短头发
延安郡王不惜冒险的拉拢李二加入,那就说明他自知自己力量薄弱到了极点,在政治斗争中是个必然失败的结局,迫不得已才走这一步险棋。
确实是这么回子事情,延安郡王虽然聪明深沉,奈何他终究是太年轻了,年轻的有些过分。 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发展和丰满自己地羽翼,或许他早就意识到了政治斗争的紧迫性,所以在一直的拉拢李二,或许他早就明白时间不在自己一方,所以才铤而走险……
很明显事实就是这样,很明显无孔不入也知道延安郡王在拉拢李二,现在看来。 无孔不入总是有意无意的表现出自己是郡王方面的人物。 或许他早就知道李二会加入延安郡王一方。
尽管无孔不入一直是这么表现的,但是正是因为他那准确的不像话地情报使得李二明白了许多。
若他真的是延安郡王一方地人物。 那就说明延安郡王已经掌握了相当庞大的情报系统,甚至把触角伸展到了大宋朝廷的核心,如果是这样,延安郡王则是有了相当的实力,有这种实力的话,绝对不会走拉拢反叛的险棋。
但是事实是那文定之的安排每一步都是很无孔不入地情报相配合的,或者是无孔不入在配合文定之。 无论怎么解释,两者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孔不入听闻李二之语,再也不是笑容可掬的从容模样,满腹心事的沉默不语,终于低头道:“看来外面的传闻并不符实,爷爷也不是那种胸无城府之人。 ”
“费话莫讲,你这厮究竟是甚的来路,赶紧的好生说个明白。 不然……嘿嘿……”历史上阴阴地狞笑:“叫你知道吃吃金橘子。 ”
李二最是清楚刘十三对于刑讯手段那种变态的嗜好,越是名字好听的刑罚越是残酷无比,看刘十三卖弄一般的摆弄了手上一个小小铁箍,还真是不知道所谓的金橘子究竟是怎么个手段。
无孔不入微微抬眼看了刘十三手上的铁箍一眼,很是鄙夷地说道:“听闻这位刘公公是个刑讯的大家,我看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 金橘子所用之箍乃是以熟铜打造。 最是讲究个铅三铜七,如此打造出来的头箍才不会脆硬,且受热均匀,剥取头皮时候不会粘连,一揭而下。 如刘公公这般以生铁为头箍,实在是外行了的。 ”
刘十三惊的嘴巴都是张大的,好半天才明白自己是遇到刑讯的高手了。
所谓的金橘子就是以一个活扣的金属头箍套在犯人的额头整圈,然后逐渐地收紧,在犯人地头骨将要裂开时候停止。 这并算完,只不过是个开始。 在套紧犯人头骨之后。 以牛油大蜡烧灼那头箍的突出部分。
金属地传热特性使得犯人脑袋不住的加温。 若是犯人还不肯招供,那头箍将在很长的时间之后被烧的通红。 犯人的头皮也会被彻底烫开。 然后就象是剥橘子皮一般把半个头皮一剥而下,lou出白惨惨的骷髅头。 然而犯人却不会很快的死去,看到自己不人不鬼的模样早被惊的崩溃。
因为生铁太脆,在箍住犯人脑袋逐渐收紧的时候即容易把犯人生生箍的头箍碎裂而亡,有悖刑讯惨而不死的宗旨,所以要用比较柔软的铅铜箍为最佳,而且铜质头箍受热均匀,能够完全的紧贴在犯人头皮之上;再则就是那铜箍色泽为黄,也暗合金橘子的名头。
大惊之下的刘十三忽然道:“你……你是宫里的人物,你是……”
宫中男子大多为阉人,这无孔不入胡须满面,绝对是个正常的男子,根本不可能是太监的。
刘十三却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若是所言不错,你定然是宫中人物,旁人不会这金橘子的手段。 ”
能够一言道破刘十三所谓的金橘子,甚至指出刘十三在这方面的不足,绝对不是外行。 因为金橘子本是宫中流传的手段,外界很少知道,故而刘十三咬定了无孔不入是皇宫之中的人物。
“刘公公好眼力,这金橘子的手段还是九年前我首创的哩!”
刘十三自小就宫中,又是对于种种惨无人道的刑讯手段极其的上心,自然知道金橘子的手段确实是在六年前开始出现,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无孔不入是皇宫中人。
李二可就纳闷儿了,这怎么可能?皇宫之中的人物?
那无孔不入终于目视李二:“实不相瞒驸马爷爷,小人真是宫中的,乃是为我大宋官家效力……”
李二差点一个耳光抽在无孔不入的脸上,他这么说实在是侮辱自己的智商,若他是大宋官方的人物,甚至是皇帝的密探,怎么可能叫灾民抢夺军粮?那军粮可是前方军兵所需……
皇帝怎么可能叫灾民抢劫自己的军粮?甚至是派了密探来帮忙抢粮,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小人晓得爷爷不信,也不怕驸马爷爷疑心,小人是有证据的。 ”





驸马传 第335章 隐藏的暗流
前番征讨西夏的战事,李二的出现不过是那场战争谢幕前的演出,双方早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惨烈争夺,几乎把大宋北方消耗的喘不过气来,更是叫西夏本不丰盈的社会财富所剩无多。
李二能够一路征讨战胜西夏,并非全都是因为他用兵如神,也不全是因为运气这个不可kao的因素,西夏的贫弱其实是个潜在的重要因素。
大宋虽是比西夏要强了许多,然其国力的很大一部分要拿出来防御北方的契丹,宋辽双方当时虽然模样爆发很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却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国力。
经过经年苦耗的大宋并不如他的表面那么强大,所以大宋官家才不得饮鸩止渴的预征来年赋税来维持。
所以在李二看来,神宗皇帝断断不会派人协助自己来抢夺军粮,跟本就是没有理由的,除非皇帝是疯了!
皇帝派人协助反贼抢劫军粮,没有人会相信。
然而无孔不入拿出的东西却是叫人不得不信。
这是一块三寸长短,阔尚不及两指的黝黑铁牌,上以金丝镶嵌的阴文:“勘巡诸务,内外有司”。
经过刘十三的讲解,李二才明白是怎么回子事情。
大宋也是有成系统的情报部门的,乃是当朝太祖亲创,名为勘巡所(所是个很小的行政单位),当时隶属于军机。 主要负责军情的侦测,也负责一定地内部事务。
到了太宗时候,勘巡所的性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民间和朝堂的许多人质疑其皇位的合法性,太宗皇帝不得不搬出老太后(太宗和太祖乃是共母兄弟)的金匮之盟来说事。
因为后周世宗传位于幼子,使得主少国疑,赵家才得了天下,所谓的金匮之盟就是为了防止大宋出现幼年皇帝而为权臣篡夺江山地法子。 确立的应对措施就是兄终弟及。 即说当时是太祖太祖兄弟在母亲面前共立了兄终弟及地约定,太祖皇帝也是“泣拜而受”。 并且命人把这个文书藏在一个黄金打造的匣子里,所以称为金匮之盟。
当时确实是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不过太宗在闹出了“斧声烛影”的千古迷案之后一直也拿不出所谓的金匮盟约出来。 于是,朝野之中对于他皇位的合法性更是起疑。
就是在这个时候,太宗皇帝把本是对外的勘巡所变成了对内,主要用来发现潜在地反对者。
既然太宗皇帝的皇位是来自于金匮之盟,他也害怕自己受到金匮之盟的约束。 所以一直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传给自己的侄子或者弟弟。
由于太祖曾经立下不诛旧臣的先例,在这个时候,勘巡所的势力派上用场,并且得到空前的壮大。 这个类似于克格勃地怪胎在太宗的授意下大肆活动,找出许多的所谓“证据”,不仅大肆打击旧臣,而且逼了太祖的弟弟和连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八王赵德芳。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什么瓦面金锏,赵德芳更不可能协助包青天破案,因为他23岁就被逼自杀了,所以说历史有时候是很kao不住的。 )
真宗时候,发觉勘巡所地势力已经坐大,但是也不敢莽撞的削弱。 只是在不动声色之间逐渐的削减其权限。 到如今,勘巡所已经是个无关紧要甚至不为人所提及的存在,其权限也仅仅局限在勘察皇室宗亲的作风问题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之上。
随着时日的推移,堪寻所的影响正在逐渐的消除,但是这些人却是无一例外的渗透甚至是掌握了许多皇家子弟地生活规律,除了看到他们日常地生活之外,当然也知道了许多不应该知道的事情,比如和那些人交往,比如手下聚拢了多少幕僚等等。
按照宋时候地体制,皇家子弟很难真正的融入到政治军事或者经济层面的决策之中。 基本是只要和军国大事有牵连的部门和系统都是被朝廷里的大员们所左右。 即便是皇帝本人也受制于这个系统。
皇帝从来就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及时是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 作为皇帝也不可能做当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皇帝所做的大部分还是平衡和制约,很难完全的控制政治格局,尤其是在大宋时候。
皇家子弟不能够掌握真正的实际权力,并不表明他们就是摆设儿,他们同样的也是寻找突破口。 因为只有真正的成为皇帝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在那些能够左右局面的部门和力量远离皇家子弟的时候,堪寻所自然而然的就纳入了他们的视线。
而堪寻所掌握了许多皇家子弟的秘密,似乎也在有意无意的和这些人kao近。
堪寻所作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单位,其实他们也明白自己的价值,所以一直想努力的打破枢密院掌控朝廷的局面,也想参与到政治甚至军事经济等层面来分区权利的盛宴。
在旁人看来,这几乎是非常可笑的,小小的堪寻所竟然有了这样的野心,是在叫人笑破肚皮。
但是李二绝对不会这么看的,情报特务系统,尤其是对内的时候,他的威力显然是被严重的低估了。 当年世界上的某个帝国,其疆域为世界第一,其军事实力为两大超级帝国之一,曾经和令一个超级大国展开旷日持久的世界霸权争夺战,后来虽然解体,但是他的实力和野心仍然叫人不敢小视,这样庞大的国家都能够为情报人员当权,可见特务系统的能量绝对是相当的大。
李二甚至不得不佩服这个无孔不入的眼光,这个家伙真是太厉害了,完全就是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力量。
只是旁人还不能意识到堪寻所的威力罢了。
按照无孔不入的说辞,官家好似也知道一些关于延安郡王的事情,只不过神宗皇帝是和当年的太宗皇帝抱了一样的心思,绝对不希望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别人,毕竟儿子是亲生的么……
或许皇帝会容忍甚至纵容延安郡王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是李二知道现在的这个皇帝绝对是个好大喜功且又心高气傲的,在前方吃紧时候,绝对没有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做下协助反叛抢劫军粮的事情。
天家人自然又天家人的行为准则,只要是对王朝又妨碍的,绝对不会姑息,无论他是甚么样人。
“你说官家会允许延安郡王来帮我抢夺军粮?呵呵,这么说你认为我会不会相信?”
无孔不入这么说根本就没有指望李二会相信,笑眯眯的说道:“莫说驸马爷爷不会相信,便是蠢如小人这般也不会信的呐!其实小人早就侦知延安郡王和驸马爷爷又这样那样的牵连,却是没有告知官家罢了。 应该叫官家知晓的事情自然要及时准的的奏报,不应该叫官家知晓的事情还是莫分万岁的心思了,官家为了国家大事可是日理万机,有些个事儿还是小人这样的下人自己斟酌办理的好……”
这无孔不入是官家的人不假,真的能够做到无孔不入也是真的,只不过他是有选择的把一些机密告诉皇帝而已,至于他究竟保留了怎么样的秘密,李二不用想也是明白的。
李二明白,这个家伙才是真正的野心家,他利用皇帝给与的权利不仅在暗中窥视皇家子弟,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延安郡王勾结,他所勾结的也许并不是延安郡王一人。
李二头一回见到这么深沉的心机:此人利用及其有限的权利,在皇帝和郡王之间寻找平衡,而且还可能和延安郡王的政敌有同样的同盟关系……
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的了!
“呵呵,便是我也要佩服你们这些人的!”无论李二对于无孔不入是如何的态度,却不能否认对于此人能力和野心的肯定。
“能得驸马爷爷金口一赞,小人真是荣幸的紧了。 当世之中,叫小人佩服也是只有一人,便是驸马爷爷的。 ”
“你也不必自谦,我是真心赞你,若是他日你得掌权柄,必然是……必然是当今的曹孟德!”
那无孔不入知道具备李二这样最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思,当下也不客套,明白李二的意思:“爷爷的《三国传》乃是小人熟读在胸的,当真是天书一般的犀利无匹。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语小人实不敢当,如今的朝局爷爷也是知晓,小人是断断不能参与其中的……”
“所以你就要搅乱局面,好浑水摸鱼,是也不是?”
“爷爷真乃是小人生平之知己!”无孔不入同样是由衷的赞美李二一声,算是肯定了李二的说法。
作为一个没有甚么实力和势力的小人物,能够有如此的野心,除了表明他的坚韧之外,说明他早就有了更加深远的安排。
“呵呵,便是心深如海,奈何大局如此,你自以为能够做的到么?”
“小人自知穷一生之力,也是做不到的,不过如今却是不同,如今的驸马爷爷已不是当初的驸马爷爷,只要爷爷肯于小人联手,岂不是两利之局面?”




驸马传 第336章 诡异银针
联手?只不过是个好听的说辞罢了,如无孔不入这般的人物绝对不是甚的善男信女,他这样的人可不会有什么协助灾民的心思,他的心里只有利害二字,所以还是和他讲利益的好。
李二虽然每多软弱之举,却不是个蠢人,很快就明白了许多……
刘三嘏的心智和阅历尤在李二之上,听罢了李二简单的描述,仔细的捏了个盏子,仿佛是在体味那盏中热水的温暖一般,良久也不言语。 眸子却似望着远方,目光之中满是悠远之意:“那无孔不入可不是个简单的,李兄你可要小心了的。 ”
“我也是看出那是个颇有……心机之人,按理推论,确实是又共同利益的。 ”
“此等样人如何能够信得?纵是为了利益而联合,在更大的利益面前,谁敢保证李兄不会成为他同别人交换的筹码?”刘三嘏意味深长的说道:“他的话语最多能信七分已是不少,若是信的实了是要吃大亏的呐!”
此言李二大为赞同:“莫说是七分,就是信他九分又能如何,此般的情形只要又半分的信不过,也是极其凶险。 不过局面已经是现如今的这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防范一些也就是了的。 ”
对于无孔不入所言的种种,李二实在不敢全盘深信,虽然他话语之中的意思暗合了李二的打算,可是李二知道他完全是处于自身地利益才如此作为的。
最高明的谎言并非是全部胡说。 百句真话之中有一句是假呐才叫个厉害。
“天家之事总是诡异莫测,若真是到了利害攸关之时候,那些个貌似光鲜冠冕堂皇的人物还不如市井之中的泼皮无赖更加的痛快,你我都是吃过亏的,哎……”
刘三嘏和李二都是驸马,都有莫大地才气,所不同者是当初的刘三嘏还有许多埋藏在心底地宏大抱负。 成为驸马之后才明白了许多道理,才明白了自由的可贵;而李二自始至终都有那种混吃等死的心态。 从来没有想过要施展什么样的抱负,更没有想过要做下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可是同为驸马的二人却都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那种生活,刘三嘏对于功名利禄早就是心灰意懒,宁可老死他乡也不想回去做那锦衣玉食地驸马爷。 一心想要笑傲山林逍遥快活的李二却是被时事逼到了风口浪尖。
不论如何,两个大才子两个驸马爷都不愿意做那貌似光鲜的驸马了。
看李二黯然的叹息一声,刘三嘏苦笑道:“李兄还是比我强的多了,长平公主虽是跋扈嚣张刁蛮任性。 终于是改了许多。 我那发妻虽是美貌绝伦知书达理,却是……”
无论容貌还是才情,耶律玉容都要比长平公主更胜一筹,不过现在看来,现在的耶律玉容或许还真的比不上现在的长平公主哩!
“如今李兄你可是身系万千灾民地福祉,所作所为都是要万分谨慎小心才是,不知下一步做怎样的打算?”
“下一步?”
李二一直认为以自己的本事或许真的不能成就什么皇图霸业,但是用来拖身。 用来离开这争争斗斗的世道还是可以做到的。 关键是这些灾民,这些已经为朝廷视为反叛地灾民该当如何面对?
就算是能够解决灾民一时的温饱,待到朝廷腾出手来,也是绝对没有放过他们的可能。 就算是说下个大天来,就算是再换上十茬八茬的皇帝,灾民也是没有好果子。 对待反叛的手段从来就是只有一个:剿杀!
为了长久打算。 也是为了自己打算,已经容不得有太多的顾虑,只有横下一条心,真正的反叛了。
对于这个事情,直到见到文定之之后,李二心中才有个大致的影子,待到无孔不入说出自己的打算之后,李二终于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样去做。
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为自己争取可以生存地空间,刘三嘏自然明白李二是这个意思:“此为险棋。 李兄小心了。 ”
“险是够险地了。 也是没有了旁的法子,不行此险招何以为生计?“李二抬起头来。 声音好似高了许多:“不论是甚么样地王朝,不管是甚么样的帝国,不管军力如何强盛,不论疆域如何的辽阔,民众百姓才是根本,失此根本便是无道。 国不知有民,民焉知有国?”
李二终于整理出自己心目中国家的概念,所谓的国家并非特指疆域和政权,更不是哪个王朝哪个朝廷就可以代表国家的。 唯一能够代表国这个概念的只有百姓,只有老百姓才是国家真正的主宰。 朝廷只是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若是国家的管理者凌驾在国家主人之上,完全不顾国家主人的意愿,那么作为主人的老百姓有权利更换新的管理人员或者干脆是一脚把现在的管理人员踢开。
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想法也就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什么先贤圣人会认为黎民百姓的地位要比整个王朝整个帝国更高,也从来不会有人认为朝廷应该为老百姓服务。 李二也明白自己的思想实在是超前的太多,也不想在这个时代推广普及自己这种思想,但是最起码要让自以为至高无上的朝廷对百姓有敬畏之心!
刘三嘏多少也明白了一些李二的想法,也同样是在为百姓的处境揪心,但是他始终认为皇帝才是国家的主宰,只不过皇帝也有昏庸和开明之分。 或许现在皇帝过于好大喜功过于穷兵黩武,也许某天皇帝就会转变成为英明神武的千古明君。 或者干脆换一个皇帝也不为不可,不见汉有文景之治唐有开元盛世地么?
以古人思想的局限性,即便是思想十分前卫的开明人士也不可能接受李二的想法,或许这些人的想法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和李二的观念比起来最少落后了两个时代。 既然他们理解不了,那就不必明白了。 好在在李二心目之中地大业也不需要那些士大夫和文人的支持,李二本就没有想过要以非常地手段来使得江山易主。 更不想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庞大帝国来完成王朝的更替,只要小心谨慎的去做。 也有很大的机会成功。
李二站起了身子,吐出胸中浊气:“左右也是如今的无路可退的局面,左右已是如此,即便是不成功又能如何?还能比这更坏地么?”
“好的多了,这几日可真是好的多了,”大宋官家神宗皇帝同样感觉心头的浊气消散,就是呼吸也顺畅许多。 虽说半边身子还是行动不便,说话也费劲的很,和前几日憋闷难受的感觉比起来如今真的就算是神清气爽的了,不由得“龙颜大悦”:“真真地是好手段,果然比御医要强的不少,赏蜀锦一匹,钱三千(是三千个铜钱,不是三千两银子)。 孙大针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呐!”
“官家谬赞,草民所用之法实在算不得高明,想来宫里头的医官大人是不屑用的。 ”
神宗皇帝心境大好:“御医尽是用些金贵之药,我还还不如你的法子有用。 不管是甚地针石,若能医的好病便是好法子……”
司马光看到官家的病情明显的好转,面上也是平添不少的颜色。 毕竟这大针先生是出自自己的府上;何况如今市局真的是艰难,官家还是尽快的好转才是。 笑的脸上的褶皱也扯地开了:“不论何法,能医好病地就是好方子呐,官家此言实是至理,以臣等愚见,延安郡王的方子虽是有些偏颇,难保不是个有奇效地方子,官家以为如何?”
神宗皇帝早就见到了延安郡王的条陈,对于他所言的要借李二何灾民之力抵挡契丹的方略总是犹豫不决。 以大宋目前的国力军力,同时应付北方的两个战场何两淮的灾民实在是很吃力。 所以一直不能够“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两淮反叛灾民何李二这样的“疥癣之疾”。 更是助长了契丹扣边这个“心腹大患”。
内忧外患实在把大宋王朝折腾的不轻,也够大宋朝廷头大。 若是真的能够把李二这个反叛利用来抵御契丹,不仅可以消除一个祸患更是得一援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可是……
可是朝廷能够驾驭得了李二这个反叛么?
“官家勿动!”站立在一旁的大针先生(按照大宋时候的礼仪,大针先生见到皇帝自然也是要下跪的,但是绝对不会如图满清时候那样就一直趴在地上连脑袋也不能抬,历朝历代也包括蒙元在内,要说奴化的功夫满清真是登峰造极了。 )急急的出言提醒:“针还带着哩,估摸了时辰也是差不多的,便给官家起了针的吧。 ”
1...137138139140141...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