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朝为田舍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眉鼠眼
可今日安西军说走就走,他们走了,邓州城可就没那么安全了。
顾青再三向刺史保证,短时间内叛军不敢南下,邓州可保无虞。
刺史只好信了,但信了也不走,安西军将士全部拔营后,刺史仍跟着后军辎重送了几十里。
顾青被刺史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将刺史请来中军,道谢之后请刺史回去,刺史这时终于说出了实情。
安西军走可以,但欠邓州刺史府的钱总是要还的,后军文吏前后借了邓州刺史府几千贯,都是朝廷的公账,这笔钱不还,刺史没法跟朝廷交代。
满腔深情终究是错付了,顾青顿觉萧然。
钱当然还不了,安西军已然有些拮据了,但刺史像被肉包子打过的狗一样跟了几十里路,不给个交代说不过去。
于是顾青给刺史打了一张白条,郑重其事地盖上了帅印,刺史不干,顾青很有礼貌地告诉刺史,要么拿了白条老老实实回去,要么让他身体的某一部分先回去,赖账的人不仅没有廉耻,眼里也没有王法的。
刺史非常明智地选择了第一种,不甘不愿拿了白条扭头就走。
邓州刺史离开后,顾青立马下令前锋官沈田快速赶到襄州,到达襄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当地官仓。
保一方平安是莫大的功德,吃你点粮食正是天经地义毫无争议的。
当夜扎营,顾青聚将,将安西军暂托常忠统领,鲜于仲通辅之,约定一个月之内必回。
众将虽对顾青的决定不可理解,但还是无奈接受。
众人散去,顾青又叫来宋根生,二人喝了一顿酒,违别数年,宋根生的性格有些变化,变得比以前稳重多了,顾青既欣慰又心疼。
男人忽然变得成熟,是因为经历了旁人无法体会的剧痛。
第二天一早,顾青领着陌刀营和神射营共计三千多人离开了安西军。
安西军继续南下赴襄州,顾青则往西去。
离开大军后,顾青快马加鞭,朝金州疾驰,并派出斥候打探天子行营所在。
李隆基逃往时仍不忘排场,所以行军的速度不会太快,一天行几十里路大约便要扎营休息了。
顾青估计他现在刚刚走出关中,至于禁军有没有哗变,那就真不知道了,如今的发展已比真正的历史改变了许多,很多事情顾青已把握不住它的方向。
…………
秦岭。
李光弼率军终于走出了大山,特意绕开了关中,先往南入梁州,然后往东寻找安西军。
自从败退秦岭以来,李光弼不停招兵买马,在山谷中操练将士,这些日子麾下已有八千余将士。
相比安禄山的叛军主力,这点兵力自然不够看的,李光弼很理智地避开了与叛军的正面冲突,用迂回的方式寻找战机。
万春公主遇到李光弼后,索性也不急着找顾青了,跟着李光弼的大军多少有些安全感。
两人相遇后,万春终于在军中得到了久违的公主待遇,待遇其实也不算好,几千人缩在秦岭里,条件自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李光弼只能尽量保证万春的饮食有荤有素,偶尔还弄点民间低劣的浊酒尝尝味儿,毕竟爱夜店的公主殿下不能没有酒。
自与李光弼相遇后,万春便不停劝说李光弼率军与安西军会合,李光弼认真听进去了,与部将商议许久,觉得与安西军会合是个不错的主意,眼下李光弼所部兵马只有八千余,根本无法与叛军主力相抗,听说顾青领安西军一直打得不错,若能将这八千兵马汇入安西军阵列,也算为将来两军决战做了贡献。
于是在派出斥候打探了秦岭外的军情后,李光弼决定率军东进,寻找安西军的下落,与之会合。
“李叔叔好计谋!相信本宫,这是你此生最正确的决定。”
得知李光弼决定与安西军会合后,万春眉开眼笑心情极度舒爽。
李光弼听她不伦不类的称呼就有些牙疼,这些日子相处他算看出来了,眼前这位公主殿下恐怕对顾青有心思。
这可就犯难了,作为顾青的长辈,李光弼早就知道顾青与张家两个闺女有些说不清的情愫,长安未破之前,李光弼也悄悄问过张九章的意思,老狐狸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李光弼猜测,张九章或许已做好了两女同嫁一夫的准备,姐妹同收在如今的年代也算不得惊世骇俗,从贞观到永徽再到开元,高门大户里的联姻有不少都是姐妹同嫁一夫,这是出于政治利益上的考虑。
若要将这门亲家坐实,那么索性就多嫁一个,万一老大没了,老二马上替补为正室,亲家仍然是稳稳当当的亲家,联姻关系仍然牢不可破。
张九章那只老狐狸说不定就有这想法。
如今李光弼发现连公主都要掺和进来,想想都为顾青头疼。
这事儿可不好办了,公主若坚持要嫁顾青,而天子极宠这位公主,她若提出下嫁,天子多半会赐婚的,那么张家俩闺女怎么办?





朝为田舍郎 第五百零九章 出秦赴襄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李光弼与顾青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仍为顾青操碎了心,领军平叛被安禄山打得灰头土脸,带着一群残兵败将钻秦岭大山里,还要牵挂顾青的亲事,李光弼想想就觉得自己命苦。
“公主殿下与天子巡幸西南岂不是更安全么?为何要离开天子行营?”李光弼试探着问道。
万春坐在马上,掰下一块胡饼送进嘴里,小脸顿时露出难以下咽的表情,努力梗了下脖子,几乎将这块胡饼生吞了下去,李光弼急忙递上水,万春灌了好几口才缓过来。
“好饼,好吃。”万春昧着良心朝李光弼露出甜甜的笑。嘴上说着好吃,手上却迅速将剩下的胡饼递给旁边的妇娥,再也不肯多看它一眼。
李光弼捋须微笑,不错,标准的皇家教养,说瞎话都特别有素质。
“我喜欢顾青。”万春语气平常地道,淡定得仿佛在述说今天的天气,平静却无可辩驳,像众人皆知的真理。
李光弼捋须的手微微一颤,仍然微笑道:“殿下莫闹,顾青出身贫寒,幼年差点饿死,殿下是金枝玉叶,功臣世家子弟才是殿下的良配,顾青何德何能,哪里配得上殿下。”
万春不高兴了,瞪着他道:“顾青把你当长辈,哪有长辈在背后如此编排晚辈的。顾青出身贫寒又如何?本宫只求有情郎,与我相敬相爱一生,他的出身与我何干?他纵是个乞丐,本宫看中了也嫁。”
李光弼苦笑道:“顾青虽说未婚配……但殿下怕是来晚了。”
万春笑了:“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张家姐妹捷足先登了?无妨,本宫比她们姐妹强多了,顾青只要不瞎,他会选择我的,只要他没与张家姐妹成亲,我就有机会让他临阵倒戈。”
李光弼脸颊直抽抽,这词儿用的,也是皇家教的?
“殿下,臣说句逆耳忠言,顾青此子看似温和,实则性情颇为孤傲,而且有股子拗脾气,他决定要做的事情从来不在乎利弊得失,甚至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以他的脾性,个人亲事他断然不会为皇权折腰,殿下当三思啊。”
万春哼道:“本宫从来没用皇权逼过他……”
话没说完,想到当初在终南山,他看了自己白花花的身子,她差点当场下令将他灭口,后来在长安城相遇,她对他也是左右不顺眼,动辄与他为难。
想到这里,万春俏脸一红,仍努力镇定地道:“……至少他与我关系熟络后,本宫便再没用皇权欺压过他,我想嫁他也不会逼他,我要用我的魅力迷死他,让他心甘情愿舍张家姐妹而娶我,哼,人多了不起吗?本宫陪嫁一百个宫女行不行?”
李光弼惊呆了,脱口道:“美不死他!……咳,臣的意思是,殿下能这么想,臣甚为欣悦,就怕殿下争到最后不耐烦了,请天子下旨赐婚,以顾青的脾气,恐怕断不会从命,那时殿下与顾青的关系也会一落千丈,一旦天子出面,殿下与他都是输家。”
万春嗯了一声,俏脸浮上几许轻愁,叹道:“若世上的情爱能用一纸圣旨解决,那该多好……”
看着万春愁意薄怨的俏脸,李光弼也轻轻一叹。
圣旨这东西只能决定别人的富贵生死,情爱却是万不能决的,屈从于圣旨的情爱,已经不能叫情爱了,只能叫利益。
一骑快马从东面飞快赶来,马上骑士疾驰到李光弼面前抱拳道:“禀大将军,前方斥候在城镇中打探到,半月前安西军在许州城外颍水河畔大捷,安禄山向北方异族突厥,室韦,靺鞨等部借兵十万南下,安西军闻讯后在颍水河畔设伏,此战斩敌七万余,俘虏一万余,余者逃散,安贼援兵尽没。”
李光弼闻言先是一惊,接着大喜,长笑道:“好!不愧是顾家的种,哈哈!好!太长志气了,安禄山又被顾青生生剁了一只爪子,平叛指日可待!”
万春骑在马上也高兴得不行,浑身兴奋地乱扭,大声道:“李叔叔,快快,下令快马加鞭,咱们赶快去找顾青,安西军打得那么辛苦,咱们要帮他。”
李光弼点头,沉声问骑士道:“可打听到如今安西军驻营何处?”
骑士道:“颍水大捷后,安西军从邓州城外拔营南下,往襄州而去,可能会在襄州扎营。”
李光弼笑容一敛,皱眉道:“南下?安西军为何南下?此时难道不应该乘胜追击,徐徐进军关中吗?顾青在想什么?”
万春已知顾青和安西军的下落,她可不管顾青究竟是怎么想,只要自己能找到他就好。
“李叔叔,咱们先找到顾青,李叔叔再当面问他便是,你此时胡乱猜测没用的,咱们快赶路吧。”
李光弼笑道:“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苦衷内情,不错,我们还是赶路吧,尽早与安西军会合才是。”
…………
灵州城。
灵州城位于北面朔方节度使府辖下,即千年后的宁夏灵武。
长安被叛军所占后,太子李亨已无法留守关中,于是率军北上,一直到朔方节度使辖下的灵州城才算安顿下来。
李亨麾下的军队不多,大约一万余,其中一半是长安守军,另一半是他出长安后沿途从各地各州调集而来的地方军队,也有一些是临时从难民中募来的新兵。
这样一支成分乱七八糟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离开长安一路向北,路上也遇到过叛军,李亨这一路根本就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在叛军面前往往都是一击便溃,一溃就逃,逃出去后再次聚集收拢残兵。
就这样跌跌撞撞到了灵州,李亨累坏了,心情也沮丧到极点,于是再也不肯走了。
灵州驻扎休整了几个月后,军队终于有了几分模样,同时南方的军报也辗转传了过来。
各方军报里,大多是战败的坏消息,唯独安西军成了军报中一抹唯一的亮色。
颍水河畔大捷,斩敌七万,这可是了不起的大胜,消息传到灵州,李亨大喜之下召集跟随他的朝臣在灵州的府邸里大宴一场,算是为安西军遥贺。
一场大醉,第二天李亨起床头疼欲裂,身边的谋臣李泌却在院外求见。
李亨打起精神,屏退左右,斗室内只剩二人。
李泌轻声道:“殿下,李常松从天子行营传来了消息……”
李亨精神一振,身子不自觉地前倾,急切地道:“布置如何?”
李泌道:“李常松已说动了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陈玄礼愿为殿下效力,伺机发起兵变……”
李亨大喜:“好!孤没看错陈玄礼,不枉孤对他这些年的恩典。”
李泌犹豫了一下,道:“殿下,陈玄礼答应兵变,但却要求绝对不准伤害天子,否则他必倒戈。”
李亨愣了一下,道:“他……是何意?”
“陈玄礼的意思是,兵变只除杨家,不伤天子,他仍忠于陛下,只是杨家为恶,害江山倾颓,杨国忠必除。”
李亨脸色沉了下来,冷哼道:“他倒是忠臣,只除奸佞,别的都不做,难不成他真只打算‘清君侧’?”
李泌苦笑道:“看来确是如此,殿下,既然陈玄礼只答应除杨国忠,别的事怕是指望不上他了。”
李亨目光闪动。
除了诛杀杨国忠,李亨还想做什么?
他想做的当然更多,最好能在乱军中将他亲爹一刀砍了,而他在遥远的灵州城,与此事完全没有干系,大唐天子的位置顺理成章便由他坐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念头不敢明说,下面的谋臣如李泌,杜鸿渐等人自然心知肚明,但也都装着糊涂。
如今看来,太子的亲爹一时半会儿还除不了,李亨心中的失望难以言表。
“只诛杨国忠也好,此獠与我不合多年,朝堂上屡屡与我作对,诛杀此獠有益无害,孤少了个心腹大患,别的事日后徐徐图之。”李亨沉声道。
李泌又道:“陈玄礼说了,杨家除了杨国忠,其他几个都可以趁着兵变之时杀了,包括杨贵妃……”
李亨忽然啧了一声,神情有些迟疑。
别的杨家人当然都该杀,但杨贵妃……
杨贵妃今年才三十多岁,而李亨已四十多岁了,杨贵妃的绝色美貌李亨已暗暗垂涎多年,只是有贼心没贼胆,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杨国忠死便死了,但杨贵妃……
李泌跟随李亨多年,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急忙道:“殿下不可!杨贵妃也必须死,殿下莫忘了,禁军兵变是咱们一手炮制出来的,若殿下收了杨贵妃,她迟早会知道真相,您可是她的杀兄杀姐仇人,这样的人如何能留在身边?万万不可!世上绝色女子多矣,殿下不必为了她而将万金之躯置于险地。”
李泌说得在理,李亨悻悻叹了口气,终于绝了这个念头,眼神闪过一丝惋惜后,狠狠一咬牙,道:“罢了,杨家那几个全都诛杀了。”
“陈玄礼可有说过何时发动?”
李泌道:“李常松传来消息,就在这几日了。”




朝为田舍郎 第五百一十章 哗变边缘
天家的亲情在权力面前显得很可笑。
李亨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如今他已四十多岁了,但李隆基仍然龙精虎猛,没有任何驾崩的迹象,李亨发现自己如果再不做点什么,白发人就要送黑发人了。
于是李亨暗中谋划了禁军哗变,诛杀杨国忠只不过是他的目的之一,他更想要的是亲爹的命。
可惜陈玄礼不愿配合,如今天子在逃亡路上,长安城诸多名将都被派出去平叛了,掌握禁军兵权的只有陈玄礼,他若不肯答应杀了李隆基,李亨也没办法。
退而求其次,杀了杨国忠其实也不错。
李泌轻声道:“殿下,臣在邓州城外安西大营见过顾青,他曾说过,陛下年事已高,非鼎盛之年,又逢叛乱,国都失守,必已心灰意冷。太子殿下留守关中抗敌,趁机在朝野中争取声望,过不了多久,陛下纵无禅让之意,朝野亦有劝进之音……”
李亨眼皮一跳,神情顿时欣喜起来:“顾青果真如此说?”
“是,顾青还用‘重耳在外而安’的典故劝殿下留在关中,勿与天子同行,声望隆厚之时,陛下禅不禅让,已不重要了。”
李亨很快明白了顾青的意思,不由喜道:“顾青,孤之忠臣也。”
随即李亨脸色忽然沉寂下来,忧虑地道:“可惜孤麾下的将士不争气,又没有可用的将才,常被叛军打得灰头土脸,如此战绩如何博取朝野声望……”
李泌笑道:“殿下是太子,普天之下的平叛王师皆可为殿下所用,郭子仪在离此不远的朔方节府,高仙芝听说在陇右一带率军抗击,顾青的安西军更是连战连胜,令安禄山的叛军不敢南下一步,这些人皆可为殿下所用。”
李亨挑眉道:“你的意思是……”
“殿下可发下谕令,召令郭子仪率军来灵州,然后再派人送信给高仙芝和顾青,召令他们率军绕过关中,从陇右和河南出发,率军北上,与咱们会师,待三人来后,殿下可顺手取过他们的兵权,天下平叛兵马尽在殿下一人之手,那时殿下还在乎陛下禅不禅让吗?”
李亨两眼大亮,连声道:“好主意,有兵权在手,孤难道还做太子吗?哈哈!不错,就依尔之言,速速派人送信去。”
李泌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殿下不擅兵事,若兵权在手,平叛之事仍需交由那几位将军谋划统帅,只将兵权拿在手中便可,不能因小失大,平叛才是最重要的。”
李亨笑道:“孤非昏聩之辈,自然明白的。”
…………
飞驰至金州,已是五日后。
恰逢天色已晚,顾青率神射营和陌刀营在金州城外扎营。
接连几日马不停蹄的赶路,顾青有些累了,韩介和亲卫们刚搭好帅帐,顾青便钻进去大睡了一觉。
醒来时已是第二天,顾青起床后活动了一下手脚,出帅帐见将士们正忙着收拾营帐准备开拔,顾青见他们收拾完毕还得等一个多时辰,昨日赶路后倒头就睡,连饭都没吃,于是决定趁将士们收拾的空档进金州城找家酒楼吃饭。
带着韩介等亲卫便装进城,刚走进城门便发现城内空荡荡的,百姓商旅皆无,不算宽敞的大街上只有几只流浪的野狗在四处巡弋。
韩介见顾青发愣,于是解释道:“金州离关中不远,叛军虽未占据城池,但城池里的百姓多半是吓得逃走了,在百姓看来,叛军攻打金州是迟早的事。”
顾青苦笑道:“他们对朝廷平叛王师难道一点信心都没有吗?”
韩介叹道:“王师屡战屡败,唯独咱们安西军多少给朝廷挣回了几分面子,百姓皆愚钝之辈,往往听风便是雨,在他们眼里,天子连国都都丢了,大唐的江山或许已亡,天子都弃城跑了,百姓焉有不跑之理?”
顾青默然片刻,道:“不能说他们愚钝,你我若也是平凡百姓,说不定也逃了,历史的尘埃落到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韩介若有所思道:“公爷此言绝妙。”
继续往前走,走到城中东市才看到了一些人气,东市仍然很冷清,但也有三三两两的商铺开了门,百姓们脚步匆忙地从街上穿行而过,商人们没精打采地牵着骆驼,骆驼上满载货物,却无人问津。
战乱之时百业凋零,一场战争引发的反应太大了,商业,民生,粮食,皆被牵连影响,它能毁掉人间的一切。
找了个稍微干净点的露天摊点坐下,顾青叫了两张胡饼,一碗醪糟,埋头大吃起来,此时也顾不得吃相了,将士们快收拾完毕,顾青要忙着赶路。
吃喝间,路边走来一位年轻的妇人,妇人的头发盘起裹在头巾里,还牵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孩子怯生生地被妇人牵着,好奇地四下张望。
路边摊的正对面有个卦摊,卦摊坐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牵着孩子的妇人走到卦摊前停下,坐了下来,老人抬眼见是她,脸色不由发苦,显然认识这位妇人。
远远瞧见卦摊上二人说了几句话,老人遗憾地摇摇头,妇人的情绪却激动起来,指着老人大骂不休,老人苦笑摇头,也不争辩,起身收了卦摊便离开。
老人走后,妇人忽然蹲在路边掩面大哭起来,旁边的孩子懵懂地轻抚她的头,略显干瘦的小手为她擦拭眼泪。
顾青将一切看在眼里,眉头不由皱了起来,韩介会意地询问胡饼摊的伙计,年轻的伙计看了路边哭泣的妇人一眼,同情地叹道:“这女子是金州城外村庄的,全村都逃难去了,她也只好带着孩子离开村庄,乱世之中哪有女子的活路,尤其是还带着一个孩子……”
“听说她的男人是募兵,不知进了哪个节府,好几年没消息了,女子一直在等他,可是如今都要背井离乡了,她男人还是没音讯,女子又不知该往何处寻夫,只好路边求卦问男人吉凶,接连几天,城里的卦师都被问遍了,卦象仍是凶多吉少,女子不信,这几日城里的卦师都被她骂了个遍……”
伙计摇摇头:“再骂终归男人还是回不来,何苦折磨自己。这天下原本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乱了呢,唉……”
一声叹息后,伙计继续忙活了,顾青却已没心情再吃喝。
再看了看路边哭泣的女子,顾青的心情愈发沉重。
征夫苦,离人泪,任何人都扛不起历史的尘埃。
这位女子哭完以后将何去何从,顾青想都不敢想。这般乱世光景,一个带着孩子的弱女子能去哪里?结局只有“悲苦”二字。
用力揉了揉自己的脸,顾青暗暗咬牙。
这场该死的战争何时能结束?那个该死的天子何时滚下皇位?
从怀里掏出一块分量不小的银饼,又让韩介和亲卫们凑了些钱,这些钱加起来能过几年富裕日子了,顾青让韩介将钱送给路边的女子。
能做的大概只有这些了,顾青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
不够,远远不够。
快点亲手结束这乱世吧,少让世人承受这些悲苦,便是无上功德。
“韩介,出城赶路了,早日解决这件事,回到安西军准备继续平叛。”顾青说完起身便走。
三日后,斥候传来消息,天子圣驾至兴州城外一处驿站,不知何故停驾不前。
顾青心情愈发急迫,无故停驾不前,显然有了变故,不知自己能否赶得及救下杨贵妃。
于是顾青下令急行军,此时他离兴州已不远,日夜兼程的话大约两日路程。
…………
兴州城外驿站。
驿站无名,李隆基的行营便设在此处。
深夜,李隆基仍未入睡,他披着黄袍坐在烛台下,摇曳的烛光映在他那张苍老的脸上,明暗交织,如神如魔。
1...221222223224225...3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