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弃妇的极致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萨琳娜
萧南握住大公主的手,拉她来炕上坐,撒娇道:“阿娘~~~~”
尾音拖得长长的,大公主的胳膊上泛起了一层细密的小疙瘩。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四个孩子。其中三个小子、一个小娘,小娘排第三。”
大公主顺势坐在榻上,双眼在女儿和四个小外孙身上游移,最后她感慨的叹道:“也是你有福气。顺利生下四个孩子,且有儿有女,你呀。这一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可不圆满?
别人家的娘子,一辈子也生不了这么多孩子。她家乔木一气儿就生了四个,且个个健康。这件喜事一旦传出去,定会引来全京城已婚妇人的羡慕嫉妒。
而且,大公主欢乐的想到,经此一事,乔木旺夫多子的名声算是敲定了,京中再有人询问谁家娘子最有福气,非她家乔木莫属呀。
萧南闻言,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目光一一滑过四个孩子,正如大公主所言,她有灵犀长生和这四个宝宝,她这一生真是圆满了,今生她再无什么可抱怨的了。
大公主继续说着诸多安排:“……没想到会是四个,当初只选了四个乳母,现在看是不够了,我已命人去寻找,估计这两日便能找到稳妥的……另外,昨日你生产的时候,王氏、韦氏几个都来了,直到见你顺利生产完才离去……昨夜你阿耶已经命人连夜出了城,骑快马去解县通知崔大郎,想来下午他便能得到信儿……”
萧南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嘴里还讨好的说道:“有阿娘和阿耶坐镇,女儿自是一百个放心。对了,阿直和阿真呢?您没把他们带来?”
大公主白了萧南一眼,“又浑说话,你当你这儿摆宴席呢,还把他们叫来?!”
萧南忙陪笑道:“我这不是想他们嘛。”
大公主见萧南一脸谄笑,一时没绷住,也笑了出来,道:“那两个混小子,就跟你小时候一样,没片刻安静的时候,不是招猫逗狗、就是骑马爬树,他们若是来了,你这儿还不闹翻天?!”
想了想,大公主转回正题,“对了,给四个小家伙取个乳名吧。”
一边说着,大公主一边指着襁褓给萧南说:“个头最大的是老大,壮实伶俐的这个是老二,秀秀气气的这个是老三,白白净净的这个是老四。”
萧南顺着大公主的手仔细辨认着,不过,她严重怀疑自家阿娘的眼神:除了个头最大的老大,其它三只明明都是一样红红皱皱的小猴子,阿娘哪里看出‘伶俐’‘秀气’和‘白净’?
大公主越说越高兴,她指着老二和老三道:“你看,这两个最像你,眼睛、鼻子和这小嘴儿,仿佛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萧南低下头,认真的瞧着,但还是没看出两只小猴子哪里像自己。
说了半天,大公主催促道:“想好了没有?”四胞胎是女儿拼命生的,起名字什么的也应该乔木说了算。
萧南随口道:“令朔叫长生,三个小子就跟着他来,唔,老大叫长泰,老二叫长宁,老四叫长寿。老三嘛,就跟着阿沅来,叫、叫阿潇。”反正她是小女儿嘛。
大公主点点头,觉得这几个乳名都不错,寓意好,也顺口。
母女两个正说着,长宁醒了,扯着小嗓子嗷嗷哭,嗓音洪亮,果然应了大公主那句‘壮实’。
他一哭,其它三个也跟着哇哇叫,一时间屋子里满是婴儿的啼哭声。
苏妈妈在外间听了,忙领着四个乳母进来,一个乳母抱起一个,柔声哄着。
萧南却紧紧盯着最小的长寿,刚才她听得仔细,四个孩子中,他的哭声最弱,只听得她心惊,她立时下定决心,以后定要加倍照看好长寿。
大公主不放心女儿,想多在崔家住几日,不想萧家有人来回禀,说宫里有旨意,请她与萧驸马立刻回府接旨。
“旨意?”大公主暗自忐忑,心说话,这几日没听宫里有什么事儿呀,阿耶怎么就忽而想起萧家来了?难道又是郎君的父亲?
因事情紧急,大公主不好耽搁,匆匆交代了冯尚宫和萧南的两个乳母几句,又叮嘱乔木好好养身子,洗三的时候,她和驸马再来,最后才与郎君赶回开化坊。
萧南隔着窗子与父亲告别,又亲眼目送母亲离去,她心里也有些担心,唯恐娘家再有什么祸事。在榻上想了又想,她唤来红花,命她悄悄去萧家打探消息。
“阿娘,阿娘!”
萧南的心思飘向了萧家,耳边传来灵犀的声音,她忙回过神儿来,见女儿正探着个小脑袋站在房门外,满眼关切的看着自己。
萧南招招手,“灵犀,快来看看你阿弟和阿妹。”
灵犀双眼一亮,迈着小碎步跑进屋里,她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刚刚荣升兄长的长生小盆友。
此时,四只小的已经吃饱喝足,被乳母小心的放回榻上,眯着眼睛、攥着小拳头养神儿。
灵犀和长生动作麻利的爬上榻,一左一右的守着一排小襁褓,眼中满是惊诧和好奇,长生胆子大些,伸着小胖手戳戳这个、摸摸那个,小嘴里还时不时的发出低低的惊呼声。
萧南坐起身子,身后靠了个隐囊,她指着四个小家伙一一介绍着。
萧南每介绍一个,灵犀和长生就把目光聚焦在那个小襁褓上,小脑袋用力点着,嘴里还嘀咕:“二弟乖,我是你阿姊/大兄哦。”
苏妈妈和秦妈妈都站在榻前,笑眯眯的看着两只大的调戏四只小的,时不时的还插一句:“郡主,大郎真有长兄的模样呢,二郎也乖巧,不哭不闹的。”她们嘴里的二郎,也就是四胞胎的老大,不过,如今更大的胖团子来啦,按大小序齿,他只能屈居老二。
中午,萧南赶灵犀和长生去用昼食,冯尚宫也跟着去服侍。
趁着左右没人,萧南悄悄从桃源里取了准备好的‘玉露’,用温水稀释了,逐一喂给四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她觉得长寿喝完玉露,脸色竟好了许多。
萧南见状,松了口气,她正想再取些温泉水擦拭身子,红花回来复命了。
“郡主,大喜事呀,圣人下旨,恢复了老国公的封号,还、还召国公即日返京呢。”
红花眉眼间全是喜色,兴高采烈的回禀道。
萧南大喜,“真的?阿翁被赦免了,还、还得以返京?”这么说,萧家上空的阴云终于可以散去了?
或许二月初二果然是个好日子,缠绵病榻的圣人忽然来了精神,召集旧臣进宫闲聊,猛然发觉他的亲家、那个耿直的怪老汉竟没来,经人提醒后,他才想起那人已被他再次赶出京城。当时圣人并没有说话,只长长叹了口气,第二日亲下旨意,赦免了萧禹,命他即日回京。
萧南不知道,喜事还不止这一桩,远在解县的崔幼伯,也提前完成了差事,正高高兴兴的给太子写折子汇报,准备回京述职……(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97章 多喜临门(四)
崔幼伯能提前完成差事,萧南的那个方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且说那日崔幼伯收到萧南的信,与郑勤一起细细研究了那‘古方’,当场拍板决定先自己试一试。待那些世家们看到成效后,根本不用崔幼伯再说什么,他们自会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
接下来的事便是命人寻找能干的匠人和上好的木材,因为在萧南的方子中,提到了一个必须要用到的工具‘龙骨水车’。
彼时已经有了水车,所以会打造水车的匠人也不难找,田庄的管事出去忙活了小半天便找来了几个手艺颇精湛的木匠,打造水车的木材也都准备妥当,崔幼伯一声令下,匠人们便开了工,不到三日,一架长约一丈半的龙骨水车便打造完毕,另外还有配套的两个大型转盘。
崔幼伯拿着萧南绘的图纸,一一检查着几样物什,确定无误后,这才满意的让管事付了工钱,将匠人们打发出去。
几个匠人很高兴,不过三两日便得了这么多工钱,且还有奖赏,分到每个人手里足有两贯钱呢。
“三哥,咱们的运气真好,难得碰到如此大方的主家。”
匠人甲提着装铜钱的灰布袋子,黝黑的脸膛上笑开了花。
他也没说错,他们几人的运气确实不错,刚出了崔家,便被几个衣着鲜亮的人拦了下来,其中一个双眼泛着精光的男子问道:“崔家唤你们去做什么?”
几个匠人都是生活在最低层的贫苦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纷纷吓得低头不敢言语。还是那个匠人甲壮着胆子,结结巴巴的回了句:“好、好叫郎君知道。崔家唤、唤我们去做了点木活儿。”
那精光男子挑眉,“什么木活儿?”难道崔家郎君又有什么新法子了?
要知道。现在正是引湖水入盐田的最佳时机,若是错过了这几日,湖水变成了朱色,今年的盐就晒不成了。
几个世家担心崔幼伯趁机生事,特意命人守在崔家田庄外,密切注意崔幼伯的一举一动。
之前崔幼伯的作息很规律,但三天前,崔家的管事忽然从外头请来了七八个粗壮的匠人,还命人运来许多上好的木材。外头监视的人瞧了很是纳闷,一边命人去回禀各自的主人,一边加紧对崔家的监视。
结果,崔家大门一直紧闭,直到今日才开了门,那几个匠人也喜滋滋的走了出来。
见匠人们出来了,左右又没有崔家的人看管,几个监视的人这才跑出来将匠人拦住。
匠人甲忙回道:“崔家的郎君让我们打造了一架翻车,不过。崔郎君却口口声声说什么‘龙骨水车’。”
那精光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心说话,翻车?难道崔郎君想用翻车将盐湖的水抽出去?
匠人甲见那人不说话,心里忐忑不已。搓着手,陪笑道:“郎君,您、您还有什么事儿要问吗?”
那精光男子回过神儿来。从袖袋里掏出一个荷包丢给匠人甲,而后随意的摆摆手。“没事了,你们走吧。”
荷包正好砸入匠人甲的怀里。他慌忙抓住,手指捏到一块硬硬的东西,他心里一喜,难道是什么贵重物什?
他连连躬身道谢:“多谢郎君,多谢郎君!”
说罢,几个匠人匆忙离去,不敢再做耽搁。
那精光男子却楞了会儿神,然后才吩咐手下人继续盯梢,他则亲自回家禀报主人。
就这样,几个世家都知道了崔幼伯命人打造了一架翻车,正在他们暗自揣测崔某人的用意时,守在崔家门外监视的人又跑来回禀,说崔幼伯命人抬着翻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盐湖。
众人一听这话,心里更加不安,纷纷骑马跑到盐湖一探究竟。
崔家的人手脚很利索,众人赶到的时候,那架翻车已经安装完毕,一头安置在岸上,一头没入盐湖中。
岸边,崔幼伯还命人搭了个草棚,草棚下,是崔家田庄的佃农赶来的一头耕牛,那耕牛拴在岸边的一个磨盘样的木盘上,随着佃农的吆喝,耕牛一圈圈的拉着,翻车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微微发青的湖水随着翻车的木齿的滚动,哗啦啦的被抽到岸上,流入提前架好的木刻水槽中。
那水槽很长,越过某个世家的盐田,一直延伸到崔家的盐田里。
见此情况,众人似是明白了什么,但又觉得崔幼伯这般兴师动众,应该不是为了只把湖水引到自家盐田这么简单。
几个世家派出来的郎君们相互看了看,然后不动声色的默默顺着那水槽来到崔家的盐田。
“咦?这、这是怎么回事?”
几人见到崔家的盐田后,纷纷吃了一惊,因为面前的盐田表面看着正规,跟自家的也没啥区别,可细细一看,他们发觉,崔家的佃农并没有按照古法将盐田夯实,而是像种地一样,把田畦里的土重新犁了一遍。
而且,在规整的田畦边,还特意开凿了几个土坑,土坑里铺着不知道是草还是竹片的东西。土坑边还放着几块表面刻出凹槽的大青石,青石凹槽底部磨得极光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水润的光泽。
这一切,都让众人觉得陌生,看到崔幼伯的时候,险些没忍住当场问出来额,他们不能问,因为现在是晒盐的关键时刻,他们与崔幼伯是僵持的状态,他们绝对不能自己打破这种‘平衡’。
看到众人明明急得抓耳挠腮、却强忍着不敢问的样子,崔幼伯别提多高兴了,不过,他还是强忍着心底的欢愉,故意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跟相熟的郎君打着招呼,似是对众人忽然出现在自家盐田并不感到吃惊。
不咸不淡的说了些闲话,盐湖的水已经慢慢流入了崔家的盐田,看着盐水直接渗入土中,围观的众人多少有些惋惜。
唉,崔玉郎到底想做什么呀,没得浪费这么多盐水,难道他不知道,这些水可是大把大把的铜钱呀。
崔幼伯却仿佛没看到众人惋惜、控诉的目光,而是热情的邀请众人去吃茶聊天。
众人心里好奇,也想趁机打听些情况,便跟着崔幼伯一起回了县城。这可惜,崔幼伯谈及其它事情的时候,滔滔不绝,但只要一提及盐务,他却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接话茬,这让众人很是憋气。
崔幼伯却暗自得意:哼哼,什么叫风水轮流转?几个月前,你们是怎么对我的?如今我也让你们尝尝被戏弄的滋味!
好奇吧?想知道吧?
哼,我就是不告诉你!
崔幼伯心里的小人双手掐腰,仰天大笑!
众人没探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纷纷怏怏而归,不过,他们还是命人悄悄去崔家盐田盯梢,密切关注那里的情况。
两天后,盐田盯梢的人跑回来报信,“郎君,崔、崔家竟然、竟然出盐了!”
“什么?!”
听到消息的人无一不震惊,因为按照传统晒盐法,他们都是春天引湖水入盐池,夏日东南风吹起,田里的盐水晒干,才能收获一堆堆的盐。从引卤水到成盐,足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崔家的盐田,居然三天就制出了盐,这、这不是说笑话吧?!
众人什么也顾不得了,直接骑上快马就往崔家盐田赶。
赶到时,正好看到崔家的佃农围着个大青石,拿着个木质的刮板,小心翼翼的刮着什么。待众人仔细看过去,他们才齐齐吸冷气,这、这竟是白花花的盐!
接下来的事就更好办了,正如崔幼伯预想的那样,解县的几大世家纷纷跑来商谈合作事宜。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想悄悄偷师,但萧南的二十甲卫可不是吃素的,看守整个盐湖他们做不到,但看守制盐的几块盐田还是木问题滴。
是以,几大世家经过反复思索,最后终于答应与官府共同晒盐卖盐,所得利润,五五均分。
崔幼伯提前完成了差事,且办得非常漂亮,不损伤官府、太子的丝毫名声,还为太子弄来了大笔的进项。
更重要的是,崔幼伯此举不啻于一个典型案例,按照这个法子,太子可以在其它池盐、海盐产地继续‘合作’,也不必背负‘与民争利’、‘违约’的名声,却还能收回大把大把的银钱。
收到崔幼伯的奏折,又尝了尝崔家新制的盐,太子高兴的拍桌大笑,他仿佛看到了成堆成堆的银钱涌入内库,他再也无需为银钱之事而烦心。而且,此事报到阿耶面前,他老人家也定会高兴。
果然,太子拿着崔幼伯的奏章去太极宫面圣,圣人听闻此事,高兴的同时很是欣慰,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他的太子确实能干。
见圣人如此开心,太子便趁机提出,想升崔幼伯为中书舍人,毕竟此事能成,人家居功甚伟嘛。
圣人很爽快的答应了,崔幼伯是东宫舍人,升任中书舍人倒也算情理之中。
于是,四胞胎三日洗儿的那一天,萧南广邀宾客前来观礼,就在众女眷对着四只可爱的小包子没口子称赞的时候,圣人的旨意到了,崔幼伯官升三级,直接从正六品上阶升为正五品上阶。
这下子,众女眷看向萧南的目光更加灼灼了:啧啧,看看人家襄城郡主,果然有福气呀,先是一口气生了个四胞胎,接着夫君就升了官,这是何等的旺子旺夫?!(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98章 惊
近日,崔幼伯颇为春风得意,先是得了四个乖巧可爱的小宝宝,接着又是升官,最重要的是,他在太子跟前立了大功,从半个心腹晋级为真正心腹,正式加入了太子的亲信班底。
前途一片大好呀,尤其是这厮年纪轻,二十五岁便升至正五品的京官,日后极有可能像他的祖、父一样官至宰相。
京城最不缺投机钻营的聪明人,如今见崔幼伯仕途正好,自是要找机会‘亲近’一二。
所以,三月初二四胞胎弥月的时候,许多没收到请帖的人也纷纷赶到崔家贺喜。
因是为孩子举办的弥月宴,讲究的就是热闹喜庆,萧南也没有把不请自来的人拒之门外,而是命人客客气气的迎进中庭。
一时间,整个荣寿堂宾客云集、热闹非凡。葳蕤院的女眷们个个穿着华美的衣裙,笑声连连的跟萧南说着恭喜的话。
萧南这次生产虽然辛苦了些,但很顺利,所以她并没有像前两次一样做足双月子。
今日萧南可谓是盛装出席,只见她上身穿着杏色窄袖印花绢襦衣,外罩一件蹙金绣半臂,下身配一件红、黄、白三色相间的七间破裙,头上梳着高髻,髻上簪着一支金镶玉步摇,颈间带着一串嵌红蓝宝石的金项链,整个人看上去金光闪闪、贵气逼人。
尤其是她那件蹙金绣的半臂最为惹眼,薄若蝉翼的朱色单丝罗上用金线缠绕金箔,描绘出瑞鸟衔枝的精美图样。那最细的金线比头发丝还细,绣成的图样圆润挺拔、浑然天成。仿若有生命一般。
蹙金绣是彼时最名贵的绣品之一,也只供皇家使用。民间偶有出现,也是用来供奉庙里的菩萨。
萧南身上这件,是太子妃所赐。
今日她特意将这件衣服穿出来,也是表明一种态度他们两口子是跟太子混的,瞧,她今儿穿的衣服还是太子妃所赐呢。
“乔木,恭喜你呀!”
富态圆润的阿晼凑到萧南跟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故意调笑道:“啧啧。你还真厉害!别人一次生一个都极艰难,你却”一胞四胎,真不是一般人能生得出来的。
萧南听出阿晼话里的调侃,白了她一眼,凉凉的说:“还行吧,主要是我人品好,福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哼,你以为你笑我是哪啥我听不出来呀!
这年头可不流行计划生育,讲究的是多子多福。姐姐我能生是福气,咋啦?!
阿晼掩嘴咯咯直笑,“是是是,你有福气。呵呵,还别说,我家婆母也说崔大娘子旺夫旺子呢。”
这话不是恭维。而是全京城贵妇们的心里话,萧南六七年间生了四子二女。将人丁稀落的荣寿堂瞬间变得枝叶繁茂,端得是真正的旺家贤妇呀。
萧南跟她说笑了两句。旋即问道:“你家大郎呢,怎不抱来让我看看?”
阿晼回道:“他还小呢,外头又还冷,婆母不放心。”
说道婆母,阿晼忽而想起一事,问道:“对了,你那位前婆母呢?”
萧南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道:“我阿娘来了,正拉着大伯母说话呢。”
生产那日,连分家出去的四夫人姚氏都跑来探问,她那位前婆母却硬是能在隔壁装死不肯来。公主阿娘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当时担心她生产,这才没有当场发作,接着萧家又有事儿,阿耶和阿娘忙着去接祖父回京,一时腾不出手收拾郑氏。
忍了一个月,总算寻到了机会,大公主岂能放过郑氏。
萧南坏心眼的想,唔,这会儿郑氏应该正被大公主当众训诫吧?!
大公主确实有贤良温柔的美名,但,她的贤良是相较于其他公主而言,大公主本身的脾气并不小,尤其事情牵扯自己亲生女儿时,她更不会对郑氏客气。
果然,两人正说着,大夫人一脸灰败的从正堂出来,碰到相熟的贵妇时,她便强打精神与人寒暄,半句不敢说萧南或者几个孩子的闲话。
还真是‘小人畏威而不怀德’呀,似大夫人这样的人,就不能跟她太客气,否则她便会忘了身份。
大夫人此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刚才大公主当着那么多贵妇给她没脸,话里话外提醒她不要忘了老夫人的遗言,别总端着生母的架子为难崔幼伯两口子……最后更是把一个宫女抬得老高,几乎要让她向冯尚宫行礼了……
唉,太丢人了,大夫人觉得她几十年的老脸都要丢光了。
偏她还不敢也无法辩驳,因为大公主说话的时候温温柔柔,句句合情合理,半分没有明着指责她,可那些话字字如针,刺得她一头一脸血,好想寻个地洞钻进去。
尤其是那些贵妇跟她贺喜的时候,大夫人更觉得难堪,不知道是不是她多想了,她总觉得人家的那句‘恭喜’是在嘲讽她。
正想着呢,又有个贵妇来到她身边,满脸羡慕的对她说:“恭喜恭喜,哎呀,还是崔大夫人有眼光,当年一眼相中了襄城郡主……一胞四胎,啧啧,端得是福泽深厚呀!”
大夫人满嘴苦涩,可她还有做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还要客客气气的跟人道谢。
一天下来,大夫人的脸都‘笑’瘫了,回到迎晖院便病倒了。这次是真病了,还是心病,太医瞧不出症状、药石也没啥效果。
萧南听闻后,心中冷笑,看到崔幼伯坐在地衣上跟四个小包子讲故事,便故作担心的说道:“郎君,大伯母身子不好,待会儿你带着长生去看看吧。我这里还有些人参,你一并带过去。”
崔幼伯抱着本山海经读得热闹,忽听到萧南的话,他放下手里的书卷,沉声道:“嗯,娘子说的是,下午我去瞧瞧。”
1...156157158159160...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