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萨琳娜
这个说曾祖严厉,那个说夫子博学……一时间,堂屋里满是欢声笑语,冯尚宫瞧了,也忍不住欢喜,吩咐厨娘迟些摆饭,不忍打扰面前这温馨的一幕。
用罢昼食,萧南照例带着两个孩子去正寝室睡午觉,两只小的,一左一右的趴在萧南的肚子上,嘁嘁喳喳的跟未出世的阿弟或者阿妹聊天。
而肚子里的小家伙也颇给面子,东一脚、西一脚的练起了踢腿运动,只惹得灵犀、长生两个愈加兴奋。
足足玩闹了一刻钟,萧南强压着两只乖乖的睡午觉。
下午,灵犀接着去上课,而长生则在冯尚宫的看护下练习书法,背诵上午曾祖教授的文章。
孩子们都去忙了,萧南也没有闲着,闭门谢客许久的她,忽然来了访客。
“窦怀林?他不是在小南山吗?怎么会突然来拜访我?”
萧南一听访客的名字,不禁有些怔愣。
话说自三年前,她爽快的将小南山的管理权交出去后,她便再也没有见过负责看守的窦怀林。
当然,为了不引人怀疑,萧南并没有对小南山放手不管,即便身在洛阳,每隔三五日,她都会通过桃源,偷偷溜到小南山‘放水’。
没办法呀,如果她不继续给小南山加料,小南山的果树、蔬菜将会立刻打回原形,到时候,即便宫里没有证据,也会怀疑与她有关。万一再牵连到桃源,她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萧南离京三年,小南山的情况照旧,这种情况,让长孙皇后很是纳闷。见识过、及亲身体验过小南山果蔬的神奇效果后,她不止一次的怀疑萧南是否有‘奇遇’,否则京中养鹞子的人不知凡几,偏萧南的雪娘子就发现了这么一个神仙福地?
正是有此疑虑,萧南主动上交小南山的时候,长孙皇后才没有制止,她想看看,若是离了萧南,那小南山还能否保持神奇。
但,随后的事实告诉长孙氏,她真是多虑了,萧南在洛阳守孝三年,除了偶尔回城,萧南几乎寸步不离邙山,根本不可能去小南山,她的那只雪娘子也从未去过那里。
长孙皇后终于放下了对萧南的怀疑,而接管小南山的宗正见一切照旧,他也渐渐放开了手脚,去年春耕的时候,命人在小南山腹地,即那个号称神仙洞府前的空地上,种植了不少蔬菜和粮食。
不是宗正贪心,实在是京中权贵太多了,小南山收获的果子根本就不够分的。
小南山不归他管的时候,那些宗亲们心里不忿也闹不到他头上,可现在小南山归了宗族,若再按照旧例分派果子,那些宗亲们不把宗正家的大门踏平才怪。
萧南这边呢,继续三不五时的给小南山加料,直到她再次怀孕。
起初,萧南还想着等胎儿稳定了,她再去小南山放水,可随后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事儿,分去了她绝大部分的精力,她渐渐将小南山丢在了脑后。
如果不是今日窦怀林到访,萧南还想不起来。
“婢子不知,窦将军只是说有万分紧急的事求见,婢子见他满眼焦虑、形容憔悴,料想他定是遇到了极大的难事。”
玉竹搀扶着萧南,一边走一边回禀道。
萧南皱眉,心说话:不会是小南山出了问题吧?!
不知为什么,萧南的心跳猛然加速,她忽然紧张起来,担心自己最大的秘密被人发现了。
与此同时,远在蒲州的郑勤,也神情莫名、甚至还有几分紧张的看着崔幼伯,不知是不是错觉,他觉得眼前这个崔幼伯很陌生,从眼神到说话的语气,整个人都似脱胎换骨一般。
难道之前的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让他忽然想明白了?
还是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促使崔幼伯从里到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ps:谢谢亲们的支持,某萨重新理了理思路,明天双更。(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92章 努力
崔幼伯确实变了,且变得很彻底,是一种从内到外,自上而下的改变。
自离京到现在,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崔幼伯却经历了许多事,其中有不少情况是他从未体验或者说从未察觉的。
起初,刚来到解县的时候,崔幼伯上无老相公、萧驸马等长辈的训导,左右没有萧南的隐晦提点,这让他有些许的不适,但很快,他就喜欢上这种无人束缚、自己做主的感觉。
每每遇到事情,虽然没有亲长、娘子可以商量,心中多少有些不安,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得以独断专行的快意与刺激。
崔幼伯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娇郎君,一个人贸然走出家门,新鲜劲儿过了,他才发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他忽然发现,出了京城,来到一个陌生的县城,他除了一个姓氏还能有些作用外,其它方面的优势,竟都不怎么好使。与人交际的时候,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
许多人当着他的面是一种态度,转过身又是一副嘴脸,有的人嘴里说着恭维的话,眼中却无丝毫的敬意,让他有种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崔幼伯甚至还一度怀疑过自己的能力。
公事不顺也就罢了,崔幼伯还发现,他印象中的和谐内宅,似乎也并不如表面的那般美好。
没有萧南居中做缓冲,许多问题直接暴露在崔幼伯面前。
崔幼伯从来不知道他的表妹竟是个如此难相处的人,每日里不是伤风悲秋、就是长吁短叹,根本不关心他累不累。在外面有没有受委屈。
不关心他也就罢了,毕竟表妹只是侍妾。不是他的贤妻,他也不能要求太高。
但让崔幼伯无法容忍的是。一旦他稍稍对表妹冷淡些,表妹就会哀哀哭泣、继而缠绵病榻,而他若是不能及时认错、或者加倍体贴的对她,表妹就要死要活的跟他哭闹,话里话外还指责他负心薄情,更有甚者,表妹还会时不时的跟京里的大夫人告状……
崔幼伯在外头撞得一头一脸血,回来还不能喘口气,一个月折腾下来。他几乎要崩溃了。
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将表妹送回家。
送走了表妹,又来了个阿槿。当然,阿槿是他主动要求来的,是来帮忙的。
但崔幼伯怎么都想不到,他认识了十多年的阿槿,竟是个如此蠢笨、贪婪自私的女人。
为了一点银钱,阿槿居然背着他收取某个世家的贿赂,随后悄悄命看守盐湖的守卫私放卤水。
崔幼伯初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险些一头栽进盐湖里他要阿槿来解县是做什么的?为得不就是借助崔德志的人脉帮他看护盐湖?
结果、结果……就在世家们快要妥协的时候,就在他的差事就要成功的前一刻,阿槿却来了这么一手。
功亏一篑呀!
虽然只开了一个小口子,但崔幼伯很清楚。有一就有二,他一个多月的努力全部付诸流水了!
当时,崔幼伯亲手掐死阿槿的心都有。
直到那一刻他才深刻明白阿翁的那句‘夫妻一体’的意思。世间的女子,不管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妹也好。还是多年用心服侍他的侍婢也罢,都不会像他的妻子一样。一心一意的为他、为了整个家族考虑。
那些女子,所思所想的只有自己,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她们甚至不惜挖崔家的墙角,自然也不会把他崔幼伯的前途放在眼里。
唯一在乎他、在意荣寿堂的,只有他的娘子,哪怕是阿娘也不如娘子那般专心一致的对他。因为,阿娘除了他还有两个儿子,而娘子却只有他一个夫君。
那天,崔幼伯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想了整整一天一夜,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许多过去的画面,娘子、阿娘、表妹、阿槿、玉叶等等诸人的面容不断在他眼前闪过。另外,他还想起了在酒肆里听到的那段对话,紧接着他开始反思起他犯下的诸多错误……
次日凌晨,崔幼伯顶着一双血红的眼睛,用凉水净了面,然后挽起袖子,给萧南写信。
崔幼伯写信的时候无比真挚,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信中提到的遣散侍妾,也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一夜深思做出的决定。
只可惜,萧南并不相信。
……
荣寿堂,中庭的客舍里,窦怀林满怀心事的跪坐在榻上,双眼紧紧盯着门外。
不多会儿,廊庑下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窦怀林忙收回视线,双手放在膝上,挺直腰杆坐好。
旋即,几道人影从主位前的屏风后闪过,接着便是悉悉索索衣服摩擦的声音。
窦怀林耳朵动了动,他知道,襄城郡主已经到了。
果然,屏风后传出一个轻柔的女声,“窦将军,郡主来了。”
窦怀林直起身子,双手抱拳深深一偮,道:“某请郡主安。”
“免礼,窦将军请坐!”
萧南捧着硕大的肚子,双腿成外八字直直的伸着,腰后倚着个斑丝隐囊,她轻声道:“我因有妊,行动不便,倘有怠慢,还望将军不要见怪。”
窦怀林忙道:“是某贸然来访,打扰了郡主,请郡主勿怪某失礼才好。”
透过薄薄的白绢屏风,萧南打量着恭敬行礼的窦怀林,唔,比起三年前那个威武的汉子,今日的窦将军确实消瘦了不少,想来他的麻烦不小呀。
浅浅一笑,萧南直入主题:“窦将军此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窦怀林一窒,旋即又是深深一礼,沉声道:“回郡主,某、某冒昧拜访郡主,确实有事相求。”
萧南挑起右眉,轻轻哦了一声,问道:“何事?将军但讲无妨,只要本郡主能帮得上,定会全力相帮。”
窦怀林见萧南这般通情达理,他越发不好意思开口,支吾了许久,才将小南山的困境说了出来,“……不但去年新种植的蔬菜、粮食等作物全部冻死,就连那些极好的田地也都纷纷减产。几天前,有些树木甚至开始出现了枯叶……”
小南山可是四季常青的神仙福地呀,四五年来,何曾出现过枯叶、冻死的情况?!
萧南闻言,沉默良久,最后,她无奈的叹了口气,道:“说实话,我也不懂稼轩农事,不过机缘巧合下误打误撞的发现了小南山……如今这种情况,我、我也没有法子!”
刚才在路上,萧南就开始思考要不要插手,经过反复斟酌,她决定还是彻底放手为好。
要知道,历史上李二陛下在贞观二十三年四月的时候就挂了,正是由于她开了金手指,弄出个小南山,当今圣人才多活了近两年。
历史的轨迹已经偏移,萧南早就有些担心了,她哪还敢继续大开金手指呀。
再说了,小南山出了事,她一出手就解决了,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嘛,万一暴露了桃源,她就只能带着孩子去东海流浪了。
所以,她决不能插手此事,相反的,她要趁机与小南山彻底切割。
听了萧南的话,窦怀林低头不语,其实,他也知道,他此行恐怕不会有什么结果,来求萧南,不过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长叹一口气,窦怀林只得无奈告辞。
窦怀林是武将,向来直来直往,别人拒绝了,他也不会死缠烂打。但宗正和宫里的贵人们,却不会这般行事,他们讨论了一番后,决定轮番去大公主和萧南这儿劝说,做最后的努力。
于是,萧南的苦日子来了,每天都有不同辈分的李氏表亲登门拜访,她们忽而赞扬萧南当年的尽职尽责,忽而惋惜小南山的困境,忽而提及圣人的圣体违和,忽而指责窦怀林等看护人的失职……虽没有直接要求萧南出面重新接管小南山,但有脑子的人都能听出她们话里的意思。
萧南却只能装傻,别人赞她当年能干,她就嘿嘿两声说句‘过奖过奖’;别人惋惜小南山神迹不在,她便跟着叹气‘是呀是呀’……
如此密集的轮番轰炸,险些没把萧南弄得头晕眼花、头痛欲裂,最后她不得不祭出绝招装病!
其实也不能算装病,她现在是孕妇,只需捧着肚子哎哟几声,玉簪玉竹再适时的大喊几句‘郡主,是不是腹中胎儿有何不适’,她便可以躲回房间休息了。
李氏表亲们见状,也不好再纠缠,只得怏怏而归。
随后,大公主听说萧南被众宗亲吵得险些伤了腹中胎儿,顿时火大,当日便进了宫,找皇后一通哭诉。皇后听说了,心底最后一丝怀疑也消失了,直接命人传话,不许众人再去叨扰襄城郡主。
皇后发了话,萧南终于得以清净,不过,京里没人骚扰她,解县的崔幼伯却像个爱家、爱老婆、爱子女的三好男人,三不五时的便写封信回来。
信里也没有什么要紧事,先絮絮叨叨的说一些自己的琐事,八一八蒲州的风土人情、几个主要世家的传闻逸事。然后详细询问家中的情况,比如娘子身体如何、胎儿好不好、灵犀学习如何、长生乖不乖……
除了书信,崔幼伯还会命人送一些蒲州的特产回来,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有时甚至是他偶然摘了几朵花、顺手做了几个干花书签,也会特意命人快马送回来。
ps:额,某萨失言了,捂脸爬走……(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93章 问计
“崔幼伯到底想做什么?”
萧南面前的小几上放着一个精致的小盆景,盆景的主体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小小假山不过半尺高,山石嶙峋,整座山体有三个小山峰形成一个‘w’型。
假山下是一弯浅浅的池水,岸边坐着一老者,头戴斗笠悠然垂钓,老者身侧放着一个极小巧的鱼篓,鱼篓空空,恰巧可以插下一支毛笔。
没错,这是一个专门用来放置毛笔的砚山,不管是那个‘w’型的假山,还是小渔篓,都可以用来放毛笔。
如果单看这手工,并不比将作监的匠人高明多少。
但,这个盆景砚山是崔幼伯亲手制作的,连那老者、鱼篓都是他一刀一刀雕刻而出,这份礼物就分外显得珍贵了。
崔幼伯在信中说,听闻长生有幸得老相公亲自启蒙,他甚欢愉,正巧近几日他监督佃农开垦盐田的时候,发现了几块奇石,一时兴起,便亲手做了个砚山,送给儿子,勉励令朔小盆友用心读书、好好跟着老相公学习。
做老子的给儿子送东西,这原很正常,可令萧南纳闷的是,崔幼伯极少这般‘感性’,给孩子们送东西,多是命人去高价买些珍贵的物品,从来没像今日这般亲自动手diy。
而且,在崔幼伯的字里行间,萧南竟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温情,这让她非常陌生。
要知道,头前两个月里,崔幼伯也不是没给家里写过信。在那些信里,萧南读到的是一种兴奋、一种焦躁、然后是一种茫然。她虽没有亲眼见到崔幼伯,但可以通过这些信件感受到他那时的心态与状况。
可今日。哦不对,不止今日的这封信,还有之前的几封信里,萧南却读到了一种顿悟、一种稳重、然后是今天的淡然。
难道……崔童鞋真的幡然醒悟了?!
心底刚升起这个念头,萧南立刻摇头,自己否定了这个假设。
不是她多疑,实在是那个男人的不良记录太多了。
算了,想这么多做什么,萧南别开眼。淡淡的吩咐道:“把这个砚山送到小大郎的书房,告诉他这是郎君亲手为他制作的,让他珍惜着点儿。”
雨水领命,小心的抱着盆景出去了。
萧南却似是想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命人取来纸笔,给崔幼伯写了一封信。
玉簪端着个托盘走进来,抬眼便看到自家郡主一脸坏笑的样子,不免好奇。“郡主,可有什么喜事?”
萧南将信封好,一手接过玉簪捧过来的青瓷玉璧底花口碗,另一只手拿起碗中的长柄银匙。轻轻搅动着,舀起一匙鲜嫩香滑的玉米虾仁蛋羹送进嘴里,双眼情不自禁的眯成月牙儿唔。好吃!
玉莲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蛋羹蒸得恰到好处。玉米的甜香、虾仁的鲜美以及鸡蛋原有的味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既美味又营养。
萧南如今已经八个多月。饮食上愈发注意,每日牛乳、鸡蛋是不可缺少的,像豆腐、海带等补钙营养的食材也时常食用。
当然还有玉米……嘻嘻,幸好她有桃源,还有遮掩用的东海小岛,大唐没有的蔬菜、水果她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且吃得光明正大。
小口小口的将一碗蛋羹全都吃完,萧南接过湿帕子擦手、擦嘴,然后才轻笑道:“当然有喜事,刚收到消息,阿晼今晨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均安。”
玉簪跪坐在萧南榻前,习惯性的给她揉捏着双腿,闻言,笑着附和:“县主生了?!果然是个喜事呢,可惜郡主也要生产了,否则就能亲去参加李家小郎君的洗三和弥月宴了。”
心里却暗暗记下,待会儿就去荣寿堂的‘红白记事簿’上添上一笔,以后每年李家小郎君生辰的时候,好提醒郡主给定襄县主家送礼。
萧南的预产期在下个月,但,她的情况特殊,裴太医和几位医女都担心她会提前生产。
大公主更是提前准备了三四个稳婆和乳母,几日前就送到了荣寿堂。
此时的萧南绝对是重点看护对象,别说出门赴宴了,就是去院子里溜达几步,秦妈妈和玉簪都如临大敌的左右守护着。
萧南笑了笑,道:“嗯,别忘了洗三和弥月的时候给李家送份大礼过去。”她的闺蜜并不多,阿晼是最铁的一个,她得了嫡长子,自己可不能疏忽了。
玉簪一边按摩,一边点头:“郡主放心,婢子记下了。”
身为萧南最得用的贴身大丫鬟,玉簪管理着她的私库,记着家中的红白喜事,什么人家什么时候送什么礼,玉簪更是一清二楚,根本无须萧南特意叮嘱,她都会办得妥妥的。
萧南也知道玉簪能干,见她点头,也就没再说什么,用下巴点点小几上的信,道:“待会儿命人快马送去蒲州。”
“是!”玉簪轻声应道。
……
解县,盐湖。
崔幼伯一身干练的胡服,正与垦地的老农说着什么。
郑勤快步走来,冲着崔幼伯使了个眼色,崔幼伯会意,客气的跟老农说了句‘多谢老翁’,便来到郑勤身侧。
“齐光兄,何事?”
“肃纯,盐湖、盐湖恐怕护不住了。”
郑勤一脸焦急,他看了看四周忙碌的佃农,低声道。
崔幼伯却毫不惊讶,他苦涩一笑,道:“我早就想到会有今日。唉,都是我思虑不周,这才误了大事。”
送走阿槿的时候,崔幼伯就猜到崔德志会寻机发作,果然,这才没几天,他便动手了,也不跟崔幼伯说一声,便将看守盐湖的营卫全都撤走了。
郑勤却没时间叹息,“如今已经开始春耕,正是引卤水入盐田的最佳时节,如果不能在此时与那些世家谈妥,盐税之事更无从下手了。”
崔幼伯闻言,缓缓摇头,“他们不会主动交税的。”这不啻于把到嘴边的肉吐出来,傻子才会答应呢。
郑勤一窒,有些担忧的看着崔幼伯,问道:“那、那你如何跟太子交代?”
崔幼伯回过头,看了看自家的盐田,这片田地距离盐湖颇远,但若是费些力气,还是能将盐湖的卤水引至此处。
郑勤顺着崔幼伯的目光看过去,喃喃低语:“肃纯是想把这些盐田的出息交给太子?!”用自家银钱补贴太子,虽勉强完成了差事,却不是长久之计呀。
想了想,郑勤咬咬牙,建议道:“肃纯,弟妇向来多智,不如问问她”
崔幼伯抬起右手打断他的话,淡淡的说道:“我娘子马上就要临盆了,我不能在她身边照顾已是觉得对她不住,哪里还好意思拿这些琐事惹她劳神?!”
他用自家盐田的出息补贴太子,看似蠢笨,若是运作好了,也能有些作用,他心中已经有了计策,只需夏日盐制好后,他便会采取行动。
郑勤见崔幼伯坚持,不好再劝,心中却暗暗下定决心,待回到宅院后,他便悄悄写信给小妹,让小妹借探望郡主的当儿,将崔幼伯的困境告诉郡主。他相信,以郡主的聪慧,她定能明白自己想问计的意图。
没准儿,郡主还真能想出什么更好的计策呢。
傍晚,崔幼伯与郑勤骑马回到宅院,两人在中庭分了手,一个回内院,一个则去了客舍。
“郎君,娘子来信了!”
刚进门,崔幼伯正欲洗漱更衣,翰墨便捧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崔幼伯洗完脸,用棉布巾子擦拭干净,这才接过信,盘腿坐在榻上,展开信纸细细读来。
萧南照例在信中说了些家中的琐事,讲了些两个孩子的童言稚语,随后话头一转,说她猛然想起一事,崔家三堂早已分开,长生等小辈们也该重新序齿排行,荣寿堂没有长辈,他们夫妇是家主,灵犀和长生也该换个称呼。
如今,崔家习惯性的称呼灵犀为小大娘,长生为小大郎,究其根源,不过是顺着荣康堂而来,因为崔幼伯亲生父母、祖父还在,灵犀他们算是孙辈,所以在成为前加个‘小’字。
但若是从宗法上,萧南夫妇是家主,上头又无长辈,他们的子女的称谓不必加那个‘小’字。
萧南这番话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彻底将荣寿堂独立起来,与崔幼伯的亲生父母在名分上再次切割。
读完信,崔幼伯沉思良久,才示意翰墨给他磨墨,他自己则捉起毛笔,抽出一张信笺,给萧南写回信。
写完回信,崔幼伯又想起一事,从书案旁的书堆里抽出一大摞写得整整齐齐的白纸,仔细的叠好,然后与回信一起装进加大的袋子里,封好,命翰墨寻人送回京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