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辛亥大英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河马散人
章太炎是前教育部长,现任留学公署署长。听到慕容翰只算公派生,连连摇头:“不不,颢玉你算漏了。公派生固然是大头,但私费出国的也不少。1915年起每年都有千余,欧战结束后更是增至每年5千,去年更有2万余在册登记的私费出国生!比公派还多。这还没算我们自己培养的呢,以前高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可坚持十几年留洋公派。又把大部分回国学生送入大学任教后,全国现有87家大学光去年就有5万余毕业生。
不是章某说疯话,我这些学生拉出来个顶个都是优秀的。尤其是那些出生贫寒的学生,刻苦之能远胜洋人十倍。比早年京师大学堂的无用之辈不知强多少。只要总统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拼拼凑凑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章某还是拿得手的。”
不愧是章疯子,护犊子的水平一流,就差把他麾下的学生捧上天了。熟悉脾气的杨秋知道,这事绝不能较真,否则这老头非没完没了拉着评理,说不定最后会气急败坏“栽赃嫁祸”说你教育经费不足。坊间传闻,得罪谁都别得罪这个敢贴大字报。满世界追杀孙逸仙的家伙。只能顺着脾气夸奖两句:“做的不错,教育部的确是工作最踏实的部门,不过......30万还是不足,10年后我希望最少能有150万。”
“每年12万也不是多大的事,现在每年公派、私费和自己培养的加起来也有7万余,不过您最好把教育经费再涨涨。您看。现在教育吃吃钱的就是中小学和技校,高中还勉强,到大学就不足了,全国大学只有87家,这要是翻个倍......。”
“打住!”杨秋连忙阻止唠唠叨叨的章疯子,旁边三人更是掩面而笑。
慕容翰虽然高兴,但还算比较冷静,笑道:“大学又不是小学,建立后要考虑师资力量,人力资源,建校方向等,每年办10家无用大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办一家是一家。时间还足够多,9年义务教育虽说普及扩大,但大部分贫苦地区学生读到初中便转入技术学校,更愿意早些赚钱养家。”
章太炎也知道自己心急了,教育必须有足够耐心,义务教育红利也不过从1925年才开始吃,真要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起码要1940年后。再说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人才,民国建国至今很多优秀人才都是技工出生。外国这种现象更普遍,说明长期工作一线的技工和含着金钥匙的大学生比,并不差到哪里。
和大家争论高等教育人才相比,王正廷更看重何如使用这批召回的归国人才,想起上次杨秋说要开始几个大项目,连忙问道:“好几万人一口气全回来,您打算怎么用他们呢?”
“很多吗?”杨秋放下电报说道:“这点人还不够呢!招募外国技术人才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几万还不够?这到底要搞什么啊!众人把世界各国大项目想了个遍,也没想出需要这么多专业人才的工程。唯有杨秋心里最清楚,看似好几万人,实际上小有名气拔尖的也就几百而已,光是一个核能计划就能全吃掉,还不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火箭等等。更重要是的,由于肤色,文化传统等差异,吸引世界人才这项上民国绝不可能比美国强,即使大萧条也不现实,何况有些项目他也不相信洋人。
“已经有很多外国专家回信愿意来我国,中欧国家数量最多,英法还基本没有。”
“告诉下面。别怕花钱,越多越好。”杨秋关照重点后,转移话题看向杨度:“你们俩来刚好,我正和儒堂、颢玉商量组阁名单。国防部已经决定把民用无线电管辖权放给邮电部。将来这个摊子会更大也更重,皙子你虽不善技术,但长于组织,这个重任就要你多肩负几年。”
能再次担任邮电部长,杨度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没法发挥最擅长的帝王之学,但这些年出国多次又兼任过外交部副部长的他心态已经慢慢转变。点头应承下来。
邮电部交给杨度也算是对他这些年支持自己的感谢,解决后教育部人选上,问道:“炳麟先生,教育部长一职你有何人选?大总统和总理都推选北京大学的胡适,可眷诚先生来信说宁用蔡元培也不取胡适,我正两难呢。”
“我赞同眷诚所言,胡适此人确有才华,任一校之长或署理留学公署都行。偏偏教育部长不行!非章某心胸狭窄,实乃他推行的新文化说到底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否定!此乃割裂民族传统的大事。我国传统中确有封建糟糠,却也有礼乐道德。故只可由一代代人慢慢去糟存菁,万不可操之过急致民族文化断裂。”章太炎对胡适可没好脸色,两人为新旧文化之争还一度撕破脸各自登报大骂对方。
杨秋对文化之争没什么大想法,这种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比较好,但贸然隔断旧文化他也觉得不妥,想想说道:“那就这样吧,胡适出任留学公署署长,教育部长就让蔡元培来。”
“这样的话,民主党就有教育部蔡元培和水利部廖仲恺两人,您又打算让汪兆铭出任国会副议长。是不是......。”王正廷担忧民主党势力会趁机扩大,尤其教育部更是能影响几千万学生的重要部门。倒是章太炎不担心,说道:“儒堂过滤了,鹤卿此人虽说忠于民党,但在教育上却是全心全力,是个能信赖的人!再说。能把这么重要的位置让出去,也能让全国上下明白总统的共和之心。”
“那就蔡元培吧。”杨秋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定下教育部长人选后说道:“炳麟先生,麻烦您去请蔡元培、廖仲恺和汪兆铭来一次,我想见见他们。至于您......南京大学缺一位校长。”
“正中下怀!哈哈......。”章太炎对杨秋不用自己没任何不满,前19年他已经很满足了,也该腾出位子让后人来接手。
既然是杨秋的亲口决定,大家也都不再言语。等众人离开后,吕碧城和芮瑶手挽手款款走来,看看离开的三人轻笑道:“辰华,你多送个位子给民主党,人家可未必领情呢。”
“我又无需他们领情。”望着面前这对璧人,杨秋拿起面包咬两口,洒然一笑:“情面、威望.......对我来说,还不如半块面包。”
这句话别人不理解,但吕碧城和芮瑶身为枕边人却都很清楚。整整19年了,前19年大家都担心他让出总统把美名白黎元洪,会导致个人威望下降,可事实上从学子纷纷归国效忠于他就可看出,掌握国家未来走向的永远不会是普通人,只要抓住部分就足够。
而且大家都忘宋教仁苦心弄出的选举制度,不是直接选总统,而是选国会!所以杨秋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记住“国社好”三个字,然后牢牢把持一手创建的国社党和军权就行。
至于威望、名声......的的确确还不如半块面包实在。
吕碧城嫣然一笑,三女中他最清楚杨秋是什么人。如果要威望,恐怕就不是走这条路,而是直接从小仓山后把民党全灭走另一条路了。心思剔透的她知道这是杨秋心中最大秘密,干脆避开拉着芮瑶笑道:“芮姐姐,家里多了那么多闲钱,不如叫上洛儿,我们一起去逛街买衣服。”
“扑哧。”芮瑶被她逗乐了,知道她这是在故意戏耍杨秋,但国退民进行动中,杨家也的确砍掉了一大批汽车,拖拉机等不重要的产业,腾出足够再建几个新集团公司的资金,偏偏杨秋至今又迟迟不说明下个投资目标,所以还真成了闲钱。
杨秋呵呵一笑,走上前在两人脸颊上分别亲了口,搂着说道:“再有几天就是就职大典,是该多买些衣服。不过还是请三位夫人多少留点,我已经让人在上海和重庆分别注册“全球通电子公司”和“联想公司”,等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回来后会筛选些人就开张,到时候还要靠老板娘拨款呢。”
“去,谁是你的老板娘。”
杨秋还没能享受盗版的快感,吕碧城就一巴掌拍开他作怪的手。但还没走出去,门口人影一闪,芮瑶所生的大女儿杨思思穿了身睡袍出现在门口,小丫头无视老爸还没全缩回去的手,气嘟嘟鼓起腮帮:“爸爸,妈、小妈,我要搬到学校住,我决定了!”
“......。”(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646章 我是总统(上)
1930年5月5日,清晨。
随着中华民国第四任总统就职大典到来,很多国家都派出代表或特使前来观礼,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笼罩远东上空近二十年的年轻人上台后,国家政策会不会有较大变动,所以这段时间情报部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倦怠。还好,这样的日子终于到头了,封闭整整一年的**终于拉开大幕,朱红色的城墙、金色琉璃瓦、汉白玉的石柱和拱桥都被装点一新,布局恢宏尽显泱泱大国之风采。
虽然民国总统府距离**有段距离,但不妨碍杨秋恢复共和国风貌的决心。从**延展而出,是和后世相同的国家广场,广场对面就是同样巍峨重要的国会大厦。在两个建筑中间点,一块高达数十米的方尖碑用厚厚红布包裹着,底座共分九层,全部使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后世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但现在.......很多受邀观礼的各国代表都指着红布窃窃私语,似乎想搞清楚里面的秘密。
唯一不同的,是城楼上没有国徽,**前的大道被修改为从国会大厦前横穿而过,金碧辉煌的三朝皇城将彻彻底底成为国家博物馆,再也没有任何政治人物会待在那组高墙深院后面,天子和皇帝这些词汇......从此将在中华大地陨落。
从半夜起,被杨秋点名的邱文彬和王庚就各自率领中央警卫101师和国民警卫队18旅将士将广场四周彻底封闭。只有手持特备通行证的人才可进入,连获准进入观礼的市民都需要接受检查。虽然繁琐严格。但大家都还比较合作,毕竟这是民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可以说全国最重要的人物都在北京。
“仲恺、侠如。”
廖仲恺和李烈钧刚走上国会大厦台阶,就听到远处有人喊自己,扭头看去,汪兆铭和蔡元培正在门口招手示意。民党拿到教育部长这个位置已经不是秘密,虽然很多国社党员对这个安排不满,但蔡元培的人品和对待教育的态度。让这些不满很快烟消云散。
“还想去里面找你们呢。”南洋事件后,胡汉民等人因涉嫌串通莫斯科被捕,民主党主席章士钊被迫辞职。前共和党随着老一辈逐渐去世又找不到能继任之人,所以汪兆铭被大家推选为新任民主党主席。虽然大选以得票不足15%惨败。但他脸上却看不到任何颓丧,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换个人还能争一争,但杨秋......还是靠边站比较好。
“和仲恺商量黄河决堤的事情呢。别在这吹风了,一起进去吧。”李烈钧是四人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寒暄两句带着三人一起向内走去,一路上不少人都向四位点头,连不少外国代表都亲自走来问好。
杨秋能大度的让蔡元培接任教育部长出乎民主党上下预料,这也让已经奄奄一息的民主党稍稍焕发了些生机,但四人也知道。后面15年他们恐怕一点机会都没,所以大选结束后,汪兆铭立刻在党内大会上很干脆告诫大家绝了心思,一心走下层路线,安安稳稳当好在野党,撇开中央加强对各省议会的监督,争取利用杨秋执政这段时间扩大省市级议会席位。
这件事他也没瞒杨秋,相反在见面时还全盘托出,没想到反而得到了很高的赞许。
阳光渐渐升高。大厦内外的人声渐如鼎沸。大家或寒暄,或关注各地民生,似乎总有意无意的避开某个话题,但目光却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看向远方。国家广场上挤满了瞪大眼睛首次观看总统就职和阅兵式的普通百姓,国会大厦内外更是冠盖云集,议员、政府官员,各省市代表,学生代表,观礼嘉宾......还有那串闪闪发光的将星。记者们为抢个好位子,早早将大厦两旁堵死,只留下中央铺着红地毯的狭窄通道。
大家都在想,自己会见证怎么样的一个时代开幕式呢?
黎元洪和胡惟德的专车出现在大厦前,前总统和前总理相继走出轿车的那一刻,闪光灯依然没放过他们,就犹如后世的明星般,缓缓从红地毯上迈步进入大厦,虽然前者表现自如,但细心的人依然能捕捉到那丝离开前的不舍。
“来了,来了......。”
片刻后,一阵更强的骚动传来。六辆摩托车开道下,一辆加长防弹轿车徐徐驶来,那个19年来似乎永不会弯曲的身影携精心装扮的苗洛,在众目期盼下终于出现在国会大厦前。
只有总统和元帅才能穿着的黑色将帅服,每个皱褶都被烫的整整齐齐,齐肩而下的两道金色璃龙绣纹庄严高贵,袖口五道烫金金边上,镶嵌着三枚排列整齐的银扣。银色和金色相映成辉,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不敢正视!大家先是安静了一下,片刻后就是猛烈闪成一片的镁光灯。也不知是谁先带头鼓掌,渐渐地掌声连绵成片,声如震雷,而那些前来观礼的将军们,更是无一例外肃然立正举手敬礼。
无论是临时无果的孙逸仙,还是偷得乾坤的袁世凯,亦或者是15年安稳太平的黎元洪,都无法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和崇敬!没有人是圣人,即使现在,这幢大厦内都有一半人暗暗想过,如果没有他自己是不是有更大宏图?但想法永远是想法,即使再挑剔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位才38岁,身材修长样貌英朗的男人,完成了怎样一段伟大光辉的国家道路!
军官们不用说了,即使最普通的国防军士兵都已经被刻上烙印。他们从入伍的那天起。就学习他制定的战术,研究他率领将军们打过的每场战役。学习他战略思想,翻阅他编撰的军事书籍。就算那些开口闭口政治。比战场上的敌人更心狠手辣政客们,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他,他们现在或许只是某地士绅,或者早已留洋避居,而这个国家土地上还将是洋人横行!在冉冉昌盛的国家地位面前,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每个人尊敬!
这就是杨秋的资本,即使普通人将过去的所有功绩都加在黎元洪头上,那又如何呢?说到底,决定国家未来。掌握话语权的永远不会是草根。只要过了今天,不用刻意做作,就会有无数人将无数以前的功绩翻出,然后一点点加在自己的王冠上,这就是政治!!
“......法国大使韦礼德先生,......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男爵、大使重光葵先生,英国大使兰普森子爵......。”杨秋夫妇在顾维钧的介绍下,穿过人群一步步向大会议厅走去,当他的手握住兰普森时,借着拥抱后者不经意的压低声音:“恭喜您总统阁下。非常抱歉现在说这个,但作为大使,我需要知道太古洋行威廉先生和汇丰银行这些机构.....。”
杨秋早准备好有人会发难,也借拥抱之际悄悄说道:“他们犯法了!违反了我国金融和国家安全法,作为主权国家,法律不应该被任何人和国家干预,您说对吗?”
兰普森眼角抽抽,他就知道杨秋不会那么轻易放过威廉等人,轻轻说道:“总会有办法的。不是吗?”
“当然,我会考虑的。”杨秋微笑着松开臂膀,两人心照不宣的对个眼神,继续向后面嘉宾走去。
德国大使陶德曼,印度国大党代表、内志沙特家族代表本阿齐兹等等,直到莫托洛夫和叶戈罗夫两人,握手的时间又长了很多:“感谢两位来参加我的就职典礼,希望中苏两国能尽早解决边患,建立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总统阁下说得非常好,我也愿意立刻就一些问题和您谈谈。”莫托洛夫长相斯文,仪表堂堂,说起话来节奏非常慢却很清晰。而叶戈罗夫......杨秋只是淡淡的看了眼:“谢谢,请带我转告加里宁主席和斯大林先生,有机会的话,我非常愿意访问莫斯科。”
叶戈罗夫脸色微变,因为杨秋居然把斯大林放在了后面!现在苏联上下谁不知道斯大林才是国家统治者?但他又不敢回话,因为加里宁确实是名义上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至少现在外国在对待苏联进行元首级通信和对话时,依然是先加里宁后斯大林,而杨秋......偏偏就是元首级的人物!
按照外交对等原则,让人挑不出半点刺来!
杨秋笑笑,继续向后走去。当见到特意赶来的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和大使纳尔逊詹森时,他就客气多了,握住手热情地用英语说道:“感谢您来参加我的就职典礼,请替我向胡佛总统阁下问好,我真是非常希望能早点见到他。”
史汀生这次也是带任务来的,因为自从得知詹森的电报后,胡佛就仿佛着了魔般,没有一天不想尽早把20亿订单弄到手,当然也想尽早解冻被锁在中国的资金,让他们尽快回国救市。这股情绪也影响到了国务卿,热情的说道:“总统先生也非常希望能点与您会晤,他希望知道您确切的赴美时间,准备亲自迎接您。”
“实在太客气了,我也很想立刻出发,但您知道我国最近灾害不断,所以过几天我会先去巡视河南灾区,预计要下个月初才能动身。”
“我应该替中国人民祈祷祝福,能够拥有您这样尽职的总统是所有人的幸运。”史汀生很客气。旁边的詹森却担心杨秋继续拖延,插嘴道:“总统先生,我能冒昧的和您一起去看望灾民吗?我想做些事情,帮助他们。”
“当然可以,只要不是......押送我。”杨秋一眼看穿他怕自己找借口躲开,所以准备亲自督促的小心思,但詹森被看穿后也毫不尴尬,反而爽朗的笑了起来。
好不容易接见完嘉宾后,杨秋觉得嘴角都有些抽筋了,等他在顾维钧带领下步入宽敞的议会大厅后,整个人都猛地一顿。
远远看去,黎元洪已经手握总统权杖,身着同样的一衣服和装扮静静地等在主席台上,旁边,还有主持总统交接仪式的国会议长邓孝可,还有已经挤满整个会议大厅的黑压压人群。
那一刻,全场寂静......。(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647章 我是总统(下)
另外提前请假,明天河马要参加520小说作者活动,晚上回来后如果有时间会继续码字,太晚的话就周日码字。
杨秋知道大家在等什么,他轻轻松开已经满眼喜悦泪水的苗洛,脚步稳健的向主席台走去。
皮靴撞击地面发出清脆的踢踏声,如同带着魔幻的鼓点节奏,吸引了无数心脏一起跳动。邓孝可看着他,仿佛回到成都的那间小院。那天在场的五人中,宋教仁英年早逝,苗洛成为他的妻子现任国母、苗远淡泊名利帮他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自己......在五年前站到了议长的位子上。而当年靠语出惊人才得以逃脱,被四人敌视许久的杨秋,却已经缓缓走向至高宝座。
让自己来完成最后一步吧!邓孝可深吸口气,转身高喝:“今天,是杨秋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正式总统的日子!邓某作为监誓人,感到无比的荣幸!在这个庄严的时刻,让我们开始总统交接仪式,等待新总统的就职誓言!”
邓孝可说完,立刻有人拿来厚厚的宪法放在独立演讲台上。黑色的封皮庄严肃穆,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杨秋快步走上讲台上。邓孝可紧随其后监督整个宣誓过程,特别安排的几位记者立刻调整好快门,摄影机纷纷对准,通讯员更是紧张地盯着接地麦克风。
杨秋走前一步,目光平静地从宽阔大厅徐徐扫过。最后落在有线电麦克风上,这个如同老电影中的立杆麦克风,可以将他的声音传播至神州大地上每个有无线电收音机的家庭。
举国上下,很多人都静静地守候在无线电旁,等待着......。
“来的路上,我回忆起很多往事。”
声音顺着电波飘入千家万户,国会大厦内外。喇叭同时响了起来。等待检阅的国防军将士整装肃立,组成恢弘的方阵等待新总统和人民的检阅。
声音在继续:“从19年前武昌夜,到昨天我得知黄河决堤。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情都仿佛重新经历了一遍。武汉光复的那天,我就对天起誓!要亲手终结旧时代,要为全天下的华人。为这个国家打出新天空,打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为华夏子孙重立世界强国之林,从此昂头而奋斗终身!
西南齐心,举国联合。辽东鏖兵、青岛浴血。远征西欧,转战沙俄......上海公报,故土回归!我们用19年逆转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数!为什么能做到?……五千年的光华璀璨,孕育了我们这个民族。历经沧桑、几次险断根脉都最终逆转而强!由此可见,每当危难到来,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来就不缺昆仑脊梁!而挺起脊梁的就是数万万不屈的人民,是人民供养着国家。供养着士兵,让这个国家每逢危难都能浴火重生!
我要感谢每位国民,感谢我的前任,我接手的是个奋进不屈的国家。但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不能松懈。不能麻痹,更不能忘记肩膀上的责任!磨砺手中的钢枪,开动每一台机器,洒下希望的种子,携手!完成国家和民族的再一次复兴!!我希望,当我离开的那天。我和你们,都能问心无愧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做到了!我们实现了誓言,我们留下了一个骄傲的,大国!”
没有浮华的辞藻,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却让无数人感觉重新走19年的路程。遥想往事,浮华烟云不堪回首,再看今朝国民齐进,万象初新,再联想最后,像是一个对未来的宣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憋在胸腔里数百年的至高梦想,酣畅淋漓,让人经不住畅想杨秋时代会是个什么样子?!
掌声响起,所有人都起立喝彩,经久不息。
黎元洪走前一步,高举象征总统权力和国防军总司令权力的翡翠权杖,缓缓伸出将它放在杨秋手中:‘辰华,交给你了,老夫总算是卸下这个重担。”
“谢谢老师。”杨秋郑重无比的接过权杖。
1...322323324325326...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