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辛亥大英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河马散人




辛亥大英雄 第643章 一起抢机器
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让世界陷入恐慌,中美英法四国或关闭进口或抬高关税,纷纷提高贸易壁垒,日德因市场狭窄损失严重。当人们环顾四周却发现,苏联却因为国家化而显得经济盛会,莫斯科却陷入狂喜中。《帝国主义完蛋了!》《资本主义危机扩大》《坚决拥护伟大主席斯大林同志的国有化精神》《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奋进……莫斯科的造神运动一波接着一波,尤其是托诺茨基被驱逐后,克里姆林宫开始不断加强领袖化宣传。原本集体农场和全盘国有化还让不少苏联经济学家和商人暗暗不满,但当经济危机爆发的消息传来,苏联成为躲避危机的孤岛后,这些人全不敢发声音了!所以经济危机后斯大林的心情反而变好很多,每天都早早叼着烟斗来办公室。
自从得知美国爆发危机,一股莫名的亢奋便笼罩在他和莫斯科上空。报纸、电台每天都在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赤贫人数等等不利消息,承托国有化的好处和伟大领袖的英明。
为应对这种潮流,克里姆林宫每周一次的经济会议也破例改为每周两次。“坐吧,古比雪夫同志。”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内,他敲敲烟斗让古比雪夫坐下后,问道:“听说美国经济危机开始扩散,连中国都卷入进去,是这样的吗?”
“是的,总书记同志。中国没能躲避这场危机,杨秋和他操控的北京政府甚至不得不冻结外资,出售国有企业来回收资金。从一些迹象看,足有数十亿国有资产被出售给黑心的资本家。”古比雪夫是苏联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负责全苏联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是他率先提出用粮食石油换机器的想法,并得到斯大林坚决支持。但他不是学经济的,所以得知中国大规模出售国有工厂后。片面将其理解为杨秋撑不下去,必须靠抛售国有资产断尾求生。
斯大林也不懂经济,所以这个“好消息”让他很开心。尤其在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的阿富汗战争中,彻底暴露中苏两国在国家实力。军事装备上的差距后,他就把中国视为头号大敌,不仅加强空军建设研制类似的轰炸机,还要求加强武器装备并开始装备包括t26坦克在内的一大批新式武器装备。现在那个前19年无往不利的家伙终于碰壁,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只要见到墙壁上那片消失的“国土”,斯大林就牙根直痒。
“古比雪夫同志,上次开会决定应该趁资本主义危机购买更多的机器。这件事你准备什么时候动手?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过半,需要为计划加满油。”
斯大林对捡便宜这件事很上心,古比雪夫也很热心,说道:“总书记同志,从危机加深速度看,今年夏天会到达一个低谷。那个时候美国很多工厂都会抛售机器设备抵债求生,可以节省很多钱。”
夏天?斯大林皱皱眉,深深吸两口烟斗突然沉下脸:“古比雪夫同志!你在想什么呢?莫洛托夫同志上次开会已经说了。情报已经证实杨秋会在出任总统后访问美国,从时间算也在夏天......难道你想等他们串通起来吗?”
古比雪夫没想到刚才还兴高采烈地斯大林会突然翻脸,串通中国的罪名他可承担不起。连忙说道:“总书记同志,杨秋访美可能会短暂刺激美国经济,但不可能真正挽救,相反美国人现在正盼着他访问带去大订单,如果我们现在动手价格会高很多,还不能买到最好的……我们不能冒险!谁能保证杨秋会不会和美国达成协议停止向我们出售机器?不能给敌人一丝一毫的机会!”斯大林咆哮着,东方战线本来就不占优势,阿富汗泥潭犹如一根针扎在他心头,所以很害怕再被杨秋算计。
古比雪夫满头冷汗,连连点头会立刻同莫托洛夫商量访美采购机器。心里却暗暗嘀咕。美国经济已经泥足深陷,没有几百亿美元根本救不活,杨秋即使能带去几亿订单也无足轻重,毕竟中国自己的制造业也需要市场,进口太多会导致本国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所以最好机会是在杨秋访美,美国对订单总量失望后采购。美国人会更欢迎苏联,现在动手......邪恶的美国资本家肯定会趁机提高价格。
但斯大林的命令他可不敢乱改,立刻表示会马上前往美国采购后,继续问道:“总书记同志,日本那边怎么办呢?他们希望提高进口配额。”
斯大林从心眼里看不起日本这种小国,但中国这根刺又让他不得不笼络对方,想了想后说道:“现在的石油价格很低,就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给他们。”
“好的。”明白斯大林的心意后,古比雪夫连忙起身准备去找莫托洛夫商量访美采购的事情,但还没出门,后者已经走了进来:“总书记同志,刚刚收到电报,中国方面邀请我国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和5月5日的阅兵式,并希望就两国建交问题进行洽谈。”
“哼!”消息没让斯大林高兴,反而从鼻腔里冷哼一声,鄙夷道:“这些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经济危机就想和我们建交,用我们的市场挽救他们!”
“总书记同志高瞻远瞩,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阴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莫托洛夫拍马屁的功夫让古比雪夫差点想吐。斯大林却很喜欢,将电报扔回说道:“你和叶戈罗夫去参加吧,这是我们了解敌人军事实力的一次好机会。”莫托洛夫点点头,和古比雪夫一起走出了办公室,离开前从门缝中见到斯大林走向地图,手指在阿富汗和土耳其斯坦地区缓缓滑动,这一幕暗暗提醒两人,将来在中国问题上必须符合总书记的心思。
门彻底关上后,古比雪夫想起斯大林要求立刻赴美采购机器的事情:“莫托洛夫同志,总书记要求提前向美国采购机器。你怎么看?”
莫托洛夫一听是斯大林的要求,到了嘴边的话立刻更改:“总书记的考虑很全面,虽然资本国家陷入麻烦,但我们也要防一手。这样吧。你先去美国,等我参加完中国总统典礼和阅兵式,立刻去美国会和你。”
“好的。”古比雪夫笑着点点头,可等他走远后却悄悄啐了一口:“呸,马屁精。”
莫斯科因担心杨秋访美会导致事态变化,比历史更早前往美国采购的机器设备的消息很快发到北京,杨秋看完后将电报来闲聊的宋子清和岳鹏。捏着眉心暗暗好笑:“阿富汗这根刺可真够深的,连我去美国都担心。”
岳鹏眉开眼笑:“能不深嘛。您可不知道,张志丹现在比当地最有名望的阿訇说话都管用,十几万游击队全都在用着我们的武器弹药,光上月就运回30吨金银。阿曼努拉政府已经岌岌可危,不得不向苏联求援,截止上月底又有1个苏军师开进喀布尔,现在进入阿富汗的苏军已超过6万。我昨天还说要不要发发力,狠狠咬几口呢。”
宋子清也笑了起来,说道:“还没到发力的时候。等沙特家族独立再发力也不迟,正好让英国紧张一下。倒是抢购这件事,我觉得没道理让苏联人捡便宜,应该给贝祖贻发份电报,造造势就说我们已经考虑重启中美贸易,哄抬一下物价。”
“别光盯着哄抬物价,也告诉贝祖贻,时机差不多的话就动手吧。先抢技术和人才,低端机器设备全部放弃,主要集中在机动化机床和成套自动生产线。高端精密机床更要注意。还有还有......告诉他,凡是苏联看中就出价竞争,没用也恶心一下……见两人笑呵呵算计苏联,浑然拿钱不当钱乱糟蹋,杨秋也无语,岔开话题问道:“穆盟和印度最近有什么动静?”
“英国弹压的很厉害。所以穆盟和国大党打过几次后就暂时收手了,不过两族冲突事件越来越多,零星交火一直在持续。”宋子清说道:“短时间看,穆盟和国大党对英国还是很担心,彻底内战不太可能,最多就是维持这种局部小冲突,但如果地区局势平衡突然被打破的话,就难说了。”
“那就要看日本会不会南下帮我们打破这个均衡了!”岳鹏故意眨眨眼睛,冲着杨秋笑道:“希望永田铁山别辜负司令的一番苦心。”
“就你鬼心思多,我可没说要让日本南下。”杨秋瞪他眼。
宋子清也笑了起来。由于书房内就三人,不怕外人得知机密,说道:“日本没路走了。我们关闭市场后,苏联又转身开始采购欧美机器,对外贸易全完了!我在想,永田铁山心里应该已经很清楚,现在日本只有两条路走。要么第二次中日战争,要么南下捅开这个马蜂窝!不过我很担心,就算我们默许,以日军目前的状态,南下......恐怕胜算不大。”
“日本现在的国力和技术水平都处于最弱阶段,海军虽然造了一堆重巡,但战列舰一项上因海军条约已经停滞多年,他们是不是敢赌......还难说。”岳鹏也很担心。虽然大家都希望看到日本南下,彻底捅开南洋这层窗户纸,但对日本会不会动手,什么时候动手依然没把握。
最糟的是,大家都不能直接和日本政府说“你南下我支持”这种话,必须通过某种外交和政策暗示给对方信心,所以两人才有担忧。杨秋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疾不徐放下笔,抬起头微微一扫:“别急,会不会南下看今年的海军谈判结果就知道了。如果日本退出条约,就说明他们决心已定,到那时......不妨给点鼓励。”
什么鼓励才能让日本加速南下呢?难道提供几亿贷款?两人正琢磨该给给日本什么东西,既不会伤害到自身,却又能增强日本野心时,杨秋已经说出答案:“我让浩辉在台湾开了家飞机厂,开始研制一种550马力的单翼战斗机,采用轻钢骨架帆布蒙皮,技术不错。要是日本退出海军谈判......你们就准备好抓间谍吧。”
如果能提供给日本几款好飞机,倒是可以激发南下的野心,但宋子清有些担心这会增强日本的航空实力,毕竟阿富汗战争后全世界都在认真研究制空权的重要性。这种担忧杨秋以前也想过,直到kc-1出现后他变了心态。
送一把p26玩具枪给日本,会不会影响日本未来的航空设计思想呢?杨秋合上文件,看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拿起衣服说道:“走,把文景、果夫和杨度他们都叫上,今天我请大家喝一顿。”
宋子清和岳鹏先是一讶,但很快就明白杨秋为何今天会这么反常早下班,还主动请客。因为明天是大选日,为这一天,他已经足足等了19年……(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644章 效忠我的祖国,效忠我的总统!
年4月的第一周,涉及全世界最多人口,也是最没悬念的大选在1.1万个投票站同时进行。因为民国大选并非直接普选,选民选举的其实是国会席位,获得超过50%席位的政党的提名人将自动成为国家总统。在这种情况下,收复疆土立下赫赫战功,并不断推行改革,还推出程诚法案的杨秋和国社党是没有对手的,民主党甚至连陪衬绿叶都算不上。
虽然没有悬念,但做戏还是要做全套。但当杨秋满面微笑,首次带全家来到设立在北京大学门口的投票站,面对无数闪光灯庄重投下一票时,他的心其实早已飞到欧洲。
“冷杰!”
享誉世界的巴黎大学居里夫人实验室门口,冷杰和严济慈刚结束连续五天的工作,就见到外面已经云集了一大群华人学生再向自己招手。
“罗呆子,柯召,许宝騄?今天怎么都来了。”冷杰和严济慈很快呆住了。因为来人居然都是24、25、26这三年国内派出的公费留学生。其中不仅有华罗庚和柯召这些数学系学生,还有许宝騄和赵忠尧这两位物理系师弟,连出国短期深造的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周培源都赫然在列。
欧战结束后,杨秋利用难得的和平时期,加速向世界各国输送留学生。美法两国是接纳数量最多的,其次是德国和英国,最后连奥地利和匈牙利都没放过,如果不是中苏关系很差说不定苏联大学也不会放过。所以校园里见到黑发黄脸说着家乡话的同学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无论公派还是私人,留学生涯都是很紧张,就连休息日大家都难得相聚,今天怎么却都到齐了呢?
严济慈和冷杰一样,都是当年被选中的物理系种子学生,之前在美国洛杉矶理工学院学习。因发表的论文引起关注去年起转到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并加入世界著名的居里夫人实验室团队,在这里他结识了冷杰。作为公派学生中顶尖的一群人,他更清楚这种聚会有多困难。所以急切的追问道:“是不是谁出事了?”
“没有谁出事,是我们有事找你俩。”周培源是这群人中唯一以老师身份来短期深造的,所以学生们都很尊重他,拿出一封电报递给两人说道:“这是五天前收到的,你们俩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五天五夜,我们只好每天来这里守。”
冷杰开始以为是家中急事,看完后才发现居然是民政部留学公署、国内科技龙盟和各家大学联手发出。邀请他们这些人回国的电报!这是极为罕见地事情!自民国建立以来,尤其是1915年国家实际被杨秋控制后,政府对待留学生的态度宽和了很多,就算偶尔有人加入其它国家国籍一般也不会过问,娶洋妻子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更别提这种类似满清政府的大规模召回行动了。
国内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经济危机闹的?众人纷纷摇头,经济危机还不至于要召回留学生,况且不久前留学公署还电函所有外派机构和留学生代表。表示会继续确保公费生的学习用度不削减,甚至为此砍掉不少政府部门的预算来满足,让大家很感动。
可感动过去还没几天。就突然要召回,难怪大家有些不理解。
大家的目光渐渐汇聚到周培源身上,他笑着说道:“收到电报后我就和巴黎领事馆联系,还去比利时见了陆征祥大使。大使告诉我,这次召回不止是我们这些人,从25年到27年的三届留学生和早年留在国外发展的一共3.3万人!连28年这届中率先完成学业的也将召回,数理化无线电医学文科等等所有全部召回!陆大使还告诉我,除了我们这些公派生外,私人留学生只要完成学业的也都收到电报,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使馆还收到要求借经济危机。欧美失业潮的机会聘请顶尖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去我国创业的信函。大使他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光是这几天就已经收到数十封来自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的回电,连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冯.诺依曼先生,都已经答应前往南京大学出任客座教授!”
“哇!这么多人!”
“周老师,是不是要有大计划了?”
“冯.诺依曼教授?!是真的吗?我在德国期间,还专门听过他的课呢!”
在场的不仅有赴法公派学生代表。也有私人留学的年轻人。虽然大家学业不一,成绩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他们都很年轻,最大的也才30出头,报效祖国依然是每个人的最大梦想。所以当听说此次召回力度如此强,范围这么广,还要引进欧美尖端人才后,身体心脏和血液瞬间就变得滚烫滚烫!
“我不知道,但回来前陆大使告诉我,他已经收到电报,我们......今天,就是现在!已经诞生了一位新总统!”
“真的?选举结果出来了?”即使知道国内选举毫无悬念,但包括冷杰在内的留学生们依然无法忽视。周培源更是激动,说话时眼睛都湿润润的:“他统一了国家,在百废待兴之际依然咬牙坚持义务教育。他用19年完成基础工业建设,用19年!把连我们在内的15万学子送出国门......每年拨款2000万美元供养我们。我们欠了他19年,欠了国家19年!今天终于等到了报效的机会,他是一位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的新总统!我......为他骄傲!”
“我们等到了!”
“哈哈,罗呆子,我们有新总统了!”
每一位聚在四周的留学生都被这番话语打动,甚至连后来杨秋都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从未想自己在年青一代中的影响力会那样巨大!
有人曾说过,辛亥前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刺客文化辉煌的年代,但说这句话的人却忘了,只有最单纯、最激昂、最执着,只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才会诞生那么多绚烂的刺客。
自满清洋务运动以来,多少能人志士怀揣报国心愿。远渡重洋求问新知。他们有人客死异乡,有人葬身大海,却依然挡不住那股发自心扉的强国梦想。所以当他们归国后发现国家仍然是一片荒漠,便纷纷放弃专业投身于革命。扛着炸药包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宣泄不满。但现在不同了!从1912年开始,杨秋就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到后来更是推广到全国,甚至国家最初几年资金那么困难,他都绝不挪动教育经费,还从欧战红利中抽出反哺教育。
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义务教育到底普及到何等程度,但只要看到满大街笑容洋溢的中小学生。整船整船漂洋过海的高中生、大学生......就足以证明他已经做得很好很好。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立刻回国,他们不是不爱国,而是很多人放不下手边正在研究的课题,放不下已经习惯的国外良好教育环境。当大家在回国和继续钻研之间徘徊两难时,一段旋律突然从旁边响起。众人扭头看去,唱歌的那位,居然因读书用功而一直被大家戏称为罗呆子的华罗庚。只见他慢慢卷起书本,目光凝望东边。旁若无人轻哼着小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曲谱。
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长江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没人知道这首《中国心》是什么时候在留学生中间流传开的,大家只知道第一次听到它。是在伦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上,几位在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实习的海军士官生偶然间率先唱起。实习军官说,这是他们从有海军五虎之称的秉文上校处听来的,至于秉文上校是不是原创者,已经不重要了!
简单的歌词,动人心扉的旋律,谱写出一首传世名曲!最让人无法忘怀的是,这首名曲简直就是为千千万万漂泊在海外的游子们量身谱曲的!
歌声渐渐嘹亮,每位在场的华人学生都跟着节拍合唱起来,到最后更是禁不住潸然泪下。歌声也吸引了数以百计向这里指指点点的洋同学的目光。
“我回去!”一曲唱罢。冷杰率先站了出来:“记得出来前,我参加西北远游活动时恰好遇上青海大地震,还见到亲赴陇海线考察损坏情况的詹天佑先生。那时......我们见到很多灾民,我和大家都不理解为何士兵不将救济粮痛痛快快发放下去。后来我才知道,如果单单发粮食,只怕国家吃穷了依然救不那么多张嘴巴!
那天......詹天佑先生告诉我。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他告诉我“国家建设不是句空话,需要每个人都作出努力!”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楷模,他提出的环中国铁路让世界都惊叹的伟大工程。更伟大的是,有一个人,正在将他的梦想变成现实!我感到很荣幸,和詹先生他们那辈相比,我遇到了一个最好的年代。他已经退休了,那么,现在该轮到我了......我要回家,我要走他留下的路。”
“效忠我的祖国,效忠......我的总统……(未完待续)




辛亥大英雄 第645章 再次盗版
“回来了,都回来了!哈哈......。”
一大清早,杨府内便响起兴奋地嚷嚷声。好不容易等到休息天,才15岁的杨思思丢掉作业还没拉开窗帘享受假期,就被这阵叫喊吓得连忙掩上,透过窗纱见到脸色兴奋地步入大门的章太炎和杨度后,叉着腰嘟起小嘴暗暗生气:“这家没法住了,每天人来客往像饭店,必须搬出去......。”
正和王正廷、慕容翰商量组阁人选的杨秋不知道大女儿已经动了“离家出走”的心思,见两人叩门而入,连眉梢都透着喜气,纳闷道:“什么事让你们喜成这样?”
“总统您看,这是外交部刚收到的,是巴黎华文报社的头版。”虽然距离正式接任还有1个月,但章太炎等人已经先喊了起来。
杨秋有收集各国报纸重要消息的习惯,所以外交部每日都能收到很多国外报纸译文,以便掌握情况。虽然华文报纸也在范围内,但很少有直接将华文头版发回来的事情。王正廷和慕容翰凑上来,借着窗外阳光看到了一行字《中国心,响彻巴黎》。
这是一篇旅欧记者写的稿子,大意是他在巴黎大学采访时恰好遇到一群留学生唱歌庆祝新总统诞生,还记录下数以千计在法国已经毕业或完成学业的华人学生收拾行囊,接受祖国召唤,带着大量资料,学术文献启程,并将欧美至中国航线船票刷爆的事件。即使那些暂时因为有事无法回来的,也毫不犹豫表达了将在年内结束工作回国效力的誓言。
“太好了!”这幅盛景,连王正廷这位准总理都拍手叫好。想起1913年杨秋亲赴上海送行的635位西南种子生,唏嘘感慨:“想当年,我们用尽手段才从西南凑出635颗种子,若非借欧战之机签订新留学条约,逐步扩大至每年万余。哪有今天的收获。”
慕容翰也很开心,说道:“1913到1924,共12期4万7千余公派生都已经回国,但这批人军校生外。大部分都前往各家大学充实教育力量,只有小半部分进入实验室和工厂。虽说教育水平提高很快,但国家综合技术能力还是偏低。现在有这三批就不同了!总计3万余,大部分又都是急缺的数理化专才,全回来,可以极大提升我国技术研究的能力。”
1...321322323324325...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