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啊?那就是说,皇嫂的密令,我不管了?这……这怎么行?明天朝会上我见了皇嫂,怎么说?”
“你皇嫂秘密下令,自然不会声张,你不调兵,就当是没看见。”司马藉突然将手上的密函给撕了,最后连碎纸也放进火盆里,烧了个干净,“你是惠王,就算是太后主张你为辅政大臣,但其实太后也只是为势所迫,并非真心。你只需要为自己利益而做事便可,不用事事听从于太后。”
萧翎瞪大眼,简直有些难以置信。
之前司马藉给他灌输的思想,是他在朝堂上要跟太后结为一派,利用太后的势力,来压制朱同敬、谢汝默,甚至是临江王党派的势力。但现在司马藉却又在跟他说,他和太后也不用真站在一起。
“要是皇嫂她真是怕城中出什么事,或是已经知道要出事,不调兵,可能会涉及到生死存亡怎么办?”萧翎有些不知所措道。
司马藉淡定一笑,道:“惠王,敢问一句,情势再紧迫,可有能及得上之前谢汝默围攻皇宫的时候?”
“这个……”
“而今北军便驻扎在金陵城外,朱同敬现在跟太后已貌合神离,谢汝默因为怕朱同敬反水,所以调了临江王过来,同时也调了他的亲信兵马,来金陵城保驾。这时候,太后让你调兵,不过是要平衡这两方的兵马。但试想,你调兵马过来,别人会拿你当目标,实为不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装糊涂,你只管领着你的一卫兵马,让别人忽视你的存在。……
“真的行?我只怕,他们拿我开刀。”
萧翎说着,不禁打个寒颤,他想到之前谢汝默谋反时候,金陵城里很多达官显贵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况,便联想这种事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便有些心悸。
“朱同敬和谢汝默互相提防,自然无心去管你和临江王。就算你调兵来,可你在城内,只有一卫兵马你认为可以顶的上什么事?调了兵来,只会令朱谢二人以你为靶子,还不如继续当你原本的惠王,一切装作不知情罢了。”
萧翎浑身有些不自在,想到谢汝默和朱同敬都有不少兵马在金陵城,而他自己则势单力孤,便有些害怕。但司马藉说的也在理,他的兵马在多,金陵城还是朱同敬和谢汝默的天下,他调兵来只会让谢汝默和朱同敬先拿他开刀。
“那就听司马兄的,这密函,我当没看到。”萧翎咬咬牙,道。
“明日惠王进皇宫,就当什么事没有。太后那边,自然也会以为将消息传到,也以为你已经暗自调兵。太后也不会追究什么。”司马藉续道。
“那万一事后,皇嫂她知情了呢?”
“你皇嫂现在已经失势,难道你还没发觉?以后,这金陵官场,太后已经不再能掌控全局,朱同敬和谢汝默,将会主导官场,就算你皇嫂发觉你违背了她的旨意,也只会想办法来拉拢你对抗朱谢二人,你怕什么?”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萧翎说着,不由唉声叹气,道,“这金陵城是萧家的,现在看着,怎么倒像是姓朱姓谢了,你说要是谁把皇位抢了,可怎么办?”
“所以现在就要安排好后路。真有那么一天,也能离开金陵,反过头来勤王,要是惠王你也倒了,那将来金陵城被贼匪所占,那也就回天乏术了。”
说着,司马藉打开厅门,外面的喧闹声还是没断,司马藉走出门口,萧翎也跟着出来。
“招待好这些宾客,虽然金陵城的局势,是由拳头来决定,但官员的支持也必不可少。惠王你势单力孤,要是没有这些文臣从旁辅佐,谁为你在朝堂上说话?谁又为你出谋献策?”
一旁的萧翎笑了笑,道:“我身边,只有你一个便够了。”
极品小郡王 第四百三十章 王师
战事一爆发,便一发不可收拾。。更多最新章节访问:shuhaha 。九月初,豫州已被西王府和北王府兵马两边夹击,战事之中,一座孤城风雨飘摇。谁也不知道豫州是否会跟上次江都兵马来袭一般,可以转危为安,甚至能结盟收场。
而在此时,东王府的第二路兵马也进入南王府辖区。与林詹所部不同的是,这路兵马一上来便摆明要攻城略地,因为豫州正遭受围攻无暇他顾,东王府第二路兵马便趁机将豫州与江都之间的州县拿下,而且还打着盟友的名义“接管”,一时间竟未遭到任何抵抗。东王府兵不血刃便拿下十几座城市。
在杨洛川得知韩健的“暴行”之后,大发雷霆,却是无计可施。
当初是他主动与东王府结盟,现在东王府竟然拿结盟的事说事,而南王府的地方官也知道难敌东王府兵马的进宫,干脆来个不战而降,投靠“王师”,如此一来也令杨洛川很失策,一些原本构筑的防线和安排,在顷刻之间瓦解。
此时,韩健还在江都城里悠哉悠哉,轻轻松松攻城略地中,也在继续盘算着他的计划。
&nbs☆~书~吧~小~说☆p;南王府又一批使节派出来,这次杨洛川被‘逼’上绝境,态度也有转变。本来杨洛川是死活不谈彻底依附江都的事,他以为凭南王府的实力,要阻挡西王府和北王府的联军并非难事。但到现在,他算是看清楚局势,光平豫州的力量,别说是北王府和西王府。连东王府都应付不了,要是东王府继续这么‘骚’扰下去,豫州很快便会“玩完”。
等到九月初九,南王府使节来到江都的同时,也带来了杨洛川的亲笔效忠信函。在信函上,杨洛川表示会支持正统的皇帝当今‘女’皇,表示会将豫州之地划归到江都的管辖之下,豫州和江都将同时作为王师之地。
韩健在得到杨洛川的信函之后,还是没有马上下令驰援豫州,因为他所提出。杨洛川亲自到江都来的事。杨洛川并未落实。
“健儿,既然南王如此诚意,你还不改变初衷,豫州若是城破。下一个便轮到江都了。”
东王府里。韩松氏不断在劝韩健得饶人处且饶人。已经将杨洛川‘逼’到走投无路。按照韩松氏的意思,赶狗入穷巷并非好事,见好就收。这样既解了豫州之困,也令杨洛川能安心来降。
“二娘,我不是在等出兵的机会吗?现在豫州,是想救便能救的?”韩健好整以暇道。
“机会?怎样的机会才算是好机会?豫州都这样子了,你好歹也让林将军带着的兵马,摆出要救豫州的样子,如此豫州就算失陷,最后你也能跟陛下或者是苁儿那边‘交’待不是?”韩松氏有些急,她没想到韩健这时候竟然也能如此淡定自若。
一个豫州,说是要救,结果两个月下来,除了派出两路兵马,真是连点实际的事都没做。若非韩松氏知道韩健不可能跟西王府或者是北王府有所勾结,她还真因为韩健是想害豫州,任由豫州被西王府或者是北王府攻克。
“二娘,林将军的兵马,也就两三,加上新派出的这路兵马,不过四五。西王府和北王府的兵马,有十之众,驰援了,还不是杯水车薪?”韩健道。
“豫州怎的也有城墙守候……”韩松氏苦口婆心一说,心想大概是韩健已有计划,便问道,“健儿,你或者还有别的安排?”
“围魏救赵。”韩健随口道。
“这是……”
韩松氏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之前韩健的确还派了第三路的兵马出去。
不过这一路兵马,则出兵的很低调,是为了平息河南和山东一代地方上的叛‘乱’,兵马大约也只有几千兵马,而且看起来都是老弱残兵,没什么战斗力。韩松氏心里一惊,难道韩健准备从这路兵马上作出什么文章?
韩健道:“二娘先安心等候,这两天,该有消息了。”
韩松氏一怔,随即她也不说话了。
在她看来,既然她已经放手,而韩健也能将东王府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她也不用事事都过问。韩健有了全盘计划,她问了也只是添‘乱’。
此时在黄河一代,也的确由着不同寻常之事。东王府派出平‘乱’的这路兵马,从一出兵便长驱直入,取的并非是发生‘骚’‘乱’的河南和山东之地,而是直奔洛阳城。
开始之时,所有人都没意识到韩健会如此的“狼子野心”,等反应过来东王府是想直接攻取洛阳时,才惊讶发现,整个洛阳周边根本没什么防御的力量。杨余刚平息了军中的哗变,洛阳城周边也没多少兵马,北王府和西王府同时出兵往豫州方向去,回援不及。而这时候,西王府和北王府也不能仓促撤兵,毕竟豫州城的一战已经打响,随便的撤军,还是在豫州之地,别说是东王府的四五兵马,就是杨洛川也不会凭白放弃这么好的反击机会。
洛阳,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之外,转到视线之内,更多的人发觉了东王府的野心,这是准备直接趁‘乱’拿下洛阳城,而不给小北王杨科以及西王杨平举机会。
江都的这一路直奔洛阳的兵马,人数算不上多,只有五六千兵马,若非临近洛阳周边被人发觉,人们甚至会将这样一路兵马所忽视。毕竟没人相信五六千兵马便可以攻克北朝的皇城洛阳,但事实就是如此,东王府就是如此“胆大妄为”地派出五六千兵马攻打洛阳,一点都没将杨余的洛阳守军放在眼里。
九月上旬,注定各家都不安定。
本来豫州便已经风雨飘摇,现在洛阳突然战事发生变化,令各家的注意力,从豫州方向转到了洛阳。
毕竟豫州的覆灭只意味着南王府的生死存亡,但洛阳城可关乎着整个魏朝皇室的正统地位。江都若是拿下洛阳,再有‘女’皇正统地位作为支撑,西王府和北王府很可能只能被迫继续效忠,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意味着彻底成为“叛逆”,无转圜余地。而现在他们还可以说是为杨余而卖命,到杨余都不在,他们做什么事,都只是谋逆。
九月十六,东王府的这路兵马距离洛阳城不到六十里,随时都可以望着洛阳城的城头。
而此时,除了洛阳方面作出了一些应对,北王府和西王府甚至为作出任何反应。这粮价距离洛阳最近的兵马,也在千里之外。
更稀奇的还在后面,随着东王府的兵马临近洛阳,原本洛阳周边已经被杨余的“朝廷军”打的满地找牙的叛军,好似突然找到方向,一齐“投奔王师”,加上洛阳周边一些“拨‘乱’反正”的地方守备军,只有五六千兵马的东王军,一下子暴涨到十余。这数字令西王府和北王府听了便觉得可怕。
杨余仓皇应对之下,根本是毫无办法。明知道这“十大军”不过是空壳子,里面有作战能力的只有江都那五六千兵马,但十人马,也足见百姓人心所向,要是强行要应付,那也是自寻死路。
在这种情况下,杨余作出了一个令天下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面对东王府大军压境,杨余竟然带着少数的随从,在一千多兵马的护送下弃城北上,直接置洛阳城于不顾。
等杨余奔逃过了黄河,洛阳城内的一些权贵才意识到新皇帝“逃了”,留下一个烂摊子没人管。
这时候,洛阳城内的人也是彻底慌了。随着杨余逃跑,到了北王府之地,杨科会不会收留他们还是问题。留下来,东王府的兵马已经杀到眼前,他们毕竟在杨余谋反的时候“助纣为虐”,‘女’皇是否会原谅他们不好说,东王府那么瑕疵必报,想全身而退那近乎是不可能。
原本是摆在杨余面前的问题,突然间没了主事人,整个洛阳城内群龙无首,而此时,东王府的“十大军”真正杀到了洛阳城下,这时候刚刚是九月十八。
洛阳城内的权贵,很多是随着杨余谋反的,但最后杨余投奔北王府,却没将他们带走,也就说他们根本被杨余所“抛弃”。而在九月十七杨余逃走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东王军中也随即作出反应,派出一些人到洛阳城中进行游说,主要是针对一些曾经跟东王府有所过节的将领和官员,试图说服他们,直接投降东王府而不要做无谓的抵抗。
在经过几天的游说之后,洛阳城中防御的兵马,基本都作出了妥协。商定于九月二十二日开城投降。
便在此时,豫州的战事仍旧在胶着状态,不过北王府的兵马,却于九月十九日开始撤兵,而撤退的方向,也是往洛阳城方向,明摆着是要驰援洛阳,将杨余丢了的洛阳城给抢回来。
从豫州到洛阳,兵马就算是急行军也要半个月以上时间。东王军也瞅准了北王府兵马回援不会太及时,而随着北王府撤军,西王军也接连几天没有对豫州发动有规模的攻势。
西王杨平举也不想做“冤大头”,这时候的豫州,已经成为“‘鸡’肋”,是否攻下意义不大。反倒是洛阳城,西王府和北王府觊觎了半天,现在却被东王府“捡了现成”,他心中怎甘心?(未完待续……)--66225+dsuaahhh+24931120-->
极品小郡王 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场各异
豫州告急的消息刚在江都城里造成了轰动的影响,随即是东王府兵马兵临洛阳,这下江都的舆论彻底炸开锅。很多原本都在质疑东王府用兵策略的人,突然也都跟风夸赞起东王的“雄韬武略”,能在这么“紧要”的关头之下,不为豫州危难而所动,毅然决然派兵光复洛阳,韩健的野心突然也就变成雄心。擅权的举动也变成了令惹来歌颂的“丰功伟绩”。
朝廷方面,也一改对东王府的态度,林恪首当其冲,与不少洛阳派系的官员,开始为东王府这次的事叫好。甚至上书女皇一边,来为韩健的“事迹”进行吹嘘。
女皇心中的愤怒,韩健没见到女皇面,也可想而知。
在女皇看来,现在光复洛阳时间尚早,韩健没有派兵去援救豫州,而是直接想拿下洛阳,那是不自量力一口想吃成胖子。到头来没当成胖子,反倒容易吃撑了,消化不良之下,江都最后无法收场。
但实际上,韩健便是这么“任性”,就是不顾当前局势,派出兵马去打洛阳。而到头来,还真是眼看着便要将洛阳城给拿下,简直是兵不血刃。
朝廷一边都在为韩健歌功颂德,韩健自然也没闲着。他还要紧忙部属前线上的安排,不但包括豫州一边林詹的兵马和张行所部,还有洛阳的“十万大军”,这才是令他头疼的。
本来他也没想过会这么轻松逼近洛阳城,甚至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怪只怪杨余太“窝囊”,有过军方谋反,在洛阳城腥风血雨一番,杨余显然已经经不起折腾,这次东王府出兵。而且得到了洛阳周边叛军和百姓的一致支持,杨余便感觉到大势已去,连垂死挣扎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干脆选择了弃城投降。这也给韩健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一座偌大的洛阳城,就这么近在眼前了。光复洛阳城这么遥远的事。也突然可以实现了。突然还有十万大军等着他去接收,到时候王者之师也有了,就差下一步他自己当皇帝了。
但韩健很清楚,这是盲目的乐观。因为当下东王府最大的敌人,不是杨余,而是西王府和北王府,而杨洛川一边也不能掉以轻心。
果然,在洛阳方面即将水到渠成的时候。小北王杨科坐不住了,直接不由分说从豫州撤兵。
西王府一边也不想当炮灰,这时候争夺的重点,已经从豫州转变了“无主”的洛阳城。就好像一次龟兔赛跑,谁先带着兵马到洛阳,象征江北政治中心的洛阳城便属于谁。
东王府在这次争夺战中看似占据了领先位置,到九月二十三便可以顺理成章拿下洛阳。但实际上,东王府却是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上。因为东王府一旦拿下洛阳城,是需要守的,攻城容易守城难。等西王府和北王府的兵马同时杀到洛阳城下。那就不再只是十万八万兵马的问题,两方甚至可以派出全部的身家性命来争抢洛阳城。因为洛阳的意义实在大过豫州太多。
现在女皇在江都,而杨余北逃。谁占据了洛阳,大可以勤王的姿态,登基为帝。可以说是前后两个皇帝死了,再放出一些消息,令天下人信以为真,到时候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当皇帝。毕竟连洛阳都能弃之不顾的皇帝,那也跟死了没什么区别。
可以说杨余的北逃,等于是将皇室的正统位置拱手让出,这也是令西王府和北王府眼红的原因。
九月二十一。东王府接管洛阳城的头两天,江都城内还在连夜开会商讨接管洛阳城的问题。
韩健心中觉得。这次攻打洛阳不过是摆摆样子,为的是围魏救赵。现在目的基本已经达到。那就够了,洛阳城的烫手山芋可以扔了,兵马撤回来,至于“十万大军”也不能接收,毕竟这十万大军大多只是随便跟着附和的地方百姓,很多人甚至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便揭竿为旗跟着一起闹腾,把这十万人接收,等于是要接收他们和背后一家老小的几十万人,江都需要拿出不少的粮食来养这些人。
韩健虽然心中这么想,但他却不能明言,明摆着的事,本来他身为监国,为女皇的股肱之臣,就是为光复洛阳为目的。现在洛阳城已经在眼前,甚至说是拱手相送了,他却不接收,这事好做不好说,别人就算知道东王府有难言之隐,也会令韩健背负骂名。
韩健还要面对手底下人不接受,众叛亲离的问题。
总之是,现在洛阳城是烫手山芋,最好是别碰。一旦碰了,就要为之而付出代价,要面对北王府和西王府的夹攻,到时候杨洛川在背后又不知道要耍什么花样,他肯定还是治不住这老丈人。
反倒不如现在,杨洛川投奔了东王府,两边结成一线,看西王府和北王府为了洛阳城整个头破血流,他等着捡便宜就行。
两天的会议下来,结果不出韩健预料,不管是朝廷派系的人,还是他手底下的军将,都是一致意见接收洛阳。甚至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洛阳城便在眼前,能兵不血刃拿下来,所有人都觉得那应该是顺理成章不该有什么变故。
韩健未予置评,这种事,他一旦作出决定,就意味着拍板,他也不想做这个“罪人”。而若是不想当罪人,接收了洛阳,就完全打乱了他之前的部署,以后的政治格局,也会逐渐变得纷乱,东王府很可能从坐山观虎斗,一下子变成最先覆灭的一个势力。
韩健先想的是如何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这不是他要追求的效果。
会议解散,林恪和朝廷一些人留下,因为女皇还要传召他们过问洛阳城的事。
本来女皇一心向佛,很多事都不想管,但光复洛阳城这么大的事,便是女皇也要放下姿态每日过问。这样,也令韩健有了主动去见女皇的机会。
之前顾唯潘被刺杀的事,韩健与女皇之间已经闹的很不愉快,韩健有时候不想去面对女皇,因为他也越来越看不透一个放下了权力执念,但却又事事深不可测的女皇。他更想去追求一个只是与他朝夕相对的杨瑞,但女皇从开始到了江都,就决定了,即便她放下权力,仍旧是九五之尊,除非是韩健谋朝篡位,否则他们君臣的关系就不会有所变。
二更天,女皇寝宫内仍旧灯火辉煌。
女皇在小厅里接见了韩健等大臣,这也是女皇从回到江都以来,一次性接见大臣最多的一次。宛如在洛阳城时,女皇在烨安阁内面见大臣商讨军国大事。
小厅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模样,毕竟东王府兵不血刃拿下洛阳,是件值得称道的事。一些对韩健有成见的大臣,这时候也都在为韩健歌功颂德,也有不少大臣在恭贺女皇可以顺利光复洛阳,不日将重新确定魏朝正统的问题。
女皇脸上带着自然的笑容,与众大臣说了一会,再看韩健,却是阴沉着脸,立在一边一句话不说。
派兵打洛阳的是他,到了这时候,韩健却好似一个局外人,就好像攻打洛阳的事,要跟与他无关一般。
女皇发现韩健的神态之后,脸上的笑容便淡去,她能感觉到韩健此时心中并无喜悦,反倒是一副警惕。以她对时局的了解和对全局的把控,大概也能猜想到韩健的想法,她也不会有太盲目的乐观,因为她也清楚,这时候拿下洛阳,对江都来说未必是好事。
“诸位卿家也累了一天,早些回去休息,朕想与东王单独说说此事。”女皇见那些大臣歌功颂德的也差不多,马上作出要送客的姿态。
众大臣哪有不识相的,以前都对韩健有意见,现在就算是还有意见,那也只能保留了。一旦江都占领了洛阳城,作为东王的韩健将成为最大的功臣,韩健的威望也会渐隆,跟韩健斗还有个好下场?
明哲保身。这时候女皇说要跟东王说话,那些大臣都很识相行礼告退,最后小厅内又只剩下韩健和女皇。
与之前与女皇共处时候不同,这次小厅里只剩下他二人,韩健仍旧保持了沉默,或者说是一种冷漠。
“东王,先前你为何不说话?”女皇问道。
“臣要说的,其他同僚不是都说了?”韩健冷声回道。
“朕还是要听你的话。你知道,现在朕的身边,能倚重的,只有你一人。”女皇说这话时候,却没得到韩健正面的回应。
韩健立在那,作出一番“受之有愧”的姿态,躬身行个礼,还是车默默不言。
“你是觉得,洛阳暂且要放下,可是如此?”女皇突然长叹了一句,问道。
“若陛下身处臣的立场,认为该如何?”韩健反问道。
女皇叹道:“的确,若是让朕以江都利益为最先,自然是不会选择当下攻取洛阳。毕竟将成为众矢之的。而若是以朕现下的处境来想,洛阳,还是非要取不可。”
“为何!”韩健的语气很强硬,已经不是在问询,而是在质问。
“因为朕是魏朝之主,不能辜负了百姓期望。”(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四百三十二章 闺房夜话
“陛下是魏朝之主,要为百姓期望而活,为天下人福祉而做努力。那臣是何人?不过区区一东王,江都之主,偏安一隅安安心心过完一声便罢,将来不论谁入主中原,只要一份上表便可保一家老小与江都百姓安稳。何须为他人之事,令江都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