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有紫女姐姐陪着我当然好了,小良子整天就知道在司寇府忙碌,不用指望他,可是,哥哥,他也和你一同前往秦国吗”
少女甜甜一笑,脆
第五百零一章 韩衣西行(第四更求票票)
“大人,南阳那边已经准备完毕,只待韩非入秦,便可大势而动。”
紫兰轩今夜虽修整,但天上人间如故,虽说如今新郑内存留的世家大族之人越发之少了,但昨日一个利好的消息传出,倒是令得不少想要远遁避祸的公室贵胄松了一口气。
既然韩国暂时无忧,自当及时行乐也。
前面的厅堂之内,一阵的莺歌燕舞,后方的庭院之中,却是寂静许多,周清所在的院落区域,汇聚的人影倒也是不少。
静坐在上首,白芊红、姚贾、虚守等分列下方左右,小灵、小衣亦是就位,身侧自然带着近些时日颇为黏人的焰灵姬。
“哈哈,南阳地若是投秦,怕是如今韩国直接损失大部分国土,将再无力量抗衡秦国,纵然大将军卫庄手中还握有十万大军,亦不足为虑。”
“此等大功,姚贾当为武真君贺!”
如今的韩国国土不过方圆零碎千里区域,其中比较完整繁盛的一块,便是南阳地,其余便是新郑为中心的方圆三四百里土地。
倘若南阳地不存,那么韩国就真的只剩下最后数百里土地,比起百多年前幅员辽阔数千里,几乎算是亡国了,比起当初的万乘之国,而今已然沦为千乘之国。
上卿姚贾神容欢悦,虽然韩非入秦不是自己所期待的,但武真君这个手笔也足以弥补大军对山东列国的震慑,而且昨日从上党收回消息,李牧似乎已经不在太行山,而是返回雁门之地抗击匈奴了。
如此,没有赵将李牧的掣肘,怕是上党屯留之地,将会再次取得不俗的战果,关外大营东出的目的便算是达到,只消再等些时日,便可彻底东出。
“献土之功,不在我,而在叶腾!”
“其人识大势,明大义,当封赐重赏,以为山东列国之表率。”
周清摇摇头,献出南阳地的功劳,自己并不在乎,如今自己已经是封君之位,虽然不入大秦二十等军功爵之中,然若再次封赏自己,怕是得封侯了。
一天下大势未起,就直接封侯,实在是太过于显眼,非自己所愿,自己虽不怕麻烦,但麻烦的确侵扰人心,单手徐徐摆动,没有多言。
“上将军蒙武传来讯息,赵将李牧已经返回雁门之地,只剩下五万大军在太行边境防守,不过,对于桓齮上将军的处理,大王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文书。”
“桓齮虽吃了败仗,但其功劳仍在,想来这两日便会有文书落下,无论如何,一个极重的处罚是少不了的。”
桓齮被赵将李牧俘虏,此等辱国败军之事,惩罚不会少的,而且此次东出意义非凡,蒙武取得不小的战国,封赏也是不小。
想来桓齮此次是难以翻身了,但其人也垂垂老矣,就此退居下去,不失为一个上佳之策,话锋一转,从南阳地转移至上党。
“大王有令,明日我等当一同返回咸阳,一路之上,照看韩国公子韩非,以防山东列国游侠冲荡,先生今夜当早作准备。”
到了今日,韩国新郑内的诸般俗物,算是了结一清,在这里等了不短的时间,不曾想却出现这等事,还揽了一个护送韩非入秦的差事。
估计,大王对于山东六国的游侠也不放心。
“武真君所言甚是。”
“诸般事必,明日一早,姚贾还得前往西宫,辞别韩王,领着韩非出新郑,以使臣礼节入秦,亦是有些繁琐也。”
姚贾颔首以对,伴随口中低语,整个人便是从条案后起身,行至厅中,拱手一礼,相对于道武真君,自己身上还有相当多之事。
“先生且去。”
周清摆摆手。
姚贾再次一礼,转身离去,迈出正厅,走出天上人间。
“虚守,我等明日走后,你就继续留在这里,以如今新郑的局面,当不会有太大的侵扰,你手握干将之剑,也能够防身一二。”
目光扫视厅下,白芊红是要随同自己前往咸阳的,虚守暂时还需要在天上人间停留,语出,视线落在其身,以虚守现在的实力,加持干将,自保有余。
“是,师叔。”
虚守起身,道礼而下。
“小灵,明日一早,你与小衣当纵马南下,待在我身边三载,诸般道理也都交于你等,以你二人现在的底蕴,地支轮转之时,当有不小的可能性破入化神。”
“些许丹药我也已经交于你等,好生修行,无需理会凡俗。”
对着虚守点点头,目光又是一转,看向一侧的小灵、小衣二人,随着自己修行,如今二人的修为已经臻至先天精英水准。
距离先天绝巅层次只有一步之遥,按部就班之下,很快便可以破入其中,期时,化神只有一步之遥,也只有跨入化神玄灵,在诸夏中,才算有了自保之力。
定灵丹、聚灵丹也都纪数演化而出,交于他们,以供给修行。
“是,师叔!”
小灵起身道礼,脆朗之音而落。
“是,前辈!”
空灵悦耳之音回旋,天籁之下,亦是跟随。
“如此,当大善!”
周清举起手中酒樽,迎着厅下的诸人,又对着身侧的焰灵姬看了一眼,一饮而尽,今夜过后,诸夏当掀开崭新的一页。
第五百零二章 武真大衍(第一更求票票)
“我也要走了!”
“鬼谷之道,纵横分野,每一代鬼谷弟子终究要决出最强者的!”
微风吹袭,卷起那锦绣黑袍一角,却未能撼动那如松柏一般而立的男子,银发飘摇,驻剑而立,看着身侧那诺大的紫兰轩,数年来,自己一直待在此地,如今也该去其它地方了。
神情还是那般冷酷,浑身上下弥漫浅浅的玄光,目光扫视,落在身前那位曼妙的紫色身影上,面对韩王的无能,面对夜幕的侵扰,流沙……算是失败了。
不过,自己的目的不算失败,郑国当年也是小霸,可惜世事无常,被韩国所灭,举族沦为奴隶,任人欺凌,如今韩国也即将走上这条路。
想来,这就是道家的阴阳吧。
“决出最强者之后呢”
紫女亭立院中,流沙诸人先后离去,新郑之内就算有变局,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不算什么,多年前,自己创立紫兰轩,乃是为了一个安身之所以及私人目的。
如今,紫兰轩已然变得可有可无了,或许它应该和韩国一起,在不远的将来被埋葬,美眸忽闪,不知为何,今日的紫兰轩显得如此凄清。
“抉择!”
“天地间充满无尽的抉择,也许到时候我会回来看看!”
他的行动和他的神情一样冷酷,天地之大,身为鬼谷纵横的传人,何处不能去,纵身一跃,整个人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紫兰轩内。
只剩下那道恬静的紫色身影看着那道黑色流光的远去,她知道,对于鬼谷传人来说,韩国终究不过是一个起点,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紫女姐姐,我来了,你说过的,从今天开始,就教我使用赤练的。”
忽而,不知何时,幽静的紫兰轩内悄然走入一道红色的身影,优雅的裙衫加身,姿容华贵,踏着稳健的步伐,手持链蛇软剑,行至紫女跟前。
一边说着,一边跃动着明眸四处而看,似是想要找些什么,想要看到什么,期待看到什么,然,数息之后,精致的容颜上有些失望。
“的确是这样,红莲公主。”
紫女嫣然一笑,韩非走了,卫庄走了,张良埋首司寇府邸,如今的紫兰轩内,或许以后只剩下自己和红莲作伴。
看着红莲的小动作,紫女未有多言,对于那人,自己很是清楚不过,他是一个高傲的人,同样也是一个难以动情之人。
“大王,三日前,韩国新郑便是有消息传来,武真君与行人署姚贾已经带着韩非踏上秦国境内,想来这几日便可到达咸阳了。”
秦廷兴乐宫内,秦王政常服束冠,并未冕服加身,静坐上首,批阅着政令,数年过后,得益于武真君献出的造纸、印刷之术,秦国各大郡县都已经使用纸质文书。
既便捷,又能够承载大量的内容,比起竹简功劳多矣,而且,这几年教化巴蜀之地之民,也颇有成效,训练新一批精通秦国法令之人,也颇有所成。
厅殿之内,廷尉王绾与长史李斯正在禀告韩非之事,非所愿,但大王一日三问,实在是不能不答也,说起来,大王对于韩非的确有别样的优待。
“有武真君在侧护持,韩非先生想来无事。”
“此事,姚贾亦是有功也。数年前,寡人曾以国士之礼,亲自前往新郑一论韩非先生,心中怅然许久,今日再见,寡人欲要前往函谷关相迎韩非。”
“廷尉以为如何”
多日之前,姚贾上传文书,言语擒拿韩国与赵国相通的使者,而且此事与韩国公子韩非有莫大的关系,当即,秦王政便是心中一动。
此次大军东出,一则是为了震慑三晋之国,乃至山东列国,其次,则是为了尽可能削弱三晋国力,探明三晋之国的实力。
漳水平阳之战,蒙武大败十万赵军,当为大功,但上党太行一战,上将军桓齮遭受赵将李牧的伏击,五万大军为之覆没,此为大败。
又逢韩魏隐约通赵,故而,心中颇为不悦,但那些不悦在得知事情牵扯到韩非之后,似乎都有些不重要了,韩非之才足以相比东出所得。
冠礼亲政以来,架构国理法治,中枢之内,虽有重臣甚多,但却无一人可以领略自己法治的深邃,王弟虽高屋建瓴,但却鲜少留在咸阳。
若然韩非入秦,当是自己颇大的助力,天子之剑的铸就将会更加完美,将会更加强大,一天下大势将会更加顺利,这一点,秦王政毫不怀疑。
念及此,强压着心中的冲动,放下手中文书,丹凤之眸精光闪烁,看向下首的王绾二人。
“大王,此事不可也。”
“昔者,大王以身犯险,亲至新郑,一见韩非,若无武真君护持,只怕我王危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秦国为奉法之国。”
“王迎三舍,为敬才最高礼仪。如今,大王为韩非一人破法开例,后续难为也!”
秦王政之语刚落,下首的王绾便是上前一步,拱手一礼,悍然阻止道,对于韩非,自己也是有所了解的,近年来,大王颇喜《韩非子》。
甚至,将《韩非子》刊印百套,赠与秦廷要臣,自己也曾一览,那韩非的确为法家不世之才,比起百多年前的商君,于法理更进一步。
但正是因为此,才不能够随意的破法开例,否则,先例一开,后续后世之君如何,一语而落,自己身为廷尉,掌管秦国之法,此事难为。
&
第五百零三章 大秦学宫(第二更求票票)
秦王政从身前条案上拿过一卷明显翻阅过多次,颇有痕迹的文书,递于身侧不远处的少府令赵高,其人躬身上前,双手接过,行下厅殿,交给廷尉王绾。
廷尉王绾、长史李斯先是一礼,而后,二人共同执这卷文书,能够令大王难以下定决断的文书,能够令大王甚是趋向于完全罢黜上将军桓齮的文书。
二人心中均好奇不已,更何况,事情还牵扯到道武真君,于此人,大王器重之,朝野均知,只是想不到,连他的一卷文书,大王都如此对待。
而根据他们对大王的了解,看来事情的根源就出现在这卷文书上了。
“这……,武真君之言……实在是我等远不及也!”
二人共同手持的这卷文书之上,字数并不多,聊聊数百字,但就是这数百字中,却内蕴非凡的讯息,针对上将军桓齮的处理,不过寥寥数十言。
但其后所言论的东西,却非常人能够思忖,非普通人能够触及,若然这卷文书上所言的事物真的可以出现,而且真的可以发挥如此效果。
那么,对于秦国,乃至于整个诸夏,影响都是空前的。
二人阅览的速度很快,聊聊数百字,寻常时候,百十个呼吸便可看完,但这卷文书执在手中已然逐渐超过一炷香了,二人相视一眼,没有出言,继续细细斟酌文书之语。
神色不住有些变化,时而惊叹,时而惊异,时而感慨,时而唏嘘……
“昔者,文信候在渭水南岸有文信学宫,其人离开咸阳后,文信学宫便是废弃了。同时,在雍都故宫,长信侯当初为了媲美文信候,亦是设立长信学宫,虽沐猴而冠,但这两个学宫的确规模不小。”
“是故,武真君之言,上将军桓齮年岁老迈,不复继续征战,当罢黜所有爵位,贬为庶人,以做他用,老秦人征战一生,年老耕作田亩,浪费也。”
“中枢重臣辛劳一生,年老赋闲在家,浪费也,所以,武真君提议,将文信学宫重新改造,使其成为专职教养大秦郡县、中枢之人之所,将长信学宫重新改造,使其成为专职教养大秦军中要职之人之所!”
秦王政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王弟这卷文书的时候,就惊为天人,学宫之事,三代以来便是存在,但各国学宫的存在,除了魏国的西河学宫,大都是奉养名士,以其得一个好名声。
晋阳之战后,魏国在西河之地设立的西河学宫,当是魏文侯亲自请出儒家孔丘的弟子子夏,坐镇于此,而后传道授业,方有后来的公羊高、谷梁赤、田子方、吴起、乐羊、西门豹……
虽然西河学宫很快就消失不见,但其影响力却远至齐国,是故,齐王在稷门设立稷下学宫,奉养名士百家,虽厚待那些百家名士,但那些名士却罕有入中枢为官者。
故而,数十年来,随着燕国伐齐,齐国稷下学宫也为之衰落。
还有赵高的陉城书馆、韩国的太学、楚国的官学等等,大都此类,虽名士不少,但能够堪为旷世大才的却一个都没有。
王弟在文书里面有过断言:学宫之事,国之根基也。
此语自己初觉有些夸大,但后来细细一想,又联系秦国百年霸业始终,又翻阅三代以来诸多典籍,霸业因何而兴起
因为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