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她们是读书人的奖品,这奖品包括她们本身,更丰厚的却还是随之而来的巨大名气。
江南读书人要的是‘佳话’,要的是一朝成了入幕之宾,天下知名!
司马寿若想赎买李香君,江南文人大概要奋起大骂。
——肥头大耳的无才无德之辈,竟妄图唐突佳人,何不以溺自照?视我秦淮无人乎?!
当然,要强抢也不是不行,但人家也是有后台的……
就算抢到了,读书人整天写文章写诗骂你,还要流传后世,一般人也吃不消。
但,王笑自认为还是有实力硬抢的……
谈完刘裕,顾横波又吟了一句词。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到刘寄奴,不由便想到稼轩此句。”
她看向王笑,微微笑道:“国公词才盖世,亦是豪迈慷慨,不知今日是否也赋诗一首?”
一句话,苏明轩也看向王笑,有些期待。
他自己不擅长诗词,却和王珍一样是顶喜欢参加诗会的。
——山东风气简朴,遥想当年觥筹交错的盛景,恍如隔世啊。
王笑不语,心道顾横波是研究过自己的词风……不对,她研究过自己的抄袭习惯。
他摆了摆手,道:“没有灵感。”
顾横波微微一笑,道:“不如我吹笛一曲,香君歌之,为国公抛砖引玉可好?香君可是不轻易与人歌唱的。”
“好啊!”秦小竺抚掌应喝。
顾横波自转身让随从将自己的笛子取来。
她有‘南曲第一’的名号,南曲泛指卖艺不卖身的江南名妓,她能称第一,技艺自是极精通的,轻抚长笛,声音呜咽,婉转清扬。
李香君低头听了一会,拈着手指清唱起来,歌声入耳,其韵悠长。
“千古几兴亡,乾坤终不老,拔山盖世安在哉?台上浮云台下草……”
苏明轩听得呆住,直到一曲歌罢,良久方才喃喃道:“这竟是现作的曲,现作的歌。”
“雕虫小技,国公见笑了,现在砖抛了,该把国公的玉引出来了吧?”顾横波收了笛子,向王笑说道,神情仿佛老友。
王笑转头一看,见那边自己的几名随从已押了一人上山。
他淡淡点了点头,负手道:“李姑娘这诗应景,奈何我只得一句残句,倒可以与诸君共赏。”
目光在徐州商绅脸上一扫,王笑方才开口。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戏马台上,众人还沉溺在对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威的追思当中,这一句残诗硬生生把这一切压下来。
徐州一众大户皆惊,面露惶恐之色。
李香君、顾横波为其气势所慑,一时说不出话。
至于别的情绪与猜想,大概还要慢慢酝酿……
~~
王笑换上笑容,摆了摆手,道:“我还有些公务,稍待。”
嘱咐秦小竺自己看风景,他转身走开。
“国公,查清楚了。”一名心腹属下拱手说道,“这两个妓女在我们攻打徐州之前就到了,是和几个书生一起来的,住在余家的积善堂里……”
“那些大户开始搬东西了?”
“是。他们得到国公来户部山的消息,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请两妓出面拖住国公,现在正在把家中值钱物件收拾起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我抄他们的家,我是那样的人吗?”王笑冷哼一声,问道:“柳岚山押来了吗?”
“押来了……”
柳岚山眯着眼,望向远处李香君、顾横波的身影,心中感触良多。
曾几何时,自己还在秦淮河上泛舟清谈,妙歌曼舞,吟诗作赋……转眼间已成阶下囚。
如今心境,唯有南唐李后主能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难怪朋友同僚一听要北伐都是摇头不已,当时自己骂他们留恋安乐乡,现在看来,他们都在嘲笑自己这个大蠢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认得她们?”
——让人讨厌的王笑又来审问自己了。
柳岚山淡漠地应道:“歌姬奉为上宾,志士屈于牢笼,此国事之悲哀。”
王笑无所谓地笑了笑:“人家是百姓,我还能把她们也捉起来不成?你不一样,你是叛臣。”
“你才是叛臣。”
“说说吧,李香君为何来徐州?你应该知道。”
柳岚山一愣。
他确实知道一些,也确实也很想说。
“李香君空有一副绝美皮囊,一身才气,本道是个玲珑心思,却是个瞎了眼的蠢女子,那复社侯方域算什么东西,竟也值得她倾心相许?呸!”
“哦?”
王笑颇感兴趣,这柳岚山今天一开口就气急败坏了。
“复社侯方域又是谁?”
柳岚山一愣,下意识问道:“你竟不知侯方域?”
这么一说,王笑想了起来。
还以为是哪里来了一个‘复社侯’方域,原来是侯方域。
《桃花扇》还是听说过的……李香君,侯方域,呵,历史变迁,为何这两人还能凑到一起?
“侯方域可是士族出身?”
“本是书香士族,其远祖落罪被充军到了商丘,再后来他祖父争气,两榜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他爹任过兵部右侍郎,总督七镇军务围剿过唐中元,兵败,又到南京任户部尚书,今年辞官了,呵,他不是首辅大人的对手。”
“怪不得。”王笑点点头,看来哪怕世事变迁,这种士族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流传下来。
读书还是有用的。
“李香君的身世呢?”
“呵,无知……李香君本姓吴,是苏州阊门大户,其父也是东林党人,家道中落才坠入风尘。”柳岚山鄙视地看着王笑,道:“秦淮名妓中能出头的多是官宦人家出身,董小宛是苏绣世家、卞氏姐妹原也是高官之女。”
王笑又道:“说说复社。”
“复社不过是一群高谈阔论之辈,自诩东林正统,其实食古不化,我深鄙之!”柳岚山面露不屑之色,冷道:“这些人称要‘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故名‘复社’,表面上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其实联络四方、结党营私,意图控制朝野,实首辅大人心腹大患……”
说到这里,柳岚山忽然住嘴,闭口不言。
王笑淡淡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你不说我也能知道。说不说对我差别不大,对你差别却不一样。”
“虽然首辅大人才是东林正统,但到了江南以后,为了维持朝局,难免要触动江南地方的利益。复社之人,多出自江南大族,背后是江南士族、地主、商贾,处处与首辅大人作对。
先帝登基之初,云间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等十余社一起组成复社,其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至今已十余年,从之者几万余人,祸乱朝堂。
不仅是复社,朝中又有阉党、军阀,甚至南北两派之争叫嚣尘上……若非如此,我们早就收拾了江北四地的蠹虫,岂能败在你手上?”
——再强调一下,复社虽然江南本地的文化人多,但我柳岚山还是看不起他们。治他们要时间而已。
接着,柳岚山又说了半天。
他是文化人,各种内幕张口就来。不像锦衣卫打听江南情报很多时候都是“那群文人又聚会了,听不懂在说什么。”
复社成员很杂,其中还有一些人主张政治改革,追求民主自由思想……这倒让王笑有些惊讶。
“说说侯方域,他来徐州做什么?”
柳岚山道:“屡次落第的迂阔书生,也配让我提他?复社四子当中,我最鄙他与冒襄,乡试都考不中的废物,也敢妄称江南才子魁首。呸!”
王笑道:“你嫉妒他。”
“我没有!我这样的年少进士嫉妒他?你放屁!是李香君瞎了眼!论文章,他华藻过甚,不过是金玉其外。至于诗词……那不过是小道。我修的是治国之道、行兵之法,不屑为之而已。至于人品相貌,我何处输他?!”
“我虽还未见他,听你这话,觉得你处处输他。”
柳岚山大怒,脸色涨得通红。
“侯方域名气虽大,全赖李香君托衬而已。他替李香君作传,自夸李香君从此除他之外,不再给别人弹《琵琶记》,一时名声大噪。今日之事便是明证,若无李香君,你能向我问他?一个秀才,你向我问他?”
王笑道:“你不必激动。”
柳岚山更激动了,愤愤道:“我与家中妻子伉俪情深,成婚后发誓绝不纳妾。偏那李香君心高气傲,被侯方域花言巧语骗了,说要娶她为妻,呵,尚书之子,娶她?放他当了入幕之宾,等被带离京城,还不是一顶小轿半夜抬进门了事,这等把戏,我柳岚山不屑为之!”
王笑心想,你看你,把人家千古佳话说得这么……
柳岚山骂完,犹自心气不平,冷笑道:“跳梁小丑,也敢帮沈保联络孟世威,妄想对付首辅大人,清君侧?他也配?当时我便该劝首辅杀了……”
话音未了,他停下话头,想要摸鼻子,手却还是被捆着,只好又是讥笑一声。
“明白了?”
王笑道:“早明白了。”
“他蠢吧?背后的利益关系都看不明白,也敢来找你,呵。”柳岚山摇头不已,“你要怎么做?”
“我审你,又不是你审我……”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854章 清君侧(求月票求订阅)
傍晚时分,户部山积善堂的一间屋子里。
三十余岁的书生沉吟着,敲着桌子说了一句话。
“朝宗,我近日忽然想到了东汉末年何进引董卓驻关中一事,你对此怎么看?”
说话的书生叫冒襄,字辟疆。他出身南直隶如皋县的望族,其父官致按察司副使。
冒襄相貌十分英俊,浑身上下有股洒脱隽永之气,举止温文尔雅,气质超凡出群。
与他对谈的青年书生比他略小几岁,叫侯方域,字朝宗,是已致仕的户部尚书之子。
侯方域也是相貌堂堂,翩然佳公子模样。
“冒兄想说什么我自是知道。但,王笑与董卓不同,我们与何进更不同。”侯方域道。
他说话时忍不住又向门外看了一眼,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冒襄道:“人不同,道理却相通,乱世强者为雄、兵者为王。方以智劝我们引王笑入南京,这是干戈倒拿,将柄端递给别人,一旦功决不成,你我便成乱恶之台阶。”
侯方域道:“当年何进是大将军,掌握兵权,引董卓诛十常侍确实是不智。但如今我们是什么人?只是未中第的书生耳。
反观郑元化、应思节又是什么人?手握重权,欺压幼主,倒行逆施,使江南民不聊生!若不引王笑清君侧、诛权臣,我们便任他们一直把持朝政?或者眼看冲突再起,战乱席卷江南?”
冒襄嗤笑一声,道:“驱虎吞狼,不智也。”
“事到如今,已无路可走。徐州这一战死了多少人你也知道,大家都是楚朝臣民,本该合力抗虏,如今……生黎何辜?
郑元化趁火打劫在先,误的却是陛下。现在山东已有消息传出,齐王有称帝之意,一旦他与王笑造反,祸起萧墙之内,国必亡矣!
还有江南官气……烂透了啊,郑党敲骨吸髓、搜括民财以奉骄兵悍将抵挡王笑,若再不扫除这些奸邪,局势必愈演愈烈!”
侯方域说着长叹一声,开口又念了一句诗:“一年血比五年税,今岁监追来岁银。可怜卖得贫儿女,不饱奸胥一夕荤……江南如有大病,急需猛药,我愿作引。”
他这边声声动情,冒襄却是好整以暇饮了一杯茶。
“朝宗,你实话和我说一句。”冒襄缓缓道:“想要清君侧,你是出于一片公心,还是为了……个人的前程。”
“你我相交多年,你便是这样看我的?”侯方域不可置信。
“我信你,但我不信沈次辅。”
侯方域道:“我们本就不是为了沈次辅,方兄与陈兄都说了,等除掉了郑元化,我们让沈与王相斗,只等天子亲政。”
“幼稚。”冒襄道:“除郑元化之后,放眼楚朝,谁还能与王笑兵力相抗?”
“武昌还有镇南侯孟世威,福建还有南安侯郑芝龙,天下间还有我楚朝万万将士!”侯方域道:“除了北江四镇,我们还有六省总督,每省兵力都只比王笑略逊。只等扫除奸党,让朝廷再无党派、再无南北之争,上下一心,何愁不能北复?”
“那我们与郑元化有何区别?奉养骄兵悍将、内斗。做来做去都只是这些。上下一心?空想。”
“那你说怎么办?”侯方域问道。
冒襄苦涩一笑,道:“我能有什么主意?我又不像方以智和陈慧生,早早入仕为官。”
“你既无主意,为何每每说方兄的提议不好?”侯方域问道。
说完,他眉头一皱,补充道:“当此乱世,我辈当奋不顾身。若前怕狼后怕虎,何日能成事?难不成我们只要高谈阔论便能治天下。”
冒襄道:“你真要我说这提议哪不好?”
“说。”侯方域已有些生气。
“你别嫌我说得直白。”冒襄四下扫了一眼,道:“我们复社成员都是什么身份?江南官宦、科举士族、耕读人家,我们家中都有田地、都有生意,不然怎么供我们读书、清淡?”
侯方域不答。
冒襄道:“那我再问你,王笑是什么人?分田地、加商税,山东到现在都没开科举,倒是有个公务能力考试,让读书人和下民一起参加。今天我也看到了,王笑对付士族从不心软,等着看吧,徐州大户不是他的对手。”
他说着,指了指侯方域,指了指自己。
“你比我聪明,其实我不说你也知道。你我与王笑,势不两立,此利益相悖也。无关政见、无关黑白,只是我们与他身份、身世不同。”
侯方域道:“我知道。”
冒襄又道:“反正我空有才名,这么多年却举人都考不上,呵,六次落第。只要我投靠王笑,前方自然高官厚禄、锦绣前程!
但,我的父母、亲朋、乡党,还有复社诸人怎么办?我若迎王笑入南京,此举背叛亲族、乡党,问心无愧乎?”
侯方域坦然抬头,道:“此为国家大业,为百姓免于战乱,我侯方域问心无愧。”
冒襄微微一笑,又问道:“你是为了避免内战,为了家国百姓。那,方以智、陈贞慧呢?”
“冒兄!我四人多年之义,你便这么怀疑他们吗?!”
“知人知面不知心。”
“既如此,你何必跟来?!”侯方域问完,恍然了一下,又道:“哦,你以为董小宛也会来?”
冒襄转了转茶杯,有些落寞道:“其实,女人也没什么意思,人活着就是没什么意思。”
侯方域叹息一声,觉得冒襄变了。
三年前冒襄北上游历,今年归来时正好遇到建奴入关的散兵,他所带的仆婢被杀掠了二十几口。
也是那之后,冒襄似乎吓坏了,也厌倦了议论朝政、救亡危急,这次乡试落第之后,有了不再出仕的想法。
侯方域于是劝道:“如今郑党把持科举,你我落第实属意料之中,能中举才是怪了。你才三十出头,以后还有机会。我们一起立志的啊,出仕为官,光复河山……”
“你不懂的。光复河山?你甚至都没见过那些蛮人。”冒襄叹道:“你们这样有什么意思?以为自己救得了家,救得了国?我只问你们,自个的仕途顺遂吗?呵,不如趁着年华尚好,及时行乐。”
他说完,站起身,又道:“朝宗,我提醒你一句。你以前说‘嫡皇孙是天下正统,此纲常。王笑是外戚叛逆,必除之,此祖训礼仪。’如今却你想到联盟王笑,这是你妥协的第一步。有这一步,你还会再妥协下去……你我,都不复是当年意气书生了。”
“冒兄,我们当初说好了四人同进退!”
“方以智少壮登科,他倒想和我们同进退,行吗?若非如今他被罢了官,能有空想起你我?多说无益,我走了,且回南京。放心,你们的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从不向人妥协。”
看着冒襄的身影走出房门,侯方域有些伤感。
他低下头,喃喃道:“你不妥协,但你逃了……”
~~
侯方域独坐在屋中等了许久,终于听脚步声传来。
进来的是陈贞慧,也是‘复社四公子’之一。
陈贞慧四十余岁,本已出仕,因被郑党迫害,剥了功名。
“王笑下山了,李大家应该也快回来了……辟疆呢?”
“冒兄走了,回南京了。”侯方域勉强笑了笑,道:“陈兄知道的,他离不开那些姬妾,而且现在又想追逐董小宛。”
陈贞慧道:“你不必找理由,我知道的,他觉得我们这是在驱虎吞狼。没事,只要能让内战不起,我随他怎么想,无愧于心便是。”
“方兄呢?”
“他见徐州城在分田安民,摁捺不住,跑去看王笑是怎么施政的,晚间应能回来……”
正说着,李香君与顾横波也回来了,她们向余家相送的奴婢道了谢,方才进了院子。
“怎么样?今日见那王笑如何?”陈贞慧急问道。
侯方域仔细看着李香君,长舒一口气,微微一笑:“你无事便好,慢慢说。”
李香君秀眉一皱,低声道:“事有不好,我在山顶见到柳岚山了,他成了国公的俘虏,国公似乎向他盘问我们。”
陈贞慧道:“难怪我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臭味,原来是柳臭嘴也在徐州。”
他向来瞧不起柳岚山,别的不说,柳岚山为了功名娶了郑元化的庶孙女、想纳妾又不敢于是整天道貌岸抨击旁人的样子就让人厌烦……
更让他生气的远不止这些,陈贞慧每听到其名都要多骂几句——
“八股文章、诗词歌赋全都作得如狗屁一样的人,也能中进士?郑党把持科举,不除之,天下文人永无天日!”
侯方哉微微皱眉,沉吟道:“无妨,柳岚山既还是俘虏,说明王笑与郑元化绝无和解的可能,我们还有机会。”
顾横波忽然笑问道:“你们既是想不生内战,何不让国公与首辅好好谈谈?反而庆幸他们有冲突?”
陈贞慧正色道:“既要避免内战,又要除掉郑党奸恶,此一举两得。”
顾横波抿嘴一笑,道:“是我多嘴了,不打搅你们议事。”
说罢,她带着仆婢回房。
那边侯方域见怪不怪,挽着李香君的手,柔声道:“辛苦你走一趟了。”
“无妨,奴家也算是个有名气的,国公是驸马,他不管是捉了、还是杀了奴家,都与声名有损,不会动手的,公子不必担心。”
她一双美目看向侯方域,又轻声道:“公子为救苍生而奔走,奴家虽风尘女子,能为此事出力,亦有荣焉。”
陈贞慧叫了一声好,抚掌道:“李大家果有侠气,羞杀多少须眉汉子。”
“进屋再说吧……”
~~
“我以刘裕‘取位无愧’之言试王笑,未见其有丝毫反应……这一次,竟是真看不出来他的想法。”
李香君说到认真时,称呼上的细节也不那么在意,露出沉思的表情。道:“要么他就是毫无叛逆之心,要么就是城府极深……但这也要是官场上浸淫数十年的老臣才能做到的吧?”
陈贞慧点点头:“他既无反心,我们就继续行事吧。”
“他若是香君所言的城府极深者呢?”
“若是这般,至少他还懂得收敛,也好过别的军阀……吧?”
侯方域无奈地微微一叹,道:“香君,你继续说。”
“他似乎不像传闻所言那般好色,对我与顾媚都是一幅疏离的态度,唯独听到董小宛时微有些走神……”
“但说他不好色吧,他很是宠溺秦氏女,堂而皇之地与之牵手、交谈,视旁人如无物,眼中毫无纲纪,与其他说有反心,倒不如说是……藐视皇权?”
“他许久都在审问柳岚山,而且不介意被我们看到,反而像是故意让我们见到柳岚山,观察我们的反应……”
“让我最心悸的是那句诗,‘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虽只有残句,但其中的霸气,我平生仅见,越想越是不寒而栗……”
“千古文士对楚霸王项羽有褒有贬,推崇甚多,贬者也是哀之。但他这种对楚霸王的轻视……怎么说呢?古往今来,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人,他非是作不出全诗,而是只要这一句残诗,就足以压住戏马台上的雄风。以他如今功业,让人心服口服……”
李香君说到这里,眼中还带着深深敬畏……
侯方域、陈贞慧亦是良久无言。
三人都是诗词大家,虽不似唐宋名家能作出烁古传今之作,也是当今翘楚。
但,不知如何评点。这句诗,格律已不重要了,气魄就超出了诗词本身,脱开了他们写诗的框架。
就好像刘邦的《大风歌》,论意境无非是“风吹啊,云飘啊,我统一天下衣锦还乡了”,换个人写出来,谁都可以评点一句“你就吹吧”,但配上人家的身份,偏就是大气磅礴气势雄浑。
而今天这句诗,换个人写出来,无非就是“别让敌人跑了”,能有什么意境?偏人家有这个气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