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臣谢陛下!”沈庭筠连忙一脸感激地说道,只不过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没人知道了。
朱由校所说的长春丹是什么东西?
其实就是韩立做的普通的山楂丸加了一点补药,可以刺激食欲,让人多吃饭,除了此之外什么功能都没有了。
看沈庭筠一脸疲惫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他最近熬夜熬的厉害,休息不好,估计食欲也不振。
给沈庭筠一点山楂丸,他身体没有问题,吃点山楂丸开开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当然也是朱由校在为将来打埋伏。
一旦有一天需要动用其他丹药的时候,会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兀。
朱由校要尝试着经常赏赐一些丹药给大臣,把这变成自己的习惯了,以后再用的时候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否则自己非常突兀的赏赐给一个大臣一味丹药让他吃掉,然后他就死了,这叫什么事?如果第一个人就吃死了,再赏赐丹药,别的大臣还敢吃吗?
朱由校不知道这个丹药沈庭筠敢不敢吃。反正这两天自己没事就嚼一个,感觉倒也不错。
这也是韩立那边炼出来的第一种丹药,最关键的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
东西很快就拿来了。
一个长条木头盒子,看起来很是朴实无华。打开后,里面铺着一层红绒布,上面装了九粒黑中带红的丹药。
除此之外,托盘里还有一罐紫砂汤盅,里面装的是香气诱人的参汤,还在微微冒着热气。
原本朱由校以为沈庭筠不会吃丹药,谁想到他就当着自己的面用参汤冲服就吃了一粒。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就笑了。
无论沈庭筠是故意这么做的,还是做给自己看的,这些都不重要。
当面吃丹药这就是在表忠心了,对于这种行为朱由校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的。
“爱卿,朕看你的神色应该是很疲累了,不如再放你几天假,回家休息一下吧。”朱由校一脸关切地说道。
没等沈庭筠说话,朱由校转头对陈洪说道:“一会儿你安排几个御医去一次沈爱卿的府上,让他们给沈爱卿好好看看。如果需要用到什么药材,跟宫里说一声,从宫里拿。”
“是,皇爷。”陈洪在一边恭敬地答应了一声。
沈庭筠面露感激之色的说道:“臣谢陛下关怀,这些日子臣一直都在准备这个书院的事宜,倒是有一些熬夜了,所以看着有一些疲态,不过臣身子还好。”
“如此就最好了,爱卿刚刚就任礼部尚书,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身子。”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爱卿准备了许久,想来也是颇有成效,那就让朕看看吧。”
“是,陛下。”沈庭筠答应了一声,将手中捧着的一个本子恭敬的呈了上来。
从陈洪的手里面把沈庭筠呈上来的本子拿了过来,朱由校开始翻看了起来。
在这个本子里面,沈庭筠详细的论述了书院的建造。
首先从选址到建筑规模到建筑风格,这上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划,甚至在每一项规划后面还有一个大体的预算。
看到这些之后,朱由校就不得不感叹,这样的官真的是很难得。做事条理清晰,而且想的面面俱到,真的是让人省心。
在这本册子的后面,沈庭筠还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教材的选择、教师的编制、所需授课程的分类。
他上面写了很多东西,比如包括弓马骑射的一些强身健体之法,设的科目也包括军事,数学等等。
如果按照这个设定来建设的话,那么这就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什么科目都有,甚至连军事都包容并蓄着进来。
朱由校抬起头,看着沈庭筠,心里面再次感叹,这些人真的都是人才。
“沈爱卿果真大才,如此庞大的事情做起来竟然条理清晰、井井有条,不愧是朕看中的臣子,终究没有让朕失望!”朱由校面露赞赏的说道。
对于能够为自己做事情的官员,朱由校自然是不会吝啬夸奖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得到了皇帝的认同,沈庭筠的脸上除了高兴之外,还有一副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朱由校继续往后看,在后面沈庭筠甚至写了关于入学束脩的事情,其实也就是怎么样收学费的事情。
免费教育肯定是不可能的,在这上面沈庭筠详细了说了该怎么收钱、招收多少学生、每个学生收多少钱。
后面是学校每年的核算开支,算下来之后每年还能有一些结余,可以投入到下一年的学校经营和扩建之中。
在沈庭筠的计算当中,整个学校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不会为大明的财政增加负担。
当然了,每一年的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也就导致了一般的学生读不起这个书院。
不过后面沈庭筠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在每年招生季的时候,学生可以申请皇家的补贴,也就是朱由校给的补贴。
这个钱当然不会让朱由校来出,书院会单独拿出一部分钱来做。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以朱由校的名义来做,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自然是要皇帝来做的。
看到这里之后朱由校就很无奈了,这摆明了就是沈庭筠耍的一个手段。
你沈庭筠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用皇帝的名义,这个钱朱由校怎么可能真的让书院去出?
肯定是从自己的内库来出,这摆明就是为自己增加了一笔开销,但是这个钱自己不掏还不行。
这上面说了,凡是申请了补助的学生,皇家和书院会一起派专人去核实他们家的情况。
如果确实是贫困之家,那么皇家会给补贴,这个补贴可以让他们不怎么花钱就把整个书院给读完。
看到这个东西之后,朱由校有一种创建大学的感觉。同时朱由校也看到了沈庭筠另外更深层次的一些心思。
比如这个学校坐落在京城,它的收费比较贵,但是这个学校里出来的人才可以分布到军事和文官这个领域。
那么这里边会有谁从中走出来?对谁最有利?
答案很简单,就是那些京城勋贵和勋戚之家的子弟。
这些人家里不差钱还有地位,也在京城当官。如果陛下真的创办了这个书院,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进去,成了就成,不成气就拉倒,反正家里的子弟就是多,也不差一个半个的。
至于什么文官反对,勋贵和勋戚他们根本不在意,能把他们怎么样?
无非就是罚没一点钱粮、呵斥一顿,还能把我们罢官夺爵?
再说了,咱们这是支持陛下,那些文官即便弹劾又能怎么样?
这又不是上战场送命,多好的事!
这摆明了是沈庭筠想拉一批盟友,来支持他们的革新。
朱由校已经看明白了,徐光启、沈庭筠、李之藻他们几个这是动了革新大明的心思,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徐光启他们几个全部上位之后,这种心思估计就压不住了。
这种心思自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革新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很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他们依然还愿意这么做,朱由校的心里也是有些感动。
忠诚之士,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的。
只不过徐光启沈庭筠这些人不是空谈理想主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
在进入朝堂之后,徐光启他们就发现了他们势单力孤。虽然陛下重用了他们三个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的实力去推行他们的想法和政策,那么索性就需要拉一些人了。
朝中的大臣要拉拢,那么站在一边看热闹的勋贵和勋戚也要拉拢,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
如果做得太明显了,会让人觉得丧失了文官的气节;和勋贵勾结在一起,同时也会让陛下觉得自己这些人结党营私,居然勾结到那边去了。
这样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沈庭筠采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把勋贵勋戚的子弟弄到皇帝的书院里边来读书。
自己也不会去和他们勾连什么,只要他们在学院里面读书,接受了自己这边的学说和想法,那么他们就是自己人。
没有必要用利益勾连在一起,大家可以用理想勾连在一起。
对于沈庭筠的这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朱由校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干得漂亮!
无论前边提到的皇家奖学金,还是后面的这些东西,沈庭筠可以说设想的面面俱到,怪不得整个人如此的疲惫。
而且朱由校也觉得这应该不是沈庭筠一个人弄出来的,应该是徐光启他们几个一起弄出来的。
其中关于预算和财政的那一部分就应该是李之藻怎么弄的,关于科目设置的就应该是徐光启搞的。
这是一份他们一起努力构想的结晶。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9章 收买沈庭筠的心
“原则上呢,你们做的很好,朕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按照你们说的办就是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朕要说一下,如此安排似乎有一些混乱了。”朱由校放下手中的册子,看向沈庭筠说道。
“请陛下赐教。”沈庭筠一愣,似乎是没想到自己的设想中还有什么纰漏,赶忙恭敬的问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温和的笑着说道:“朕也只是提一些意见,你们商量着看看。如果觉得行呢,就通过;如果觉得不行的,咱们就再商量一下。毕竟你们都比朕有经验,朕连皇宫都没出过。”
这个态度倒不是朱由校故意摆出来的,而是他真的这么想。
另外朱由校这个态度也可以让沈庭筠他们放心,毕竟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一些不那么光明磊落。
朱由校或许可以对那些臣子们狠下心去,但是对于给自己办事的人,一定要真心实意。
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会真心实意的给你办事,这就叫做收买人心。
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里面,他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但是有一点他即便是再抹杀也抹杀不掉的,那就是曹操收买人心的能力。
虽然罗贯中把曹操的收买人心归结为了手段,但即便是手段,也很高明。
虽然收买人心是手段,但如果你给他的待遇都是真的,那么是收买人心的手段,又或者是真心实意的,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后世总有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装好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朱由校要给徐光启他们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这样的一面,而不是那个心狠手辣玩弄权术的皇帝。
如果朱由校是一个心狠手辣玩弄权术的皇帝,即便徐光启他们真的为心为国,但是也不会为了朱由校这个皇帝。
这不是朱由校想看到的情况,所以至少在对自己人的时候,要展现出另外截然不同的一面。
这种操作在后世就叫做立人设,就像很多明星一样,在他们的粉丝眼里,他们就是完美的,即便外面的人怎么喷怎么去劝也没有用。
朱由校要让徐光启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年少登基、有强国之心、富有热情、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给他们权力、愿意让他们去做事、知人善任的皇帝。
虽然很多方面自己不懂,但是却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
这样一个少年天子,是臣子们一心一意都期盼的。即便稍微有一些缺点,在他们眼中也不会被无限放大。
臣子们反而会找理由为自己这个少年天子开脱,倒不是说臣子真的认为做的是对的,而是他们需要自己这样一个皇帝。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表面上谁都不会戳破。
他们需要朱由校这样一个皇帝来实现他们心中的抱负,而朱由校需要他们这些臣子来为自己富国强兵、中兴大明。
大家的目标和目的都是一致的,所以双方会维持好这个局面。
果然在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沈庭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忙说道:“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臣等无非是实心用事罢了。”
“爱卿的忠心,朕自然是知道的;爱卿的能力,朕也是知道的。所以朕放心把事情交给爱卿,爱卿尽管放手去做。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来找朕,朕为爱卿做主。”朱由校一脸真诚的说道。
这个时候朱由校就要适当的表现出自己的担当了。
虽然如果真的出了事情,徐光启他们也不会让自己去顶包,而是会他们内部背锅。
但是自己一定要表现出这个态度了,在他们背了锅之后自己也要告诉他们,自己是疼惜他们的,自己是知道的,你们的背锅行为不会让朕对你们减分,反而是加分项。
因为只有这样的一个皇帝,才会让人真心实意的为自己卖命。
事实上,无论是历史上的明君也好,还是昏君也罢,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心思的,臣子也是一样。
所谓君臣相得,只不过是皇帝和臣子都希望达成的事情。
皇帝赢得了名声,臣子则是做到了他们想做到的事情,在青史上留下了名声。
比较有名的一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
原本唐太宗李世民是想和魏征做一对古今少有的君臣,自己树立一个善于接纳臣子意见的皇帝,魏征做一个诤臣。
原本这一切做的都很好知道,直到魏征死后搞出了那么一手,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会那么生气
“臣谢陛下。”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沈庭筠连忙站起了身子,撩起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朱由校磕头行礼。
在这一刻,沈庭筠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内心,是非常愿意为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效命的。
因为无论陛下是出于什么想法,他只要说出来了,他就一定会这么做。
自己不用担心被陛下给卖了,这就是做臣子最想要的东西了,同时给了自己施展才华、达成抱负的舞台,这对于沈庭筠来说就是明君了。
“爱卿快快起来。陈洪快把沈爱卿扶起来。”朱由校连忙体恤的说道:“爱卿这些日子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忙碌操心,朕心中疼惜的很,就不要再在意这些礼节了。”
“陈洪等一下准备一些补品,你亲自带着人送到沈爱卿的府上,叮嘱一下他们府里的人,让他们好好照顾沈爱卿,就说这是朕说的。”朱由校又转头对身边的陈洪说道。
陈洪连忙恭敬的答道:“是,皇爷。”
朱由校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在关心沈庭筠,另外一方面就是在给他撑腰了,就等于对外界宣布了,朕对这个沈庭筠很满意,所以你们要对他做什么的时候,你们最好掂量掂量。
“臣谢陛下。”沈庭筠再一次躬身行礼。
此时此刻沈庭筠的心情真的很好,这些日子操劳忙碌也终于有了一丝告慰,自己做的事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头。
这种事情在后世其实也很多,当你没日没夜忙碌着加班的时候,把你加班的成果告诉了你的老板,你的老板对你的成果很满意,并且给了你奖励,你是什么心情?
你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是如果你的老板,并不是说不满意,只是表现出了不是怎么在乎的样子,你的心里面就会很不舒服,因为这是你整日整夜劳动的成果。
看沈庭筠的样子差不多了,朱由校便开口说道:“沈爱卿,朕觉得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一起教导,似乎有一些不妥。他们入学的第一年可以按照你说的方式教导,但是等到了第二年学完基础的东西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于是朱由校就把怎么分科教导向沈庭筠阐述了一遍。
凡是在第一个学年成绩合格的学子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去的专业,比如可以去学侧重于数算,侧重于工程的,侧重于法律的,或者是侧重于军事的。
说白了朱由校就是在培养专业人士,也就是技术型官僚。
见沈庭筠沉思不语,朱由校继续说道:“大明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衙门也仿照中央的制度分为六科,每一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都是不一样的。”
“朕的想法是在他们学完了圣人之道、学完了忠君爱国之道,可以相应的去学一些特长的东西,以后方便他们进入官场任职。爱卿觉得呢?”
其实在这个里面,朱由校还埋了一个坑,就是所谓的军事。
一旦把军事单独分裂出来,那么就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军官,这就是军校的前身。到时候军中就会出现一批军校毕业的军官。
还有一些官员就是从学院里面出来的,等到他们进入了官场,他们自然就会报团和非学院出身的官员们对抗。
朱由校很期待看到那一天。
另外朱由校还有一个其他的想法,那就是这个书院建起来以后,以后是一定要拆分的,把它们拆分出很多个学校。
就像好似大学拆分一样,到时候就可以建立起非常多的专业院校。
沈庭筠听着朱由校的话,眼睛越来越亮。他也在地方做过很多事情,曾经也当过官,深切的知道地方官员都是什么德行。
很多官员根本就什么都不懂,除了子曰书云掉书袋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交给手下人来做
管刑名的有刑名师爷,管钱粮的有钱粮师爷,所有的事情全部都交给师爷去做,全部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做。
这样的官员其实就是庸官蠢官。
如果真能按照陛下说的那么做,那就真的是太好了,到时候从书院里面出来的官员都会非常的专业。
这样一来的话,六部和内阁他们就会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不会担心被下面的人欺瞒,这是好事情。
想到这里沈庭筠连忙站起身来说道:“陛下英明,这个主意真的是太好了。如此一来,后面的事情臣也要修改一下,臣马上就回去做,尽快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出来。”
看着兴奋的沈庭筠,朱由校直接就把脸沉了下来,语气严厉的说道:“沈爱卿,你是不是把朕的话当耳旁风了?”
沈庭筠一愣,有些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对自己说话。
“朕让你回去好好休息,回去之后什么都不要做,安心的把身体调养好。事情是很重要,但是爱卿的身体也很重要。在朕这里爱卿比事情重要。”朱由校继续面容严肃的说道。
听了朱由校话之后,沈庭筠心中感动,连忙说道:“陛下,臣……”
没等沈庭筠把话说完,朱由校就把他的话给打断了,面色温和了许多说道:“沈爱卿,这个天下这么大,事情那么多,朕倚重爱卿的地方还有很多。朕不会因为一件事情把爱卿的身子累垮了,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件事情或许很重要,但是没有了爱卿,朕让谁去做?”
听了朱由校的话,沈庭筠眼圈有些发红,连忙跪倒在地上说道:“陛下待臣如此,臣万死难报!”
这一次朱由校直接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来到了沈庭筠的面前,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爱卿,朕虽年幼,但也知道这天下虽然是朕的天下,可是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朕一个人治理不好这个天下。中兴大明依靠的还是像爱卿这样中正的臣子。”
“朕想做一番大事业,离不开你们。”
“朕期望着有一天大明辽东没有兵灾。”
“漠北草原不敢犯边。”
“西南蛮夷全部平复。”
“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朝中没有党争,大明有一个朗朗的盛世!”
“朕希望爱卿与朕一起去做这件事情,同时朕也希望等到这件事情成功的那一天,爱卿依旧站在朝堂上。到了那个时候,朕与爱卿都会名留青史!”
关心完毕之后,朱由校又画了一个大饼。
其实也算不上画大饼,就是在告诉自己手下的臣子,自己要怎么做,他们要怎么做,而且事情成功了之后,自己不会亏待他们。
听着朱由校的话,沈庭筠有些激动地说道:“陛下放心,臣鞠躬尽瘁!”
“虽然爱卿这么说,但是朕还是不放心。”说到这里朱由校自己先笑了,然后朝着陈洪招了招手说道:“从宫里挑两个懂事的,跟着沈爱卿一起回家,让她们好好伺候着沈爱卿。如果沈爱卿的身子有了什么问题,朕唯她们是问。”
“选人的时候用心点,别到了沈爱卿的府上去作威作福。告诉她们,她们是过去伺候人的,如果让朕知道她们胡乱搞,朕会让她们生死两难。”
陈洪连忙说道:“是,皇爷。”
沈庭筠则是不敢置信,连忙摇着手说道:“陛下这,不合适,这……”
“爱卿就不要拒绝了。爱卿只要健健康康的,替朕把差事办好,算起来还是朕赚了。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把事情办好了,朕等着爱卿的好消息。”朱由校笑着说道。
既然推辞不掉,沈庭筠也只能接受了,于是躬身行礼道:“臣谢陛下。”
“行了,安心回去休息吧,朕等着爱卿回来的那一天。”朱由校语气轻松的说道,随后转身往回走,摆了摆手示意沈庭筠退下。
“如此,臣告退。”说完这句话之后,沈庭筠安静的站着。
见陛下摆了摆手,沈庭筠转身向外走了出去,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显然这一次进宫,他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样。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80章 帝后情深(求全订冲精品!)
朱由校对沈庭筠厚重的礼遇,自然很快就传出宫去了。
1...5859606162...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