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朝堂上无数人在争吵着,东厂和锦衣卫那边在执行各种任务。但皇宫大内却是喜气洋洋,因为朱由校这位少年皇帝的大婚就要到了。
同一个大明,同一个京师,但却是不一样的气氛。
一边被砍头的官员家在哭喊下葬,一边却兴高采烈地准备着结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人看到是不同的东西
有的人看到的是新君登基的新气向,是大明的未来。他们心中燃烧着一团火,甚至不惜将自身都燃烧掉,勇往直前为了大明。
可是有的人却不一样,他们在感怀,他们觉得大明没有救了。一面是忠君爱国之人的哀嚎,一面是盛世繁华之下的黎明苦楚,一面是奢靡的皇帝、贪婪的百官。在这种种之下,蕴藏着的是大明的穷途末路。
一时之间,京师不少官员上了辞官的题本,有的官员干脆生病在家。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
大明究竟是浴火重生,还是彻底堕入深渊?
没有人知道。
紫禁城。
朱由校只身站在城头上,目光远眺着夜幕下的京城。看着京城的万家灯火,朱由校的表情严肃,久久不曾动弹。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6章 大婚
现在陛下大婚是朝堂上下最重要的事情,近日来各种题本也少了许多,乾清宫一度很是清净。
虽然朝廷上下纷纷扰扰杂七杂八的糟心事一大堆,但陛下大婚这件事情就是现下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全部都要让路。
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事情,都得给皇家最重要的喜事让路。
事实上朱由校做的几件事情也基本上取得了成效,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大婚了。
大婚前的这段时日,算是朱由校穿越过来后最清闲的日子了。
内阁这边,首辅大学士虽然是韩爌,但是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地位了。
韩爌能依靠的人不多。东林党那边被打的七零八落,还有一个孙承宗在和韩爌分权,所以韩爌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威并不是很重。
内阁次辅大学士是徐光启,他现在也是基础薄底子弱。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没有把徐光启抬上首辅的原因,让他做次辅先发育一段时间。对于徐光启现在来说就是猥琐发育,不要浪。
为了让徐光启好好的发育,朱由校把礼部尚书的位置给了沈庭筠,为的就是让徐光启他们好好培养人才。同时都察院的余懋衡和徐光启走的也很近,这就让他们又掌握了喉舌。
至于该怎么使用这个喉舌,朱由校觉得这就不用自己插手了,徐光启他们在玩这一套上面比自己得利多了,似乎就像天赋一样。
至于孙承宗他现在手里面握着兵部,还有一部分原来东林达人的支持,地位还算稳固。在上面有了什么不妥的地方,孙承宗甚至可以直接接位掌控局势。
最后一位内阁大学士是刑部尚书黄克缵,他看起来就比较弱势了,但他是内阁里面最干净的一个人,没有党派,而且能力也不错。朱由校把黄克缵放在内阁就是为了打一个替补。
四位内阁大学士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各自有各自的缺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处,这就是朱由校安排的制衡。
除了四位内阁大学士之外,在六部尚书之中,礼部尚书已经被朱由校换成了沈庭筠,兵部尚书换成了孙承宗,户部尚书换成了徐光启,刑部尚书是黄克缵,工部尚书则是赵南星。
这几个人朱由校都可以放心的使用一下,至少暂时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自己稳定朝堂局势来说,他们足够用了。
最后一个吏部尚书,目前是周嘉谟在这个位置上。
周嘉谟这个人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他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这一次的事情中来,仿佛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一样,倒是让朱由校有些诧异。
倒不是因为周嘉谟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朝中的官员高高挂起不参与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他一个。虽然周嘉谟是吏部尚书,地位显赫,可是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真正让朱由校诧异的是,周嘉谟这个人居然能把自己藏起来。
要知道周嘉谟在的可是吏部尚书的位置,但是整件事情当中居然没有人把他牵扯进来,他就那么的藏在那个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朱由校也查过周嘉谟的一些资料和以前做的事情。
周嘉谟是湖北天门人,隆庆5年的近进士,最初的任职官职是户部主事,然后就去地方做了知府,一路升了上来,从知府到巡抚,最后做过户部尚书、工部尚书,最后升职为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比较有手段的人,因为在周嘉谟升任吏部尚书的时候,正是万历末年,齐浙楚三党争权的时候,官员的任免升降,吏部都是不能做主的。但是周嘉谟上任的时候,还是选用了不少自己的人,至少把权力拿回来了。
朱由校对周嘉谟的身份也不好判断,不知道他是不是东林党。
不过当时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朱由校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这一次周嘉谟不牵连进来也就罢了;如果他牵连进来,自己就把他弄下去。
事实证明,周嘉谟这个人是一个聪明人,他真的就没有牵连进来。
不过朱由校觉得周嘉谟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应该不会待太久,因为会有人想办法把他弄下去。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不会让周嘉谟继续做吏部尚书太久。
无论是韩爌还是徐光启,又或者是孙承宗,几个人想要在地方上安插自己的人手,那么就需要在吏部有人手说了算。
现在周嘉谟坐在那个位置上,相当于半个拦路虎。内阁他们几个谁都不会痛快,即便是徐光启也是如此。
徐光启现在急需拓展自己的实力,即便他不想这么做,他手下的人也会想这么做,所以他们就需要把自己的人安排到地方上去,如此一来自然就需要把周嘉谟给弄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周嘉谟选内阁其中一人投靠,否则他很难保住自己。
对此朱由校就不怎么干预了,这是正常的朝廷之中的臣子争斗,自己再插手就不太好了。
现在朱由校可以稳坐钓鱼台看着臣子们自己争来争去了。
想要消灭这样的争斗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只要有人存在必然会有争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谁也说不服不了谁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把对方给打倒;如果对方躺在地上还继续叫嚣,那么就只能弄死他。
所以朱由校就不准备插手了,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准备结婚了,自己结婚之后就可以着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至少朝廷上这些人还都算得力,不至于拖自己的后腿,即便是有一些事情会有一些难度,但是从上至下的施压会简单很多。
如果你做的不好,我就可以把你给换掉,上面的皇帝就是这么牛逼。
只要自己能够压住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其他的就可以由他们去往下压了。
一级一级压下去,这就是官僚体制。自己这个皇帝不可能伸手到地方上去,自己的手没那么长。
皇家结婚的礼仪真的是十分繁琐,让朱由校都有一些痛苦了。
不过还是要做的一丝不苟,因为这代表着对皇后的尊重,朱由校可不想让自己的后宫乱起来,所以他要在这个时候去替皇后树立威信。
一个皇帝的内宫,有一个威信很高的皇后,基本上就不会出乱子。
因为没有人敢去挑衅皇后的地位,只有当皇帝失去公平的时候,不为皇后树立威信,转而去宠幸其他妃子,或者是宠幸其他太监的时候,宫里面就会出乱子。
一旦宫里面出了乱子,就会出现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就是后宫角力。
一旦后宫开始了角力,就什么事情都会出,所以朱由校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后宫乱起来。
之前朱由校杀客巴巴就是如此。
原本的历史上,张皇后与客巴巴的后宫斗争,无非就是在争夺后宫的主导权罢了,争夺的就是谁能够在朱由校的耳边说话。
女人在男人说耳边风有多厉害,谁都知道,更别说是皇帝的耳边风了。
所以有人说张皇后的孩子是被客巴巴弄掉的,在这一点上朱由校是倾向于相信的。
因为张皇后的身体没有问题,朱由校的身体也没有问题,那么怀孕自然而然就是有可能的事情,事实也证明朱由校的确有过几个孩子。
那为什么孩子会被客巴巴给弄掉?
因为一旦张皇后生了孩子,她的孩子就是太子,母平子贵。
那个时候客巴巴拿什么跟张皇后斗?所以客巴巴不敢让张皇后生下这个孩子。
所以后宫就有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主要都是围绕着客巴巴和张皇后争权夺利开始的。
朱由校之所以一开始穿越过来就干掉了客巴巴,就是不想让她在自己的后宫闹腾。
无论历史上记载的关于客巴巴的那些事情是真的是假的,朱由校是一点风险都不想冒,所以直接把客巴巴弄死了。
“皇爷,时辰差不多了。”陈洪来到了朱由校的面前,恭敬地开口说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吉服,轻轻的点了点头。时间的确是差不多了,自己该出发了。
婚礼已经进行了几个步骤了,这一步比较关键,自己也不能耽误。
之前臣子们已经去太庙拜祭过天地了,纳吉、纳徵和告期三种礼仪也都行过了,今天就是正式大婚的日子了。
朱由校需要穿戴好冕服上座,文武官员需要穿戴朝服来行礼。然后大婚的正使副使就要去迎接新娘子了,也就是张皇后。
迎接的过程一样很繁琐,无论是行走的路线还是各种礼仪都非常多,只不过这个朱由校倒是不用参与了,他可以在宫里面等着。
新娘子迎娶回来之后就是下加封皇后的圣旨,然后就是一些册封礼仪。
在册封礼仪都结束之后,朱由校要换上衮冕,皇后要换上礼服,然后到奉先殿拜谒皇帝的家庙,拜谒完毕之后,才能回宫。
回宫之后,还要合卺。
这一天朱由校光衣服就要换好几次。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的西装脱了就换,光是换衣服这几个回合,自己就被折腾的够呛。
合卺酒也不是简单的喝一杯就完事了,这是一个仪式,然后才是入洞房。
你以为入洞房完事了就完事了?
并不是的,后面还有,整场婚礼一共要持续5天,可以说是对皇帝精神和体力的一大挑战了。
忙活了一整天,夜幕降临,朱由校终于松了一口气。
终于到了喜闻乐见的入洞房环节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7章 洞房
皇宫大殿,到处是高高挂起的喜气洋洋的红绸,还有无数的红色宫灯。
走进寝殿里,朱由校就看到了坐在花雕木床上的张皇后,安静的像一朵待采撷的白兰。
按照皇宫里面的规矩,接下来的洞房也是有人在皇帝身边伺候的。
此时屋子里面站了不少等候的宫女。
不过朱由校没有让人参观的习惯,摆了摆手让她们退了下去。
张皇后这个时候也站起了身子,小脸微红,轻轻的走到了朱由校的身边,给自家的皇帝、她的丈夫行礼。
朱由校伸手将娇小的张皇后搀扶了起来。
此时两个人身上穿的都是常服,在喝合卺酒的时候就已经换过了。
看着眼前的张皇后,朱由校真的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精神。
“天色也不早了,咱们早点休息吧。”朱由校的嗓子有点喑哑的说道。
张皇后轻轻的点了点头,有一些羞涩,脸色有一些微红,不过还是任由朱由校牵着她的手走到了卧榻旁边。
朱由校笑了笑,伸手将卧榻两侧的纱帘放了下来。这一方小天地,就这么和外面的大天地隔绝了开来。
这是他们二人的小天地。
伸手将张皇后拉到了卧榻之上,朱由校目不转睛的看着张皇后,夸了一句:“皇后真好看。”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皇后脸色微红,有些怯怯地说道:“皇后不能以色为人称道。”
听了她的这句话,朱由校轻轻的笑了。
在这个时代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叫做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说白了,就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妻子贤惠更重要,娶小妾的话那么就美色更重要了。
可是对于一个丈夫来说,妻子长得好看不是更好的事情吗?
贤惠和美色并不冲突。
朱由校拉着张皇后的小手,轻轻的拍了拍,温柔的哄道:“这个呢,这以后有时间了,朕和皇后慢慢商讨。眼下我们应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张皇后自然知道皇帝在说什么,脸咻的一下就通红了,就连修长的脖子都变粉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个害羞的小人儿,轻轻地将她压倒在了榻上。
张皇后则是羞红着小脸,轻咬着嘴唇将头撇向了一旁。
对于朱由校来说,婚礼其实并没有结束,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到了第二天,朱由校和张皇后还需要穿戴礼服去拜见太后。
虽然朱由校没有太后,但是坤宁宫还住着一个庄太妃,所以朱由校就带着张皇后去了。
要知道这位李太妃在宫里面的地位可不低,是她将朱由校和他的弟弟崇祯皇帝抚养长大的,
婚后第三天,朱由校要穿冕服,张皇后仍穿礼服去拜见太妃。如果对方是太后,那就要行八拜大礼;而庄太妃仅仅是太妃,所以就不用八拜大礼了,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
婚后第四天,朱由校需要穿衮冕到华盖殿,亲王拜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拜五次,然后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员上贺表,行庆贺大礼。
婚后第五天,朱由校和张皇后要行“盥馈礼”(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这个礼仪起源于宋代,明代继续延续。
至此,朱由校的皇帝婚礼算是彻底结束了。
在婚礼完成之后,朱由校有一种累得虚脱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睡觉。
不过不行,因为朱由校和张皇后这边的婚礼算是完事了,但他还有两个妃子要宠幸。
如果不去妃子那边,那么就是不合规矩。
所以朱由校只能拖着身子、硬着头皮去了妃子那边。
朱由校的这两个妃子,一个姓袁,一个姓田。之前在加封皇后的时候,两个人也都得到了自己的封号,全部都是妃,也都有了各自的宫殿。
宫里面其实有不少人都在盯着,想看看朱由校先去哪一个宫,因为这代表着朱由校更喜欢谁。
不过总要一前一后,说起来朱由校也没有更喜欢谁。不过这种事情啊,也没有办法避免,怎么能把两个人叫到一起来?
于是朱由校就去了离乾清宫更近的田妃那里,第二天去了袁妃那里。
第三天天朱由校就哪里都没去,甚至连张皇后那里都没去。
他准备回到自己的乾清宫,好好的睡上一觉,不想让任何人打扰自己。
他有些累了。
一直休息了三天,朱由校才觉得自己恢复了过来。
他有些无奈,自己的身子还是有些发虚,不过也可能是有一些放纵了,毕竟每天晚上都折腾的不轻。
喝了一口粥,吃了一口清爽的酸萝卜,朱由校才感觉好了不少。
前几天被掏空累的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现在终于恢复过来了。
将碗放起来,朱由校看着站在一边的陈洪,开口说道:“最近有什么事情吗?”
虽然自己大婚,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但是自己不管,不代表没有事情。现在自己恢复过来了,是时候问问有什么事情了。
“回皇爷,朝堂上一切安稳。有一些事情,内阁的几位阁老处理的也很好,没有什么其他的大事情。这里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单子,请皇爷过目。”说完,陈洪将一个册子呈了上来。
伸手将册子拿过来,朱由校翻看了一遍,发现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他大概也能明白,毕竟这是自己大婚。在皇帝大婚的时候搞事情,无论搞事之人占不占理,自己对他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印象。
臣子们一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不过还是有一个事情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就是赵南星那边已经把案子判完了。
基本上和上一次处理的差不多,几个为首的直接杀头,剩下的抄家,家人全部送到辽东去充军。
上一次这么处理的,这一次还是这么处理,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内阁那边给了票拟,同意了;如果自己也同意的话,司礼监这边给个批红,就按照这么处理来办了。
于是朱由校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行吧,就按这个办。”
朱由校笑了笑,将手中的册子放了下来,事情到这个时候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自己前期的铺垫也完成的差不多了,后面可以想象该做什么了。
其实该做什么,朱由校的心里面有数。
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无非就是几个方向:
排名第一的肯定是军事,自己的手里边没有军队就什么都做不了,而且外边还有努尔哈赤虎视眈眈,所以练兵是排在第一位的。
排名第二的应该就是搞钱了,自己要想办法搞到大量的钱,没有钱的话什么都做不了,无论是以后的天灾,还是有人造反平叛或者是练新军都没有办法。
这个自己要想一想,虽然靠着抄家搞了一些钱,但是不能总抄家,总抄家话反而会很麻烦。
可以有人反对自己这个皇帝,可以有人不喜欢自己,但是绝对不能让所有人都反对自己,不能让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
套用一句以前的话,就是拉一派打一派,现在打完了,就是该拉了。
徐光启那边虽然是自己拉过来的,但是在钱上自己并没有什么嫡系的人手帮自己做事情。
想要插手到经济上面来,必须有人在经济上给自己做事,否则没有什么希望。
除了这两点之外,排名第三位的就应该是官了。
虽然自己暂时平息了朝堂上的纷争,把东林党给打下去了,搞了一个徐光启上来。但是徐光启的实力还很弱小,在地方上虽然有人帮忙,但是却并不多。
而且官场上的事情很复杂,不是说我是你的人就一定要帮你做事情,而是你要带给我足够的利益才可以。
思想之争、创办书院,还有明年的科举是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三个方向哪一个都不好弄,不过还都要去做,不做的话肯定就会更不行,所以慢慢来吧!
现在自己的情况可比刚刚穿越的时候好很多了,至少辽东安稳,不必担惊受怕。
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朱由校走到了屋子外面。
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朱由校的心情大好,时至今日自己终于有心情享受一下阳光了。
“皇爷,礼部尚书沈庭筠求见。”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躬身说道。
朱由校没想到这个时候就有人来拜见自己。
自己的大婚才刚刚完了三天,他们就来了,没想到来的还是沈庭筠,看来他真的很着急。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办法
沈庭筠这个人是自己提拔上去的,何况人家是做实事的,你不能因为这个事情就迁怒人家。
所以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沈庭筠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眼白都是红的,看得出来这是熬夜熬的很厉害。
之前朱由校大婚的时候,他们礼部就一直忙前忙后的,沈庭筠生怕出一点纰漏
对于自己的情况,沈庭筠很清楚,无数人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把自己拔掉而后快,所以他一点差错都不敢出,每天只能是尽心尽力的干活,让自己很劳累。
虽然沈庭筠应该好好休息,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来打搅朱由校,但是他心里实在是装不下去了。
沈庭筠需要把事情尽快敲定下来,哪怕敲定完了之后拖着不办,但也要早早敲定下来。
“臣礼部尚书沈庭筠,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沈庭筠连忙行礼。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他站起来,笑着问道:“爱卿此来可有事?”
“回陛下,臣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来打扰陛下,可是事情紧急,希望陛下恕罪。”沈庭筠再一次躬身行礼道。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78章 赏赐丹药和新书院
“爱卿此话何意,朕岂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朱由校此时心情不错,难得的打趣沈庭筠。
“爱卿如此操劳,为国为君,此乃是官员楷模、国之栋梁,朕心中疼惜不已,同时也颇为高兴。”朱由校脸上带着赞赏的说道。
他话题一转,又带着关切的说道:“陈洪,给沈爱卿端一杯参汤来,另外把朕的长春丹给沈爱卿拿一盒。”
陈洪在一边躬身答应道:“奴婢这就去。”
长春丹?沈庭筠愣住了。
见沈庭筠有些懵圈,朱由校笑道:“沈爱卿,朕的长春丹乃是一种非常好的丹药,能够延年益寿、恢复精力,吃了之后是非常有效果。”
1...5758596061...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