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孙大人里面请吧。”熊廷弼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转身向沈阳城里走了进去。
同时,熊廷弼的目光还看了一眼孙传廷身侧右边的那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身材很高大,腰间挎了一把大刀,看起来十分的威武雄壮。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很能打的年轻人。
熊廷弼一眼就判断出来,这年轻人应该是一个悍将。只是不知道本事如何,熊廷弼心里面还真的有一点点期待了。
一行人进了城门,安顿的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这些事情对于沈阳城的人来说,自然是驾轻就熟。现在沈阳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军阵,安置五千人马自然不成问题。
一行人进去之后,熊廷弼笑着说道:“孙大人,我已经准备了饭菜,为你接风洗尘。只不过沈阳是边城,没什么好招待的。饭菜有些简陋,不要在意。”
听了这话之后,孙传庭倒也没什么意外的。
对方别说给自己吃饭了,就是不给自己饭吃,也没什么好说的。
孙传庭他们有自己的粮食,而且他不想和熊廷弼吃饭。孙传庭是带着任务来的,这一次一定要把事情办得成、办得漂亮,他没心思吃饭。
再说了,孙传庭已经从熊廷弼的所作所为之中看出来,这位熊大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说看不起自己带来的这支队伍。
孙传庭也能明白,没证明过自己,人家就看不起你,没什么奇怪的;在军队之中,弱就是原罪,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孙传庭不能认,因为他很强。该怎么证明,这一点上孙传庭自然有办法。
是找陛下去告状或者是跳起来说什么吗?
这是小孩子的把戏,根本没有意义。如果拿不出战绩、打不赢仗,说话有个屁用。
孙传庭说道:“熊大人不用客气,我们之前安营扎寨的时候已经吃过饭了,剩下晚上再吃就可以。不如我们先聊聊进兵的事情吧。”
听孙传庭说话之后,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对方不是一个酒囊饭袋,倒是让熊廷弼松了一口气。
如果对方真的答应和自己吃饭,那自己的态度就得改一改,好好的哄一哄,让他们拿点功劳,然后安心的把他们送走。
如果对方是真的想打仗的话,那就要看看他们的本事了。
一群人很快就来到了巡抚衙门。
因为这一次的战事非常的紧急,所以巡抚衙门早就准备好了一个作战的会议厅。
事实上,作战会议厅一直都有,只不过原来没有这么大。
扩充好的会议厅里摆放着地图,很多东西都很明晰,红绿色的小旗遍布整个地图。
这份地图非常的详细,毕竟建奴所占领的地方原本就是大明的,铁岭清河开源这些地方没什么不熟悉的,自然进军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迷路或者是错失方位。
孙传庭看了一眼地图,又看了一眼熊廷弼,笑着说道:“熊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虽然很多人看不起熊廷弼,朝中也有很多官员对熊廷弼的非议很大,认为熊廷弼就是一个没有才能只有虚名的货。他们觉得如果不是陛下信任熊廷弼,这种人就应该回家养孩子。
至于熊廷弼在辽东立下的功劳,那就更没有人看得上了。在很多人看来,不过就是守城罢了,有什么难度?
何况朝廷还给了那么多钱、那么多兵器,换谁谁还守不住?
至于熊廷弼炸死了努尔哈赤,很多人都认为那不过是凭借大炮,运气好罢了。
可是孙传庭却不这么看,大明在辽东的局势他很清楚。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大明在辽东的局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沈阳和辽阳都是危在旦夕;广宁更是如此。
只不过孙传庭之前没有发言权,说的不算罢了。
而熊廷弼到了沈阳之后,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同时建立了新的防线,使得建奴不能够越雷池一步。而且还能够用大炮打死努尔哈赤,熊廷弼这个人的能力没得说。
所以孙传庭对熊廷弼很尊重,态度上也很和蔼。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廷,也松了一口气。
他生怕眼前这个人年轻气盛,加上陛下对此人的器重,很容易嚣张跋扈。若是嚣张跋扈的人,即便有才能也很难相处。就像当年的霍去病一样。
霍去病有才能吗?
有,而且赫赫有名。可是当年霍去病在汉武帝身边长大,那份傲气也是很大的。
虽然熊廷弼会很敬佩霍去病的能力,但跟这种人相处起来也是很不舒服。不过眼前的孙传庭没有这个意思,这让熊廷弼松了一口气。
“熊大人,能和我说说你们接下来要怎么做吗?”孙传庭看着熊廷弼,直奔主题的问道。
事实上,孙传庭这个问题问的不合适。他是过来配合的,应该是熊廷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可是孙传庭对自己很清楚,自己可是皇家亲军,熊廷弼肯定会有顾忌。说白了不能损失太大,而且还要立下功劳,再好好的保护起来,还不能让坏了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家亲军还打个屁仗?
孙传庭绝对不能够让熊廷弼这么干。孙传庭这么问,就是想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找一个合适的点来打这一仗。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自然明白他在想什么。这是不想听从安排啊!
这不禁让熊廷弼有一些头大。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年轻人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出了什么事恐怕不好交代。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能让陛下知道他们是故意这么干的,那出了事他老熊好像也能脱开关系。
熊廷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好啊,和你说一说。”
说完这句话,熊廷弼就拿起来一根杆子,走到地图的旁边,伸手指了一个地方。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73章 分歧与机会(直男123生日加更)
见熊廷弼愿意和自己说,孙传庭就正了正身子,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这是他对熊廷弼的尊重。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庭,脸上的表情好看了不少。
“这一次我们主要袭扰的地方,其实是这里。”一边说着,熊廷弼一边把手指向一个地方说道:“也就是铁岭清河一线。只要拿下这里,就能够切断建奴向西的路。他们对这里一直都很看重,而且我们这一次的行动主要是配合陛下的动作,所以这里很关键。”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问道:“你觉得怎么样,孙大人?”
孙传庭没有说话,沉默了片刻才说道:“熊大人,如果他们趁机偷袭我们怎么办?他们不顾铁岭和清河,直扑沈阳,我们怎么办?”
对于熊廷弼他们的计划,孙传庭没有什么担心的,毕竟整件事情都是为了配合皇帝的计划。
熊廷弼的出兵策略没有问题,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黄台吉不顾铁岭和清河,直扑沈阳,怎么办?
要知道,现在黄台吉他们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赫图阿拉城,是后世的抚顺,距离沈阳本来就没有多远,直接杀过来也是有可能的;而铁岭和清河一线,是在沈阳的西北角。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脸上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毕竟孙传廷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黄台吉不管铁岭和清河一线,直扑沈阳,的确很麻烦。这一次自己这边是佯攻,根本不会去打铁岭和清河,到时候只能回援。
建奴军队就会在半路上伏击己方,那会是一场恶战,情况会变得很糟糕;如果不回援,难道把沈阳城放了?
熊廷弼这一次出兵肯定人数不能少,如果人数少了的话,在野外没有胜算。
两方遭遇的情况下,熊廷弼很可能援兵等不到就被打败,这是熊廷弼绝对不能够接受的。而训练的这些人也不能够扔在这里,熊廷弼也就迟疑了下来。
如果留够足够的人马守卫沈阳,就会导致佯攻的失败,很可能这个派出去诱敌的队伍就真的成了鱼饵被吃掉了。
可是如果派出足够的人马攻打,沈阳城必然防御空虚。到了那个时候,就给了黄台吉可乘之机。
黄台吉无论是来攻打沈阳城,还是逼迫熊廷弼回援,都有了转圜的余地。到时候熊廷弼还是要在外面跟黄台吉打一仗,这一仗恐怕不好打。
事实上,现在的情况是这么一来,把黄台吉逼到一个不拼命不行的份上了。
如果黄台吉死守铁岭河清河一线,那就只能坐视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和大明联盟,这个损失黄台吉不太能接受得了。
如果三方真的达成了联盟,大明从沈阳一线进攻赫图阿拉,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从北方进攻铁岭和清河一线,黄台吉就会顾此失彼。所以这一战皇太极不能退。
抬头看着孙传庭,熊廷弼问道:“那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吗,孙大人?”
这句话没有什么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满,只是普普通通的询问。
此时此刻,熊廷弼不敢小看孙传庭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就看到了自己谋划的不足之处。
虽然熊廷弼对沈阳城的防御有信心,相信即便是黄台吉来攻打,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打下沈阳城。说不定他老熊回援的时候,还能来一个两面夹击。
可是熊廷弼也知道,黄台吉绝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黄台吉即便要阻止他回援,也不会把人放在沈阳城下等他。
而且熊廷弼不能冒这个险,无论是他的人马被消灭,还是沈阳城被攻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结果。不过是一次诱敌的行动而已,冒这样的风险不值得。
孙传庭看了一眼熊廷弼说道:“不如兵分两路。”
这句话出来之后,所有的人脸上的表情都不是很好看。
因为在辽东这个地方,分兵这种事情以前是有过先例的,那就是在萨尔浒之战之中,兵分五路声势浩大,可是结果呢?
被人逐个击破、大败亏损。所以在辽东这个地方,大家对分兵都不看好。
而且辽东的兵力大家也都知道,虽然人数不少,可是真正能打硬仗的却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兵分两路绝对不是什么好计。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廷,脸上有一些狐疑。
他不知道这个孙传庭是故意这么说的,还是因为他真的这么想的。毕竟从刚刚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并不像这么愚蠢的人。
而且熊廷弼也相信皇帝,当今的皇帝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皇帝,从他用自己就能够看得出来,这样的皇帝不应该用一个蠢货,所以孙传庭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难道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真的是这样吗?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直接问道:“那不知道孙大人怎么分兵?”
孙传庭站起身子,走到地图的前面,伸手指点了一个位置说道:“兵分两路,一路出击到清河铁岭一线,另外一路出去到这里。”
众人听了孙传庭的话,全都看向他所指的位置。
下一秒,所有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这个位置他们当然知道是哪里,在辽东的他们非常熟悉。
从辽阳一路向北,孙传庭所指的位置就是东宁卫。如果按照后世的地图来看,这里就是本溪及其市区。
当然了,大家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东宁卫旁边是建州卫。
建州卫其实是建奴的老巢,因为担心那里太过于靠前,容易受到大明的攻击,所以这些年努尔哈赤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了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位于后世的抚顺新宾县,原建州三卫所在的位置也就成了抵御明朝的前线。
谁也没想到孙传庭会想打建州卫。
不过随着孙传庭的话,大家倒也发现了这件事情。
东宁卫所在的位置,的确是一个很要命的位置。这里被打下来,明军可以一路向北,直接攻打赫图阿拉城。所以黄台吉绝对不允许这里有所损失。
黄台吉的兵力大家都知道,绝对不可能支持两线作战,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一个。
如果大明从建州卫攻打东宁卫,那黄台吉势必要来建州卫救援,根本不可能顾得上铁岭清河一线。
孙传廷目视了众人一圈,说道:“兵法有云,攻敌所必救。这里,就是建奴必须要救的地方。只要我们从辽阳一线出兵,攻打东宁卫和建州三卫,黄台吉就不可能不来救援。建州卫是他们最要命的地方。”
“而铁岭和清河一线的人马就可以趁机直接攻打过去,无论是收复还是佯攻都不会有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兵分两路是最合适的。一路人马攻打铁岭清河,另外一路人马则是攻打建州卫。”
“可是人少了也打不下来。”熊廷弼有些迟疑的说道:“而且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高大的城池。在野外和建奴对战,恐怕不是好的方法。”
在这一刻,熊廷弼更加领悟了陛下的意思。
为什么要守?为什么在灭了努尔哈赤之后也要守?
因为大明在辽东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精兵强将根本就没有。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根本打不赢,一对二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小败,一对三的情况下或许能打个平手。
就像现在的自己,带领七万人马攻打铁岭清河一线,还要担心人家和自己决战。这种感觉真的很憋屈。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庭说道:“如果兵分两路,很可能最终谁都打不下来。黄台吉很可能不顾铁岭清河一线,直接在这个位置消灭你们。”
熊廷弼指了一下东宁卫的位置说道:“趁势攻打辽阳。到了那个时候,辽阳的守卫不足,沈阳也没法派出援兵,很可能会导致把辽阳丢了。到时整个这部分,就全都丢了。”
“不需要派出辽阳的人马。”孙传庭看着熊廷弼直接说道:“我们去就行了。”
这话出来之后,屋子里面顿时鸦雀无声。
要知道,孙传庭只有五千人马。以五千人马攻打建宁卫,很可能最后的下场就是被围歼。
熊廷弼也明白了孙传廷的想法,这家伙就是不想跟他一起干。
“不行。”熊廷弼直接摇了摇头说道:“这样的作战方式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不允许你们这么干。稍有差池,你们这些人就全都灭了。”
孙传庭看了一眼熊廷弼说道:“这是一个机会。”
“一旦我说的事情能够达成,即便我拿不下东宁卫和建州三卫,你们也可以趁机收复铁岭和清河。我是一支人马,就算得上是诱敌的人马。用五千人马换铁岭和清河,是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在座的人都会算,这绝对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可是熊廷弼不能答应,这实在是太危险了。陛下派皇家亲军过来,五千人马全都扔在这里了,到了那个时候,他老熊怎么和陛下交代?
而且仗不是这么打的,白白的牺牲五千人?
虽然战败的时候会死更多人,但是也不能派五千人去送死,谁不是爹娘生养的?
熊廷弼直接摇头,态度坚决的说道:“不行,这绝对不行。”
“还是请示陛下吧。”孙传廷看着熊廷弼说道:“这件事情我们都没办法做主。”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孙传庭这是在挑衅他老熊的权威,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拿对方没什么办法。人家是属于亲军统领衙门,他没办法支配和调遣他们。
屋子里面的气氛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等着熊廷弼做决定。
“那就请示陛下吧。”熊廷弼说完这句话,直接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已经不想和再孙传庭说话了,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再说下去的意义,双方意见不同。
孙传庭看着离开的熊廷弼,有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这算是得罪了熊廷弼。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孙传庭不打算退缩。
一来,孙传庭不觉得建奴有那么可怕,他对自己的手下有信心,觉得能打赢。
二来,在孙传庭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双方分兵突进,即便自己这边有一些损失,能够拿下铁岭和清河那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进展顺利,自己能够在这一线机会攻打建奴,那就能够收复东宁和建州三卫。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辽东的情况都能够逆转。
首先是辽阳这个地方,在前面有了一个堡垒替他们抵挡,可以在这里筑座新城。再一次出兵的话,这个位置可以直接威胁到赫图阿拉,沈阳的右翼也可以得到保证。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最重要的是孙传庭有信心,不觉得自己会输给建奴,他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把这一仗打赢。
不过这件事情的确要请示陛下,不能够乱来。
熊廷弼觉得皇帝根本不会答应,因为这就是在乱来。
双方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山海关,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
显然,前方两位将领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这件事情除了除了朱由校之外,没人能够解决。
看着双方的汇报,朱由校站在地图的前面,开始在地图上看。
说实话,孙传廷的计划很有吸引力。如果能够从建宁卫打过去,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局面,大明在辽东就扳回了一局。
现在建奴的趋势是铁岭和赫图阿拉,还有建州三卫连成一线,也就是把后世的铁岭、抚顺和本溪连成了一线,对沈阳和辽阳形成了包围的态势,使得态势非常的不利于大明。
如果能够拿下铁岭和建州三卫,那么大明就实现了反包围,进攻态势瞬间就逆转了。
如果能够把铁岭和清河握在手里,大明向西进也有了一个基地,可以打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对他们呈现有效的牵制。
如果将来有一天双方翻脸,大明就可以从铁岭和清河一线出兵。科尔沁和内喀尔喀攻击大明的时候,也不会针对广宁一线。
孙传庭提出来的这个计划,对大明来说,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机会。
(日万求赏!!!)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474章 两线作战
孙传庭的计划很好,执行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行度,最后的结果也非常的有利,那么现在就要看有没有这个魄力干下去了。
计划交到了朱由校这里,这个决定自然是由他来做。
事实上,朱由校根本就没有考虑太多,就选择了干。
作为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校心里很清楚大明朝的底蕴。如果这一次辽东能够打赢,大明能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此战胜利的话,不但能够逆转大明和建奴之间的攻势,也能够震慑蒙古族。
另外在朝堂之上,也能够提升朱由校这个皇帝的威信,毕竟皇帝在辽东,也算得上是亲征辽东而且还打赢了,还能够提升亲军的威慑能力。
这要是打赢了,好处真的很多。
可是如果打输了呢?
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按照孙传庭的说法,一旦双线作战展开,黄台吉根本就顾不上铁岭和清河一线。
这不是什么谋略,也不是考验黄台吉有没有勇气。因为铁岭河清和一线相比起建州三卫来说,实在是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铁岭和清河一线也很重要,但是重要性不一样。
铁岭和清河丢了,建奴会很痛,但是能忍;可是如果建州三卫丢了,那事情就大了,老家都没了,而且现在的老家也随时都容易被人端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台吉没有什么选择,只有一个办法,集中兵力吃掉孙传庭一部,然后伺机攻打辽阳,或者是攻打沈阳。
而在孙传庭的谋划当中,不动用辽东的人马,辽阳有足够的人守卫。至于沈阳,也是一样的。
何况如果孙传庭战败了,熊廷弼还能够退回来。最终损失的也就是孙传廷一部,最差的结果是全军覆没,第二差的结果是战败退回来;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打赢。
所以孙传庭在计划里说得很详细,不过他没有说要不要做这件事情,只是说了他自个儿的想法。
显然孙传庭虽然年轻,但是做官也很有经验。他知道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替皇帝做主。
他能做的,就是把建议提出来。最终的结果如何,还要朱由校去做决定。
事实上,朱由校不会让孙传庭失望,甚至连孙传庭都是这么认为的。
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魏朝,朱由校说道:“你在辽东这么久了,这边的大小官员也都熟悉,这一次就你去传圣旨吧。”
“是,皇爷。”魏朝连忙答应道。
“你告诉孙传庭,他说的事情,朕答应了。这山海关剩下的五千人也调给他。另外卢象升那里的五千人人马也调回来,给孙传庭调过去。这一万五千人马全都交给孙传庭。”
原本分兵的策略就是朱由校制定的,目的也很简单。一方面是配合熊廷弼,另外一方面是配合王在晋,有机会的好去占领大宁。
现在孙传庭的这个计划里,大宁就不重要了。只要拿下铁岭和清河,或者是建州三卫其中之一,那么局势就立马不一样了,就不需要兵力再放在广宁了。
至于说帮助蒙古人,那就没办法了,帮不上。他们只能靠自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是他们运气不好。
“是,皇爷。”魏朝连忙说道:“奴婢马上就动身。”
在朱由校的基因里,从来不缺敢动手的魄力。
虽然他很谨慎,想的也很多,万事考虑的都很稳妥,可是真的有机会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手软。
随着朱由校的圣旨,整个山海关的人都动了起来。
原本驻扎在这里的五千亲军立刻开始了急行军赶奔沈阳。对于这些亲军来说,急行军本就是日常的训练科目。
1...216217218219220...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