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韩爌等人神情不定,脸上的表情都有一些淡漠,谁都没有说话。
不过不代表他们不关心这件事情,徐光启很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事实上,此时京城的势力已经划分的差不多了。
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联合了吏部尚书周嘉谟,算得上朝中一股势力。
其中徐光启自己,拥有的是势力是户部和百工院,加上内阁次辅的位置,和陛下的信任,同时还得到了礼部尚书沈庭筠的支持,也是一方霸主。
除了他们这两股势力之外,内阁首辅韩爌与刑部尚书黄克缵,两个人这段时间走得很近,可以说两个人也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合作。
韩爌他们一起宣扬法治,支持荀子的思想,同时还掌握着书院,也算是其中一股比较强大的力量。
三方势力权责明确,划分的也非常清晰,基本上短时间内谁也不可能扳倒谁。
除了他们三方之外,朝中还新崛起了通政司,东厂那边有个魏忠贤虎视眈眈。
据说最近几天指挥使骆思恭要完蛋了,陛下准备换新人掌握锦衣卫。
可以说京城上大体的局势已经明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过渡也已经完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阁四人似乎也达成了默契,是时候朝下伸手了,要把他们的影响力和权力扩张到京城以外去。
毕竟他们身后也站着一堆人。在之前的博弈之中,他们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而且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还需要自己身后有人的支持,现在应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原本韩爌四个人还有一些头疼,觉得应该慢慢安排。可是现在出了通政司和河南的事情,四个人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默契。
如果把河南从上到下清洗一遍,那么就会空出来无数的官职,上到巡抚,下到知府知县,以及各级的副职官员,全都可以安插自己的人手。
虽然四个人心里都有这种默契和想法,但是谁都没有开口。
因为他们几个都知道,在处理河南的问题上能够达成一致,但是这里面牵扯到了安插人手的博弈,谁都想安插人进去,都想得到更高的官位。
沉默了半晌之后,黄克缵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第一个说道:“其实没什么好商议的。河南官员贪污腐败,勾结藩王,欺压百姓,该抓的抓,该判的判。”
“让通政司查清楚,把人抓了,然后全部送到大理寺去审问,到时候该判刑的判刑,该抄的还是抄家,官场上的官吏也的确该整顿一下了。”
几个人看了一眼黄克缵,发现自从改信了荀子之后,黄克缵是越来越狠了。
贪污腐败还不够,给那些人扣上了一个结交藩王的帽子,这可是大罪呀!
地方官员私自结交藩王,那这里面就已经有图谋不轨的意思。
黄克缵很明显,把人抓回来审问一下,他们刑部也能够彰显一下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表明黄克缵自己的施政态度,这一点很重要。
其他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有开口说话。
不过他们的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肯定是按照黄克缵说的办了。
沉默了片刻之后,徐光启说道:“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那就这么办了?”
其他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轻轻的点了点头。
韩爌则是说道:“就这么办吧,做错了事就要负责任。黄阁老说的对,这些人的确是太过分了一些,该收拾一下。”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官员的事情是定下了,可是还有一个福王,这件事情也是要解决的。
徐光启想了想说道:“那福王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总不能把福王给抓起来,送到大理寺去审问吧?”
这个问题一出来之后,几个人都沉默了起来。
事实上,应该把福王送到宗人府,可是谁都知道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形同虚设的衙门。
如果现在要处置福王的话,还得陛下下圣旨。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意见就很关键了,毕竟陛下要让他们商议一下。
如果他们不给出什么意见的话,过不了陛下那一关。也过不了百官那一关。
“此事有什么好说的?”黄克缵再一次开口,语气严肃的说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证据确凿,福王做的事情都已经被查清楚了,我觉得应该发配凤阳为太祖皇帝守陵,革除福王的亲王爵位,所有的家产全部收归国库。”
几个人再一次诧异的看向黄克缵,意思很明显,你不觉得太狠了吗?
剥夺一个亲王的爵位,将他一家人发配到凤阳去守陵,同时还要剥夺掉所有的财产,惩罚有一些过了。
屋子里面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半晌之后孙承宗开口了,他缓缓的说道:“不如制定两策吧。”
“一策为严惩,按照黄阁老说的办;另外则为从轻发落,由陛下下旨责罚福王,凡是福王府之中参与此案的大小官员、管家护卫,一律严惩不贷,命福王将所有的田产全部返还给百姓,并且给予赔偿。”
说完这句话之后,孙承宗看了几个人一眼,说道:“至于最后究竟要怎么做,不如让陛下做主吧。”
孙承宗说完之后,徐光启就是一皱眉头。他不知道孙承宗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意见。
说的好听,是让陛下做主,其实是把责任甩给了陛下。难道孙承宗觉得陛下想为福王开脱?只是自己不好说,想让自己这些臣子来为福王求情?
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有这个想法的还不光徐光启,其他几个人也突然这么想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站队就不合适了。
想了想,韩爌说道:“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内阁拿出了自己的拟定意见,对于河南府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严厉惩罚;对于福王,他们给出了轻重两种处罚方式。
如果是从重,那就发配凤阳,剥夺亲王爵位,抄没所有家产。
如果是从轻处罚,那就下旨申斥,同时严惩王府的人,同时让福王拿出一部分家产来,补偿百姓,同时把田地还给他们。
内阁的意见很快就送进了西苑,交到了朱由校的手上。
看了一下内阁的意见,朱由校觉得倒是没有出乎自己的预料,这几个内阁阁老要是能放过河南上下大小官员就有鬼了。
那里是一盘美味的菜,对他们来说扑上去给嚼碎了才是最好的选择。
河南巡抚张我续,张国彦之子,比起他的父亲,他可是差得远了。
张国彦,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襄陵知县。由于政绩突出,张国彦屡屡升迁,官至协理兵部尚书,后又率军大败北部塞外“蛮夷”,功居首位,擢升兵部尚书。
率军戡定甘肃洮河兵变后,张国彦因“有社稷功”加封太子太保衔,赐飞鱼图绣官服,享一品俸禄。
张国彦这个人文武双全,可以说是大明朝官员之中的能臣。
但是他的这个儿子可就没那么厉害,做官的路径和他爹都是差不多。
万历八年进士,除嵩县县令。历礼部曹官、河南巡抚、川贵总督等职。任川贵总督时因战败而几近罢免。
后遂依附魏忠贤而擢至户部尚书,加太子太傅。
不过张我续这个人也是个有能耐的人,魏忠贤被清算之后,张我续只是被罢官回家,命也没丢,而且还活到了80多岁。
不过看来这一次要惨了,张我续现在是河南巡抚,这一次肯定没办法全身而退了。
朱由校想了想,对着陈洪招了招手说道:“让通政司传旨给陈四海,河南让他自己动手吧。”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办。”陈洪连忙躬身答应道。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的手轻轻地敲着扶手,脸上的表情有些迟疑。
他在琢磨福王的事,从轻处置肯定不可能;但是从重处置有一些太重了,不能开一个坏头。
要知道福王代表的可不光是一个福王,那是朝廷的藩王。自己如果想要对其他的王爷动手,那就不能搞得太激烈,否则后面会有反抗。
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反抗的起来,但是鬼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自己现在的破事已经够多的了,后面要面对的事情也足够让自己焦头烂额,所以朱由校觉得应该弄一个比较缓和的方式。
把福王给弄到京城,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想了想之后,朱由校决定按照自己想的办。内阁那边没有给出太好的主意,不过这样也好,他们给了一轻一重,自己正好从中和稀泥。
于是朱由校吩咐人把几位内阁大学士给找来了。
等到人都到齐了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行了,都不用客气了,各自找地方坐下。朕把你们找来,有事情和你们商量。”
“是,陛下。”韩爌等人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各自找地方坐下了。
等到他们都坐下之后,朱由校缓缓的说道:“福王乃是朕的皇叔,虽然他犯有错误,可是朕实在是不忍心严惩。因为一想到朕的皇叔,朕就会想到父皇。”
说到这里,朱由校还停顿了一下,一副伤感的模样。
在场的四个大学士神情都有些怪异。
福王和先帝是什么关系?
他们虽然没经历过,但是也听说过。你确定想到先帝的时候,想的不是弄死福王?
不过谁都不敢说什么,这个时候去拆穿等于作死。
于是韩爌带头说道:“天家情深,陛下如此重情重义、看顾亲情,实乃天下之楷模。不过陛下也要节哀,先帝在天有灵,也希望陛下振作身心,励精图治,中兴大明。”
几个人看着韩爌,若有所思的缕着胡子,还轻轻的点头,一副很赞同的模样。
可是他们心里面却在吐槽,不愧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这脸皮真的是厚,说这话你自己相信吗?
太无耻了,太没有底线了。
不过他们也都清楚,韩爌这是在配合陛下演戏。
陛下要表现出一副看重亲情的样子,臣子们自然不能拆台。于是其他几个人也跟着附和了几句。一时之间气氛也融洽了起来。
朱由校看气氛差不多了,便点了点头,脸上悲伤的表情消失不见。
他神情严肃的看了一眼几个人,说道“虽然不能严惩福王,但是朕乃天子,百姓也是朕的子民,朕岂能不为他们做主?”
“福王的爵位就不用革了,让他传给他儿子吧。至于福王自己,也不要去凤阳了,到京城来吧。到京城时候陪陪郑贵妃,母子多年不见,怕是很想念。既然已经没了亲王的爵位,回京也很好。”
“至于新的福王,把河南的田地财产交割一下,也到京城来吧。朕会在京城为他修一座福王府,朕会亲自教导他。什么时候他合格了,朕再把他放回去,重新就藩。”
几个人听了朱由校的话,可谓心神巨震。
陛下真的是了不起,首先重视了亲情,让福王回京伺候自己的母亲,这是天大的恩德。
虽然没了亲王的爵位,但那是因为你犯了错,陛下如此已经是天恩了。
爵位传给你儿子,同时让你的子嗣进京,有陛下亲自教导。在完成教导之后,再放到地方去做藩王。
不愧是陛下,果然是安排得当,既给了百姓交代,又严惩了福王,同时还没有罔顾亲情。
一举三得。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66章 抄河南巡抚的家
当然了,只是表面上这么想,事实上心里怎么想的,他们不会说,甚至都不会想。
因为那么想的话,实在是有失为臣的本分。
反正他们觉得,如果哪一天福王绝嗣了,也不会感觉有一点意外。
毕竟大明朝这么多王爷,每天自己作死作得没有儿子、王位没有人继承,皇帝只能够忍痛的将王位剥夺掉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当然了,这是未来的事,谁说得准?
别说没有发生,即便是真的发生了,他们也只会上一些题本称赞一下陛下,然后好好好的安慰一下陛下千万不要太伤心。
朱由校看了几个人一眼,觉得气氛有一些古怪,实在不适合再说别的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决定了,那诸位爱卿就回去着手办吧。事情一定要办好,要为河南的百姓做主,不要让他们再受到什么损失了。他们都是朕的子民,他们有一点点的损失,朕都会心疼的。”
几个人连忙站起身子,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的,绝对不会有一点差错;河南的大小官员,也会尽快安排下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尽快吧。”
事实上,自己的这几位内阁大学士在想什么,朱由校的心里面一清二楚。
这一次河南大大小小的官职肯定会被他们瓜分,说不定他们几个相互勾连之下,还会搞出一些别的事情来,甚至他们几个之间也会有竞争。
不过朱由校明白,他们几个之间不会真的发展成党争或者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他们明白自己的底线。
这对于朱由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局面。
至于他们之间的竞争,朱由校是不准备插手的,好好的做裁判,如果自己下场了反而更麻烦。
等到几个人离开之后,朱由校靠在椅子上,轻轻的舒了一口气。
到了今时今日,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点做皇帝的感觉。
河南省,开封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快要入冬了,天气突然就冷了下来。
昨天下了一场小雨,使得天气更冷了。一场秋雨一场凉,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陈四海坐在屋子里面,吃着火锅,喝着酒。
陪着他的是锦衣卫副指挥使许显纯。两个人也算得上相处的不错,毕竟暂时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益争夺,合作起来也很愉快,彼此之间还有一点惺惺相惜。
当然了,只是心里,表面上表现的没那么明显。
放下手中的酒杯,许显纯看着陈四海,缓缓的说道:“大人,你觉得京城那边会给什么答复?”
现在两个人关心的都是这个问题。
毕竟他们在河南这边做了这么多事情,真的不想功亏一篑。
现在的许显纯除了心狠手辣之外,也是很想做一番大事业的。
“圣意不是我们能揣摩的,我们乖乖等着就是了。”陈四海想了想说道。
事实上,陈四海在为自己的老师担心。
事情搞得这么大,通政司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虽然现在京师还没有答复回来,但是他觉得这个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许显纯点了点头,他心里面是希望事情闹大的。他觉得自己这一次回去之后要升官,要取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了。
想到这里,许显纯的心里面就有一些激动。
正在两个人喝酒的时候,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人。
此人来到陈四海两人的身边恭敬的说道:“大人,京城来人了。司礼监和内阁都派了人过来,同时还有六部和宗人府的人,他们已经到了前厅,在等两位大人。”
听到手下人的这个汇报,陈四海和许显纯两个人都是一愣,随后互相对视了一眼,神情都有一些激动的站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这样的人员意味着什么。
内阁和六部派过来的人,应该是为了河南省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官员来的。一旦在河南有了大动作,河南不能乱,需要人接手,所以他们才来的。
至于司礼监和宗人府的人,他们应该是冲着福王来的。
陈四海两人不敢耽搁,快步的走到前面,很快就见到了一行人。
为首的是大理寺少卿区大伦,显然这一次朝廷是准备让他在河南把案子审完,并不准备闹到京城去。
不过在看到区大伦的时候。无论是陈四海还是许显纯,两个人的表情都有一些怪异。
这个区大伦的很出名的,谁也没想到他会受到重用。
倒不是说这个人的才能不行,区大伦到现在都没有受到重用,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性格。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区大伦是海瑞的至交好友和半个学生。
区大伦中举人后与胞兄区大相到设在南京的太学学习,时海瑞掌太学,名声很大,大伦同他交情甚厚。
万历己丑年中进士,出任山东东明县知县。区大伦爱民如子,劝导农民勤耕作,讲礼让,对有因荒年而被迫卖了子女的,都替他们赎回来,又将税契的余款买耕牛数百头,给缺牛者使用。
要知道,契税的余款那都是被管理员们揣到自己的腰包里了,这个区大伦却没有,他用这些钱给百姓买了牛。
一个县令能买数百头牛,可见这里面有多大的钱?
区大伦也就成了官场上面的异类。再加上他与海瑞的关系,也就使得他在官场上备受排挤。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继承了海瑞的性格,到现在上了年纪之后,可以说是又臭又硬。
谁也没想到,区大伦这一次居然被派到河南来了。
陈四海都觉得这一次河南的官员要完蛋了。
几个人相互见礼之后,区大伦赞赏的看着陈四海,笑着说道:“你们这一次在河南做的不错,不怕事、有魄力,以后必然前途无量。”
虽然是被夸奖了,可陈四海还是觉得心里怪怪的。
我这算是被海瑞一派的人给认同了吗?
为什么一点开心的感觉都没有?
事实上,陈四海还真的不敢得罪这一位。在官场上,这是个硬骨头;在士林之中,这位就是一个大喷子。
区大伦主张批判狂放的大言空谈者,鼓励坚持操守的实干者,以挽救日益败坏的社会风气;排斥儒佛结合的非正统的儒家学说。
前些日子京城闹腾起来之后,区大伦就批判了徐光启他们,认为徐光启他们是异类,认为他们是异端,搞出来那些东西就应该被打倒,简直就是如文败类,不愧为儒门子弟。
说的那叫一个凶悍,但是区大伦却支持黄克缵,认为荀子的学说在这个时代很合适。这个时候学风腐败,社会风气堕落,正是用重典的时候,荀子正合适。
区大伦也被人们认为是黄克缵的支持者。
“多谢前辈夸奖。”陈四海笑着说道。
虽然从官职上来说,陈四海要厉害一些,甚至是当红的炸子鸡。可是在面对区大伦的时候,陈四海还是不敢放肆,所以态度上很公正。
“朝廷已经有了决定。”区大伦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河南府这边可以动手了,你们负责抓人,我负责审问,然后将判决结果送到朝廷,等待陛下的御批。”
“按照新的规矩,你们要提供证据证词,我只负责审问。”
陈四海连忙说道:“前辈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人手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那就去吧。”区大伦点了点头说道:“抓了人之后,河南府的差事会有人接手,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一次来的都是内阁特意挑选出来的人,所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陈四海听了这话之后,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所谓内阁精心挑选的,实际上就是几位内阁大学士博弈之后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人达成了一定的协议所派过来的人。
陈四海没有反驳的资格,同时他也不准备插手,这事和他没关系。
于是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我们马上就去。”
说完,陈四海便站起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他们要去的第一站就是河南巡抚衙门,。
虽然这一次要抓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很多,但是他们要从上面开始,否则的话容易出问题。
把最大的那一个抓了之后,下面的人就是小鱼小虾米,他们什么都闹腾不起来,事情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许显纯和陈四海出了衙门之后,直接就赶奔了河南巡抚衙门。
事实上,虽然现在是在开封城,而不是在洛阳城,但是这里的官场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可以说是风声鹤唳了,这几天都派人在盯着。
在见到他们出来之后,所有人的心都是一颤,显然这是要抓人了。
一路上虽然都有人跟着,但是都只敢远远的跟着,没有人敢上去打扰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些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要知道陈四海他们上一次可是端了一个知府衙门,而且丝毫不给福王的面子,现在福王府还被封着呢。
只是不知道他们这一次去抓谁。
很快就有了结果,因为从他们去的方向上就能判断的出来,这一次去的是巡抚衙门。
河南巡抚衙门中。
河南巡抚张我续正一脸焦急的在原地来回的走动。
这一次通政司的人到河南来,他开始是不知道的。可是河南府已经被端了,加上福王的事情,他想不知道都不行。
事情发生在他的地面上,他想逃脱责任是肯定逃不掉的。
可是有一点他还是很害怕,那就是他这几年可没少收好处。这要是被惩处了,那自己肯定就完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要寻求生路。正常途径是肯定走不通了,需要剑走偏锋。
想要到内阁去求情,说不进去话;六部尚书那里也没人会帮他。所以张我续选择另外一群人,这一群人就是魏忠贤,他觉得魏忠贤应该能保住自己。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魏忠贤是陛下最宠信的大公公,有他给自己求情的话,罢官免职自己都能接受,要的就是能够留住自己一条命。
1...116117118119120...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