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你说的是什么人?”福王咬着牙说道。
陈四海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名单,说道:“根据廖忠的供述,这些人就在这份名单之上。王爷请过目。”
这个时候,李公公连忙走了过来,伸手将陈四海手中的名单接了过来,然后快步的走到福王的面前,双手将名单呈给福王。
伸手向名单拿了过来,福王快速的看了一眼。
这上面的确有不少人,有些是王府的管事,有些是朝廷派的王府来的官员,大大小小的二十几个人。
这些人要是被抓了,王府就瘫痪了。
而且自己这些年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些人。
福王可不会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抓这些人。
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对自己这样的态度,显然这就是对自己来的。
如果让他们把这些人抓走,恐怕下一步他们就要抓自己了。
福王可不认为这些人落到他们的手里面,还能够保护自己、不供述自己。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些人不可能交给他们。
于是福王说道:“本王会让人查一查,如果事情属实的话,人自然会交给你们。”
这些人到时候肯定会被自己藏起来,你们想找都找不到。
福王在心里面冷笑,实在逼急了就把这些人全都弄死,到时候死无对证,你们能怎么样?
福王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就是不把这些人交出去。
对于福王的反应,陈四海丝毫不意外。
福王要是乖乖的把人交出来,那才有鬼了。
陈四海向前走了一步,沉声说道:“抓人审案是臣的职责,王爷无权过问。请王爷把人找来交给下官。”
听了这话之后,福王瞪着眼睛说道,:“找人也需要时间,你们明天再来吧!”
说完,他一挥袖子就要赶人了。
陈四海面无表情地继续说道:“找几个人而已,为何要等到明天?”
“如果王爷自己找不到或者不方便找,那么臣可以帮忙。锦衣卫的人就在外面,臣相信锦衣卫能够找到人。”
无论如何,陈四海今天是不可能回去的。
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陈四海是一定要把人带走的,无论福王愿意不愿意。
名单已经给福王看过了,自己今天要是走了,这些人就永远都找不到了。
瞪着眼睛看着陈四海,福王再一次说道:“你还敢搜查王府不成?”
“难道王爷想抗旨不遵不成?”陈四海大声的说道:“臣乃是陛下亲命的钦差,奉旨彻查河南知府一案,凡是有关人等均不可无故阻拦。这是陛下的圣旨,王爷难道想抗旨不成?”
扣帽子谁不会呀!
陈四海在心里面冷笑,福王还真是把自个儿看得太高了。
陛下不想动你的时候,你是高高在上的王爷。我们尊重你是尊重皇权,任何对王爷不尊重的行为,那都是对皇帝的挑衅。
可是如果皇帝想动你,那你是什么?
福王阴沉着脸看着陈四海,心中怒气勃发,他恨不得叫人进来把他们两个直接就弄死在这。可是福王也知道不行,如果这么干,就只能等同于造反了。
福王在河南虽然有权有势,可是也知道自己权势的来历。如果真的造反的话,那就完蛋了。
当年宁王造反的时候,那可是声威赫赫的,可是结果呢?
短短时间就被平定了。
“王爷,臣最后再说一遍,王爷难道想抗旨不成?”说这句话的时候,陈四海又向前走了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宁王,脸上的表情已经略显狰狞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心里发了狠了。
一边的许显纯沉着脸,他也跟着向前走了一步。
许显纯的心里更清楚,陈四海没有退路,自己更没有退路。
陛下这次让自己到洛阳来,就是为了考验自己,如果自己退缩了,自己也就完蛋了。所以无论陈四海做出什么样疯狂的事情,自己都必须跟随。
福王狠狠的按着椅子,手上青筋暴起,脸上的表情狰狞了起来。
不过半晌之后,福王还是颓然的松开了手,说道:“你去把那几个人找来吧。”
这话,福王是对李公公说的。
一边的李公公连忙答应一声道:“是,王爷。奴婢这就去。”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公公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只是李公公刚走出去,在他的身后许显纯就跟上了。
显然,许显纯目的很明确,不让这个李公公搞鬼。
无论是陈思海还是许显纯心里都清楚,如果自己不跟着,恐怕这些人就要畏罪自杀了。
让这个李公公去报信,恐怕送去的就不光是信,还有要这些人命的毒药。
等到两人出去之后,大殿里面就只剩下福王和陈四海了。
福王看了一眼陈四海,冷笑着说道:“陛下是想让我死吗?”
“如果想让我死的话,何苦如此作践我?”
“还是,单纯的想让我难看,为了给先帝报仇吗?”
听了福王的话,陈四海一皱眉头。
这种论调绝对不能够传出去,否则会影响当今陛下的形象。
以福王犯罪来治福王的罪,这是政治正确,没有人会说什么;可是如果绕到先帝这件事情上来的话,那么陛下的形象必然受损。
因公或者是因私,那代表的事情可不一样,陈四海不可能让福王这么说,于是他说道:“此事与陛下无关。臣此次过来,只是因为王爷牵扯到了河南知府廖忠一案。”
冷冷的看了一眼陈四海,福王突然笑了。他看着陈四海说道:“这话,你自己信吗?”
陈四海虽然知道福王肯定不会认同他的说法,可是有些话他还是要说。于是他接着说道:“臣所行之事,问心无愧。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犯人,人证物证俱在。无论是谁来查,结果都是如此。王爷还是放宽心的好。”
福王瞪了一眼陈四海,便不再和他说话了。
意思很明显,他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剩下的话就是白费唇舌。
两个人谁都没有再开口,只是那么静静的站着。
等了很久之后,许显纯和李公公终于从外面走了进来。
许显纯的脸上带着兴奋,李公公则是一脸的悲愤,却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许显纯来到陈四海的身边,恭敬的说道:“陈大人,都已经带走了。”
陈四海点了点头,对许显纯说道:“让你手下的锦衣卫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抓捕进去,全都送到知府衙门的大牢里面去。”
“是,大人。”许显纯连忙答应了一声。
陈四海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一旦这些人被抓进去之后,这些人的家人就成了不确定的因素,放在外面实在是太危险了。
福王可以用他们来威胁那些被自己抓起来的人,同时也能利用他们搞出更多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四海不可能任由他们在外面,所以直接就把他们先抓起来吧。
福王听到这句话之后,脸色就更黑了。他看着陈四海和许显纯,怒气冲冲的说道:“难道你们还想用他们的家人胁迫他们污蔑本王不成?”
“你们这些佞臣,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离间天家感情。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对于福王的愤怒,陈四海不置可否,脸上的表情很平淡,看不出喜怒。
他缓缓的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办完了,那臣就告辞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根本就没等福王答应,陈四海转身就在外面走了出去。
许显纯连忙跟他上去,两个人一前一后迈出了大殿。
坐在椅子上的福王,脸色黑得可怕,猛地将身边的茶杯扔了出去,发出了哗啦一声脆响。
随后就福王颓然地坐在了椅子上,整个人都快被恐惧给淹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怎么就敢这样呢?”
福王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
一前一后出了福王府,陈四海终于松了一口气。
事情到这一步可算是做完了,回去把这些人审问了之后,剩下的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他看了一眼许显纯,说道:“让你的人围着福王府,从今天开始任何人不得进出。想要采买什么东西,让锦衣卫的人去买。”
许显纯愣了愣,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我们有圣旨,我们擅自封锁了福王府,是不是交代不下去呀?”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64章 一网打尽
陈四海看了一眼许显纯,他当然明白对方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他们之前做的事情很嚣张,但事实上都是在福王反击了之后才做出的应对。
这一次却不一样,他们主动封了福王府。
陈四海看着许显纯,缓缓的说道:“我们不能冒一点风险,谁也不知道福王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到时候我们谁都交代不下去,说不定还会死无葬身之地。你觉得这样好吗?”
许显纯直接打了一个冷战,终于明白陈四海为什么这么做了,他也知道为什么陈四海会这么说了。
所谓不好的事情,那就是福王可能会狗急跳墙。
一旦福王狗急跳墙真的造反,许显纯不相信福王会成功,但是自己和陈四海两个人就完蛋了。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两人就是罪人,逼反了福王,无论是什么理由都没好果子吃。或许陛下会原谅自己和陈四海,但是自己和陈四海任由福王造反,这就是失职。
何况福王造反之后,还有比自己两人更适合用来祭旗的人吗?
自己和陈四海两个的脑袋正好合用,到时候福王会杀自己二人。
许显纯很快就回过神来了,他连忙对陈四海说道:“大人说的有道理,我马上就去安排。这几天我会亲自盯在这里,绝对不会有任何差错。”
见许显纯这么答应,陈四海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许显纯是一个新人,但是领悟能力非常好,而且会做人,有决断、不拖泥带水,下手也足够狠。
这是一个即将腾飞的人,尤其是许显纯还在锦衣卫这样的衙门。
陈四海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来,许显纯日后肯定是自己的好帮手;二来,以后说不定会成为对手。
不过很快陈四海就把这种想法抛出了脑子,因为他知道这一次这事情必须办好,先顾眼前吧。
陈四海带着人走了,他要回去审问。
把这些人审问出来,整理好了罪证之后,陈四海会让人把罪证送到京城去,至于接下来怎么做,那就不是他能够做主的,需要陛下来做主了。
毕竟处理一位藩王,即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不是他陈四海能够说了算的。
此时此刻,京师,西苑之中。
朱由校满意的松了一口气。
天气终于凉爽下来了,不过估计也快要入冬了。
这是一个没有秋天的地方,倒不是真的没有,而是秋天太短,晃眼就没了。
不过这几天凉爽的日子倒是很舒服。
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徐光启,朱由校笑着说道:“袁可立已经出发了,云南那边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臣担心的是这次百工院送出去的火器。也不知道在云南那边能不能合用。”
这一次派袁可立去云南,自然不可能让他自己去。朱由校派遣了一队人马跟着他,是从戚金那边调过来的。
这队人马由戚金的儿子戚元功率领,人数也不多,只有3000人。
不过这些人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装备了百工院的新式武器。
除了新式的盔甲和刀枪之外,还有新式的火器,比如那种需要一个人用肩膀扛了就能走的火炮。
另外还装备了新式的燃烧弹和爆炸弹,还有新式的燧发枪2000支,外加100门新式的火炮。
这些装备将百工院的库存全都掏光了。徐光启担心的是这些东西,他知道朱由校对这些武器寄予厚望。
如果这批武器在云南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很麻烦,这会影响到百工院未来的发展。
对此,朱由校倒是不在意。不过他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让徐光启和百工院上上心,好好干活别发飘。
现在心里面担惊受怕的,等到好消息来了,喜悦才更加的甜美。
“总要等事情出了才知道结果。”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现在就不要担心了。”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是,陛下。臣这次过来还有一件事情,内务府那边已经把卖如意豆的钱送到了户部,算是填补了今年的亏空。不过还是差一些,要节衣缩食,不过今年的俸禄应该都能发下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略微有一些头疼。
事实上,大明朝的财政状况一点都不健康,拖欠公务员工资的事情一直都存在,而且没有什么好办法。
虽然朱由校今年停掉了皇宫里面的营建,可是还有两个皇帝的陵墓要修。
虽然朱由校觉得那么修是在浪费钱,可是他也没有去挑战主流的价值观。如果真的要这样做了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意,甚至是那些支持他的人也会不满。
有了皇陵这两笔比较大的开销,再加上各地的军饷人员支出,钱还是不够。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抄家拿了一部分;内务府那边虽然有一些收入,但是还不多;百工院那边也在烧钱,另外朱由校还让内务府在悄无声息地囤积粮食。
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开销,何况他还给辽东那边也送了不少钱过去。
说起来还是紧巴巴的一年,甚至财政上还有亏空。
内库里虽然还有几百万两,但是那些钱不能动,那笔钱有其他的用处。
云南那边这一次估计就要花不少钱,希望福王那边能多给自己一点吧。
想到这里,朱由校叹了一口气,不然明年就更难了。
摆了摆手,朱由校说道:“会好起来的,爱卿也不用太担心。明年土豆推广开之后,会有一个好收成。至少市面上的粮价会降不少,应该能多收点税。”
“是,陛下。”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徐光启点了点头,他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收税的份额不变,但是产量提高了之后,多少还是能够多收一点的。
何况土豆的产量高了之后,市面上的粮价应该会降不少,朝廷收粮食的时候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问题,明年京城之地的粮食肯定会降下,朱由校还要额外的准备一笔钱来收粮食。
一来,到这个时候粮食无比的重要;二来,可以用来平息粮价,把粮价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档位。
如果粮价贬值的话,那么会导致很多自耕农破产,这是朱由校不想看到的。他暂时想做的事情就是维稳,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
至于要维持到什么时候,那就要等自己把事情都做完了之后。
“陛下,通政司送来的密奏。”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手里面捧着一个木头盒子,恭敬的说道。
听到陈洪的话,朱由校抬起头,神情有一些复杂。
一边的徐光启则是身子一震。
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朝廷现在大事情没有太多,基本上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局面,前段时间的争论也在消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朝堂上的努力推动,基本上已经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这让几位阁老松了一口气,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比较不稳定,那就是关于通政司的。
谁都知道通政司的司丞陈四海已经去了洛阳,朝堂上无数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他们也都知道通政司这一次调查的是福王。
只不过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福王,福王的死活和他们的关系都不大。他们关系的是通政司,以及通政司的奏折。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办好了的话,那么通政司和它的奏折制度很快就会全国铺开了,这对朝堂上的意义非常大。
在徐光启看来,甚至要大过之前朝堂上发生的所有事情。
如果失败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为陛下可是这个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共事,他们大概也摸清楚了陛下的心思。眼前的这位陛下,少年心性,可不是那么好接受失败的。
“既然陛下有事情,那臣就告退了。”徐光启站起身子躬身说道。
他这是在避嫌,毕竟通政司的事情关乎奏折,这不是他们内阁应该插手的地方,所以他准备走了。
朱由校看了徐光启一眼,笑着说道:“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呢,等朕看过了再说。说不定会有内阁的事情,在这等着吧,省得一会还叫你。”
“是,陛下。”徐光启没有迟疑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毕竟这是陛下的意思,他也就没有什么要避嫌的了。
伸手将盒子拿过来之后,朱由校快速的打开盒子将里面的奏折拿了出来,然后快速的翻看了一眼。
朱由校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事情和他想象的并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和大家想象的都没有什么差别。
河南府的事情很严重,甚至牵扯到了整个河南省,福王府自然是没能脱得了干系。
在这份奏折上,陈四海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首先是河南府,福王到洛阳这些年,大肆侵吞河南府的田地,同时贿赂官员,仗着自己王爷的身份,横行霸道,人命案子都有几十起。
除了在河南府之外,在河南省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法炮制。
其中河南府的官员已经全部被福王收买。除此之外,河南省的很多官员也是一样。
根据陈四海初步的统计,河南省的土地已经有三成落入了福王府的手里面,可以说是一个瞠目结舌的数字,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相信。
关于具体的数字,还要审问之后具体再说。陈四海已经带着人去了开封,等会在那里等着朱厚照的圣旨,也就是关于河南省的官员是不是继续查,继续抓的圣旨。
要知道这次动的可是大员,那可是巡抚和布政使。
如果要是他动起来的话,整个河南省的官员,恐怕十不存一。
虽然动起来简单,但是也要考虑影响。毕竟一省官员动起来的话,直接会把通政司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会把奏折制度推上风口浪尖。
事情太大了,陈四海不敢做主。
看了一眼奏折之后,朱由校将它递给徐光启。笑着说道:“果然和内阁有关系,爱卿先看看吧。”
伸手将奏折接过来之后,徐光启快速的浏览了起来。
越看心里面越心惊,这不光是要动福王府,这是要把整个河南省都一网打尽。
徐光启的心里面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但是脸上却没什么表情,隐藏的比较深。
看了一眼朱由校,徐光启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气氛瞬间显得有一些尴尬。
半晌,徐光启也只能无奈的收回目光。
心里面有一些无奈,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回想起来自己刚和徐光启见面的时候,那个时候徐光启可不是现在这样,还是有一些意气风发的,和自己说话也是直白的很,颇有几分不管不顾的架势。
现在居然变成这样了,果然地位改变人。
朱由校也明白徐光启的意思,这是在试探自己。毕竟牵扯到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官,最重要要的还是福王。
于是朱由校说道:“让内阁商议一下吧。”
听了朱由校的这句话,徐光启的身子一颤。
很多时候很多话是不需要明说的,行为就代表了态度。陛下把事情交给内阁商议,这就已经代表了陛下的态度。
作为一个天子身边的近臣,徐光启是不可能看不明白这一点的。
如果陛下不想处置,那么肯定不会让内阁商议,而是会把事情压下去;既然陛下让内阁商量,那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商量的结果。
于是徐光启站起身子,恭敬的说道:“那臣这就回内阁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去吧去吧。”
对着朱由校行礼之后,徐光启就向内阁走了出去。
看着徐光启的背影,朱由校伸手敲打着龙椅的扶手,脸上松了一口气。
有些事情趁着大明还没有内忧外患之前。一定要解决掉。再不解决的话,以后会更麻烦。
毕竟有那么多天灾人祸留给自己。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65章 安排福王进京
内阁之中。
四位内阁大学士坐在一起喝茶。
他们的心情还不错,这一年下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可以说一直都在操心受累,斗来斗去。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这段时间很安稳,让他们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朝中的局势恐怕要维持一段时间,至少高层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动,内阁四个人的地位应该已经稳固下来了,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其他的事情,没那么重要。
徐光启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了几个人一眼,说道:“奏折你们已经看过了,陛下让内阁商量一下,你们有什么想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