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朝着他们挥手的年轻人创造的,没有他,没有定边,现在的他们,也许还在四处流浪,随时都会倒闭在路上,也许在某个城市的最底层,遭受着警察、流氓、黑社会的联合欺压。
朴素的定边新市民,只能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和欢呼声,来表达感激之情,来为他们心目中的王,送上最深的祝福,最真的祝愿。
车队远去,唐秋离的耳边,还在回响着市民们的欢呼声,和那一张张热切的笑脸,他没有丝毫的得意,只有深深的感动,中国的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能有一份工作,能养活一家老小,不受欺负,不用担心在深夜,被几个或穿着制服,或绣着纹身的大汉,从家里拽出去,日子过得舒心、安稳、踏实,这就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
唐秋离这个名字,已经刻在他们的心里,设若唐秋离振臂一呼,有外敌要打咱们定边的主意,把我们从这块土地上赶走,部队上缺兵,保管定边人,会把自己的最优秀子弟,送到部队上去,不为别的,今天的好日子,他们不想丢掉。
据说,唐秋离在定边仅仅停留了几日,在公众面前也只是露了一回面儿,就已经留下了极大的影响,定边市内的几家印刷厂,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经请示市政府批准后,印制了大批唐秋离的巨幅照片,首批五十万张,被抢购一空,不得不紧急加印,才满足市民们的需求。
很多普通家庭,买回照片,精心裱糊后,恭敬的挂在正屋的墙上,更有一些老太太,早晚上香,说这是活菩萨,照片上的唐秋离,一身戎装,目光似有穿透力,看着定边千万个普通家庭的欢乐和日常生活。
这是唐秋离后来在华北前线才知道的,他没有想到,在定边自己会这么得人心,细想来,只不过是打下一块儿土地,后来的建设,都是刘翰章他们一帮人辛辛苦苦地搞起来的,自己有些愧领。
他给刘翰章发电报,要求取消在每家挂自己的照片,刘翰章只回了两个字“民意!”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六章 又见梅雪
车队离开市中心,往城市的东南驶去,眼前出现一座更像是军营的学校,军容整齐,持枪带着红袖标、白手套的卫兵,肃立在大门两侧,蒋百里早就接到了刘翰章的电话,带领学校的一大批教官,在门口恭候。
唐秋离下车,眼前是一片森林般带着白手套敬礼的手臂,气氛庄严肃穆,一切都是正规军校的标准,唐秋离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蒋百里将军,不愧是民国有名的军事大家之一,才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军校完全走上了正轨。
在蒋百里将军的陪同下,检阅了学院的仪仗队,精神抖擞的小伙子们,热切的看着他们的最高长官,更惊讶于他的年纪,那一身上将军服,更是他们心里无限的向往,能登上军人荣誉的顶峰,是每个军人的梦想。
随后,在全院学员大会上,他看着下面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心里无限的感慨,这是独立师未来的骨干,他们将在这里开始军人生涯,只是,古今征战几人回?他进行了简短的讲话,主要是针对目前的形势,和学员们肩负的重任,勉励大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每个军人,都应该有随时牺牲的准备。
应蒋百里院长的要求,他给全体教官们上了一堂战役指挥课,结合在华北和日军作战的经验,把日军的战斗力,战术、战法、士兵的作战意志,装备水平等,全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教官们全神贯注,只听见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
唐秋离让他们大开眼界,日本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敌人,他们也迫切要了解日军的一些基本资料,唐秋离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让参谋处定期把战报通报给学院,并且答应,陆续会派一些有实战经验的野战部队的军官,轮流到学院担任战术教官。
在和蒋百里将军单独谈的时候,他提出建议,军校要开门办学,不能埋头在故纸堆里,古人的军事典籍,固然要吃透其精髓,眼光也应该放在目前这场战争和世界军事变革之中,以后,二年级以上的学员,要定期去前线,跟随部队参加战斗,接受实战锻炼,再回到课堂,能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在军事领域,理论永远是苍白的。
他又开玩笑似地说道:“前辈,我可不要一些书呆子,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回回第一,到了战场上,枪炮一响,浑身发抖,再看见同伴血淋淋的尸体,那还不得精神错乱啊?交给他们的战士,跟着倒霉。”
蒋百里哈哈大笑,深以为然,他本身就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善于接受新的理论和观点,唐秋离的意思,也正是他想到的,所以,在学院除了理论学习,其他的,一切都按照战场的实际来训练,而和唐秋离的每一次交谈,都会给他新的思维和观点,这让他极为叹服。
在初级指挥系的课堂上,他看到了梅岭,下课后,专门找了梅岭,想了解一下他在定边学习的情况,这小子现在黑了,却更壮实,一身合体的军装,蛮精神的,见到了唐秋离,还是和以前那样拘束和腼腆,都十七八的大小伙子,跟个大姑娘似的,得唐秋离暗暗发笑,不过,蒋百里将军治校有方,梅岭的军礼,都是很有气势。
他对这个内弟,由衷的喜爱,自己没有兄弟姐妹,总觉得和梅岭特别的亲近,在秣陵的时候,,就看出他是个当军人的好材料,现在,梅婷终于把他带上了这条道路,他询问了梅岭身体及学习的一些情况。
从梅岭的嘴里,他才知道,梅岭的二姐梅雪,也在指挥学院,不过是在通讯和情报专业,因为她本来就是大学生,文化底子好,直接进了中级通讯和情报系,据梅岭说,二姐在班上,学习成绩和军事科目成绩,能排在前三名。
唐秋离大跌眼镜,以梅雪的冰雪聪明,学习成绩好,那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她还报考了军事学院,看似一个娇娇柔柔的小姑娘,军事科目也有好成绩,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其实,对于梅雪的心思,唐秋离也隐约感觉到了,只不过自己的内心,已经被梅婷占满,他宽慰自己,这小丫头不过是青涩的朦胧,等年纪再大点儿就好了,会遇到她心仪的男孩儿,唐秋离绝不会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就让梅雪的内心,保留一点少女的秘密吧。
唐秋离低估了他在梅雪心目之中的位子,他和梅岭就在大操场上说话,三楼一间教室的窗户后面,一身军装,多了许多英气的梅雪,正痴痴地看着他的身影,美目里是满满的柔情,操场上,阳光下,这个男人的侧影,如雕塑般立体,有的时候,梅雪细想起来,他的年纪和自己一般大,怎么能有父亲般的厚重,而且这种厚重,是与生俱来的,和他相处的每一刻,自己都有迷失的感觉。
随着父母从南京到了定边后,之所以在定边众多的大学院校里选择了军事指挥学院,与唐秋离有直接的关系,梅雪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参加军队,才能离他更近一些,才有机会走到他身边,哪怕是每天能看到他,直到终老,也是一种幸福。
在全院学员大会上,唐秋离健步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梅雪激动得有些眩晕,所有人都不见,眼睛里只有他的存在,秣陵一别,已经年余未见,他在自己心里的影子,不但没有淡薄,反而更加清晰,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是梅雪最珍贵的回忆,闲暇想起,梅雪的内心,充满了欢愉,尤其是临别前,轻拍肩头的感觉,让梅雪更加永久的回味。
定边的繁华,要超过南京和上海,出乎梅雪的意料,除了气候有些不太适应,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能通过学院各种苛刻的体能训练,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梅雪,这就是以前的同伴们所说的,爱情的力量吧?
上课的铃声响起,梅岭与唐秋离告别,临走时,对唐秋离说:“姐夫,爸和妈都很想你,时常念叨,妈还说,等你姐夫回来,我一定烧几道南京菜给他吃!队伍上的饭菜,就是对付,你姐从小就不会照顾人。”
正巧有上课的学员们从身边经过,立即惊讶得合不拢嘴巴,唐秋离他们都认识,那可是全院学员的偶像,可梅岭的身份,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立刻把梅岭为了起来,七嘴八舌的问一些问题,那情景,和当初梅雪遇到的一样。
梅岭的话,勾起了唐秋离对家的怀念,那种听着母亲唠叨,躺在热炕头上的感觉,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秋泉哥去了东北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发电报,也不知道他们和父母见面没有,看来,事情还没有糟糕到一定程度,不过,也许不太乐观,以秋泉哥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自己为难的。
家,对于一个置身于民族抗战大潮,累年征战的游子来说,是个永久的归宿,也是他愿意用生命来捍卫的神圣殿堂。
沉浸在对家和父母思念之中的唐秋离,怎么会注意到,一扇窗子后面,有个美丽的少女,在痴痴地的看着他,又怎么会知道,无意间,已经偷走了少女的整颗心。
接下来的事情,让唐秋离很是没有面子,只恨自己平时学习少,蒋百里院长,请他这位最高长官给学院题词,留下墨宝,也就是校训,这活计,别人无法替代,尤其是这繁体字,平时看起来还不太费劲儿,可要是写,那就一头雾水,穿越前,大陆用的可都是简体字,再说了,自己那两把刷子,心知肚明,而且还是用毛笔,还墨宝,这可如何是好?
唐秋离百般推托,很是谦虚,蒋百里院长有些不解,自己的上司,不是那种故意矫情的人啊?今天这是怎么了,不就题个词吗,弄得跟上刑场似的,这话就在他心里嘀咕,可没敢说出来,场面冷在这儿了。
没办法,实在无法推拖,他只好硬着头皮,拿起毛笔,在雪白的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军人天生为战胜”,这个词题得好,一语道破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军失一身,国破家亡,战场上永远没有第二名。
当秘书念出来的时候,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可一看这字儿,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面面相觑,蒋百里咳嗽一声,出来打圆场,唐主席题得好,这句话,以后就是咱们定边军事指挥学院的校训。
舞文弄墨那是文人们的事情,唐主席军务繁忙,和一百多万日军血战,自然不会有时间弄这些闲情逸致,军人好文,文人偏武,那叫背离了本行,会亡国的。
场面总算圆下来,在去岳父家的路上,唐秋离还懊悔的直摇头,怪就怪在后世的教育,把老祖宗的文化根子都快弄没有了,看得山虎一阵阵发笑,说实话,唐秋离的毛笔字,连山虎都赶不上,人家山虎是正宗的私塾底子,写毛笔字那是入门课程。
车子到了岳父家的小楼前,山虎赶紧告辞,人家是家庭聚会,多个外人不方便,唐秋离没有想到,貌似粗狂的山虎,心里还挺有数,临走前,山虎悄悄的安排了,一个分队的特别卫队的战士,暗地里保护师长的安全。
目送这位从小的伙伴离去,唐秋离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这位金刚似的兄弟,遇到心仪的女孩子,会是什么表现?
他不由得为自己的想法开心起来,转身往大门走去。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七章 东北急电
走进大门,院子里静悄悄的,碎石子铺就的甬路,两旁载着不少的腊梅和松柏树,在定边,已经是初冬的季节,却还青翠欲滴,显得生机勃勃,梅老爷子的习惯,到了这里也没有改变,还是喜爱一些长青的植物。
轻轻的按响门铃,一位年纪有四十多岁、佣人打扮的中年妇女,开门看见是唐秋离,连忙朝着屋里惊喜的喊道:“老爷、太太、大小姐,是姑老爷回来了,”唐秋离认识,就是在秣陵梅家多年,梅婷的奶妈,没有想到,她也跟到定边来了,他给这位热心肠的人,一个灿烂的微笑。
奶妈显然是很感动的样子,这半辈子在梅家,虽说是下人的身份,可一家老小,没有拿她当外人,尤其是这位姑老爷,那么大的官儿,每次见到自己,不笑不说话,别提多尊敬自己了,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屋子里一阵纷乱的脚步声,梅老爷子和梅母,后面跟着梅婷,都一起迎过来,老爷子不住的打量唐秋离,似乎在看他缺少什么没有?目光里是无尽的欣赏。
在梅婷父亲的眼里,当初自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那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他也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姑爷现在是个名声响彻全国的人物,可身上看不出一点儿居功自傲,或者是年轻人那种意气飞扬的浅薄,越来越沉稳了。
一身威武的上将军服,站在客厅里,静若亭渊,很有大将风度,老爷子越看越满意,连忙上前拉住唐秋离的手,梅婷脱下军装,换上了在家时的女儿装束,从气质上,和穿着军服时判若两人,仿佛是一位刚刚入学的女大学生,清新脱俗。
唐秋离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诱人的香气,中午在市政府的大餐厅里,光顾着听刘翰章的汇报,那顿饭吃的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肚子不由得咕咕叫起来,很响的咽了一口吐沫,紧挨着他的岳父,哈哈大笑起来,这位爱婿,不是个矫情做作的人,很对自己的脾气。
连忙喊道:“刘妈,赶快上菜,把那瓶儿好酒拿来,我今晚要和秋离痛饮几杯,不醉不归!”岳母瞪了老爷子一眼,“再稍微等一会饿人,雪儿和岭儿打过电话,他们院长特别准假,批准他们回家,也快到家了!”老爷子满脸喜气,接受了老太太的批评,略带歉意的对唐秋离说:“那就再稍等一会儿?”他赶紧答应,和老爷子在那聊起来。
也就十几分钟的功夫,门铃响了,果然是梅雪和梅岭,蒋百里是个很通达的人,知道唐秋离回定边一次不容易,常年征战在外的军人,最渴望家庭的温暖和气氛,所以,特别批准他们俩回家,否则,没有蒋院长的亲笔批示,学员是出不了大门的。
梅雪和梅岭看见唐秋离,连忙立正敬礼:“师长好!”唐秋离赶紧让他们放松,在家里,用不着这一套,梅岭憨笑着摸摸脑袋:“姐夫,你不知道啊,你走了以后,我们同学差点儿把我吃了,非让我说说你的故事,我哪里知道啊!好不容易脱身,”说完,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有唐秋离这么个姐夫,他感到无比的光荣。
与梅岭相反,梅雪什么也没有说,眸子里喜悦的火花一闪,又很快熄灭了,因为她看见姐姐幸福的拉着他的手,只是幽幽的看了唐秋离一眼,不知道为什么,她从来没有管唐秋离叫一声姐夫,是她从心里拒绝这个称呼?还是其他的想法,梅雪只是感到,这样一叫,就和他的界限划得很清,每个人的角色就固定了,这不是梅雪所喜欢的。
唐秋离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梅雪这丫头,还从来没有叫过自己一声姐夫,他认为,自己和梅雪同龄,这丫头不好意思,也许是心里不服气,也就没有在意,不过,这丫头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少了许多柔弱之气,举手投足间,多了些飒爽,身材更加出众了。
这顿饭,吃得其乐融融,一家人围在一起,随意的谈笑着,老太太的南京菜,烧的很地道,唐秋离胃口大开,梅婷和岳母不停的给他夹菜,老太太对这个姑爷,是越看越打心眼儿里喜欢,身居高位,就是没有个架子,人品没的说,从女儿脸上的神采和幸福,老太太就就知道,女儿现在是掉在蜜罐子里了。
就是这个二女儿,也是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了,也没听她说有个中意的,话题自然转到梅雪的身上,“雪儿,你弟弟年纪还小,现在就操心你,什么时候给妈也带回个小伙子,就像你姐姐一样。”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道。
梅雪脸色一暗,没有回答,只是低头吃菜,梅婷赶紧说:“妈,看您!小雪现在还在上学,年纪也不大,你着什么急啊,早晚会有中意的,是不是啊小雪?总算把老太太的话题差过去,接着谈些别的事情。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梅雪的眼神,那是一种内心的挣扎,我中意的男人就在眼前,可是,他属于姐姐,也许,这辈子让母亲失望了,除了他,没有一个男人占据女儿的心。
只有唐秋离,以年轻男人的敏感,隐约觉得梅雪的情绪不太正常,看向自己的眼神,不是那种正常的神态,他暗自心生警惕,同时,又有那么一丝丝的期待,这种想法,把他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忙心虚的看着大家,正巧梅雪也看向他,眸子里的火花一闪,瞬间灼痛了唐秋离的心。
吃完饭,围坐在客厅里,窗外是大西北初冬带着寒气的晚风,唐秋离把从秣陵走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说道和日本人在平津和山海关的血战,在保定的对决,上海外围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倒在日本人枪口下的士兵,被日本人的炮弹撕裂身体年轻的战士,被日本人飞机夷为平地的村庄和城镇,他眼神幽幽,声音似乎从天外飘来。
又说道日本人被杀得尸横遍野,污血横流,抱头鼠窜,他的声音激昂起来,老爷子一边听,一边时而击节赞叹,时而扼腕叹息,初冬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的是这场牵动全民族的战争,而自己是这场战争中,一个可以左右局势的重要人物,唐秋离有一种神游天外的飘忽感,不过,心里积郁的一些东西,被完全释放出来,全身都轻松。
夜深了,大家谈兴更浓,梅岭一脸的神往,姐夫所描述的战火纷飞的场面,让这个年轻人热血沸腾,恨不得早点儿毕业,追随唐秋离左右,在战场上和日本人一决高下,他和他的同学们,都是抱着上战场,打击侵略者的目的,才报考军事学院的,年轻的心,从未冷却过,定边远离战场,可他们的鼻子里,似乎有淡淡的硝烟味儿。
两个同样美丽、却不同气质的女人,用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像是说着别人事情的唐秋离,梅婷惊讶的发现,自己的丈夫,在这种氛围之中,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气质,似乎站在未来,看待现在的战争,而结局,就在他的预料之中,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自己亲身经历了每一场战役,可由他说来,梅雪去油更深的体会,这是一个最优秀的男人,老天垂青,让自己拥有了他,梅婷又看到了丈夫的另一面,智者?王者?都是,好像都不是,或者兼而有之,她为之心醉神迷,幸福得有想落泪的冲动。
梅雪却有不同的感受,她就像是在漂浮的云间,唐秋离的声音,仿佛是从天外传来,清晰的听见,又一次轻轻的拨动她的心弦,那种战火纷飞的场面,同样令梅雪为之震撼,不过,她的心里却是无比的自豪,这一切,都是自己心爱的男人创造的,梅雪现在只想每天都在他的身边,不有其他的奢求,只是能够嗅到他男人雄浑的气息,此心足矣!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种气氛,唐秋离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清醒过来,独立师情报处处长于得水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先是对着大家歉意的一笑,然后把一份绝密电报,递到唐秋离的手中。
从于得水的神色之中,唐秋离就本能的感觉到这封电报不一般,否则,以于得水的沉稳,不会是这样的表现,也不会在深夜来岳父家打扰自己。
电报稿上三个红色的“a”格外的醒目,这是代表最高机密,“师长尽悉,我特战支队二、三分队,以及特别卫队一、三、四分队,共计九百余人,于九月二十三日,成功潜入东北境内,因日本人在东北防范甚严,实行保甲和连坐制度,越是深入东北腹地,困难越多,十月十一日,我部进至唐家窝铺附近深山,隐蔽待命。”
“我一人潜入家里,与叔父等人商议后,分头做乡亲们的工作,然,故土难离,且乡亲们未感觉危险临近,进展缓慢,后接情报,日本人已经盘查到离唐家窝铺不远之米家镇,且日本人对中国人不信任,盘查户口,每组皆为日本人带队,疏通无望,又接北满齐齐哈尔情报站情报,当地已经有几个唐姓村庄,在一夜之间,所有村民集体失踪,其亲属多方查找,毫无消息。”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八章 空中营救
唐秋离变了脸色,安倍三这个混蛋,这一手好毒辣,普遍过筛子,唐家窝铺迟早会被日本人发现,乡亲们不知道危险临近,真是急死人,他接着看电报。
“后经多方做工作,加之日本人大肆抓捕唐姓人的消息,也为乡亲们略知,几经商议,决定荒废唐家窝铺,举村外迁,现有无法在东北立足的乡亲,包括战友们的亲人,共计三百六十八人,需要离开立即东北,以免遭到日本人的毒手。”
看到这里,唐秋离放下心来,乡亲们总算想通了,可接下来的内容,让他的心,又紧紧的揪起来,好像千斤巨石压在胸口,喘不过气来。
“现在的困难是,日本人严密封锁东北各地边境,不允许一个人离开东北境内,近四百余人,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日军封锁线,且进关之路,皆为日军占领区,长途跋涉千余里,身系父老乡亲之生命重任,秋泉不敢冒风险。”
“几日前,曾经以小股部队试探,与日军封锁部队交火多次,我部伤亡十三人,武装部队可以打过去,手无寸铁且毫无战斗经验的乡亲们,无法通过,百思不得其法,无奈,清师长尽早谋划良策,又悉,米家镇人口清查已经结束,五日内,即可到唐家窝铺,十万火急,唐秋泉。”
唐秋离脑袋里一片浆糊,理不出个头绪,身体摇晃几下,老爷子看到他变了脸色,整个人就像傻了似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示意梅岭拿过电报,梅婷和梅雪,更是惊得站起身,梅婷一把扶住丈夫,她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丈夫这样六神无主,梅雪也奔到他的身边,刚要伸出手,又猛地撤回来,眼睛里满是担忧的关切。
唐秋离清醒过来,看到一家人脸色忧郁的看着他,强颜一笑,“爸妈、我没事儿,”其实,唐秋离现在是一点儿主意都没有,就算是离东北最近的石家庄,到地处东满的唐家窝铺,也是几千里之遥,一路打过来,毫无战斗经验、又是男女老幼的父母和乡亲们,能有几人活着到定边?
留在东北,也是死路一条,日本人这次的计划,秘密特工雷火,在情报里已经说的很清楚,就是针对唐秋离和独立师战友的家人,安倍三这一招,算是掐住了唐秋离的命脉,他空有几十万骁勇善战的战士,却无法救得父母和乡亲们的生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