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这正是高志航担心之处,这对儿副油箱,增加了飞机的负荷,同时,也影响了飞机的机动性,要是真和日军飞机交上手,他们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扔了副油箱,飞不回定边,带着,丧失了机动性的飞机,那就是日本人的靶子,他心里暗暗祷告,等完成这次任务,直接找北平和天津日本人飞机的麻烦去,在这,可千万别遇到。
黄灿灿的库不其沙漠,在机翼下掠过,外长城只是浅浅的一道线,亘古的蒙古高原,起伏之间带着沧桑,一路无事,天空碧蓝得如同水洗一般,可高志航的心,却紧张起来。
再往前飞,就要进入第二个拐点,察哈尔的通辽,就要进入东北的腹地,他很清晰的记得,当初,大帅和少帅,在这一带修建了几处野战机场,现在,怕是都被日本人利用上了,而且,这是人烟稠密地区,也是日本人重点防空区域。
看到了塞外小城通辽的轮廓了,高志航轻拉操纵杆,机身倾斜,燕子般的直接朝南飞,机群紧跟在他的后面,如果从地面看,整个机群,仿佛是一个整体,潇洒的转身,笕桥航校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可见一斑。
机群刚转过方向,正在爬高,带队长机高志航,敏锐的发现,在蓝天的背景下,有两个小黑点儿,在视野里逐渐的变大,真是怕鬼偏遇到黑天,不用再近,他也知道,那是两架和自己驾驶的飞机,一样型号的日本飞机。
跟在他后面的乐一琴和刘粹刚,也几乎同时发现了迎面飞来的飞机,在这块空域,除了日本人,还能有谁?一加油门,和高志航飞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位置前出,这是标准的双机编队战斗队形。
高志航吓了一大跳,这两个愣头青,机群正在爬高,攻击位置极为有利,这俩家伙按耐不住了,飞机就像跃跃欲试的猛虎,高志航已经感觉到了杀气,迎头飞来的两架飞机,机身上刺眼的膏药标志,已经清晰可见。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平安归来
高志航心里着急,打下这两架毫无防备的鬼子飞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关键是不能打,这面一开火,不知道有多少鬼子飞机升空拦截,别说完成任务返航了,就是飞到目的地,也绝不可能。
而且这是一条他从来没有飞过的新航线,能找到拐点,就很幸运了,为了保密起见,烧锅屯儿机场塔台,只是在几个最关键的地点,发来简短的导引信息,然后就是无线电静默,完全靠着他摸索飞行。
高志航加大油门儿,位置前出到乐一琴和刘粹刚的前面,摇晃一下机身,他俩明白了,大队长这是不允许开火,只好悻悻的收油,退回到正常的航线,机群按照正常的编队,继续往前飞去。
那两架日军飞机,也发现了迎面来的机群,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能在满洲腹地编队飞行的飞机,除了大日本帝国的空中骄子们,还能有谁?而且飞机的型号,和自己的一样。
高志航从这两架飞机飞行的动作上,看出门道,这是两架练习飞行的日军飞机,动作很生疏、僵硬,大概是刚长出翅膀不久的俩菜鸟,练习双机编队飞行,他心里有底儿了,航线和速度不改,直朝着日军飞机飞过去。
两架日军飞机,见机群目中无人似的,连忙转舵,从机群左侧掠过,其中的一架,还朝着高志航的飞机,摇晃几下翅膀,这是空中的礼节,向前辈致敬,大概就像新手上路,遇到专业赛车手那种感觉,人家十几架飞机,紧密编队,每架飞机的距离都一样,看着就羡慕。
咱们就两架,还担心互相零距离接触,高志航还真蒙对了,这真是两架放单飞不久的日军新手,从台安野战机场起飞,熟悉航线,做适应性飞行,看见前辈,哪敢多嘴,一个屁都没敢放,一个日军飞行员还跟同伴说呢。
小野君,你看见带队长机起落架上的红绸子了吗?估计是哪位前辈的家乡风俗,回去,咱们也弄上一个,高志航长长舒了一口气,发觉自己的衬衣都湿透了,只要这两个日军飞行员盘问一句,就全露馅儿了,剩下的,是怎么样的后果,他比谁都清楚。
机群过通辽后,在奉天和新京中间飞过去,这里也是吉辽结合部,地面有出现一个明显的地标,东辽河在阳光下,碎玻璃似的镶嵌在大地上,航线没有错,高志航马上呼叫,“塔台,老鹰准备落巢,”这是事先约定的暗语,不过,是标准的日语,高志航当年为了解日本人,下苦功夫学的日语,今天派上用场。
塔台马上回答,“可以落巢,”机群在烧锅屯机场上空盘旋一周,然后,平稳地降落,经过连续四个多小时的飞行,定边起飞的机群,穿过东北腹地,安全降落在被特战支队控制的烧锅屯儿机场,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高志航觉得全身乏力,那是高度紧张后的暂时虚脱,他打起精神,看见一个日军中佐打扮,满脸萧杀之气的年轻人,朝他迎过来,他连忙跳出飞机,严肃的敬礼,人家就是唐副委员长特别交代的,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他的堂兄,独立师特战支队支队长,陆军少将唐秋泉,军衔比他高着一级呢。
秋泉用力的握了一下高志航的手,感觉出满手的老茧,两个人,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对方,在日本人的心脏,搞出这么大动作,不简单。
秋泉简短的介绍了一下情况,坐运输机来的飞行员们,早就被跑道上停放的飞机给迷住了,迫不及待的跳进座舱,熟悉各种仪表。
高志航意外的在人堆里,发现了自己在东北军航空队的一些老朋友,大家见面,悲喜交集,整整六年了,这些人,后悔没有高志航当年的决心,离开东北,在日本人的铁蹄下,屈辱的活了整整六年。
除了这些飞行员是老朋友,他又看见很多机械师和地勤方面的老熟人,恍惚间,有又回到东北军航空队的感觉,他暗自佩服唐秋离的能量,能把散落在东北各地的这些人找齐全,而且,还没有惊动鬼子,这位唐副委员长,到底有多大的神通啊?
这些人到了唐副委员长的手里,定边的航空队,马上就能建立起来,定边来的飞机加满油,不敢耽搁,在这里多呆一分钟,就多几分危险,谁知道日本人啥时候来,唐家窝铺的人,开始登上运输机,连东北军老航空队的人都算上,十七架运输机,还闲下来三架。
就是战斗机缺了四名飞行员,不能全部飞走,唐秋泉和高志航在机场里转了一圈儿,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想法,战斗机就留下,运输机不能闲着,赶紧让东北老航空队的机械师和地勤人员下来,把日军机场里的东西,捡最需要的装。
这些人可比周玉山他们内行,拆下来的,都是最重要的设备,很快就装满了三架运输机,忙活了三个多小时,所有的起飞准备,都已经完毕,秋泉马上用暗语,给定边发去电报,只有八个字“爷爷安好,马上出院。”
要上飞机前,高志航才想起来,这还有九百多独立师的士兵和这位唐少将呢?他们怎么办?秋泉看出高志航的疑惑,告诉他,部队根本没打算乘坐飞机回定边,好不容易来日本人的肚子里,不好好闹腾他一下,对不起这趟行程。
另外,可以转移日本人的注意力,在地面掩护机群返回定边,高志航庄重的向秋泉敬礼:“唐支队长,请您多保重!”这是一群无畏的勇士,相比他们的处境而言,这趟飞行,算得了什么?
秋泉只说了一句:“高大队长,师长的父母和乡亲,就拜托你了!”目送飞机一架架冲上蓝天,最后一家运输机也消失在视野里,秋泉就像放下千斤重担,浑身轻松,部队现在是轻手利脚,可打可走,完全掌握主动,大不了钻进深山老林,哪还有秘密基地可以藏身,还有抗联那些老朋友呢!
而且手下的这些战士,是独立师的精锐部队,寻常几千个鬼子,不在话下,他已经计划好了,天一黑,就摸到新京去,好好闹腾他一下,在东北腹地,小鬼子的心窝里,折腾一阵子,再返回华北,也不算白来一趟。
机场也没有剩下什么好东西,那也不能便宜日本人,该破坏的全都毁了,那三架战斗机,不知道被那些战士加满了油,推到远离油库的地方,油库里,已经安放了定时炸弹,然后,创造性的在飞机的油箱里,放进三枚手雷,引线就系在油箱盖上,鬼子一加油,那就有好戏看了,再毁了日本人一个机场也说不定。
秋泉布置完一切,这才感觉到又累又饿,一整天水米没打牙,放松下来,浑身像是要散架似的,赶紧吃了点儿东西,眼看着太阳还挂得老高,他的心思,又放到今晚的行动上。
三十七架战斗机,十七架运输机组成的庞大机群,爬到最高升限,按照来时的航线返航,高志航的心情,到比来的时候轻松不少,只要穿过辽吉走廊,到了蒙东通辽一带的空域,就算是脱离了日军野战机场密布地区,日军飞机发觉追上来,凭着三十七架战斗机,和弟兄们高超的飞行技术,谁吃掉谁还不一定呢?
机群飞过通辽,进入蒙古高原,高志航完全轻松下来,就算有几场空战,掩护运输机返回定边,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他还没有掉以轻心,命令李桂丹和乐一琴,各自带领六架战斗机,担任机群左右翼的警戒和掩护,发现日军飞机,马上干掉。
两个多小时后,已经可以看见外长城隐约的轮廓,和满眼的黄沙,用不了一个多小时,就能安全抵达定边机场,高志航这才有心情看着下面的沙漠风光,同时,心里也有很大的遗憾,往返几千里,除了遇见两个日本菜鸟之外,连开火的机会都没有,看来,今天用日本人的飞机,揍日本人的打算落空了,他忽然有些意兴阑珊。
定边警备司令部,唐秋离自从接到秋泉哥发来的暗语电报后,心就提到嗓子眼儿,比高志航他们去的时候还紧张,父母和乡亲们,可在天上呢,一路上,都是日本人占领区,只要日本人得知一丁点消息,机群就会被黄蜂般的日本飞机给围上,他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
他拿起电话,命令警备区防空总队总队长,所有的“天眼”防空警戒雷达全部开机,所有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立即进入紧急战斗状态,把观察范围扩展到最大限度,高志航机群一进入我们雷达的监视范围,立即向我报告,并保持跟踪。
注意,一旦发现有日军飞机在跟踪拦截,就近的防空火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日军飞机击落,最低限度,也要保证机群不受日军飞机的威胁,重复命令,对,是不惜一切代价,他少有对下属这么严厉,眼看着亲人们,在家门口出了意外,他也没心思活下去了。
然后,拿起望远镜,紧盯着东方,那是归航的机群,飞来的方向,耳边是塔台雷达员不停的报告机群现在位置和距离的声音,唐秋离感觉飞机飞得好慢,简直像是牛车再爬,真是急死人。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六十二章 相见欢
阳光灿烂,时间已经是下午,东方的天际几点亮光一闪,被全神贯注的唐秋离敏锐的捕捉到,亮点很快就变成了肉眼可见的小黑点,发动机的声音隐约传来,顷刻间,黑压压的机群,出现在定边机场上空,唐秋离浑身一阵虚脱,谢天谢地,总算平安返航了。
而且,中途没有被日本人发现,他高悬着几天的心,终于落了地,扔下望远镜,转身出了塔台,往停机坪那边跑去,梅婷紧紧跟在丈夫身后,几天来的焦虑和为丈夫的担忧,全都化为乌有,身子小鸟儿般轻松。
唐秋离伸手拉住妻子柔软的小手,两人并肩跑过去,就像两个顽皮的小孩儿,不过,却找到了另外一种滋味儿,那是心意相通、血肉相连的感觉,共同经历了几天的焦躁和担忧,彼此的快乐是可以共享的。
飞机一架接着一架的降落,唐秋离在那点着数儿,一共五十四架,好家伙,出去十三架,多拐回来四十一架,这下发财了,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父母和唐家窝铺的亲人们安然无恙,这比什么都重要。
高志航第一个降落,下了战机,小跑着来到唐秋离面前,“报告唐副委员长,第四驱逐机大队完成任务,安全归来!”唐秋离紧紧的握住高志航的手,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所谓的“大恩不言谢”,还是梅婷乖巧,立即吩咐卫士,把飞行员引领进休息室。
唐秋离和梅婷并肩而立,身后是山虎和其他战友,是当初和他第一批上山的那些伙伴,他们的父母亲人,也都在这些飞机里,等待这几天,唐秋离给各部队发去电报,把他们从各个前线调回来,为的就是能和分别将近两年的亲人们,在第一时间见面。
没有这些伙伴,当初和自己一起竖起血手团队大旗,也就没有今天的独立师,没有和日本人抗衡的本钱,而且,这些伙伴们,都在各部队担任指挥官,军衔都在上校级别,唐秋离还特别嘱咐他们,把最干净、最威风的军装穿上,一起到机场迎接亲人。
亲人们下了飞机,近了,唐秋离在几百人中间,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两年不见,他们苍老很多,父亲的鬓边,已经可见丝丝白发,他胸口一热,忍不住热泪盈眶,张嘴想喊,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呆呆的看着。
此时,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千言万语都不合适,梅婷从丈夫微微颤抖的手上,能感觉到他内心掀起的万丈波澜,她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是第一次和素未谋面的公公婆婆见面,她又整理一下已经很整齐的军装,把丈夫的手,抓得更紧。
机场上的人太多,几百位将校军官,众多的卫兵,加上定边市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足有一两千人,唐秋离的父母,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阳光下,军人们肩上的金星和银星耀眼,到底那个是?
唐秋离走上前去,声音暗哑的叫了一声:“父亲、母亲!”摘下军帽,托在左手,然后,双膝跪倒,他身后的这些军官们,也都齐刷刷的跪倒这父母们面前,如同一片森林,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苍天,下跪父母。
这一跪,报答父母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这一跪,离家两年,父母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担忧,感恩与愧疚,都在这双膝一跪中,唐秋离实在不知道,还有比这更高的礼节,来表达自己内心感情。
父母们惊呆了,这齐刷刷、森林一般的军人,就是在自己眼里还是孩子的他们吗?两年不见,一个个都男人味十足,唇边已经冒出黑黑的胡茬,身上,那股冷厉的铁血味道,让他们感到陌生。
梅婷犹豫一下,稍一迟疑,咬了下嘴唇,紧挨着唐秋离的身边,跪了下去,唐秋离轻声喝道:“叩首,拜谢父母养育之恩!”这种前所未有的场面,庄严肃穆,把周围的人都感动了,有一些女孩子,忍不住轻声抽泣起来,男人们,也是喉头发热,对自己的师长,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敬意。
拉起自己的孩子,场面变得热烈起来,各自诉说着几年来的思念,唐秋离亲热的拉着父母的手,在父母眼里,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父母呵护的大男孩儿,父亲第一次用看成年人的目光,看着唐秋离,满是欣慰。
唐秋离拉过在一旁不知所措,好像有点儿害怕的梅婷:“爸、妈,这是梅婷,您们的儿媳妇,”父母立刻惊讶的瞪大眼睛,儿子什么时候成亲了?自己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太突然了,秋泉也没有说啊!
目光转向梅婷,老两口更是惊得合不拢嘴,这儿媳妇也太好看了,尤其是这一身军装,看这样子还是个大官儿,也不怪唐秋离的父母惊讶,没见过世面,这时代,女孩子当兵的本来就罕见,更别提是个军官了。
母亲拉着梅婷的手,不住的上下眼打量,越看越喜欢,这姑娘,长的跟画里儿似的,梅婷从婆婆的眼里,看到了真心的喜欢,一颗心落下了,又不好意思起来,白皙的俏脸上,飞起一抹嫣红,愈发的美丽动人,手下意识的摆弄衣角,以梅婷的性格,这是少有的表现,唐秋离看得偷偷直乐,被母亲狠狠瞪了一眼。
只有两位老人,在这热闹的人海里,显得孤单,他们面前,没有自己的儿女,看着亲人们相逢的热闹场面,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擦着眼角的泪水,想起了苦命的女儿和不孝的儿子,心里愈发难受起来。
这是小玲的父母,细心的唐秋离,怎么能忘记他们两位老人家,小玲在冥冥之中看着自己,那承载了无数欢欣、青春的日子,已经根植在他心里,他特别叮嘱过秋泉哥,务必把小玲的父母接到定边,和父母打个招呼,拉着梅婷,到了老人面前。
看着面带悲戚之色的张大爷和张大娘,两年不见,二位老人苍老得简直不敢相认,张大娘的头发,已经完全花白,张大爷的背,已经微驼,高大的身板,显得萎靡,唐秋离的心,一阵剧痛,小玲的不幸离去,给两位老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坍塌。
唐秋离重又跪倒在两位老人面前,“大爷、大娘、从今以后,我和梅婷,就是您二老的儿女,您放心,我们替玲姐给您二老尽孝!”梅婷完全明白了,这是自己丈夫那位已经离去的未婚妻的父母。
她在唐秋离身边跪倒,“大爷、大娘,我和秋离会替玲姐照顾您二老的!”张大娘大惊失色,连忙拉起梅婷,她没有想到,小秋的媳妇,会用这么庄重的礼节来对待他们,小秋跪也就跪了,漫说打小看着他长大,就是朝着差一点成了自己姑爷这事,也担得起他这一跪,可这位梅姑娘,这哪跟哪啊!
不过,两位老人的心里,多少好受些,这么多年,小秋这孩子,官当大了,心还没有变,唐秋离的父母也过来,和他们说着话,其实,他们心里也挺纠结,小玲这孩子,走了已经两年了,今天这场面,能不让张大哥和大嫂心里难受吗?
他们当中梅婷的面儿,又不好说什么,唐秋离的举动,让他们感到由衷的欣慰,秋儿的心,还是像以前一样。
师长的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惊讶,他们不知道这俩位老人,和师长的关系,单看师长像是跪拜父母一样,就知道其中必有缘由,和唐秋离一起上山的伙伴们知道是怎么回事,立即围拢过来,七嘴八舌的大爷大娘、叔叔婶子的叫个不停,把张大爷和张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几天前,唐秋离掏钱,在定边市里的一个环境最优美的小区,买下了一百多套房子,准备安置自己的父母和乡亲们,市长刘翰章过意不起去,准备从市财政拨款,被唐秋离坚决制止,虽说整个定边都是自己的,可一码儿是一码儿,公私不能混淆。
他吩咐卫士们,把乡亲们送到小区,让那个大家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晚上,在定边最豪华的饭馆,宴请亲人们,一是答谢高志航他们,二是欢迎乡亲们到定边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
他看着乡亲们上车,心里无比的安慰,这次来的人不少,自己二叔、三叔全家,山虎的父母黄大爷和大娘,连云飞和云鹏小哥俩也来了,都是十七八的大小伙子了,自己最牵挂的一件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他还有什么顾虑的呢?
他和梅婷要陪着父母,到岳父家里去,这是早就定好的,用岳父的话说,亲家和亲家母刚到定边,第一顿饭,怎么也得我们梅家招待,这是礼数,拗不过老爷子,唐秋离只好答应。
在去梅府的路上,唐秋离和梅婷陪着父母在一辆车里,前后各有五辆特别卫队和定边特勤局的警车,沿途保护,这阵势,看得父母直发愣,母亲不停的抚摸他的军装,尤其是那三颗金星。
母亲问道:“秋儿,你究竟是多大的官儿啊,怎么这么大的排场?”唐秋离苦笑一下,他不想这样,还有比在定边更安全的地方吗?怎奈,山虎和定边特勤局的头头不答应,说是,日本人在东北扑了空,撵到定边也说不定。
唐秋离知道这是借口,也不好拒绝,这不,排场就出来了,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母亲的问题。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六十三章 新京乱
母亲的问题,唐秋离没法回答,听母亲的语气,不是因为儿子当了多大的官儿,而是今天在机场,那么多军官都听儿子指挥,还有现在的排场,这一切,都超出了很少离开那个美丽、宁静山村的母亲,所认知的范围和想象,就像踩在云朵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语气之中包含着担忧。
还有,儿子究竟做了什么大事,日本人要对整个唐家窝铺下手,那得多大的仇恨啊?这一切,母亲都无法判断出吉凶,还有,被迫离开那个已经深入到骨髓里的老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所以,母亲只能问儿子当多大的官儿,在她看来,官儿当得越大,麻烦事儿越多,前途越是莫测,家人们越不安生。
前排的父亲接过母亲的话,“这还不知道吗?没听那些军官管秋儿叫师长,师长,手底下一两万人呢,你说多大的官儿?”母亲吓了一跳,就儿子这二十刚出头的年纪,管着一两万人,能行吗?
唐秋离没法回答,聪慧的梅婷,知道丈夫的心思,拉着婆婆的手,柔声说道:“爸、妈,秋离多大的官儿呢,这么说吧,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就属他大了,而且手下的部队,有好几十万人,就连这定边,也是他的!”
这一声妈,叫的老太太心花怒放,同时,也为儿媳的话震惊得头脑发晕,前排的父亲,更是惊得回过头来,陌生人似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别的不说,就这定边,飞快的汽车,跑了有三袋烟的功夫,两边的高楼大厦,就没断过流,这该有多大啊?
车队转过一条街,又驶上一条更为宽敞的大街,华灯初上,街两旁的商店和铺户,灯火辉煌,街上人流穿梭往来,好不热闹,夜晚的定边,和白天一样充满活力,这一切,都是儿子的?
车子里沉默下来,显然,父母在消化梅婷的话,梅婷看看丈夫,也不知道自己这么解释对不对,唐秋离点点头,这些话,早晚要告诉父母,由梅婷说,比自己说要好。
此时的梅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佣人们忙着摆放桌子,布置宴席的一切,平时很少管这些杂事儿梅老爷子,亲自上阵,指挥一切,梅府在江南秣陵一带,也是名门望族,诗书传家,讲究的是个礼数,亲家第一次上门,不安排好哪能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