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要不咋说明白人好办事儿呢,能在军统局混的人,那个不是眉眼通透,脑瓜子够转速,唐副委员长是在微笑,可眼睛里一闪而过的寒光,让他俩心里一寒,连忙表态,没办法,上头派下来的差事,到了您的地面儿,我们心里有数。
唐秋离真是要找个借口,把这两个军统的特工给枪毙了,以他的地位和身份,就跟弄死俩蚂蚁差不多,蒋委员长和戴局长,绝对不会为这事儿和唐秋离翻脸,他俩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趟差事不轻松。
唐秋离这也是事先警告一下,定边那,毕竟和**陕甘宁边区紧挨着,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要是让军统的人,闻出点儿不一样的味道,回去添油加醋,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眼下,**红军还没有改编,和国府的关系是不战不和,双方就这么闷着。
蒋委员长的心思,现在完全被日本人占去了,**的事情,眼下顾不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微妙的东西,唐秋离没必要趟这趟浑水,就这么简单的敲打俩军统的人几句,该看的看,该说的回去说,其他的,你们心里有个数儿,否则,后果自负。
笕桥航校的这些飞行员,饶有兴致的看着唐秋离和军统的人说话,虽然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可看那俩军统的人,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眼睛里都闪着惊奇的目光,他们当然知道军统的厉害,除了蒋委员长,其他的,那个人都敢动手脚。
对于这位唐副委员长,他们充满了好奇之心,年纪比他们小了好几岁,已经是国府的第二号人物,挂着陆军上将军衔,他们这些颇为自傲的天之骄子,在唐秋离面前,不由得收敛起高傲的姿态。
拿什么和人家比?就凭在华北的战绩,那个**的将领也比不上,所以,自从上了飞机,他们还没有主动和唐秋离谈话,不过,聪明的梅婷,知道丈夫的心思,没等唐秋离过去,她主动到了笕桥航校这些飞行员旁边,和他们随意的交谈起来。
得知这位漂亮的女上校,是唐副委员长的夫人时,这些个性十足的飞行员,都尊敬的站起身敬礼,不为别的,单是人家丈夫的赫赫战功,号称当代军神,一战就干掉了三十多万日本人,根本不是他们所不能比拟的。
他们不自觉地八梅婷和蒋夫人宋美龄做比较,宋美龄是他们经常见到的,可以怎么说,中国空军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功不可没,她还担任着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委员长是蒋中正。
蒋夫人给他们的感觉,雍容华贵,是那种天生的高傲,和骨子里的难以接近,而唐夫人则不同,比蒋夫人还要年轻漂亮,可给他们的感觉,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亲切自然,也许是同为军人的缘故,共同的话题很多,国民政府的第一夫人和第二夫人,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
等唐秋离到了他们面前,这些飞行员们,不由得拘谨起来,人的名树的影,身份在那摆着呢,肩上的三颗将星,在等级森严的军队里,对其他军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威压,唐秋离淡然的微笑了,宛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进他们的心里,顿时轻松下来。
都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再加上之前有梅婷的铺垫,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尤其说起和日本人打仗的事情,这些飞行员们,听得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恨不得马上把炸弹扔到日本人的头上,纷纷要求,在唐副委员长的战区,成立航空队,他们保证第一个报名参加,以为那里离日本人最近。
本来,这些飞行员对去定边,抱着吃苦的心思,苏杭一带都看够了,陕西本来就是个穷地方,定边?连听说都没有过,要不是对日本人的飞机感兴趣,这趟差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不过,能和在军界赫赫有名的唐秋离在一起交谈,他们跟到这是意外的收获。
唐秋离对这些飞行员很感兴趣,他在暗暗的物色自己未来航空队的人选,通过交谈,大致了解了每个人的性格和想法,高志航是个出色的领袖级人物,很有号召力,还担任着驱逐机四大队大队长的职务,不过,这个人太桀骜不驯,使用不好,会捅大娄子,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员战将,更要是能领会自己意图的人。
李桂丹为人很是老道和圆滑,是那种很实际的人,听说还有军统的背景,倒是乐一琴和刘粹刚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饿,这两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几岁,乐一琴更年轻,刚刚二十二岁,还没有太多的复杂心思,倒是合适的人选,下一步,就是如何把他们留在定边。
飞机掠过遍地青翠的江南水乡,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眼下以见漫漫黄土,机翼下,已经可见初冬的萧瑟,再往西飞,黄土更加厚重,隐约可见漫天的黄沙,那是内蒙古高原的毛乌素沙漠边缘,逐渐侵入陕西榆林一带的情景。
飞行员们话少起来,这个地方的偏僻,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黄沙夹杂着斑驳的盐碱滩,一望无尽,忽然,机翼下出现一座城市,肉眼可见的高楼大厦,从机翼下闪过,飞行员们都惊奇的趴在舷窗上,看着下面的情形。
等飞机在定边机场降落,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城市,比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还要繁华和现代,座座高楼,宽敞的马路,我的天,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下了飞机,把这些飞行员们交给定边机场负责接待,他们看见跑道上整齐停放的日本“九零式”飞机,什么都忘记了,忙奔过去。
定边经济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定边特别市市长刘翰章,亲自到机场迎接自己的顶头上司,唐秋离见到刘翰章,不由得心生愧疚,一年多的时间,他苍老了很多,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不过,精神状态很好,双眼炯炯有神,整个人感觉从精神上年轻了十几岁。
刘翰章看见唐秋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正是这个年轻人,把这么大的一摊子事业交给了自己,使自己的平生所学,在定边这块偏僻荒凉之地,得到了施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刘翰章虽然在国外留学多年,骨子里还有中国文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传统,一年多来,亲眼看着城市一天天的发展,日新月异,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所无法比拟的,尽管治安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也抱怨过自己的上司,真是个甩手掌柜的,对定边的事情,不闻不问,还把另一个副主席给调走了,自己里外一把手。
在刘翰章简陋的办公室里,唐秋离做好了心里准备,等着刘翰章大倒苦水,他知道管理一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有多难,光是这一百多万人的吃喝拉撒,就能把自己给弄疯喽,要是自己,早就弃官逃跑了。
幸亏有刘翰章,唐秋离对他,心里充满了感谢之意。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四章 全新的定边
刘翰章看着自己这位年轻的上司,似乎有很多感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期间,有不少各部门的人,来到刘翰章的办公室,请示工作或者签批文件,没有人注意到,在沙发上安静坐着的这位英俊的年轻人,就是他们的老大。
也不怪他们,唐秋离走的时候,定边的一切,都在初创之中,而今天,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各种管理机构已经健全,都是一些新人,就算是唐秋离走在定边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没有几个人能认得出来,除非定边特勤局那些独立师的战士们。
唐秋离饶有兴致的看着刘翰章,对那些请示工作的人,或者是很高兴的称赞,或者是严厉的批评,恍惚间,有一种回到穿越前那个世界时的影子,只不过,这里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开创的,他很有成就感。
等刘翰章忙完,已经到了中午,他歉意的朝着唐秋离一笑,颇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什么都没有汇报,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去了小半天的时间,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向上司汇报定边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刘翰章执意要唐秋离在市政府的餐厅用餐。
盛情难却,唐秋离也想看看,远离战火的人们,尤其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和后世的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到了餐厅,正是中午用餐时间,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唐秋离一看餐厅的布局,就相当的舒心,不是餐厅内部的装饰或者什么,而是就餐的方式,整个餐厅就是一个大礼堂,摆满了桌子,是开会和就餐两用,人们随意就坐,几百号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很是融洽。
不像后世某些政府机关,屁大个衙门口,也得有个高档餐厅,领导这里面就坐,外面是那些没有资格的人,人为的搞出等级之分,看着就别扭。
刘翰章也没有特别搞什么花样,只是挑一个最靠里的桌子,为的是谈话方便,大家一边礼貌的和刘市长打招呼,一边惊奇的看着唐秋离一行人,刘市长陪客人吃饭,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三次,一次是宴请**陕甘宁边区来的人,一次是宴请军事指挥学院的蒋百里院长,这是第三次看见。
刘市长极其厌烦官场上那种宴请的应酬,特区各县到军政委员会来办事,一律在大餐厅就餐,绝不允许到外面的饭馆去奢侈浪费,自己花钱也不行,一经发现,罢官去职,永不叙用,礼送出境,情节严重的,还要送去吃牢饭。
习惯成自然,大家也就遵守这种规定,时逢乱世,能在定边这种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待遇颇高,远离战火的地方,谋一份差事,的确来之不易,大家格外的珍惜,所以,定边的官场,从刘翰章往下,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唐秋离和梅婷、山虎他们,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定边特区的一号人物陪的客人,另一方面,唐秋离本身的气度和相貌那自不用说,单就是这一身军装,就够镇场子的,有识货的,知道那是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军衔,大家听了一阵眼晕,定边最高军事长官,警备司令,也不过是上校军衔,这位,高出好几级。
尤其是他身边紧挨着一位漂亮得惊人的女军官,用貌若天仙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偏又给人一种英姿飒爽,毫不娇柔造作的感觉,身后还跟着一位浑身杀气,黑铁塔似的军官,手里拎着的是什么武器,看样分量就不轻,这两位都是上校军衔。
这组合,够引人眼球的,哪里来的高官?莫非国民政府军衔大派送,这么年轻的人,就挂上将衔,大家一边猜测,一边低声耳语,还不时频频打量这面。
唐秋离注意到,刘翰章亲自去拿饭菜,也照规矩排队,付饭票和菜票,丝毫没有特权,而且吃的饭菜,还大家的都一样,这让唐秋离非常高兴,定边市政府,还没有染上时下那种臭规矩和坏毛病。
刘翰章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这是怠慢,也没有虚假的谦虚和客套,在饭桌上,他把定边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详细的对唐秋离做了汇报。
定边现在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三百四十五万多人,光是在市内居住的人口,就有一百三十二万多人,是原来定边地区总人口的三十多倍,市政建设已经完工,城市的发展,不如正常的轨道。
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形成了规模,城镇和农村的人均生活水准,大大高于全国的水平,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已经超过了上海、南京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全特区没有失业人口,如果不是后来严格控制人口流入,现在达到五六百万人也说不定。
刘翰章一边说,还一边心有余悸的直摇头,的确,定边吸引了大量的人,几乎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他们把定边天堂般的情况,告诉了老家的人,结果是,有的整个村子都过来了,最**的时候,一天就有七八万人来到定边,后来,刘翰章从土地面积,资源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考虑,不得不狠心禁止外来人口,否则,定边遍地都是人。
定边的油田,在欧阳教授的主持下,已经正式投产,现在的产量,达到每个月生产各类成品油三千多吨,主要是往军需方面倾斜,各种税收,已经有了很大的盈余,开始回收当初的投资了,军工企业,可以把黄崖洞根据地特种装备研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很快的高标准生产出来,那些中央军的杂牌坦克,已经修理和改造完成,只要主席需要,随时可以运送到前线去。
刘翰章兴奋的告诉唐秋离,再有两年,当初的投资就能全部收回,定边会为咱们的部队,提供充足的资金,到时候,从欧洲采购大量的先进武器,看日本人还怎么猖狂,说到这里,刘翰章情绪上来了,在他这个级别,能定期收到前线战场的战事通报,唐秋离把日本人打得大败的消息,他很清楚,并为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由衷的高兴。
唐秋离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甘肃、宁夏、青海的三马,他们的动向如何,有没有捣乱?这三匹马,他很是不放心,在自己的手里吃了大亏,还被狠狠的敲了一笔,就差倾家荡产了,心里没有恨意,那是胡扯,明面不敢来,背地里搞小动作,玩儿阴招,刘翰章这个书呆子不是他们的对手,别吃了大亏还不知道。
刘翰章轻蔑的说,就那三个草头王,还敢捣乱,他们的经济命脉,都掐在咱们的手里,目前,甘宁青三省就是咱们特区的原材料生产基地,而且完全依赖咱们的工矿企业来消化他们的原材料,咱们的轻工产品,尤其是日用商品,垄断了三马地盘上的市场销售。
要是咱们不高兴,终止贸易,他们的东西咱不要,咱们的产品不卖给他们,他们连三天都挺不下去,上赶着来求咱们,还敢捣乱?再说了,在今年年初,一大股从外蒙流窜过来的几千马匪,把三马的部队打得望风而逃,连三马的老巢都受到了威胁,还是咱们的警备部队和特勤局,替他们把这股马匪消灭的。
以刘翰章的性格,这是少有的强悍表现,是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无论是一国,一省乃至一家,都是同样的道理,用实力说话,试若今天的定边,如果还如当初那么落后贫困和人烟稀少,三马定会卷土重来,报哪一箭之仇。
唐秋离放心了,他当初的设想,就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用经济手段来控制三马的经济命脉,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如今,这一切,在刘翰章的手里,都实现了,如果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克星,刘翰章就是三马的衣食父母,有一个远离战火,稳定的后方,是唐秋离最大的安慰。
刘翰章汇报完,热切的看着自己的上司,等着给出指导性意见,唐秋离哪里还有什么意见,刘翰章所做的一切,已经超出他的想象,没有比这位刘市长做的再好的人了,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只说了一句:“翰章兄,你辛苦了,把这么一大摊子都丢给你一个人,这是秋离的不是。”
足够了,唐秋离的话,让这位满腹才学,却无处施展的书生,心头一热,眼睛里似乎有泪花闪现,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用目光交流着,一切不言中。
梅婷看着两个年龄相差悬殊,却有着共同理想的人,用这种男人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场面,更让她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能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丈夫,而感到自豪,她脸上一抹嫣红,轻轻的微笑,把唐秋离的手,握得更紧。
餐厅里的人,不断的关注这面,他们感觉到,刘市长似乎在向这个上将汇报工作,不过,听不真切,梅婷这一笑,让所有的男人,心脏猛烈的跳动几下,太美了,像荷花徐徐绽放的瞬间,似乎嗅到宜人的清香,看向那位上将爱你过的目光,说不出的温柔,人们隐约猜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时,一个惊讶带着狂喜的声音,打破了这种气氛,这是一个男人中气十足的声音,“师长,是您吗?”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五章 王者归来
唐秋离回过头一看,这一个线条硬朗的年轻人,眼神黑亮,一身威武的制服,把他显得格外的精神,他认识,这是当初从独立师野战旅下来,到定边经济特区特勤局,当警察的那批老战士其中的一个,叫刘浩山,一年多不见,他显得成熟老练多了。
刘浩山立正,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师长,原华北独立师独立第二旅战士,现定边特勤局中校大队长刘浩山向您报告,欢迎师长回到定边,”声音朗朗,很有穿透力,这个刘浩山,唐秋离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当初,他就是那批闹着,不愿意留在定边当警察的战士中,态度最坚决者之一,那时,他当着排长。
现在看来,这股精气神儿,完全服了定边的水土,唐秋离很欣赏的回礼,刘浩山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独立师的老战士,对这位年轻的师长,从心里敬佩和亲切,一年多不见,猛地在这儿不期而遇,他有说不出的激动。
刘浩山称呼师长一声不要紧,大餐厅里的市政府工作人员,恍然大悟,我的老天,敢情这位年轻的上将,就是咱们定边的创始人,神龙不见首尾的军政委员会主席唐秋离,在场的,对他的大名,早就灌满了耳朵,一直非常神往,知道他在华北和日本人血战,而且是屡战屡胜,把日本人打得足不出平津。
大家都拥了过来,争相一睹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那场面,就跟今天的天皇巨星,突然出现在粉丝面前一样,唐秋离神情自然的看着大家,目光似乎从大家的脸上掠过,每个人的心脏,动不自觉的狂跳几下,敢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在靠唐秋离吃饭,没有当初和三马那一场血战,就没有今天的定边,也没有他们安定的生活。
唐秋离和大家简单的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赶紧离开餐厅,再待下去,人越聚愈多,影响正常的办公了,他对今天在市政府看到的一切,非常满意,有刘翰章的领导,定边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状态上,都有其他地方无法可比朝气蓬勃和健康向上的东西。
而且,刘翰章还告诉他,和**陕甘宁边区,相处得很融洽,那边的市场,完全对咱们开放,咱们的产品,也满足供应他们,陕甘宁边区还在定边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行使联络处的功能,代表陕甘宁边区。
不过有一样,当初他们的办事处主任,想要在定边发展**组织,被我断然拒绝了,我的考虑是,我们定边毕竟是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虽然绝对独立,国府也从来不干涉,可主席您在国府那边担任着重要职务,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我没有同意,并且和他们约法三章,绝不要在定边发展**组织。
刘翰章说完,征求意见似地看着唐秋离,这倒让唐秋离对这位纯学者型的人,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他也知道政治这玩意儿,不太好弄,唐秋离完全同意刘翰章的做法,和**的陕甘宁边区,做生意可以,支援些枪支弹药也可以,甚至白送给他们东西也可以,就是不能把定边弄成赤色之都。
自己是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老家这儿却成了**的乐园,算怎么回事呢?并且,对于自己未来抗战的大方略,有诸多的不便。
从定边市政府出来,他让几个卫士先护送梅婷回家,岳父家里,一定等不及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没有去,刚要上车,几辆警车疾驰过来,从车上跳下来一大帮警察,唐秋离看着这些警察们漂亮威武的制服,这是出自他的手笔,手托下巴欣赏起来,心里充满了小小的得意,还是在自己的地盘舒心,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
原来,刘浩山回到特勤局一说,咱们的老师长回来了,嗬,这些独立师的老战士们,再也坐不住了,在定边的,一股脑全来了,美其名曰未来保护师长的安全,其实多此一举,在定边,特勤局的触角无处不在,建立了一整套的治安管理制度,这么说吧,一个非正常渠道来的陌生人,到定边不超过一个小时,他的基本情况和照片,已经摆在特勤局特别勤务大队的情报处理室里。
日本人和其他的实力,没少打定边的主意,这就是一块儿直流油的肥肉,无一例外的,刚把组织成员派过来,屁股还没有坐稳,特勤局的警察已经找上门儿来,其中日本人的特工,在定边落网的最多,栽了跟头多次跟头之后,也就不再往定边派特工了,每个定边人们都自觉的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家园,大街上的每个定边人,都是特勤局的外围耳目。
见了师长,那股子高兴劲就别提了,唐秋离非常欣慰,这些独立师的老战士们,在特勤局都担任着各级职务,成了特勤局的基础和骨干力量,正是他们,让刘翰章不在社会治安方面分心,定边才有了今天欣欣向荣,安定和谐的景象。
不由得想起当初,他们听说要离开部队时,闹情绪的样子,还是自己亲自做的思想工作,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些人,知道师长在笑什么,都有点儿不好意思,听说师长要去军事指挥学院,说什么也要做警卫。
唐秋离不喜欢警车开道,沿途封锁交通的那一套,可没办法,不能违了这些老战士们的一片心意,车队到了大街上,唐秋离也看得眼花缭乱,宽阔的马路,熙熙攘攘的人流,栋栋高楼,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如果不是牌匾上的繁体汉字,和街上行人的衣着打扮,他恍然有一种行走在后世繁华大都市的感觉。
车队引起了行人的注意,尤其是警车开道,在定边,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纷纷驻足观看,唐秋离看着这一切,有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王,不过,他不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而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
一切都源于自己当初的一个简单的想法,如今,想法变成了现实,这种创造历史的动人感觉,是如此的美妙,怎么能不让年轻的他,心潮澎湃,情绪激动,他从敞篷军用吉普车上站起来,朝着路旁的行人频频挥手致意。
有眼尖的,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得知唐秋离回到了定边,惊喜的高声喊道:“快看,那是唐主席!车上朝着咱们挥手的那个!”人群欢腾起来,拼命的鼓掌,也许普通的市民,不知道多少大道理,他们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评价一个领导者。
在这战乱四起,外敌环视,民不聊生的年代,能吃上几顿饱饭,有个安定的立身之处,是他们的梦想,而在偏远的中国大西北的定边,这一切,都成为了现实,只要肯干,下工回家,喝点烧酒,吃着从前不敢想的、香喷喷的肉,看着老婆孩子红润的笑脸,他们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梦幻般的感觉,摸摸兜里硬邦邦的现大洋,辛辣、醇香的烧酒,从喉咙一直暖到心里,用他们朴实的话说,这日子,就是舒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