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可见,当时的蒋委员长,对淞沪会战的前景和结局,并不乐观,他用的是个“挺”字,挺到国联站出来说话,因为上海有太多列强在华的利益之所在了,他就不信,那些列强们,能坐视日本人独霸在华利益。
结果,淞沪会战的结果,胜利得让他出乎意料,日军从此再无动作,在上海的势力,被连根拔起,适逢日本外相河野桥太郎又到了上海,表达了求和的意图,他判断,日本一方面是在上海铩羽而归,损失惨重,一方面是慑于国联的九国公约会议,害怕遭到国际制裁,而不得不做到谈判桌前。
在将委员长的心目中,国联的威慑力,要超过中国守军在上海之战中的胜利,这种情况之下,和日本进行谈判,可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唐秋离太明白了,所谓的“国际干涉”纯为幻想,当时欧洲绥靖主义盛行,英法默许希特勒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西方大国决不会为了百年极弱的中国,与已经站在列强门槛的日本翻脸,为中国火中取栗。
日本人目前的求和态度,掩盖其险恶的用心,是为了下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争取时间,同时,也是为了麻痹国民政府,尤其是蒋委员长,当时的国民政府内部,都为一贯凶悍、骄横的日本人,能主动求和,而欢欣不已,认为这是百年来,前所未有之大事。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那一次不是被迫与列强签订城下之盟,都是被人家打得晕头转向,满地找牙之后,被强逼着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协议,而这次,日本人却主动求和,是为军事和外交史上前所未有之大胜利,南京的高官们,弹冠相庆,却没有看透日本人的用心。
在上海前线的张治中和国府内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却为此而忧心忡忡,他们未必能看透扑朔迷离的国际局势,却凭着和日本人一场场血战得出的经验,本能的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日本人岂能因为一次败仗,就肯罢手?而且在华北和陈兵百万。
唐秋离却对日本人的用心,洞若观火,对华战争起初,他们认为只要攻击中国刚刚建立的工业地带与军政中心,最多再封锁中国的海岸线,中国就绝对会屈服,中国那有能耐撤退到西南落后地区,还能与日本对抗?
所以,当时日本上下“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举国上下,对此也深信不疑,及到开战,七七事变后不到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日本在华北损兵折将,惨遭重创,一战而定华北,而后南下中原的战略构想非但没能实现,华北日军被打得龟缩在平津一带,毫无还手之力。
其后,虽然大举增兵,唐秋离的华北独立师,以强硬的姿态,超绝的战斗力,打不散、撵不走,牢牢的把百万多日军纠缠在华北动弹不得,华北战事遂陷入僵局,短时间之内,无改变的迹象。
此时,日军大本营,对于与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结果,极为恼怒,也大为焦急,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同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万万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连出重拳,把中国这个泥足巨人一气打到在地,才能迅速结束对华战争,进而在北方和俄国人争夺西伯利亚,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与美英等西方国家逐鹿。
日军大本营极力寻求一个打破目前僵局,尽快结束对华战争的有效途径,恰逢此时,海军方面南下作战的主张,占了上风,又因为陆军在华北的接连失利,大本营默许了海军在上海方向动手的计划。
从当时中国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江浙一带动手,可以摧毁中国赖以维持战争的工业基础,海军舰队朔长江而上,就此把中国剖为南北两半,各个击破,日本海军的设想,理论上可行,但也有明显与陆军争功的意图,与陆军由华北而下江南的战略设想,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由此,日本海军动手,淞沪“八一三”事变爆发,开战首日,海军被中**队打得吐血,丢了虹口和杨树浦两个经营六年之久的基地,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沪部队全军覆没,丢尽了脸面,不得已,海军又把这个烂摊子丢给陆军。
结果还是失算,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被打得奄奄一息,无力再战,只能躲在外海游荡,日军大本营深感事态严重,对华战争,似乎变得遥遥无期,这是日本人所不能接受的结果,而国内成建制的师团,已经被全部派到中国战场,手头无兵可调。
重新征召后备役人员,组建新的师团,需要时间,于是,也就有了日本外相河野桥太郎来到上海求和的一幕,这明显是个烟雾弹,掩盖日本国内征兵忙的实际行动,麻痹国民政府放松警惕,武备松弛,卷土重来。
唐秋离剖析了日本人的企图之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包括蒋委员长,这种时候,老头子能信吗?人家娶媳妇,你去放丧曲儿,弄不好,还会落个破坏和谈的罪名,何苦来哉!
他给秋生哥去电报,华东部队,目前应大力强化防御工事,加强对战士们进行反登陆作战的训练,可在自己的防线之内,建立广泛的反登陆障碍物,同时,从黄崖洞警备旅姜雁鸣部抽调四个团的兵力一万两千人,以补充和加强苏鲁机动兵团的实力,包含两个步兵团,一个重炮兵团,一个防空团。
太行山区根据地各县警备团,立即升级,补充黄崖洞警备旅的兵力,另外组建各县新的警备团,做完这一切,唐秋离在石家庄,以看日本人耍小丑的心态,关注着南京的中日和谈,那里,一定是精彩纷呈,好戏连连,日本人得意,中国人又上当了,国府高官们兴奋,日本人主动求和了。
十月二日,唐秋离接到南京紧急电报,让他立即赶赴南京,参加中日和谈,并就任中方代表团副团长一职,代表团团长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代理部长王宠惠,秘书长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成员包括现任上海卫戍司令的张治中将军,时任上海市市长的俞鸿钧等共计十六人组成,军方代表就达十人之多。
对于这封电报,唐秋离感到愕然,这种打嘴巴官司的活计,他不在行且不喜欢,说不定看到日本人丑恶的嘴脸,当场毙了几个都不好说,那成了国际上的一大奇闻,再说,和日本那帮畜生们,有什么好谈的。
先把在中国土地上的那些兵,都弄回老家去,才有谈判的基础,何况,日本人也不是真心想谈,只不过是为了争取时间,表面彬彬有礼,背后藏刀子,现在的他,看见日本人就直冒火,杀一个,少一个,和那帮家伙们,有什么可废话的?
后来,静下心来,细琢磨代表团成员名单,发现其中的奥妙,不由得会心的微笑了。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四十九章 闹剧
蒋委员长开列的谈判代表团成员名单,十六人中,军方代表就有十人之多,且华北战场和淞沪战场主将都包含在内,用意很明显,携胜利之威,为国民政府争取最大的利益。
而且是表明一种态度,华北和淞沪,皆以**胜利而告终,此番谈判,不是什么城下之盟,用这些军人的凛凛杀气,挫日本人的威风,以国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为副团长,更是蒋委员长深思熟虑的安排,军方在这次谈判中唱主角,外交部的代表,不过是配合罢了。
恐怕此次外交部派员参与,与蒋委员长生怕这些在战场上,和日本人打出真火的将军们,做出什么有违外交礼仪的事情,丢了堂堂国民政府的面子,有很大的关系。
唐秋离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对自己去南京这段时间的军事部署,做了妥善安排,现阶段,以不打破目前局势为稳妥,密切注意日军动向,如在我离开期间,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按照原来的预备方案,部队有序撤退进太行山区和山西境内,以广阔地域,分薄日军重兵集团,寻机歼敌一部。
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副师长冯继武和参谋长李洪刚,发生任何情况,冯、李二人可临机处置,总的就一个原则,不能打消耗战,不能让日军重兵集团纠缠在平原地区,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和火力。
十月三日,唐秋离携夫人梅婷,警卫大队长黄山虎等一行二十余人,乘坐南京派来的专机,从石家庄起飞,于当日下午,降落在南京机场。
迎接的场面,宏大得让唐秋离都有些吃不消,军乐队和仪仗队那是正常不过,负责前来迎接的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杨永泰,和唐秋离是老熟人,这位老兄还安排一大帮南京各大学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纷纷过来献花。
一时间,场面花枝招展,香气扑鼻,群芳围绕,那个人不想见识一下这位国府的重量级人物,华北战场的无敌战神,此番又肩负重要使命,而人又如此的年轻英俊,这些女孩子们,把唐秋离团团围在中间。
有机灵的,掏出本子让那他签字,唐秋离脑袋都大了,感情,追星签字不是后来的发明,这会儿就有了,他不好拒绝,求救似的看着在一旁微笑的梅婷,梅婷一耸肩,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无奈,也不管自己的字写得如何,笔走龙蛇的签了一大堆,好不容易打发走了这些女孩子。
一大帮记者又蜂拥过来,镁光灯闪个不停,有的记者问道:“唐将军,您对这次中日谈判的前景是如何判断的,您认为这次谈判,能彻底解决中日争端吗?”唐秋离真想告诉他们,别听日本人在那放屁,他们根本没有谈判的意思,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真正的企图。
可这话能说吗?那还不引起轩然大波,蒋委员长第一个就不高兴,他只能微笑着告诉大家,谈判还没有开始,一些结论不好武断的回答大家,我本人只希望此次谈判,日方能拿出诚意,切实的解决问题。
至于其他的无可奉告,有关谈判的具体问题,我的秘书主任梅婷上校,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唐秋离把球儿踢给了梅婷,谁让你刚才不帮我?记者们这才发现一旁含笑而立,军容齐整,英姿飒爽的梅婷。
立刻奔梅婷而去,唐副委员长的夫人,本身就是个新闻题材,还是他的主任秘书,梅婷马上被记者们包围了,唐秋离趁机钻进轿车,偷偷的坏笑,然后抱怨的对杨永泰说:“杨秘书长,您这个场面也太惊人了,又是美女又有记者的,也不怕我当场放炮!我可是想到日本人就火冒三丈。”
因为是老熟人,说话也就没什么顾忌,杨永泰大笑,顾左右而言他,蒋委员长估计得没错,唐副委员长是此次谈判的最佳人选,日本人见了您,先自矮了三分,用蒋委员长的话说,让唐副委员长主持谈判,杀杀日本人的锐气。
说话的功夫,梅婷逃跑似的钻进轿车,一大帮记者们不甘心的拍打车门,车队往城里开去,梅婷偷偷的掐了唐秋离一下,嗔怪的瞪了他柔媚的一眼,唐秋离朝着梅婷做个鬼脸儿,梅婷灿若朝霞般的笑了,在前排的杨永泰,看到他们两个柔情蜜意的样子,不易觉察的微笑了。
车队驶进南京繁华的街道,这是唐秋离第二次到南京,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似乎离战火很遥远,可在历史上,一个多月之后,这座城市将要面临空前的大劫难,三十万人丧生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这次谈判,给善良的人们带来希望,可是,面对一心要亡我中华的日本人,他们美好的愿望,注定会落空。
当天,南京的各大报纸,都以醒目的大标题,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唐秋离将军,从华北前线赶回南京,参加此次中日谈判,华北战局处于稳定状态的消息。
有的报纸上,刊登了唐秋离在机场简短的答记者问,专程从华北前线赶回的唐将军,对此次中日谈判,持谨慎态度,谈判前景不容乐观。
有的专门刊登名人轶事,花边新闻之类的报纸,把梅婷作为了主角,“巾帼红颜,英姿飒爽,花落名家,引人遐想,谱写一段英雄美女之现代佳话,”小标题是,唐副委员长携夫人梅婷女士,于今日莅临南京,参加中日谈判,唐夫人光彩照人,戎装在身,更添英姿。
晚上,唐秋离看着报纸上梅婷的大幅照片,笑得前仰后合,不住的逗梅婷,老婆,这次你可抢了我的风头,梅婷白了他一眼,今天在机场,被美女包围的时候,你一定很惬意吧?没有中意的?
唐秋离大呼冤枉,这丫头哪都好,就是醋味儿太浓,对接近自己的每一个年轻女孩儿,都抱着极大的戒心,两个人闹够了,相拥而卧,浓情蜜意,回想起当初在秦淮河畔的那一晚,有了恋爱时候的激情。
也许是唐秋离滋润的功劳,梅婷这丫头,越来越丰满,一对儿**,在他不断地抚摸之下,更加坚挺浑圆,在床上和平时判若两人,狂野之中带着说不出的娇媚,让唐秋离越来越沉醉于她那迷人的身体之中,用唐秋离的话说,你是越来越有女人味儿了。
十月四日,中日谈判正式开始,一进谈判厅,唐秋离不由得乐了,日本人的想法,和蒋委员长如出一辙,除了日本外相河野桥太郎,和两个随员之外,清一水的日本军官,看制服,竟然是陆海空三军都包括,还有几个挂着大将军衔,最低的也是个大佐。
双方落座,当介绍到唐秋离的时候,在座的日本人都浑身一震,想必是对有支那魔鬼之称的唐秋离,并不陌生,耳朵里早就灌满了,没有想到此人如此的年轻,就是大日本帝国的劲敌,目光齐刷刷的盯上他,眼神里是滔天的恨意,瞧那架势,恨不得群起而攻之,把唐秋离撕成碎片,这让他有一种置身于狼窝的感觉。
看到日本军官对唐副委员长这样敌视,张治中等中国将军们也不示弱,对日本人怒目而视,在战场上和日本人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将军们,身上自然有一股杀气和铁血的味道,谈判还没有开始,双方的军官们就剑拔弩张。
唐秋离暗笑,这还有法谈判吗?也好,本来就不耐烦和日本人在这磨嘴皮子,日方的首席代表河野桥太郎,对那些军官们说了几句日本话,这些日军将军们,才恨恨是收回狼一样的目光,唐秋离嘴角带着一个嘲笑的意味。
让这些日本人恨得牙根痒痒,却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在人家手底下吃过亏,唐秋离听明白河野桥太郎的话,“各位,不要忘记我们此次的使命,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大本营的整体计划,这个人,迟早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阶下囚。”
坐在中方主谈席上的外交部长王宠惠,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芥菜双方军人的杀气,几乎让他喘不过气儿来,心里暗暗嘀咕,这是战场还是外交场合?
日本人首先抛出了他们的方案,在方案里,他们大肆谴责中**队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并把这称之为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日本政府迫不得已,才从本土派军队,用以保护本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日方提出,所有的中国武装力量,应该立即撤离上海,拆除防御设施,归还虹口和杨树浦两个海军陆战队基地,上海划为非军事区,中**队不得驻防,恢复“八一三”事变之前的局面。
于此相应的,日本政府放弃追究中国政府挑起战争的责任,也不要求惩办造成日本军人大量伤亡的中**方将领,一句话,上海就跟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日本人该咋的还咋的,河野桥太郎说到这里,特意看了唐秋离和张治中一眼,那意思是说,这次就便宜你们了。
唐秋离和张治中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怒火,都是强压着心头的愤怒,王宠惠听得额头冒汗,日本人的条件,和蒋委员长的预期,南辕北辙,根本不在一条线儿上,这还有法谈吗?
(未完待续)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四百五十章 谈判就是拖
蒋委员长给王宠惠的谈判底线是,维持现状,日本人不得再染指大上海,从华东一带撤军,可以保留日租界,但是,日本人绝对不能在上海及其周边驻军,中国也只派警察部队,用以维护上海的社会治安。
可现在日本人给出的条件,是要求恢复以前的原状,漫说蒋委员长已经给出底线,就是不给,王宠惠也觉得日本人荒唐可笑,这是来谈判吗?简直是在签订城下之盟,荒唐,王宠惠连连摇头,看着河野桥太郎滔滔不绝的大嘴,心里暗暗说道。
河野桥太郎说完,抬头看着中方首席代表王宠惠,等待他的答复,他心里很清楚,中国方面携胜利之威,是不可能答应这样苛刻的条件,而他就像是个精明的商人,先抛出高价码,再讨价还价。
以他的经验看来,这场谈判,不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不会有什么结果,拖上一两个月,那是正常的事情,而大本营也要求把中国最高统帅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场谈判中来,到时候,局势发生变化,等中国人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结果只能对日本人有利。
王宠惠心里却是明了,他这个首席代表,不过是为了和日本外相对等,掌握一些基本的外交礼仪和程序,实际上,掌握全盘的,是坐在自己身边,始终表情没有变化的唐副委员长,蒋委员长对他也是这么交代的,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唐秋离。
唐秋离笑了,笑容里有说不出的轻蔑和讽刺,日本人的脑袋被驴踢了?在自己淞沪惨败的情况下,还提这样无耻甚至荒唐可笑的条件,他们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自己连和他们废话的兴趣都没有,他示意王宠惠,拿出我们的条件。
双方的条件,相距甚远,根本没有谈判的基础,那几个日本将领气势汹汹的威胁,大日本帝国,已经很容忍中**队的残暴行径,不要把我们的忍让,视为软弱可欺!
张治中将军一听这话,当场勃然大怒,他可是和日本人血战了十几天,自己八万多士兵,就倒在上海外围阵地上,日本人还说什么忍让,真是可笑之极,他直接对那几个日军将领说道:“你们日本人软弱?真是天大的笑话,上海八一三事变,是谁先挑起来的?又是谁向我们的士兵先开枪的?你们心里很清楚,上海本来就是我们的领土,是用我们几万士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岂能让给你们这些手下败将!”
张治中这么一说,触痛了日本人的伤口,几个日军高级将领恼羞成怒,恶狠狠的瞪着张治中,可也是无话可说,海军驻沪陆战队全军覆没,松井的上海派遣军,被打得惨败,这是不争的事实,嘴巴再硬,拳头底下输了。
唐秋离朝着张治中将军微微颔首,这几句话说得够劲儿,对待这些日本人,就是不能客气,还不够,在往日本人的伤口上撒一把盐,最好谈判破裂,蒋委员长丢掉幻想,全心和日本人战到底,自己也省得在这浪费时间,看日本人就不舒服。
他很有礼貌的对河野桥太郎说:“河野先生,向您询问几个老朋友的近况,”河野一脸的茫然,他不知道唐秋离说的老朋友是那几个?再者说,这个支那魔鬼,没有向自己打听他朋友的道理。
“贵国的武藤信义将军、田代皖一郎将军和板垣征四郎将军进来可好?”唐秋离的话一说完,张治中等人实在忍不住,也顾得到是在外交场合,捧腹大笑起来,这几个倒霉鬼,曾经是日本方面军级的司令官,都是栽在唐副委员长的手里,其中的板垣,更是做了刀下之鬼,唐副委员长这是存心让日本人哭啊!
河野的脸色变得铁青,那几个日军高级将领,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唐秋离,可这个支那魔鬼一脸的无辜,还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更显得可恶至极,可是,能说什么?他们几个,都是被这个人斩落马下的,谈判不欢而散。
河野桥太郎总算是资深外交官,临走时提议,鉴于中日双方的立场相差悬殊,根本没有谈判的基础,他需要请示本国政府,可是否可以修改条件,也建议中方修改条件,使双方的立场趋近于一致,为下次谈判打下基础,并建议三天之后,进行第二轮谈判,双方各种拿出修改后的条件。
王宠惠也是这个意思,根本没法谈下去,他需要到蒋委员长哪里,把日本人的条件汇报一下,估计蒋委员长会很生气。
果不其然,蒋委员长听完王宠惠的汇报,气得脸色发青,连声大骂:“娘希匹!日本人欺人太甚,这是城下之盟,告诉日本人,他一个兵也不能进上海!”蒋委员长生气归生气,他还是希望和日本人达成一个有利于中国的协议。
他把中方的底线做了一下修改,可以恢复日租界,允许日本侨民继续享受和其他列强一样的待遇,日本可以派警察部队,与中国警察部队一起,维护日租界的安全,其他的,决不能更改,蒋委员长对上海有日军存在,是心有余悸,南京距离上海太近了,日军兵临上海,可直接威胁南京,上海既为前线,国民政府的首夺南京,将暴露在日本人的兵锋之下,危险至极。
而唐秋离早就把谈判的事情忘在脑后,对这场充满欺骗性的闹剧,他实在没有兴趣去琢磨,即便日本人不提这样可笑的要求,答应了国民政府的条件,淞沪一带的部队,也不会放松一点儿警惕,因为这场所谓的谈判,根本就是一个烟幕。
他利用这几天时间,赶到了在杭州湾布防的苏鲁机动兵团,太行山根据地增援的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重炮团、一个防空团,已经于九月三十日到达,步兵团被成建制的编入常风原来指挥的两个旅,使这两个旅又达到了足额的兵员。
唐秋离全面的看了部队的防御体系,不住口的称赞,秋生哥在一旁笑着说道:“师长,这可都是参谋长的功劳,他根据上海外围防御战的经验,对防御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改造,根据地补充的那批地雷,全都被他埋进地下,要是日本人打算从这里登陆,可有他们苦头吃的!”
常风只是微笑,唐秋离欣赏的看着这个独立师后起的战将,已经有了让他独当一面的打算,战士们看到师长亲自到了前线,都兴奋得争着和他说话,苏鲁机动兵团是在独立师一、二旅部队,留在定边的老底子上发展起来的,原来那些老战士,都担任了营连排级指挥员,绝大多数的战士,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这位传奇师长。
有关他的一切,这些战士们,听也听不够,老缠着连排长们讲独立师以前的故事,今天一见面,年轻得让他们惊讶不已,哪像个八面威风的大将军,不笑不说话,对每个人都那么和气,跟自己的弟弟差不多,畏惧之心已经完全消除,觉得跟着这样的人,是自己的福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