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他们是典型的东北农村小农思想,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春天或者是夏天的时候忙了一年了,过年的时候,他们必须要休息了,赚多少钱都不如冬天的时候在家里面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的实在。
这个呢!就叫做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咱们给予了他们那么好的一个机会,他们不去把握,注定他们今后钱要比别人赚的少,看着别人发家致富。”
对于王波所说公司当中的员工,或者是员工家属没有出去卖货的这个事情,李忠信看得很透彻,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魄力,或者说是有赚钱**的人。
他觉得,八十年代的人,平淡惯了,他们做出来这样的决定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啥叫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呢这个我怎么听着有些想不明白呢”王波看了看李忠信,一脸懵逼地问了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王波对于李忠信说的一些东西,经过一番虚心学习,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觉得,大外甥和他说的话,一定要弄清楚搞懂。
李忠信呵呵一笑,笑着说道:“三舅,我和您这样说吧!富人可以为了一个渺茫的机
第三百二十五章八四年春晚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就已经进入了八四年的三月。
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李忠信,回忆着新年的点点滴滴,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八四年的春节是二月一日,过了元宵佳节以后,就已经是十七号了,过年的这些日子,李忠信一直陪伴着家人,尽可能的让家里面的人开心。
这一年可谓是全家的大团圆年,不但李忠信的姥姥、姥爷和大舅一家到李忠信家里面过年,就是远在鞍山那边当会计的爷爷李承祥,也从鞍山那边坐上火车到江城来过年了。
总之呢!李忠信觉得,八四年的新年过得相当愉快,而且很有意义。
正常情况下,八四年的时候,春节时候饭店都不营业,可是,忠信鱼馆却是李忠信自己搞起来的,年三十和大年初一。
他们邀请了姑姑一家四口,在依兰医院那边上班的大爷一家五口,再加上家中的姥姥、姥爷以及大舅、三舅等,全家一共二十几口人都在鱼馆过的年。
因为人多,一桌坐不下,李忠信搞了两个大桌子,岁数大的老人和喝酒的坐一桌,岁数小的坐一桌,每桌都是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菜,都是十六道。
这十六道菜当中,过年必吃的鸡鱼肉蛋不值一提,野味、东北这边冬天几乎吃不到的大活螃蟹都端上了桌子。
在过年也就是做几个菜,吃顿饺子的时代,简直就是一种奢侈。
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更感叹着李忠信的突然崛起。
家里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更是无法想象,也就是两年的功夫,李忠信居然搞出来了如此大的家业。
李忠信的姥姥,家里面原本是地主,就是祖上用几十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了资本,然后不停地购买土地的那种,用李忠信姥姥的话来说,地主家里面的生活水平,和现在的生活水平差得那是天上地下。
就是他们现在在农村那边,过年的时候,也要比旧社会时候地主家里面的生活好上了很多。
别说是大螃蟹和那些没有见到过的野味了,就是那冬天里的青菜,对她来讲,那就是一个奇迹,她这么多年以来,也就是在这两年的冬天吃过青菜,以前那么多年,冬天想要吃到青菜,至少也得是县长级别的干部。
年夜饭过后,一大家人忙碌着和面的和面,忙碌饺子馅的弄饺子馅,其余的人则围坐在一起看八四年的春晚,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别样温馨。
八四年的春晚在李忠信的眼中,颇有一些陈旧老土,和后世时候春晚舞台的灯光布置没法比,但是,家里面的人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八十年代初期,家里面要是能够拥有一台电视机,要是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绝对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如果说1983年的春晚是个良好的开端,那么1984年更是铸就了不可磨灭的永恒经典。
1984年的春晚,李忠信家里面的人对于陈佩斯、朱时茂出演的喜剧小品——《吃面条》可谓是情有独钟,几乎是把全家人都乐坏了。
陈佩斯、朱时茂用滑稽、夸张的表现形式,给李忠信的家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李忠信看来,陈佩斯的主要台词就两句,一句“你着什么急啊”,一句“等我一会”,然而撑下一碗碗面的无实物表演,却让家里面的人大笑不止。
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观众心中喜剧演员的代表。
那一碗在观众面前“吃”下的面条,很快就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李忠信刚刚重生的时候,他就想到过,他是不是应该把后世的一些经典段子卖给陈佩斯和朱时茂,让这两位最受观众喜爱的笑星大火特火。
这对黄金搭档,在央视可是一直火到两千年的大咖,如果投资到这两个人身上,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事情。
但是,李忠信这两年不缺钱了,他觉得,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那是改变两个人人生的超级大事情,尽量最好不去做这个事情。
春晚了,明星了,这些事情,一切都顺其自然罢了,要是真想要搞这样的一个事情,直接找赵家那个本山大忽悠,那不比找他们两个人赚钱赚的多。
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赚钱,或者说是要推动综艺节目这类东西的发展,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这个年代,中国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中国今后快速发展需要的是什么。
中国地大物博,八十年代的时候,最缺少的就是工业化的基础,他要想做事情的话,就要带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这才是他最近几年最应该做的。
他重生之后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初的时候,李忠信只是单纯地想,让家里面的人健健康康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能够多抽出来时间多陪陪家人,让家人能够平安快乐的生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地感觉到他心中曾经的那种简单想法,已经逐渐走远,八三年年初的时候,李忠信无非就是想借助着后世的一些记忆,多赚些钱,让身边的人,或者说是改变一下江城。
现在到了这个时候,他想的却是怎么能够通过他的努力,能够让国家更加富强,
第三百二十六章新想法
西服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舶来品,以前中国人是不穿西服的,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观念逐渐改变,才开始接受西服,穿戴一些新潮的东西。
李忠信隐约地记得,好像就是张明敏八四年春晚穿着西服唱歌以后,带动起来的穿西服的潮流,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看到了香港那边的高层次的人都穿西服打领带,一看上去就有那么一种说不出来的范,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穿西服打领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迫切想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
这个时代的服装讲究“挺括、厚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只是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西服以宽松、舒展、方便为其主旋律,西服驳领止点比较高,驳头很宽,肩斜比较小,但垫肩较小,色彩单调,黑、灰、蓝等无彩色的流行。
人们向往着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向往这海外那种的大佬范,逐渐开始在西服上追求名牌,讲究高质的面料、优雅的造型和精美的做工。
不过呢!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西服并不好做,几乎都是服装裁剪店用手工来制作西服。
对人进行身高,身体的各个部位用皮尺来进行测量,把所有的数据用笔记录在本子上以后,按照身体的形态来量身定制。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他父亲李尚勇单位有一个叫做薛姨的弟弟,是一位服装设计师,在江城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开了一家服装裁剪学校,火得简直不要不要的。
那个时候到办服装学校,报名学习的学生无数,年轻男女都到他那个服装裁剪学校学习制作服装的技能,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不,应该说是学习服装裁剪的技术。
学习完服装裁剪的技术以后,在家里面就能够搞服装的制作,周边的邻居什么的想要做一套西服,或者是做两条裤子了,都得需要找他们来做。
如果水平再好一些的,可以在家里面搞小作坊的似的加工厂,到时候加工出来一批衣服,向外面进行售卖。
八十年代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实行过年的时候搞大合唱,进行那种爱国主义的合唱大赛,每到这样的一个时候,小服装店的生意就会一下子好起来,她们需要加工加点来完成交给他们的大量任务。
也就是说,八十年代末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的服装行业大多还停留在个人作坊的一种情况之下。
大型的服装厂,无非还是那些国营的大企业,而大型的服装国营企业,在**十年代非但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反到死在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
很多人都觉得,大型国营的服装厂倒闭是因为管理不善,其实并不尽然。
最为主要的原因就,这个时候国营服装厂的领导以及轻工局的领导对于服装潮流的认识不够,工厂只做那些颜色单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最早期的服装。
而生产最多的质量最好的是工厂当中的工作服,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型国营企业都有这样的一种做法,基本上每年工厂都会给工人发两套工作服,发一些劳动保护用品。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交给国营服装厂来进行制作的,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临,就是工作服的定制都出现了改变,有好样子的,质量好还便宜的工作服,那自然会有选择的采购。
再加上国营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工作服的订购数量也快速减少,再加上校服之类的衣服都归各个学校自行找厂家定制,国营服装厂的效益自然一落千丈。
大型国企的服装厂,每生产一种服装,生产出来的数量都相当多,一旦出现卖不出去的
第三百二十七章良好的开端
李忠信在后世做贸易的时候参观过一些大型的服装厂,就是后世有名的几家西装生产厂家,他都参观过。
对于服装生产这块,李忠信还是比较熟悉的。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
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
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李忠信想到的是,只要忠信公司搞出来的服装厂,能够按照以上的这些事情完全执行下去,那么,忠信公司的服装厂开办起来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货源方面,李忠信并不担心,因为中国从八四年开始,布匹的生产速度已经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大型的纺织厂和织布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洪斌在汉正街那边已经是比较大的批发商之一,可以这样说,国营厂家生产出来的物资,只要是对外销售的,他能够搞到大部分,而私营企业生产出来的物资,只要他想拿货,甚至厂家或者是商家会直接把货物送到他的批发点。
这一年多的时间,洪斌在汉正街那边的信誉和名气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
洪斌手中有着zx牌子的鱼罐头,是比市场上的鱼罐头低一倍的好东西,只要是商家或者是厂家,没有人不想从洪斌这边拿货回到厂子当中分给员工的。
鱼罐头是响当当的招牌,安尔舒卫生巾就是另外一种响当当的招牌了。
安尔舒卫生巾虽然加开了四条流水线,工人更都是没日没夜地进行生产,饶是这样,安尔舒卫生巾还是供不应求,毕竟女人在用惯了安尔舒卫生巾以后,就已经离不开这种好东西了。
安尔舒卫生巾在全国的销售形成了一片大好,越是大城市,对于安尔舒卫生巾的需求量就越大。
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安尔舒卫生巾优先批发给商业系统的大商场,其余的想要售卖卫生巾的,就需要走其他的渠道。
而安尔舒卫生巾除了厂家之外,渠道就只有汉正街洪斌这蝎子尾巴独一份了。
因为洪斌手中有着这样的两种资源,在汉正街这边还有着两个大门面房,一座汉正街周边最大的仓库。
这些不说,所有和洪斌一起打交道做生意的厂家,对于洪斌以及洪斌背后站着的忠信公司,都有着一致好评。
所有的厂家都喜欢和这样的人做生意,国营单位这个时候已然出
第三百二十八章批准下来了
八四年的春节,是欢乐的春节,李忠信的家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年味十足。
在过完年的时候,李忠信旧事重提,他希望爷爷和姥姥、姥爷以及大爷他们都搬到江城这边来住,现在家里面的条件好了,而且不差钱,出入都十分方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