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三舅,自




第九百三十七章怂了
    ?

    王大冬回到肯德基以后,他立刻开始了调研,要琢磨出来一套可行性的方案来打败忠信快餐。

    可是,他却发现,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却是他无法扭转的。

    他也搞了活动,也进行了大幅度地打折销售,也开始往外送一些小礼物,也提升了食物的品质,但是,却无法扭转这样的一种颓势。

    肯德基一直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配送,依靠其优质的产品、快捷亲切的服务、清洁卫生的餐饮环境来标榜自己,但是,这个时候,忠信快餐那边甚至比他这边做得还要好。配送的产品,竟然连他们肯德基快餐都弄不到,王大冬的确是无法想到,忠信快餐身后的原料配送是忠信公司的忠信超市,只要忠信快餐这边需要什么东西,就能够从产地配送到这边来。

    服务人员的档次方面,肯德基一直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够上岗,但是,服务人员的档次方面,怎么都比忠信快餐那边低了那么一个档次。忠信快餐那边招收的员工和肯德基有所不同,肯德基是在一个地方进行招收,之前没有人在外资的餐厅做过,信誉度和忠信公司那边照片的人员相比,那是差得很远,所以,在这个时候,员工档次方面也比忠信公司差。肯德基给员工培训,忠信快餐那边也给员工培训,力度方面几乎是持平的,在中国,很多外国的先进理念并不被中国人认同,所以呢!员工方面,肯德基比忠信快餐还是差出来一些。

    点餐和做快餐的速度方面,肯德基一直有着一种强大的优势,因为他们的企业精神就是高效精神,但是,炸鸡这种东西,油炸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基本上是有执行标准的,这种东西两家差不多,但是,忠信快餐那边有中餐,中餐的样数多,而且有一些中餐,只要你点了,分分钟就能够端到你的面前让你享受到美食的美味,这个是肯德基这边根本就无法做到的一件事情。

    肯德基没有进入中国以前,一直就宣传他们的服务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和中国这边大多数的国营饭店相比,他们的服务是天,而中国国营饭店的服务是地,差距十分大,但是,王大冬却是发现,他错得很离谱,进入中国开店以后,忠信快餐那边的服务和肯德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甚至在一些服务态度上,要比他们这边的员工还要好上很多。

    王大冬也让王晓飞和一些人到忠信快餐那边打听了一下其中的原因,一听之下,王大冬也是泄气了。之所以忠信快餐的员工能够如此拼命,因为他们的工资和奖金比肯德基这边的工资奖金高了将近一倍。要知道,肯德基快餐进入中国的时候,很是卖力地考察过中国的工资,王大冬怎么也是不会想到,忠信快餐那边的工资比他们这边的工资要高那么多。

    根据打听回来的消息,忠信快餐那边的工资不但高,而且现在正积极招收学徒工,就是那边学徒工的工资,都已经快要达到肯德基这边正式员工的水平了。

    阴招王大冬也是想过,他想要借助一些食品安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事情来搞一搞忠信快餐,可是,忠信快餐那边在这个方面,做得十分优秀,就是肯德基这边都没有忠信快餐那边做得好。肯德基能够进入中国,在京城这边搞起来这么大的一家快餐店,那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实力,忠信快餐呢!搞起来的店比他这边的店要大,而且还是中国人,有



第九百三十八章物价改革
    ?

    从京城回到黑省没有多少时间,李忠信就迎来了期末考试。

    黑省这边的期末考试都是过了元旦之后的几天,全国大多数地区也都是如此,这样的做法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元旦期间好好复习一下要考试的知识。

    这次的期末考试的题稍微有一些难,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背的东西比较多,李忠信觉得这次的考试成绩并不怎么理想,不过呢!一想到八七年整年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他还是感觉到十分欣慰的。

    回到家中以后,和家人团聚了一段时间以后,李忠信便到了忠信公司那里,看起了关于忠信公司一九八七年的年度报表。

    对于忠信公司在八七年的成绩,李忠信是相当肯定的,因为李忠信心中清楚,八七年是忠信公司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忠信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有了快速崛起的迹象。

    不光是黑省这边开始重视忠信公司,就是国家一些相关的领导也开始关注起来忠信公司的成长,不过呢!忠信公司却依旧十分低调的进行发展,有领导接见什么的,也都是王波那边的事情。

    这次回到江城以后已经是八八年,李忠信觉得,这一段时间他需要多思考一下忠信公司八八年的发展,吃饭和找朋友玩的事情,可以延后一些。

    坐在办公室当中,李忠信放松精神地翻看着报纸,他的神色突然就是一凝。

    李忠信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以后,立刻想到了一件关乎国家改革的大事情。

    李忠信是重生的人,他自然是最清楚,到了八十年末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情,中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了物价改革。

    李忠信心中也是明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不变的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李忠信还记得,八八年国家进行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除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要求。

    也就是说,出来重要的物资依旧由国家来管控之外,其他的都要进行调整改革。

    这个改革呢!大概是这个样子的,领导们的想法是,给老百姓提高工资的水平,适当地增加一定的补贴,保证全国人民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慢慢地推进按劳分配的政策,解决那种工资大锅饭的情形。

    但是,那个价格开放,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特别是老百姓一天也离不开的副食品,价格涨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感到吃不消了。

    老百姓都慌了,他们想到的是过去的金圆券,一想到钱要不值钱,钱要毛了,当时他们就都慌了,开始挤兑存款开始抢购商品。

    李忠信对于八八年抢购的风潮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毕竟他们家在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只不过呢!他有印象的是,当时他的父母和太姥几个人成天去市场买东西,只要是能够进行保存的东西,他们都买,买的家里面的厨房当中都装不下了。

    没有在长春围城吃不上饭的人永远不知道,当时的一个馒头甚至就能够救活一条人命,一个馒头在长春围城的时候,甚至能够换到两个金戒指。

    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人更是知道,什么叫



第九百四十章想多了吧!
    ?

    “忠信啊!对于国家大事,你不懂,更不要乱说,物价改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怎么就能够出现抢购风潮怎么就能够引发骚乱呢!我觉得,这个事情你想多了。”陈醒然略显不悦地望了李忠信一眼,眼神中颇有深意。

    他是真的不想让李忠信参合这样的一种事情,国家大事,岂能是一个小小孩子能够参合进来的。

    国家那么多大领导,那么多有识之士,经过了许久的论证,难道还能不如一个孩子李忠信看了个报纸就能想到物价改革会出现抢购潮,那不简直是扯蛋吗?

    “陈爷爷,今天咱们说的这个事情呢!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很多时候,我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比如您和我,都是有见识的人。

    我们的世界观和大部分中国人的世界观都是不同的。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我出国很多次的国,在国外看到了很多中国国内看不到的知识。

    而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很多农民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当中,他们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城,他们知道最多的东西,是那些进过一次城或者是进过几次城的人说的。

    他们的认知,除了和周边的邻居说话,就是从电视当中看到的。当然了,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大部分人家都还没有普及电视,甚至有一些村镇当中,很多人家连电都没有。

    这样的人对于国家改革的政策,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解读和理解,这个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问题。

    对于我们而言,国家的这次改革是利国利民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功在千秋,但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国家的做法,理解国家的苦心和出发点。

    他们不懂,他们觉得,只要是物品的定价开放了,那么,他们的钱就会贬值或者是不值钱了,这个别说是那些不知道政策的老百姓,就是我们国家大部分有文化的人,都没有办法理解上去。所以呢!在这个事情上,我觉得,您应该重视起来。

    国家在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要是出现了什么不好的情况,我们政府这边也能做出来最快最好的反应。”李忠信在陈醒然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后,侃侃而谈地对陈醒然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和大多数这个时代的人是不同的,看到的大方向和未来也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李忠信说的那样,世界观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理解的东西也不一样,那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

    别说是农民了,物价改革的政策一出,就是城市当中的那些个专家教授啥的,他们也是没有挡住遐想,参与到了抢购的风潮之中。

    陈醒然和这个时代的领导都有这样的一个通病,他们觉得,高层定下来到基调就是最为正确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改革开放了,人们正逐渐走在富裕的路上。

    只不过呢!他们的位置太高,眼界也是太高,对于下面群众的基础差得太远。

    陈醒然听完李忠信的一席话以后,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沉思



第九百四十一章凭天由命
    ?

    陈醒然微阖着双眼沉思了一下,然后慢慢张开眼睛,用那睿智略带着深邃的目光盯向李忠信,仿佛要把李忠信看穿一般。

    看到李忠信一副理所应当的坦然表情,他把眼皮再度合拢,当他再次张开眼睛以后,开口说道:“忠信,你说的这个真的很有可能发生。但是,这个东西却只能说是很有可能发生。国家领导要搞的这个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我不能和你说什么,或者说保证什么,但是,我会把你的这个想法在会议上提出来,甚至会向上面传达,至于说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你我之间说几句话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陈醒然见李忠信还要说什么,他的手轻轻摆动,做出了一副你不要再说这个事情的动作。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大道理和很多事情,我们懂,努力了就好,在这个事情上,我会做出来一定的布置的。我们两个人就不要谈这个方面的事情了。现在呢!我想问一问,忠信公司这两年发展的情形怎么样”

    陈醒然心中清楚,李忠信提出来到这个事情孕育着相当大的风险,哪怕是他提出来,或者是向上面说出来,这个事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无论发生还是不发生李忠信想到的那种抢购风波,上面的领导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实施下来,只不过就看上面能够听进去他话有多少了。

    这个事情呢!按照李忠信说的走势走,他会被上层领导看重,算是有见识有想法,更是敢于担当,这个呢!只是一部分领导,另外的领导依旧会对他产生不满。

    如果没有按照李忠信的走势来走,到那个时候,背后捅咕他的人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说他阻挠改革。那另外的一部分上层领导,就会对他产生极坏的想法。总之,陈醒然想到的事情,要远比李忠信想到的多了很多。

    只不过呢!陈醒然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想好了,无论事情的走势会成为哪一种,他都要和上层进行沟通,和省里面的领导进行通气,尽量不要让失态发生扩大化。

    李忠信心中虽然知晓陈醒然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有了决断,虽然也是明白,这种事情点到为止最好,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担忧,不过呢!既然陈醒然做出来了这样的一种姿态,那么,他就不能再去说这个事情了。

    很多时候,事情说多了反而会启到反向的作用。

    陈醒然既然能够说出来那么一番话,也就是说,陈醒然是真的往心里去了,至于能够走到什么样子的一种地步,就像是陈醒然说的一样,是他们跟本就无法能够控制得了的。

    “陈爷爷,我们忠信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很好,这个事情呢!我还要代表忠信公司谢谢您的大力支持呢!要是没有您的大力支持,忠信公司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展得这么好,这么迅速。”李忠信一脸傻白甜地对陈醒然笑着说了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李忠信是真心感谢陈醒然,要不是有陈醒然在背后罩着忠信公司,忠信公司在黑省真的无法如此迅猛地发展。

    当然了,忠信公司给黑省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方面,是黑省很多大型的国营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那个你不必说,忠信公司是我看着发展起来的,你们对黑省做出来的贡献,我看在眼里呢!忠信公司是一



第九百四十三章时机来了
    ?

    李忠信带着封半山踏上火车离开江城的时候,他的心情十分平静,因为李忠信心中知道,无论他在不在忠信公司,无论他操心与否,忠信公司都会很好很快地发展,会很快进入快车道。

    忠信公司虽然是他的公司,但是,在李忠信的心中,忠信公司并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忠信公司的所有人,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所有百姓,他只不过是代为管理而已。

    以他现在的身价和身份,钱对于他来讲,最多是一堆的数字,最大的作用就是,他能够通过忠信公司,来实现一些他之前没有实现的事情。

    很多时候,李忠信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在大部分人家每个月赚三十元钱到几十元钱的时候,他就已经突破了重围,成为了拥有无数财富的人。

    这样的一种感觉李忠信感觉到十分害怕,所以,李忠信对忠信公司的关注度明显降低,不过呢!他心中想的是,他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他的公司不断地前行发展,让忠信公司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学习的日子总是轻松惬意,再加上没有什么烦心事,李忠信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同桌王珊珊依旧是学校当中的学霸,刘勇和王洪涛依旧是班级的渣子,冯晓依旧是那个学习认真团结同学的班长,只不过他们再不断地成长,圈子越来越小,上学时候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很多时候都一样,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长时间在一起接触的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有着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有这个小圈子,并不代表不团结同学,也不代表和同学的关系不好,只是,总在一起玩的人就是那么几个。

    这个事情呢!李忠信深有感触,岁数越大,到时候这样的一种感觉就会越深,玩来玩去,最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

    学习,吃喝游玩,从开学以后,李忠信就过上了他之人的幸福生活。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转眼间就过了五一。

    五月四号晚上,李忠信放学以后,回家看了一会报纸,突然发现了一条他十分感兴趣的事情。

    李忠信看到,报纸上刊登了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的通知,他的脸上顿时就是一喜。

    国家终于开始开发海南了。规定当中通知,国家对海南进行经济特区的改革,给予海南省那边的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利,其中包括的事情很多,有土地的有偿使用,矿产资源的有偿开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等政策。

    李忠信看到这些条条款款以后,脸上露出了一种满意的笑容。他等这个时间很久了。
1...211212213214215...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