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那年那蝉那把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未知
它以天池为家,跟随道门历代掌教修炼,如今距离天龙不过只剩一步之遥而已,有望与秋叶一起实现联袂飞升的盛事壮举。
秋叶笑了笑,伸手拿开那根龙须,又拍了拍它的鼻子,轻声道:“你不用陪我去。”
巨大的金黄色瞳孔中很是人性化地流露出一抹失望神色。
秋叶望着这个与自己几乎等高的金色瞳孔,微微恍惚,忽然想起小时候被师父带上山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少年郎,一个出身世家的小公子,被师父带着飞上都天峰,虽然表面上镇定,但实际上手心已经满是汗水,师父看破了他心底的慌张,却没有说破,只是拉着他的小手,语气平静地介绍着都天峰上的一栋栋殿阁,是何时建立,又有何功用,现在何人主持等等。
接下来的日子,他便在这座雄伟山峰上长住下来,跟着师父学习经文教义,学习道德戒律,学习丹鼎之道,学习御剑炼气,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那时的他并没有一个清晰概念。直到他及冠那一年,师父在三清殿召集了众峰主和殿阁之主,当着一众真人的面,将他立为道门首徒,也就是下一任掌教真人,这时的他才猛然惊醒,师父是要将这个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道门交到自己的手中。
时至今日,秋叶仍清晰记得那一日的情景,师父说话时的每一个动作表情,殿中各人的神态眼神,羡慕、嫉妒、不忿、淡然,不一而是。
尽管当时的异议很多,很大,但是师父还是凭借自己执掌道门多年的巨大威望,强行将自己推上了道门首徒的位置。
不过他也没辜负师父的期望,及冠后一年就踏足人仙境界,初出茅庐,便在碧罗湖辩法大会上败尽其他各大宗门弟子,被称为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二十四岁那年,不依靠丹药秘法等任何外力,凭借自身一己之力登顶人仙巅峰,修为境界在同辈人中一骑绝尘,被誉为谪仙人大材,二十五岁去东都,先是一剑诛杀玄教长老瞑瞳,然后又独自应战联手的佛门首徒秋月禅师和玄教圣女秦穆绵,大获全胜。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在东都结识了当时正落魄不堪的萧煜。
他没想到,当初两人的偶然对话,换来的是一辈子的交情。
接下来,草原汗王林远突然病逝,此时林远的独女林银屏正身在东都,留在草原王庭的王妃红娘子趁机联合大雪山摩轮寺夺取草原大权。
他和萧煜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前往草原,帮助林银屏夺回王庭大权。
三人接下来的经历就像一段传奇,先是冲破草原巫教和摩轮寺的层层阻碍,摆脱重重追杀,终于来到仍旧效忠公主的部落,着手组建大军讨伐红娘子,然后又在道门诸位大真人的援手下,他和萧煜先后击败了摩轮寺和剑宗,让公孙仲谋在这儿折戟沉沙,在道门的全力支持下,萧煜大军节节胜利,越来越多的部落倒戈转向公主殿下麾下,红娘子见大势已去,逃往热海,在金鹰口被萧煜追上后,用弓弦绞死。
这时的萧煜和林银屏已经是情愫暗生,对于情郎的勃勃野心,深坠情网的林银屏全力支持,于是萧煜借着林银屏的公主名号掌握草原大权,开始了自己从落魄公子到开国皇帝的壮阔一生。
再往下,是一段已经晦涩不详的朝堂争斗,这场争斗的结果是,大郑神宗皇帝决定调集三十三万大军,北伐草原。
萧煜召集草原大军二十余万,于乌伦河畔与大郑大军展开决战,时值寒冬腊月,冰封百里,他以道门首徒的身份亲领道门数百名道门真人弟子,于乌伦河畔三十里外铸造法坛,动用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开坛之后引来天地异象,逆转天时,使得寒冬时节暴雨三日不绝,乌伦河解冻,河面暴涨,终成洪水,水淹大郑大军。
这一战,大郑大败,萧煜乘胜追击,当时天机阁负责驻守西北第一雄城中都,身为天机阁少阁主的蓝玉献城,大开中都城门,让他和萧煜乘骑并行入中都。
至于后来,什么南征北伐,什么东进入关,什么东都一战,什么江南大战,这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秋叶忽然笑了笑,有些唏嘘感慨。
那时候的他们,可真是苍天眷顾,无往不利,即便是身陷绝境,亦能绝处逢生。
现在,有些人已经不在了,剩下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要反目成仇,何其悲哉?
秋叶轻声道:“真是许久没下山了,不知山下风光可是旧曾谙?”
慕容萱同样是轻声说道:“山上一甲子,山下已经是换了人间。”
不知何时,蛟龙已经重新潜入水底,所有雾气缓缓散去,一个浩大天池尽收眼底。
秋叶极目眺望,怔怔出神。
过了许久,他喃喃自语道:“我有些想念萧煜了,他在时,还有个能一起喝酒的人,还能与他言之二三,他不在了,没人陪我喝酒了,也再无人能让我言之二三了。”
高卧九天之上的道门掌教,也不是没有七情六欲。
修道,修道,再怎么修,也不能将一个情字彻底放下。
不过世事多无常,再厚重的情分也要被风吹雨打去。
他身为道门掌教,有所不为,也有所不得不为。
这位执掌道门几十载的掌教真人向前踏出一步。
随着这一步踏出,他身上道袍所绘制的仙鹤愈发灵动起来,在道袍上恣意游动,最后竟是从道袍上飞下,围绕着掌教真人盘旋,如同故友重逢,欢快雀跃。
天池上碧波荡漾,天空中云卷云舒。
秋叶伸手摸了摸仙鹤脑袋上的那一抹鲜红,轻声道:“走吧,咱们下山。”
仙鹤似乎能听懂人言,极具灵性地点点头,展开双翅奋力一振,竟是有大风呼啸。
它的体型瞬间变大数倍,长鸣一声后,振翅扶摇上天空。
匆匆赶来的齐仙云见到这一幕,惊骇得无以复加,恭敬行礼道:“徒儿恭送师尊!”
秋叶摆了摆手道:“为师下山三月,去去就回。”
说话间,只见秋叶脚下生出五彩云气,托着他飞至仙鹤背上,盘膝而坐。
仙鹤长鸣三声,围着都天峰盘旋一周后,飞入苍茫云海。
这一日,端坐玄都玉京一甲子的道门掌教,下山了。





那年那蝉那把剑 第九十一章 说族评叶落归根
此时,徐北游和师父公孙仲谋已经离开了辽王府,按照接下来的计划,他们本该去后建大梁城,面见那位坐镇后建一甲子的后建国主完颜北月,只是不知为何,公孙仲谋临时改变主意,不去后建,而是转道一路向东,前往辽州狮子口。
至于后建那边,公孙仲谋派出了包括御甲剑师和宋官官在内的四名剑师替他前往,所以此番前往狮子口,除了师徒二人之外,再无其他人随行。
狮子口,位于辽州最东端,毗邻北海,是辽州的最大的港口,即使寒冬腊月也不会冰封,从这儿乘船,可以北上前往后建的永明城,也可以南下去往齐州碣石。
徐北游和公孙仲谋来到狮子口后,没有在这儿做太多停留,更没有与这座古城发生什么太大的交集,只是租用了一艘大船,然后便驶离港口,来到北海之上。
要说这北海,是为四海中最冰冷之海,常常可见浮冰漂流,其深处甚至还有连绵的冰川冰山,最尽头则是一座四面环海的冰原,人迹不至,为古时地仙的放逐之地,寻常船只难以靠近,非大神通者不能跨越,现在公孙仲谋和徐北游所在之地,虽然名为北海,实际上不过是北海靠近陆地的边缘地带,除了海水冰冷,与其他地方的海水并无二致。
师徒两人沿着海岸乘船南下,往齐州方向而去,大约一旬的路程就能到达碣石。
公孙仲谋站在船头,眺望大海碧波,对身旁的徐北游轻声道:“二十岁之前,我居于卫国,每天都能看到海,只觉得空洞乏味。二十岁之后,离开卫国行走天下,终于不用天天见它,庆幸之余也从不觉想念,如今我八十多岁了,东都变成了帝都,卫国也变成了魏国,再次见到这抹蔚蓝,却是由衷欣喜。”
这是徐北游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也是第一次坐船,只觉得摇摇晃晃复晃晃摇摇,整个人如坠云端,精神上就有些萎靡不振,丝毫没有见到大海时的欢欣雀跃。
他努力压下自己胸口的恶心,问道:“师父,我们去碣石做什么?”
说话间徐北游下意识地捏了捏萧知南留给他的那块玉佩,有些破天荒的心神不宁,因为萧知南离去前曾说过她要去齐州,所以现在徐北游听到齐州二字便会联想到那位风华绝代的公主殿下。正是情窦初开时,少年人的心事大致都是如此。
久经世事的公孙仲谋自然看穿了自己徒儿的心事,不过却没有说破,只是平静道:“到了碣石,我们转道去卫国。”
“魏国?”徐北游有些惊愕。
卫国,魏国,同音不同形,自然也不同义。
公孙仲谋说道:“卫国……魏国,是当年五大世家和剑宗所在,也是我的家,都说落叶归根,所以这次我想回去看看。”
徐北游怔了怔,默不作声。公孙仲谋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所谓五大世家,张家、叶家、慕容家、公孙家、上官家,每家都曾出过好些名动一时的人物,不过随着一甲子前的那场大战,张家和公孙家彻底消亡,上官家蛰伏,就只剩下叶家和慕容家还名副其实,可以算是高阀门第。叶家出了位道门掌教,慕容家更是了不得,一位掌教夫人,一位玄教教主,一位后建国主,也难怪当年谢公义亲自定下的族评把慕容家排在第二的位置上,仅次于萧家。”
徐北游好奇问道:“师父,你说的族评是什么?”
公孙仲谋道:“所谓族评,就是排出天下各大高阀门第的位次,一般由当代儒门魁首亲自点评。上一届族评是横渠先生张载所作,本届族评则是由江左第一人谢公义接手。一些个所谓的名士大儒,眼界格局不够,就只会盯着自家在族评中的位次,若是升了,欣喜如狂,若是降了,如丧考妣。按照原来的规矩,诸如各国皇家,本不该入族评,只是因为朝代更迭,故而本次族评打破了这个规矩,将萧家等皇家也加入到族评范围中。这次族评,萧家毫无悬念的位列第一,其次便是慕容家,第三是草原林家,叶家排名第五,被慕容氏夺了后建国主之位的完颜家排名第六,牧家从原本的第十落到第十五,另外族评中还有单独一列家主评,大齐皇帝萧玄作为萧家家主仍是位列第一,镇北王林寒第二,后建国主完颜北月第三,慕容萱第四,至于再往后,多是近些年来崛起的江南士族和新贵将门,无甚新意。”
最后,公孙仲谋叹息说道:“以前都是家国家国,家在前,国在后,任凭朝代更迭,我自巍然不动,可如今,却是国家国家,国在前,家在后,覆巢之下,再无完卵。”
徐北游听得心神摇曳。
这便是这个天底下最上层的世界。
——
兴盛一时的巨鹿城互市暂告段落,云集于此的修士们陆续散去,巨鹿城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今日的巨鹿城来了两位过路之人。
两人没有入城,只是立在城头之上,略作停留。
其中一人披散着满头乌发,一袭白袍,姿容绝世,眉心一抹猩红,如同被贬谪人间的仙人。另外一人则是身着青袍,满头白发,挽一个道稽,像个游方道人,轻笑问道:“玄阴,何故去之太急?”
美艳到近乎雌雄莫辨的慕容玄阴脸色有些阴翳,平淡道:“不敢相瞒前辈,我这次要回趟卫国。”
青尘在修行界中辈分极高,即便是已经成为泰山北斗的秋叶和公孙仲谋等人,也要比他矮上一辈,修为更是通天彻地,当年贺牢山一战,以一己之力屠掉大半个镇魔殿,故而慕容玄阴这位玄教教主以前辈称之。
青尘接着问道:“所为何事?”
慕容玄****:“既然是前辈相问,那我也就直言了,前几****略有心神不定,自占一卦,竟是个下下之卦。大真人的占验之道天下无人能比,知道这等心血来潮之事最是灵验,恰好前日,公孙仲谋给我去信,他在信中说自己不去后建,而要转道去卫国,我思量许久之后仍是放心不下,故而决定亲自走一趟卫国,若是无事最好,那就只当回一趟故里,若是有其他变故,也好援手一二。”
青尘点头道:“秋风未动蝉先觉,多半是不会错了,老夫今日占验了一卦,结果晦涩,似乎有人出手蒙蔽了天机,放眼当世,能有如此修为的,大概就只有我那个师侄秋叶了。”
慕容玄阴微蹙俊美眉头,“大真人的意思是,那个一心求证道飞升的秋叶出关了?”
青尘叹气一声,说道:“恐怕不是出关那么简单,而是从那座都天峰上下来了,若论修为,老夫的斩三尸之法与他的一气化三清不过是在伯仲之间,不过他手中有道祖传下来的两件至宝,真要斗法,老夫也不是对手。”
慕容玄阴眯起眼,“若是再加上我呢?”
青尘摇了摇头道:“老夫只是与秋叶师徒两人有间隙,但与道门无仇,这件事老夫不会参与其中。”
慕容玄阴似乎早有预料,微微轻叹一声。
青尘离去时轻声说道:“老夫这次来,是要提醒你一句,不要贸然出手,即便你和公孙仲谋联手,也未必能胜过一个手持两件至宝的准仙人,当年死在上官仙尘剑下的地仙亡魂,可都是前车之鉴。”
心头阴霾愈发浓重的慕容玄阴重重叹了口气。
青尘飘然而去。




那年那蝉那把剑 第九十二章 道门秋叶今到此
一旬时光转瞬而过。
天际上刚刚浮现出一抹鱼肚白。
深秋清晨的海风不算和煦,反而有几分刺骨凛冽之感,公孙仲谋迎着海风走下大船,踏足碣石。
碣石,又称始皇岛,当年始皇祖龙东巡入海寻仙求长生,在此筑石碑地观海台,后世历代皇帝亦曾多次莅临此地,大魏太祖皇帝更是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观沧海》,天下闻名。
公孙仲谋望向远方大海,有略微失神,自语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他伸手挽起自己的一缕白发,自嘲道:“乡音无改鬓毛衰。”
徐北游跟在师父旁边,轻声问道:“师父,魏国是什么样子?”
公孙仲谋叹气道:“卫国变魏国,早已改头换面,当年故人大多死走逃亡,哪怕是回去,恐怕也没几个人还记得我这个离家几十年的老人,而我所记得的那个卫国,与如今的魏国也是大不一样了。”
徐北游想了想,迟疑道:“师父,要不然咱们去找师母去吧?都说夫妻双双把家还,师母她不也是魏国人吗?”
公孙仲谋微愣,随即笑容玩味道:“张雪瑶。”
徐北游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夫妻没有隔夜仇,师父……要不咱们接着往南走,直接去江都?”
公孙仲谋眉头皱起,“张雪瑶,既然她当年想要一个安稳,我现在又何必去打扰她?不去也罢。”
徐北游哦了一声,不再继续劝下去,知道这种事情,终究还是要当事两人自己想开才行。
公孙仲谋长呼出一口气,轻声道:“到了卫国以后,若是有可能,我们去一趟剑宗旧址碧游岛,师尊留给我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还留在那儿。不过当年道门攻入碧游岛,掘地三尺也没找到丝毫踪迹,这些年来一直未曾死心,应该会有一位大真人长久驻守于此地。”
徐北游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徐北游忽然有了一瞬间的恍惚。
不知是短短一瞬,还是经年历月,待到徐北游回神时,发现天地寂寥,原本熙熙攘攘的海岸码头为之一空,除了自己师徒二人之外,只剩下一片空空荡荡。
下一刻,海面上有一叶扁舟顺流而下。
人未至前声已到:“贫道乃是昆仑客,卫国海畔有旧宅。修道岁月七十载,枯坐玄都甲子年。未曾飞升天门闭,只因身处俗世间。道门秋叶今到此,了却前尘过往缘。”
徐北游怔怔望去,只见舟上立着一名道人,一袭紫色道袍飘动,周身光华流转,面容朦朦胧胧看不真切。
——
在前朝大郑年间,魏国还不叫魏国,而是叫卫国,那时的卫国有个四大公子的说法,分别是叶家的叶重,上官家的上官金虹,公孙家的公孙文台,以及慕容家的慕容渊,那时候,是大郑神宗皇帝刚刚登基不久,首辅大人张江陵如日正中天的年代。
那时的四大公子,最大也不过是而立之年的年纪,但因为娶亲较早的缘故,除了上官金虹,另外三人此时都已经有了子嗣,叶重有一子取名叶秋,慕容渊有一女取名慕容萱,四人中年纪最大的公孙文台福气最好,竟是一对双生子,按照出生先后分别取名为公孙伯符和公孙仲谋。
至于张家家主张无定,也就是当时的卫国国主,虽然与叶重、公孙文台等人分数同辈,但是此时已经是不惑之龄,并且已经就任家主之位,实在算不得公子了,于是便只有四大公子之说。张无定晚年得女,取名张雪瑶是,是为卫国公主。
五家虽说是同气连枝,但亲兄弟之间还有亲疏之别,在这些五家小辈中也是如此,叶家和慕容家相邻,叶家的小公子与慕容家的小姐因此而时常见面,算得上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长辈们却是自有计较,当时的五大世家中,张家居首,占据卫国国主之位,慕容家紧随其后,叶家居于末尾,所以为了制衡越发势大的慕容家,张家决定拉拢叶家,并定下了一桩娃娃亲。
这桩娃娃亲的主角正是叶家小公子叶秋和卫国公主张雪瑶。
当时的慕容家同样想拉拢叶家,同样是用结亲的方式,慕容渊不顾礼法,刻意纵容自己女儿慕容萱与叶秋亲厚的缘故便是在此,只想着两人长大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将女儿嫁入叶家,水到渠成。却没想到张家这般不要脸皮,直接开门见山地抢先一步定下了娃娃亲,慕容渊恼怒之余,也为了女儿名声,只好将她送入佛门,拜入主持禅师的门下,带发修行。
只是谁也没想到,一名老道人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几大世家之间的诸般算计。
道门上代掌教真人,紫尘。
也是青尘、天尘等人的师兄,当时的天下第一人。
当时一场修行界浩劫刚刚平息,紫尘和上官仙尘因为某些已经不为人知的原因有过一次联手,两人自草原大雪山返回,先是在辽州拜访了当时的佛门主持禅师,然后转道卫国,上官仙尘前往碧游岛正式接任剑宗宗主之位,紫尘则是在卫国偶然见到了叶秋这位谪仙大材,动了收徒之念。
不管张家和慕容家如何算计,怎么联姻,叶秋都是重中之重,可紫尘却要将叶秋带往道门,无疑是让两家的算计彻底落空。对于此事,叶重乐见其成,张家和慕容家再大,能大过巍巍道门去?就这般,叶秋被紫尘带往都天峰,授予道号秋叶,由道门掌教亲自教导,及冠之后被立为道门首徒,正式成为道门下任掌教的接班人。
事实也证明了叶重的高瞻远瞩,虽然因为此事,叶家不但得罪了张家,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中被近在咫尺的剑宗打压得极惨,但当剑宗覆灭,叶秋成为道门掌教之后,叶家也真正扬眉吐气,从当年五大世家的最后一位一跃为仅次于慕容家的存在。
至于与叶秋定下了婚约的张雪瑶,则是在几年之后被送入剑宗,与公孙家的二公子公孙仲谋一起拜入剑宗宗主上官仙尘的门下,成为一对师兄妹。
因为张无定膝下只有张雪瑶一女,所以张雪瑶有希望成为卫国第一位女国主,上官仙尘出于大局考虑,将公孙仲谋立为剑宗首徒,并有意将自己的一双徒儿撮合,希望日后能一人执掌卫国,一人执掌剑宗。
也不知该不该说造化无常,最终的结果是叶秋与慕容萱因为萧煜夫妻的缘故,在中都重逢,再续前缘,而公孙仲谋与张雪瑶也终是如上官仙尘所愿,共患难后结为夫妻。
当年的人中,除了公孙伯符早亡,其他人都还尚在人世。
只是公孙仲谋与叶秋已经有一甲子未曾见面了。
今日,俗家姓名叶秋的秋叶大真人元神出窍,驾临碣石。
一人立于舟上,一人立于岸上,两两相望。
原本平静如仕女的海面骤然汹涌起来。
最后竟是大浪滔天。
惊涛拍岸,溅起千层雪。
轰鸣声不绝于耳,震人心神。
如此翻滚大浪,别说是寻常渡船,就是水师一等一的宝船,也要被轻易掀翻。
道人脚下的小舟竟是从无数风浪中拔出一个近乎二十丈高的巨大浪头,大浪高高涌起,却不落下,就这么静止在半空中,小舟立于浪头之上,安详无比,放在凡夫俗子眼中,与神仙造化无疑。
哪怕是已经踏足一品境界的徐北游,也是看得嗔目结舌。
道人负手高居小舟中,道袍飘动,宛若要飘飘乎登仙而去。
哪怕是面对镇魔殿殿主都云淡风轻的公孙仲谋脸色凝重无比,甚至没有去拿玄冥剑,而是直接按住背后的剑匣。
徐北游不是愚笨之人,他已经隐隐猜测出此人的身份。
联想到刚才道人所吟之诗,能让师父如此郑重其事对待的,似乎只有那位高居玄都玉京的掌教真人了吧?
徐北游的脸色变得苍白无比。
掌教真人下山了!?




那年那蝉那把剑 第九十三章 仙剑出鞘二十三
扬尘几度山岳轰,仙绶翻腾上九重。
本是卫国朱紫户,持斋把素紫霄宫。
修道归真气十载,玄都坐悟长生功。
都天山上罡风重,紫霄宫中道行隆。
1...2829303132...4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