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羽卿书
可以说,鑫部落压根就不愁发展,唯一限制他们发展进度的就是他们的地盘太小,所以如果鑫部落能够装备这种大船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频繁的来往竹岛和大陆之间,在大陆上殖民开拓新的领地。
就算他们没有这种进取之心,但只拿这种大船搞运输,频繁的与大陆这边经商,也足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嗯,大船,虽然才20米长吧......
“这,帮你问倒是可以,但我估计没什么可能,这种大船别说你们鑫部落想要,就是我们汉部落这不是也才造出来一艘吗
而且就算首领同意卖给你,你也买的起,那也要等我们汉部落自己用的造完了再说,这么大的船,造起来时间又慢,你就算下了订单,估计也要等几年之后了。
还有,这船这么大,就算现在卖给你,你又怎么弄回去呢”负责翻译的小吏给牛尾分析道。
前面的话牛尾听的很认真,翻译说的话也句句在理,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觉得只要汉部落肯卖,他是一定能弄回去的,可直到最后一句话,牛尾直接愣住了。
是啊,这么大的船,上面又没有轮子,就算卖给他们,他又怎么弄回去呢,这玩意儿它只能在水上走啊,上个岸那就是一堆没用的柴火而已。
可问题是,有水路可以直接从浏阳郡通往竹岛吗!
牛尾一下子就蔫了......
“那就算了,不用问了,您说的对,就算汉首领肯卖给我们,我们也带不走。”
牛尾显得很沮丧,但是他对这艘大船仍然很感兴趣,毕竟是汉部落的高科技产物,哪怕就是在岸边看着,都能让他觉得赏心悦目。
河面上,大船在摇橹的推动下缓缓行驶着,许多工匠都在船舱内举着油灯观察有无渗水漏水的情况,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检查,一直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问题。
所有的工匠都大松一口气,没问题就好,没问题就好,真出了问题修补起来就更麻烦了,肯定又要延迟不少的工期。
不过罗冲其实是并不怎么担心的,因为这艘船在建造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去船厂转一圈,碰到哪个环节开始的时候,他更是会临场指挥。
首领亲自督办的项目,倒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工匠敢偷懒的,做活的时候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怕只怕,以后罗冲如果不管了,这些工匠会松懈下来。
罗冲想着是不是该把物勒工名的制度搞一下了,这可是个有效避免工人偷懒不用心的好方法,而且这个制度在历史上,一直从战国时期延续到现代,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大秦以前,吕不韦就是靠着物勒工名才给秦国打下了能够统一六国的底子,到了现代,物勒工名的制度也一直在各种制造业沿用。
其实这就是在制造出来的产品上签署工匠身份信息的一种方法,以此来追究工匠的责任,远的拿秦朝来说,所有的兵器零件上都要刻铸工匠姓名或者编号,到时候哪个不合格就可以给工匠治罪。
到了现代,这个制度稍有变化,把这种生产信息都编进了条形码里,但是哪批货出了问题,还是可以找到当天班组的工人的。
这项制度保存最完整的,还要说是造船业,即使到了现代,全都是钢铁焊接的轮船,焊工也要在自己焊的那一段缝隙上打上自己的工号钢印,将来这艘船出了事故沉没了,打捞上来发现是哪个缝隙没有焊好,也是会追究工人责任的。
现在这种木船虽然没办法打钢印,而且物勒工名,严苛法办的制度也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罗冲可以稍微改一改,把处置工人改为处置负责人,哪一艘船出了问题,罗冲可以不找工人,但一定会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谁让你没有监管好的,你这监工的都不重视,下面的工人能干好吗
当然,既然这样做,为了避免监工上下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情况,也就是工人拿大,故意不按监工的要求办事,这种情况,也要给监工下放一定的权力,让他们有权利去处置不老实的工人,这样才能让工人们老实听话。
而这样一来,罗冲就可以唱红脸了,把这收拾工人的脏活扔给监工去做,具体的生产和工人他都可以不管,出了事就直接杀个监工,杀鸡儆猴,这样既不得罪工人阶级,还能让他们老实干活,岂不美哉。
大船在河面上飘了有一会儿,在检查没问题后,罗冲就下令返航了,舾装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没那么多的时间耽搁。
大船直接驶回了船厂的专用码头旁边,整个舾装的工作都要在这里进行。
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来提高行驶速度,罗冲给这艘船设计的是三桅,两根主桅杆分别在从前往后量8米和14米的位置,几乎是把整艘船的船长分成了相近的三份,只不过船头的部位略长一些。
一根船艏斜桅,可以根据情况挂三角帆,在逆风航行的时候也能获得向前的动力,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撞角,虽然汉部落目前没有水上的敌人,但是总要有备无患嘛。
两根主桅杆之间的距离有六米,这个地方就是船的上层建筑位置,可以在这里搭建一个六米长宽的舱室,正所谓乌篷船乌篷船,没有篷子怎么叫乌篷船呢。
再说,这个棚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不然如果出航的时候下了雨,让船员们去哪避雨,去哪住,这都是问题。
不过第一艘实验船,也是标本船,罗冲不准备随便弄个棚子糊弄自己。
他直接在甲板上盖了个两米高的木头房子,房子是平顶的,上面是个平台,房子的两侧装有木制的楼梯,船员可以走到上面观察情况或者操纵风帆,甚至也可以在这里架设四架床弩,也是没问题的。
两侧还各有一排四个舷窗,同样是方格糊纸的风格,但是窗户的开启方式是左右推拉的,因为船本身比较颠簸,所以上面的设施也要尽量固定,能不动的东西都尽量做成固定的。
上层建筑的建造速度并不慢,相比于造船,做这种四四方方的房子工匠们显然更拿手,于是乎,每天都要跑到河边看一看的牛尾就见到这一神奇的过程。
在首次试航的第二天,牛尾就突然发现,造船的工匠们给船上插了三根很长很长的柱子,两根是立在船中段的,一根斜躺在船头那里。
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弄几根这样的杆子有什么用,不觉得这玩意儿很碍事吗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汉部落自己的族人,见到新船上突然多了几根杆子也是啧啧称奇,纷纷议论:不知道首领又研究出了什么花样。
又过了一天,船上开始出现很多的工匠,他们往船上运了很多的木方和木板,然后拿着锤子一顿乱敲,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在甲板上面打造了一个正方形的上层船舱,两边还各有几个窗户。
在过一天,一些人有开始在那个平顶木屋的上面加装楼梯和护栏,把整个屋顶做成了一个露天的平台。
&nb
第531章 游伏的新任务(求票票求订阅)
不知道是第多少次来河边看汉部落大帆船,牛尾十分享受汉部落的这种氛围,和已经不知道成立了多少年的鑫部落比,汉部落让他觉得更有朝气。
这个部落的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生活,盘算着自己今年能收多少粮食,粮食又能换多少钱,来年再生个孩子。
小贩们则是在种地之余,利用闲暇的时间努力赚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发现不管做什么样的小买卖,都能很容易的赚到钱,因此也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经商的大军。
对于这一点罗冲其实是不奇怪的,汉部落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口,有人口就会有需求,现在的市场一片空白,只要你有货,就根本不愁没人买,当然是卖什么都好卖了。
不过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罗冲的支持,比如他推广出来的那些小吃,就非常的受欢迎。
工匠们的生活就更积极了,对于制造业来说,最大的幸福不是赚了多少工资,升了几级爵位,而是能够看到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东西派上用场。
第一艘帆船已经舾装完成半个月了,这些天船员们不停试航,一是测试新船的性能,第二就是培养船员怎么操纵船帆。
不过这种中式硬帆操作起来是最简单的,船员们因此学的也很快,同时,他们不只是在熟悉船上的各种设备,其实也在一直熟悉天气和水文情况。
桅杆的顶部插着一根红色的风向旗,经过这十多天的航行,船员们已经总结出了这个季节常有的风向。
浏阳河是一条由北向南走向的大河,但是这一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北都有大山的关系,总是会刮东风和西风,这样一来,对于在河面上行驶的帆船来说,这就是横风。
顺风和逆风的时候很少出现,大部分都是横风,但是这种风向却正好是适合中式硬帆的风向,因为只要把整个帆升起来,再把帆面拉到和船身成45度角的斜面之后,船依然能够行驶。
虽然总是说顺风跑的最快,但是既然有顺风的一面,就肯定会碰上逆风的时候,然而横风这种风向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顺风也没有逆风,不管你是要顺流而上还是逆流而上,总能找到合适的角度让船帆受风,推动船只前进。
这些天船员们就一直在练习操纵风帆,而且已经学会了怎么操纵帆船驶入上风口,然后再利用顺风的优势,在不到百米宽的河段完成180度掉头这样的操作,而且在调转方向后还能快速改变船帆的角度,再次利用上横风的优势。
罗冲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事情,并且他还再次设计出了两种小型的新船,用来配合大帆船使用。
一种是小型的水文侦察船,这种船只有不到五米的长度,宽不到两米,仅供一人使用,也就比当初他做的那个皮划艇大那么一点,但是不同的是,这艘船上也有船帆。
不过上面的桅杆却是活的,可以灵活的拆卸下来。
做这个玩意儿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给大船开路用的,因为内陆河水文环境比较复杂,河道的深浅,有无礁石,前方坡度怎么样,有没有激流,甚至前方有没有瀑布......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着大船一头莽上去,最后很可能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而有了这个船,就可以派一个人驾驶小船先到前方侦察,如果发现前方不适合大船航向,就要及时的给后面的大船发信号,让大船停下来或者掉头。
虽说这样对前面的侦察员有些不公平,但是如果能用一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后面的大船和众多船员保存,罗冲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侦查员。
当然,高工资和高抚恤也是必须的,这个职位自愿参加,不强迫任何人,因为强迫了反而更危险,万一强迫谁干这个,让这人生出报复之心,明明前方是个瀑布,结果他不发信号,那最后大家只能一起玩儿完。
另一种新型的小船,就是配属在大帆船上的舢板,这个船只有五米长,但是却有两米五宽,长宽比二比一,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跑的快,而是要多装人。
船的头尾都是平头,也没有动力,全靠手动划桨。
其实这个就是一艘登陆船,在岸边石头太多,或者水位太浅,大船无法靠岸的时候,就可以让大船在河中间抛锚停船,然后让船员放小船下去登陆。
所以罗冲才给这艘舢板的长度设计的只有五米,因为平时不用的时候,这艘船都是放在大船甲板上的,关键时候也可以当救生艇使用。
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罗冲让人在大帆船上配备两艘这种登陆艇,平时就并排放在船艉甲板上,正好可以放下两艘,前面的甲板上则是放了四艘水文侦察船,留着出了事故的时候备用。
平时的时候,船员们就待在中间的船舱里,还有船舱上面的露台。
最后,为了保证出事的时候船员们都能活命,船上还配备了很多的皮囊,都是剥下来的完整羊皮,去掉脑袋和腿,里面充上气,扎紧口子,刷上一层白色的油漆,再装进一个大红色的细麻绳网兜里,当作救生圈使用,落水了也可以抱着这个皮囊。
至于为什么在外面加一层网兜,当然是为了好抓了,要不然这么大一个气球漂在水上,还真的很难抱住。
几艘小船很快就装备到了大船上,船员们也在做着相应的训练,当然,游泳训练也是少不了的。
船厂里面也没闲着,在有了成功建造第一艘帆船的经验之后,后面的进度就快上很多了,现在流水线上的整体进度,已经达到了材料准备一艘,在建一艘,试航一艘,舾装一艘的速度。
四艘不同进度的船同时进行,速度不可谓不快,几乎每个星期都能看到新船下水,简直和下饺子一样。
最先做出来的那条船,也在不停的招募船员,训练各种航行科目,为以后的新船培养船员。
罗冲甚至想着,要不要搞一个车船驾校,专门培训驾驶马车和帆船,只接收成年的学员,然后给他们颁发驾照,以后没有小本本的不能随便开车...不...不是,是不能随便开船。
想了想,到还真的可行,毕竟不管是驾车还是操船,都是十分考验技术的,不然就算是平常的百姓攒钱买了一个,到时候不会用也是挺蛋疼的。
而且办一个这样的驾校,一是可以多给部落储备一些驾驶人才,二是也可以收费,给政府增加一项财政收入,第三,将来就算是征集车夫和水手,也更容易挑选和召集,一翻户籍档案就知道了。
也就是在第三艘大帆船开始舾装的时候,汉阳城那边又来了一个车队,这次还是来送船帆的,毕竟纺织厂就在那边,目前也只有汉阳城有这个能力制造大型的风帆。
不过这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这次送货过来的人,是已经闲了半年的游氏兄弟。
第532章 你要不要上学(求票票求订阅)
“嗯,好了,你们的任务就是这样,不过不是马上出发,你们两个,还有你们带来的人,都要参加一个月的操船训练,熟悉一下以后的生活环境还有共事的船员,出门在外,你们和所有船员的命,就靠着那几条船了。”安排完任务,罗冲再次对人两人叮嘱道。
游伏两兄弟也是赶忙答应,说实话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上船了,帆船这么高级的东西,可比骑马驾车有意思多了,这可是个会移动的大房子,能装百八十人呢。
处理完这件事情,暂时就没有什么需要罗冲亲自处理的了,卫山郡的建设有云志盯着,现在已经进入了正轨,夯土的城墙和汝阳郡一样大,是个四四方方,边长为一公里的正方形。
城池的外面也修建起了几座砖窑,每天不停的用挖掘沟渠弄出来的泥土生产着砖块,农田也在移民的努力下不停的开垦,种植着官府提供的水稻和玉米种子,还有他们自己带来的甜高粱。
这里的移民也是一样,只要正式加入汉部落之后,就会设立户籍,登记人口,同时按照爵位发放应有的土地。
城里面的民房虽然还没有多少,但是酿酒工坊却早已开了工,目前罗冲给出了的二三十种不同的酒曲配方,酒氏族的族人们也在有条不紊的做实验,只不过酿酒太耗时间,一时半会出不了结果,所以暂时也没办法管了。
能够快速见到成效的制糖工坊已经建了起来,再经过最初的小批量试验后,现在已经步入了正轨,工坊就设在浏阳郡的坊市里。
红糖的主要生产工序就是榨汁,熬糖,翻炒红绵糖,装模冷却硬糖糖块这几个步骤,都是非常简单的,即使没有专用的器械,只要有个能够熬糖的容器,就可以手工制造,技术难度并不大,要不然当初的珠部落也不可能那么早就搞出红糖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