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山村养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喝大麦茶

    然而他依旧还是需要戴着面具生活,处理工作,表相和本体似乎已经撕裂,人仿佛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着。

    偶尔的机会,他看到了周恒先前的视频,有了一些奇特的感觉。

    一个人能在那种不毛之地,养着羊,天天喂食、放养,空余时间编个藤编吊椅,或者藤编小羊,或者来个野外烧烤,喝点小酒,闲心十足。

    从周恒偶尔的小动作、小事情来看,感觉他是个非常幸福、满足的人。

    这感觉对目前的他来说,真是很难得,让人羡慕。

    所以,他就这么决定了,暂时先丢下一切,也尝试过过这种生活,或许能改变他的内心现状。

    虽然下雪了路不好走,但由于还没有结冰,倒也问题不大,一路从省站打的士过来,所花不菲。

    周恒想,看来这个人也是不缺钱的。

    他热情的替他接下来了行李,说道:“这可不轻啊!来一趟不容易吧我们这地方小,车不容易进来。”

    汪才俊笑道:“没什么,就是冬季帐篷,和一些日常用品,杂七杂八就一大堆了。”

    周恒也笑道:“这时节来真不好啊,你要是再来迟一些,等气温高点,春暖花开,路也好走,什么吃喝的都有,田园风光也美好。”

    就不说春暖花开,哪怕夏、秋也都很好啊。

    这下着雪的时节来,真是有点不好受。

    汪才俊却笑道:“我觉得这样很好啊,人和自然更亲近。踩着雪,吹着风,这才是生活。”

    行吧,他觉得没问题就行。

    周恒其实想起了一首诗,觉得写得很不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重要的就是活得高兴,活出好时节来。

    这个时间点了,现在肯定是赶不到羊场了,先住一晚,明天再开车去。

    周恒今天没赶去羊场,就是在等他。

    休息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周恒开车再去羊场,带着江晓萱、胡金华俩人、汪才俊一起。

    这次,他把大黄狗也带上了。

    车上照例装满了吃喝的,鸡鸭鱼肉蔬菜满载而去。

    由于温度没有升高,雪还没有化,相对来说路算比较好走的,路上开慢点也没事。

    路上,周恒问胡金华:“老胡啊,都快过年了,你还跟着我们在外面浪,要不要紧的”

    跟胡金华一起雕刻整件的老师傅们都早就回去过年了,就他一个人,也可以休息了。

    但他要在休息之前,去看看周恒的羊场,然后惦记着他的竹亭,说了给他做个雕刻件送给他的,一定要实行。




第二百一十九章 原木屋
周恒其实无所谓的,竹亭么,有雕件自然高端美观些,但没有也是个简单自然的作品,拍段视频意思一下而已。

    很多搞改装的视频,也都是这样,意思一下。比如老房改造,结果墙面有发霉的、有掉皮的,都不铲掉墙皮重新刮腻子,而是直接就刷白石灰美白。

    那种搞法,也就是拍摄视频的时候能看,能管多

    《山村养殖》第二百一十九章原木屋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二百二十章 雕兰花
周恒特地上前打量了这个未完成的木屋,感觉真是有点东西。

    张运喜的大儿子叫张德旺,这些年都在外面打工,本来明年的计划跟今年一样,继续打工的。

    没办法,不打工干什么呢他们得打工攒点钱,给孩子将来娶媳妇用啊。

    不过,前些天偶然接到周恒的电话,说在村里包地养羊了,让他夫妻

    《山村养殖》第二百二十章雕兰花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二百二十一章 该不该传承
    周恒反问黎丽:“你怎么知道我会编花瓶”

    编织箩筐和花瓶,本质上区别不大,掌握了技术后就一通百通了。

    他小时候还编织过精巧的蝈蝈笼子,还挺好看的,然后自己抓了蝈蝈往里面放。

    都怪那时候的娱乐不多吧,所以净学会这些值不了钱的小玩意了。

    黎丽拿出手机,找出一个画画的软件,当场画了一个花瓶的形状,说道:“编成这样廓形的,可以吗”

    随便几笔画的廓形,是一个古典风味的花瓶造型,与这株兰花的气质非常搭配,互相衬托,古韵十足,可见她的功底了。

    周恒接过她发来的图片,说道:“好家伙,你这还给我来图来样订制啊!”

    “怎么样行不行”

    “行!当然行,男人哪有不行的!”

    不过,现在时间已经不早,要准备休息睡觉了,九点已经算在熬夜了。

    这种编织花瓶的事情,不用赶工,明天起来再说吧。

    汪才俊带来一个帐篷,是在网上买的,也没打开过,安装好后发现还挺大第一次买没什么经验,想着反正要住好一阵,于是买了个一千多的,这算比较不错的了。

    那种撑好后,占地面积有十几平方,还有屋顶、简易窗户、门等等的,而且顶部和四周都有防雨、一定程度的保温作用。

    于是,周恒本来打算送江晓萱和黎丽两个女孩子,去张运喜家里住的,现在也算了,让她俩住小屋里,他和胡金华过来过来跟汪才俊一起挤帐篷。

    反正被子倒是不缺,这次又从家里带了两床来。

    第二天一早,周恒起来准备要喂羊,发现张运喜已经提着袋子,在给每个羊槽里放着饲料,羊们吃得可香了。

    饲料是周恒搭配起来的,里面有一些玉米杆碎、大豆杆碎、玉米粒等等,羊比较喜欢咀嚼像玉米粒这样有嚼劲的吃食,但不能让它们多吃,得配合其余种类的食料。

    要不然,容易吃撑甚至胀死。光吃玉米、再一喝水,能把胃给撑大几倍去,这可不能小看。

    今天是晴天,但现在还早,太阳还没出来,天灰蒙蒙的。

    周恒起来是准备喂羊的,但现在羊已经喂上了,没他什么事情。他只是登录养殖,扫描一下这些羊的情况,顺便赚点经验值。

    扫描完这些,顺便把家里的鸡、兔、鱼都扫描一遍,反正现在有了远程操作的权限,保险的同时,还有经验值可赚。

    弄完后,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于是他就琢磨着,一会儿就去砍点藤子,把昨晚黎丽说的花瓶给编了

    胡金华雕出来的兰花,是一件艺术品,需要在一个配得上它的容器里存着,那就非自己莫属了,周恒有了使命感。

    不过,得先吃了早饭再说。

    此时其余人也都陆续起来了,汪才俊很积极,去帮着张运喜牵袋子喂羊尽管他什么都不会。

    张运喜起初还搞不清状况,不知道怎么就有个人抢自己的活了,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他有点紧张,周恒笑着给他解释,这是自己的一个朋友,过来玩的,顺便帮忙做点事。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做吧,不要跟他客气。

    张运喜其实还是有点放不开的,这个说普通话的外地人,他也不敢吩咐让人做什么啊。

    不过,汪才俊很主动,看到张运喜去扫羊圈,也拿着另一个扫把帮着扫,把一些没漏下去的羊屎给扫下去。

    底下的就攒到晚上一起扫,扫到旁边远处堆起来,发酵成有机肥。

    老实说,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他觉得做起来还怪有意思的,虽然一开始干得不好,姿势笨拙,但也不是学不会的高难度。

    还真如他想象的那样,干着干着,人就开始发热,汗都快出来了,哪里还冷啊!

    这边,周恒他们正准备搞点早饭,然后去砍藤子的,张德旺已经挑了一担子过来了。

    一到这边,他就笑着招呼:“你们都起来了来来,先吃早饭再说。”

    周恒有点不好意思,说道:“大哥,这怎么好意思我们自己正准备做饭的呢。”

    张峰喊他大哥,周恒便也跟着喊,是个意思。

    “不用不用,我都给你们挑过来了,将就吃些算了,自己做多麻烦。”张德旺笑道。

    先前那些天,周恒做饭总是喊张运喜,后来张德旺回来了,也跟着吃了好几天的饭,而且顿顿都吃得好,有肉有菜的。

    现在周恒过来了,所以他也很热情的做了早饭挑过来。

    一路挑着走过来出了汗,他的棉袄都脱了。

    那边,女孩子们才刚刚起来,还没来得及梳洗呢,见别人早餐都挑过来了,真是不好意思,赶紧麻利的去洗漱。

    早饭是玉米面粑粑,跟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还有一大盘辣椒炒肉,一大盘咸菜。

    都是准备过年的,这里也兴过年杀猪,肉可少不了。

    一群人谢过之后,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老实说,以往周恒总觉得这边特别穷,主食还是玉米,感觉很不可思议,但其实偶尔这样吃一顿,感觉真是好吃。

    现在的人都是这样,大鱼大肉吃惯了后,各种花心思想吃野菜,总觉得以前吃的蒲公英啊、野韭菜啊之类的,是很好的东西。

    以前看不上的粗粮杂粮,现在全成养生的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无公害绿色粗粮,放心种植的。

    一边吃着,张德旺一边说话,告诉了周恒一个消息他们村后面的山上,在建一个网络信号塔,已经在动工了。

    周恒真是有点惊喜,省电视台还真是有点魄力啊,说找人弄就真找到人弄了,这效率!

    有了网络信号塔,信号增强了,他办事也会方便很多。

    对了,电视台的节目,好像是明晚播出,到时候找个地方看看电视去。自个儿头回参加节目,在电视上露脸,总得瞧瞧啊。

    也不知道电视台的摄像头,有没有带美颜滤镜什么的。

    吃过早饭,汪才俊继续给张运喜当小弟,干得不亦乐乎,周恒几个人则去砍藤去。

    胡金华没有跟去,他在研究周恒做到一半的竹亭上次离开之前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的扔在这里。

    但六角亭的廓形已经出来了,胡金华只要想想看,在哪些地方适合加一些木雕作品,然后设计一个适合的图案,给加上去就行了。

    龙凤图案是他最擅长的,但他不喜欢,觉得一个比较现代的竹亭,需要更代表审美的雕件相匹配才行。

    他绕着竹亭里里外外的走着,目测和比划着,并在心里打着腹稿。

    而那边,周恒已经砍了一些粗细不一的藤条回来,两个女孩子跟在后面,也玩得很高兴。

    看着周恒一边思索,一边对着黎丽画出来的图形进行对照,而且藤在他手里翻飞的样子,江晓萱真的觉得他就是个大师。

    昨天胡金华雕刻的时候,就录下了视频,现在自然也少不了拍下来,到时候做一个合集视频。

    她感觉这想法很好。

    有时候她真的觉得,像这种带艺术性质的老手艺,真的应该发扬起来,而不是让它就此在山间埋没。

    她问周恒:“诶,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作品放到网络上推广一下,让更多的人见一见你们这里的藤编手艺啊”

    周恒笑道:“都不值钱的,谁会关注啊!”

    “那不一定啊,我就感觉这些很好,很有特色,为什么不能推广一下”

    她比较理想化,比较看重这些。要不然,最开始就不会主动推广她听到的皮影戏了。

    而且后面有人问她相关问题时,她都会毫不犹豫的去主动推广。

    周恒察觉了她语气里的认真,问道:“你真觉得我们这里的藤编很不错”

    “当然很不错啊!你没看到你在网上人们的评论吗”这次,是黎丽出的声。她也认为是这样。

    这下子让周恒也有点动心了,他想,要是咱们这里,多了个“藤编之乡”的名号,那也不错啊。

    藤编当然也分派别的,这种技术全国南北都有,但编织的工艺会有不同,会有一定的外面差别。

    其实很多流派的藤编,都已经申请了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哪怕产品不太值钱、没什么市场了,但那项技术,却是有人传承着的。

    如今到了旧文化复兴的风口浪尖,很多被人忽略掉的老艺术,现在都申请了非遗保护着,以免其消失了。

    先前周恒还看过一个纪录片,讲西南的一种草鞋编织就是用香蒲草的叶子,给打的草鞋,那个技术也已经申请了非遗。

    会这项技术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到如今还会用手打一些草鞋,拿到集市上去卖,还能被人抢购一空这年头,穿是不穿的,但买一双放在家里收藏着,纪念一下也是有的。

    而且已经卖得不菲了,好像是一百多块钱一双

    想当年,这种草鞋是挑着一大串地卖的,五双才能换几个馒头钱。没日没夜的编草鞋,才能换个过年钱、或者一件新衣服钱。

    唯一的传承人老大爷笑着说:别说我现在卖一百多一双,我不打了草鞋拿上街卖,你就是想花一千块钱买一双,那你也买不到啊!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上了电视
    其实,这种草鞋的编织技术传承下来,到底有没有真实意义,这个还存在着争议,但老人家觉得这项技术要随着他一起带去天国,总觉得心疼。

    而现在江晓萱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周恒也开始想,是啊,咱们这个不被人注意的藤编技术,要不要传承下去呢
1...119120121122123...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