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之所以选择海城作为据点,作为自己的根基,油田便是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之一。
所以这些年来,海城的防火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此时说是冠绝整个世界也绝不夸张。
多尔衮上次入侵海城,已经吃过了一次苦头,可就是不长记性,徐长青又能有什么办法?
只能勉为其难,再好好教他做人了。
其实就算不用石油威势,徐长青也有的是办法,好好教多尔衮做人。
什么地雷战,地道战,包括人.肉.炸弹等等,都是极好的武器。
依照模范军此时的状态,不说其他,单单是人.肉.炸弹,徐长青随时都能搞出几千人,并且都是无怨无悔的好汉子,换也能把这些真满洲换干净。
世界真正的民族主义觉醒,要到二十世纪中叶,而华夏的民族主义觉醒,此时已经有很大的苗头。
可惜的是,种种、种种原因作祟,历史上,诸多敢于反抗的汉人英豪,在这个时节都已经魂洒沙场……
这不得不说是华夏民族的悲哀……
更为可惜的是,北面方向,还是不够周全,破绽许多,让不少鞑子逃了出去。
不过徐长青也不懊恼。
想赶尽杀绝,这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儿,便是大罗神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留些活口出去,有他们传播他们在海城的心得体会,反而更有利于此战的影响力传播。
徐长青思虑间,布木布泰也回过些神,不过依然不敢去看底下暴虐的战场,而是幽幽的看向徐长青的侧脸。
或许是已经认命了的关系,布木布泰忽然发现,若是能跟在徐长青身边,倒也并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
暴虐的战场一直到午时才逐渐停息。
后来,诸多真满洲也发现了,北面才是生路,纷纷拼了命的往北突围,可模范军肯定不是吃素的,不断利用地形优势,在北面围点打援,这使得此役能逃出来的清军,着实不多。
至少有多半,都折在了这海城之内。
多尔衮此时已经退到了海城七八里外的一座土炮台上,犹如木偶一般,呆呆的看着海城依然在不断燃烧着的旺盛大火。
即便此时战报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多尔衮心底里已经有了数,此役,不说其他,单单是真满洲,至少就得有五千以上的伤亡,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这绝对是有史以来,大清国伤亡最惨痛,也最莫名其妙,最让后人引以为戒的一场惨败……
“阿哥,咱们,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此时,多铎也再没有了平日里的跋扈和锋锐,金钱鼠鞭都被烧掉了大半,浑身灰头土脸,没有了光鲜的外表包装,跟个穷.**.丝也没啥区别了。
“怎么办?”
多尔衮忽然笑了,转让看向衣冠虽是完整,可脸却黑的犹如锅底般的济尔哈朗,“郑亲王,您,可有良策?”
济尔哈朗此时也像是吃了翔一般恶心。
此时此役,徐长青打掉的不仅是多尔衮的锋锐,威信,更是他们整个大清国的脸面啊。
甚至,这都不是脸面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关乎到了大清国的国本……
片刻,济尔哈朗长舒了一口气,低沉道:“摄政王,海城,水太深了,强攻实属不智……”
多尔衮脸色陡然狰狞:“既然不能强攻,那便围!本王倒要看看,他徐长青还能成精了!通知各部,今日各部战死的人手,本王随后便为他们补全!”
“喳!”
……
然而多尔衮嘴上说的倒是漂亮了,可刚等诸部都撤回来,他简单安抚一遍,便是与济尔哈朗来到了大帐内密议。
“什么?”
“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你想要议和?”
济尔哈朗虽说有所准备,可真听到这话从多尔衮口中说出来,一时还是有些止不住的震惊。
谁能想到,心高气傲如多尔衮,此时竟然会选择这条路……
多尔衮苦笑:“六哥,我也不怕你笑话我,你先看看西北的最新战报吧……”
说着,把一份战报递给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忙仔细看了一遍,稍稍舒缓的脸色再次犹如锅底,咬牙切齿道:“大同的王朴暂时倒不足为虑,可李自成此贼,必须要尽快诛除!否则,必成大患那!”
多尔衮继续苦笑:“六哥,不止啊。我刚刚收到消息,献贼张献忠,此时已经攻克成都了……”
“这……”
济尔哈朗面色不由再次一变,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此时的大清国,看着是携山海关一片石大胜的威势,接连收复祖家、吴家,入主京城。
但天下大势早已经不是以前。
大明虽有着徐长青在这边撑着,勉强苟延残喘,可诸多天下势力也起来了。
纵然此时李自成和大顺没有太多攻击力,可背后的张献忠却是兵强马壮,万一他们之间要搞点什么,大清国就要寝食难安了。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诸多铁庄稼在京师胡作非为,民心早已经不稳,但这东西便是多尔衮一时都不好阻止,只能先由着他们来。
大清国此时看似风光,实则是多线作战,稍有不慎,便是尸骨无存!
“摄政王,徐长青这边,能同意议和吗?”
济尔哈朗犹豫良久,看向了多尔衮的眼睛。
“他不同意?”
多尔衮顿时冷笑:“他不容易才有鬼!若是咱们再继续耗着,咱们拖不起,他徐长青难道就能拖得起?”
济尔哈朗也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只觉心里一片憋屈。
徐长青的确是拖不起,但徐长青却就是有着拖的底子,他此时不仅有大明太子,更有大清国的天子在手中,而大清国若是再拖……
“摄政王,你,你准备派谁去议和?”
纵然千般不爽,万般不愿,可真正冷静下来,济尔哈朗还是接受了多尔衮的方案。
说实话,到此时,面子已经不值钱了,能不能从这泥潭里抽身,全身而退,然后活下去,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洪承畴!”
多尔衮没有丝毫犹豫,看向了济尔哈朗的眼睛。
“额……”
片刻后,济尔哈朗这才回神来,老眼不由大亮,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赞道:“摄政王,妙,妙啊!”
……
“什么?”
“摄政王,您,您是说,要,要臣去海城,跟,跟徐长青议和?”
大帐内,洪承畴看着多尔衮脸上淡淡的笑意,整个人几如五雷轰顶,一时都有些恍惚了。
谁能想到,他洪承畴呕心沥血,肝脑涂地,真的是拼了性命都在为大清考虑。
可此时,多尔衮居然把这种不仅斯文扫地,更是如临深渊的活计,丢到了他头上……
其实,早在今天上午战事绵延的时候,洪承畴就有了一些不太妙的预感。
他已经意识到,徐长青或许玩手段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军事方面,真的是个百年难遇的天才!
目前这种状态,大清国想要攻下海城,几乎已经是不可能。
他还正拼了命绞尽脑汁,看能不能找到个好办法呢,却是不料……多尔衮居然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怎么?洪督,您不愿意?”
多尔衮自然注意到了洪承畴的面色变化,却是并没有几分波动,只是淡淡笑着看着他。
第545章 把东莪送给我当小妾吧
“主公,大胜,大胜啊!这绝对是我大明诸多年来,最为恢弘的一次大胜啊!此役,我模范军仅是缴获真满洲首级便有近五千级,蒙古人三千余级,披甲人两千余级,各种铠甲、兵刃几如无数啊……”
夜幕悄然降临,诸多火势都熄灭了,模范军战线已经退到第三道内城,徐长青的中军也迁至这边,但此时的清军,已经再不敢贸然强攻。
高大的城门楼临时中军内,李岩简直有点手舞舞蹈的对徐长青汇报着今天的战果。
没办法。
斩首上万啊!
这是个什么概念?
便是当年太祖爷、成祖爷连番出塞征战,几十万大军,也少有这么恢弘的时候啊。
可此时,他们模范军做到了!
而且,己方的伤亡,只有三千人出头!
“呵呵,军师,别着急,先喝杯酒,慢慢说。”
徐长青脸上虽是挂着畅快的笑意,但内心里却极为平静。
此时大胜的确是大胜,也着实是对清军造成了严重打击,伤筋动骨都不为过,却究竟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此时,外面围困的清军,不说其他,单说真满洲就得有个四五万人,除非他们全都入瓮来,否则,想灭了他们是不可能的。
徐长青的思绪早已经从此战的大胜中解脱出来,转而开始图谋出城作战了。
只有从正面再击溃清军一次,让他们彻底从骨子里胆寒,这才能真正解此时海城之局。
李岩接连喝了几杯酒,情绪这才稳定了些,可还是有些止不住的兴奋。
这必将是青史留名之战那。
“报——”
“大帅,清军有信使过来,想面见您详谈……”
正当徐长青和李岩等人商议着尽快补齐伤亡儿郎们的遗缺时,外面忽然有亲兵禀报。
“嗯?”
众人都有些发愣,谁都没想到清军居然这个时候派信使过来。
赵增金顿时便妥帖的摇头晃脑,哈哈大笑道:“老子还以为狗鞑子有几斤分量呢,想不到,刚刚开始而已,狗东西就撑不住了哇!哈哈!”
二狗众人脸上也都是遮掩不住的喜色。
谁能想到,一直高高在上的大清国,居然讨着巧过来找他们议和了!
徐长青的眉头却皱起来。
清军着实狡诈,诡异莫测,皇太极之前就多次用这种迷惑人心的手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绝不能不防!
摆手制止了喧嚣的众将,徐长青看向亲兵道:“议和使臣是谁?是范文程?”
亲兵忙道:“不,不是。大帅,是,是洪督,不,是洪承畴这个大汉奸……”
“洪承畴?”
瞬时,室内众人都有些懵了,谁都没想到,此时,多尔衮居然把洪承畴这个二五仔推出来当使臣?
李岩这时也回过神来,皱眉道:“大帅,此事有异,极有可能是鞑子的缓兵之计!”
徐长青缓缓点头:“缓兵之计也无妨。临淄和青州的人口都到哪了?”
李红云忙恭敬道:“临淄的人口已经到海城附近了,青州那边也快了,至多也就是明后天的事儿。”
徐长青点了点头:“军师,副军师,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我去会会咱们洪督!”
“是!”
……
此时海城最外围的城墙虽是被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置,但还是有一些儿郎们在这边值守的。
洪承畴这边得到了徐长青让他进来的命令,这才是被放行。
顺着一个小篮子上了城头,旋即又来到了城里,闻着这还有些没有散去的焦糊味、以及刺鼻的生石灰交织的味道,再看看高大的城墙,洪承畴心中一时真的是感慨万千。
在之前时,他在清军高高的土炮台上,便看到了一部分海城内部的情形。
可远看是一回事,真正进来体验,却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便是洪承畴此时也不得不感叹,徐长青在军事方面,真的是个天才中的天才!
这种九宫格一般的连绵城池,一座座城墙又这么高大宽厚,若不是内部发生变动,外部真的是很难攻克。
谁曾想,徐长青这个他几乎是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竟然,真的做到了……
一路犹如百蚁噬心,浑浑噩噩中,洪承畴也不知道穿行了多远,穿过了几道城门,终于是来到了徐长青的临时中军外。
“请稍待,卑职去为您通秉!”
毕竟是曾经高高在上的蓟辽总督,领洪承畴过来的这模范军把总是辽民,虽说有点恨洪承畴入骨,恨他背叛了大明,投靠了狗鞑子,但在礼数上,还是给了洪承畴尊敬。
这也让洪承畴稍稍心安。
纵然此时颜面扫地,可若是能把此事做成,倒也是大功一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