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袁灏不得不承认,嘉靖二十年底,叶都讲开始巡视松藩之后,便一再敲打各县,要求各处道院以稳定大局为重,不可轻启事端,做好对各部部民遗留党项人的优抚事务。而曾监院也正是以此为自己行事的依据,对党项人和三部部民格外忍让,就是为了怕引起地方不靖。
赵然也很无奈,于是道:老袁,跟你说实话,若是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动手,党项人什么都说不出来,他们正逢战败,战败者就要有战败者的觉悟,我相信那时候的党项人,是压根儿不敢说出半个不字的,就算闹,他们也不敢闹大。但如今已经快过去三年了,白马院都认了他们的田契,咱们再强行收回,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咱们大军在手,怕他何来?
老袁,你说这句话是在试探我么?
下官惶恐
我不反对在必要的时候杀人,但我们在杀人之前,是不是要多想想后果?多做做准备?而且,如果能够不杀人,那岂不是更好?
那监院的意思,咱们就这么认了?袁灏十分失望。
我的意思,红原的这块蛋糕这张大饼已经很难下咽了,馊了,既然如此,能不能考虑重新做一张大饼呢?
重新做一张大饼?袁灏没听过这种说法,当即深思起来。
赵然也不过多解释,道: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别的事情,正是咱们谈的迎宾这个职司,选一个合适的人选,把咱们白马院的福利搞起来!
袁灏有点跟不上赵然的思路了,眨了眨眼睛,干笑道:呵呵
赵然道:你不要看不起这个道职,对如今的白马院来说,很紧要!白马院阖院同道们能不能吃得好穿得好,就看这一出了。对了,你是真没有合适人选?
呃没有
那我提个人选,你看行不行?
啊方丈举荐的,必是好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因此我只是提议,能不能干,合不合适,也得干了之后才知道。
此言有理。不知方丈举荐的是?
现任谷阳县主簿,孟登科。当然,人家愿不愿意来,还是两说,这就需要咱们白马院多做工作了。
明白。
来,为你我达成共识,同饮一杯。
同饮,同饮
一边饮酒,一边畅谈,赵然对袁灏的行事风格,尤其是治政的态度有了初步了解,便敞开来说了许多。
老袁,有个事情,别怪我提出批评,咱们红原的田土厘定,做得不好啊。我就问你一个问题,那么大的红原,究竟有多少亩耕地,有多少亩草场?你心里有没有数?
可耕之地超过五万亩,咱们红原城周围约两万八千亩,切瓦河谷一万亩月亮渡六千亩安曲村七千亩,但这后边三处耕地都被大军所占,能够耕种的只有咱们城周的这两万八千亩。另外草场当在八百万亩以上,不过有一百万亩在哲波山羊拱山海子山中。鹧鸪山
现在叫大君山。
是。大君山中还有几万亩草场,不过都很零散。
可以啊,老袁,你心里是有数的嘛,看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和我估算的数目出入不大。那为何我在典造房报上来的田土册上,只看到两万八千亩耕地和四万亩草场?
袁灏叹了口气:一直想要丈量土地的,但在党项人三部部民跟前屡屡碰壁,大伙儿心气都没了,这件事就停下了。
赵然道:老袁,该丈量还是要丈量的,哪怕丈量得粗一点也没关系,这件事情必须重启啊。我们先丈量我们的,丈量完了就登记造册,先收为官地嘛。我们不能再重蹈三年前的覆辙了,丈量一块土地还要跑去和党项人商量,还要去找三部部民刨根究底,询问这块土地的历史问题,傻不傻?
袁灏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双手握拳:方丈!你要早来三年,哪里会有这么多事!
赵然一瞪眼:你也别甩锅,白马院道衙合一,丈量土地登记在册,是你这个监院的事情,别往曾方丈头上推!所谓术业有专攻,曾方丈的精力都在布道上,哪里顾得过来这些事情?这个责,你得担!这个锅你得背!
袁灏连饮三杯,顿时满脸通红,大声道:这个锅,我背了!回头就安排人手丈量,三个月,不,两个月内,我就把这些田地和草场都登记上!
第六十七章 方丈一号令
整个白马院,受牒道士四十多人,加上火工居士也才近百人,袁灏能够抽调的人选很少,他夸口说要两个月内完成全县耕地和牧场的丈量及登记入册,任务显然极为艰巨。赵然不能打击他的热情,只能从旁相助。
人手够不够?能抽调多少人?
我让典造房账房库房都抽调人手,连上火工,大概能有十多个,少是少了些,但方丈放心,我和雷善一起上阵,晚上不睡觉,也要尽快把这件事情落实下去!
回头我找李知客和左巡照,让他们客堂和巡照房给你调二十个人。
那就更妙了!红原人少,地形也不复杂,丈量起来非常容易,两个月足矣!
那就祝你早日功成!
袁灏想了想,又道:方丈,你在谷阳县的作为,我是听说过的,尤其以开筑道路最为出名,当真是项了不起的成就。我希望方丈能够出一份公文给我,让我负责勘察红原土地,选址筹备,以作修筑官道之用。
赵然很满意,赞赏道:老袁想得周到,不愧为当年川西总督衙门大名鼎鼎的智囊。
一点小小伎俩,让方丈见笑了。
从方丈房出来,袁灏感到有点头晕,一路向回走,一路仔细思量着赵方丈今日所说的每一句话,到得监院舍,就见都厨雷善已经等候在门外多时了。
雷善迎过来,小声问:监院,如何了?
袁灏揉了揉额头,叹道:不简单,不简单哪!
当下两人进了监院舍,袁灏将丈量田亩和调任迎宾的事情说了。
雷善握紧拳头道:终于有一番新气象了!只恨不能将党项人的田土没收,赵方丈还是顾虑重重啊。
袁灏道:赵方丈说,当年收田绝无问题,但如今时机已过,不能这么硬来,他说得也在情理之中。
雷善叹道:只望不要又是一个曾方丈,曾方丈当年来时,不是一样雄心勃勃
袁灏道:这位赵方丈,在谷阳主政的时候,风评极佳。
雷善道:曾方丈当年在安悦的时候,不是一样偌大名气么,结果如何?
察其言观其行,一步一步看吧。至少,让咱们丈量田土,登记入册,确为善政的第一步。
也是。赵方丈说的这个谷阳县孟登科又是何人?
此人我也不知,但既然是谷阳县出来的,想来是赵方丈用得顺手的,且行文川西总督府,向龙安府调过来再说。
当下,两人做了分工,袁灏亲自去松州,找夏总督要人,雷善则留在白马院,积极开始着手修筑红原官道的各项准备。
赵然出了一份手令,这是他上任之后出的第一份白马院公文,着典造房勘察地理山川,筹备开筑红原官道一事。手令中指明,此事以典造房为主,各房会同帮办,由监院袁灏主持,都厨雷善协同,务必于明年正月底前,完成勘察事务,待来年钱粮储备充足之后,便可择日开工。
公文一出,白马院便开始高速运转起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方丈要修路,这是上任的头一把火,有什么抱怨不满都先放一放,至少把赵方丈的三把火顶过去再说,这节骨眼上阴奉阳违,那可就是顶风作案了。
各执事房早有心理准备,一般人哪个敢有所怠慢?当即调动人手,一改两年来养成的拖沓习气,为雷善行事大开方便之门。
短短两日,便抽调了四十余人,几乎是半个道院的人手尽集于典造房,听候都厨雷善的调配。
雷善将人手分成五个队,他自己罗典造张贴库龙账房以及左巡照,各带一队,以官府出身的积年老吏为骨干,各自划分区域,第三天开始就分别出城勘察地理山川去了,行动不可谓不迅捷高效。
这也就是白马院特殊体制的特色,一声令下就可以雷厉风行,省去了道院和官衙之间公文流转的扯皮工夫,哪怕是赵然主政的谷阳县,也做不到这般简单明了。
一般人不敢顶风作案,但却有人敢。聂都讲和范高功见此事闹得有点大,便联袂而来求闻详情。
赵然笑呵呵将他们引入公事房中,问:两位所来何事啊?
聂都讲道:听闻方丈打算修筑官道,故此前来一问究竟。
范高功也道:是啊,方丈是当真打算修筑官道么?
赵然道:我上个月下乡察访,发现偌大红原,竟然没有一条官道,商贾旅客来往极为不便,而且对松藩卫切瓦河谷月亮渡安曲三处大军驻扎之处的联络也很不顺畅,从总督衙门粮台调拨的钱粮辎重竟然不以我红原城为中转点,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啊。故此便动了这个念头。不知二位有何指教?
聂都讲劝道:方丈新至红原,我等也知方丈想要有所成就,此事情有可原。修筑官道本也是好事,是为地方善政,但以白马院如今的钱粮积储,恐怕难以支持啊。还请方丈体谅民情,目下以休养生息为主,万万不可大兴土木!
范高功插话道:更何况如今还在修建城墙和周转民房,白马院实在无力再兴大工了!
赵然不悦道:我不过想做一点事,你们二人为何横加阻拦?正因为我红原穷困钱粮不富,所以才更要咬紧牙关,将官道兴修出来,所谓财源茂盛通三江,三江不通,谈何财源茂盛?
范高功气乐了:方丈,这话怕不是这么解释的吧?
赵然道:总之,以我在谷阳的经验,不修道路,难以致富。
聂都讲正色道:秦修秦道建长城兴阿房,以致天下民怨沸腾,此古之殷鉴也!如此劳民伤财之事,三都决议之时,我是必然反对的!还请方丈三思!
赵然皱眉不语,良久之后,方道:既如此,先勘察完再说,将来钱粮充足之后,总是能修了吧?
聂都讲道:钱粮充足之时,自是可修,到时我必支持方丈筑路。
赵然道:也罢,就听你们的劝,只勘察,不开工,这样可以了么?
聂都讲和范高功齐声道:方丈虚怀若谷,有纳谏之雅量,诚白马院之幸也!如此,我等也能安心去藩州了。
赵然问:飞龙院的法会,是后天吧?你们何时走,我送送你们。
我等午后便出发,此等小事所在多有,何须方丈移步。
那我就祝二位在道法会上一振我白马院声威了。
多谢方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第六十八章 方丈的“坐”法
白马院道士加火工将近百人,四十人去丈量田土,还有十多人去督工建造周转房,剩下的一半人维持着日常运转。
和谷阳县之类的内地县份相比,白马院当真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事务需要维持的,赵然对道院事务比较精通,抽了半天时间在各房转了转,便发现剩下的人中,仍然有一半人闲着,他自是不能容忍的。
将李知客和卢方主唤来,道:我打算办点小事,需要你们操持。
李知客问:方丈有什么吩咐?
赵然道:总督府下拨的修城费用,咱们要抽出一半来发给党项人,是也不是?
卢方主喜道:方丈,是打算取消了他们的赈济么?真是太好了!
李知客点头道:正是,此事由库房负责,方丈需要询问他们么?张贴库带队出去勘察地理了,我把他们库房的库头找来
赵然任他前去,过不多时,便将那库头找了过来,向赵然道:禀方丈,此事正是小道负责。
赵然问:再过几日便是中旬,是不是要开始发放粮米了?如何发放的?
库头道:正是,每月十日发放,男子四斤女子三斤,老者和孺童两斤,青稞和黍米各半,一并交付李彦思等三人,由他们下发。
李彦思等三人,就是拓跋氏米擒氏颇超氏的三位贵族?当初为何要定下这么个发粮之策?
曾方丈说,擒贼先擒王,只要稳住这三位,党项人就不会闹事,而且,咱们自家也省事省力。
赵然无力吐槽,继续询问:那你知不知道,党项人实际上能拿到多少粮食?
听说到了党项人那里,他们会自己再行分粮,各家能分多少,他们自有一套定规。
发粮的口数,包不包括城外各处村子里的党项人?
只按城中这两千多党项人算的,城外那六七千人,咱们管不过来。当初李彦思也开口提过,但咱们实在没那么多余粮,故此没有答应。
赵然沉吟片刻,道:先不说那么多,我有个想法,你们三个今日给我出出主意,看怎么施行。每月给党项人发放一次米粮,此策已经施行两年多了,若是骤然停下来,当然不现实。
卢方主插言道:大军就在眼前,随时可以平乱!
赵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看来白马院的这帮子道士们,还是很有几个浑身充满激情的嘛,但在没有解决好对方生计的情况下断粮,等于逼着人家起事了。一动刀兵,这事就没法善后,故此绝非首选。
曾方丈刚调走,赵然一上任,就在红原酿出民变,传出去多难听?前任埋的这个坑,他可不想踩!何况赵然还在打着这将近一万党项人的主意,要是能改造为大明子民,这该多好。
但就这么发下去,于我白马院无丝毫益处。故此我想,能不能在白马院慈航殿前发放,既让每一个领取赈济的党项人拿到粮食,又让他们知道,是谁在给他们发粮食,他们应该向谁感恩。
前任方丈曾致礼的命中应神是慈航道人,故此白马院大殿中主供神像便是慈航,可惜曾致礼没有资质根骨,修不了长生。
我想让你们办的,就是这么个事情,你们就关起门来,在我公事房中商议,今天给我一个方案。赵然说罢,迈步而出,走了两步,又回头补充道:若是汉民百姓过来领取,必须一视同仁。
赵然步出白马院,前往周转房工地溜达了一圈。经过几天的调整,城墙上的壮丁已经全部已到了北门外,沿着老匠人用石粉划出的地线,正在修建赵然设计的简易周转房。
距城墙这数十丈地面是没有耕地的,或者说本来是耕地,但早已被邛溪镇数十年的人烟给破坏了。所以,围着红原城墙外的这两千多亩土地是赵然规划中的红原外城,外城的兴建,则从周转房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