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他是什么意见?如何有理?
陆腾恩去年刚升都府景寿宫的监院,还不到一年,骤然擢拔为一省三都阶别的高位,于理不合,也难以服众。
赵云楼深吸了口气,平复胸中的郁闷,问:那怎么跟陆师侄说?这事儿也赖我,不应该跟他提前透露的。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李云河安抚道:也怪不到你,想让他去松藩,当然要过问他的思路,听一听他对去松藩主持布道的想法,至于听完他的思路,能不能擢拔,那是另外一回事。至于怎么跟陆腾恩说你就跟他实话实说。
事已至此,赵云楼只得点头,又问:那岳腾中属意谁?
李云河望向窗外,良久,道:景致摩。
赵云楼怔了怔:怎么会是他?为什么会是他?
李云河反问:为何不能是他?
赵云楼迟疑道:他才四十来岁。
李云河立刻回道:这叫年富力强。
可也太年轻了
谁说年轻人就不能挑起重担来?当年我为三都之时,也才四十出头。云兆师弟为西真武宫监院时,才不过三十八岁。
可他怎能和监院比?怎能和云兆师弟比?他也没什么突出的才能,至少这四年在潼川府平平无奇。
却可称得上稳当二字。
这赵云楼有些摸不清李云河的心思,道:监院师兄,你也是知道的,前几天请渝府的刘师弟代为说和,但景致摩没同意,跟宋致元至今闹着别扭。
李云河沉默片刻,缓缓道:因张师弟的身故,他心中的执念始终未息,但他针对的是赵致然,不是宋致元。
他这是迁怒,多少有些过了。而且如今的形势下,他依旧如此,一个不顾大局是跑不了的现在岳腾中插了一手进来,我恐
李云河摇摇头:还是那句话,眼光长远一些,气量大度一些,不要只盯着这些小处算计,更不要把问题想复杂了。你能说岳腾中不是出于公心吗?很显然不能。既然如此,我们只需要考虑,景致摩合不合适,能不能胜任。
赵云楼道:监院师兄,我以为不得不防啊。
李云河问:你还有更好的人选吗?
渝府的刘师弟呢?他干了那么多年,不仅经验老道,人脉也广
我前几天就找他谈过,他身体不行了
赵云楼一惊:刘师弟怎么了?
李云河解释:时常心中绞痛,看过大夫之后,说是胸痹之症。如今一直在用血府逐淤汤。我已经向玉皇阁的东方天师提过此事,他说此次议事之后,便让刘师弟去一趟玉皇阁。
赵云楼稍稍放下心来,以刘师弟尚不到六十的岁数,有玉皇阁出手,想必不会有大碍。
赵云楼想了想,又道:我们还有夔州的薛腾宾。
李云河反问:岳腾中能答应?实话跟你说,别看他只有建言之权,但只要他不答应,咱们拟定的人选就算报上去了,你以为总观能批么?
赵云楼呆了呆,问:说了半天,松藩归川省,人选归总观,是这个意思吗?
李云河缓缓点头,低声道:现在看起来,至少第一任监院如此
两人沉默片刻,李云河道:云楼,我知道,你自打张师弟出事之后,就对景致摩不是很看得上眼,但那么些年了,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要瞎猜疑,你刚才说景致摩是迁怒,你这同样也是迁怒。
赵云楼道:确实,我气量一向不大。但张师弟出事后,景致摩来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师兄,他跟咱们不是一条心。这次岳腾中跳出来举荐他,更说明了问题。
李云河道:跟谁一条心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情,他只要跟道门是一条心,我们就没有理由阻止他做事。
赵云楼道:师兄,你刚才说的话,其实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吧?
李云河烦躁的摆了摆手:你回头去找他谈一下,问问他,如果他去了松藩,他的思路是什么,下面的人手安排又是什么打算?
赵云楼无奈:知道了,师兄。
李云河默默注视着赵云楼离去,沉默了不知多久,走到桌边,提笔写信。
师兄如晤,前诗已鉴,意蕴高远,心中感念。近日登白马山雅望,偶有所得,依韵和拜。
曰:
离离南山巅,
愔愔倒为乾。
谁言芸芸众,
来生不成仙。
又曰:
金山银水挂斜阳,
风氤云漠愁断肠。
细柳折遍三声怨,
雨洒征途故人殇。
再曰:
天穹罩离原,
明月映孤溪。
道缘何所望,
长生未有期。
写完后,李云河取出《云笈七签,翻页一一对照,核实无误,塞入信封之内,封好口,填上:云翼师兄钧鉴等字样。然后取出一张飞符,将信沾于其后,往空中一抛,那飞符化作一点白光,往庐山方向去了。
从李云河的房中出来,赵云楼慢慢向着府宫监院们居住的院子行去,走到一半,觉得有些口渴,又转身回到自己房内,泡了杯清茶,不紧不慢的喝了。
喝完以后,再次出门,走了一段,想了想,又拐到内书房去,在那些策论中翻出景致摩的文章,捏着鼻子粗粗又浏览了一遍,然后才背着双手,慢慢挪到景致摩的房外。
就听屋里似乎有人说话,赵云楼大声咳了一嗓子,敲敲门:致摩在么?
景致摩开了门,恭恭敬敬道:老都管来了。将赵云楼迎入房中。
房内还坐着一位,却是西真武宫方丈杜腾会。杜腾会笑着站起身来,稽首道:老都管好。老都管有事,我就先告辞了。
见这两人凑在一起,赵云楼脸色不郁,也懒得跟他多说,只是点了点头,任杜腾会离去。
景致摩重新换了一壶新茶,给赵云楼端上来,赵云楼沉吟道:你那篇策论我是仔细看过的,很有年轻人的干劲。但会不会有些过于强硬了?
景致摩正色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显酷烈手段,怕将来埋藏大隐患。若说是有干天和,将来上天罪罚,都在我一人之身,为了道门大业,我愿不惜此身。
赵云楼缓缓点了点头:你既然有这份心思,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如今总观已经议定,松藩新设道宫,在松藩道宫之下,再建四座道院,其中红原的道院行特殊治策关于红原的道院,你有什么想法?
景致摩道:听说这是赵致然的建议?
第七十章 对问
红原三部设立特区之计,出自君山庙祝赵致然的策论,这一点已经在提调署中有所风传,景致摩听说这件事也不稀奇。只是上头没有明说,下面的人也只能猜测。
赵云楼点头:不错,很年轻的一个人,同样有干劲,也有本事。听说你一直对他有所成见
景致摩道:我的确不喜此人。
为何?除了那件事以外,还有别的原因么?
身为馆阁子弟,好生去炼他的长生就是,为何非要干涉十方丛林的俗务?馆阁不得干涉十方丛林,这条规矩莫非是白订的?订立了也不用遵循?
赵云楼问:他是哪一年入的无极院?
嘉靖十二年。
当时他可是馆阁修士?
不是
他为受牒道士是哪一年?
嘉靖十三年。
那时,他可是馆阁修士?
不是
他升静主是哪一年?升方主是哪一年?任君山庙祝又是哪一年?
那时他可是馆阁修士?
不是
他入华云馆时,可曾如他人一般,向无极院递交辞道书?
不曾
我再问你,他现在是不是依然为无极院君山庙的庙祝?他有没有以华云馆的名义,处置过君山庙的事务?有没有以华云馆名义,向无极院西真武宫指手画脚?
没有
那我问你,既然他一直以十方丛林受牒道士的身份做事,也从来没有以华云馆的名义指手画脚,那你怎么说他触犯了馆阁不得干涉十方丛林的戒条呢?
景致摩满脸胀红,脸色很是难看。
赵云楼忽然间感觉心中畅快了很多,满意的将茶水饮尽,又道:先不说其余,今天过来找你随便谈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你不要放在心上。
是,老都管放心,我晓得。
说说吧,你对松藩地区的道院设置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
景致摩精神一振,沉吟片刻,侃侃而谈:松藩地区往日如一片散沙,这是因战事的缘故。如今大军得胜,将战线推进到白河一线,有白河天险为堑,后方便算是稳了,八年前白马山为夏军偷袭的惨败再不会重演。
赵云楼点点头,道:说重点。
是。故此,我以为,道院的设立,当与总督府协商,争取做到一致。比如将小河庙藩州庙永镇庙升格为道院,与红原特区一道,作为松藩的四座道院。
赵云楼眉头挑了挑:藩州庙?我记得藩州庙比松州庙差远了,为何不是松州庙?
景致摩道:松州庙是松藩地区最大的道庙,我意以松州庙为根基,扩建为整个松藩的道宫。否则新建一座道宫的话,徒耗钱粮不说,时间上也要拖沓不少,不符合总观要求尽快整合的要求。
赵云楼对此倒是比较赞同,道:难得你有这份心。那各院人选呢?包括红原特区的方丈,也都说说。
是。我潼川府张高功经义很好,我想推荐过去做高功。
唔,似乎记得此人当年是潼川院试的案首?
此人满腹才华,读书读得很苦,中了案首之后,因对道经很感兴趣,于是毅然投身道门。我敢说,三千道藏尽在其胸,他对经义的认知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接着说,还有谁?
西真武宫的廖都厨。
平平无奇的一个人,为何举荐他?
此人胜就胜在一个惟命是从之上,做起事来一丝不苟。
任何一个身为上位者,都需要几个能够惟命是从的下属,这样的下属不问为什么,只问什么时候开始做。
对景致摩的选择,赵云楼也算理解。因道:继续。
于是,景致摩又点了几个人名,有些是他现在潼川府紫阳宫的下属,有些是他当年在龙安府西真武宫的同僚,其中甚至还有夔州出身的道士,令赵云楼稍觉放心。
有这么十来个人帮衬,一个新道宫的架子便搭起来了。
赵云楼暗想,难怪张云兆当年大力培养此人,此人真是称得上一个稳字。
说完了道宫内部搭架子的人选,赵云楼让他接着说四座道院的监院人选。相比于道宫的三都和八大执事,这四个监院人选分量更重一些。
景致摩因此也慎重起来,每说一个人,就要思索片刻。
赵云楼就静静的听着,中间不时发问,也仅仅是问为什么,而不做倾向性陈述。
听到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赵云楼问:为何是赵致星?
景致摩道:赵门头为人可亲,与人相处极善,之所以把他安排在永镇,是因为叠溪千户所部民较多,我相信他可以很好的处理各部之间的关系。
赵云楼追问:既如此,为何不放在红原特区?按照你的说法,与红原三部打交道的事情,不是他更擅长吗?
景致摩道:那里不同,我认为更需要的是强硬手腕。既然总观已经定了‘特区’的布道方略,我也不好擅自变更,但我认为这已经稍显软弱了,所以应当选择一个敢于开创心志坚定者去红原,我认为安悦太乙院的曾致礼就很合适。他一手扑灭过苗部之乱,所以我想让他去红原当方丈,至于红原的监院,是不是由总督府委任?会是谁?
总督府还没有做出决定还有吗?
还有几个人,我觉得也适合去松藩。
说说?
黎州水合庙的庙祝兰致合君山庙祝赵致然
赵云楼愣了愣:赵致然?
景致摩点头道:赵致然此人,我是心有芥蒂的。但老都管宽心,我景致摩非是因公忘私的人。既然老都管已经讲得很明白,赵致然的身份与总观戒令不相违背,那我举荐他又有何不可?
赵云楼问:你打算举荐他做什么?
景致摩道:赵致然当年在无极院时,月考岁考皆为一等之列,入门一年便超过了很多学经多年的同门,由此观之,其对道经的领悟能力是非常强的,功课也必然是极其扎实的。而他在君山庙的几年里,屡屡于治策上皆有创举,能够提出很多新奇的思路来,这一点我必须承认,我不如他。
第七十一章 何为胸襟
景致摩承认自己不如赵致然,这句话让赵云楼对他的恶感又褪去几分,点头道:你有这份胸襟,也算难得。
忽问:前几日,提调署内传言赵致然策论极佳,这话是不是你说的?
景致摩点头承认:的确是我所言,也是我的真实想法。只是不知怎么流传了开去。
赵云楼摆摆手:传开便传开吧,也不是什么坏事。你接着说。你打算让他去松藩哪个地方?是去哪个庙当庙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