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如是者三次四次五次甲乙庙祝就在赵然屋里枯坐了整整一上午。
赵然使坏,他自己挺着不去喝水,也故意不给这二位水喝,就装作忘记了一般。这两位哪儿有他在灵剑阁坐洗心亭的那份修行功夫,早就坐得屁股发麻口干舌燥,后来忍无可忍之下,终于不顾颜面捂着脸强行告辞离去。惹得赵然暗笑不已。
一顿中饭吃罢,赵然回到屋中,重新将墨汁砚开,刚写了个红原布道疏的题目,笃笃笃,门又响了。
赵然过去打开门一看,见是昨天上午讨论时,坐在自己正对面的一个庙祝。这个庙祝当时似乎在埋着头看话本小说,压根儿没发言,也没听别人发言,所以赵然对他一无所知,只能以丙庙祝代替称呼。
丙庙祝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然后闪身进门,鬼鬼祟祟的又将门关上,低声道:赵庙祝,我是来特地提醒你的,千万防着那谁谁谁,他刚才到我房中,把我们三个人的策论都偷看去了,看完也不打赏,还不投票,真真气煞个人!
一边说,一边蹭到赵然书案前看了看,脸上有些发怔,强颜笑道:原来赵庙祝还没写啊,哈哈,那是我多虑了。总之记住我说的话,防着那谁谁谁,不要被他盗看了去!
说完,丙庙祝半点废话也无,转身就走了。扔下赵然一个人在屋里懵圈:哥们你倒是说清楚,那谁谁谁到底是谁啊?
赵然给自己冲了杯热茶,喝了两口,把刚才那位带来的负面情绪消除,凝神思索片刻,重新理清了头绪,然后提笔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赵然把笔拍在桌上,心说这还有完没完了?
打开门一看,来的却是丁庙祝,赵然倒是对他有点印象——虽说依旧记不住名字,似乎昨日分组讨论时发过言,发言时夸夸而谈,内容不堪造就,毫无一丝可行性,听了开头便听不下去。
这位丁庙祝年岁很大了,看上去没有六十也差不多,满头白发,身子颤颤巍巍,走动的每一步,赵然都怕他一跤跌下去再也爬不起来。
进屋后,丁庙祝没有去书案上偷瞄,反倒很严肃的从怀中掏出一份文稿,仔细抹了抹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和皱褶,递给赵然:赵庙祝,这是我今日费心写的策论,烦请赵庙祝斧正。只要提出一个错处,老道我就给十文钱,提出一个好的建议,老道我给一吊钱,如果这篇策论能被上头采纳,老道我给十两银子!
说完,丁庙祝转身就出去了,走前回头补了一句:老道我还要去别的庙祝那里走动,身上只有三十两,散完为止,赵庙祝打紧一些。
赵然手中拿着那份策论,无语的看着丁庙祝似乎随时要栽倒下去的背影,心道有这份心思琢磨着到处散财,没心思好好打磨策论,你不扑街谁不扑街?
第六十二章 宋监院的策论
整整一个下午,赵然都没办法静下心来完成他的策论,总是不停有着各种平时看上去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庙祝甚至县院的三都和监院,在他屋前上演着各种奇葩的闹剧。
当赵然把这些形形色色人等的编号排到庚2时,终于放弃了动笔的打算,端着茶盏,将椅子挪到房门口,专心的迎接起了各路访客,打打屁聊聊天,悠哉悠哉的度过了一个下午,并且继续到了深夜。
等到感觉差不多了,终于夜深人静的时候,赵然这才关上房门,点上油灯,铺开纸砚好墨,将心中已经打好了的腹稿誊录在纸上。
洋洋洒洒两千余字,以蝇头小楷书就,裁成一本薄薄的册子,看上去美观又大方。
满意的揉了揉手腕搓了搓有些麻木的脸,赵然推开房门,习惯性的在提调署各处院落溜达了一圈,散了散筋骨。
几乎所有的房间都亮着光,瞳瞳窗影之后,是一个个奋笔疾书的模糊身影,白天里宾客往来的喧闹如同做梦一般,直到此刻才算恢复了正常。
溜达了一圈,赵然舒舒服服回房,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头一天的状态,赵然继续坐在房中会见宾客。等会见到庚3的时候,他感觉已经有些不对劲了。
前来拜访自己打算偷经验的人怎么会那么多?难道自己早就文名在外而不自知了?
向庙祝庚3侧面打听了一下,原来是近日坊间传言,赵庙祝文笔极佳,才思泉涌,构想奇妙,文章值得一读的说法喧嚣尘上,受此传言助推,赵庙祝在全省同僚间,算是打开了知名度。
赵然不解,询问此传言从何而来,庙祝庚3却答不上来,只是说听他们说的。
隐隐觉得情况有些不对,但哪里不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仔细想想,如果自己文名传出去,倒也未必不是好事一桩,至少可以给上面的人提拔自己提供理由不是?
在自家屋里接待各方来客多了以后,赵然也感觉到无聊了,于是关上房门,出去走动走动。
最先来到的是宋致元的屋子,敲了敲门,走进去一看,宋致元正在书案前埋头苦思。
师兄写得如何了?赵然走过去问。
宋致元将堆在桌旁厚厚一沓写好的文稿递给赵然,自己靠在椅背上揉着额头。
文稿写了一半,大概有一千来字,赵然迅速看了一遍,心道这位监院师兄还真是用心了。
宋致元的策论中,针对整个松藩卫地区,包括红原三部,提出了自己的布道思路。他的思路还是偏向于求稳和务实,即先不改变目前的状况,新立道宫后,用三年时间巩固和理顺各处道庙的关系,建立起道宫道院道庙三级体系,待巩固之后,再徐图将来。
对红原三部的对策,则是尊重原定的协议,保留三部的自治权,也同样用三年的时间,先将佛寺清理干净,将道院和道庙建立起来。
很普通却很持重。
在这两条对策之后,是关于如何去做的详细论述。
策论写到这里,后面的尚未完成。
赵然问:监院师兄,后面打算如何写?
宋致元揉着眼角道:三年以后怎么办,我至今没有考虑好,难啊
赵然道:监院师兄想去松藩卫住持布道吗?
宋致元摇头:一则不可能。六年时间,我便从无极院巡照一路高升到了玉阳宫监院,委实有些骇人听闻了,若是再去松藩卫,就相当于玄元观三都的级别,如此之速,是绝无好处的。先不说李监院会不会这么做,哪怕他这么做了,师兄我也是要极力请辞的。
二则我也不想去。如今我也是五十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我知道自己的才干,一县监院已经是尽力而为,更遑论其他。如今到了一宫监院的位置,我才做了两个月,就感觉精力大不如前,更别提去松藩那么杂乱的地方。真要去了松藩,恐怕会少活不知多少年。
看来这位监院师兄很有自知之明,也懂进退之道,这种人还是很令赵然佩服的。
想了想,赵然道:若师兄是这么想的话,师弟我建议,这篇策论不要写下去了。
宋致元笑道:你这机灵鬼,与我所想一样,这也是我为难的地方,写多了写好了,上头反而会头疼也罢,就此收笔,乐得轻松一些。
唔,我以为,师兄后面可以不写了,但是前面要加一些。
哦?
建议师兄加一些关于整合松藩地区布道事宜,提高级别规格的文字,要强调其必然性,分析这么做的意义。
宋致元疑惑道:这不都议定了么?上头已经在和总观紧急联络,很有希望达成,写了又有何用?
赵然道:但上头也缺乏理论依据。李监院的确是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但他需要有人摇旗呐喊,为这项措施的实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摒弃杂音铺平道路。师兄应当站出来,为李监院撑起这杆大旗,坚定的站在李监院的身边
赵然话里的重点是最后一句,宋致元稍一思索就醒悟过来,表情凝重了几分,点头道:这个建议非常好,这的确是我应该做的,以报监院提携之恩。
于是两人就在屋里讨论起来。关于在理论上如何阐述意义和必要性,如何鼓吹号角,赵然是行家里手,至于从大明朝政和道门布道的过往经验和实证中寻找依据,宋致元是强项。
讨论了一上午,宋致元终于将思路理清,道:那你先回去吧,我下午把策论的前半部分加上,这篇文字就差不多了。
赵然告辞出门,宋致元忽然想起一事,问:关于松藩地区如何布道,你是不是有了成熟的想法?
赵然道:刚才本想和师兄谈谈的
宋致元挥了挥手:算了,你的点子肯定是好的,也不用和我说了,我也没那心思,你自己把握好吧,我且专心把这篇策论写好就是。
第六十三章 阅评
赵然无所事事,又溜达到白都讲的住所。白都讲和同为西真武宫三都之一的廖都厨住在一个屋子里,赵然到的时候,廖都厨正巧不在,白都讲说他去访友去了。
在赵然的认知世界里,廖都厨的存在感并不强,他原本打算的是,如果廖都厨在,就打个招呼便离开。此刻既然只有白都讲一人,他便踏踏实实进来,给白都讲的茶盏中添满茶水后,又大大咧咧给自己倒了一杯。
白都讲很满意赵然的自来熟,感觉很亲切,便笑问:你的策论写得如何了?
赵然道:关于红原地区的布道事宜,倒是有些想头。
白都讲点了点头:那就好,文字中一定要显出朝气来,年轻人不要暮气。
赵然真心实意点头:是,多承老都讲指点。
赵然和白都讲的关系不比宋致元,他和宋致元可以无话不谈,甚至直接给对方提出撰写策论的意见和建议。
但白都讲是高功出身,道经和治策的研究底蕴很深厚,文字功底也极其扎实,他如果这么做,那就是狂妄了。
白都讲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策论递过来,道:这是我写的,但主要是从整个松藩卫地区着眼来讲,你且看看,如果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拿去参详就是。
赵然恭敬的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心中大为赞叹,不愧是经堂出来的老前辈,果然作得一篇好文章,因道:老都讲这篇文字,若是拿去朝堂上参加殿试,一甲头三不敢保证,前十是必中的!
老都讲自得一笑,也不多说,手中环着茶盏慢慢啜茶。
这篇策论正好和宋致元相反,宋致元的文章偏重务实,所以赵然让他在前面加务虚的理论文字;白都讲的文章则务虚,刚好应和了赵然刚才向宋致元提的建议,鼓吹理论的居多。
见赵然翻到尾页,老都讲问:如何?可有所得?
赵然自是满口的赞叹,他过目不忘,扔下稿纸就能把其中的精彩句子一字不落复述一遍,再加点恭维性的点评,简直是挠到了白都讲的痒痒处。
赵然总结道:这篇文字出来,应当是直指玄元观李监院的本意了。
白都讲抚须一笑:你能看出来,说明也是有水平的了,文字本身就要学会揣摩上意,不揣摩上意的东西拿出来,就是不讲大局,这一点务必要记住了。
赵然忙不迭的点头:是,今日看了这篇文字,心里多少有了些想法,回去还要把我写的那篇拿出来,好生考虑考虑。我那篇就是务实的太多,理论上少了些东西,格局气度就差了。回去后我也想想,看看怎么在务实中加入一些切合李监院思路的文字。
赵然离开后,白都讲坐在书案前反复思量着赵然临走时的那番话,想了半天,又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心中暗道:在务实中加入切合李监院思路的文字务实务实李监院喜欢怎样的务实呢
三天期满,提调署中的三百余名道士都上交了自己的策论,上交之后的当天,各处院落中又恢复了轻松热烈的气氛,相互之间聚在一处谈论说笑着,互相恭维着对方此刻方才公布出来的策论建议。
外面全是一片道友胸中锦绣道友腹中自有韬略道友大才,我怎么就没想到的相互吹捧,而提调署内书房里,李云河岳腾中周峼和赵云楼等人正在一份一份认真阅览着三百多篇策论。
忽听赵云楼气道: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
大家抬眼看去,就见他手上捏着一份策论,发起火来:文字粗鄙不堪不说,写得内容也狗屁不通!你们看看,这哪里是谈布道谈治政的?这分明就是在谈怎么做买卖!
周峼接过来,一目十行看下去,忽然喷了一口茶水,呵呵乐道:以盐贩至三部,售价每斤三十文,可得利二十文,采买当地皮毛贩运回都府,或可翻倍有意思,想法还不错嘛
重新翻到篇头,看了看,道:原来是无极院的董监院,当年我为龙安知府时,他曾来拜过门贴这字写得不错啊。
岳腾中和李云河都接过来看了看,笑着摇摇头,不过也都承认,这字写得确实不错。
却不知刚刚称赞过董致坤的字,赵云楼立马又怒了:什么好字?这里还有一篇,和董致坤那字一模一样,也不知谁帮谁誊抄的!唔,无极院龙山庙祝张泽,这字想来是张泽的了。
几人都表示很无语,心说你们就算誊抄,至少也做得好看一点嘛,换一下字体会不会?岔开一点时间分别上交会不会?
抛下这个糟心的事情不提,几人继续阅览。岳腾中忽道:这个潼川府的景致摩不错,写出来的东西大有可观。
周峼接过来看时,念道:方堂配以甲兵,不臣者诛之,私设佛堂者毁之以三部家佬入执,授道卷以诲,明文法者掩留,蒙者尽逐看来景监院准备行酷烈手段啊,这倒与朝中严阁老所持意见相似。
赵云楼看得很快,又道:这里还有一篇,却有些文不对题,西真武宫都讲白腾鸣所作,说的是青苗钱的事,师兄看看?
李云河接过来,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闭目思索良久,道:确乎走偏了,且放到一旁罢。说着,从身边拿起一篇,道:这里也有一份走偏了的,但前面部分大有可观,诸位看看?
周峼接过来看了,点头道:不贴题目,但极有用的,回头我誊抄一份,发往应天,也让内阁过过目。
岳腾中看了,也赞同道:这个宋致元,还是有些功底的,文章极好,我也准备发往总观,可备参详。
三人正在议论着宋致元策论中的文字,忽见赵云楼咦了一声,摇摇头,又点点头,道:这篇有意思,简直匪夷所思!
周峼接过来看完后,同样也是又摇头又点头:君山庙祝赵致然?这不是那位山间客么?这字果然是山间客。
第六十四章 自荐和力荐
经过连续两天的大致浏览,三百多篇策论中被挑出来二十篇,列入上等之中,其中持激进观点的有十三篇,持稳重观点的有七篇。
与庐山上和朝堂中的争论一样,对于红原地区的布道思路在三百余篇策论中大致也分化为明显的两派。要么激进要么持重。
激进者以潼川府监院景致摩为代表,主张以强势整固红原三部,除了保留三部名分外,几乎算是全盘撕毁了当初的协议。其优点是果断处理,不为将来留下后患,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激起三部民变,并给大明留下一个不守承诺的污点,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对方很难接受投诚的选择。
持重派以夔州青羊宫监院薛腾宾为代表,主张持重以进,徐徐图之,建议用三到五年慢慢消化和吸收。其优点是谨守承诺,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短期内能够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缺点则是一旦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定制,恐为将来的治理埋下祸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