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别看猴七这老货说得精彩,吹得更是天花乱坠。
 可是,这种涉及学问大道的事儿,哪是他一个说书的三言两语即可偏信?
 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人物,偏于涯州一隅,出世就想让天下人信服?哪那么容易?
 老张载咬牙切齿,暗暗发咒:“倒要看看,二程如何成事,那疯子能不能捧出两个圣人来!”
 还是拿眼珠子瞪着苏轼,“疯子不是要加‘求索’二字吗!?我看他怎么加!”
 苏轼唯有报以苦笑,你和我使什么劲?我也是受害者好不拉?
 不过....
 这“求索”二字,还真的不好加。
 ......
 ————————————
 事实上,也正如张载所料,要是猴七爷一张嘴就能把二程吹成了圣人,那也太小觑天下人了。
 不但张载这个心学大家、苏子瞻这个蜀学领袖心有不服,各个学派的名学大儒、朝野上下名仕贤能,都憋着一股劲要看看这二程到底是什么成色。
 坊间百姓也都不是傻子,料定这半月之后的宣德楼布道会是一场文教混战,只等看上一场好热闹。
 而猴七爷这张嘴,不但没把二程捧上去,反倒召了恨。
 作用只一个,让二程回京布道之事,人尽皆知罢了。
 ......
 半月后。
 天还没亮,皇城前,宣德楼外就已经是人山人海,堵成了一坨。
 虽然开学立说,传道授学的不少,可是在皇城前布道场,还隐有挑战天下学派的事儿,这可是第一回。
 天光大亮,早早就来占位置的百姓、儒生果然没有失望。
 所谓的二程没见着,可是除了二程,却是该来的都来了。
 高台之下,什么当世名儒、大能贤仕,那得论堆来算。
 甚至是一些久未出山的,都快成神仙那个级别的人物也是现了踪迹,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在台下站着。
 “这是来听学的?”
 “屁!”
 “这是来砸场子的!”
 ......
 又等了半个多时辰,也就是早朝刚下的光景。
 突然间,宣德门大开,大宋文武百多号重臣由侧门而出,行至台下。
 不走了...
 众人一看,得,这也是来凑热闹的。
 再等片刻,又一伙人来了。
 比上朝的文武百官阵势还大,足足有几百号人。
 有眼尖的已然认出来头,惊叫出声:“嘉佑二年.....观澜百子!!”
 旁人又道:“何止百子!?历年观澜出身的仕子尽在其中!”
 这阵仗,可就大了去了。
 要知道,观澜立院三十年,嘉佑二年那一科就不说了,往科又走出多少能人?
 像是首批出仕的范纯仕、伊文若、窦卞这些人,不是官至宰相,就是守牧一方;不是九部职首,就是三府要员。
 上到五六十岁的老臣,下到二三十岁的新秀,个个是数得上名号的人物。
 如今不论在朝在野,个个褪去官服,一身白衣,胸前刺绣“观澜”二字,以方阵列队,昂首挺胸,步伐如一。
 让人不禁联想起一个名号——观澜匪帮!
 众人之中,有年长者不由长叹:
 “当年的匪帮.....今日之栋梁!”
 “范公与疯王....”
 “功德无量啊!”
 众人皆是认可点头。
 回想当年,范公辞官授业,是何等的气魄,何等英名!?
 再看观澜,却是不由一呃。
 只见几百号白衣秀士不在台下听教,而是.....
 上了高台。
 “这.....”
 万民面面相觑,看着台上肃然而站的观澜众人。
 “这......这是来给二程站台的!?”
 ....
 ——————————
 “你们两个,拉我做甚!?”
 观澜诸位在台上站着是站着,受疯子之托来给二程站台也不假。可是,却不是谁都是心甘情愿。
 此时,张载左边一个曾巩,右边一个王韶,跟押犯人一般,两条手臂被二人紧紧箍,动弹不得。
 “别闹!”曾巩可是比张载岁数还大,自然有“大哥”的威仪。
 “挺大岁数的人了,怎还在舍不得浮名?”
 “老实呆着,勿与我等添乱!”
 “你!”张载大怒。
 奶奶的,还是不是兄弟!?老子马上就要让侄子给踩了,你们还充当帮凶?
 “子厚....”却是苏辙隔着王韶低声呼唤。
 张载一怔,苏辙这个语气可是不一般。
 转头看去,只见苏子由目视前方,并没有与之对视。然面容之上,却尽是凄然。
 “别闹了,依那疯子一次,只一次....”
 “可好?”
 张载闻罢,拧着眉头,“子由....你也?”
 苏子由不答,借着人多遮掩,从袖中取出一封信。
 “这是那疯子的亲笔信,昨夜...刚到!”
 “嗯?”
 张载接过,展开一看,那疯子的笔迹登时让张载心头一酸。
 十年了,这个无义的疯子出走十年,却从未给他们这班兄弟来到只字片语。
 ......
 观澜亲师兄弟敬启:
 惶惶十年如白驹一跃,瞬息而逝....
 吾亲师兄弟安然如夕乎?
 十年无聚,甚念!
 聚首之时,若有饮宴之机,诸位代吾多饮三杯。
 吾之心念,仅寄于此....勿怪!
 ......
 今,二程返京,乃为达成吾心念数十年之宏愿。
 改儒立志,皇宋永昌。无愧先帝,无愧子孙。
 然,吾一人之力纵假二程生花之口,此宏愿无期,乃请诸位助我。
 但有得罪,海涵矣!
 此为奕之终愿,务必应之。此生无还,来世定报。
 .....
 “这!!!”
 张载捧信,双臂颤抖,怒视苏辙,“这,哪儿来的!?”
 “怎么还....终愿!?什么此生来世的!?”
 什么是终愿?这疯子写遗书呢啊!
 苏辙其实也不明白这封信的措辞为何如此决绝?
 肃然摇头,“我也不清楚。”
 这时苏轼也挪了过来,“不会是....疯子和咱们玩阴的吧?”
 谁不知道唐子浩根本就没有节操可言,为了达成目的,什么招他使不出来?
 “不行!”
 张载也觉得是唐疯子使坏的可能性大一点,但是心里还是没底。
 要知道,唐子浩现在也快五十了,不会真的....
 “不行,今事一了,我要去涯州!”
 “同去!”苏轼应声。
 “十年了,倒要看看,他疯子是何因由,说走就走!”
 “对,一起!”王韶也加入进来。
 “我也想问问,好好的隐什么世,辞什么朝?修仙不成!?”
 “......”一旁的曾巩其实也想去。
 只不过,一看这几个同窗都要南下,他就不好掺和了。
 若是观澜百子都撂挑子南下......
 
调教大宋 番外:愚人,还是圣人(二程篇:二)免费
 不好意思,发时忘点免费了,而且完本的删不了,看这章吧,两章一样的。
 订阅的兄弟们,对不起了,纯属失误!
 ————————
 “话说这程颐、程颢两兄弟......”
 猴七爷冗长铺垫,终于说到了正题。
 “..十几岁就投入观澜门下,得名师指点。且那程颐更是拜得唐子浩为师,亲受唐公指点。”
 见台下看官并无惊异之色,猴七爷顿了顿。
 “诶,各位是不是觉得,入观澜,拜师唐公无甚了得,不值一提啊?”
 台下有人接话。
 “有幸师从唐公,此等命数自然天眷。可是,师从唐公的人多了,这二程也不见得像七爷爷捧得那般不凡吧?”
 ......
 “你听七爷爷给你说啊!”猴七爷顺竿儿爬。“各位细想,若这二程无甚本事,唐公为何看上他?单单收其为徒?”
 “要知道,观澜百子虽号称都是唐公弟子,可那也是书院之中儒生对师者的尊重,从唐公那里确实也学了些本事。然十得其二三已经是万幸了。严格来说,算不得唐公真传。”
 大伙一想也对,观澜百子个个人中龙凤,但与唐公的师徒情谊也只限于嘉佑二年,东华门外那一拜。
 真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已是唐公弟子,得其真传的,好像只这二程两人矣。
 有人心急地开始问了,“那唐公为何独宠二程呢?”
 “那是人家有真本事!!”
 猴七拔高了声调,整个秦家瓦子都能听见这老爷子的嗓门儿。
 “此二人入观澜之前,在洛阳一带就已经是声名大燥。入学观澜,未及弱冠,对孔孟、易学就已经通读通解!”
 “在观澜之内,更是给曾经的观澜百子布过道,且簇拥颇多。”
 “......”
 “......”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还有这事儿?那这两个人可是够神的!
 能在观澜书院里吃得开,有簇拥,只此两点,就说明不是一般人。
 “而且....”
 猴七爷又卖起了关子。
 “诸位可知,当世大儒张子厚?”
 “可知已故名仕周茂叔?”
 “知道啊!”
 “知道就好!”猴七大喝。
 “张子厚之心学就是受二程所染,承袭二程当年之学说立道。”
 “世人皆知濂溪先生之易理,无出其右,却鲜有人知,老先生对二程所传之周易推崇有佳,时常追忆赞许。”
 “......”
 台底下的人都听懵了:
 张载,张子厚?
 承袭了二程学说?
 周敦颐,周茂叔,也是信二程??
 这......有点过了吧?
 要知道,大宋学术昌明,百家齐放,释、儒、道各显其能,争芳斗艳。
 这其中,儒道自然是更重要,当然也是学派最多的一门。
 以苏轼、苏辙为首的川蜀仕人立说蜀派;河洛仕子宣扬洛学,还有官学、民学等等,不胜枚举。
 但是,在众多学说之中,毫无争议的属两家学派势头最大,甚至有分庭抗礼之势。
 那就是张子厚的心学,还有根据濂溪先生生前著说,由后人推崇而出的一门学问,有人称之为理学。
 让猴七爷这么一“吹”,合着当世两大学问都和二程有关?那这两个人还不上天了不成!?
 .....
 呵呵,说句公道话,猴七爷还真是吹的有点过火儿了。
 周敦颐已入黄土,只能任凭猴七在那儿编排。
 可是,秦家瓦子的一处角落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听得鼻子都气歪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
 指着自己的一张老脸,冲着同桌的一位中年人狰狞吼叫:“老子这模样,像是二程的簇拥吗?像是承袭了那两个小子的学说吗!?”
 “呃.....这....”
 中年人既想笑,又有些不好意思笑,猴七这回当真是不要脸地往上捧二程啊!
 只得道:“那疯子这回确实有些过了,子厚息怒,子厚息怒!”
 气得不成样子的老者,正是猴七爷嘴里那个张载,张子厚。
 而那中年人,也是熟人。
 是才名冠古今,风流比三变,当年的苏小轼,如今的苏仙苏子瞻。
 “岂止是过了!”
 张载吹须瞪眼,“简直就是无耻!”
 “为了给二程站台,不但咱们观澜出来的尽数回京,看这架势,二程这是要踩着你我的肩膀往上爬啊!”
 苏子瞻一摊手,“那能怎么办呢?谁让他是唐疯子,是你我的恩师呢?”
 “哼!!”
 张载越想越气,“厚此薄彼!!我看这恩师.....不认也罢!”
 苏轼没接话,心里却在吐槽:不认?不认你大老远地跑回京来做甚?
 “行了。”
 和声再劝:“只当是给疯子一个面子,顺手成全一次二程。那两个货与吾等差着辈份呢!”
 张载吼叫不平,特么要是别人也就算了,可二程??
 论起来那是张载的子侄,让他这个叔叔给两个侄子当垫脚石,张子厚怎么琢磨怎么别扭。
 ......
 愤愤地扫视全场,只见众位听书看官的表情各异,倒是让张载心中略宽。
 别看猴七这老货说得精彩,吹得更是天花乱坠。
 可是,这种涉及学问大道的事儿,哪是他一个说书的三言两语即可偏信?
 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人物,偏于涯州一隅,出世就想让天下人信服?哪那么容易?
 老张载咬牙切齿,暗暗发咒:“倒要看看,二程如何成事,那疯子能不能捧出两个圣人来!”
 还是拿眼珠子瞪着苏轼,“疯子不是要加‘求索’二字吗!?我看他怎么加!”
 苏轼唯有报以苦笑,你和我使什么劲?我也是受害者好不拉?
 不过....
 这“求索”二字,还真的不好加。
 ......
 ————————————
 事实上,也正如张载所料,要是猴七爷一张嘴就能把二程吹成了圣人,那也太小觑天下人了。
 不但张载这个心学大家、苏子瞻这个蜀学领袖心有不服,各个学派的名学大儒、朝野上下名仕贤能,都憋着一股劲要看看这二程到底是什么成色。
 坊间百姓也都不是傻子,料定这半月之后的宣德楼布道会是一场文教混战,只等看上一场好热闹。
 而猴七爷这张嘴,不但没把二程捧上去,反倒召了恨。
 作用只一个,让二程回京布道之事,人尽皆知罢了。
 ......
 半月后。
 天还没亮,皇城前,宣德楼外就已经是人山人海,堵成了一坨。
 虽然开学立说,传道授学的不少,可是在皇城前布道场,还隐有挑战天下学派的事儿,这可是第一回。
 天光大亮,早早就来占位置的百姓、儒生果然没有失望。
 所谓的二程没见着,可是除了二程,却是该来的都来了。
 高台之下,什么当世名儒、大能贤仕,那得论堆来算。
 甚至是一些久未出山的,都快成神仙那个级别的人物也是现了踪迹,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在台下站着。
 “这是来听学的?”
 “屁!”
 “这是来砸场子的!”
 ......
 又等了半个多时辰,也就是早朝刚下的光景。
 突然间,宣德门大开,大宋文武百多号重臣由侧门而出,行至台下。
 不走了...
 众人一看,得,这也是来凑热闹的。
 再等片刻,又一伙人来了。
 比上朝的文武百官阵势还大,足足有几百号人。
 有眼尖的已然认出来头,惊叫出声:“嘉佑二年.....观澜百子!!”
 旁人又道:“何止百子!?历年观澜出身的仕子尽在其中!”
 这阵仗,可就大了去了。
 要知道,观澜立院三十年,嘉佑二年那一科就不说了,往科又走出多少能人?
 像是首批出仕的范纯仁、伊文若、窦卞这些人,不是官至宰相,就是守牧一方;不是九部职首,就是三府要员。
 上到五六十岁的老臣,下到二三十岁的新秀,个个是数得上名号的人物。
 如今不论在朝在野,个个褪去官服,一身白衣,胸前刺绣“观澜”二字,以方阵列队,昂首挺胸,步伐如一。
 让人不禁联想起一个名号——观澜匪帮!
 众人之中,有年长者不由长叹:
 “当年的匪帮.....今日之栋梁!”
 “范公与疯王....”
 “功德无量啊!”
 众人皆是认可点头。
 回想当年,范公辞官授业,是何等的气魄,何等英名!?
 再看观澜,却是不由一呃。
 只见几百号白衣秀士不在台下听教,而是.....
 上了高台。
 “这.....”
 万民面面相觑,看着台上肃然而站的观澜众人。
 “这......这是来给二程站台的!?”
 ....
 ——————————
 “你们两个,拉我做甚!?”
 观澜诸位在台上站着是站着,受疯子之托来给二程站台也不假。可是,却不是谁都是心甘情愿。
 此时,张载左边一个曾巩,右边一个王韶,跟押犯人一般,两条手臂被二人紧紧箍着,动弹不得。
 “别闹!”曾巩可是比张载岁数还大,自然有“大哥”的威仪。
 “挺大岁数的人了,怎还在舍不得浮名?”
 “老实呆着,勿与我等添乱!”
 “你!”张载大怒。
 奶奶的,还是不是兄弟!?老子马上就要让侄子给踩了,你们还充当帮凶?
 “子厚....”却是苏辙隔着王韶低声呼唤。
 张载一怔,苏辙这个语气可是不一般。
 转头看去,只见苏子由目视前方,并没有与之对视。然面容之上,却尽是凄然。
 “别闹了,依那疯子一次,只一次....”
 “可好?”
 张载闻罢,拧着眉头,“子由....你也?”
 苏子由不答,借着人多遮掩,从袖中取出一封信。
 “这是那疯子的亲笔信,昨夜...刚到!”
 “嗯?”
 张载接过,展开一看,那疯子的笔迹登时让张载心头一酸。
 十年了,这个无义的疯子出走十年,却从未给他们这班兄弟来到只字片语。
 ......
 观澜亲师兄弟敬启:
 惶惶十年如白驹一跃,瞬息而逝....
 吾亲师兄弟安然如夕乎?
 十年无聚,甚念!
 聚首之时,若有饮宴之机,诸位代吾多饮三杯。
 吾之心念,仅寄于此....勿怪!
 ......
 今,二程返京,乃为达成吾心念数十年之宏愿。
 改儒立志,皇宋永昌。无愧先帝,无愧子孙。
 然,吾一人之力纵假二程生花之口,此宏愿无期,乃请诸位助我。
 但有得罪,海涵矣!
 此为奕之终愿,务必应之。此生无还,来世定报。
 .....
 “这!!!”
 张载捧信,双臂颤抖,怒视苏辙,“这,哪儿来的!?”
 “怎么还....终愿!?什么此生来世的!?”
 什么是终愿?这疯子写遗书呢啊!
 苏辙其实也不明白这封信的措辞为何如此决绝?
 肃然摇头,“我也不清楚。”
 这时苏轼也挪了过来,“不会是....疯子和咱们玩阴的吧?”
 谁不知道唐子浩根本就没有节操可言,为了达成目的,什么招他使不出来?
 “不行!”
 张载也觉得是唐疯子使坏的可能性大一点,但是心里还是没底。
 要知道,唐子浩现在也快五十了,不会真的....
 “不行,今事一了,我要去涯州!”
 “同去!”苏轼应声。
 “十年了,倒要看看,他疯子是何因由,说走就走!”
 “对,一起!”王韶也加入进来。
 “我也想问问,好好的隐什么世,辞什么朝?修仙不成!?”
 “......”一旁的曾巩其实也想去。
 只不过,一看这几个同窗都要南下,他就不好掺和了。
 若是观澜百子都撂挑子南下......
 
调教大宋 番外:愚人,还是圣人(二程篇:三)
 张载没有再闹,唐奕的亲笔信多多少少起了点作用。
 而且,他想闹也闹不起来,因为更大牌的台柱子还在后面呢。
 苏轼等人正在商量怎么南下涯州的当口,宣德楼上,一声唱喝惊到了楼前所有的人。
 大宋官家——赵曙亲临!
 与此同时,此次授讲的两个主角,也是与官家脚前脚后,隆重登场。
 ......
 当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二程登上讲台的时候,不但台下的百姓、文武官员、学派名儒皆是一滞,台上的观澜诸生也是一怔。
 要说张载心中原本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服气、不甘心、不情愿,当看到二程的那一刻,也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二程....
 变了,变化太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