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汉女学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金佶
幸好,书籍的市场,远不到饱合。有些书,甚至需要预约,才能拿得到。
现在大汉流行黄老,说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等,都是热销,已经卖到脱销了。
钱汝君也很配服那些读书人,他根本看不太下那些书。
最苦脑的是句读。
句读在大汉,根本没有标准版本。而有些字,逗点在上面或下面,意思就截然不同,让钱汝君很苦脑,乾脆发行句读版,和非句读版。而且句读版还要收集各家版本来发行。
说起来后现代的人很多工作都被机器取代掉了,正常的工作,不能做。其实有点可怜。
很多人被推到服务业,人的个性里面都有不好的一面,特别容易享受服务的时候发挥出来。
除非他能够提供的服务是像当初淳于缇萦的按摩一样,拥有别人没有技能。
说起来,这个社会不管是到了哪个年代,精英分子总是有出头的机会。
拥有比别人厉害并且有用的技能。就算别人私底下不见得佩服,但表面上必须对你客客气气的。不然他就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服务。除非他们要想当强盗或者土豪。把你绑架,并且威迫利诱。
由于长久实践,淳于意和淳于缇萦,即使是简单的描述,都能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甚至有些学生主动加入淳于意的麾下,开始帮他抄书。
抄书的过程,学生也能够从里面学到东西,尤其是钱汝君的这一些学生。基本上抄过一遍,就把整本书倒背如流了。根本也不用看。
他们之所以把书抄下来收藏起来。是觉得这些书是经典。
所以钱汝君也很烦恼。学生抄书的踊跃性越来越低。
以前他们还会看不懂。抄回去研究研究。
现在他们不懂得东西,正在逐项减少。
害钱汝君不得不加入阅读的行列。
因为他总觉得她已经快被学堂学生超越过了。
自从淳于意来了之后。图书馆就除了多了淳于意和淳于缇萦以及一千多个学徒的身影之外,除此之外就是增加了钱汝君。
本来淳于意还以为钱汝君怕他们偷拿东西。后来才知道。钱如君也有心虚的时候。
第四七三章 学习
当你认真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得飞快。
钱汝君太久没有好好的像一个乖学生一样,待在图书馆里看书。在钱汝君的印象中,即使是石渠阁也比不上后世的乡镇图书馆。里面的典藏是很珍贵没错。
很珍贵,且远超后世的乡镇图书馆,但是并不适合坐下来看书。
老实说,钱汝君穿越前,去图书馆看的是各种故事书。穿越以后,除了看一些网路小说解解闷,钱汝君离开书很遥远了。
每次换书,都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技术。但她似乎忘了改造自己。书如果不安安静静的看,是没有办法改造灵魂,构成新的想法的。
坐下来后,待在图书馆里,有别人陪她一起看书,钱汝君突然发现,即使是苦涩的医学书籍,她也看得下去了。
总地说来,经过玄舞飞华和灵水的改造,她的智商已然不低。
之前不好好看书,或许有点瞧不上大汉的心里存在。但真正的认真看了,她发现,加上别的老师帮她加的句读以后,她也能够理解当代的书。
加上看到许多后世失传的典籍,钱汝君突然开始向学者转变。当她来愈了看得懂这些书,看书对她而言,变得有趣味其来了。反正她也没事,乾脆晚上进空间里看书,白天在图书馆里看书。
因为,在空间里看书,虽然安静,但太过寂寥,一段时间之后,她反而会看不下去。
而图书馆看书有气氛多了。所以钱汝君往往在图书馆看一些新书。然而进空间里面看一些她觉得能沉迷进去的书。
钱汝君发现。
她找出来的这些书已经够她看不完了。要知道,她可是有十倍的时间呢!
至于成长问题,经过五年的时间,钱汝君早已经知道,空间里的时间,不会影响她的成长。让她进空间里使用空间里时间快速的便利,更为安心。
学堂学生,对钱汝君的敬佩,几乎是高山仰止。有人看到钱汝君在看跟他同一本书。就跑来跟钱汝君讨论。
即使是钱汝君,她借阅也需要在图书馆登记的。现阶段,她还不准备让图书馆像后事一样变成开放空间。
而且,她也是故意的。
虽然以后,所有人都会成为洗脑者,但钱汝君想给他们一个印象。她是深不可测的。一个人打从心底佩服你,能表现出来的能力举止行为,就会变得不一样。
她很享受被人真心佩服的快感。
或许,穿越前,她一直渴望这种感觉,但得不到吧!在金麦城,不管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她得到的敬佩也不少。不过,人家对她敬佩的原因,是因为她会用人。而不是她本身有多了不起。
或者是因为她是神女。
神女这玩意,凭借着的是电纸书,跟钱汝君没有一丁点关系。
但她读得书,是她实实在在的成就。以前的记忆里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些残缺不全。





大汉女学堂 第210节
例如肥皂,她的确是弄出来了。但她只知道原理,弄出来很多亏身边的人进行很多的研究。
有许多东西几乎都是这样,钱汝君好像天生缺乏研究的头脑。
她知道,电子书里面还有更多更多的书她还没有看过,想要看完那些简介,就要耗尽她的人生。
因为那些书,有很多原文。
知道什么是原文吗?
如果是英文,钱汝君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这些字是原文,原本的语言。
钱汝君大学时代,主修英文、副修日文。
日文只会基本几句话,其他是一窍不通。
这世界,还有许多许多的语言。
幸运的,她发现电纸书的隐藏选项有翻译功能。这个功能还没有开放。不过,钱汝君可以看到功能简介。
翻译一页书,要十积分。看起来不多,但整本书呢?
钱汝君快心碎了,因为连简介都是原文。
也就是说,她想知道这些书是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他的简介。也就是要十积分。坑。
太坑。
钱汝君的眼泪如长江水。涛涛不绝。
只能专心的看中译本。有些书有中译本了。
当然有大部分书籍,她还是选择没有印出来,而是在空间里面看。
尤其是小说。
因为复印费,可比兑换出来的积分多太多了。
纸还必须由她提供。
最近她产生了一个新的兴趣。
那就是把这些故事浓缩再浓缩。
几百万字变成十几万字。
然后手写出来。这不算抄,算是改编吧!钱汝君发现,她真的有改编书的天份。
她改编之后,把其中两本,并交由这个时代的专业学者,再去改编一次,然后交给印书房去印。
没想到半年的时间,钱汝君笔名,金色之泪,竟然传遍了金麦城。
并且随着书籍的抄写印刷,流传到更多的地方。
在长安城也有她小众的读者。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金色之泪,就是钱汝君。
大部分人仍然是没有买书,而是抄书。
只不过这字数实在太多了,有些人就联合起来,一个人抄十分之一。到时候轮流着交换看。并成为共同的传家之宝。
印书坊举办签名会的时候。
钱汝君愕然的发现,大部分人来找她签名,竟然是手抄本。让她很想摔了那本抄写的书。
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没有版权概念。钱汝君要推,也不知道从何推起。
报纸这种东西在金麦城也开始推广了起来,而已推广人,还不是钱汝君本人。
城里的雕版印刷,早就不是秘密,不只是钱汝君在折腾。其他人也在研究。虽然印刷不良。但起码还是能看。
原本只是金麦城里的市街小广告,但逐渐有人写些小新闻,例如金麦城某地方发生某事,吸引人来看这个小广告。
别说,这个点子,真的有效。
而且金麦城最伟大的事就是,全民都识字。就算不识字的,也在学堂里学习。除非是老人小孩。
见到初等规模的新闻小纸,竟然在金麦城不可控的流行起来。钱汝君开始反思。
钱汝君原本开始没有想到要发行报纸广告,因为她对报纸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第四七四章 编书
钱汝君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进入网路社会的时候,新闻已经失去原本传播正确讯息的意义,新闻变成快餐文,追究的是奇巧,而不是真实。
记者也没有原本的使命感,他们只要把新闻卖出去,自然会有大把的收入。而真实的故事,如果不受欢迎,结局是很悲惨的。
但是这时候,钱汝君突然发现其实大汉民间此时搞出来的新闻还是比较有看头的。只是有时候,未免太不尊重人而已。
好的新闻,大家都想上。但有时候,新闻报的消息是不好的消息,那就……
或许新闻才开始萌芽,做得人也是一般的小老百姓,所以钱汝君发现,目前的新闻还是比较正面。
看起来,不会让钱汝君心情极端不爽。
在法治社会还没有健全的年代,报一些地痞流氓的事情,估计就要被砸了印刷厂。广告的生意也就没得赚了。
目前,金麦城的社会,虽然比较合谐,但一般小型冲突,还是时有可闻的。
而且这时候没有网络,报纸的讯息会比较受到重视。许多人都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报纸上的新闻,看的一脸享受。
初时钱汝君很不解,后来钱汝君终于想到了,这是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新鲜感。
而且一般人买书比较困难,就算可以去图书馆抄书看,但毕竟没有那个时间。
报纸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她可以在报纸上面发行,一部分新闻,另外用半个版面来发展短偏故事。甚至是连载的故事,丰富它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报纸,内容不必很多。
只要有足够的雕版师傅,每个人负责一个小版面,集合成四大页的报纸就可以了。每一面,可以有半页广告,另外半页,就放各种新闻和故事。
最后,这些故事还能集结起来出版。一定会受欢迎。
不过,金麦城估计会卖不动,得卖出金麦城外。
金麦城内,大概一发行出来,就会被人抄走了。
这个时代,文抄公万万岁。
它可以让训练出来的雕版师傅,好好进行雕版印刷。虽然手抄本比较精致好看,适合书本。
但是价格低廉的雕版印刷,其实颇适合这种人们不太计较的印刷式样的报纸。
钱汝君突然发现当个编辑其实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当写出去的东西有很多人看。真的能让人自信心爆棚。
有了报纸,是不是能有个期刊呢?
以后出国带书去送人,也是很神气的事吧?
她手头上已经写出了三四本浓缩改编小说,都是把她看过特别喜欢的小说取其精华改编的。
钱汝君从上辈子到这辈子都没有创造的能力。
但是改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不过钱汝君想要大力进行编辑事业的时候。
她发现季节的转变,又到春天了。百花盛开,她也应该带人去挖人参了。
林乔岚在过了隔离期,钱汝君就把他送回去了。
临走前,送他新植物玉米的种子。
由于图书馆的书籍太过丰富浩瀚。本来只准备教两个月就走人的淳于意竟然被留了下来,专心开始编辑他自己的书。
连带着他的学生也被留了下来。
钱汝君觉得,这也算他们的造化,她总不好厚此薄彼。而且菜都是学堂学生统一煮的。
现在钱汝君已经习惯。而且厨艺组的人进步非常大,现在的菜,基本上道道美味了。
有时候,钱汝君在想,淳于意或许不是被书留下来的,而是被美食留下来。
淳于意在编写的书籍,已经不是钱汝君穿越前的留下来的那一本。钱汝君身边的人,基本上命运已经被钱汝君改变。
而更远的人,也因为蝴蝶效应,有了改变。
钱汝君想到,她去年送去大漠的内贼,不知道过得如何。
可惜边塞消息阻隔,没有办法知道。就算知道,也是过了许久的事了。
反正,历史上纪载的几场战场,奇异的都没有发生。
淳于意接受了更多的医学思想,集结出来的书,已经是后世千百年不能比得上的了。
不过,钱汝君知道,后世的人会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踩在巨人的背上,看得更高更远。
“我感觉我应该还能活过久,但是人生到了四十就应该替死亡做准备了,何况我已经快五十岁,所以还是先把书写起来吧!”
淳于缇萦搬在旁边帮淳于意整理这些书籍。
她自己倒是不急着写书,立传。
她有这个想法。
但是她认为她的人生想要整理出来一个东西。
至少要等她活到50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
但她观察淳于意和她的身体。
如果不出现意外,两个人可能活到七八十岁都没问题。
所以到时候可能五十编一本。六十岁编一本。
七十岁再编一本。这样老了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正好,钱汝君正在研究如何发展编辑事业。




大汉女学堂 第211节
雕版印刷,钱汝君之前就发展出来了。
但是那时候的工匠还太少。
经过学堂的努力。现在钱汝君手头工匠已经达到八百多名。
但是墨水经过本印刷版。再印到纸面上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钱汝君正在研究到底要怎么让印刷更好,并且做成一本书。
在钱汝君的脑子里,线装书毕竟是古老的书。
而这个时代纸刚发展出来。
人们的脑子里面还没有存在线装书的概念。
所以钱汝君想,或许她直接可以采用胶装。
胶水这种东西,其实后代的不见得比得上古代的。
但是线装书毕竟还是比较牢靠。
只是在钱汝君眼中就不怎么美观了。没办法,她习惯了胶装书。
所以她三月份的时候交代下去。金麦城的研究部门要组织一支团队出来研究胶水。
想到未来就有好看的书可以看,钱汝君就兴奋起来。
对于纸,钱汝君对宣纸之类的纸张,其实是不满意的。只是这样的纸张制造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后续的纸张,钱汝君准备投入研究,甚至研究的力度比任何的研究都大。
大汉人的脑子说僵化也僵化,说不僵化也不僵化。
他们许多的思考都是天马行空。
虽然没有大进步,但每一天都能够有小小的想法去研究。
对钱汝君来说这也就够了。
第四七五章 路线选择
展开新事业,总是让人肾上腺分泌过多,充满精力。
但钱汝君不得不把这个想法压下来。
刘恒在位的时候,是商人的好时期。
钱汝君在某方面来说,就是一个官商。而且她向来不会把做生意当成耻辱。
钱汝君就不明白了,可以支撑国家财政的财富,不好好管理,收来自己用,这是要有多大的心。
如果怕有钱人盘根错节造反,汉初的时候,大家都穷,几个有钱的的税收,怎么收不起?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特权阶级。
这时候的免缴税的特权不是穷苦人家,而是有钱人。
这种情形,容易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不用几十年的时间,只要四、五年时间好好经营,有钱人就成为人撼动不了的东西。
只能用不合理的强权,把其中的弱者拔起来。
钱汝君只能把令她心动不已的编辑事业,放到回来再做。
现阶段钱汝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学生教好。有了强大的学生,未来出行的安全才有保障。
要是孤单上路,或者看起来像弱鸡一样,谁也打不过的样子。那么你一路上真的只能打过去。必须做到别人不敢来招惹你。
相对地,还要发现原来你来到身边,还有非常多的好处,例如会帮你盖房子,会帮你治病。甚至他连你的神明都能伺奉。更不用说让好好好看风景,不来打扰你了。
钱汝君有时候想,这时候的旅游,有什么好玩的。
以前向往的人文风光都不见了。各国美食也几乎没有影子。她究竟想看什么?
突然,她想到美国的大峡谷、鸡笼的壶穴,非洲草原的狮子,还有许多已经灭绝的生物。这都是以后看不到,现在能看到的。
而且非洲法老王的墓地,应该还没有被挖掘完,很多宝贝,应该都还深藏在地下,让她有机会拿出来赏玩。
记得,在土耳其,英国的挖宝人,试乎也挖出过什么宝贝。
钱汝君顿时又热血沸腾,有精力应付眼前的好奇宝宝。
“为什么选择大白山?”好可宝宝淳于意说道。
钱汝君觉得,淳于意不当大夫的时候,性格大转变。
当大夫的他,成熟稳重,风流倜傥。但是不当大夫,讨论具体事物的时候,他就变成不可爱的好奇宝宝,什么都要问为什么。
对钱汝君来说,这几年来,她也习惯了叫你做你就做的行为模式。对淳于意的好奇宝宝模式,颇有点接受不良。
其实,这才是一般人际相处的模式,所以说,钱汝君如果必须依照一般模式,跟人交际往来。可能已经被人打死了。
幸好,有资格跟她用普通模式相处的人,如今都在遥远的地方,对方忙,总共也没几个时辰的机会可以相处。
淳于意对于钱汝君选择的实习地点感到非常不解。
他们这次出去主要的目的是帮学生找病人来实习如何治病。
一般义诊,大夫方出钱出药,乡野之民是比较有意愿来治疗。只不过,一些患有长期病,能撑得下去的人,比较忌讳看医生。
对淳于意来说,病人到处都是,他就不明白,钱汝君干嘛往人少的地方跑。跑得目的地竟然还是国外。
先不说卫满朝鲜和大汉的关系并不是这么和谐,但马韩、弁韩等地还是比较友好的。
所以也没必要跑大白山去治野人吧?
幸好,现在长白山不属于大汉,要不然,钱汝君估计淳于意会建议去长白山。
长白山在大汉叫什么名字,她还没打听出来呢!
她决定先占有取名权。反正,在历史上,这个地方的民族,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证明他们的存在。
不识字,真的是大坑。
不过,就算有文字,民族要是覆灭了,文字也没人认得,那同样也坑。
就像当初创造埃及文字的埃及人,现在都不知道跑哪去了。现在埃及使用的文字,也不知道是哪个角落蹦出来的文字。
没有经过实习的大夫,不是好大夫。
所以淳于意同意学生是应该实习。只是对目的地很不满。
“我要去大白山采人参。”钱汝君不能说,采药原则,先采国外,再采国内。跟矿物是一样的。
“你说人参这种东西,我也经过研究,的确对吊命有帮助,平常还能够滋补身体。不过你要这么多人参干嘛?每一次喝只不过需要切两三片就好了。”
钱汝君嘟嘴不解释。这就不好解释了。真的不是她不解释。
她已经习惯不好解释的事,那就不解释了。
“我们这次走陆路,沿途的病人应该不少。够大家分配的了。”钱汝君顾左右而言他。
“可惜你的路线不经过边关,要不然我们还能帮战士治疗一下。”淳于意感叹道。不过,他不愿意成为军医,束缚太大。
“一些伤病,对淳于大夫里是小玩意。不用特地去。军中大夫能治吧?”钱汝君问道。她突然有点不太确信。这并不是一个太专业化的朝代。
“外伤这种东西在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是类似的,但是它最恐怖的是经过感染之后它会产生变化,变化诡异多端,有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掌握住所有的情况。而且现阶段,我们很难防止感染。”
听到淳于意这么说,钱汝君觉得有点不太对。她该不会忘记告诉淳于意,最基本的消毒常识了吧!
她连忙问淳于意:“你们用针之前后消毒吗?还有伤口有没有做消毒处理?”
“消毒?”
或许“毒”这个字,传承自中医,所以淳于意懂了。
“怎么消?”
钱汝君发现,她真的没说。连忙把这个时代用的上的消毒概念,说了一遍。
“对外伤的确很有用。有了消毒,我们以后有多了一个医治的方法。你的学生以后更多会遇到这种问题。”
“你说手术?”
“怎么?手术你也知道?“淳于意真的惊讶了,他突然觉得,或许他不应该阻止钱汝君的想法。她是神女啊!做的事,如果解释不来,必有原由。
第四七六章 大行李
1...142143144145146...4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