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汉女学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金佶
所以钱汝君最好的做事方式,就是看着大家做事。然后,所有人的能动性就提高了。
钱汝君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但增加的这份力气,还不如鼓舞千余人的力气来得有用。
依照淳于意和淳于缇萦的想法,就算他们到达了船只约定停泊的地方,也要等好几天,才能见到船的影子。
船,这种东西并不少见。金麦城里大大小小的船很多。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的渔夫,成天在圳道里捕鱼。想要鱼的金麦百姓,可以就近招呼,让他们停泊,他们当场可以讨价还价,把鱼买下来。
渠道并不是只有金麦城里有。金麦城虽然盖起城墙,但这城墙盖在很远的地方,在金麦城范里住的人,根本看不到城墙。
城墙因应地形,只在丘陵之中,找到地势可以连接的地段,把土石挖到另一边去。
与其说是城墙,不如说是土龙,土龙旁边,有土牛沟。至少有丘有沟,骑马的人就冲不进来的。至于平面攻打,全民皆兵的金麦城并不太怕。
金麦城在藉的百姓,如今已经有二十万人。在后世,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就是一个小城镇。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伟大的数字。每天要解决的城市吃喝拉,就是一大问题。
这时候,她们就知道,阴沟和渠道分开,有多么睿智。
而从远处引来的水,再加大运输管道之后,足以因应扩张的人口。
新的建设,总能比人口扩张速度快。因为有一批精算师,每天在城里估算各种需求现在以及未来需要的数量。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估量去准备。很少有超过的时候。
挖渠道,是金麦城官方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渠道的存在,对金麦城的帮助很大。不管是用水,赏景,还是渔获。
在他们心中,最担心的问题,大概是会不会有人打过来。以钱汝君对历史的认知。这里并不会发生大的战争。
但现在她改变了金麦,替金麦制造出人为的利益,虽然离北方的少数民族还很远,但天晓得他们会不会脑子一热,就骑马来打劫。历史上,这种纵深,他们并不是没有嚐试过。
船走的速度他们是知道的,没有那么快,只是钱汝君心急,他们也想到安全一点的地方休息。毕竟,待在里面,没有待在外头好。既然不会影响到别人,那何乐而不为?
然而他们吃惊的发现,等他们在钱汝君的催促之下,辛辛苦苦的走到海岸。船只已经等在那里了。
本来他们心不无埋怨,但钱汝君的身份在那里,他们不致于说出口。
现在看到了船,他们竟然有松一口气的感觉。要知道,待在那样的村子他们虽然怒力防疫,但心中并不是没有担忧。现在到了船上,别的不敢说床应该有,他们能睡一个好觉了。
他们都听过金麦床的神奇,好像什么东西,一加上金麦的名字,都会变得特别好。
钱汝君的船,应该有最高级的弹簧床。据说,就是在金麦城,这也是价格高昂的产品,里面的弹簧可不好打。城里的富户,想要买到,也要排队预约,经过几个月才能拿到。
但拿到的,都会说一句好。
淳于意的团队里,有不少金麦城人。其他人早就心痒痒了,可惜不敢开口问钱汝君,弹簧床有没有?
幸好,有人帮他们问了,他们连忙竖起耳朵。
“汝君,听说现在弄出一种弹簧床,船上有没有?我一定要好好睡一下。”淳于缇萦问道。确实,没人比她更有资格开这个口了。
“当然有,怕我虐待你们啊?”钱汝君回答道。
众人上船休整了一天,好好的睡了一觉。
因为船只还要人划,而钱汝君知道,所有的人都需要休息。给他们吃完乾粮后,他们都都去睡觉了。良好的体力,也是防疫能力。
船只就起航了。
船上的桨特别的重,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够推得动。
“你这船不愧是大船,这奖够重的。”淳于意也下去操桨。
“可不只是因为是大船。”钱汝君在一旁指导着,一边回应道。
“你没有发现船只走的特别快吗?”同时,她问道。
淳于意坐在船里面划桨,当然不可能知道。
他把桨交给徒弟,到船甲板仔细看了下,附近景物的确在快速后退。
船只才启航,有岸边的景色可以做对照。
跟以往习惯的速度比起来。
这船只的速度竟然有六倍之快。
“船只真的好像比较快,怎么回事?”淳于缇萦也凑了上来。
“你到底知道脚踏车吧?金麦城这阵子蛮流行的,现在脚踏车的前进就用的是齿轮原理。我们只要踩一圈,车子就会前进颇多的一个距离。这之中就是用齿轮带动的。”





大汉女学堂 第208节
“我懂了。”淳于缇萦只是想一想就明白了。淳于意点点头,也表示能理解。
现在船只前进的方式。
不单纯是用桨,负责掌舵的人必须安排好各个地方划桨的速率,还有风帆的变化。以免偏离了方位。这一切需要高精度的计算能力。
淳于意笑笑的对淳于缇萦的说道,术业有专攻。他倒希望他这个女儿不要对医学这么认真,能过些好日子。
他有很多女儿,也只有这个女儿最像他了。
本来他还担心这个女儿不好嫁,后来能够嫁给李剑,淳于意虽然不满意,但也能够接受。
第四七〇章 海路回岛
船,过了不久就往大海前进,陆地也愈来愈远了。
船上的饮食虽然不精致,但馒头之类的东西,还是管够。
不少人都没吃过馒头,绵密的口感,来上炒菜,味道美极了。
钱汝君之所以不在船上弄一些汤汤水水的,是有原因的。
这些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跟着淳于意,并不代表能吃大鱼大肉。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刻苦的。所以体质不太好。
划着划着,慢慢进入风浪比较大的海域,船只不时起起伏伏,上上下下。
若是顺势而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事。
但人嘛!天生就有抗拒的心里,总想把自己站隐站正,然而,愈是这样,就愈快中奬。钱汝君躲进自己的厢房,交待把船划过来的学堂学生说道:
“你们等一下要负责清扫。这就是你们不用划船的代价!”
“可是,他们吐了以后,会手软脚软,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他们的工作吧!”学堂学生问。幸好来的这一批,都是钱汝君洗脑过的学生,对于钱汝君的命令,不会持反对的心理。只是会提出一些意见而已。
“放心,这些事不用我们管。淳于先生会负责的。他答应过,会负责划船,就是会负责划船。”钱汝君说道。
一堆人吐的景象,光想到就恶心。
船只很快来到几乎看不到陆地的地方。在这里行走,可以确认方向位置,有了错误和偏差,还能很快的调整回来。
负责运算的人,当然是学堂的高材生。
他也知道,这是悠关生命的任务,所以做得很认真。
随着时间过去,这名学生紧盯着大海,将风帆收了起来。
风帆收起的时候,就是划桨的人要出力的时候,早就在一旁待命的人,纷纷走了下去。不过,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掌舵的学生偷偷看了一眼,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他们不是想抱怨工作太辛苦,而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开始觉得不适。
但他必须假装不知道,让他们记住教训。
而想吐的人,又不好意思说他觉得胃怪怪的。以前在陆地上,他可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甚至坐在自家的小船上,他们也没有过这种感觉。
要知道,汹涌的波涛,有时候荡得有一、两人高。这种起伏,对胃真的是一种考验。
才坐到位置上,就有人放开了桨,摀住了嘴巴。
没多久第一个人吐了
连带的第二个人也吐了
最后,由于身体不适,吐了有半船的人,剩下不到半船人,就是钱汝君、淳于缇萦和钱汝君的学生们。
等学生们把甲板和各处清洗乾净,拿了大木盘让他们回房间去,船只也停在海面上时,淳于意终于见到钱汝君。
“淳于大夫,你平常是怎么虐待学徒的?这么一看,他们平常根本就是营养不良。”
钱汝君抱怨完淳于意又吐了,幸好他手上拿着木盆。
“你这里有没有药材?我开一些方子,你让学生们熬药。”
幸好他的精神还清醒,熬了几天药吃下去总算身体没有把胆汁吐出来。
但晕船似乎改善不了,只是能不吐,对学生们已经是万幸。
行船的速度,也因此慢了下来,幸好,快到学堂岛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如常的在船上行走,只是脸色有点发青一点。
因为他们是瘟疫需要隔离的人,所以钱汝君先下去让学堂岛所有的非学生全部撤走。
尤其是老师。老师的身体健康,可是关系到金麦城上下二十几万人的健康。
如果那么多人得到瘟疫,恐怕钱汝君拚死也挤不出那么多灵水了。以前她一天能挤出一瓶,现在她进步了,也不过能挤出两瓶。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学堂的学生就要全力学习玄舞飞华跟医学技术。
至于社团的运行就靠学生们自己了。
现在他们也有初步的成果,已经能够放胆去想。更深入的东西,趁这段时间他们好好想想,形成结论,写下来,等老师们回来看,并与他们共同探索。由于学生耗用了大量的灵水,学堂岛的老师,不见得比学生聪明。但就是聪明,他们更知道能良好教学的老师的可贵。
等钱汝君把该送走的送走了,留下来的就只有学堂的学生,还有从船上下来的众多大夫们。
这些未出师的大夫们,也是来学习的。
这些大夫在这里,除了实践课程会辅助淳于意和淳于缇萦上课。其他时间他们也安安静静的坐在讲台下面,当乖学生。
学堂岛的学生,现在不只是单纯的上课和参加社团,学堂岛上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已经交到他们的手上了。
所以钱汝君即使把其他人请出学堂岛,也不会构成学堂岛混乱。
负责厨房的学生们,磨刀霍霍,想让新人看,他们的厨艺,以前,钱汝君知道的都是学堂老师的大餐,现在总算有他们表现的机会了。
因为钱汝君可是要跟着他们一起吃饭。
“这里的菜真的是太好吃了,我以前没有吃过这么嫩的牛肉,这么鲜的菘菜,这么好吃的高丽菜。”
钱汝君后来发现高丽菜真的在朝鲜半岛能找到,也就决定就叫它高丽菜了。
“汝君,我觉得这菜好像比以前更好吃了。还有肉,也有同样美味的味道。你又开发出新肉品了?”
淳于缇萦是吃过空间蔬菜的,挟起菜,所以她发出这个评论。
“我每天吃倒是没有什么感觉。”钱汝君耸耸肩膀。
“可见得,你对这里的学生真的很好,希望这些学生以后对得起你的栽培。”
淳于缇萦在外面晃荡了那么久,渐渐的也懂得人心险恶的道理。不过她觉得钱汝君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像陈初冬这样的人都能够乖乖的在她手下工作。
盛大的欢迎宴,因为食物的美味让除了学生以外的人都感觉不出厨艺不精的感觉。
钱汝君吃惯了学堂老师的煮的东西。
当然吃得出来。
不过她也没必要挖学生的老底,跟他们过不去。
第四七一章 文抄公
教学是一种专业,有时候一个人学术精湛,但不见得能够表达出去。尤其面对一些难以具体化的东西。他愈是描述,学生愈是迷糊。
或许,他的脑子里的世界,已经扭曲到学生难以认得了。或者说,他缺乏演说和描术的能力。
其是,他只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去建构,慢慢叠加起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一般都能领会他的意图。
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钱汝君不会让他浪费时间在课堂上,而是学会加减乘除和三千个汉字,就送他去学习实际操作的东西。
有些人的脑子结构,有时候,就需要具体的东西来启动。
都没有能力的人,钱汝君会送他去做机械化的事物。每天重覆的事,能让这个人安心,也能让他有吃饭钱。
至少不会饿肚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钱汝君的确发现真有不能用的人。这种人多半性格缺失,但她也没办法。只能眼不见为净。
有一些人,做什么事都不成,只想偷懒,也就没办法了。如果是古时候管仲之流,钱汝君应该一开始就不会错过吧!因为她的筛选是由上而下的。
一般愈到下面,愈不需要选择权,基本上就是机械化的工作。只要熟悉就可以了。至于机械化动作里面比较高难度的,例如不许分心,必须注意东注意心的。也就是性格选择的问题。
幸好,不能用的人,三百人才出一个。钱汝君还能接受。不过,如果不是有残疾,钱汝君也不会包吃包喝。只等着他犯罪被关,或者饿死。大部分的情况下,会有他倒楣的亲友会认养。倒不是于那么悲惨。
以前,在学堂教授的教师,基本受过钱汝君的训练,知道基本教学的方式。
有专才的人,也经过简单的培训,至于之后,就任凭发挥了。
淳于缇萦是钱汝君学堂的初代教师,教学能力受到最仔细的教导,而淳于意本身教学能力就极佳,经过钱汝君讲解过教学原理之后,更是马上触类旁通。
这也是因为淳于意接触到太多有形的案例,并且随时都在试着跟乡民解释。
所以淳于意跟淳于缇萦对于教学已经非常有心得了。
名师加高徒,能不触发火花都很困难。跟着淳于意和淳于缇萦的这些学生们,备感压力。最开始还能高高在上,但很快就发现,同一个案例的理解,跟不上了。
钱汝君还在跟淳于意商量,等过了观察期,要到哪些地方法义诊。钱,当然是钱汝君出。
一般老师教学久了,没什么人提醒,坏毛病就容易被被固化下来。
在户外教学部分,淳于意也有同样的毛病。这次,钱汝君要跟着过去,对于教学效果,旁观者永远比身处其中的老师们,更为清楚。何况,钱汝君可是修过教育学程的专业精英……如果学生不是太坏,大部分她的能好好上课的。
而在大汉,没有人逼着你学东西,学生们反而非常自动而且刻苦。他们自动就会找到可以比较的人。一步步向上攀爬上去。
淳于意教书之余,也会问问学生,课余时间他们会去哪里,做些什么。而且时常发现学生会提出一些连他都看不懂的问题。
一问之下,他才发现图书馆的存在。这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极为充份,一般医书,他们都会自学。但他们不会自以为是,必定会问淳于意,实际情况是怎么样。
淳于意带着淳于缇萦,来到图书馆。
发现这里的图书馆,有许多外面见不到的书籍。尤其是医书。以他的说法来说是这里的医书浩瀚如斗牛,是数千年的精华。
结果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他整天就泡在书堆里了。
就连上课时间到了。
都要让学生去三催四请,他才会依依不舍的起身去上课。
学生对于老师的怪毛病,也没有太过苛责,因为他们也很喜欢泡图书馆。
就算是抄书,他们也心甘情愿。
很多人的房间里都超了,至少有五六本书。




大汉女学堂 第209节
那五六本书都是他们最喜爱的。
图书馆抄书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淳于意和淳于缇萦。
所以淳于意在看书的时候,就交代淳于缇萦道: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有许多验方,你负责抄起来。”
“这本书有没看过的理论,得好好想想来把它抄起来!”
“这本书写的是什么狗屁东西?不行,我得好好分析分析,来把它抄起来。”
“爹,我抄不完。你的学生那么多,不会多叫几个来抄啊!不同的人抄不同的书,到最后你能带走的书不就很多了吗?而且这些书大家可以彼此借阅来看啊!”
“有道理,爹糊涂了。”
“幸好这里的纸笔墨水随时提供,不像外面卖这么贵,要不然我们也抄不起这么多书”
“不然你以为爹怎么会同意到学堂岛上课?”
“爹,女儿头一次发现你这么狡猾。”
“人怎么可能单纯了,就是公主,她就做这么多事情,也一定有她的目的,或许她接触了薄家之后开始对畜牧有了兴趣,对畜牧有了兴趣,就会开始了解到匈奴的祸害,加上当了公主,还差点被和亲,让他想多支持皇室去跟匈奴打仗。”
淳于意没有想到,他的猜测基本正确。但是还是有点点偏差。钱汝君可不想自己投入战争。她怕血。
现在学堂岛培养的这些学生可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未来她想要出国旅行。
对钱汝君来说。大汉越强大,对她出国旅行越有保障。只要大汉强大到全球都有听过。那么不管走到哪里,人们就不敢随便迫害她。
不过这个时代即使再聪明的人,还是没有什么全球概念。
大汉的人是骄傲自负的。他们站在这个团体里,根本看不起其他人。
也是因为他们曾经有这样的骄傲,后来不管遇到什么挫折,这些骄傲就会成为他们的信念,让他们熬过一年又一年,让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悲惨岁月,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第四七二章 压力
对于淳于意、淳于缇萦带领着一千多个学徒所做的事情,钱汝君并没有反对,她既然把这些书兑换出来,就不怕这个时代的人知道,并且学习去。
之前学堂的金麦城老师,就希望窝在图书馆里,拼命的抄书。只是他们比较苦命,他们没有那么多学生可以用,学堂的学生,是钱汝君的宝贝,他们不可敢耽误他们学习的时间。只能苦命的亲手抄。
直到他们完成教学的任务,他们也只不过能抄个二、三本。多的不过十几本。
里面的书,跟大汉的传统书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可不是薄薄十几页,而是几百、上千页的巨着。
他们只能尽量抄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
根本很难把全部的内容都抄走。
对他们来说,能吃下这些内容,再加以发展,那就真的海阔天空任遨游了。
只不过,喜欢研究的不一定喜欢赚钱,喜欢赚钱的,在大汉有什么地方比金麦城更注重你的知识产权。会真正把你想的东西发扬光大。
其实,金麦城管理局内部,不见得能真正了解钱汝君要这么做的原因。他们只是习惯性的,按照吩咐去做事。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他们会发现,以前不经意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有好的习惯,发出好的花朵,有坏的习惯,发出脑人的杂草。像狗尾巴草一样,会沾的你满腿都是。
除了痒之外,回来清理衣服也不方便。
反正,金麦城是一个成长的城市,成长到最后,钱汝君都有点怕怕的,那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
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于是女子掌管,金麦城也是女孩子活得最快乐的城市。甚至有些女孩,千里迢迢来过独身生活。
很多人,来到这里,是带着黄金白银来的,她们在这里置下产业,在这里发展出单身女郎文化。
由于有公主府保护,缴了罚款以后,金麦县衙并不能强行婚配。
令人诧异的,这些女孩反而成为男子追逐的目标。因为没有“娘家”,而且懂得思考,一旦嫁人,往往会家庭和谐,标准的旺夫。
总而言之,一句话,反正他们爱抄就抄。能进入他们脑袋,就算他们的。何况,他们进图书馆抄书,可不是偷偷摸摸,而是经过钱汝君同意的。
因为瘟疫的关系,导致他们必须回金麦城,不能长久待在学堂岛,还令他们感到很委屈。有很多人表示想留下。
钱汝君一系,都听过淳于意和淳于缇萦的名声。
有他们在,有什么不放心的。
钱汝君被老师们吓出一身冷汗。淳于意是好大夫没错,但他不是万能的。在他手下,不治而亡的人数,并不少。
由于空间列印和影印机需要扣掉太多积分,绝大部分的书籍都只有一份。
所以他们能够抄,这本书才有传播的可能。
以后世的书籍量,钱汝君可以保证他们抄一辈子也抄不完。
幸好淳于意没有亲自动手抄,淳于缇萦也懂的把费力的劳动工作转嫁给别人。两人都很清楚,现在两个人都不处于打基底的阶段,抄书的工作,适合需要打基底的人。
要不然钱汝君会觉得太浪费力气,不得不出马劝说他们了。但要别人做这种奴役别人的事,她说不出口。
人家老师,交待学生学生办事,本是应当,但她这个外人去插这个嘴,就显得有点过份了。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分工合作,适合的事,还是让适合的人去做比较好。
有些人虽然没有各种技能,但是抄抄写写,能够一字不漏,甚至仔细到不会有错字,字又写得漂亮,又有耐心。
最适合抄书这一碗饭了。现在金麦城里,就有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他们抄完的书,甚至运到洛阳、长安去贩卖。跟长安钱汝君分店打对台。
1...141142143144145...4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