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混吃等死
伊丽莎白都铎15331603,于1558年登上英格兰女王之位。她接手的,是一个贫穷、分裂而且充满宗教仇杀的国家。当她逝世的时候,她交给继任者詹姆士一世的,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经济开始振作,科技即将开始腾飞的国家。
这样一位杰出的女王,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便是资助德雷克、雷利、吉尔伯特等本国航海家海盗。为他们陆地上的国家庇护,并靠他们去豁取海洋上的财富
现在,中国东边的大海上,其财富含量是如此的巨大。朱由栋作为穿越者,如果还不知道伸手的话,那就真是愚不可及了。
皇太孙殿下直接出面做海盗,咳咳,做航海家是不合适的。专业的事情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做。本来在朱由栋的计划里,如果他生命里的前二十年都不得不在北京度过的话。那估计以后得重点培养郑芝龙或者重新培养一个纯粹的自己人。但是现在既然外放南京了,而颜思齐和李旦又都联系上了。那这个计划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两位,吾是这么想的。”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拿出一幅应天府周边的地图后,朱由栋的手指从南京沿着长江慢慢东划到了长江的出海口“这个地方,若是两位壮士有意,吾马上行文南京户部,把这里划为吾直接管辖的皇庄。”
做生意,在确定了供需两端之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物流而崇明岛的位置之优越,那是稍微有点生意头脑的人都可以看出来的海外的货物在这里卸载,可以靠着长江、大运河迅速的销售到大半个中国。同理,大半个中国的货物,也可以全程水运到这里,登船出海
“殿下在下还是刚才那句话,愿做殿下的德雷克,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颜壮士,现在孤只是太孙,多的话不太好讲。但是孤敢保证,只要你对孤绝对忠诚,孤对你,只会比伊丽莎白一世对待德雷克爵士更好。”
这样的暗示和诱惑太明显不过了过些年,孤成了朕,你也一样有爵位
中国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母国建功立业并且光宗耀祖的。当朱由栋做出暗示后,颜思齐马上毫不犹豫的再次大礼参拜“得遇明主,人生大幸也颜思齐此生,必定永远唯殿下之命马首是瞻,如违此誓,出海定然全舰翻覆而死”
“哈哈哈哈颜壮士真有古人之风”
看着朱由栋和颜思齐在那里一阵君臣相得,李国助只觉得牙酸酸的。
你颜思齐来日本讨生活不过四年,手里一条海船都没有。靠的无非是为人豪爽,拳头硬,帮着那些大明的海商做些事情罢了。现在太孙邀约你入伙,你当然可以毫无顾忌的纳头便拜。但是我家不同啊在我之下,靠着我家这几十条海船吃饭的可是好几千兄弟。不要说我这个少当家了,便是我那老父亲,也不能说投效就投效的。
不过,我们李家孜孜以求的,不就是一个出路么难得太孙主动见招,而且两天接触下来,只觉得这位殿下比起以前接触过的那些大明的小官不知道亲和了多少。最最关键的是,这位殿下是发自内心的不歧视我们这些海商若是能够靠上太孙这颗大树,李家未来的成就,未尝就不能超过那位德雷克爵爷了。
想到这里李国助也大礼参拜“殿下,在下这一次毕竟是代替家父前来问候殿下。故而殿下的提议,在下本人是极为赞成并向往的。也愿意做殿下的鹰犬。但是,我家毕竟还是家父做主,所以”
“嗯,此事孤是非常理解的,国助也不用马上回复。这样吧,孤给李船主备好了一封亲笔信,到时候你回去交给他。”
朱由栋在给李旦的亲笔信里,主要提了几个问题
其一,德川幕府已经建立,日本分裂局面得以结束。在如此背景下,以大明子民为主的李家船队如何自处德川家又会如何对待李家
其二,据闻德川家的少主乃是身负天地异象之人。这样的人若是将来上位,日本国内是否还能继续安身
其三,李家若是信不过大明,是否信得过日本是否要全员改籍,做日本人
其四,李家的未来在何方李家未来的事业能够发展到何等高度
其一,德川幕府已经建立,日本分裂局面得以结束。在如此背景下,以大明子民为主的李家船队如何自处德川家又会如何对待李家
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
“席之兄,席之兄!”
十二月的无锡,东林书院。
此时无锡的气温已经在零度左右徘徊,书院里的先生、学生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绸缎或者棉服。就是在如此情况下,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虽然穿得极为笨重,但却跑得飞快,一路之上,遇到台阶、花坛什么的,都是一跃而过,显得极为的轻盈。
“贤弟,何事急寻愚兄啊”
“席之兄,恭喜恭喜啊,你的大作,上了昨天的金陵日报!”
“什么”绕是这位席之兄刚才还稳如泰山,这会儿却是再也没有半点稳重的样儿。他的脸庞迅速的涨红,然后闪电般的伸出一只手:“报纸呢”
“咯。”年轻人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报纸:“报纸是方山杂货铺无锡分店的伙计送来的,说是作品被刊载的,其作者都赠送当日报纸一份。伙计还送来了二钱银子……”
“银子什么的无所谓,贤弟拿去买杯茶喝吧。”很是随意的挥挥手,这位席之兄迅速的接过报纸,然后飞快的打开报纸的第七版,精准的找到了自己的作品:那是一首七言诗。
别说,这油墨印刷的铅字,就是比自己写在纸上的看起来舒服一百倍。不!一千倍!一万倍!
这位席之兄在反复的看了几遍自己的作品后,猛的抬起头:“贤弟,多谢了。愚兄突然想起还有要事,先告辞了!”
说完这句话,他就把这份报纸珍而重之的叠好,放进自己的衣袖。然后飞一般的跑向了书院大门。
他是这么飞快的跑掉了,但是刚才那位少年郎满书院的大喊“席之兄”,早已惹得书院里多少学生瞩目。他这么一走,其他的学生们迅速的把留在原地的少年郎给围了起来。
“侯恂,方才你们说的是真的么张玮的诗词真的在金陵日报上发表了”
“什么真的假的,我今天来书院晚了点,刚好在书院门口碰上被拦在门外进不来的方山杂货铺伙计。签收单都是我亲自填的!”
“嘿……”随着这一声轻哼,一股怡柠檬的气息,顿时充斥在了书院的天井里。
无锡的东林书院,目前正处于它的鼎盛期。在这里讲学的先生,顾宪成、高攀龙、顾允成、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东林八君子此时全部健在。巨大的学术声望,使得整个江南,甚至四川、河南、山东、广东的部分学子都南下到此就学。
具体到刚才那两个人,在历史本位面都不是普通人。
这叫侯恂的就不必多说了。在历史本位面上,他做到了户部尚书。还曾经主持围剿李自成农民军,吼出了:你们为什么不在家老老实实的饿死,起来造什么反的无耻名言。
当然,此时的侯恂,还只是个少年郎(生于1590,此时的时间点是1607)。由于其父侯执蒲此时在南京太常寺任职,所以他就到了东林书院就学。
而那位席之兄,则是常州府武进县的大才子张玮。此人在历史本位面,乃是应天乡试(南直隶没有巡抚或者布政使,南直隶十府都由应天府代管。所以应天乡试就是南直隶乡试)的解元。此人在政坛上建树不多,但其诗词却是有极高的水准。
“哎,席之兄的诗都登报了,我等,真的还要好好努力啊。”
“是啊是啊,侯恂,席之兄没什么大碍吧方才怎么一下子就跑出去了”
“呵呵,还用问肯定是出去找报童把昨天的金陵日报买个几百份到处散发呗!”
这话虽然揭露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却也太不厚道了。一时之间,柠檬精们都有些讪讪的不好意思起来。
放下这些尴尬的学生们不讲,在书院的后院,顾宪成等人也在谈论昨日的金陵日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动,一种清孤不等闲……好诗,既有动静相对,也有志向表露。国端兄(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钱一本,和张玮同为武进人),你教的好学生啊。”
“呵呵呵,席之的天分是极出众的,自身也很努力。叔时(顾宪成)谬赞了。”
“哪里哪里,以愚弟在吏部干了那么些年,看过无数青年才俊的经验来看。席之这样的好孩子,只要继续这么用功下去。三元及第不敢说,但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必有其一啊!”
“嗯,这一点,我也是极为赞同的。”当顾宪成和钱一本在谈论张玮诗词的时候,一个爽朗的声音从屋外传了进来,却是东林书院另一个灵魂人物高攀龙到了。他用力摇了摇手里的报纸:“两位,今天的射雕看了没那完颜康果然认贼作父,非但如此,还要谋害自己的师叔啊!”
“看了的看了的,呵呵,我们哪天收到金陵日报后不是先看射雕再看其他便是今日,也是把射雕看完后才注意到席之的咏梅诗上了金陵日报啊。”
“是嘞是嘞,这太孙殿下的文笔真是了不得!虽说文字过于浅白,几乎没有文采。但这情节的辗转起伏,整部小说架构的精妙,真是让人叹服不已!”
“存之(高攀龙),怎么你也觉得这射雕是太孙写的么”
“难道叔时(顾宪成)还不相信这可是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亲自证实的啊。”
“张士佩因为黄册的事情并不得太孙信任,他说出来的话未必准确,此其一。其二,这射雕的作者署名是王栋。在金陵日报的创刊号上,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作者署名也是王栋。呵呵,便是太孙真的天资聪颖吧,但是初见这样的诗,岂是一个孩童写得出来的”
“这倒也是,那这些东西到底出于何人之手呢莫非是状元郎”
“呵呵呵,张以诚是松江人。我与其父早就相识,对此子也多有了解。总的来说,张以诚的字画是很不错的,但是诗词嘛,距离这首初见还是有些距离的。他应当是写不出来的。”
“嗯……看来这位太孙背后,还有高人啊。”
“叔时,叔时,哦,存之与国端兄也在啊。今天的金陵日报看了么”
“看了看了,怎么,小范(安希范)也要来和我们讨论今日的射雕么”
“唔,这射雕是好看,但是昨日的第三版,讲到了春秋战国呢。这其中可是大有名堂!”
“怎么回事待我等看看。”
众人仔仔细细的把昨天的金陵日报第三版反复阅览后,个个脸色都很不好看。
这一天的金陵日报,刊登了韩非的《五蠹》部分原文不说,还用大白话进行了翻译。
在20世纪初期,民国的大家们为了开启民智,提倡使用白话文。但是那时候的大家们早年都是之乎者也这么过来的。咋然使用白话文,还是多少有些文绉绉。但是这对于穿越者来说,就完全不是问题。他用大白话翻译《五蠹》,那绝对能做到浅显直白。
如此浅白的语句,再加上标点符号的应用,只要你识字,你就能看懂。只要你智商正常,你就能听懂!
法家和儒家是彼此的大敌!即便中华帝国几千年来都是实行的荀子‘隆礼重法’(表皮是儒家,骨子里是法家)那一套。但至少表面上,儒家子弟面对纯粹的法家观点,那就必须否认和批判!
更不用说,五蠹里有这么一句话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混账!是何等无耻幸进之徒,居然如此蛊惑太孙《韩非子》这样的书,也是皇家子弟该看的么”
“金陵日报竟然敢刊登这种文章,那张以诚到底还是不是我孔孟子弟”
“呵呵,存之不要发火,发火也没用。你没看到这个编者按人家可是说了,只原文摘抄,不发表任何观点。”
“哼,不过是掩耳盗铃之计!无耻!什么叫摘抄所谓五蠹,商人和匠人也是其中之一,为何就恰好是这一类人的段落被抄掉了”
由不得东林诸君们生气,甚至有些慌乱。他们在东林书院里不管怎么玩,顶天也就是大明的读书人以及周边县府的百姓知道他们。距离稍远一些的普通百姓们绝对不知道他们东林书院是干啥的。
但是金陵日报不一样啊,据闻,现在连长江上游的四川布政司,北方的北直隶都有人前来订购报纸了。
而且东林诸君们都很清楚,靠着射雕积累起来的巨大人气,现在无锡的酒楼里,诸多食客在听完了当日的射雕章节后。若是还没有下席,也是要继续坐着听第三版中华历史和第四版世界历史的!
如此一来,如《五蠹》这样的文章,迟早会传入千家万户!
《五蠹》还算好的,毕竟韩非的攻击火力比较分散。要是哪天这金陵日报的主编丧心病狂到了极致,把墨翟那个孔圣头号敌人的《非儒》也刊登出来呢
由不得东林诸君们生气,甚至有些慌乱。他们在东林书院里不管怎么玩,顶天也就是大明的读书人以及周边县府的百姓知道他们。距离稍远一些的普通百姓们绝对不知道他们东林书院是干啥的。
但是金陵日报不一样啊,据闻,现在连长江上游的四川布政司,北方的北直隶都有人前来订购报纸了。
而且东林诸君们都很清楚,靠着射雕积累起来的巨大人气,现在无锡的酒楼里,诸多食客在听完了当日的射雕章节后。若是还没有下席,也是要继续坐着听第三版中华历史和第四版世界历史的!
如此一来,如《五蠹》这样的文章,迟早会传入千家万户!
《五蠹》还算好的,毕竟韩非的攻击火力比较分散。要是哪天这金陵日报的主编丧心病狂到了极致,把墨翟那个孔圣头号敌人的《非儒》也刊登出来呢
由不得东林诸君们生气,甚至有些慌乱。他们在东林书院里不管怎么玩,顶天也就是大明的读书人以及周边县府的百姓知道他们。距离稍远一些的普通百姓们绝对不知道他们东林书院是干啥的。
但是金陵日报不一样啊,据闻,现在连长江上游的四川布政司,北方的北直隶都有人前来订购报纸了。
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
虽然只是临时加祭,但一整套繁琐的流程搞下来,也是到了酉时中段,天色已经变得灰暗了。
南京诸多官员在听完朱由栋的祭文后,表情多少都有些古怪。
没人在乎这篇祭文的文采,朱家皇帝说话从来都喜欢用大白话。昔年太祖爷当过几十年蒙元的顺民,而成祖爷又在北方待得太久。两人都沾染了蒙元将蒙古语硬译成汉语的那种语调。发布的圣旨是大白话就算了,那个语调读起来才是真的叫人难受。相比起来,太孙这篇祭文,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大家在意的是其中的内容!
太孙殿下毫不忌讳的在祭文里向太祖汇报说,国家现在出了很大的问题!而且毫不掩饰的展现出他要纠正、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这才是大家关心的。
对于一位君主来说,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那是很有讲究的。
在北京的时候,朱由栋更多的时候是埋头做事。只有被弹得受不了的时候才稍稍反击一下。而到了南京,你已经是金陵第一人了,那就必须要公开的表达你的志向和观点。只有如此,才有人愿意追随。太孙殿下在南方才能施展开手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