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哪怕空军有足够多的轰炸机可用,还剩下几百枚“AGM-109B”反舰导弹,因为海军无法派遣战斗机护航,更别说前期侦查,所以空军肯定不会让轰炸机去执行根本就没有胜算的攻击任务。

    仅出动轰炸机,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遭受灭顶之灾后,白华伟再是大意,也会提高防空警戒的力度,并且把防空圈扩大到600千米以上。因为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支持,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不存在战斗机不够的问题。

    关键还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是以逸待劳。

    做好准备,拦截几十架笨重的轰炸机,算不上多么困难。

    只是,白华伟更有可能选择见好就收。

    道理也很简单,消灭第52特混舰队之后,梁夏海军已立于不败之地,完全没必要继续冒险。

    白华伟现在要做的,也就是率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航。

    从战术的层面来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会去霍瓦依群岛,借助岸基航空兵掩护,尽可能的避免跟纽兰舰队遭遇。

    这么一来,根本就没有决战机会。

    “史密斯少校,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或者说属于我的战争已经结束。”斯塔克突然就说道:“不管还有没有机会,现在的当务之急都是结束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把陆战队撤出来,然后率领舰队返回本土西海岸。哪怕真的有机会,那也是背靠本土,消灭来犯的梁夏舰队。”

    “司令官,你觉得上面的那些人会答应吗?”

    斯塔克苦笑了起来,这显然不是他能够回答的问题。

    “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还没有结束,如果你绕过海军司令部下达撤退的命令,那么等待你的肯定是军事法庭。就算责任不在你身上,而且大家知道只有撤退才能保全陆战队,为守卫本土打下基础,海军司令部的那些家伙也不会出面替你说情,反到会落井下石,让你承担战败的责任。”

    “我是指挥官,当然应该由……”

    “斯塔克将军!”

    史密斯是万分焦急,明显觉得斯塔克在做蠢事。

    “要不然,还能怎么样?”

    史密斯咬咬牙,才说道:“就算我们退了回去,梁夏海军一定会攻过来吗?或者说,退回去就能解决问题?”

    斯塔克愣了下,显然没有搞明白史密斯的意思。

    “四十多年前,梁夏帝国掌握了绝对优势,都没有从东望洋这边发动进攻,而是绕到夕落洋。哪怕在这四十多年里,得益于科技进步,军事力量有了巨大的提升,跨越5000千米的距离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在世界岛上,西陆集团还没有战败,也未必会在短期之内战败。在无法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就算梁夏当局把我们当成头号威胁,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军孤大陆。”

    斯塔克没吭声,只是一边听,一边微微的点头。

    “关键是,我们在东望洋这边遭受了挫败,必然会把重点转向世界岛,比如出兵参与那边的地面战斗。”

    “这是必然的。”

    “既然是必然结果,那么梁夏当局肯定不会指望能迅速在东望洋取胜。”

    “你是说……”

    “如果没办法速胜,对梁夏当局来说,最为理想的选择,或许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跟我们停战。”

    斯塔克的眉头迅速跳动起来,史密斯的这句话实在太吓人了。

    “不管怎么样,梁夏帝国在世界岛上,其根本也在世界岛上,因此其首要目的,肯定是击败西陆集团,以及身边的强敌,比如南方次大陆的梵罗国。如果认定无法在一场大战当中实现全部目的,梁夏当局就有可能退而求其次。到那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守住本土,而是停战的筹码。”

    “中转岛?”

    史密斯点点头,说道:“唯一能够拿来当成筹码的,也就只有中转岛,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中转岛。”

    斯塔克低头沉思了起来。

    史密斯的这番分析确实很有道理,问题是,谁都不敢保证在梁夏当局不会把矛头对准纽兰共和国。

    关键就是,要想死守中转岛,肯定得把舰队留下来。

    这么一来,就有可能被梁夏海军全歼。

    显然,风险太大了。

    “我们也不用冒险。”

    在史密斯说出这句话后,斯塔克再次朝他看了过去。

    “最多也就只需要几天,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回到中转岛附近,并且开始为中转岛的守军提供空中支援,我们就能够相信,梁夏海军在短期之内不会东进,更别说攻打我国的西海岸地区。”

    斯塔克点点头,不过没多说什么。

    “再说了,就算要撤军,也需要几天时间。我们可以把部署的位置往北挪一点,尽量远离霍瓦依群岛,避免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遭遇。等五天,最多就一周,如果梁夏海军还没反攻中转岛,就能够证明我的推测。”

    “最多等一周。”斯塔克没再犹豫,说道:“别忘了,尽快联系海军司令部,尽快补充一批舰载机。”

    “我马上就去安排。”

    等史密斯出去,斯塔克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其实,他也不想回去背黑锅,只是没有联邦派支持,就算留下来死战,最后依然是死路一条。

    正是如此,才需要借史密斯少校的嘴,让他提出来。

    至少,联邦派的那些将领会全力以赴,帮助斯塔克消除障碍,争取更多的支持。




第202章 缜密周全
    史密斯的分析并没有错,至少是在最初的时候,包括白华伟在内,大家都认为,在西边偷袭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是第52特混舰队,第51特混舰队冲在最前面,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更近。

    这里,其实跟海军司令部提供的一份情报有关。

    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遇袭后,准确说是遭到第一波攻击之后,海军司令部就发了一份电报给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提到在防空作战当中拦截了一支纽兰舰队的攻击机群,而另外一支攻击机群浑水摸鱼,突破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防空网,袭击了“刘向真”号,并且重创了这艘航母。

    显然,关键就是攻击机群的数量。

    至少从海军司令部的电报看,纽兰舰队出动了2支攻击机群,因此更加有可能是第52特混舰队。

    接下来的战斗,变相证明了这个推测。

    在第二轮攻击当中,充当主力的不再是舰载航空兵,变成了纽兰空军的轰炸机,使用的远程重型反舰导弹。

    由此不难想到,纽兰舰队没有更多舰载机可用。

    不然的话,为什么要耽搁几小时等待空军的轰炸机?

    如果连续发动两轮攻击,那么在13日的凌晨,战斗就已经结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两艘航母都将在劫难逃。

    耽搁几个小时,给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充足的准备时间。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利用这几个小时发起一轮反击,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战斗机在反击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如果连续遭到攻击,反击自然是无从谈起。

    正是如此,白华伟、刘尊岭与江文龙等人才认定留下断后的是第52特混舰队,冲在前面的是第51特混舰队。

    这意味着,纽兰海军已经放弃了攻打霍瓦依群岛的作战行动。

    其实,帝国海军组织发起的反击行动也变相证明了这个判断。

    在13日上午,收到由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战报,得知纽兰海军把登陆舰队一分为二,在12日夜间被干掉的是由民船组成的运输船队,在此后发起的反击行动中,替特混舰队挡了枪的才是登陆舰队,白华伟等人立即想到,纽兰海军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止进攻行动。

    不然的话,也没必要让登陆舰队一分为二。

    关键还有,登陆舰队跟随断后的特混舰队撤退。

    换种方式来说,断后的那支特混舰队,很有可能就是受登陆舰队所累,毕竟登陆舰的航速都不快。

    为了掩护登陆舰队,断后的特混舰队也就只能降低速度。

    那么,就更加有可能是第52特混舰队了。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主要任务是掩护登陆舰队撤退,留下第52特混舰队就足够了,没有必要搭上第51特混舰队。

    不过,这只是对战场局势做出的推测。

    不管冲在前面的是哪支特混舰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都得迎上去,白华伟在12日夜间就做出了决定。

    此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一直以30节的航速向西疾驰。

    按最初的设想,战斗将在13日清晨打响。

    关键就是,在白华伟做出迎战决定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与突前那支纽兰舰队的距离就在1500千米左右。

    如此一来,也就只需要快速航行几个小时,就能把距离缩短到1000千米以内。

    虽然重型战斗机与重型攻击机的作战半径都超过1500千米,但是考虑到作战效率,特别是派预警机参与进攻作战行动,以及让护航战斗机全程掩护攻击机作战,就得把作战半径控制在1000千米以内。

    面对强大的第51特混舰队,白华伟不敢大意。

    缩短交战距离,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发起攻击之前暴露行踪,然后遭到纽兰空军的打击。

    针对这个问题,江文龙提出了一办法,尽量靠近霍瓦依群岛。

    不止为了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还可以跟岸基航空兵协同作战,利用岸基航空兵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具体战术,其实非常的简单。

    在找到敌舰队之后,就让岸基航空兵把增援的战斗机派过来,确保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派出攻击机群之后,依然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来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不至于因为没有战斗机可用而疏于防范。

    关键还有,能借此机会调整舰载航空兵的兵力组成。

    不要忘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一直担负的攻击任务,三艘航母都只搭载了一个大队的重型战斗机。在派出了护航战斗机之后,留下来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肯定不会太多,未必能够顶住纽兰空军的进攻。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岸基航空兵向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增派3个大队的“战-9B”。

    为此,完成了首轮攻击任务的重型攻击机都将飞往霍瓦依群岛东部的岛屿,并且在那边等待新的命令。至于护航战斗机,如果在战斗中消耗了太多燃油,没办法返航,就与攻击机群一同前往霍瓦依群岛,并且在霍努岛的北面进行空中加油,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返回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确实有点麻烦,只不过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正是如此,在13日天亮前,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才派出第二批侦察机,还安排了电子攻击机提供协助。

    具体战术,也就是让前出的侦察机在低空飞行,由电子攻击机在后方指引。在电子攻击机确定了敌舰的大致方向后,再让侦察机前去探查。这么做,不但能提高侦查效率,还能降低侦察机的损失率。

    为了找到纽兰舰队,在上午连续派出了2批侦察机,还出动了全部电子攻击机。

    可惜的是,纽兰舰队的防空网简直是密不透风。

    折腾一个上午,都没有能够找到纽兰战舰。

    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做这番部署的时候,没有人指望能够找到纽兰舰队,毕竟在目的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无法出动战斗机为侦察机提供掩护。让侦察机去突破敌人的外围防空网,不但要遭受很惨重的损失,也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舰队的防空网能向外延伸数百千米,显然无法当成发起攻击的依据。

    其实,在往年的舰队演习中,该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摸索了十几年,帝国海军都没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也就只能放弃传统的侦查战术,采用全新的战术理论。

    往简单说,也就是由直接侦查转变为间接侦查。

    这里,还涉及反舰手段。

    以反舰导弹为主的战斗当中,不再要求作战飞机逼近敌舰队,更不需要飞到敌舰的上空投掷弹药,可以在上百千米,甚至是数百千米之外发起攻击,而且需要的也只是敌舰所在的大致方位。

    如此一来,也就能够通过敌舰队外围防空网的边界,准确说是边界的变动情况,对敌舰队的活动情况做出一个大致判断。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也就能够推测出敌舰队大致所在的海域。

    就算仍然不够精确,也能够为战术侦查提供很大的帮助。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能确定敌舰队的大致方位,缩小到一个比较小的区域之内,就能安排战斗机为侦察机护航。

    为了提高侦查效率,帝国海军还开创性的使用了电子攻击机。

    在标准的侦查战术当中,由4到8架“战-9B”组成的战斗机编队在前方突击,由2架“攻-5CZ”组成的侦查编队跟在后面,通过截获敌方防空战舰发出的电磁信号,来获取敌舰队的位置信息。

    在历年的舰队演习当中,帝国海军还总结出一套与之相关的攻击战术。

    让攻击机群紧跟在侦察机的后面,确保在侦察机发现敌舰队之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起进攻。

    按照新的侦查战术,找到敌舰队的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

    关键还有,能够省下护航战斗机,也就是让跟随侦察机活动的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从而提高攻击机群的突防概率。

    当然,该战术并非十全十美。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得安排预警机在前方指挥,尤其是协调各机群的行动。

    如此一来,就对作战半径产生了限制。

    如果是一场纯粹的舰队决战,附近没有帝国海军的军事基地,那就必须把作战半径限制在1000千米以内,不然就得让预警机的飞行员做好单程飞行的准备。如果有基地依靠,自然是另当别论。
1...351352353354355...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