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至于载弹较少,也可以忽略。

    执行截击任务,主要是通过冲击逼迫敌人的轰炸机提前投弹,并放弃轰炸任务,而不是一定要击落轰炸机。

    这些“战-10C”的主要价值,其实是吸引了纽兰空军的关注。

    此后,纽兰空军都在重点对付乌木岛,很少到基斯岛这边来。

    不然的话,也没法在此部署“暗夜凤凰”。

    因为航程太远,所以“暗夜凤凰”必须在起飞之后进行空中加油。

    这也是“暗夜凤凰”的一大特色,或者说采用PC-220变循环发动机,获得的一项有巨大价值的性能。

    进入战区之前,“暗夜凤凰”能以相对较低的经济巡航速度飞行。

    在24000米到26000米的高度上,保持2.5马赫的速度。

    要说的话,也就是依靠相对较慢,耗油率也更低的经济巡航速度,“暗夜凤凰”才获得7500千米的航程。

    如果全程以3马赫,也就是巡航速度飞行,最多就只能飞5000千米。

    当然,这也跟“暗夜凤凰”的燃油储存与输送系统有关。因为没有漏油的问题,也就不用保持较高的飞行速度。

    不过,经济巡航速度的另外一个好处,却很少受到重视。

    能够“超载”飞行。

    在正常情况下,“暗夜凤凰”以112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升空的时候,装载64吨燃油,不过为了解决气动加热与保持平衡,不但需要保留至少8吨的余油,还要让油箱空出大约五分之一。

    道理也很简单,在达到3马赫飞行速度时,低温燃料在受热之后也要膨胀。

    虽然体积的增幅没有那么大,但是相关的侍服设备,比如输油泵对工作压力有要求,也就需要控制油箱内部的压力。

    其实,在以经济巡航速度飞行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浪费这宝贵的空间。

    因为超过最大起飞重量,所以得在起飞后进行空中加油,而且在烧掉多余燃料之前,得把速度控制在2.5马赫以内,不然就会在空中爆炸解体。这就意味着,要以经济巡航飞行大约3000千米。

    显然,通常情况下,一次任务的飞行距离都没有这么远。

    凭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哪怕并非所有基地都达到甲级标准,也能依托部署在这些基地的加油机,所以在多数时候,侦察机在起飞后就将进入任务区域,不存在得长途转场的需要。

    只是这次,“暗夜凤凰”的这个独特性能有了用武之地。

    从基斯岛起飞,向南飞行3500千米,才进入任务航程,而这恰好就能烧掉额外搭载的燃油。

    此外,任务航程总共只有2500千米到3000千米。

    也就是说,在飞完任务航程之后,两架“暗夜凤凰”将减速,并且以经济巡航速度飞完剩余航程。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9000千米的航程!

    这样一来,全程总共需要差不多4个小时。

    其实,这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因为飞得太快,而且气动加热产生的影响特别严重,所以“暗夜凤凰”没有搭载已经用到各种作战飞机上的数据链设备。除了一部不算先进的加密电台之外,这架庞大的飞机就没有别的通信设备了!

    此外,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照相机,而不是采用CCD元件的数码照相机。

    为了便于获得照片,设计师为“暗夜凤凰”配备了专门运送胶卷的空投舱,设想在飞经帝国的军事基地时,不需要降落,以空投方式把胶卷送出去,毕竟不是所有基地都能让“暗夜凤凰”降落。

    虽然军情局已经派了专业情报分析员去努美阿,空军也积极协助配合,但是理论上,最快都要在“暗夜凤凰”起飞之后4个小时,才能获得此次行动的侦察情报,而实际肯定需要更多时间。

    “暗夜凤凰”执行一次任务,只是拍摄的胶卷就长达数千米。

    哪怕人手充足,提前准备好冲洗设备,只是辨读这么多照片,就需要很多时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海军对“暗夜凤凰”不太感冒的主要原因。

    只是这次,两架“暗夜凤凰”是最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力量。




第184章 曾经心动
    用战略侦察机执行对海搜寻任务?

    在研制“暗夜凤凰”的时候,空军确实发出过邀请,让海军加入进来,共同承担昂贵的研制费用。

    最初,也就是按照截击机进行研制的时候,海军确实动过这样的心思。

    不要忘了,海军一直把舰载战斗机当成截击机使用,也特别看重高空高速性能,反到不是很重视空军看重的敏捷性。事实上,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时期,帝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就特别笨重。即便在战后,这个传统都没有改变。很明显,高空高速截击机对海军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只是,在深入了解之后,海军打了退堂鼓。

    道理也很简单,即便按照截击机设计,“暗夜凤凰”在立项时定下的指标都远远的超过了海军的承受能力。比如起飞重量肯定不会低于60吨,甚至有可能达到80吨,而海军能接受的上限是40吨。

    当然,糟糕的低空低速性能,也限制了其部署范围。

    就算买了,也只能部署在陆地上。

    这么重的飞机,不但没办法从航母上起飞,也无法在航母上降落,海军显然不会为岸基航空兵单独采购高空高速截击机。毕竟对海军而言,陆地上也没有多少值得用高空高速截击机保护的重要设施。再说了,按照以往的规矩,海军岸基航空兵的战术部队在战时要服从空军的指挥。

    其实,就是这个自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延续下来的规矩,让海军在发展岸基航空兵的时候非常的小心。即便到现在,岸基航空兵也没有直属战术战斗机部队,所有的战术飞机都编在舰载航空兵里面,只是临时部署在地面。以海军航空站航为基地的,都是属于远程航空兵的巡逻机。

    受此种种影响,海军非常干脆的拒绝了空军的邀请。

    只是,海军一直都在关注该项目。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打造的反舰制海作战体系,确实需要一种类似于“暗夜凤凰”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依靠侦查卫星?

    显然,这只是说说。

    和平时期,问题还不大,毕竟在三个超级霸权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自己的,而且足够先进的航天技术。

    不说别的,连迢曼帝国都差了点火候,最多算第二梯队。

    虽然航天技术就起源于迢曼帝国,第一枚弹道导弹就由迢曼帝国制造,此后各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或多或少都跟迢曼帝国的V2弹道导弹存在瓜葛,但是在战后,迢曼帝国很快就被抛下了。

    发展至今,迢曼帝国只掌握核心技术,很多相关产业都得依靠西陆集团的盟国。

    比如,大推力的煤油液氧发动机就来自西骆沙,而主要用在小型火箭,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上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以洛克国见长,空间探测技术则依靠布兰王国,即便是其主要的宇航发射基地,即位于南孤大陆北部的航天城,都是洛克国的殖民地,并且在战后成为了洛克国的海外省。

    可问题是,帝国海军需要考虑的,显然不是和平时期的制海任务。

    要说的话,和平时期也不存在这样的需求。

    放眼全球,除非打全球大战,不然还真没有需要依靠侦查卫星协助海军进行制海作战的可能。

    战争时期,那就不同了。

    显然,帝国的主要对手,比如纽兰共和国,拥有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具备摧毁军事卫星系统的能力。

    可见,侦查卫星根本靠不住。

    在这个问题上,西陆集团的做法就能说明问题。

    按照西陆集团,准确说是迢曼海军的作战方案。如果全球大战是突然爆发,特别是梁夏帝国发起突袭,那么留给迢曼海军的时间其实只有几个小时,即迢曼海军必须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摧毁对其构成致命威胁的梁夏舰队。如果失败了,或者错失了机会,迢曼帝国必然会战败。

    关键就是,在有预谋的发动战争的情况下,梁夏帝国有能力在几个小时之内摧毁或者瘫痪西陆集团的卫星系统。

    正是如此,除了大力发展海洋监视卫星外,西陆集团还很重视远程侦察机,以及能够有效利用这些侦查平台的战术。

    关键体现在战术应用上。

    平时,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帝国的舰队离开军港,或者是进入能够攻击西大陆的北夕落洋,总会有几艘西陆集团的间谍船赶到,并全程尾随。在靠近西大陆的时候,还会有远程侦察机赶来凑热闹。通常是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视,一直到帝国舰队转向返航,或者远离西大陆。

    此举,就是为了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帝国舰队的行踪,确保在战争突然爆发之后,能立即发起攻击。

    别看这套战术十分粗暴,却非常管用。

    几十年来,特别是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舰队就很难,其实是再也没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靠近西大陆。

    只是,帝国海军显然不会采用如此“野蛮”的办法。

    对付纽兰海军,这个办法也未必管用。

    主要就是,东望洋太过辽阔,其面积相当于地球的一半!

    再说,纽兰海军把一半的战舰部署在夕落洋上,北夕落洋又不是那么宽敞,距离帝国本土更是十万八千里。

    按照帝国海军估算,如果采用西陆集团的伴随跟踪战术,至少得装备300艘间谍船。

    关键,还都得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至少都要达到远洋渔船的水准。

    显然,对帝国海军来说,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肯定不会为海军提供采购300艘远洋渔船的经费。

    那么,摆在帝国海军面前的情况就是,需要一种可靠的战时侦查平台,还必须是战略级别的。

    毫无疑问,“暗夜凤凰”完全符合海军的要求。

    可惜的是,在整个研制过程当中,特别是确定为战略侦察机之后,空军就对具体的性能指标做了重大调整。

    往简单说,就是放弃了很多对海军来说非常关键的战术任务能力。

    比如,空军一直没想过让“暗夜凤凰”具备实时处理情报的能力,也就没在相关方面做任何努力。

    当然,这里有技术上的问题。

    虽然以CCD元件为核心的数码照相机已经问世,而且用在了侦查卫星上,但是受电子技术限制,数码照相机不但笨重,对使用条件也有很高的要求,暂时无法用在高空高速侦察机上。

    最严重的问题其实是震动对照相机产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照相机上,可以通过增强曝光量与缩短快门时间加以解决,而数码照相机很难缩短快门时间。

    按照空军做的测试,数码照相机在“暗夜凤凰”上根本没办法正常使用。

    此外,还跟“暗夜凤凰”的任务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自始至终,空军都把“暗夜凤凰”当成战略侦察机看待,根本没想过让其执行时间敏感性特别突出的战术侦查任务。

    在正式服役后,“暗夜凤凰”跟SR-71A其实是殊途同归,成为了间谍飞机。

    虽然帝国空军没有把“暗夜凤凰”交给军情局管理,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上,大部分侦查任务都跟军情就有关联,其中的3次还是由军情局安排,空军只负责把“暗夜凤凰”派出去执行任务。

    显然,当间谍飞机使用,就更加不需要战术方面的能力。

    关键还有,对于任务飞行高度在30000米以上的侦察机来说,搜寻与发现海面舰艇的能力也肯定不会太好。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帝国海军对“暗夜凤凰”始终都是不冷不热。

    按海军提出的要求,至少得具备实时情报处理能力,而且在发现敌舰之后,能立即发出消息。

    连这一点都办不到,海军就肯定不会考虑。

    可惜的是,空军对这些要求明显缺乏热情。

    要说的话,也跟高空高速侦察机逐渐失去军事价值有很大的关系。

    原因也很简单,在SR-71A与“暗夜凤凰”问世后,各国都在着手研制性能更好的防空系统。

    比如,空军就在改进“神箭手”防空系统。即将量产的第二代“神箭手”防空导弹,射高已经提高到30千米,射程也达到200千米,最快飞行速度6马赫。只不过,空军依然不是很满意,提出把射高、射程与飞行速度这3项主要性能再提高一倍,而且采用对目标毁伤效果更好的动能战斗部。准确说,应该是撞击摧毁模式,因此要求导弹必须具备极高的末段制导精度。

    相对而言,海军的要求更加过分。

    虽然DK-9的射程已经达到200千米,但是按海军做的规划,最新改进型,在对付战斗机之类目标时的射程至少要达到400千米,而且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争取让射高达到400千米。

    这是什么概念?

    海军要研制一种由战舰搭载的反卫星导弹!

    说是拦截弹道导弹,其实是不想刺激空军。

    不要忘了,现役反卫星导弹,不管是部署在地面的,还是由战斗机挂载的,全都编在空军的名下。

    要是海军也有了反卫星能力,首先受到威胁的就是空军。

    相对而言,由战舰搭载的反卫星导弹,天生就有全球部署的优势,在战术灵活性上更是无与伦比。

    到时,帝国海军的战舰,至少是防空战舰,就成了移动的反卫星发射基地。

    空军的反卫星武器,特别是由战斗机挂载,只能对付近地轨道卫星的导弹,首先就会被淘汰。

    连卫星都能够打下来的导弹,对付高空高速侦察机自然不在话下。
1...335336337338339...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