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在战略层面上,至少都要持续到明年第二季度。

    道理也很简单,把邮轮改造成能搭载反潜巡逻机的护航航母,至少都需要半年。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由潜艇为主的破交作战在三洋战场上都大显神威,所以在大战结束之后,各国都非常重视反潜护航。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帝国海军还把很多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改造成护航航母。

    只是,迢曼帝国与布兰王国显然没有这么多的资本。

    大概是对无限制潜艇战深恶痛绝,布兰王国在战后率先开始探寻护航战术,或者说是寻找合适的护航作战平台。

    选来选去,最终选择的还是护航航母。

    不同的是,布兰皇家海军并没有耗费资金打造护航航母,而是利用了在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邮轮。

    跟其他的运输船只相比,快速邮轮是改造成护航航母的理想平台。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狭夷海军就这么做过。只不过,狭夷海军的野心更大,试图把快速邮轮改造成为舰队航母。而实战证明,和平时期建造的邮轮,哪怕按照军用要求做了必要的强化,也难以胜任高强度的作战任务。狭夷海军那几艘用“鹰”来命名的航母,都没落得好下场。

    为了提高动员效率,布兰皇家海军还在战后成立了一家航运公司,专门经营跨夕落洋的航运业务,巅峰时期拥有近20艘万吨级快速邮轮。虽然在不久之后,该公司就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重组,但是布兰当局在此之前就通过立法,确保皇家海军有权在战争时期无偿征用民用船只。

    关键还有,布兰皇家海军间接控制了船舶设计单位。

    在布兰王国建造的快速邮轮,全都为改造成护航航母留下了冗余。

    为了确保这些改装的护航航母能够在战时发挥作用,或者说降低改造难度,布兰皇家海军还坚持使用螺旋桨反潜巡逻机。因为所需的起飞速度更低,所以这些巡逻机不需要使用弹射器,只需要24节的甲板风就能从200米长的甲板上升空。凭借这一点,护航航母只需要一条直通甲板,以及几条阻拦索,就能够搭载几十架反潜巡逻机,在离陆地上千千米的大洋深处执行反潜任务。

    当然,第一批改造的护航航母要明年第二季度才能服役。

    在此之前,西陆集团必须守住至关重要的北夕落洋航线。

    此外,在短短4天之内,西陆集团的6艘航母肯定无法赶到。

    “纽兰海军的5艘航母都在北东望洋,就算发现了约顿岛南面的漏洞,还得绕过霍瓦依群岛,只是机动到约顿岛的南面,就需要大约1周时间。”刘尊岭一边说,一边在海图上标出纽兰舰队可能采用的航线。“先不说到时候能否抓住我们,纽兰舰队指挥官肯定不会耽搁这宝贵的1周时间。”

    白华伟沉思了一阵,突然说道:“还记得贺敬腾吗?”

    “谁?”刘尊岭明显没反应过来,毕竟说的是作战行动,白华伟提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相关的人。

    “贺胖子,贺敬腾。小时候,他最喜欢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你说他是跟屁虫,经常拿他开玩笑。”

    “我当然记得,可……”

    话才说到一半,刘尊岭就闭上嘴,还露出了万分惊讶的神色。

    贺敬腾是贺鹏飞的孙子,比白华伟与刘尊岭矮一辈,不过就只比他俩小了几岁。虽然没继承贺鹏飞的经营天赋,但是从小的耳闻目染,让他成为帝国当今最有才华的,也是赵禹之后最出名的舰船工程师。他不但以总工程师助手身份参与“薛远征”级的设计工作,还是第二批次改进设计项目组的牵头人,也就是实际上的总工程师。在赵禹退休之后,他升任帝国海军舰船设计院首席工程师。

    只是,他并非赵禹那样的全能型人才。

    在个人能力上,他更加侧重于大型舰船的设计工作,特别是航母,而且他的专长就是与航空兵有关的系统。

    此外,他的运气也不如赵禹。

    严格的说,其实是“薛远征”级非常成功,很多设计理念甚至超越了时代,第二批次还解决掉了原本就不多的弊病。哪怕帝国海军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需求,也就有第三批次,只不过需要改动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在大战爆发之后,肯定得保证数量,短期之内不存在设计新航母的需求。

    其实,在“薛远征”级第二批次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帝国海军就取消了新式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

    按当时的计划,“薛远征”级至少要建造9艘,取代“陈炳勋”级之外的所有航母,建造周期长达数十年。等第三批次建造完成,那都是2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完全没有必要急着设计新航母。

    此外,没人知道20多年之后会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到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航母。

    只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因此停止相关工作。

    关键就是,需要通过相关的项目保留设计团队,确保在几十年后,有足够的工程师来完成新式航母的设计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贺敬腾提出,参考对手的做法,规划建造具有军事用途的大型民用船只。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航空作战平台。

    当然,贺敬腾准备搞的,不是布兰皇家海军的快速邮轮。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对护航的要求并不高。

    不管是在西东望洋,还是在梵炎洋与南夕落洋,帝国海军拥有足够的军事基地,能够依托这些基地来保护海运航线。再说了,帝国核心利益地区是西东望洋与梵炎洋,均远离主要敌国。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打造了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反潜巡逻机群,还投资研制了全球最先进的反潜巡逻机。

    贺敬腾要搞的,其实是正规航母。

    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建造“准航母”的提议受到了重视,毕竟这是除启用封存航母之外,迅速扩充舰队的规模,让海军在大战初期获得兵力优势的有效办法,而且需要的投入不会太多。

    此后,贺敬腾提交了好几套设计方案。

    他选中的不是快速邮轮,而是刚兴起的快速集装箱货轮。

    跟用来运载旅客的邮轮相比,集装箱货轮不但船体更加牢固,也是类似于航母的大分舱结构。

    至于具体办法,就是结合模块化建造技术,在排水量超过5万吨,航速在20节以上的集装箱货轮改造成航母。其中的核心,就是安装2套弹射器,让这种用货轮改造的航母能够搭载与运作舰载机。

    这个方案,看上去很有前途。

    在理论上,一艘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只需要6个月就能改造成能够搭载40架25吨级舰载机的攻击航母。2艘这样的航母,就具备跟1艘“薛远征”级超级航母相当的航空作战能力。相对的,建造2艘集装箱货轮,再把改造费用算进去都不到1艘“薛远征”级造价的四成。

    可惜的是,在经过充分论证之后,帝国海军还是放弃了这个项目。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改造而来的航母,受航速限制,没法搭载与运作像“战-9”这类重型舰载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缺陷。

    帝国海军一向重视进攻能力,强大进攻能力的基础,就是“攻-5”与“战-9”这类的超过40吨的重型舰载机。帝国海军的航母越造越大,往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搭载与运作越来越重的舰载机。

    当然,用货轮改造航母,还存在其他问题。

    总而言之,帝国海军最终还是选择缩短航母的服役时间,把退役航母封存起来,而不是建造能够改造成航母的货轮。

    只是,由贺敬腾提出的这套设计方案,并没有因此埋没。




第147章 伪装欺骗
    几年之前,军情局就发出了警告。

    纽兰海军通过秘密渠道获得了“HMX”项目的几份资料,而且以此为基础启动了类似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个“HMX”项目,就是由贺敬腾提出的“准航母项目”的内部称呼。

    当时,此事还在海军内部抛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不是周涌涛在首辅官邸主持大局,而且“薛远征”级的建造工作进展顺利,第三批次的建造计划也获得了批准,恐怕帝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会借这个机会,让“HMX”项目再次上马。搞不好,还有可能像当年那样,搞先斩后奏的那一套,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饭,再去跟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评理。

    真要如此,恐怕又会有很多将军倒霉。

    两年之后,军情局又提供了一份情报。

    受技术的限制,特别是蒸汽弹射器的结构太过复杂,纽兰海军在深入研究之后,做出了跟帝国海军一样的选择。

    与其耗费资源建造那些在好看不好用的“准航母”,还不如多造几艘航母。

    再说,纽兰海军一直在建造航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航母的数量并没有受到法律的限制。

    在根本上,依然是技术限制,尤其是蒸汽弹射器太复杂。

    帝国海军在经过详细论证后,把“HMX”项目束之高阁,主要原因就是弹射系统的简化工作始终没能取得突破。

    在改造来的“平顶船”上安装蒸汽弹射器,不是不可以,而是非常的麻烦。

    不说别的,只是输送蒸汽的高压管道,就足够让设计师与工程师望而却步。要想降低设计与建造难度,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弹射器的性能指标,并由此导致功率不足,无法弹射重型舰载机。

    显然,对纽兰海军来说,这个问题更突出。

    关键就是,纽兰海军的蒸汽弹射器本来就要差一些。

    比如,帝国海军用在“薛远征”级上的蒸汽弹射器,能在90米的距离内,让40吨的舰载机加速到每小时350千米;纽兰海军“尼兹”级的蒸汽弹射器,在约100米的距离上只能把35吨的舰载机加速到185节。在使用寿命、可靠性、蒸汽消耗量、可维护性等方面,帝国的蒸汽弹射器都有不小的优势。

    不说别的,帝国海军的“攻-5”与“战-9”都是40吨级重型舰载机,而且理论上,能够支持45吨级舰载机。纽兰海军的A-6与F-14都是35吨级重型舰载机,能支持的上限也只是40吨级。纽兰海军曾经与空军联合研制F-111战斗机,结果就因为超重,才只能另起炉灶,研制了F-14。

    弹射器不够好,建造“准航母”就更加是得不偿失。

    只是,有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纽兰共和国拥有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造船工业,而且在10多年之前,就已经超过梁夏帝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国。

    当然,到底谁才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一直都存在争议。

    主要就是统计方式。

    按纽兰当局采用的统计方式,计算的只是本土造船企业,不包括境外造船企业,纽兰共和国由此成了全球第一。

    帝国的统计标准包括了境外造船企业。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的造船份额当中,有大约三成属于境外造船企业,比如分散在各个海外基地的海军造船厂。

    这些挂着“海军”头衔的造船厂,在和平时期也承担民用船只的建造工作。

    其实,海军造船厂有7成的订单属于民用船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需要用建造民用船只来降低维持造舰能力的成本,让海军造船厂保持足够的活力,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造船队伍,尤其是舰船工程师与熟练技术工人。

    如果只承担军用舰艇的建造工作,在舰队规模缩小的情况下,大部分海军造船厂会破产倒闭。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帝国当局一直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给海军造船厂输血,帮助海军造船厂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几十年下来,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海军造船厂破产倒闭,剩下的也仅仅是苟延残喘。

    总而言之,纽兰共和国有全球数一数二的造船实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纽兰共和国建造了上千艘商船,其中有不少是航速超过20节,排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集装箱货轮。

    关键还有,由纽兰海军经营的造船厂,同样参与了集装箱货轮的建造工作。

    就像梁夏帝国,纽兰共和国同样需要让海军造船厂在和平时期保持生命力,确保在战时能够迅速投入到战舰的建造中去。

    那么,谁能保证这些集装箱货轮,没有为了在将来改造成航母而留下冗余?

    还有,谁能保证这些集装箱货轮没有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被秘密改造成为能够搭载舰载机的航母?

    要是的话,纽兰海军现在能够动用的肯定不止5艘航母。

    当然,这只是白华伟的猜测。

    不要说刘尊岭,即便是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道理也很简单,这类改造工作肯定得在船坞或者船台上进行,不可能绝对保密,更加别说同时让多艘货轮进行改造。

    “我只是有所担心,要真是如此,军情局也早就发现了。”

    “要我说的话,还真有这种可能。”刘尊岭明显比白华伟更担忧,因为他才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哪怕是由白华伟承担主要责任,他这个舰队参谋长也责无旁贷,至少不可能推脱一空。

    白华伟愣了下,不大明白的看着面色严肃的刘尊岭。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白天的战斗中,不管是在霍瓦依群岛东边,还是在阿留群岛那边,出现的都是F-14。”

    “这说明什么?”

    “纽兰航母搭载的可不止战斗机,而且F-14的作战半径比A-6短。既然F-14都能够飞到阿留群岛附近跟部署在乌木基地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那为什么不出动A-6,而是动用战略轰炸机?”

    听刘尊岭这么一说,白华伟立即明白过来。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那可是5艘航母!

    通常情况,这5艘纽兰航母都将各搭载1个中队的20架A-6重型攻击机,以及2个中队的48架A-7轻型攻击机或者F/A-18战斗攻击机,总共有340架攻击机,专门执行制空任务的F-14战斗机才100多架。

    显然,没有任何理由只出动F-14,让300多架攻击机留在飞行甲板上面晒太阳。

    关键还有,纽兰空军在4日白天对阿留群岛的轰炸并不是很彻底,乌木空军基地与基斯海军航空兵基地均没有完全丧失出动能力。到夜间,帝国空军还借助乌木基地对纽兰本土发起了战略反击。
1...304305306307308...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