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全球第一种舰载预警机就在梁夏海军诞生,此后的几十年里,梁夏海军一直拥有最先进的舰载机。

    纽兰共和国卖给波伊国的舰载预警机,其实都是梁夏舰载预警机的山寨货。

    当然,在迢曼顾问的教导下,哈桑等伊拉克飞行员早就知道,现阶段躲避预警机的最好办法是超低空飞行。

    在进入波沙湾上空之前,哈桑再一次降低飞行高度,还检查了主要设备的状态。

    之前,为了避免过早的暴露攻击意图,哈桑在起飞之后,就跟在一队飞往科威特城执行轰炸任务的“幻影”f1战斗机后面。在第一次降低飞行高度的时候,他才转向脱离战斗机编队。

    不过,按照迢曼顾问提供的战术,在海域上空飞行得把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梁夏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海面产生的镜面干扰做了优化,对掠海飞行目标有很强的探测能力。

    当然,这也是唯一需要飞行员注意的地方。

    就在巴士拉的东面,准确说在哈桑驾驶的这架“超级军旗”上方10000米高空,有一架隶属于中央战区司令部的巡逻机,正在用对海搜索雷达,监视那艘一直在公海徘徊的梁夏护卫舰。

    等下,巡逻机机将用数据链,把战场信息发给哈桑驾驶的攻击机。

    正是如此,并不需要在发起攻击之前,爬升到500米的高度,并且用火控雷达搜索那艘战舰。

    这样,就更加不存在暴露的可能性了。

    其实,也大幅度简化了攻击过程。

    如果没有巡逻机支持与协助,通常由2架“超级军旗”协同作战,其中一架专门负责导航与搜寻目标。

    有巡逻机,那就不同了。

    正是如此,这次由哈桑单独执行任务。

    要说的话,他的任务就是驾驶“超级军旗”到达发起攻击的海域,在收到巡逻机提供的目标信息之后,把挂载的反舰导弹射出去。

    关键就是那枚导弹!

    与“超级军旗”一同从洛克国引进的“飞鱼”反舰导弹!

    伊拉克空军最想要的是“飞鱼”导弹,而且同样是从洛克国进口的“幻影”f1战斗机也能使用这种导弹,可是洛克国坚持捆绑销售,不愿意单独出售导弹,伊拉克空军才不得不购买了一批“超级军旗”攻击机。

    当然,“超级军旗”也不是不无用处。

    “幻影”f1是战斗机,采用低翼载气动布局,没办法在贴近海面的高度以0.95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超级军旗”本身就是攻击机,翼载比战斗机高得多,因此低空飞行的稳定性也要好得多。

    不过,重点依然是“飞鱼”导弹。

    这是全球第一种具有贴海飞行能力的高亚音速反舰导弹。

    此外,也是迄今为止取得战果最多的反舰导弹。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的“飞鱼”可以说大发神威,取得大量震惊世界的战果。

    只是,大部分都不值得炫耀。

    除了击沉几艘波伊国的小型舰艇之外,最具有震撼性的一个战果,就是误伤了一艘梁夏海军的护卫舰。

    当然,梁夏帝国也因此大发雷霆,炸掉了几座伊拉克的油田。

    此外,被“飞鱼”打中的全是没有武装的油轮。

    按之前取得的战果,“飞鱼”对大型舰船的单发命中率高达80%。

    现在,那艘梁夏护卫舰就是大型目标!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被“飞鱼”锁定,哪怕是战舰,也在劫难逃!

    当初,那艘梁夏护卫舰在被“飞鱼”锁定之后,进行了机动规避,还释放了干扰弹,最终仍然被导弹命中。

    至于让导弹锁定护卫舰,哈桑同样是信心十足。

    “飞鱼”导弹先进之处,就是其攻击方式。

    发射之后,导弹先按照规划好的线路飞行,并且在预定海域启动雷达搜索目标,再主动发起攻击。

    对护卫舰这类大型目标,雷达的探测与锁定距离在20到30千米之间。

    这个距离,并不比防空雷达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近多少。

    关键还有,“飞鱼”导弹并不大,发射质量才670千克,反射的雷达信号强度远低于战斗机。

    在理论上,防空雷达对“飞鱼”的探测距离也就在20到30千米之间。

    正是如此,除非被预警机探测到,不然只是依靠自身的雷达,战舰肯定无法及时发现逼近的“飞鱼”导弹。

    只是,“飞鱼”也并非完美无瑕。

    除了战斗部不够大,导致毁伤能力差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稍微短了点,通常只能够达到40千米。

    在现代化防空体系面前,40米的射程实在太近了。

    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梁夏海军的区域防空导弹拥有120千米的射程!

    &




第10章 鬼使神差
    头顶上的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卫少龙先是一愣,不过就迟疑了半秒钟,随后就一把拔出话筒。

    “司令舰桥,我是舰长。”

    几秒钟后,卫少龙“砰”的一下又把话筒插了回去,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说。

    “右满舵,全功率推进,航向030!”

    没等舵手反应过来,他已经离开了舰长的位置,接住士官长递来的望远镜,朝左侧露台走去。

    在他来到露台上的时候,“攀枝花”号已经在全速转向。

    外面,操作高倍警戒望远镜的瞭望员在见到舰长后,明显被吓了一跳,而且不知道是否应该把望远镜让给舰长。

    没啥好奇怪的,在战斗的时候被分配到室外的,肯定是刚上舰的新兵。

    如果近处存在威胁,还可以在旁边的环形轨道上安装一挺13毫米重机枪,并增加一个机枪小组。

    卫少龙没理会那名新兵,在出来之后,他朝后方机库上的那门机关炮看了过去。

    那可不是一般的机关炮,那是一门采用加特林原理,有7根30毫米炮管,最达射速高达每分钟4200发的近防速射炮。

    这门采购价格高达1500万金元的速射炮,其头号价值就是用来拦截反舰导弹!

    追溯的话,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帝国海军就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外能源驱动的转管机关炮。

    可惜的是,到大战结束,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此后,进入到喷气时代,防空导弹取代高射炮,在大战中表现突出的小口径高射炮首先遭到淘汰。

    原因无二,射程太近与射高太低,根本就没法用来拦截喷气式战斗机。

    在战后的30年里,除了能用来支援地面部队,以及在对付小型舰艇的时候还有一些价值的大口径高平两用炮之外,几乎所有高射炮都被防空导弹取代,海军也没再研制小口径高射炮。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8年之前,发生在南夕落洋上的那场战争。

    当时,布兰皇家海军最为新锐的,满载排水量达到4100吨,42型驱逐舰的首舰“谢菲尔德”号,竟然被一枚全重不到700千克,战斗部的装药量只有70多千克的“飞鱼”导弹送到海底!

    消息传来之时,帝国海军上下是一片哗然。

    不过,也只是一片哗然。

    在深入调查后,帝国海军才知道,事发的时候,“谢菲尔德”号上的对空搜索警戒雷达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通信,而该舰当时正在用卫星天线接受来自后方的信息。

    此外,为了控制排水量,这种战舰的上层建筑物竟然用的是极易燃烧的铝合金!

    结果就是,在被导弹击中前,别说是开火拦截,甚至没来得及发射干扰弹。

    根据战后做的测试,42型驱逐舰的雷达干扰弹能够对“飞鱼”产生影响,比如让导弹脱靶。

    几天后的另外一场战斗,布兰皇家海军就成功干扰了一枚射向航母的“飞鱼”导弹。

    此外,还有损管不力的因素。比如在被导弹击中后,舰长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启动灭火系统!

    这么多的巧合,“谢菲尔德”号不沉才是怪事。

    从“谢菲尔德”号身上,帝国海军得出的结论就是,把战舰造得更大一些,避免让电子设备产生相互干扰。

    此后,帝国海军驱逐舰的吨位是扶摇直上,发展到现在,都接近1万吨了!

    如果有一种能够拦截导弹的手段,那就完美了。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帝国海军翻出了已经尘封30多年的转管机关炮,并重新投资开始研制。

    只是,初期研制投入并不是很大。

    不要忘了,波伊战争才结束5年,帝国还处于战略收缩阶段,首先遭到削减的就是帝国海军。

    不过,这种局面也就持续了几年。

    4年之前,“昭通”号在波斯湾遭到“飞鱼”导弹攻击之后,帝国海军立即认识到了硬杀伤拦截手段的重要性。

    关键就是,“昭通”号并没有犯低级错误。

    如果一定要说有啥失误的话,也就是在接到袭击警报后,“昭通”号没有立即转向离开危险海域。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昭通”号及时撤离,那架伊拉克战斗机未必会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在受到威胁之后转向撤退,绝对不是帝国海军的作风。

    反正就是,挨了打之后,帝国海军立即加大在末端防御系统上的投入。

    也就过了1年,研发代号为“730”的速射炮,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能够拦截掠海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问世。

    正式装备的其实第二代,也就是绰号“火旋风”的“730b”。

    不是说“730a”不好,而是设计在的时候考虑欠周到,把至关重要的火控系统放在了别的地方,没有跟火炮系统联动,因此存在反应速度慢,以及精度偏低等问题,没有达到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

    有趣的是,因为“730a”更加便宜,所以出口销量是“730b”数倍,装备数十个国家的数百艘战舰。

    相对而言,“730b”的主要改进,就是把搜索火控雷达整合到炮座上。

    为了提高毁伤效果,帝国海军还专门研制了一种用来对付反舰导弹的炮弹,即30毫米次口径穿甲弹。

    在理论上,只需要命中1发,就能摧毁“飞鱼”这种级别的战术导弹。

    即便拦截重型导弹,也只需要命中3到5枚就能够确保摧毁。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在持续时间为3秒的短点射中,对“飞鱼”这种尺寸的反舰导弹的命中概率高达85%。如果开火时间设定为5秒,命中率能够达到95%,只是持续作战能力会大幅度的降低。

    至于选短点射,还是长点射,由实际情况决定。

    此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帝国海军集中采购600多套“火旋风”,装备了所有大型战舰。

    像“攀枝花”号这类3000吨级的护卫舰,一般就只有一套。

    其实,“攀枝花”号已经服役了10多年,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需要安装重达10吨的速射炮。

    所幸的是,直升机的机库顶部够宽敞,安装一套“火旋风”的难度还不大。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应付来自正面的反舰导弹。

    当然,反舰导弹一般是从侧舷方向上射来。

    看到“火旋风”转动的时候,卫少龙暗自松了口气,不过随后举起挂在胸前的便携式望远镜,朝西北方向看去。

    开始的电话是大副从作战指挥中心打来的。

    预警机探测到了一个高速飞行的目标,推断是那架攻击机发射的反舰导弹,并发出导弹袭击警报。

    如果真是导弹,肯定来不及躲避。

    “呜——呜——”

    几秒钟后,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

    只是,首先开火的并不是速射炮。

    “嗖”的一声,位于舰桥前方的八联装通用导弹箱射出了一枚绰号“海蛇”的近程防空导弹。

    “攀枝花”号只是一艘3000吨级护卫舰,武备算不上强大。

    在舰首的八联装发射器里面,通常装填4枚反潜导弹与4枚防空导弹,而且火控通道就只能对付一个来袭目标。

    可惜的是,那枚导弹直接就浪费掉了。

    当然,没什么好可惜的。

    “海蛇”是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近程防点空导弹,因为不是很重视,更因为预算实在是非常的紧张,所以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就用“kk-6”中程空对空导弹,在改进一番之后当防空导弹用。

    性能肯定不算先进,主要是物美价廉。

    要说,其实是价廉。

    其实,也就是“海蛇”问世,让“攀枝花”号这类3000吨级反潜护卫舰,第一次获得了有效的防空手段。

    在此之前,护卫舰就只能靠主炮执行防空任务。

    大部分时候是躲在巡洋舰与驱逐舰的羽翼之下。

    别说是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即便
1...203204205206207...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