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单说指挥能力,“南珠海”级绝对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战舰。

    当然,专用旗舰暂时没有归入“战舰”的行列,而是归在了军用辅助舰船当中。

    关键还有,快速战列舰的雷达更好用。

    不是说雷达更先进,而是安装雷达的桅杆更高,因此对低空,特别是超低空掠海飞行敌机的探测距离更远。

    从超低空发起突击,已经成了标准的攻击战术。

    即便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防空雷达对超低空飞行敌机的有测距离,一般也只有30千米。

    其实,差不多已经在视野范围之内了。

    如果天气不好,探测距离会更短。

    当然,对付超低空突防战术,帝国海军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用的战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大防御范围。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更多的防空战舰。

    因为无法增加战舰数量,所以只能为更多战舰配备防空雷达。

    只要在敌机来袭方向上,有足够多的防空战舰,附近还有足够多的防空战斗机,那么就算敌机是从超低空突防,也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安排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让敌机无法逼近航母。

    正是这个原因,帝国海军为所有巡洋舰配备了防空雷达。

    换个角度,这也是远洋巡洋舰没落的关键原因。

    打到现在,除了万吨级重巡洋舰,即便是排水量不到10000吨的轻巡洋舰,也都配备了对空搜索雷达,而且加强了防空火力,能够在舰队防空作战当中担负起探测与拦截任务,拥有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




第574章 难题
    白天的防空作战反映了一个非常严重,而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严重欠缺对空探测手段,即便是最先进的雷达,都无法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发现来袭敌机。

    增加防空战舰,让大型战舰全都配备雷达,不过是权宜之计。

    道理也很简单,靠前部署的防空战舰极易遭到攻击,而在丧失战斗力之后,所在方向的防空网必然会出现漏洞。

    此外,战舰搭载的雷达,对超低空飞行的敌机几乎等于摆设。

    如果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甚至比不上瞭望员的眼睛。

    问题不是在雷达上,而是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提高雷达的安装高度。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格外重视快速战列舰等大型战舰,因为只有大型战舰才能够配备足够高的桅杆,也才能够把雷达安装在更高的地方,提高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增强防空作战的效率。

    可惜的是,再是庞大的战舰,也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桅杆高度。

    在实战中,哪怕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快速战列舰也只能提供大约10分钟的防空预警时间。

    其实,“10分钟”是现今防空战术的先决条件。

    帝国海军的所有防空战术都是围绕着“10分钟”展开,在这点时间之内,不但要发现敌机,还要组织战斗机拦截敌机。

    简单的说,就是要让防空战斗机前出,集中部署在敌机来袭的方向上,确保在发现敌机之后能够立即前往拦截。

    显然,在高强度的海空作战当中,这个战术根本行不通。

    一艘大型航母在通常情况下,最多搭载40架左右的战斗机,能够用于舰队防空作战的一般不会超过30架,一次出动的数量肯定在20架左右,因此最多能在3个方向上执行防空拦截任务。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战斗机不够用。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增加航母的数量,把2艘,甚至3艘航母编组成一支特混舰队。

    不过,这并非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双方都在把更多的航母编在一起,那么增加再多的航母,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战斗机不够用的问题。

    相反,编在一起的战舰太多,必然会让指挥变成灾难。

    按照帝国海军摸索出的经验,在1支特混舰队里面编入3艘航母,就是极限了,再增加就会因为指挥协调苦难,降低舰队的作战效率。如果在战斗当中出了问题,那么后果将难以设想。

    提高防空作战效率,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加强探测手段,力争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敌机,提供更多的防空预警时间,从而让防空战斗机能靠后布置,在发现了敌机之后再前出拦截。

    显然,这就要求把雷达部署到更高的地方。

    帝国海军的技术专家早就想到了,如果能让雷达飞上天,用飞机搭载雷达,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难题。

    当然,雷达早就装上了飞机。

    陆军航空兵早已装备夜间战斗机,而夜间战斗机的标志就是小型搜索雷达,也才能在夜间发现与跟踪敌机。

    海军航空兵也采购了一批夜间战斗机,装备岸基航空兵,用来守卫军港等要地。

    可问题是,夜间战斗机配备的是小型雷达,不但探测距离近,可靠性也不够高,持续工作时间非常短。

    用于火控,问题还不大,反正开机时间也就几分钟。

    要用来进行长时间的探测与搜索,那就肯定不行了。

    简单的说,就是能长时间工作的,具有足够的探测距离,而且非常可靠的雷达,还没有小到能由飞机搭载。

    至于战术级别的舰载机,那就更不可能了。

    不要忘了,所有的夜间战斗机都是双发远程战斗机,重量是一般舰载战斗机的两倍,跟中型轰炸机差不多。

    其实,最初的几种夜间战斗机都是用性能优越的双发中型轰炸机改造而来。

    这下,问题又回到了雷达上。

     



第575章 最后的反击
    入夜之后不久,战斗再一次打响。

    这次,来袭的不是作战飞机,而是白止战之前一直担忧的鱼雷艇。

    所幸的是,在郑江明提醒后,准确说在六局的安排之下,2支特混舰队都及时做好了应付夜间袭击的准备工作。

    与白天的防空作战一样,对付鱼雷艇,关键依然是及时发现。

    说得形象一点,鱼雷艇就像在海面上飞行的鱼雷机,一次能投射2条、甚至是4条重型鱼雷

    在夜间用雷达探测鱼雷艇的难度,还在探测超低空敌机之上。

    所幸的是,鱼雷快艇的速度比飞机慢得多。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雷达探测到鱼雷艇的距离都在20千米左右,但是布兰皇家海军的重型鱼雷,有效射程都不到10千米,而且为了保证命中率,需要把距离缩短到5千米,甚至是更近。

    也就是说,战舰有大约15分钟的时间拦截鱼雷艇。

    当晚的战斗也表明,在对付鱼雷艇的时候,最为有效的武器,其实是各种中等口径的高射炮。

    其中,又以80毫米高射炮为最。

    这种在大战期间才正式装备帝国海军的中等口径高射炮,射速达到了每分钟60发,而且采用双联装炮塔,实际射速为每分钟120发,弹药投资密度远远超过射速每分钟32发的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单位时间弹药投掷量超过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拥有最高的综合作战效率。

    此外,80毫米高射炮的有效射程跟130毫米高射炮持平。

    在防空作战中,对敌机的毁伤效果跟130毫米高射炮并无本质的区别,同样能单发击落战术飞机。

    对付小型舰艇,80毫米高爆弹的威力已经足够了,实际的毁伤效果不在130毫米炮弹之下。

    当然,远远超过40毫米高射炮。

    正是如此,在率先装备了远洋巡洋舰,并且在战斗中证明了作战效率之后,80毫米高射炮开始普遍装备各种战舰。在大型战舰上都通过加装,增强远程防空拦截的火力。在部分巡洋舰上,80毫米高射炮取代了一部分40毫米高射炮。在驱逐舰这些小型战舰上,则全面取代了40毫米高射炮。

    现在,特混舰队的战舰全都配备了80毫米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以及近距离战斗中都是当之无愧的支柱。

    很多时候,只是依靠密集的弹幕,80毫米高射炮就能让来袭的敌机或者敌舰退却。

    要说的话,也多亏了这种新式高射炮。

    当晚的战斗中,第十一特混舰队出动的驱逐舰与巡洋舰,在离航母30千米与50千米的海域,各组建了一条火力密集的防线。在持续了一整夜的战斗中,拦截了20多艘发起攻击的鱼雷艇。

    此外,第十二特混舰队也遭到了攻击。

    因为第十一特混舰队在前面,吸引了大部分鱼雷艇,所以能够绕过去,并且攻击第十二特混舰队的鱼雷艇不是很多,其实主要是漏网之鱼,全都是分散行动,没有能组织起来发起有威胁的攻击。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过后。

    必须承认,布兰皇家海军打得非常的英勇,简直是不惜代价。

    只是在第十一特混舰队这边,获得确认的战果,就有23艘,而且半数以上的鱼雷艇是在发生大爆炸之后沉没,上面的官兵无一幸存。第十二特混舰队那边,击沉了6艘,而且上面的官兵也是凶多吉少。

    据后来获取的资料,布兰皇家海军在当晚总共出动30艘鱼雷艇,并全部战损!

    只有1艘没有在战斗当中被直接击沉,而是在返航途中沉没。

    这30艘鱼雷艇上,总共572名官兵,最终只有30余人幸存。

    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之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第十一特混舰队有1艘重巡洋舰与3艘驱逐舰中雷,其中2艘驱逐舰战沉,另外2艘都在天亮前撤离战场。

    因为损伤严重,所以2艘战舰只能提前结束远征夕梵运河的作战行动。

    在第十二特混舰队那边,也有1艘驱逐舰战沉,还有1艘被鱼雷炸掉舰首



第576章 战略欺骗
    最富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12月3日,也就是帝国舰队开始轰炸夕梵运河的第二天。w菠萝小w说



    直到这个时候,郑江明才把此行最为关键的事告诉白止情战。



    要说的话,他还真沉得住气。



    这就是之前提到的,迢曼帝国让北玄地区的总司令,陆军上将隆美尔带着装甲部队赶往西部阻击同盟联军,其实是战略欺骗。迢曼陆军确实派了一支装甲部队赶过去,只不过是预备队,指挥官也是另外一名将军。隆美尔依然留在夕梵运河西边,由他指挥的2个装甲师还在阿拉曼附近。



    为了达成欺骗目的,这2个装甲师都做了必要的伪装与隐蔽。



    比如,用黄沙掩盖坦克战车,官兵使用步兵部队的武器,不再向布兰军队设在阿拉曼西边的防线发起突击。



    总而言之,迢曼陆军的主力依然留在夕梵运河西边!



    正是如此,在12月3日的夜间,用4个小时完成准备之后,迢曼陆军的2个装甲师向夕梵运河发起突击。



    布兰皇家陆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以4艘快速战列舰为首的突击编队已经北上,在入夜之后就炮击了苏伊士城附近的布兰军队的防御阵地,摆出了一副准备在苏伊士城附近登陆的架势,诱使布兰皇家陆军对防御部署做出调整。



    关键就是,向苏伊士城增兵。



    因为丧失了制海权与制空权,又不清楚帝国舰队的规模,更不知道帝国海军的登陆舰队是否已经进入窄海,所以守卫夕梵运河的布兰军队只能相信,帝国海军是有备而来,将在几日内发起登陆作战行动。



    显然,这是非常严重的误判。



    当时,登陆舰队还在索科特拉岛的临时港口休整呢!



    因为连续发起三次登陆作战行动,特别是强攻基布要塞,登陆舰队的损失较大,所以就算是一帆风顺,也要到12月底,才能调集足够多的登陆舰,在夕梵运河南部地区发起登陆作战行动。



    结果就是,布兰军队没有提防来自西边的威胁。



    在迢曼军队发起突击前,守卫阿拉曼防线的布兰军队十分的松懈,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官兵在后方寻欢作乐。



    当时,蒙哥马利给部队下达的命令是,做好开赴苏伊士城的准备。



    经过一整夜的激战,到4日天亮,由隆美尔亲自指挥的迢曼装甲部队突破了布兰军队的防线。



    在此之前,迢曼军队在这条防线前面停留了几个月。



    虽然连续发动了数次强攻,但是除了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之外,并没取得实质进展。



    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白止战也是万分惊讶。



    只是,他同样觉得自己有点后知后觉。



    或者说早就应该猜到了。



    派遣2支特混舰队提前杀入窄海,却没让登陆舰队跟进,那就必然会有另外的地面部队参与战斗。



    至于波沙湾那边的陆军装甲部队,显然是指望不上。



    哪怕沿途没有遭到袭击,要跨越1000千米的荒漠,也需要大量时间,根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完成。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北玄地区的迢曼军队了。



    要说的话,这一手玩得确实非常到位,连自己人都骗了过去。



    迢曼军队肯在这个时候出力,关键依然是帝国海军,即帝国海军能够强行打通到苏伊士城的航线。


1...177178179180181...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