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别再抵抗了!王郎在河北造反,有违天道,跟着王郎,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弃暗投明还来得及!”

    “倘若再执迷不悟,死忠于王郎,只能白白丢了性命,给王郎做陪葬!”所谓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饥肠辘辘的王郎军兵卒,在闻到飘散过来的肉香味后,本就是把抓揉肠一般,现在又听到汉军的劝降,即便是意志力坚定的人,都禁不住像

    放下武器,何况,许多兵卒的意志力还并不坚定。

    他们当初选择跟随王郎,只是为了能有一口饭吃,可是现在王郎给不了他们饭吃,但是刘秀能,那为何还要再打下去

    哗啦!哗啦!很快,战场上王郎军兵卒扔掉武器的声响便不绝于耳,大批的兵卒放下武器,跪伏在地,向刘秀军缴械投降。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李育军已经必败无疑,刘秀即便不用攻心之术,也能大获全胜。

    &nb




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势逆转
    邯郸城外的这一战,最终以刘秀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战,邯郸朝廷的大司马李育自尽,大将军张参、骠骑将军彭拾、王郎的长子王熙,皆死于乱军之中。

    李育军十三万人,邯郸援军两万人,合计十五万,除了战死的和逃走的,其中有八、九万人都做了刘秀军的俘虏。

    此战的胜负,也基本奠定了河北接下来的局势。由原本的王郎势强,刘秀势弱,一下子转变成刘秀势强,而王郎势弱。

    留下一部分兵卒清理战场,刘秀率领着本方大军,押解着人数和刘秀军兵力差不多的俘虏,返回本方大营。

    回营之后,刘秀下的第一个命令便是,遣散被俘的王郎军将士。

    倘若其中有人愿意加入己方,己方可一律接收,不愿意加入的,也不必勉强,收缴盔甲、武器以及军牌后,便可放他们自行离去。

    现在招降被俘将士,效果肯定不理想,愿意加入刘秀军的人,恐怕也不会太多,如果能关押俘虏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招降,加入刘秀军的人一定会倍增。

    可问题是刘秀现在养不起这么多的俘虏。己方要多久才能攻破邯郸的城防,占领邯郸城,刘秀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断。

    但己方的粮草就这么多,又要养活己方的将士,又要养活这么多的俘虏,根本支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所以,为今之计,必须得尽快遣散被俘的王郎军将士,让己方的消耗尽可能的少一些。

    被俘的王郎军将士,足有九万之众,最终同意加入刘秀军的只有两万来人,其余的众人,全部选择回家,不愿意再继续打仗了。

    在刘秀的授意下,刘秀军将士也没难为这些想回家的俘虏,给他们每个人发放些干粮,而后就地遣散。

    刘秀军在忙着遣散俘虏的时候,谢躬也来到刘秀军大营。

    在中军帐内,见到刘秀,谢躬拱手施礼,说道:“恭喜武信侯,一举平定李育、张参二贼,大涨我汉军士气,大灭反贼之威风。”

    刘秀一笑,说道:“谢尚书的贺喜可是太早了点,毕竟邯郸还没有被攻陷,王郎还没有伏法。”

    谢躬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说道:“这次武信侯为何独自会战郎贼,而未事先知会我方,这是何意”刘秀乐呵呵地看着谢躬,还没等他说话,朱祐嗤笑出声,说道:“上次我军会战李育、张参,倒是有事先知会谢尚书,谢尚书也答应过我方,会出兵来援,可结果怎么样,

    我军将士望眼欲穿,也未能等来谢尚书的援军!”

    朱祐提起这件事,让谢躬的老脸不自觉地为之一红,他干咳一声,说道:“上次是有特殊的情况……”“所以这次,我们担心谢尚书那边又出现特殊的情况,也就不事先通知谢尚书了。我军兵力是不多,但独自对抗王郎诸贼,也卓卓有余。”朱祐底气十足,斩钉截铁地傲然

    说道。

    谢躬脸色难看,他看向刘秀,似笑非笑地问道:“武信侯可是在责怪下官,上次未能如约赶到战场”

    刘秀笑了笑,慢悠悠地说道:“将士们刚刚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勇敢杀敌,而现在,谢尚书一来就质问我军之用意,不觉得太让将士们寒心了吗”

    谢躬深吸口气,未再就此事多言。他沉默片刻,说道:“武信侯,下官入营的时候,看到许多穿着王郎军军装的兵卒在成群离去,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刘秀说道:“他们都是被俘的郎军。”

    谢躬诧异道:“武信侯是要把他们都放了”

    刘秀说道:“现在我军中粮草也不充裕,没法养活这接近十万之众的降兵,只能把他们统统遣散。”说到这里,他笑问道:“怎么,谢尚书可是想接收他们”

    谢躬吞了口唾沫,摇了摇头。这么多的降兵,他的军营可装不下,再者说,他也同样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养活这么多的降兵。

    只是,刘秀没有留下这些降兵,而是选择把他们遣散,这让谢躬颇感意外。

    在他眼中,刘秀野心勃勃,对天子早已存有不臣之心。这次他一下子俘获九万余众,还不得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收编到自己麾下,壮大自己的实力。

    可实际上,刘秀并没有这么做,难道真是因为粮草不足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刘秀真打算把这些降兵收为己用,粮草问题,想想办法也能解决。在刘秀的观念里,兵贵精,而不贵多,所谓的精,不是善战才精,而是要心齐。

    只有真心投靠自己,全军将士,才能上下一心,对面强敌的时候,才会拧成一股绳,握成一颗拳头。

    三心二意,打打顺风顺水的仗没问题,一旦打逆风仗,弄不好就会自乱阵脚,甚至会像王郎军那样,临阵投降、倒戈。

    所以,刘秀宁愿自己的实力扩充得没有那么快,他也要牢牢掌控住军心。

    刘秀的心思,比谢躬要深远得多,也不是谢躬能够理解的。

    等谢躬离开,刘秀出了中军帐,亲自去巡视那些投降己方的王郎军兵卒。

    这两万王郎军兵卒,军阶最高的只是几名偏将军,但凡是有名号的将军,大多都不敢投降,趁乱逃走了。

    见到刘秀来了,这几名偏将军纷纷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小心翼翼地说道:“罪将叩见大司马!”

    刘秀上前,将几人搀扶起来,笑问道:“你们那么多的同袍,都选择了回家,你们为何不走呢”

    几名偏将军相互看了看,其中一名黑脸的汉子低声说道:“罪将的家人都已死光,无牵无挂,选择王郎,只为了能混口饭吃,现在能转投到大司马麾下,乃罪将之幸事!”

    刘秀笑道:“投靠到我的帐下,就不是为了混口饭吃”

    黑脸汉子身子一震,急忙说道:“罪将对大司马仰慕已久,只要大司马肯收留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变
    刘林和刘接私下里商议,如何应对当年的局面。

    刘接一肚子的怨气,唉声叹气地说道:“说起来,还是真定王聪明啊,表面上支持王郎,背地里又支持刘秀,两面讨好,既保存了自己,还能赚到最大的便宜!”

    刘林深吸口气,眼帘低垂,脸色越发的阴沉。他也没想到王郎竟然如此没用,明明已经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却被只身前往河北的刘秀所击败。

    刘接看了刘林一眼,正色说道:“现在王郎只剩下邯郸这么一座孤城,实难长久,赵王,我们得赶快想好应对之策啊!”

    刘林苦笑,说道:“事到如今,我们还能有什么应对之策”

    刘接眯了眯眼睛,意味深长地小声说道:“赵王,刘秀军不是已经说了吗,只要能取下王郎的首级,以前的事,可既往不咎。”

    见刘林脸色一变,刘接幽幽说道:“现在王郎连你我都提防,显然是不再信任任何人,眼下,人心思变,都在为自己谋划出路,你我……可不能坐以待毙啊!”刘林叹口气,摇头说道:“可是,你我和别人不一样,王郎能在河北称帝,能坐上天子的宝座,是你我大力扶持,硬把他推上去的,刘秀能放得过旁人,但能放得过你我吗

    ”

    实际上,那个真正把王郎推上帝位的人,就是他刘林,刘接也是在王郎称帝之后,才来的邯郸。

    不过王郎能那么快的控制河北诸多郡县,刘林、刘接的确都功不可没。

    刘接眼珠转了转,说道:“邯郸虽为孤城,但粮草充足,守军也有八万之众,刘秀军若想强攻邯郸,就算最终能成功,其伤亡也会极大,这,应该不是刘秀愿意看到的。”

    刘林眨了眨眼睛,问道:“广阳王的意思是”

    刘接说道:“倘若我们能助刘秀一臂之力,让刘秀兵不血刃的拿下邯郸,就算以前有再大的过错,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刘林脸色顿变,惊讶道:“广阳王是要杀王郎”

    此话一出口,刘林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当初王郎可是被他一手推上皇位的,现在王郎是君,他是臣,为了保命,他又要调过头来,去杀王郎,那他刘林成什么人了他在河北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刘接正色说道:“献出邯郸,并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去杀王郎,城内的八万守军,可大多都是你我二人的部下啊!”

    言下之意,只要他俩命令手下人,打开城门,放刘秀军入城,便可万事大吉。至于王郎,自然会有刘秀去动手。

    刘林的脸色变换不定,思前想后,疑问道:“刘秀真的能会放过你我二人”

    王郎称帝之后,之所以能开出十万户的天价悬赏刘秀的脑袋,他二人可是功不可没,在刘林看来,刘秀恐怕早已对他二人恨之入骨。

    刘接正色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和刘秀谈嘛!”

    “如同刘秀不同意呢”“那我们就去和谢躬谈!”刘接意味深长地说道:“谢躬虽然兵少,刘秀兵多,但谢躬是刘玄的心腹,背后的人也是刘玄,只要谢躬肯护佑你我二人,刘秀也拿你我没有办法

    。”

    刘林思前想后,缓缓点了下头,觉得刘接的办法还是不错的。

    两人经过一番密谋后,时隔一日,便分别向刘秀军大营和谢躬军大营,各派出一名心腹部下,作为使者,分别与刘秀和谢躬商谈他二人倒戈之事。

    出使刘秀军大营的人,名叫刘相,是刘林的从弟,和刘秀自然也是宗亲。

    刘林和刘接派刘相出使刘秀军大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宗亲之间,更容易说得上话。

    至于出使谢躬军大营的人,身份比刘相要差上一些。相对而言,刘林和刘接都更加重视刘秀对自己的态度。

    得知刘林、刘接派使者来求见自己,而且还是河北这边的刘氏宗亲刘相,刘秀那么聪明,立刻便猜出刘林和刘接的心思。

    他对刘相很是客气,亲自出了中军帐,迎接前来拜访的刘相。

    刘相与刘秀年纪相仿,比他大不了几岁,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不过气质较为儒雅,给人一种很柔和的感觉。

    见面之后,刘相急忙拱手施礼,说道:“刘相见过大司马!”

    刘秀含笑,拱手还礼,说道:“相兄可是稀客,快,里面请!”

    “大司马先请!”

    刘秀把刘相让入中军帐。进来一瞧,里面的人可不少,一边坐着的全都是顶盔贯甲的武将,另一边坐着的都是文官,两边皆坐着好几排人。

    落座之后,刘秀笑问道:“这次相兄来到我军大营,是单纯来拜访叙旧,还是有事相商”

    刘秀初到邯郸的时候,和刘相见过面,刘相还特意在府上设宴款待过他,当时两人想谈甚欢,说起来,他俩也算是有些交情。

    刘相长叹口气,向刘秀拱手说道:“我此次前来,是代赵王和广阳王向大司马道歉的!”

    “哦”刘秀故意装糊涂,不解地问道:“相兄此话怎讲”刘相一脸的尴尬之色。当初从兄刘林本想推刘秀称帝,但刘林向刘秀提出决堤河水的建议后,被刘秀一口拒绝,这导致刘林



第四百七十章 里应外合
    刘相回到邯郸,见到了刘林和刘接后,将自己拜访刘秀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他二人讲述了一遍。

    听完刘相的话,刘林和刘接喜出望外,兴奋异常,忍不住急声追问道:“刘秀当真说我等是被王郎要挟,才不得不为他做事,而非自愿为他做事”

    刘相连连点头,说道:“此话是大司马亲口所言,而且还说过好几遍呢!”

    刘林和刘接对视一眼,皆是满脸的喜色,神情激动,眉飞色舞。

    刘相继续说道:“大司马还说,大家同为宗亲,虽分在南北,但一笔也写不出两个刘字,理应相互照拂才是!”

    刘接连连点头,感叹说道:“大司马这是真心实意的在帮我等开脱啊!”

    刘林也有同感,心里也做出了决定。他对刘接、刘相二人说道:“我们来商议一下接下来该怎么接应大司马!”

    知道刘秀并没有怨恨他二人,还一心为他二人开脱,刘林和刘接对刘秀的称呼也变了,由直呼其名,改称为大司马。另一边,刘林、刘接派去出使谢躬军大营的使者也回到了邯郸。相对于刘秀而言,谢躬的态度要傲慢许多,承诺只要刘林和刘接肯在城内做内应,他可请奏陛下,免去他

    二人的死罪,但有一点,破城之时,他二人必须得想办法拖住刘秀军,邯郸的皇宫,必须得由他谢躬麾下的将士占领。

    刘秀那边猜测的没错,现在,谢躬也惦记上了王郎搜刮的钱财。

    谢躬本身并不是贪财之人,他之所以惦记王郎的这些钱财,全是为刘玄着想。谢躬认为在己方破城之后,所缴获的钱财,理应全部上交给天子。

    可一旦被刘秀得了去,他能不能上交给天子,可就两说了,弄不好会被刘秀偷偷拿走,用来壮大他自己的势力,为绝后患,他干脆就不让刘秀得到这笔钱财。

    两相比较,刘秀对己方的使者,以礼相待,客气有加,而且话里话外的都在为己方开脱,还一再强调同宗之情。而谢躬则是态度傲慢,自持胜券在握,目中无人,还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可他连己方做了内应之后,最终能不能保住性命这样的承诺都不肯给,只说是上奏天子,请

    天子从轻发落。

    刘秀和谢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凡是头脑正常的人,肯定都会选择倾向刘秀这边。

    刘接和刘林密谋的时候,便直截了当地提出:“谢躬并不可信,与之相比,我更相信大司马的为人!”
1...175176177178179...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