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军队前来攻打宛城,自己将如何自保此时,刘玄倒是突然想起,曹诩曾提醒过自己,让自己多多提防汝南的刘圣,当时自己不以为然,认为曹诩是在杞人忧天,结果刘圣还真反了,而且不仅反了,还胆大包

    天的自立为帝,自称什么大汉嗣元皇帝。

    如果刘圣被人们视为大汉的正统,那自己这个大汉更始皇帝又往哪摆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改朝换代
    曹诩对刘秀的出谋划策,千恩万谢,而后急匆匆的告辞离去。等曹诩走后,朱祐、冯异、王霸三人从外面进来。

    刚才刘秀和曹诩的对话,他们在外面都听得清清楚楚。朱祐不满地问道:“主公,为何要帮着刘玄得到兵权”

    刘秀淡然一笑,说道:“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等机会掉到我们的头上,我们得去主动制造出机会才行。”见朱祐等人同是不解地看着自己,刘秀道:“刘玄若无兵权,他永远都不敢和绿林系对着干,这更始朝廷,就永远都只会是一潭死水,在死水当中,我们要寻得机会,太难了,所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这潭死水搅浑,只有在浑水当中才好摸鱼。若想要这潭水变浑,首先得让刘玄具备与绿林系对抗的本钱才行,而这个本钱,就是

    兵权。”

    刘秀希望刘玄和绿林系斗起来,如此才方便他伺机而动。

    可如果刘玄只是个光杆司令,即便借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去对抗绿林系,为了让刘玄具备这个勇气,现在刘秀是真心实意的为刘玄谋取兵权。

    皇宫。

    曹诩刚走到皇宫的大门口,便见一名内侍从里面急匆匆地迎了出来,“曹尚书,陛下正找你呢!快,里面请!”

    向内侍的宦官拱了拱手,曹诩在心中暗暗佩服刘秀,当真是料事如神啊!在皇宫的书房,曹诩见到刘玄,躬身施礼,说道:“臣,参见陛下!”

    刘玄急声说道:“卿可有听闻刘圣在汝南自立为帝的消息”

    “回禀陛下,臣已听说了!”

    “当初卿有提醒朕,要朕多多提防刘圣,可朕当时并没往心里去,现在刘圣造反,还在成阳称帝,这……这可让朕如何是好”

    刘秀已经帮曹诩想好了应对之策,此时的曹诩,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紧张。他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莫慌,刘圣只跳梁小丑而已,不足为惧!”

    “啊”

    “陛下,颍川留守着数万大军,足以应对汝南的刘圣!”

    “用颍川军去打刘圣”刘玄喃喃地嘀咕了一句,忙又追问道:“那……卿以为,朕当派谁为主将王常将军”

    曹诩摇头,说道:“臣以为,陛下任命奋威将军为主将,最为合适。”

    刘玄诧异道:“奋威将军刘信”曹诩正色说道:“正是!若让王常为主将,平定刘圣后,这数万人的颍川军,依旧掌握在绿林一系的手里。陛下若是命奋威将军为主将,王常为副将,平定刘圣后,这数万

    人的颍川军,连同俘获的汝南军,不都是陛下的吗”刘玄闻言,眼睛顿亮,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了喜色。他琢磨了片刻,连连点头,抚掌大笑道:“好主意!果真是好主意啊!对对对,就依卿之见,此战,朕当拜信哥为主将

    !”

    刘信可是刘玄的亲堂兄,刘玄对刘信的亲情和信任,可不是其他那些刘氏宗亲能比的,让刘信得到了兵权,不就等于让他自己得到兵权了吗

    刘圣在汝南的突然称帝,本让刘玄慌了心神,召见完曹诩之后,刘玄的整个心都定了下来,而且脸上还带着浓浓的喜色。

    刘玄对曹诩,本就非常的信任和欣赏,经过这次刘圣称帝的变故后,他对曹诩更是青睐有加。

    这则是刘秀想要的另一个结果。

    他太需要朝廷里有人能为自己说话了,赵萌和曹竟,都是老奸巨猾,前者是贪得无厌,后者是自命不凡,都不太好操控,相对而言,曹诩要比赵萌和曹竟强得多。

    公元二十三年,八月,刘圣于汝南成阳称帝,同月,更始帝刘玄任命奋威将军刘信,统帅五万颍川军,南下入汝南,击刘圣部。

    九月,又一个更加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入宛城,申屠建和李松率部攻占长安,斩杀王莽于渐台。

    这个消息,都让很多人难以相信,长安被攻陷,王莽死了,新莽朝廷亡了大新朝真的这么快就亡了吗

    传到宛城的消息没错,新朝的确是亡了。

    长安这么快就被攻陷,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但对于刘秀而言,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申屠建和李松还没打到长安,长安的内部就已经乱成一锅粥。

    今日这个叛乱,明日那个叛乱,而王莽也变得越发神经兮兮,今日看这个像谋反,杀了,明日看那个又像谋反,再杀,朝野上下,闹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等到申屠建和李松率领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甘愿守城的将士没有几个,周围郡县,也没有一兵一卒肯来增援长安。

    不得不说,这么危急的时刻,在昆阳被刘秀打得一败涂地的王邑,对王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忠心,他保护着王莽,拼死作战,硬是杀到了渐台。

    这时候,跟在王莽身边的人,即便算上大臣、宦官,也只有一千来人,面对着数以万计的汉军,如何能抵挡得住

    就连王邑的儿子,见势不妙,都想逃走,不过被王邑用剑逼住了,没能跑成功,最后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他的父亲王邑,拼死护着王莽,与汉军血战。

    渐台之战,王邑几乎是拼光了麾下全部的将士,奈何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悬殊到已经不是靠他的意志所能扭转的了。最后王邑连同儿子皆战死于乱军之中。

    当时的场面,已经是一片胡乱,王莽慌不择路,逃进一家店铺里,这家店铺的掌柜名叫杜吴,王莽逃到他的家里,这要是让汉军知道了,那还了得

    杜吴想把王莽赶出去,但王莽死活也不肯走,最后杜吴把心



第三百九十七章 契机出现
    十月,奋威将军刘信在汝南取得大胜,一举攻克成阳。于成阳称帝还不到两个月的刘圣,被刘信所杀,严尤、陈茂二人,也一个没跑掉,皆被刘信一并处死。

    同月,刘秀奉命去往洛阳,走马上任。此时的刘秀,与阴丽华刚刚成亲不久,这时候分离,刘秀心中也十分不舍,可是圣旨已下,他又不能不遵。

    阴丽华能体量刘秀的难处,私下里也多次劝他,刘玄一心想置他于死地,这次他倘若不遵圣旨,恰恰是给了刘玄下手的机会。

    其中的道理,刘秀又哪能不懂最终他还是遵照刘玄的圣旨,在朱祐、冯异、王霸等人的陪同下,离开宛城,去往洛阳。

    半路上,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收集消息的铫期也赶了过来,跟随着刘秀,一起去了洛阳。

    刘秀在洛阳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他是十月到的洛阳,过完年,刚出了正月,刘玄便定都长安,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从宛城出发,来到洛阳。

    刘玄到了洛阳后,刘秀的司隶校尉算是做到头了。在洛阳,刘玄特意派人去打听一下,看看刘秀的政绩和口碑如何,得到的结果,让刘玄大为不满。

    不是刘秀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好了。

    刘秀到了洛阳之后,一切都遵守汉制,他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都十分严苛,甚至连穿着都必须遵照汉制的传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

    每次刘秀等人穿着一身汉臣官服出行,路上的百姓们见到,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年的大汉皇朝,心头发酸,在感叹王莽作恶的同时,也打心眼里尊敬刘秀等人。

    反观刘玄带着更始朝廷的官员进入洛阳时,人们的穿着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更始朝廷的大臣,以绿林系为主,绿林系的人都是出身于草莽,他们哪在乎什么官服不官服的,反正只要衣服够好看,够漂亮,也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统统都往自己身

    上穿戴。

    刘秀迎接刘玄等人进入洛阳,看到穿着传统汉制官服的刘秀一行人走过去,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无不抚掌称叹。

    等他们看到更始朝廷的那些大臣们时,百姓们都看傻了眼,还以为是戏班子进城了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一对比,人们对刘秀更是敬爱有加,对于更始朝廷的大臣,乃至更始皇帝刘玄,都颇有微词。

    百姓们的态度传进刘玄的耳朵里,刘玄能高兴吗

    刘玄心里恨得牙根都痒痒,但拿刘秀又无可奈何,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刘秀的毛病,哪怕是一丁点把柄的都找不到,就连修建行宫的事宜,刘秀都做得很好。

    二月,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进入长安,正式于长安定都。接下来,就是的封王。

    除了一些重要的刘氏宗亲被封了王外,绿林系的人也都得到了王位。王匡被封为比阳王,王凤被封为宣城王,朱鲔被封为胶东王,王常被封为邓王,申屠建被封为平氏王,陈牧被封为阴平王,张卬为淮阳王,廖湛为穰王,成丹为襄邑王,

    宗佻颍阴王,尹尊为郾王,因诛杀刘縯有功的李轶,也被封为了舞阴王。

    对于刘玄的封王,绿林系的人都很满意,只有一人出外,朱鲔。

    朱鲔非但不接受刘玄的封王,对于刘玄的大肆封王,他也十分的不满。

    用朱鲔的话说,高祖在世的时候,就已定下了规矩,异姓人不得封王。可现在,刘玄一下子封了这么多的异姓王,这不是公开破坏祖制吗

    要说刘氏宗亲们反对刘玄封异姓王,倒还合情合理,而朱鲔这个既得利益者也反对刘玄封异姓王,这就很有意思了。

    其实一个人,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去区分。

    朱鲔是害死刘縯的元凶之一,但他同时又是个坚定不移的汉制维护者。

    在异姓王这件事上,他根本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是一再强调要遵守祖制,不能破坏祖制。

    朱鲔还真不是故作姿态的谦让,直到最后,他也没接受刘玄给他封的胶东王头衔。

    封王这件事,自然和刘秀无关,刘玄想弄死刘秀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又哪会给他封王

    看出刘玄对刘秀的忌惮,也担心再这样下去刘秀会有危险,刘赐和刘信向刘玄提出,让刘秀去往河北招抚。

    更始朝廷取代了新莽朝廷,成为正统,但全国各地还有很多郡县没有归顺朝廷,河北便是‘重灾区’。

    当初王莽还活着的时候,河北地区就已经不听朝廷的调令了。

    汉时的河北地区,和现在的河北省不太一样,是指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区域。

    这片区域内,人口密集,粮产丰富。在当时有一首童谣,‘得不得,在河北’。意思是,能不能坐得稳天下,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取得河北,由此可见河北地区的重要性。

    可是目前河北的局势极为复杂,首先河北地区的起义军数量太多了,像铜马军、大彤军、五校军、尤来军等等。

    随便挑出一个,兵力都有数万,十几万,尤其是铜马军,兵力已达到二、三十万之众。整个河北地区,光是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加到一起,就有数百万人之多。

    另外,河北还有本地的军阀势力,拥兵自重,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河北三王,赵繆王、广阳王以及真定王。

    河北三王都是刘姓的王公贵族,赵繆王势力现由刘林为主,广阳王势力以刘接为主,真定王势力以刘扬为主。更始朝廷想要收服河北三王,没那么容易,人家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势力,组建起来的兵马,又为何要白白让给你更始朝廷要想收服河北的起义军,那更难,数百

    万之众的起义军,大多都是亡命之徒,人家起来造反,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又哪会乖乖归顺你更始朝廷

    河北地区,既重要,又难以收服,所以,更始朝廷这边急需一位能人,去往河北,进行招抚。

    刘赐和刘信提出的人选是刘秀,不过立刻遭到朱鲔和李轶的强烈反对。河北太重要,距离朝廷也太远了,放刘秀去那么远又那么重要的地方,无异于放虎



第三百九十八章 暗中推手
    自从刘縯遇害之后,刘秀一直都是隐忍不发,没有任何过激的表现。他好像没事人一样,安逸现状,无所事事,而且还迎娶了阴丽华,这让许多人都觉得刘秀太过于薄情

    寡义。

    可是外人看到的都只是刘秀故意演出来的假象罢了,真实的刘秀,不知从睡梦中哭醒过多少次。他的隐忍,暗中的布局,终于换到了他想要的回报。

    他暗中交好的曹诩,帮着刘秀争取到了招抚河北的机会。

    在旁人看来,这哪是什么好事,刘秀就是去河北送死的,但对于刘秀而言,只要能脱离朝廷和刘玄的掌控,那对自己就是个绝佳的机会。

    不过刘秀也深知此行确实凶险,危机无处不在,他不可能带着阴丽华随他一同上路。

    他在洛阳,给阴丽华写去一封书信,说明他要去河北招抚,只要安定下来,他便立刻派人接她来河北。

    刘玄给了刘秀一个行大司马事的头衔,让他去河北招抚当地的王公贵族以及各路起义军,但却没有给他一兵一卒,只给了他一根棍子,也就是所谓的节杖。

    棍子的一头,绑上一条黄色带子,这便是节杖了。

    刘玄要刘秀就拿着这么一根棍子去河北招抚,刘玄对刘秀安的是什么心思,可想而知。说难听点,刘秀没准走到半路上,就得被遍地的匪寇给杀了。

    好在刘秀也不是光杆司令,在他的手底下,有一大群对他忠心耿耿的兄弟、部下。

    跟着刘秀从洛阳一同出发的人有朱祐、铫期、冯异、王霸,以及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飞、虚庭、许汐泠等人。

    他们一行十多人,离开洛阳城,到了城外,走出十多里路,许汐泠骑马来到刘秀身旁,在他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

    刘秀听后,点了点头,然后他下令改变了原定的路线,带着众人向北行进。这一路又走了十多里,众人穿过一大片的树林,再往前看,发现前方有一座小宅院。

    这座小宅院位于山林之中的空地上,三间简陋的茅草屋,外面是用篱笆圈起来的院子,虽然简单,但颇有田园之风。

    到了院子的门前,许汐泠率先下马,走上前去,轻轻拍打着房门。

    时间不长,院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一身素衣,气质高雅,年轻美貌的女子。对于这位女子,刘秀身边的众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美貌女子环视众人一眼,目光落在刘秀身上,福身施礼,说道:“澈影见过主公!”
1...148149150151152...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