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第一强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鲈州鱼
“我笑那王羽小儿机关算尽太聪明,终于也有今天。”许攸等的就是这个,他指点青州军阵,冷笑有声:“小儿打的如意算盘,无非突袭而已,若大单于一时不防,先以少量兵马迎战,定会被其击溃,顺势成珠帘倒卷之势,席卷全军。”
“可他千算万算,却没想到,有某在此提点,大单于万万不会上他的恶当。如今我军严阵以待,无隙可乘,反倒是他师老力疲,小儿尚有何能为也?大单于若肯信攸,便请下令迎头痛击之,若不然,敌军列成阵势,一时间便难以促取了。”
“正合我意!”魁头现在已经看清了汉军阵容。发现对方果然是骑兵在前,步卒在后,队伍拉得老长,看起来固然声势浩大,但完全形不成阵列。
从马蹄梁之战的败兵口中,魁头自认为对青州军的强大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骞曼死的不冤枉,从他决定在马蹄梁决战的一刻开始,他的悲剧就注定了。一旦让汉军组成那种多兵种互相配合无碍的阵势,就算十万骑兵。想啃下来,也是很难的。
万一羽林军也突然用这种方式急行军,在这边决出胜负之前赶到战场,那胜负就很难讲了,搞不好真的会被汉军包了饺子。
听了许攸提醒。他更不迟疑,当机立断的下令道:“全军出击!”
“呜……”号角长鸣,十万胡骑滚滚而动,踩起的烟尘冲天而起,很快与自南而来的烟尘连成一片,遮天蔽日。
无论是在中军观战的魁头、许攸,还是心存疑虑。故意拖在阵势最后面的慕容锋、拓跋力微,亦或冲在前面的各部首领,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没有传说中,最魂夺命的箭阵。没有威力巨大的投枪和强弩,也没有坚不可摧的盾阵……汉军就像是他们那些被引入草原,在路上便耗尽了体力的先辈一样,疲惫不堪的迎战。连十一的战力都发挥不出。
大胜,就在眼前了吗?
如果能在这里歼灭汉军。其意义,远非一场胜利那么简单,而是另一个辉煌时代的开启,在檀石槐之后,属于鲜卑人的第二个春天!
在无数双热切目光的期待下,两军轰然撞在了一起!
……
“老单,老单!蓟县到底怎么回事?你到底和王君侯说了什么啊!这样仓促出兵,哪里是救人,分明就是……”
胡骑转身迎敌,但邹丹这边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激战过后,他们已经伤痕处处,精疲力竭,阵型也变得一团糟,完全无法应付昔日手下败将好整以暇的围攻。但邹丹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他撇下敌手,在乱军中找到单经,扯着对方的脖子大声质问。
强行百里争利,那纯粹就是将胜负寄托在了敌人的无能上面。若是敌人有备而战,那么受伤的只会是施计者自己。
现在看来,青州军展现出来的,正是这样的姿态。
汉军领先胡人最多的,就是装备和阵法,特别是弓弩,如果箭矢足够,组织得当,几千汉军打得数万胡骑抬不起头,完全是有可能的,当年的李陵,眼下的于禁,都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可现在的青州主力,虽然出现的一刻很激动人心,但接战之后,完全出于无序状态,没有远程压制,没有阵型,就那么一头撞进了胡骑的包围圈,表现得比自己这些存心赴死的人还糟。
“送死?这能怨我么?我求了那么多次,他就是不答应啊!若是早点来,又何至于此?”单经当然觉得冤枉,如果哭求有用的话,青州军应该早就出动了,两军并肩作战,就算不能打败胡骑,至少也能令其有很大的顾忌。
即便不是全师而来,只要出动一部分泰山军,像羽林军那样稳扎稳打就足够了啊!现在这样,又岂能怪在自己头上?分明就是王羽弄巧成拙了啊。
邹丹无言以对,黯然望向远处的居庸城。
自己这些人死在这里,主公虽然不忍,但心里却不会有太多遗憾。可若是青州主力覆灭在这里,主公恐怕就……那代表着整个幽州,以至河北都失去了保护,代表着空前巨大的灾难!
以驱除胡虏,保卫边疆为志向的主公,一定……
“咦?”这一看,邹丹突然楞住了,口中喃喃道:“主公……主公在击鼓?是在为王君侯助威?他没觉得失望?”
“不然又能如何,干看着他们送死吗?”单经已经没有先前拼命的劲头了,一脸颓然神色。
“不,不对!”邹丹用力摇头,重重的扯了单经一把,大声叫道:“听,你听!这鼓点,不是易水寒……对,是秦鼓!是破赵的鼓点!”
“秦鼓?破赵?”单经的神情有了变化。
军中鼓乐取意都是由从前的经典战例中而来,易水寒是荆轲刺秦,故而慷慨悲壮,适合勇士决死之前敲奏。而秦鼓中的破赵,乃是以长平之战取意而来,那一战,秦将白起以弱势兵力,一战击溃四十万赵军,使得战力雄踞关东六国之首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险些亡国。
公孙瓒不会无缘无故的变更鼓点,他突然亲自击鼓,敲起了这阙最为激昂,最为提气的破阵乐,显然是有所发现!
难道……
战局还有其他可能?





三国第一强兵 七五三章 蛮横突击
站得越高,看得就越清楚。()..♠http:
因为居庸城附近的地势太过平坦,没有登高临望之处,所以,站在城头的公孙瓒是第一个发现异常的人。
让他感到奇怪的无非两件事,第一,青州军表现得太从容了。没有仓促遇敌的慌乱与不安,胡骑全军攻上来之前什么样,现在就还是什么样,连将旗和地面的角度都没变过——始终斜斜的指向前方。
如果是计谋识破,弄巧成拙,即便王羽和将领们无惧无畏,可以保持从容,士卒们能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吗?显然不能。
此外,虽说没有列阵,但从公孙瓒这个角度看过去,青州军的队伍,并非表面上看上去那样完全杂乱无章,而是隐隐有规律可寻。
队伍最前面的是骑兵,中间是具装铁骑,两翼是轻骑,整体队列呈略微内凹的形状,两翼轻骑在前,中路重装骑兵在后,像是一轮半月。
只考虑两支骑兵的行进速度,这倒没什么,反正青州军列的是行军队列,而非临战阵型,轻骑负担小,比重骑走得快也很正常。可若真是这样,那重骑的甲是什么时候披的呢?
公孙瓒可是沙场宿将,对骑兵的理解,遍数当世,也没几个人能出其右。
就算是轻骑兵,临战前,都要让战马休息一段时间,放缓行进速度,骑手下马步行,即所谓的养马力。换成重骑兵,若是一路就这么从蓟县跑过来,用不着接战,自己就趴下了,马可不是骆驼,从来都不以耐力见长。
青州军发现敌人后的第一次减速。很可能就是在换马,以及披甲,既然如此,他们就应该有时间整队才对。然而,他们没有,而是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冲上来了,以公孙瓒对王羽的了解,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说法。
不光是骑兵,后面的步兵也有问题。因为公孙瓒看到了摧锋营的重铠步兵。
披甲问题,在这些重铠步兵身上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些。比这更奇怪的是,这些重甲步卒没有如通常那样密集列阵,而是平均的分布在队伍两侧。就像是保护着中军的两道墙。
这也很不合理,如果重甲兵因为披甲耽误了行进时间,他们的位置应该在队尾,或队伍zhongyang,而不是两侧。()重甲步兵的攻坚能力很强,当做前锋或者预备队都有道理,就是没有将其打散。放在两翼的道理。
实际上,如果忽略青州军阵zhongyang乱成一团的步卒,单看前面的骑兵和两侧的重铠步卒,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勾勒出一幅图画——就好像是一头牛。一头发了狂的牛,它低着头,露出尖角,身上披着厚重的铁甲。正合身猛冲过来!
尖角是它的武器!
它的身体同样是!
而一路狂冲过来,积累的庞大气势。更是令它的武器威力倍增!
所以,公孙瓒更换了鼓点,慷慨赴死之心消退,代之的是期待与激动。
“贤弟,让愚兄看看,你今ri如何破敌!”
……
“破赵?”王羽剑眉微轩,徐晃的解释让他很高兴,“伯珪兄果然知我。很好,一切顺利,传我将令,全军突击,一鼓击破胡虏,让幽州军的兄弟们看看咱们骠骑军的本事!”
“喏!”徐晃大声应诺,提着大斧,大踏步的离开中军,准备去一线指挥作战。
这一仗,王羽虽然身临前线,出兵的方式更是出人意表,但却罕见的听从了众将的谏言,没有身先士卒,而是留在了中军。
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一战的中军看起来更危险些,因为匈奴人摆出了蝎形阵,打的就是让过先锐,先从中军下手的主意。因为胡骑的整体机动力更高,青州军看起来也无可回避。
“咚咚咚……”
青州军的鼓手也变更了鼓点,大风起兮云飞扬,踏山梁兮铁蹄扬,在破阵乐的激励下,骠骑军成军以后战无不胜的骄傲,对胡虏祸害中原的愤恨,多ri按兵不动而来的焦躁,同时爆发出来,士气瞬间攀升到了极致。
“突击!全军突击!”太史慈纵声高呼,大吼声有如霹雳闪电,在十数万马蹄掀起的狂风暴雨之中,依然清晰可闻。
“杀!杀胡啊!”另一侧,魏延扬刀断喝。
“杀!”两支隐雾军客串的轻骑兵应声加速,半月陡然尖利起来,变成了弦月,然后扯得更长,变成了一柄锋利的钢叉!两个尖端越拉越长,越来越尖锐,最后竟然从本阵脱离出来,如同离弦之箭一般,she向了蝎子两支大钳和身体的连接处!
短兵相接,在鲜卑人完全没想到的地方,以一种很诡异的形势展开。
轻骑手中的武器整体上以大刀长矛为主,细节上而论却有些五花八门的感觉。这就是隐雾军本身的特点,他们更擅长的是小规模作战,注重发挥的是个人战力,而非整体协调xing。
不过,如果他们的对手,因此把他们当做胡骑那样的乌合之众来看待,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两支骑兵的攻击力非同小可。
太史慈还是一贯的枪戟合璧,兵器既长,运使又快,胡骑的准备本来就有些不足,惯用的弯刀又根本不是对手,被他一戟横扫,就砸飞了三柄弯刀,左手长枪一抖,数朵枪花便和血花一同绽放开来。
“杀!”枪戟合璧,犹若狂风暴雨,久违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又回到了身体中,血液里,太史慈大呼酣战,纵横捭阖。在大海上的风浪中出生入死固然刺激,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跃马横枪,纵横沙场来的爽快。
他下定了决心,等到这一仗打完,他说什么也要推掉海军的差事,回到骑兵序列中来。打平胡人,就是中原大战了,身为主公麾下的第一悍将,岂能缺席?
胡骑不甘心被敌人在面前耀武扬威,呐喊着,奋不顾身的扑上,想趁着敌将长兵器挥出,来不及收回的空当偷袭。
然而,太史慈这样的武艺,根本就不存在外门、内圈的破绽,只见他长戟一抖,一横,利用战马将二人距离拉近的瞬间,戟杆末端重重捣在了对方胸口。
戟不是槊,尾端没有锋刃,不过胡骑身上也只有皮甲,能防御流矢之类的伤害,却防不住钝器的锤击。太史慈的力量何等惊人,一戟杆下去,眼看着那胡骑的胸口就塌陷了下去,显然是连胸骨都被捶塌了。
右手一拨,将那个将死未死的胡骑推落马下,太史慈左手挥枪,顺势就是一个横扫。他用的枪不是赵云那种以招式取胜的枪,而是枣木杆的大枪。沉重的枪杆如鞭子般扫过敌群,扑上来的另外几名胡骑顿时人仰马翻。
“向前!向前!”循着主将打开的缺口,轻骑一拥而入,枪矛并举,将措不及防的胡骑杀得哭爹喊娘。
另一边的状况也差不多,魏延的武艺不似太史慈这么好看,但威势却足够惊人,大开大合,一刀下去,往往将对手连人带马劈成两半!
在这两员猛将的率领下,轻骑气势如虹,高速突进。
结合部的兵力本来就不充分,按照魁头的布置,这个蝎形阵本来应该如鹤翼阵般展开,趁着青州军立足未稳,阵势没有展开,迅速达成两翼包抄,然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兵力优势了。
王羽若看破他的计谋,也应该是将骑兵分散到两翼,展开针对xing的对攻才对。当然,就算形势演变成那样,他也有另外的反制办法,用不着担心。但现在这种情况,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他怎么也想不通,王羽这招到底有什么用。
没错,那两支轻骑的主将都是万人敌的勇将,一个枪戟合璧,有如狂风暴雨;另一个长刀如电,杀人如麻,结合部的胡骑根本挡不住这两尊杀神,被搅得人仰马翻,狼狈之极。
可这有什么用呢?
如果是汉将jing心布置的鹤翼阵,被他们这样一搅,倒是有可能会导致周转不灵。可胡骑不是汉军,对阵法本来就没什么研究,这个蝎形阵说到底也只是徒具形状而已,并非运转如流水的军阵。
就算被那两路轻骑杀穿,突破,整体局势依然不会有多大改变。部落骑兵足足有十万,那两路骑兵加一起都不知有没有一千人,就算让他们杀穿出来,绕过前锋迂回,攻入中军或是后军又能如何?
再强的武将,他也是人,体力终归是有限的。那两名猛将的打法都这么凶悍,用不了太久,力气就会耗光,到时候还不是只有任由斩杀的份儿?
“子远先生,你怎么看?”魁头决定不予理会,任由太史慈和魏延折腾。不过他又有些不托底,所以向许攸请教道。
“大单于既然这么说,那应该就是没问题的吧?”许攸搞yin谋诡计很拿手,但他哪懂这个啊?他也看出青州军的气势比想象中要高,看不出多少仓促应战的迹象,但事已至此,两边已经短兵相接了,他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强撑到底呗。
不过,话刚说完没多一会儿,他就开始后悔,因为他看到,太史慈和魏延已经分别杀穿敌阵,然后又循着原路杀回去了。
这怎么看,都像是某种蓄谋已久的战术啊!




三国第一强兵 七五四章 攻防两强
“战术?什么战术?”许攸的失声惊呼将魁头吓了一跳,同时也让他非常不满。
敌军用小股部队和自己的大队骑兵对冲,很轻松的透阵而过,然后循着原路杀回,如果说这是战术,那就表明敌人早就算准了,他们的骑兵可以轻松很的杀个来回,这难道不是对鲜卑人的藐视么?更让人郁闷的是,这根本是个狗屁不通的战术,完全没用!
“如果他是想挑衅的话,那我承认,他成功了!”魁头咬牙切齿的说着。
“不,这不是挑衅,他的目的恐怕是……” 许攸扯扯嘴角,露出个艰难的笑容,正要解释,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声惊呼:“糟了!”
魁头被他吓得一激灵,定睛看时,果然发现糟糕,汉军轻骑的作用,不是他想象中的挑衅,又或仓促应战,他们只是为友军营造有利形势而已。
在轻骑脱离后,一千多重骑兵拉出了一个很长正面战线,紧紧追在轻骑身后,猛冲上来。因为轻骑太快,所以,重骑的前进速度显得很慢,像是在减速似的,可实际上,他们已经进入了冲锋的节奏。
公孙瓒之前看到的蛮牛阵,在两支牛角脱离后,已经变成了铁锤阵,以重骑兵为锤头,带着雷霆万钧之势,重重的砸向了胡骑的阵列。
按照魁头等人事先商量好的战术,中军应该尽量向两翼伸展,蝎形阵变化成剪刀阵,让过重骑兵的锋芒。包抄并突袭后面不成阵列的步兵。
结果,在太史慈和魏延的两队轻骑反复攻杀之下。胡骑被挡住了,没办法避向两翼。就像是大河分流的狭窄处,突然被人扔了块大石头进去,硬生生的堵住了河水的分流。
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十万胡骑的冲锋势头,一千轻骑不可能遏制得住,就像是立在奔流前的堤坝,只有被冲垮的份儿。
但现轻骑挡得不是主干,而是分支。胡骑就算不向两翼避开,马也有地方可跑,所以太史慈二将的压力并非大得难以抗拒,压力是在胡骑这边。
十万人的队伍,做出中军逐渐向两翼避开的战术动作,难度不在普通的步兵阵列变幻之下,对士兵的骑术和将领的组织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魁头和他的大军虽然能要求,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容错问题,结果被太史慈二人这么一搅合。他的变阵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胡骑主力只能循着原来的防线,硬往青州军的军阵上撞去。
“混账!”意识到汉军的意图,魁头气得连声大骂:“太狡猾了。居然在这种时候,还能想出这种招数来,卑鄙啊!”
战前他千方百计的想避开和铁骑的正面冲突。结果这种心理却被人算计到,而且很有针对性的加以利用。这叫他如何能不恼羞成怒?
“不过,再怎么厉害的骑兵。也只有一千多而已,战线拉得这么长,跟筛子都差不多了,也没什么可怕的!吹角,吹得再响点,让勇士们不用害怕,全力以赴的冲上去,敌人只有一千多,咱们有十万!”
毕竟是当惯老大的人,魁头很快注意到了到了自己的失态,重新振作起来。他注意到了铁骑阵列不够密集的缺点,很有针对性的做出了指示:躲不开,就硬来吧,反正自己这边人多。
青州军之所以将阵列拉这么长,无非是想尽量保护后面的步兵,就算前面和铁骑的碰撞损失大点,也是可以承受的。这样,倒是可以和两翼的骑兵一起,对青州的步兵进行三面夹攻了,未尝不是好事。
听到来自中军的指示,正在心慌的胡骑定下了心神,将马速提升到了极致,向迎面而来的钢铁巨兽撞了上去。
大单于说的没错,汉军铁骑的阵列很单薄,横队只有区区三排,纵队之间的间隙也有近五步的距离,就算打不赢,也有机会从中间穿过去。
“轰!”骑兵对冲,何等之快,魁头传令的号角声犹未停歇,相向奔驰的两支骑兵就已经狠狠的撞在了一起,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这一战,铁骑用的是清一色的长槊,挺着长槊冲锋的重骑,就像是一座奇峰突出,还会移动的小山,撞上去的胡骑无不头破血流。
撞击发生的那一瞬间,如林的长槊有一多半都变得弯曲起来,那是马槊刺中目标后特有的表现。槊杆优异的性能,将冲击的力量,完全吸纳起来,并在下一刻骤然迸发,将挂在槊锋上的尸体反向弹出,陨石似的砸进后面的队列中去。
也不是所有的长槊性能都这么好,也有受不了过于巨大的冲撞力而折断的长槊。不过这改变不了铁骑的强大,失去长槊的骑兵随手扔掉断槊,从马鞍下取出了长刀或链锤,以更加狂猛的姿态,展开了新一轮的杀戮。
链锤是青州铁骑独有的骑兵近战兵器,这不是中原的传统兵器,而是西方中世纪的重甲步骑兵曾一度装备的利器。整体结构很简单,后面有一尺多长的木柄,木柄的前端连着三尺多长的铁链,铁链的另一端有铁制的锤头,上面有着很多凸起,一看就很凶残了。
这玩意用起来很简单,就是抡起来猛砸,不能格挡,也不能用花巧的招式,但就是这一招,便已经很对得起打造兵器的消耗了。
十多斤重的铁疙瘩被挥舞起来,发出夺人心魄的‘呜呜’声,然后骤然迎面砸过来,任是谁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没反击,手脚就先软了一半。
对付这种武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长兵器,在对方接近之前,就打倒对方,或者用同归于尽的战术,逼对方回救。
但问题是,使链锤的都是铁甲骑兵,根本不在乎普通长兵器的突刺,他们会用左臂上的盾牌,格挡遮拦,护住要害,然后在敌人刺中或刺不中的同时,一锤子拍过去,将对方的脑袋向西瓜一样砸得稀巴烂。
一部分鲜卑头领杀红了眼,不甘心只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纠集了几个部下,想用群殴战术对付铁骑,让其他人吸引注意力,自己蓄力,准备抽冷子扑过去,哪怕拼个同归于尽,也要将对方从马上扯下来。
结果几个人刚一窝蜂的冲上去,却突然发现,敌人变成了两个,头排的汉军不知什么时候放缓了马速,后排的骑兵不失时机的插了上来,他们扑上去的那一刹那,刚好赶上了这个前后交替的节骨眼上。
一杆马槊加上一柄链锤,几个胡骑都成了扑火的飞蛾。
战局,整体呈现出了一面倒的态势。
十万胡骑蜂拥而上,看起来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尽头,世间唯有海潮可堪比拟。这等声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是千多人就能挡得住的。但青州铁骑仿佛那些存在了千万年的磐石,任惊涛骇浪如何拍打,潮汐雨水如何侵蚀,始终傲然挺立,巍然不动。
至少在两军短兵相接的初始阶段,胡骑的人数优势完全无法体现出来,铁骑本身的强大攻防,再加上车悬阵的强力碾压,他们只能哀嚎着,努力的做着无望的挣扎。
魁头等人一个个都是苍白,他们听说了青州铁骑的强大,却没想到强到了这种地步。若是这样的铁骑有个七八千,光是铁骑就能将十万部族武士杀个精光了。
战栗之余,他们也不无庆幸。
好在对方的铁骑数量有限,又因为要保护步卒,把阵列拉得很宽,导致阵列中间有很多缝隙,很多部族武士被铁骑的威力吓到,干脆带偏战马,从铁骑身边绕了过去。由于铁甲的限制,铁骑对侧面和背面的敌人没有太多办法,只要让过铁骑正面的锋芒,就能保得无恙。
开始这么做的人只是无意识的,或者误打误撞,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漏洞,并利用起来。若非逼不得已,谁愿意跟那种砍不伤,打不烂的怪物拼命啊?
1...355356357358359...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