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接下来就是砸基桩。有着一副长臂铁爪的铁车,三下五除二中就将两排大腿粗的尖头木桩砸进了地面。
这之后就是工人们的事了各种各样的预制件都被陆续抬到了工地。在尖利的哨声和口号声中,工人们先是配合着将框架固定到了基桩上,然后就是安装地板这些固定程序了。
传统的榫卯工艺使得房屋的主体结构很快就被搭建了起来,而各种规格的铁钉,木螺钉,卡扣又令整间屋子获得了必要的结构强度。
一天。只用了一天时间,在于承德他们这排小屋的队尾,就多出来一间完工70的同类。而当第二天屋顶和室内的几面墙壁被吊装到位后,到了下午,那间小屋已经在交接了马主任这边把桌椅铺都拉来了,股后面还有一家人眼巴巴地等着入住呢。
于承德他们自然是赶紧上前帮忙都是落难人,眼看着就是邻居了,闲着也是闲着。【#¥ !&最快更新】
马明马主任用一把小巧的牛皮纸扇扇着风,笑呵呵地站在门前看着移民们搬桌抬椅,互帮互助。
心愉快的他不久后领着于承德他们去了工地。乡下人们于是终于借着这个机会,近距离看到了那些喷吐着黑烟的怪兽。
站在工地边缘,兴致很高的马主任拄着腰,指着那一排已经打好了基桩的土地,开始给他的领民们挥斥方筹
而领民们在接受了一番国主义教育后,也很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马主任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把工地上正在干的一件件事讲述了一番。
现在于承德他们知道,铁爪车挖出来的那些壕沟,不是用来防备野人和海盗的,而是用来埋一种合抱粗的铁管,通自来水的马主任说了,大概一年后就能通水。
犹如听天书一般的新人们不开始咂舌合抱的铁管埋地往四周围的那些小区望一眼就能想象得到,此地的髡人老爷们是何等的有钱了。
马主任看把土包子们镇住了,下一刻他还洋洋得意地告诉他们用不了多久,码头区那种明亮的玻璃窗就能安装到大伙屋里了
街道办主任的工作是很忙碌的。不但要应付平里的各种琐事,还要重点关注新来的移民。这些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面临着一种半软的生活,最是需要人排解和安慰的时候。
&n
第265节 分配工作
马明拿着一根铅笔,用歪歪扭扭的简体字在报告上认真地写下了结论他不认为埕尾村这些移民具有宗族属。
宗族的先决条件是同姓,而于承德这帮人是杂姓。另外,在这段子的接触中,马明也没发现他们有江湖会道门的痕迹就是一伙拜妈祖和观音的普通渔民而已。
最后再考虑一遍后,马明郑重地在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也由不得他草率。之前有人遇到同乡后,帮忙遮掩。然而宗族活动这玩意是遮掩不住的,各种拉人头,牌位,开会,公田,祭祀,收费
没过多久,“上边”反查下来后,当地的街道办被连根拔起,连同那些同乡在内,一股脑的消失了据说是去了台北的璜山,迄今消息全无。
其次,就在马明写报告的同时,他知道还有人也在写报告,街道办可不是他家开的,所以他必须保证客观。
最后在报告上签完名,马主任第一阶段的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而对此毫不知的于承德,则在睡梦中躲过了一道有可能被发配去边疆的审查。
第二天一早,马主任便开始公事公办,脸上也没那么多笑容了从现在起,大家才真正成了“自己人”,用不着装样子了。
首先是分配工作。
瘸子木匠被打发去了窑区木器厂集体宿舍那里不用去海上颠簸,也不用每天来回乘车,适合他。
看着背铺盖卷,手拿一个档案袋,孤零零渐渐远去的瘸子,于承德他们眼睛不由得有点发酸。
而早已习惯了此此景的马主任赶紧给大伙打气瘸子是有手艺的,只要他能摆弄厂里的那些木工机关,那月钱就是3两起伙食还有补贴,这叫“中产阶级”。
人家2年内就能买个倭女成亲,技工贷款买房都是零首付的,所以大伙别愁瘸子了,愁自己吧。
做完思想工作后,老马就把于四宝拉过来交给了一个港务局的办事员。
郑家沉船被一伙渔民打捞的消息,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事实上自从李魁奇大帮覆灭后,关于郑氏船队消失的真相,也就不是什么特级秘密了。毕竟有几百人参与的大行动,短时间内高压保密还可以,长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所以港务局的人在于家人说出沉船地点的那一刻,就知道这帮渔民是把郑家的银子给捞上来了。而懵懵懂懂的于承德到现在还以为自家打捞的是髡人老爷的船谁让唯二的髡物铜佛和刺刀都被他儿子捞上来了呢
所以于四宝就被港务局给盯上了。
当初郑家的船沉没后,穿越众这边在打扫战场时,是简单测量过的沉船入水11米。
通常来说,入水10米后,潜水者就要承担一个大气压的压力。这种况普通人是做不到的,需要专业人士。而于四宝这个渔家少年既然能捞物出海,那就证明他确实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 …¥最快更新】
港务局对这方面的是人才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包括水下勘探,水下爆破,港口综合治理等等这些需要潜水员的工程,原本就是由港务局负责的。
所以于四宝就被选中了。专门来带人的港务局办事员告诉于承德他的宝贝儿子现在起就是港务局的“委培生”了。
于四宝接下来将会“半工半读”,一边在小学补习文化课,一边在港务局给潜水员当学徒,月钱2两银子潜水员是高技术高风险职业,月薪很高。
第266节 股东
“啊怎会如此”
于承德双目含泪,双腿颤抖,他跌跌撞撞得在青鱼号的废墟中走动着,不时拿起一块破碎的船板抚摸几下,嘴里不停念叨着什么。
看到一直以来都是全村人精神寄托的青鱼号被拆成了散件,其他几个人也是一脸的不舍和迷茫他们想不明白,好好的一条船到底招谁惹谁了,要被弄成这样。难道此地的官府不许人出海打渔
带着愤怒和疑惑,于承德一行人回到了港务局大厅。
而那个戴着大盖帽,姓苟名德的前童生小科员看到他们后,脸上顿时露出了一副“我就知道你要回来”的笑容。不等某个悲愤的老渔民发难,苟科员先声夺人了“我刚才喊你都喊不住,你是急着去投胎呀”
说到这里,他从桌后扔出来几张表和几张钞票“那,赶紧填表领钱,我还忙着呢。”
按捺下自己讨个说法的愤怒心,于承德拿起那几张纸钞在手心抖了抖“苟文书,这又是哪一出”
“燃料费啊。扣掉拆船费用,也就这么多了。”苟德说到这里,拿眼睛瞥了老于一眼“咱们这儿柴火不值钱,这些已经不少啦”
于承德缓缓将那几张钞纸捏紧,整个人的姿势从摊开掌心的“开门迎客”转化为攥紧拳头的“卸磨杀驴”,下一刻,他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来“为何要拆俺家的船”
“看来你还不知道啊”苟科员摇了摇头,伸手从桌上拿了一份文件出来“按照规定,凡是400料以下,经评估没有改造价值的老旧船只,一律就地拆解充当燃料。400料以上的,许在大明港口发卖。”
他念到这里,把文件往于承德面前一扔“你那两艘破船加起来还不到400料,里面全是老鼠和蟑螂,不拆等着传瘟疫呢”
于承德愣住了,他打死也想不到官府居然会下这样的怪文。什么时候官府连这等事都要管了还有,蟑螂和疫病有什么关系
判断出苟文书的话语不似作伪后,多年以来对官府的敬畏最终将于承德的怒火给遏制住了。然而这不能解决问题,发现梦想被拆成一堆破木板的于承德,还是红着眼问道“没了船,我等如何营生”
苟德翻了个白眼“看来你对政策是一无所知啊,检疫期不好好学习啊”
说到这里,瘦瘦小小,一脸精明像的苟科员扭头对着里间喊了一嗓子“科长,我带人去看船。”
然后他就带着懵懵懂懂的于承德一行人又返回了船厂。
台江船厂现如今的规模已经占了台江东岸的一半。各种船台和船坞陆续沿着海岸往北延伸,一直顶到了北线尾岛联通台湾本岛的沙堤上。
于承德一行人被苟德带到了船厂专用码头。
指了指码头左手停着的10来条船型流畅的中式帆船,苟德笑呵呵地说道“新出厂的百吨级标准渔船,不比你那破烂要强10倍”
于承德之前就看到过这些船。以他的经验,很容易就判断出这些船的吃水都在400料以上,正是他当初想买的那种。
“这船怕不是要上千两银子”
“嗯,红桧打造的新船,有个一千二三就差不多了。”
“苟文书,你说笑了,俺们哪来的一千多两银子”
“噫不是给你换了千两银子的存折吗当我不知道”
“那不是宝”
于承德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眨巴着眼想了半天,等把事想清楚后,他小心的,试探地问了一句“苟文书,那也不够啊,还差着二三百两银”
&
第267节 捕鱼
渔业公司关于机帆渔船的出售条件是这样的:首先,购买者必须是剃发领证的穿越国国民......好处肯定只会留给自己人,外资是不允许进入这种高科技领域的,哪怕是全款。
当于承德这帮稀有的小资本家凑够首付款后,就可以登船了。好在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合伙买船,合伙出海捕鱼本来就是沿海渔民的日常,所以大伙没什么顾忌——都是浑身鱼腥,一手老茧的敦实汉子,喝顿酒的功夫就把事情谈定了。
然而上船后的局面并不乐观:现在相当于股东们花银子高价雇了原有的船长,轮机工这些技术人员给他们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股东们需要尽快用自己人接手船只。这样才能把高昂的人工费用降下来,早日还清贷款。
要知道,为了尽快将珍贵的技术工人都调回去做别的,渔业公司对这些人是加了“技术抽头费”的。于承德他们要想赚钱,就必须迅速掌握技术,将利润从公司里抢回来。
......
于承德此刻正在胖头鱼号的龙门吊下努力操作着傻大黑粗的绞车布网。
讲真,从见到船上的煤气“冰窖”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为这种神秘力量着了迷。
捞了半辈子鱼的于承德,打死也想不到渔船上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虽说他是南方人,但是天冷鱼不容易腐烂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这之后等他登上船后,就像刘姥姥一样,捕鱼的世界观被颠覆了:可以在双船间对话的古怪黑匣子,能看到海底鱼群的琉璃板,自行往海里布铁网的绞车,轮机舱里那些轰隆作响的机关铁器......
5个大小股东,连同他们带上船的二十来个子侄部下这一刻全部麻了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于是他们只能一步步从最基础的地方学起。
侄子于出水被打发去了轮机舱,其他人则先从最简单的布网拉网学起......
布网分为两种:围网和拖网。
围网是最简单的捕捞浅层鱼群的方式。船只一边撒网,一边围着鱼群转个圈,海面上很快就会出现鱼群鳞跃的壮观景象。
而拖网就要复杂一些了。
后世的拖网是很恐怖的存在。一艘或者两艘船后拖着大网兜,将中下层的海洋生物和环境一网打尽......海底生态彻底被破坏,各国沿海鱼获大幅降低,纷纷转战深海。
然而环境被破坏后,就修复不起来了。为什么经常出现棒子国逮捕兔子渔民因为沿海已经没有鱼了,海底全是断裂的尼龙绳网和死气沉沉的废土,生物都被铲车一样的拖网给刮走了。
......
出现在17世纪的拖网渔船,作风是不一样的。
在后世,普通的渔船钢板厚度是2厘米左右。而17世纪的木质机帆船,在同样吨位下效率是大大落后的——要想达到相同的结构强度,就必须用很厚的木料。通常来说,这个数字不会低于10—15厘米。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的双层橡木船壳厚度是变态的46厘米......
厚度就代表着沉重和笨重。2厘米钢板能做到的事,渔船需要增加至少5倍以上的自重,才能勉强达到要求。
笨重的结构大大限制了像胖头鱼号这种木船的动力和功能。要知道,后世那种最常见的240吨拖网渔船,
第268节 阿隆索
从理论上讲,凡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必定是资源丰富的渔场,像舟山群岛就是明显的例子。
然而这一条在17世纪是不适用的,对于带着声纳探鱼器的机帆船来说,海峡中处处都是渔场。
只需要在台湾岛周围沿着“黑潮”,也就是日本—菲律宾暖流走一圈,事实上根本不用走多远,85吨容量的冷舱就会被肥大的鱼身塞满。
......演练完拖网捕鱼后,两艘船就抓紧回航了。至于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双船拖网模式,这个暂时还做不到,需要股东们日后自己摸索。
回航的路程还是比较轻松的。于承德在搞定甲板上的事儿之后,又抓紧去船舱里学了一波仪器操作。然而效果并不好:要让一个文盲老渔民弄懂各种电子仪器,这个需要时间和耐心。
迎着傍晚的夕阳,在内部喇叭的沟通下,操舵的船长和轮机工配合默契,很轻松就将胖头鱼号停在了赤崁的鱼码头。
下一刻,充满浓郁资本主义风情的一幕出现了:船长和轮机工,吊车工这些技术担当就像美帝那些下班就扔下工作走人的牛逼工人一样,说说笑笑地走下船,头也不回地直奔赤崁大道,路上讨论着去哪家馆子搓一顿。
而理论上的东家/老板/资本家于承德一伙人,却开始了艰苦的劳动。
他们穿上厚麻布工作服,带着子侄们打开冷舱,开始用套着绒线手套的双手,一点点将85吨的冷鲜鱼抬进吊篮。这之后鱼儿会被吊车转运到码头的铁轨板车上,然后老板们还要负责把板车推进大冷库,然后等待检验员沉重,验收,签字,然后才是去财务室凭单据领钞票......
当雇员们搓完一顿鹿肉大餐醉醺醺洗完桑拿回家睡老婆时,老板们依旧在挑灯夜战:85吨冰鲜鱼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理完的。
以上程序,20来个壮劳力通常要借着码头上的强光一直干到午夜时分才能忙活完。
由不得他们不卖命:每拖一秒,船上的煤气冷冻系统就要多运作一秒,燃料和各种损耗就要增加,资本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