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视线回到中军大帐里。
当刘香再一次重复了最近几天他一直在主张的散伙要求后,坐在他对面一个花白头发,松江棉布短袍,腰别短弯刀,四十五六岁的老者发话了:“刘爷,事情尚未定论,不妨再等一等。”
此人就是李魁奇,十八芝大山头之一。历史上由于分赃不均,此人在招安后降而复叛,曾经一度吞并了大部分人马,将郑芝龙赶回福州的猛人。
刘香听完李魁奇貌似宽厚的话语,一脸地冷笑:“800精锐,5条大船,半月内音讯皆无,再等下去,何时了账眼下近两万弟兄困于此地,坐吃山空,粮台上怕是支应不过来了吧”
说到这里,刘香斜眼瞥向了对面交椅上的一个青袍年轻人。
年轻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形健硕,眉目间有几分郑芝龙的影子,却是那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
郑芝凤此刻脸上一副倦容,坐在椅中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听到刘香一再剑指粮台,他也只能张口勉力答道:“粮台尚好,不劳刘掌柜挂心。”
“尚好哼哼。”刘香再次冷笑一声:“怕是兜不住底了吧昨日该拨到我那里的银米呢”
古代的行军打仗,远没有那么简单。
第230节 群贤毕至(三)
中军大帐内一片肃杀之气,各路掌柜的心腹手下统统拔出武器,互相瞪视,场面一触即发。
从这里就能看出郑家这几位的成色:郑芝龙在时,莫说粮台,就是中军帐里外的人手,统统是郑家嫡系。掌柜们平日里来此议事,随从都得留在账外,帐内只有郑家人。
而自从郑芝龙出事后,来中军帐的各路掌柜们无不带着属下,即便是入帐以后,身后也站着心腹。
“混账,都是自家弟兄,拔刀做什么”就在这时,李魁奇身旁,一直端坐在椅上不动的一个中年汉子站了起来。
此人叫钟斌,十八芝之一,历来和李魁奇交好。
“都把刀收了。”钟斌站起来后沉声说到。下一刻,他背后站着的几个心腹先是缓缓收刀,其余人见此局面,也陆续将刀收了起来。
“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弟兄,何苦闹到如此生分没得让人看了笑话去。”钟斌见局面缓和,于是又补了一句打圆场的言语。
然而始作俑者并不领情。刘香在呵呵一声冷笑后,对着貌似憨厚的钟斌说了句:“看尔等能挺到何时”后,便带着手下大步走出中军大帐。
刘香出门后,在账外候着的手下们很快便簇拥着他登上了码头的一艘大鸟船,扬长而去。
而帐内却是一片安静。
郑家哥几个自然没什么话说。之前那点小算盘已被人看破挑明,而当掌柜们第一次在帐内拔刀后,郑家人突然发现,掌管着粮台的自己已成小儿持金之势,变成了众矢之的。
于是在刘香走人后不久,郑家人便在一片阴冷和玩味的眼神中,也离开了中军大帐。
当两拨人马前后脚离开后,大帐里显得宽敞了许多,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平复了下来。而直到这时,一直坐在椅上默不作声的李魁奇才缓缓起身,坐到了对面原本郑芝凤的那张交椅上。
李魁奇坐下后,满是皱纹的脸上先是挂上一丝笑容,然后他侧过身,对身旁一个40多岁,胖乎乎,穿着像一个员外的人说道:“衷纪兄,小儿辈不可持啊”
胖男人听到这里,先是赞同地点点头,然后叹一口气:“色厉内荏,鼠目寸光,不及乃兄多矣。”
陈衷纪,漳州海澄人,发迹於日本平户藩,颜思齐集团起家元老之一。当年颜思齐意外亡故后,郑芝龙虽说靠着娶了颜思齐独女国姓爷此时已在日本出生而得到大义名分,从而表面上接管了颜思齐的势力,但是陈衷纪此人依旧掌管着大部分颜思齐的老部下。
真实历史上,对招安不太感冒的陈衷纪,很快就会被招安后的郑芝龙杀死。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事情反过来了:陈衷纪不但放飞了自我,而且还和同样主张继续当海盗的李魁奇有了共同语言。这也是郑家弟兄们仓皇走人的原因之一:理论上应该划归到郑家势力的陈衷纪,方才并没有表露出半丝郑家人的味道,这让几个年轻人顿时寒了胆。
从陈衷纪这里就能一窥历史上郑芝龙的走钢丝操作:没有哪股人马是真正和他一条心的。但是芝龙兄就是有能力把这些七拱八翘的货色拢到一起,借他们的命和官府开片,再借官府之势将老弟兄们一一斩杀,目的明确,手段高超,步步惊心,不得不令人佩服。
当李魁奇和陈衷纪两人脸上挂着微笑,旁若无人般开始窃窃私语后,钟斌也转身向角落里那一堆小掌柜们招了招手:“德伟,近前说话。”
杜德伟情知场上已经转入了领导约谈模式,于是他和身旁的胡八对视一眼后,脸上顿时堆起笑容,一路抱着拳走到钟斌身旁:“钟二爷,多日未曾见。”
下一刻,他就被钟斌亲亲热热地按在了身旁的交椅上:“德伟,事已至此,怕是郑家要了账。你是亮眼人,我话不多说”
到了这时候,拖着大帮不散伙的真正幕后黑手,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谁李魁奇钟斌组合。
单纯从统率力来讲,李魁奇此人的数值也是相当高的。历史上他在叛变后,能拉拢大部分人马并且赶走郑芝龙就是明证。然而他和大部分庸碌的海盗头目一样,都有一个硬伤:缺乏战略眼光。
事实证明,只有招安才是唯一出路。
醉心于当自由派领导人的李魁奇,这些日子来,其实一直在借着全伙静默的机会,偷偷做其余几个大山头的工作,这里面就包含陈衷纪。
而今天大伙彻底翻脸后,虽说下一步再难用粮台里的公款给自己争取合纵连横的时间,但是李魁奇组合此时已然是心中有数了。
所以才有了刚才那一幕:两人已经开始公开拉拢人马,李魁奇负责拉拢大山头,钟斌负责杜德伟这些小掌柜。
拉拢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口中高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就可以了,不想给官府当狗的人自然会聚集过来。
杜德伟在和钟斌钟大掌柜亲切交谈几句后,就让开了位置:后面还排着队呢,不能挡了别人上进不是
于是乎,杜德伟又悄悄退回角落,等到胡八和钟斌说完,两人便一起和几个小
第231节 群贤毕至(四)
杜德伟和胡八的船队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并没有去中左所求入伙,而是绕着厦门岛走了一个大圈。傍晚的时候,船队已经歇在和厦门岛隔海相望的大陆沿岸。
第二天一早,船队开始沿着大陆海岸南行,沿途穿过鼓浪屿和大陆之间的海峡,绕过象鼻礁,蹿进九龙江,驻泊在了海门岛的私港里。
位于九龙江口的海门岛,原本就是一处私商聚集地。作为月港和厦门之间的中转站,这个时间点的海门岛上是有商业建筑的:私港,仓栈,客栈,酒馆,窑子统统都有。
船队定泊后,杜德伟对自家副手再吩咐几句,然后胡八看家,他本人则乘着一艘轻巧的鸟船,沿着九龙江南岸一路往月港驶去。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伴随着“隆庆开关”这一历史事件的出现,作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位于福建海澄县的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天下第一外贸港。
而现如今的月港已是一片荒凉,昔日繁华不再。
随着郑芝龙大败官军,占领中左所,最近一段时间月港的日子没发过了厦门岛就卡在九龙江外海,成千上万的海盗云集于此,彻底封住了月港的门。
而郑芝龙在占领厦门后,他原本的战略意图就是将南海贸易中心转移至此,所以月港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在占领中左所后不久,郑芝龙便亲率大军突入九龙江,将月港洗掠一空,并且放火烧港,顺带着满处追杀海防把总月港买办集团代言人许心素。
讲真,郑芝龙和前辈许心素是没有私仇的。唯一支持郑芝龙不停追杀许心素的动力,就是月港。
许心素是月港,包括漳泉一带商人买办集团的代言人。而郑芝龙要想完成自己的战略规划,用厦门取代月港的战略地位,就一定要杀许心素,并且摧毁月港。
所以,这是公仇。其余那些不停追杀许把总的理由,统统都是借口。
杜德伟乘坐的鸟船从海门岛出发,一路沿着九龙江南岸往上游走,短短20里路后,便拐进目的地港口:此地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如偃月,故取名为月港。
月港在差不多一公里长的海岸上,设有七座码头。从东往西,依序为响馆码头、路头尾码头、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尾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
这些码头全部是用条石垒砌,十分坚固,每座码头后面皆配有一间庙宇,供奉不同的神主。七个码头的作用不一,而曾经多次来月港销赃的杜德伟,此刻大摇大摆将船停在了只有小虾两三只的官码头上。【……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而昔日繁华的码头区,此刻只有孤零零几艘渔船出没,再不见两旁如林樯橹。
下得船来,杜德伟只带了两个随从,便往帆巷走去。
原本的月港商市范围约5平方公里,分别有珠宝行、药材行、棉布行、丝绸行、杂货行、箍行、铸鼎行、糖行、丝线行、鱼行、纸行、木材行、茶行等诸多商栈。
而七个主要商市全被水环绕,因此人们称月港是“海国”。
只是今日杜德伟一路行来,发现大部分商铺已然过了火,残桓断壁比比皆是,行人稀少,街市冷清,连乞丐都没了
“唉”摇摇头后,杜德伟一行加快脚步,不久后,便来到帆巷一间大石宅外。这处石宅规模宏大,即便是明显看出遭了火灾,依旧显得气派不凡。
而这处宅子大约就是眼下月港里唯一热闹的地方了。
大批的工匠此刻正爬在屋顶更换着损毁的部件,而宅门外则站着不少劲装汉子,看到杜德伟一行过来后,这群人中至少有3人同时和老杜打起了招呼。
“杜掌柜,多日未见,近来可好”
“托福托福,尚可尚可”
杜德伟在一路寒暄中顺风顺水地进了宅院。由于宅门上的匾额已被烧毁,还没来得及重制,所以外人还真不知道这处宅子的主人是谁。
在一个腰胯短刀的青衣汉子引领下,杜德伟一路穿过破败不堪,却待着不少人的前院,顺便将随从都留在了那里。到了这时候,他心中已然有数前院留着的那些随从里,他看到一个面熟的。
来到比前院好不了多少的中庭后,杜德伟被引进了侧院花厅。花厅尚算完好,至少头顶的廊棚还在,所以客人们都被带到了这里,然后不出所料的,杜德伟第一眼就看见了方面大耳,貌似憨厚的曹虎。
按捺下抽出腰间匕首捅入这个厌物菊花的诱人想法,杜德伟皮笑肉不笑得和曹虎打了个招呼:“曹兄弟,真是山水有相逢啊”
“可巧可巧”
客气两句后,杜德伟自去一旁坐了,稍后便有人端来茶碗。一边低头喝茶,一边抬眼扫视,杜德伟发现除了自己和曹虎这两个小掌柜外,花厅里此刻还坐着五六个商人模样的客人。
没让他等多久,盏茶功夫后,一个青衣汉子便赔笑着走进花厅,对其余人告了罪,然后把杜德伟领进后宅。
后宅里依旧有很多匠人在搞装修工程,杜德伟跟在青衣汉子身后拐进一所垂花门后,好不容易看到了一间完整的屋子,外带一身锦缎,站在屋门口对他微笑着的屋主许心素。
许心素便是杜德伟的
第232节 群贤毕至(五)
杜德伟当日在许心素这里密谈过后,很快便离开了月港。闪舞www
回到海门岛后,杜德伟迅速和胡八两人关起门来开始密议,这期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当然,和往常一样,最终获胜的依旧是杜德伟。
于是乎两人在第二天就分道扬镳。杜德伟北上不知去向,而胡八则径直回中左所投了李魁奇。
不提李魁奇如何在厦门收拾残局,只说杜德伟一行20条各色杂船,在当日和胡八分手后,没有半分耽搁,而是一路北上去了福州。
眼下正是南风季节,所以杜家这20几条船北上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尽管有些破烂渔船的拖累,但他们还是在第三天的傍晚,赶到了海坛群岛最北端的洛山列岛一带。
在距离闽江口只有30多公里的东洛岛随便找一处海湾下锚后,杜德伟第二天一早,先是换上一身渔家短打,然后从队伍里挑了一艘不起眼的破渔船后,便向福州城方向驶去。
一路贴着海岸线北行,到闽江口后转向西行,曲曲折折,直到午后,渔船才在福州城北的井楼门码头找了个位置靠岸。
随便掏把铜钱打发了尖嘴猴腮的税吏,杜德伟站在码头看了看左右,然后将头顶的斗笠又压低一点后,这才说一声:“走吧。”于是,一行三人便默不作声往井楼门走去。
井楼门外就是官办的闽江船厂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船厂。此地樯橹如林,沿江堆积着无数木料,船具,大大小小的私人码头密集排列着,人流如织,工匠如云,各色人等尽皆汇聚于此。
杜德伟三人今天就在码头看到了一副西洋景。
上得岸来没走几步,前边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队伍:两个穿着官服的衙役背手走在最后,七八个白役手拿棍棒和铁链走在前而队伍中间夹着的,则是10来个捆着双手,额头上用黑漆标明的犯人。www
这队伍走了没多久,便拐入了一条青石大码头。
这所码头一看就是富商所有:通体由一水的长条大青石砌成,青石间则用一些细细的灰泥捻缝,平整光滑,敦实气派。
码头上此刻停着三条簇新的大福船。而船下正有一队浑身破破烂烂,衣不遮体的叫花子,在被一些穿着短袍的水手往船上赶。而渐行渐远的杜德伟最后一眼看到的,是那些衙役有说有笑地将犯人们交给了码头上的水手。
三个普通渔民很轻松就穿过了井楼门,当然,几个铜板的过路费还是要给的。进入福州城后,三人先是在路边小店吃了一碗猪血米粉,然后便按计划一路往船行街走去。
船行街就在井楼门左近,是传统的前街后河格局:店前是街道,店后就是五惠河,行船卸货都很方便。由于街上的商户大多是为了配套城外的船厂而设,所以这条街上有不少船厂东主的办公室,包括一些绳帆钉木之类的原材料批发店,还有船行会馆。
杜德伟少年时因为跑船,原本就来过此地多次。而就在两年以前,他还来此地买过二手鸟船,所以今日故地重游,倒是没有感觉到陌生。
唯一让他感到惊讶的,就是脚下的地面了。
记忆中的泥地,不知什么时候已被换成了青石板地面,而且和外间那所码头一样,板缝间同样是用一种灰色的细泥捻缝,青石板被铺得致密平整,宛如平镜一般。
这条街令杜德伟惊奇的地方不但有地面,还有其他方面:街头有茅厕,街面上有穿着短号褂的老头在不停洒扫。www整条街干净齐整,就连大街小巷必备的乞丐在这里也不见踪影。
三人就这样沿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面走到了头,然后杜德伟就看到了此行目的地:一家名叫“海东商行”的铺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