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蓟辽军一体,洪承畴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之间的任何分裂行为,所以在唐通与马科归来后,洪承畴只对唐通略加训斥,让他劳记大局为重需紧密配合友军对马科则大加安慰,答应尽量为他补上损失的兵马。
此事就此作罢,马科展现出大将之风,反为唐通说话让洪承畴暗暗点头。
虽前些日山海军有松山堡西之败,然此次石门山之战,他的军镇表现,可谓可圈可点。
只有唐通有些惊疑不定他深知马科禀性,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虽然此时马科、唐通、吴三桂等人形成派系,不过各人之间,未尝没有明争暗斗。平日里马科在自己面前盛气凌人,今日之事,唐通何尝没有让马科吃点闷亏的心思,马科一副宽宏大度的样子,反让他不安。
明面上,这件事情就过去了,洪承畴等人,甚至不愿意让蓟辽军间的矛盾公开,展露在众人面前。
不过上峰各有默契,不代表部下有这个觉悟,这不,祝捷大宴还没开始,山海镇与密云镇的官将差点火拼起来,让王斗,王朴等人好是看了一场热闹,让马科与唐通等好一阵恼火。
当然,除了这个插曲外,此次大宴,马科与唐通二人可谓出尽风头,不但洪承畴众官大力夸赞,便连王斗,都上去敬了酒。
不管往日怀着什么心思,至少今天马科、唐通表现不错,所以王斗不吝夸赞之言。
“今日马帅、唐帅舍身报国,浴血奋战,大涨我军心士气,挫虏之凶焰,当为众将之楷模!”
得王斗众人面前这样夸赞,马科与唐通都大感脸上有光。
马科一张油脸笑开了花:“忠勇伯过誉了,与贵部比起来,马某不足之处还很多啊。”
唐通也有些受宠若惊,他说道:“唐某幸不辱命,这也皆赖圣上洪福,洪督与监军之功,末将才略有薄功!”
他举起酒杯,朗声道:“末将提议,为洪督师,张监军,王监军干一杯!”
马科看了旁边那小白脸一眼,面上却是笑道:“唐帅说得有理,让我们痛饮此杯!”
一时间,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洪承畴等心下满意,不管唐通打仗水平怎么样,至少为人识物,还是有一套的。
洪承畴微笑站起,以他带着闽地口音的官话扬声道:“今日捷报传来,皆为马将军,唐将军悉力报国,吴将军勇于策应的结果。只要诸君死战,诸奴何惧之有?来,诸位,请满饮此杯,为圣天子贺,为我大明贺,为将士贺!”
所有人都高声道:“为圣天子贺,为大明贺,为将士贺!”
此后帐中非常热闹,张若麒也是抚须微笑,马科、唐通等攻下石门山,旗开得胜,他也可以分一点赞画之功。
大明的规程就是如此,文官拟定方略,武将斩将夺旗,虽然方略是王斗献的,不过赞画等功,只会记在洪承畴,张若麒,邱民仰等人头上。
宴中还商议明日军务,初步方略己经完成,明日吴三桂、马科、唐通只需摆出渡河的架式便可,吸引鞑虏的注意。关键是主力西进时,鞑虏主力会不会被吸引到女儿河畔,如果不能,吴三桂等人是不敢过小凌河的。
从地势上也可以看出,石门山到小凌河边上,由于地势狭窄,平川之地不多所以己方的兵马施展不开,只能一波波几千人几千人的缓慢过河,属于添油战术。而清军,则可以一次性的,在锦州城东,城北,摆开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兵力。
这也是王斗不主张主力从这边攻击的缘故,再多的兵力在这里也布置不开,每次清兵都可以采取以众击寡的战术。
明军战力本来就弱于清兵,再被以众击寡,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王斗认为,奴酋不敢承受明军主力渡过女儿河的后果,这样一来,对锦州南锦昌堡,白庙堡的驻军威胁太大了。皇太极不是等闲之辈,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定会集重兵拦截,双方在女儿河两岸大战。
趁这个机会,吴三桂等人就可以渡过小凌河虽说锦州城现被重重包围,不过城内祖大寿也是非凡人物,定会抓住时机出城接战,前后攻击锦州城东的清军,增加吴三桂等人得胜机率。
此战关键是趁鞑虏没有反应过来,快速攻占双子山,毛家沟扫清对峙障碍。依靖边军参谋司的设想明军主力西行时,清军虽会有一段时间的迷惑,不过很快就会反应过来,重兵快速应援想要过河,也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对明军来说,过不过女儿河都是次要,只要清军主力被吸引过来解围锦州,便是胜利。
帐内气氛沉凝明日之战,非同小可,一个不好,便是双方决战。
对面是凶悍的鞑虏,这几十万兵马撕杀,生死难料,祸福只在瞬息之间,任你是大将小兵,都有可能当场战死,白广恩便是前车之鉴。
洪承畴拼命给众将打气,王承恩也是阴沉言,明日之战,敢有畏怯后退,不尽为国者,他都会如实上书弹劾。
张若麟也说了一大堆鼓励的话,将众将的士气激起,特别山西总兵李辅明,援剿总兵左光先更是心热。
入援辽东后,二将都没什么出众表现,眼见别将个个功劳大把,自然不甘,其中左光先,更爆雷似的吼叫,定要让各军看看,他们秦军的风采。
左光先虽然算洪承畴的嫡系,当年随洪承畴自陕西出关,不过眼下,却越发有边缘化的趋势。
目前在洪承畴眼中,只看重宁远总兵吴三桂,对左光先重视度越小,这也跟他所部战力有关。历史上秦军就没什么出众表现,他们打打农民军可以,打清军,就有点上不了台面。
而辽东各将中,吴三桂部本来战力就强,在辽东关系更盘根错节,这也是洪承畴放着左光先不重用,却要大力笼络吴三桂的原因。左光先外表粗豪,有如张飞,但也有心思细腻的一面,自然心中不爽,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出了帐来,夕阳西下,夜幕渐渐降临,放眼过去,无论是北面的石门山,或是西面的黄土岭,还是南面的娘娘宫等地,皆成旌旗与军营的海洋,各营地的大纛旗迎风猎猎作响。
各营地星星点点的灯火己经亮起,这些营地,很多还是随军民夫们的营寨,他们都连夜,在热火朝天的打造器械。
明日之战,不论是吴三桂、马科等地过小凌河,或是王斗等人过女儿河,都需要大量的木排浮桥,这些器械,越多越好。不但如此,负责后勤的辽东巡抚邱民仰,在监军王承恩的督促下,还找来了一些渔船,顺着小凌河北上,以便到时能迅速为吴三桂等人撘建浮桥。
大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线大军高速运转下,源源不断的物资汇集过来。
当然,这些渔船都顺着小凌河西岸,北岸行驶上来,免得被清军偷袭,毁去船只。
唐通军队,更沿着狭长的河谷地带扎营,以密云军谨慎的风格,他们岸边密密的巡逻队不知派出多少。
马科的一部分山海军,则在石门山扎营,他们同样非常小心,在西石门山一带挖掘多道壕沟,防止乳峰山清军的偷袭。
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营帐蔓延,人喊马嘶的,弥漫着一种金戈铁马的气息。
黄土岭脚下,王斗,杨国柱,王朴李辅明,符应崇策在马上静静看着北面的石门山,几位大将身后不远,各人麾下将官也是静静策马立着,没有人发出哪怕一点响动。
大战将起,放眼杨国柱与李辅明,皆是神色沉稳,山雨欲来风满楼,但他们脸上却没有丝毫动容之色。
只有王朴不停地揉着鼻子,看他神情,有紧张,更有兴奋,符应崇的身体微微颤抖,显然明日大战,对他心理压力不小。
微风拂起天气慢慢转凉了,小冰河时期,寒冬总是来得早。
看身旁王朴对鼻子又吸又揉的,王斗笑道:“怎么,王将军很紧张?”
王朴一愣,立时挺胸凸肚大声道:“不紧张,区区鞑虏,小弟见多了。”
符应崇也是一边哆嗦一边附合:“我神机营旌旗指处,群丑必然灰飞烟灭,区区鞑虏,何足道哉。”
身旁人等都笑起来,王斗笑道:“确实区区鞑虏不用畏惧。
顿了顿,他说道:“明日之战,你等定会青史留名!”
王朴脸上笑开花:“这都是忠勇伯的抬举。”
符应崇道:“是的,皆赖忠勇伯的抬举与栽培。”
看着王朴的笑脸王斗心头涌起奇异的感觉,历史上王朴是出名的逃跑将军,松山之战后,更以首逃之罪,被斩首弃市,然此次出援辽东,其部其人表现可圈可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他微笑道:“二位将军客气了!”
他看向前方,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如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
他记得自己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种种遗憾不再发生,松山之战,便是他的遗憾之一,他定会改变之!
洪承畴在各将走后,也是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安定,他在帐中来回踱步后,决定还是出外走走,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
他带了亲信幕僚谢四新,还有一些亲兵护卫,来到了小凌河边,河边凉风阵阵,不时有海风顺着河水而上,带着一股萧瑟之意。
举目望去,周边军营,星星点点的灯火亮起,与天上的星光相辉映。
看洪承畴久久不语,他身旁的谢四新道:“洪督,可是为明日战局忧心?”
洪承畴叹道:“是啊,兵凶战危,奴酋势大,一个不慎,便是精锐尽丧,若是如此,吾有何颜面去见圣天子,又如何对得起圣上及朝廷的重托!”
谢四新抚须道:“洪督不必担忧,我师战力,与奴尤在伯仲之间,只要用兵谨慎,步步为营,我方胜算仍高。况且,有忠勇伯,镇朔将军在,明日战事,定然无忧!”
洪承畴叹道:“但愿如此。”
他看了谢四新一眼,眼前的谢四新,年在四旬,新安人氏,与洪承畴颇有世谊,洪承畴以蓟辽总督身份经略辽东来,便将谢四新用为参军,颇为的器重。历史上洪承畴降清后,领清军南下时,谢四新拒绝了洪氏的招徕,答诗四首,表明自己的立场。
因吴三桂的大力拉拢,此时谢四新也与吴三桂结为至交,三藩之战时,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指处,湖南、广西、四川望风而降,他遣使至徽州聘请谢四新,谢四新同样拒绝,并答诗一首,指责吴三桂朝秦暮楚、背信弃义。
算是颇有立场之人。
洪承畴沉吟良久,终是道:“谢公,你看王斗此人,还有长伯,这二人间孰优孰劣?”
谢四新摇头苦笑:“虽我与长伯算是至交,长伯也算少年英杰,然不得不言,长伯远逊忠勇伯矣。”
洪承畴叹道:“是啊。”
他心中明白,王斗出于草莽布衣,不论什么时代,底层人士总是出头艰难,但若能步步身居高位,无不是坚毅果断之士,相比之下,吴三桂一路过来太顺利了。两方的本质比较,便如鸡蛋与坚石的区别。
他心中感慨,虽然在辽东军中,他大力扶持吴三桂与王斗抗衡,然不得不说,效果太弱了。关键时候,还得看靖边军,而王斗的存在,也是辽东十几万大军的精神气,顶梁柱,任谁都不敢对他不敬。
谢四新双目深沉:“王斗此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洪承畴沉声道:“昔日白谷曾与我言,王斗此人鹰视狼顾,心思极深,吾没有放在心上,当日王斗不过一游击,眼下……”
他说道:“万望忠勇伯谨记忠义为国的道理,否则,他比东奴与流贼还可怕。”
夜色静谧,石门山下,马科的正兵营大营中。
马科披衣而起,感觉自己心烦意乱,久久无法入睡。
往日他心烦时,在两扁不如一圆的效果下,往往便能酣然入睡,然后今日这种效果似乎消失了。
耳听外间更鼓的声音隐隐传来,他心烦的站起,点起烛火,在帐中来回的走动。
烛火摇摆不定,他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明日之战,是凶还是吉?
今日惨烈的战事仍然记忆犹新,几千个鞑子,很多还不是披甲兵,就让他镇内各营伤亡惨重。
明日大战,便是鞑子主力被吸引到女儿河畔,想必也是一场血战,到时镇内士兵可以存留多少?他不敢肯定。
想想今日之战后,镇内一些将官对他不满的神情,他就心下恼怒,这些丘八,越来越跋扈了,该找个机会好好治治他们才是。
不过随后又沮丧,等到明日后,自己正兵营还不知道存亡结果呢?
想想今日卖力的作战,又有点后悔,那日惊惧之下,自己下意识想瞥清干系,顺便立点功劳,在众将面前涨涨脸,也让王斗看看,自己不是孬种。
不过卖力的结果,是损兵折将,对他来说,养兵不易,这结果值还是不值?
他又想起唐通,心下更为恼火,这个阴险的家伙,虽然他振振有词,理由种种,但马科一眼就看穿他的用心,他是故意想折损自己的兵马,事后好爬到自己头上啊。想起吴三桂,他也不满,一兵未动,在洪督的口中,竟也有了策应的功劳,真是不公啊。
哼,都不是好东西,你不仁我不义,明日之战,要不是给他们下点绊子?
不过,明日大战,自己与他们算是一条绳上的蚂蟥,若他们有失,自己山海军也好不到哪去。
事后追究起来,洪承畴与王承恩,也不会放过自己。
本来自己与唐通,就有一个戴罪立功自赎的帽头戴到头上,再出一些失误……
马科心中七上八下,久久难下决定。
老白牛:到厦门后事情很多,幸好今天稍稍有空些。(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93章 逼向女儿河(下)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天刚蒙蒙亮,明清双方的营地己经喧闹起来。
透过云雾俯视大地,原野如画,城池房屋有如格子,一个个营寨有如小包隆起,蘑菇生长。
此时这些小包内外,如蚁般的人流进进出出,充满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小凌河有如玉带,蜿蜒从锦州城下,石门山东南流过,望眼北岸,旗海望不到边,连绵的营寨铺满大地。从这些营寨中,不时奔出一些背上插着小旗,精悍的清军哨骑。他们一直奔到河水边上,仔细观测对面正为渡河作着准备的明军,然后又奔回营地去。
这些哨骑一波一波,接连不断。
当丝丝晨曦从雾霭中透出时,明军营地中,号角声,金鼓声,更是响成一片,惊醒了乳峰山城的皇太极,他默默来到垛墙瞭望处,持着千里镜,对着山下张望。
看松山堡下,松山岭,黄土岭,小凌河西岸,穿着号衣,持着令旗的明军传令兵奔进奔出。
各营外,一片片红色的旗帜不断汇集,他心想:“明军要出动了。”
靖边军帅帐中,王斗睁开眼睛,感觉自己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昨晚一个好觉啊。
也是奇怪,每逢大龘事前,王斗反而可以睡得很香,很少有辗转难眠的现象。
他掀开柔软顺滑的云缎锦被,从厚褥上一咕噜起来,赤脚踏着的,是厚重绵软的羊绒地毯,一种温厚舒适的感觉涌上心头。不远处,一只熏炉,正袅袅吐着烟缕,淡淡的幽香飘荡,闻到鼻中,有静心凝神的功效。
王斗习惯裸睡,当然,不可能全部光溜溜的,还是穿了一条亵裤,展露在外面的肌肉盘结,油光发亮,
稍一舒展身体,一身骨髓啪啪作响。
王斗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这身体身材都不错。
听到动静,几个值班的护卫营战士走进帐来,他们个个高大魁梧,帽儿盔,长身罩甲,甲叶外露,一水的细密精良,配上铜扣与鞓带,举止中,彪悍又充满英气。想进护卫营可不容易,需经过镇抚司与情报司的重重审核,忠诚是第一,个人武力中,他们也都是出类拔萃。
这些战士进来,其中一个头大如斗,神情憨厚的护卫拿起旁边衣架上的中衣,看着王斗的身体赞道:“大将军这身子骨就是壮实。”
王斗接过中衣穿上,笑道:“大头你越来越会说话了。”
看他搔着头不好意思,旁边战士都是笑起来,又七手八脚的服侍王斗穿衣。
对着部下,王斗其实颇为温和,有时会开几句玩笑,靖边军各人都觉得大将军威严中带着温和,真是上佳的主公。
在他们服侍下,王斗快速穿好衣裳,另一些护卫则在整理帐中诸物。
王斗的大帐,除了各色兵器外,尽多书架,内中满满的都是兵书,史书,历朝历代各类书籍等等。此时几大名著都有出来,还有各种版本的金瓶梅,王斗也收罗几套,辩证分析的观看。
他大帐的风格就是大气,厚实。
其实到王斗现在的身份地位,任何奢华享受都不是问题,不过对此王斗比较淡然,毕竟这个时代的种种享受,都比不上后世。
当然,淡然归淡然,王斗也不会有条件享受,去故意过那种艰苦的生活,物资上的要求,他只有一点,舒适,舒坦就好。
帐中,他梳洗完毕,这个时代,早有牙刷与牙膏,牙膏还是纯中草药研制的,不过普通的百姓,多用嫩枝与青盐。靖边军又是最讲究卫生的军队,便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一样牙刷与牙膏备齐。
穿好盔甲,王斗出了帐来,外面是层层披甲战士,见了王斗,都向他施持枪礼。
王斗微微点头,便见帐外中军营地,军士们正在忙忙碌碌,收拾盔甲武器,准备将要来临的大仗。
不过各人脸上,并无多少紧张之色,打仗,打大仗,对靖边军而言,己是习以为常之事。
王斗的大营分布,便是中军在中,余营分居前后左右,结构严谨。在他的帅帐周边,又是护卫,赞画,镇抚,抚慰等官将的帐篷。然后再是炮军营、骑军营、尖哨营、辎重营等中军下面各营。
中军官,护卫主将钟调阳正在指挥部下,收拾整理王斗的元戎车,靖边军帅旗,望杆车、各大鼓车等,给各个车辆,套上马鞍马具等,随时准备可以拖拉。
当日黄土岭之战,王斗将元戎车借给杨国柱,战后杨国柱归还,王斗也没矫情推让。
此次自己也要上前线,元戎车当然要自己坐,毕竟他这车辆,是可抗红夷重炮的利器。
见王斗出来,钟调阳过来拜见,平日他负责营务,王斗只是循例问了几句。
其实现在各部各司其职,任何时候,靖边军都是井井有条,很多时候,王斗大部分工作,就是签名与盖章。
很快的,帅营指挥部的镇抚迟大成,医官王天学,赞画秦轶等人一一出帐,都过来向王斗施礼。
王斗领着各人,按例在中军营地巡视一番。骑军营,尖哨营,也都早早准备完毕,辎重营比起往日,则空虚不少。在得到谢一科的情报后,王斗将营中大部分辎兵,都派回了长岭山防线,只余那几百的投弹兵。
到达赵瑄的炮军营时,这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
赵瑄正在那边大呼小叫,指挥营中各人,将火炮套上骡马,将一些炮弹及火药载上弹药车,然后弹药车同样套上马骡。
此次炮军营的战斗很关键,需跟随骑兵,快速到达女儿河边,阻击可能过河的清兵。
而炮军营的弹药车上,很多棉布药包己经被丝绸药包取代。
那日之后,得到王斗的同意,赵瑄急速的找丝绸商订购了一批丝绸,赶制了一批丝绸药包。
经过试验,确实,丝绸药包的发射,比起棉布药包来,大大减低了炮膛的过热程度,炮军营的红夷大炮甚至可以发射十到十五发炮子再散热。还有火门的引药,赵瑄找了大量的鹅毛管与鸡毛管,经过试验,最后决定使用鹅毛药管。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革,却大大加强了赵瑄炮军营的威力,让他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看看沙漏时辰,此时是卯时离各军集结的辰时还差一些时间,王斗吩咐让中军营各官将,还有后营将官韩朝,右营将官钟显才,到自己大帐用餐,顺便再核实商谈一下大战方略。
此时整个靖边军也到了吃早餐的时间,今日的饭菜,非常的丰盛,更多是海鲜类。说实在,内陆的军民,很多人吃不惯海鲜,不过那是放在后世挑剔的说法这个时代只要是伙食,是肉食,就没人会拒绝吃的,喝的。
右营后部乙总丁队一甲。
韩铠徽尝了一口牡蛎汤感觉怪怪的,一种难以说清的味道,不过仔细尝尝,又有一种鲜鲜的滋味喝多了,也觉得牡蛎汤不错。
不想这个快打仗了,先吃饱再说吧,想到这里,韩铠徽大口大口拔着碗中的米饭。
放眼甲中兄弟,个个吃得稀里哗啦的。
靖边军各种装备丰富,便是野外扎营,现军中也有大量的马扎,吃饭时不必席地而坐。
此时韩铠徽这甲中,便是一甲一张大马扎,用来作桌子,余者各兵坐在小马扎上。
经过前些日的战斗,这些乙等军都快速成熟起来,从初时出征,面对美食难以下咽,到现在狼吞虎咽,将要来临的战事,一点不影响各人的胃口。
不过此时韩铠徽甲中少了三人,便是前些日战斗,陈宠几人战死,让上到甲长赵荣晟,下到小兵韩铠徽,个个悲痛不己,不过战友的鲜血,也让他们快速成长。
然一甲少了几个兵额,却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补充,需要等待东路预备军的到达。
吃饱喝足后,火兵收走了大马扎与碗筷,韩铠徽掏出一块柔软细布,仔细抹试自己心爱的长枪。
放眼身旁,密集戴着帽儿盔,穿着鲜红罩甲的靖边军战士皆是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