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这真是意外之喜啊,二岭间的壕沟还没挖断,清军就自己退走了。
而没了松山岭的清骑呼应,明军便可从黄土岭的西侧,南侧,甚至绕到黄土岭东侧,从三面对山岭进行围攻,任黄土岭的清兵寨墙建得再坚固,该处山岭也很快可下。
不过酉时初,王斗与洪承畴等人,又得到哨骑回报,黄土岭的清军,也开始撤退了。
他们还带走了所有的火炮,他们撤退扎营的方向,就是石门山到小凌河一带的平川丘陵。他们还有一部分兵马渡过小凌河,驻扎在小凌河堡东南的旷野平川之上。
清骑撤退时。很多将官心动。都想追击,不过被王斗与洪承畴坚决制止。
明军己经达到预定目标了,还是见好就收,不可贪功,况且清军退而不乱,无机可乘,穷寇勿追,免得滋生变故。
事后,靖边军的夜不收探明,清骑万人以上。就埋伏在乳峰山的东侧山岭,让很多主张追击的将官,吓出一身冷汗。
清骑撤退,紧随其后。杨国柱部与李辅明部,占领了黄土岭,在山岭上下安营扎寨。王斗,王朴与符应崇的军队,也移营前来,驻扎在黄土岭南部的丘陵地带,大营东去不远,就是小凌河,取水饮水便利。
援剿总兵左光先,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兵马()。则占据了松山岭,在岭上安营扎寨,马科与唐通军不变,仍驻扎在松山堡的西面。至于辽东本地一些官将,仍安营松山堡边上。
由此,崇祯十四年八月三日这场大战,也落下了帷幕。
……
总体而言,此战有胜有败,统计明军伤亡时,洪承畴。王承恩等人吓了一跳,区区一日之战,明军伤亡不小啊。
参战各军中,靖边军虽然历经激战,伤亡六百余人。不过战死者最多二百多人,还好。
伤亡最大的是蓟镇兵。溃败时间虽然短,但伤亡与失踪人数不少,超过了五千人,达到五千六百余人,而且死者更达三千余人,内中还有众多把总以上的将官阵亡或是被俘。
蓟镇军完了,总兵白广恩领军出战辽东时,号称二万,实数一万六七千,此战留守三千人在营地,拉出人马有一万四千多人。一战下来,损失兵马达到三成,己经废了。
他们的溃败,还连累不少民夫身亡或是受伤,白广恩更是当场战死,连尸体都被清军夺去。
虽然他们有一部分人马,是在溃败时,被靖边军打死的,不过这些人的死伤,自然要算在清兵头上。
靖边军镇压溃兵,制止他们冲击大阵,这是当时通行规则,任谁也不能说三道四,加以指责。
得知蓟镇兵这个伤亡结果,洪承畴等人面色铁青,若不是靖边军出战,斩首不少,更加阵斩奴酋阿济格,圣上得知,定然要严旨切责,说不定洪承畴这个蓟辽总督不保。
还有马科的山海兵也损失不少,他们被清军炮击,加上冒然夺炮,马科的麾下,伤亡达一千七百多人,当场阵亡者八百二十余人,余下的伤者被清军火炮或鸟铳击中,未来也怕很多人不可活命()。
唐通部下的伤亡者也有二百多人,最终可能死去的,估计达到一百多人。
他们伤亡如此之重,很多还是马科正兵营的精锐家丁骑兵,却未伤八旗汉军一人一马,一颗首级也未斩到。
马科同样完了,他正兵营元气大伤,以后怕是控制不了山海关的人马,他这个总兵,怕是做到头了。
各军中,王朴部倒打得有声有色,虽然部下有五百多人伤亡,战死者一百多人,不过同样斩获首级八十多颗,算起来清骑的伤亡与他一样多,或许还有超出。
山西总兵李辅明,部下伤亡四百多人,死者二百多,多是通过山岭平川地,被清军火炮打死打伤,或是战车的碎片激伤。他久久未攻上山岭,还是清军撤退时,李辅明趁机率领家丁强攻而上,斩获首级二十多颗,算是中规中矩。
杨国柱部伤亡六百余人,阵亡者三百多人,与李辅明一样,很多是清军铳炮造成的,不过他斩获首级四百多颗,算上一些被清军带走的伤者尸体,此战,他部给清兵造成的伤亡,达到千人以上,果然战力出众。
神机营,除了火炮部队,二千多人布于靖边军的左翼,清军骑射箭雨下,短短时间内,他们的伤亡也达五百多人,不过由于抢救及时,阵亡之人却不超过一百人。
其实参战到现在,他们的火炮部队表现杰出,给清骑造成的损伤不小,他们的弊端,就是不敢近战,远远放炮,倒没问题。
同样的,吴三桂的宁远军伤亡千人以上,也杀伤清骑不少,但开始因为紧守车营,夺得首级却不多,只有后来跟在靖边军骑兵后面捡便宜。颇有斩获。想必战后。王斗分给他们的首级至少有数百颗。
这样一统计,今日这场战事,不算民夫,光光各军的伤亡人数,就有近万人,阵亡者四千多,近五千人()。
这才战斗刚开始,就阵亡四千多人,还死了一个总兵,多员将官?与会各人。都面色严肃。
好在清骑损失同样不小,依洪承畴等人的估计,他们的全部伤亡人数,不会少于七千。
特别他们的大头伤亡人数。还是在与靖边军交战中造成的,不是中炮,就是中了铳弹。那些伤者,就算抢回,他们落后的医疗手段,可以救治吗?最终的死亡人数,应该在五、六千人左右。
王师还斩杀了他们一个武英郡王,此战的最终结果,可算是明军大胜。
这就是火炮鸟铳的优胜之处,中了弓箭。九死三生,中了鸟铳火炮,九死一生,或十死无生。
不过这场战斗,清军的火炮鸟铳初露锋芒,不可不防。
……
宽阔的松山堡总督行辕大厅内,洪承畴略带闽地口音的儒雅声音回荡:“……此战忠勇伯当为首功,杨兵奋剿,击杀虏兵甚多,又夺黄土岭。当为次功。吴兵于万虏之中,全顾步营,锐于南堵,也当次功。马兵未能预顾西突,丧步骑甚多。此为指挥不周详之故也……”
此时的总督行辕大厅,文官武将。济济一堂,不但处在松山堡周边的总兵杨国柱,王斗,符应崇,李辅明,王朴,左光先,马科,唐通,吴三桂等人安座,就连在远在杏山堡的刘肇基,曹变蛟,王廷臣几人,也被洪承畴紧急传檄而来,参与这场论功总结大会。
杏山离松山不远,不过十几里路,曹变蛟等人,快马加鞭,很快就到,此时各总兵中,只少了原蓟镇总兵白广恩。
这场战事,很明显的,王斗靖边军,当为首功。
事实如此,加之多年下来,众人也多少了解王斗的风格,很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说翻脸就翻脸,说杀人就杀人,众人都不敢抢他的功劳,连洪承畴,面对王斗时,都抱以谨慎的态度()。
而且王斗这人慷慨,并肩杀敌的友军,都可以分到不少军功首级,各人也没有抢功的必要。所以忠勇伯被洪承畴列为首功,当在各人意料之中,不说杨国柱,王朴,符应崇等人,就连吴三桂,都出言支持。
接着杨国柱、符应崇与吴三桂被列为次功,颇有非议。
杨国柱兵马雄厚,功劳硬扎,又是镇朔将军,没人敢说他,符应崇的神机营火炮颇让人眼热,各方日后仰仗甚多,神机营身份,各人多少要给点面子。
主要是吴三桂,似乎在蓟镇军败退时,未给援助,有见死不救之嫌。
不过吴三桂也有自己的道理,白广恩败得太快了,让他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救援。而且当时清兵急攻,情况危急,他也腾不出兵马来援助。
祖大乐等本地辽东大将,力挺吴三桂说法。
洪承畴与辽东巡抚邱民仰也觉得,当时情况,要怪罪吴三桂太过刻薄。
危急之时,吴三桂的宁远军能坚守阵地,等待靖边军的到来,颇为难得,而且随后吴三桂率军奋勇杀敌,斩获颇多,与杨国柱一起列为次功,理所当然。
监军王承恩,似乎也被洪承畴的话打动,支持他这个说法,随后辽东的文官们,一片的附合声音。
王斗冷眼旁观,洪承畴拉拢辽东本地官将与他对抗,自己如何看不出来?
监军王承恩,应该是出于平衡的考虑,场中官将,他不倾向于任何人,毕竟他只忠于皇帝()。
或许他看出了,场中各官将,自己等宣大军势力过于庞大,需得压一压,所以他支持洪承畴。
只有张若麒与王朴不满,不过这点上,张若麒也无可奈何,他可以与洪承畴一起拟定方略,催促进兵,但论功行赏,却是洪承畴与监军王承恩的权力,他插手不得。
王朴则认为,洪承畴厚此薄彼,自己虽然首级不多,不过大同军在西北翼,堵住了鞑子兵从侧面对黄土岭的进攻,事后还拦截住汉军旗运送的火炮,功劳不会小于吴三桂,却让其爬到了自己头上。
不满归不满,此战他斩获颇多,论功劳不小,还是欢喜的,加之王斗分一些首级给他,与符应崇交头接耳,喜气洋洋。
场中各人,只有马科垂头丧气,功劳没捞到,还损兵折将。
洪承畴更认为其贪功,指挥不周详,拟降他三级,戴罪立功,仍任山海关总兵,将与捷报一起飞奏,报由圣上批准。
还有密云总兵唐通,同样被降一级。
不过二人也听出了洪承畴言语外的袒护之意。二人虽降罪,不过实职仍在,大明这个年头,实职与兵马才是最重要的,余者虚职,都督佥事,都督同知什么的,各人己经不怎么在意。
而且二人还听到消息,洪督拟将蓟镇军正兵营一部,调到他们营中,为他们补足损失的兵马。
靖边军收拢蓟镇溃兵后,很快移交到洪承畴的中军大阵中,兵器马匹也一并交还。
这些兵痞乱军,王斗并没有吞并的兴趣,他们兵器糟糕,马匹瘦弱不堪,按戚继光说的,就是:“差使赢瘦,临时只驮送盔甲与军之本身也不能,若与他马对冲,万无此理。”
靖边军武器精良,马匹喂息膘壮,王斗自然对他们的骡马兵器看不上眼,大度地全部交还了,倒赢得不贪婪,善待友军的美名()。
不过王斗看不眼,不等于别人看不上眼,多少双目光炯炯,就是盯着蓟镇的剩余兵马,就连杨国柱都颇为心动。
此战蓟镇军大败,总兵白广恩战死,也就罢了,朝廷肯定要追封,不过此败源于各车营先期溃败,最后连累到白广恩的正兵营,相关蓟镇官将,自然要一一治罪。
而且此时有王斗在,此人对乱军最为痛恨,若蓟镇军余部敢骚乱,就是雷霆镇压的结果。而且因为辖内官将无能,连累到总兵身死,此时云集在辽东的各总兵都有兔死狐悲之感,都主张严惩。
所以洪承畴与王承恩毫不留情,将蓟镇各官将一一定罪,待上报朝廷后,很快各人就是锦衣卫逮捕入京的结果。
不过大明有个特点,处置犯事官将,优先处置文官,随后武将,低级军官与众小兵一般不处理。
这些蓟镇剩余的兵马也有万余人,暂时由蓟辽总督洪承畴代管。各方虎视眈眈下,可能新的蓟镇总兵还没上任,东一口,西一口,最后能剩多少人很难说。
马科与唐通,自然也是对这些蓟镇兵垂涎三尺的对象,没有实质的处理,加之又有兵马补充,所以二人在洪承畴严词切责时,二人都是面色恭敬,唐通更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样子。
马科还心下庆幸,汉军旗那些二鞑子,在他们夺炮后,很快就拔阵而走,否则在他们炮轰下,己方不知道还要损失多少兵马。
他己经打定主意,以后再不与汉军旗那些鞑子铳炮对阵了,只是真鞑子骑射犀利,与他们对阵,又有那么好打吗?
马科心下茫然,感觉前景灰暗。(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71章 报捷
论功论罪之后,接下来便是各官各将的酒宴庆贺,宴中,洪承畴,张若麒等人慷慨激昂,激励各官将再接再厉,继续为大明立下新功。// 访问下载txt小说//(]
再看洪承畴他们的桌次,虽然都在细声言笑,商议如何书写捷报,不过洪承畴,张若麒,王承恩三人,明显心思各不相同,未来形势会如何走向?王斗难以估计。
不过肯定的,他不会容许历史上的松山惨败再现,就算不能大胜,也不许可失败。
他沉思的时候,王朴与符应崇拍着肩膀相互大笑,二人也算臭味相投了。不过王朴眉飞色舞的同时,还不忘向王斗诉苦,说这仗一打起来,威劲子药消耗过快,希望忠勇伯能支援一些。
王斗点头,当时自己卖给王朴两千杆鸟铳,每杆鸟铳配五十发子药,若按平日的战事规模是足够,不过松山大战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每杆鸟铳配五十发子药,未来怕是不足。
同时今日之战,他靖边军的定装纸筒弹药还好,就是万人敌等消耗颇大。(]”
众人哄堂大笑,王斗也是哑然而笑,看看身旁的符应崇,也是嘻嘻而笑,笑得露出两颗大门牙,他沉吟了半晌,还是道:“大牙兄弟,此战我军缴获鞑子盔甲不少,回营后,你选些合适的甲胄,让部下换了吧。”
王斗知道明军器械不利等弊端,没想到神机营也是如此,他们的盔甲,被清军一射就穿,大出王斗的意料之外。
符应崇有些尴尬,说道:“让忠勇伯笑话了,麾下那些儿郎,确实不象话。”
他知道神机营之事,平日疏于训练不说,对武器盔甲的保养也流于表面。
其实他们发下的,还有祖上传下来的盔甲武器都不错,只是长年没有保养之下,内中的甲叶都生锈了。而为了应对上官与皇帝的操阅,他们只在甲面衣料上下工夫,所以看上去表面威武,其实只是个样子货。
不但如此,很多有马骡的人,还直接将马料克扣。自己的马不给吃。倒卖给商人,上下无不如此,这也是明军马匹瘦弱的原因之一。
老实说。符应崇往日也不关心这些,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交游上面。临了战场,神机营上下才发现,这会要了自己的性命。
而缴获的清兵盔甲,倒是副副打造精良,虽然有一些被靖边军鸟铳火炮打穿打烂,不过大部分略为修补便可使用,让很多大明官将看了汗颜。
由于王斗让出不少首级,所以此战缴获的清军马匹盔甲兵器,还有一些马肉等。都由王斗支配,连吴三桂都不好跟他争抢。而明军向有缴获归各官将的军律,洪承畴也难以过问。
这些盔甲。连镶铁棉甲。锁子甲等在内,分开来算。达到三千多副,都收藏在靖边军的营房中。
盔甲与马匹,在大明各官将眼中,都是重要的财富资源,王斗慷慨地赠送符应崇一批,怎能不让符应崇感动?从京师到达辽东,自己承王斗的情份太多了,他拍着胸脯站起,有些哽咽:“忠勇伯,小弟,这……”
王斗摆手制止,凝目看着他:“大牙兄弟,我们是战友不是吗?”
符应崇连声道:“对对,是战友,是战友。”
王朴看得眼热,那些盔甲,他也想要啊。不过他己经向王斗讨要了威劲子药,再讨要盔甲,就不知趣了,也会伤了自己与王斗的情份,他现在可是很重视与王斗交情的。
他一甩头,潇洒地站起身来,说道:“符老弟,你也了解忠勇伯的为人,就不要婆婆妈妈了!来,我们这些人聚在一起也算缘分,为我们的友情,干一杯。”
“对,干杯!”
王廷臣喜好热闹,首先附合,一桌人都站起来,符应崇举杯道:“从京师前来辽东时,小弟听忠勇伯唱了一首歌,觉得深入人心,此情此景,小弟就以此歌,表示小弟的激动之情!”
他猛然以吓死鬼神的嗓门开唱:“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王朴等人,同样听过王斗唱这首歌,当时觉得旋律不错,都暗暗记在心上,当下众人一起慷慨接口,举起酒杯。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他们哈哈大笑,拍着桌子,不论王斗,还是杨国柱,都举杯痛饮,同声歌唱。
他们的笑声歌声,听得旁人愣然不己,吴三桂转眼看着这边,洪承畴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什么。
……
祝捷大宴结束后,王斗等人出来,杨国柱在厅中一直很沉默,不知在寻思什么,此时寻了个空,这个大将忽然对王斗道:“国勤,你觉得我到蓟镇如何?”
王斗猛然止住脚步,看杨国柱目光炯炯,只是看着自己。王斗凝神良久,袒然地迎着杨国柱目光道:“蓟镇是个不错的地方,若杨帅到那,定能大施拳脚!”
杨国柱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国勤与我想法一样!”
他低喝道:“国勤,你助我夺下那一万蓟镇兵!”
王斗沉吟了半晌,摇头道:“杨帅,那些兵痞兵油子,要来何益?白广恩就是前车之鉴。杨帅可以仰仗的,就是你那一万五千良善大军,兵在精不在多啊。”
杨国柱沉思良久,叹了口气:“也罢!”
他看着王斗道:“我就不与你客气了,到时那些新军我全部带走,只是……”
他有些迟疑。
王斗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杨帅只管放心,到时我执掌宣镇,若有人敢染指新军田亩,我不介意如东路一样,再杀他个血流成河!”
杨国柱看着王斗,郑重道:“国勤,能结识你,真是杨某之幸!”
王斗微笑道:“斗同样如此,如方才歌声一样,让我们友谊长存!”
二人并肩而行,杨国柱忽然道:“书信传来,我女儿有了身子。”
王斗一愣,没想到许月娥就怀孕了,一炮就中,真是个易生养的女子。
……
当日明军,不但各官将祝捷,蓟辽总督洪承畴,也下令犒劳三军,各军营地一片沸腾欢庆。
就在当日,洪承畴,王承恩,张若麒分别的捷报,还有共同的一份捷报,也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了京师,向崇祯帝报捷,向朝野上下报捷。
明军欢庆,而在清军营地,则是一片的沉闷。
在石门山与小凌河之间,顺着河流两岸,密密麻麻,尽是望不到边际的清军营地帐篷,旌旗猎猎。营地四周,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壕沟木墙,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箭楼耸立,防守森严。
大队的跟役来来往往,从河中挑水造饭,一片的喧腾。而在这些声音中,还有各营地凄凉的嚎叫声不时传来,让人听了心烦意乱,可谓极度的影响军心士气。
这些嚎叫之人,便是清军中一些中了火炮与鸟铳的伤兵,或许对这些人而言,那些当场战死的人是幸运的,他们幸存下来,被战友抢救回来,反而是一种折磨。
中了鸟铳的人,首先铅弹没什么穿透力,打在人体上,有若大铁锤重重撞击,立时将中弹的部位打得肌肉坏死,内脏什么的,打得碎烂。挖出铅弹时,还要防止伤口处残留的火药与弹丸碎布没有清洗干净,一个不小心,就是感染。
对这些清兵来说,被鸟铳打中四肢处只有截肢了,打在余者部位,只有等死,而且同样要防止截肢时伤口感染。
中了火炮的人更惨,呼啸过来的实心铁球,打得很多人打得筋断骨裂,血肉模糊,哪怕擦上一点,也是巨大的创伤。铁球上带的泥土,带的火药,带上的铁屑,各种残渣与肮脏的东西,随便在身体上擦上一点,就是一系列的重症。
而这个时代,伤口感染可是一大致命因素,在没有抗生素的前提下,还是这种炎热的天气在,败血症,感染高烧,失血之多,种种因素,造成的伤害足以致命,特别在清兵落后的医疗状况下。
中了万人敌,灰弹,毒弹等也是一样,种种痛苦,真是难以言说。
所以对那些清兵而言,当场战死是幸运的,余者要哀嚎数天数夜,在注定越来越加倍的痛苦中挣扎死去。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72章 姜是老的辣
看各营地受伤将士痛苦的哀嚎,巡察的皇太极等人,都是面色铁青。
相比大明,清国的医疗手段低下,大明各军中多少还有些医士,清军中,只有萨满,还有少量从大明掳获的郎中。
此时在皇太极的眼前,正有几个萨满蹦蹦跳跳,为一些受伤的甲兵举行治病跳神仪式。
那些甲兵,都被集中在仙仁柱中,周边围了一圈人,口中念念有词,跳神前,还点燃了一种不知名植物,发出寥寥的香气,冲淡了周边一些难闻的气息,以便神灵能够前来。
萨满,从匈奴时代起就出现在塞外北方,很多部落,但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都要取决于萨满。当时的清国,同样盛行萨满文化,治病、送魂、祈求猎物、求雨、止雨、咒术、法术、占卜、跳神,无一不在这些萨满的范围之内。
不过这只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或许对人的潜意识有一些心理安慰,类似心理医生的催眠术,起了某种不为人知的疗效。不过火炮与火铳的痛苦,不是这些萨满可以抑止的,就算他们跳完大神,为这些受伤甲兵涂上巫药也无济于事。
或许当时这些士兵情绪多少平复些,事后又是嚎叫不己,痛苦难言。
皇太极看得咬牙切齿,这些受伤者,都是各旗的勇士啊,但在明军的铳炮面前,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痛苦死去。
看那些萨满蹦蹦跳跳,皇太极的眼中,闪过不耐烦的神情,相对这些巫医,他更信任中原来的大夫,郎中,医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