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





大世争锋 第993章 【杀气腾腾】
真话,有时候,比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让人听起来都难受!
民国政府的外交,延续了清廷的】可是清朝的时候,都是清政府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雄起一把,真刀真枪的和列强干一架,不过每次都让人揍的鼻青脸肿,最后不得不得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
至于1885年,打了镇南关大捷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那是习惯了。
原本,打一场,输一场。
然后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对于清朝政府来说,打从四十多年前就这样,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改过。一下子打赢了法国人,清政府很不习惯,虽然海战没有胜利,但是在台湾和中越边境,都是实打实的打赢了的。
不过,《中法新约》对于清政府来说,意义重大。第一,没有延续从《南京条约》之后的赔款,老佛爷没给钱;其次,就是没有割让土地,这在清政府自1840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好事。
所以,当时清政府签的极其痛快。
至于法国人……都打了败仗,还能落下实质的好处,还抱怨什么?痛快的签字呗!
从这一点来看,清朝灭亡,真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外交上,军事上,处处失利,难得有一次∫成功了,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把自己卖掉,心里慌的睡不着觉,这就是清朝的外交死胡同。
这样的帝国。
能不灭亡吗?
可是民国呢?建国十年,民国在外交上的困境,比清朝的时候甚至更加要困难很多。清朝的时候,至少还是一个统一国家。列强想要从华夏拿好处,不得不用吃奶的劲,打一场。
可民国,南北护法战争,北方直奉战争。直皖战争……
把一个新生的国家打的四分五裂的,列强根本就不用通过民国中央集权政府来获得好处,对付一方势力,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好处。这时候,外交上更明显的是,英美等国通过支持军阀,就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根本就不用费劲去打仗了。
通过借款,政治孤立等手段,列强完成了对民国的再一次外交上的围剿。
当然。这需要有人配合。
袁世凯配合五国银行团,把刚刚建立的民国的海关和盐税,加上北方五省的中央税卖了,换取了一笔维持北洋军队军费的款子,从而能够让他能够做稳大总统的宝座。
段祺瑞把东北的利益卖给了日本,才有日本在东北经营的南满铁路。
不得不说,民国的执政者一直延续着清朝政府的传统。就像是燕京城的王公贝勒们,家里头不当官了,但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还是可以让儿孙们靠着卖家当,过上惬意的好日子。
可是世界进入了二十世纪,国际局势发展的太快。
列强都顾不过来,民国的执政者更是稀里糊涂的发现。他们竟然和列强成盟友了。
这国际形势走马灯似的变幻,怪不得民国的执政者蒙圈呢?
晕晕沉沉的,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帮着盟友打赢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别小看德国和奥匈帝国这对组合。德国的工业总产值在欧战之前,排名世界第二,奥匈帝国是世界第五。再看德国的海军实力。公海舰队作为世界第二强大的舰队,在战舰的技术上,甚至超越了英国。奥匈帝国在这方面也不差,不过还是排名世界第五。民国能战胜德国,还能战胜奥匈帝国,偷着乐吧。
等到巴黎和会之后,民国上下才幡然醒悟,一切都是假的,民国还是被卖掉了。
遇到这样的结果,站在王学谦的角度,已经不存在任何谈判的价值。这时候,需要一场表明立场,坚决到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决心,向世人解释,谈判桌上解决不回的东西,需要用铁和血来捍卫。
就像德国第一任总理,俾斯麦说的那样:“公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对于不屈不饶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从巴黎和会的自信满满,到华盛顿会议将希望都寄托在被人身上,民国的代表团,从侧面诠释了政府在对外事务上的软弱,无能。
其实,在王学谦的眼里,英国人也好,法国人也罢,都不可怕。正如在广州发生的‘夺关事件’,正因为‘国党’的坚定,广州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之后,英国只是撤离了在广州的侨民和领事馆人员。当然这并不是侥幸心理,而是侧面说明了一个信息,英国政府已经无力去关心亚洲的事了,至少是东亚发生的情况。
印度的暴动如火如荼,原本的联盟出现了裂痕,如果这时候民国跳出来。
就算是民国是四分五裂的状况,但不要忘记了,民国的国名生产总值是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拥有四亿人口,三百军队……没有一个西方列强都会忽视这股力量。
别看顾维钧在燕京的时候,当着曹锟的面,拍着胸脯说:“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山东问题,只有在华盛顿会议之上才有可能。”
可实际上,不管是顾维钧,还是民国驻美国公使施肇基,前司法总长王宠惠,都是在燕京的时候夸下海口的政府要员,作为外交谈判团的核心成员,可他们的心里也没底。连这三个主心骨心都无法确定,底下的成员一旦知晓了英美真正的意图,会怎么想?
毕竟巴黎和会给整个民国外交界泼的这桶冰水,彻底侥幸凉了民国的外交官们。
尤其是顾维钧还在不久之前,通过王学谦的关系,约见了美国的国务卿,得到了哈定政府的想法。总统哈定认为中日的领土争端,不应该放在海军的军调会议上,而应该放在会议之外,私下解决。这种态度,等于是表明,哈定是不支持民国的外交诉求的,而私下解决的结果。根本不可能朝着民国的希望发展。
于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第一天,主席团的演讲,就成了考验民国外交代表团的承受能力的关键时刻。
上台说的好,能够触动某些人的神经,比如说代表英国代表团首席贝尔福,也是英国的外交大臣。或者美国总统哈代。但是这种事情,就算是手拿把攥,事先也不敢吐口。更何况,眼下的局势对民国代表团来说。简直就是前途渺茫。
或许对于美国来说,不过是换届,威尔逊下台了,哈代上台了。
但是美国政府带给民国代表团的信息可不是这样,美国政府一改当时在巴黎和会上的态度,反而对于民国的主权问题,有避而不谈的意思。当初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虽然最后还是在英法的强硬态度下,选择了沉默。可毕竟民国代表团有一个强国在后背支撑着。可是华盛顿,一切都变了,支持的强国没有了,反而觉得民国的主权问题。会牵涉到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故而选择避而不谈。
明白了这些,再上台,那就是顶雷啊!
谁也不敢保证。这次民国代表团上台演讲之后,会带来什么厄运,是巴黎和会的复制。还是一个更加难以预测的结局。
连不喜欢吸烟的施肇基都点上了雪茄,作为清朝留美生,施肇基深知在西方社会,人情这东西,根本就靠不上。
当初之所以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顾维钧的态度那么热情,是因为威尔逊的执政理念是更多的加入国际社会的事务中来,而不是退守美洲大陆,冷眼旁观。
另外,美国在亚太的事务中出任更多的角色。但是威尔逊的这种想法,在美国参议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美国,众议院管立法、税收、拨款等,但是在对外外交,还有人事任命上,都是参议院负责的职权。威尔逊的政治主张,会让美国变得更加激进,更多的参与亚太的事务中,必然会和英国、日本的利益冲突。
甚至可能爆发战争,这是参议院,甚至整个美国的上流社会都不会认同的。
所以,威尔逊在任期的最后一年,他几乎已经对内阁失去了控制,美国国会参议院更是驳回了他所有的提交的提案,包括作为国联的发起国之一的美国。也因为参议院没有通过,不得不退出国联。
反而,哈代政府的表现,符合美国主流社会的认知。
至少,哈代不是那么想做事的人,软绵绵的性格,更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哈代给美国政坛的高层留下了安全的感觉,但是他的态度,却让整个民国代表团上下愁云惨淡。
顾维钧等人,不得不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华盛顿的住处,小范围内的开始研究。按照以往的习惯,顶雷的事,必然是资历最年轻的人上去,但是这个人又不能没有一点职权,顾维钧年轻,在政坛的资历也比不过施肇基和王宠惠。
原本他是试探的让王学谦上台帮他顶这一次。
可是王学谦答应的太痛快了,以至于让他心里吃不准,这样做是否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犹豫再三,他还是觉得该和其他两个拥有全权代表权的核心成员商量:“诸位,子高的能力,演讲的反应,都不是问题。但是我怕他的性格,太过于激进,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少川,你是见过休斯的,他当时……”王宠惠不去谈论王学谦的性格,还有做事风格。而是再次询问顾维钧,当时和休斯会面的场景。
顾维钧眼神悲观的摇头道:“当时的情况确实让我非常吃惊,美国政府竟然正准备促和我们和日本代表团在私下里商讨山东的主权问题。”
“这样说来,我们前期的努力可能将毫无作用?”
施肇基是民国驻美国的公使,他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联系美国的政客,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让哈定政府对民国的态度能够更倾向于一些,可结局却让他失望。
王宠惠长叹一句:“英国人也考不上啊!”
顾维钧目光如电,看到作为谈判团的核心人物,在困难来临之后,却表现的如此愁眉苦脸的样子,心头顿时火腾地一下点燃了。这时候不想靠自己的影响力,振作一二,却长吁短叹的,整个代表团还不成了哀声遍地,还用不用去和列强争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了?
“诸位,我们来华盛顿并不是来接受一个既定的事实的,而是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民族的主权,向全世界来呼吁的,在一切都没有定论之下,还不是气馁的时候……就算……”
顾维钧停顿了一下,眼眶中有点激动的血丝:“就算事情最后不可谓,我们也能像巴黎和会那样,坚决不同意列强的私下协议,坚决不签字……”
“上次老曹家被烧,国内已经受不起这种打击了,这次万一再出一点幺蛾子来,又不知道该谁倒霉了。”
顾维钧胸口就像是有一团火憋着一样,被气的就差瞪眼他的这帮同僚,一方面,被英国佬,美国佬,还有法国人,小鬼子弄的寒心了。另一方面,民国的外交官不太好当,总之外交谈判失败,国内的怨气都撒到了外交官的身上,一个不小心,被贴上卖国贼的标签,就算是心里无愧,这辈子都有点抬不起头来。
顾维钧的心头被王宠惠的低落情绪影响,反而激起了心头的勇气,下决心道:“干脆,我们这次要求的多一点,不仅仅是山东问题要求落实,还有关税问题,租界问题,废除一切主权的要求。”
“你这是狮子大开口,谁会答应啊!”
“至少,列强不能在民国划分势力范围,私下里签署协议,完全不把我们民国政府当回事。”
“少川,你是否想多了?”王宠惠担忧道。他的意思,顾维钧的要价太高,别说英国人了,就算是在民国利益几乎少的不能再少的比利时人,都不见得会答应啊!
顾维钧用力的站起来,挥手道:“不是想多了,而是我们不能再被动了,前怕狼后怕虎,我们这辈子都不要干了,求爷爷告奶奶要是有用的话,怎么会有巴黎和会的结局?是时候态度强硬一些了。尤其是英国人的态度,很值得的推敲,我觉得还是子高在前两天临走时候,给我说的话很受启发。”
“什么话?”施肇基好奇道。
顾维钧神秘一笑道:“广州那边出兵占领了广州的英租界,用武力收回广州海关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这是广州那边一点办法都没有,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拼死吃河豚的想法。可万一英国人真要出兵,就算不出兵,英国人的军舰封锁珠江口,广州那边也吃不消啊!”施肇基皱眉道。
顾维钧冷笑道:“英国人要是想要武装夺回,还会等到现在?”
王宠惠探出身体,凑近顾维钧道:“少川的意思是?”
“让子高打第一炮,我就不信,就算是攻不破的要塞,我也要用脑袋撞开它!”
一时间,一向温文尔雅的顾维钧的身上,仿佛多了一层杀气。(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994章 【另辟蹊径】
恐惧,不仅仅能够让人丧失勇气,还能在绝境之中,违背一个人原本的习惯,学识,甚至是本性。【】
冒险!
可能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博弈中养成的习惯,也可能是在绝望中选择的道路。不管是哪一种,冒险都预示着未知和没有退路。可能冒险带来的结局不会太好,会丧失人本能的镇定和沉静,但冒险也能改变,改变既定的事实,获得一线生的希望。
在来美国的路上,民国外交代表团的成员就心里有底,这次华盛顿之行的结果可能不好,很不好。
但是在启程之后,可能是怯懦,也可能是天性的乐观,让整个代表团放松了警惕。所有人都相信,美国人是站在民国的立场上的,是同情民国政府的遭遇的,是公正的……
可一切来得太突然,突然到连顾维钧的心头都有种猝不及防的震怒,想要冲进白宫,去只能那个长着一张电影明星脸的美国总统,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
民国的政府需要一个为什么?
民国的百姓需要一个为什么?
民国的代表团也需要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
一切都是为什么?
……
出尔反尔的承诺变成了出卖和亵渎,友谊披上了阴谋的狼皮,在一切都茫然的时候,顾维钧,他一个弱国的外交总长,他能说什么?施肇基的身份是民国驻美公使,美国人不打算帮忙了,他能说什么?王宠惠。从来没有参与过外交事务,只不过是因为他耶鲁博士的身份,一纸调令,让他加入了这次会议。
但是每一个代表团的成员都没有说过一句后悔的话。
没错,他们是恐惧。
畏惧。失败。
畏惧,重蹈巴黎和会的覆辙。
但从来没有想过,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选择退缩。
谁都知道,国内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没有一个有识之士会愿意承认,明明是战胜国。却要背负战败国一样的待遇。青年学生游行,示威,歇斯底里的呐喊,但是谁都看不到希望。谁都不知道等待民国的未来是什么?
如果……
假如说,如果……巴黎和会的覆辙重蹈。等待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的结局是什么?
国家的叛徒!
汉奸!
正因为就算是努力,最后也会换来最坏的结果。让这几位民族精英,留美的博士开始慌张,绝望,甚至想要冲着象征正义的会议标志谩骂,一切都是骗人的。
一旦,他们最后被误解成国家的叛徒,他们的后半生将在唾骂中苟延残喘。这也是民国外交家的无奈和宿命。他们不像王学谦。王学谦背后拥有浙江,拥有整个宁绍财团的支持,拥有军队和政府。
王学谦就像是一个眼光擦亮了的军阀。他不畏惧一切可能来临的风暴。因为王学谦的身份,已经让他成为了游戏规则的参与者,甚至将来可能是制定者。而不是民国政治游戏的一个道具,配角,无足轻重的边缘人。
但是顾维钧等人的命运,将会被放弃。因为这是执政者能够付出最小代价。换取民众谅解的最佳办法。没人愿意会想去知道,整个民国代表团是否努力过。是否和列强在华盛顿好话的会议中心争取过,还是杜鹃啼血般的抗议过。列强对民国的不公。
但是在大人物眼中,这些人虽然拥有才能,但同时也是工具,而不是盟友。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人被牵扯进来了。
王学谦。
也许顾维钧等人原先并没有觉得,王学谦的身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精致的瓷器,是不允许有闪失的。相比他们在政治上瓦罐一样的前途,确实感觉有些一样。可事情不能这样看,王学谦一开始进入外交部,都是顾维钧的极力促成。但现在,他是心甘情愿的加入,甚至试图给民国的外交注入一些他的想法。
说白了,在王学谦看来,民国已经糟糕到了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列强肆无忌惮的民国的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并且私下协议。甚至不用去理会民国政府的反应。
这样的国运,灭亡已经是旦夕之间的事了。谈不上,因为一两次的厄运,会让民国的境遇更加不堪一些。既然如此,何必不强硬一些,至少强硬的态度下,还能够凝聚国内的一些力量,获得更大的支持。反而比软弱的哀求,更加能够激起民族的觉醒。要是民国这个大染缸注定要被打破,王学谦不介意自己当那个拿锤子的人。
“子高,这次就拜托了。”
王宠惠语气诚恳,他用尽了可能用得上的关系,哪怕是用不上的关系,甚至是在耶鲁大学的那些学弟,他都不遗余力的去沟通。但结果,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因为……
很可能民国代表团需要用中途退出华盛顿会议,来表示心中的愤慨。
一旦这样的话,民国政府,曹锟,还有北洋政府将不再需要外交,这个内阁中份量不低的部门。
王学谦被几个人越到了华盛顿边上的一处农场里,就知道顾维钧等人已经商量好对策,可能是最无奈的对策,但至少还是办法不是?
王学谦先是摆摆手,他知道这次不仅仅是顾维钧,施肇基,连带着一脸无辜相的王宠惠几个,都算是遇到了难事了。可能在国内,英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甚至美国领事馆的外交官,都试图通过各自的关系,让民国政府接受私下谈判的方式。
一旦民国的山东主权问题被私下谈判了,那么就绝对没有机会拿回来了。
先是静静的听了一遍王宠惠的计划,其实也谈不上计划,因为王宠惠的语气低沉到了让他自己也不相信。民国政府在大会上就算是提出威胁的言语,英国人会重视,美国人会思考,日本人会斟酌。
一切都是未知数,但一切的努力。最终可能带来的结果,还将是一个悲剧。
王学谦皱眉想了想,沉声道:“你们说的这些,还不够。”
“不够?”顾维钧摊开双手,他的心头也是乱成了一团乱麻,事实上。能用到的办法,都已经想了。可是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却是很难让人信服。
“对不够,这还远远不够。且不说,你们提出的反对意见。加上我在开幕上的致辞发言,将矛盾的方向对准了日本,对准山东问题,显示出我们的决心,但是这对英国人来说是隔靴搔痒,他们远在欧洲。这次华盛顿会议,说白了就是英国需要保持海上霸主的地位。如果英国还是那个日不落帝国的话,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通过海军协调会议来解决战列舰。海军主力军舰吨位的数量问题。”王学谦顿了顿,继续说:
“而是别的国家建造一艘战列舰,他们也建造一艘。没有了德国的威胁。那么就把美国当成最大的威胁,反正只要财政允许,就拿钱来说事。根本就不需要如此软弱的外交。”
“软弱,子高,我没有听错吧!你是说英国在外交上软弱?”施肇基简直不敢相信,英国政府在王学谦的眼中会是这样的一个印象。确实挺出乎意外的。
没错,英国人的外交。确实并不如民国人想象的那么强硬。
但是英国对民国的手段和手腕,向来就是最冷血的。
王学谦不怕英国人。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底气。他至少在上海已经试探过英国的态度,并且很侥幸的获得了胜利。但是熟悉外交的顾维钧可不敢怎么看,英国可以容忍日本的强大。因为在英国人的眼中,日本就是再强大,这个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威胁的只能是俄国的生存空间和美国的扩张势力。
对于英国在远东的战略来说,一个强大的日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尤其是眼下的俄国,爆发了让英国最为恐惧的革命,皇帝被推翻了,流放了,最后可能被处决了。
这种意识形态的背道而驰,让英国绝对无法容忍俄国恢复国力。所以,英国人天天盼着日本能够出兵俄国,继续增兵,而不是守着俄国远东的几个城市敷衍了事。
英国人巴不得看到的是,俄国和日本能够发生一场国战。
至于民国,在日本人寸步不让的基础上,英国人很容易做出取舍,放弃民国,对英国来说损失不了什么。
顾维钧也感受到英国在欧战之后,在外交上的容忍程度似乎比欧战之前更加的大了。但是他却想不出来,民国在什么地方可以去威胁英国的,因为民国政府手中的底牌,实在太少了,少到民国的外交家只能靠着感情牌,而且还是多数不太好用的感情牌,在外交事务上忙碌着。
“子高,你说我们有能够让英国人紧张,紧张到不得不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改变的底牌吗?”顾维钧心里没底道。
施肇基点头道:“要是有这样的底牌,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商讨如何退出华盛顿会议吗?”
王宠惠点头认同,却没有说话。
王学谦坚定的眼神从众人的脸上划过,看到是迷惘和不解,但是他却不这么看,因为他确实有一步险棋。对王学谦来说还是一把伤人,同时也能伤自己的双刃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伤到自己。
但是王学谦觉得,要让英国人紧张,紧张到坐不住,只能用这个办法。
“你们怎么看红色俄国?”
“恐怕不太容易。西方世界和现在的俄国水火不容,是在意识形态上的背道而驰。但同时,英国最畏惧俄国的政治体制。可是子高,你不要忘记了,俄国这样的国家,需要的不是盟友,而是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普遍认同。这对眼下的民国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1...465466467468469...6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