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胡博士交了你这个朋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陈婉怡也知道王学谦是故意调侃胡适,来缓解她的情绪,心头一股暖流,潺潺的流淌着。
陈婉怡无奈的笑了笑,虽然才只有两个月,身体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化。但她还是腾出一只手来,轻轻的抚在小腹上,母性的光芒从内心迸发出来。
王学谦揉着娇妻,低声道:“你就是想的太多了,我们是天作之合。就像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如果我要是不爱你,也不会将婚姻当成儿戏,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左右我的决定。”
“姑姑也不行吗?”
王学谦的嘴角顿时发苦,对他的那个老妈,他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比他还要糟心的估计就是老爹黄鸿荣了。这个问题,对于王家人来说,绝对是无解的,王学谦果断转移话题道:“我有一件事情需要征求你。”
“你说。”
“这次美国之行……”
“你一定要去。”
“可是你难道没有想过和我一起去?”
“你觉得家里人会同意?”陈婉怡说了一个让王学谦也束手无策的理由,很强大,强大到了王学谦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他可以对外人用强硬的手段,但是面对家里人,亲情纽带联系着,就算是他成了民国首富,或是官场最显赫的人,面对家里人,他也没有多少办法。
陈婉怡其实想要说服王学谦并不难,难的是,王学谦能否转过弯来,他其实很想做一个模范丈夫,当然自从纳妾之后,已经很难办到了。正妻怀孕,在民国豪门之中,是小妾的机会,陈婉怡并非是那种爱妒忌的女人,于是开口道:“这次带小冬一起去吧?”
“你就这么不相信你的丈夫,连这点控制力都没有?”王学谦板着脸道,内心却暗骂了一句:这个时代还真是有钱男人的天下。“再说了,王家到我这里是单传。所以你想一个好媳妇,生一个是不行的,要一个接着一个生,生个十七八个,才算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谁要生那么多,我可忙不过来,你还是让小冬帮你吧?”
“她还是个丫头片子……”
突然,花丛中有种沙沙的声音传来,随后就看到花丛的阴影晃动了几下。
王学谦沉声道:“是谁?”
不一会儿的功夫,低头顺眼的小姑娘站在了他们面前,原来是阮玲玉,不过这小家伙的小眼珠子不时的往身后看,王学谦诈道:“你出来吧,都看到你了!”
孟小冬不知道有诈,傻乎乎的站了起来,等到发现阮玲玉捂着脑门,看向她的表情是一副不可救药的样子,顿时心中明了。她似乎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看着陈婉怡温婉的侧脸,孟小冬也不是没有眼力界的人,表决心道:“姐姐,我哪儿也不去,就在你跟前,守着你。”
“我哪里需要你照顾?”陈婉怡啼笑皆非道,说不上是试探,还是真心。
如果刚才王学谦爽快的答应了她的提议,或许陈婉怡的心中还真的会难受一下。
可现在,雨过天晴,她丝毫不觉得孟小冬会有丝毫的碍眼。
偷听了私房话的孟小冬心头扑腾扑腾的跳着,仿佛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不过很快,她就被陆续到来的医生们给吓晕了,芮庆荣送来了杏林名医张山雷,对风热有非常深厚的功力;黄金荣让人请来了陆士谔,这位的名气比张山雷更大一些,医术自然没的说,还是一个武侠迷,喜欢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在医家之中也是独树一帜。
中西医都有涉猎,并有建树的丁甘仁。
妇科圣手李云书。
痴迷开刀的西医余云岫。
还有坐在餐桌前,细嚼慢咽的唐乃安……
都是同行,但严格的说起来也不算是同行,因为西医对中医并不认同,在民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座的有中医泰斗级人物,也有西医中学成归来的外科医生。最别扭的要数丁甘仁,说他是西医,他开药的时候用的中药比西药还要多,说他是中医,这位也能动手术刀……就像是后世的一个以打劫为场景的笑话:“打劫!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那个啥的站中间。”
丁甘仁就尴尬的站在中间……
王学谦定睛一看,这帮子医生要造反啊!胆子肥的竟然敢来他家里打群架?(未完待续。。)u
大世争锋 第962章 说好的立场呢?
余云岫撩起袖子,虎视眈眈的看着前面的三人,感觉到自己有点势单力孤,瞟了一眼老实忠厚的丁甘仁,心里觉得够呛。
丁甘仁虽然擅长于临床医学,不排斥用西药,但骨子里还是中医。
至于躲在一旁的唐乃安正在漱口,而且两人也没有什么交情。因为余云岫的西医是从日本学来的,唐乃安的西医是德国学来的,两个人的医术高下且不说,就是靠着文凭的含金量,余云岫也要略逊一筹。他是这么想的,不过唐乃安心里肯定不这么看,什么叫差一点,差老鼻子了好不好?
王学谦看着一群医生,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对方,中医讲究阴阳调和,心境自然要好的很多,看不出怒气,倒是眉宇中带着一种鄙夷的神色,足以让余云岫怒火中烧。
至于西医的余云岫,在王学谦的眼中,动不动就撩袖子的医生,能相信吗?
“诸位,不会想要在王某的家中展示一下拳脚功夫吧?”
“王先生说笑了。”
“王博士,你怎么能请他们?”
王学谦心中暗暗不爽,我请的医生,什么时候一个外人能说道了?不过他也纳闷,眼前这个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但是嘴唇却留着仁丹胡子,活脱一个小鬼子的形象。
其实王学谦也知道,仁丹胡子并非是‘鬼子’的专利,鬼子也是学来的。
真正这种胡子的起源还是欧洲,小胡子希特勒,多牛叉的一个人。不也留着一小撮仁丹胡吗?其实仁丹胡不过是后世国人对小鬼子的胡子的一种叫法,在欧洲,还有一种更加贴切的说法,叫‘卫生胡’。
胡子作为男性的象征,地位的一种最直观的表现。欧洲人更喜欢流浓密的大八字胡。但是这种胡子非常难打理,喝个汤,都能把食物挂在胡子上,搞得挺大一个人,像是生活不能自理似的。于是有人就将八字胡的两边剃掉,留下中间部分。叫法当然不能再称之为八字胡,所以才有了卫生胡。
别以为希特勒在近代史上的叱咤风云,就以为卫生胡是他的专利。
当时的德国将军、苏联将军不少都喜欢留这种简单,容易打理的胡子。日本是一个对舶来品极度推崇的国家,如果研究其历史会发现。这个国家就好像是文明的旧货商店,别人淘汰的东西,他们还能当宝贝用。
余云岫在日本留学7年,在某种角度来说,他是一个愤青,一个无比狂热的认为国家要富强,就要革除一切旧思想,包括陋习的愤青。在他的理解中。中医就是民国的陋俗,应该被革除。
他习惯性的将王学谦认定为是和他一样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留学生。尤其是王学谦留学美国,他身上花的钱,能够培养四个留学日本的博士。毕竟两国的消费绝对不在一个档次上。实际上,这个时代留学日本的消费,甚至还比不上在国内的教会管理的大学的开销。在他的眼中,王学谦是一个眼界开阔。学识过人的博学之士,应该和他站在一起。
可实际上。王学谦第一眼看他,习惯性的将余云岫定义为‘小鬼子’。原因就是他的小胡子,太碍眼了。要不是余云岫一开口,就是一口乡土味味道很浓的宁波话,连王学谦都说不定给将余云岫赶出去。如果余云岫知道,他的那撇小胡子让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潜在盟友有了不好的第一印象的话,按照他的性格,说不定会剃掉。
可是很多事都是无法更改的,比如说印象。
民国时期中西医,绝对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两个行业。
有人奇怪了,为什么会是两个行业?都是医生,应该是一个行业啊!
问题就出在政界、学界都觉得中医不科学上,因为中医说的阴阳调和,五行平和,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就先是天书一样难懂。而且中医还有自身很大的缺点,需要长期的经验和研究。学一两年的中医,出来的都是半吊子的庸医,害人害己。自从西医传入华夏之后,常常因为疗效快,药到病除,让一部分知识界的学者开始盲目的相信西医才是救命的良医,而中医却常常因为见效慢,经验不够老道的医生,经常会把病人从小病拖延到大病,然后将大病转变为绝症……
在民国,反对中医的人很多,熊希龄内阁时期的教育总长汪大燮,作为内阁成员,他在1913年,就向国会提出,废除中医不用中药,要不是当时国内的反对意见太多,北洋政府不了了之,国内就再也看不到一所中医学校,也不会签发一张中医执业医师执照。
这是高层方面反对的声音,还有文化界:
作为文化泰斗级人物的梁启超,也反对中医,这位是坚决反对中医的,原因很简单,他认为中医腐朽,不科学。而且这位还因病被西医诊断为肾病,要割肾,当然最后连他都知道是误诊,可就是死不承认。被科学割肾,他认了。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鲁迅也反对中医,绍兴周家,原本是殷实的小康人家,就是因为周老爹生病,就诊于中医。拖了几年之后,原本一个富足的家庭债台高筑,每年过节都要在债主们的声讨中忍气吞声。他不反对中医,还真是见鬼了。当然,更贴切的说,鲁迅是反对庸医。
老派人物严复也反对中医,认为中医将阴阳五行,听着像是巫术,不科学。
……
还有很多知名的学者,文化名人,政府高官都在不遗余力的反对中医。
中医俨然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实际上,也不尽然,让无数反对中医的中坚人士非常愤慨的是。很多社会上的上流人物,富商,官宦人家一旦生病了,首先想到的还是中医,而非科学的西医。这种认知在王学谦看来。已经是病态的偏执,是无可救药的固执。可偏偏有人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发现有人竟然支持中医,就要反对,要批判。
余云岫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位,让他尤其愤怒的是。王学谦还是一位物理学博士。
说好的立场呢?
见王学谦并没有搭理他的意思,余云岫扭头看向了唐乃安,这位沪上的名医因为不久之前形象受损,有点不好意思见人的尴尬。当然,这些都是余云岫这个后来者不知道的。再说了。唐乃安多精明的一个人,思想开放,却不乏圆通的性格,让他能够在沪上名流圈里如鱼得水,已经超脱了一个普通医生的社交范围。
就余云岫,逮谁和人说理的性格,在唐乃安的眼里不过是一个愣头青,他还没有到和这等人为伍的境地。
不得不说。余云岫这个人还是一股子韧劲的,见王学谦不搭理他,他决定一展才学用医术说话。
可是让他猝不及防的是。王学谦反而先对陆士谔开口道:“陆先生,还请劳驾为爱妻诊断。”气得他练练跺脚,连主人家都纳闷,上海滩的名医就这副德行?
陆士谔在客厅里被余云岫恶心了一把,可他的心里却并不在意,中医切脉讲究心平气和。定下心来才能对症状有更深刻的了解。拿起随身的药箱,准备前去诊断。
余云岫见状。顿时着急了,拦住了陆士谔。咬着牙对王学谦问道:“王博士,为什么不相信西医?”
“中医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技能,不能因为西医贵,就觉得西医有道理,是科学……”面对余云岫,王学谦有的是办法,混淆视听就够让余云岫喝一壶的了。
余云岫涨红着脸,王学谦说的是一个方面,但总不能以偏概全吧?觉得退无可退,硬是憋出一句话:“我看病不要钱!”
王学谦看向余云岫的眼神,就一个意思,你很逗:“看病不要钱,就是个当,上当的事可不能做。”
王学谦被问的有些不耐烦,但余云岫毕竟是请来的医生,真要将人打出去,那他还不成了恶霸地主?再说了,他也没有说过自己不相信西医,只是觉得可笑的是,这重要吗?
有人不认为很重要,但有人却觉得这关乎性命一般的重要。
不得不说的是,余云岫在面对中医医生的时候,心理上是非常占有优势的。他不仅仅是上海滩开业的医生,而且还是商务应书馆的编辑,报社非常受欢迎的撰稿人。他身后跟着一帮拥趸,对中医笔伐口诛,影响力非凡。
说实在,在场的几个中医,不论是报纸上的骂战,还是当面的争论,都不是他的对手。
其实被请来的中医之中,有一个名医也喜欢写书。沪上名医张山雷,可问题是这位写的书在科学上站不住脚,文字中充斥着鬼怪神力之说,因为痴迷武侠,少不了在小说中添加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因为这点爱好,张山雷没少受余云岫的挤兑和声讨。
原本,三大中医名医来王家,各人觉得挺掉价,来一个足矣,一下子请三个,不是钱多的吗?
再有一个就是不相信他们的本事。
另外,陈婉怡的面色红润,肤色光洁,里里外外透着健康的神采,不像有病的样子。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有经验的老中医,看两眼病人就能把对方的病情说个**不离十。
可自打见到了余云岫,张山雷几个人顿时心里打鼓,有种大事不好的苗头。他们以为,王学谦请他们来是故意让余云岫给他们几个难堪的。没想到真的是请来看病的,尤其是王学谦更加相信中医,至少让代表中医的陆士谔问诊,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要是换一个场景,换一个人,这些中医虽然在余云岫的眼中,一个个该被掐死,但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医,也不是个随便捏揉的角色。他们是面对余云岫有些发憷,但不代表中医都脾气好到,能够容忍‘仇人’在面前肆无忌惮的叫嚣,而无动于衷的。
这都不是人了,而是圣人了。
面对如此好的机会,陆士谔怎么会放过,要是他连落井下石都不会,他的医术是怎么来的,智商不行,还真的以为勤能补拙啊!
尤其是眼下,余云岫的举动已经超过了一个门诊医生的做法,肯定会受到主人不喜。王学谦没开口,却迎来了王公馆的大管家,英国人伍德的不满:“余医生,请自重。”
余云岫眨巴着无辜的眼睛,一会儿看看王学谦,一会儿看看伍德。
一个明明是留美的博士,另一个更是欧洲人,怎么都一个个相信起来‘伪科学’的中医呢?
脑子很乱,感觉一下子不好了!
这时代的聪明人,也会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来。比如梁启超,这位就是认为中医是骗人的,西医是科学,要坚决相信。可不要忘记了,梁启超生活的时代,年轻,甚至中年时期,是没有条件看西医的,几十年难道他就不生病,没有个头痛脑热的?喝了大半辈子中药,转过头来说中医是骗人的。好不容易相信了一回西医,被误诊,病没好,却割了一个肾,还嘴硬说西医好的,真没有几个。
或许老梁同志觉得,他这么大一把年纪了,少一个肾,对他的幸福感没有多少影响,反而面子重要的多。
至于鲁迅说中医不好,是骗人的。那是老周家被庸医折腾的家破人亡,难不成还不许他说几句中医的坏话?
这也太霸道了。
至于王学谦,如果是牙疼蛀牙,他当然是相信西医,但要是其他的内科病,捏着鼻子喝半个月中药就能痊愈的病,非要找个西医往身上拉一个口子,让人拨弄着五脏六腑,临了还可能割掉一块不打紧的零部件,这样的西医来看病,他宁愿相信中医。
余云岫要是个明白人,明知道主人其实更愿意让中医看病,就该去学唐乃安,该吃吃,该喝喝,最后那一份出诊费,不落一点责任的离开。可是他不这么干,反而梗着脖子道:“我也要参加诊断,事实会证明西医比中医科学。”他要用事实来说话。
唐乃安抬头看了一眼有些精神错乱的余云岫,感觉这货有些逗。(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963章 钵头大的拳头
提出挑战,或者说提出试,对阵的双方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裁判,试自然继续不下去。复制网址访问%77%77%77%2e%76%6f%64%74%77%2e%63%6f%
站在余云岫的立场,张山雷、李云书等人自然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些人是伪科学的权威,至于名医丁甘仁,也不能相信,别看丁甘仁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从站在的立场来说,丁甘仁也是在余云岫的对立面。
让王学谦、陈光甫做裁判?
他们都不是学医的,连自己生病都弄不明白,还要请医生,能当裁判吗?
想来想去,只能找沪名医唐乃安了,毕竟唐乃安是学西医,阶级立场应该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余云岫想到这里,顿时心清目明,仿佛一道关闭的大门被打开了,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条康庄坦途,这才躬身对唐乃安说道
“还请唐兄做一个见证!”
唐乃安在王公馆里先是丢了面子,主要是自己仪表不得已造成的,怨不得别人。然后混了一顿晚饭,说不丰盛,但王公馆的口味清淡,几样小菜不算名贵,但却能让人食欲大开,显然是用心烹饪的。
晚饭过后,唐乃安喜欢喝一杯咖啡,不抽烟。
当然,不喝咖啡,喝茶也是可以的。虽然王公馆是唐乃安潜在的大客户,但是眼下的情况,并不适合他拉拢和王家人的关系,他准备喝一杯茶,东拉西扯的说些客套话,准备告辞了。
可没想到飞来横祸,被余云岫给缠了。
茶水不烫,但唐乃安还是被不安分的余云岫给吓的将口的茶水喷的出来,怕什么,来什么。这个余云岫难道和自己有仇吗?唐乃安眼神不善的看向余云岫,可后者压根没有做错事的心态,反而眼神坚定,用力抿嘴,对唐乃安点了点头。
这个表情很容易理解。是个自己打气,也是给唐乃安打气。只不过很多人都不习惯余云岫的做派,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同胞,而是来挑事的小鬼子似的。
唐乃安气的牙花子疼。心里一个劲的嘀咕“我和你有这么熟吗?”
这倒不是余云岫故意为难唐乃安,而是这位天生有种自来熟的本事。从本质来说,余云岫并不是一个坏人。虽然这位回国之后,从扮相,窜下跳的折腾劲。很难把他当成一个正面人物。
其实余云岫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热心人,朋友很多,只要和他接触,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将他当成一个知己看待。唯独在医的立场,他仿佛吃了枪药似的,逮谁都不放过。
甭管在国内,还是在日本求学的时候,余云岫在同学之间的印象都是乐于助人。有时候连不认识的人,都像亲兄弟似的帮助,不求回报。确切的形容,他像是当好人过瘾似的,不让他当好人,他跟谁着急。还有一点让别人钦佩的是,余云岫求学的时候很穷,有时候穷的一天到晚只能喝粥,但也不会妨碍余云岫做好人的决心,另外他学习刻苦。算是饥肠辘辘的喝了一个月粥,但他对于知识的渴望,求学的认真态度,让人惊叹。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
在那个时期,他的男神是北宋名臣范冲淹,在他的理解,范仲淹是喝着稀饭,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大师的。
之后。同盟会在日本扎根,带来了新的思潮,还有革命的火种。
余云岫觉得国家有希望,只要朝着‘孙大炮’忽悠人的路去走,是能够让国家繁荣富强的。
出于对于知识的敬畏,让余云岫还是觉得‘孙大炮’稍微差一点,而在日讲学的国学大师章炳麟,用浩瀚的学识折服了他。当然,章炳麟是个人老成精的家伙,像余云岫这样的认死理的‘二愣子’,他说什么也不敢收的。但并不妨碍章炳麟在余云岫心的高大伟岸的形象。
可是,这个晚,他注定要失落,要悔恨。
因为他首先被同行所遗弃,唐乃安不冷不热的反应,让他心头凉了半截。还有主人王学谦,你可是‘章公’的弟子啊,说不定是关门弟子,是要继承‘章公’的道统的人啊!
怎么能站在伪科学的一遍,反而见他像是仇人似的?
有没有搞错?
一般人要是被这样奚落,看轻,不免有点心灰意冷,甚至拂袖而去的负面情绪。可余云岫不这么想,他想到的是吾道势孤,难以得到认同,更应奋发图强,斗争不熄。
别看张山雷,李云书几个医名家,表情坦然自若,那是不知道余云岫的想法。要是知道了余云岫的真实想法,洞悉他的内心世界,修身养性这么多年,多半也没用,该破功,还是得破功。谁说医生不能打架了,只是没有把人逼到绝境。
好家伙,这都没完了。说起来,张山雷几个也是倒了血霉了,被余云岫给盯。他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尤其是余云岫,只对医有偏见。真要是张山雷几个转行了,去卖小馄饨,说不定余云岫还会心里过意不去,天天照顾他们的生意。
唐乃安期期艾艾的不想答应,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只好拉着主人出面做挡箭牌“余老弟,你我都是医生,今天能聚在一起,并非刻意,而是有更重要的事。主家女眷贵体欠恙,争论正统科学,似乎不太合适?”
“看病试两不误,我不认为是个错!”余云岫固执道。
唐乃安哼哼了一声,心说“遇到你,是个错。”
无奈之下,唐乃安只能求助于王学谦,虽说他对王学谦也不太感冒,可在场的,能治住余云岫的也只能是王学谦了。毕竟这里是王公馆,有句话怎么说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还轮不到余云岫在这里说三道四,装尾巴狼。
别以为余云岫是一个劲,是脑子缺点啥的主,这位只不过是太偏执。性格倒是和梁启超差不多,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主。从唐乃安敷衍的态度,他早看出了唐乃安是个‘叛徒’。说‘叛徒’不太妥当的话,是混迹在科学的墙头草,早晚要叛变的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