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是指科学。
显而易见,卢筱嘉是哪一类一小撮中的一小撮,他既不懂德先生的伟大,也不懂赛先生的创造之力。总之,民主在他眼里,和小孩子过家家没有啥两样。
而实际上,也恰恰印证了卢筱嘉的说法是对的。
议员们陆续到来,可是王学谦他们三个人的座位,仿佛像是具有很强大的排斥力似的,让每一个想要找位置的人,看着王学谦、卢筱嘉,还有看上去脸上青涩都未褪去的年轻人。一个个看着都像是公子哥,仿佛和他们坐在一起掉价似的,纷纷避之不及。
卢筱嘉瞪着他那对迷茫中透着一种轻佻的眸子,往来看着穿梭的人群,嘟哝道:“王子高,我还以为你在燕京的官场混得如鱼得水,老爷子在我耳边天天唠叨,让我向你学,可我看着你好像在燕京的官场也不怎么受待见啊!连一个大好招呼的都没有。”
王学谦却没心情和卢筱嘉斗嘴皮子,心说:这是全国议会,来的都是各省的代表。都是五湖四海来的议员,怎么可能认识他这个在燕京官场都还算是陌生的新人?
不过边上的年轻人却开口道:“王大哥是政府官员,理论上来说,他和议员们是不会有太多的往来的。”
王学谦扭头看了一眼对方,眼神中充满着不解。
卢筱嘉祖籍是山东人,如果说是老乡的话,那么说话的年轻人也应该是山东人啊!怎么听着像是东北口音?
“我怎么听你的口音不像是山东的啊!”
王学谦随即问了一句。他倒不是在意对方的身份,而是有些纳闷,这么明显的差别,卢筱嘉难道就没有听出来?等到卢筱嘉开口,王学谦这才明白,原来不是误解,而是卢筱嘉这家伙的口音,南腔北调的,估计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乡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吧?
卢筱嘉仿佛回国未来,一惊一乍的问:“子高。你觉得选曹锟靠谱吗?”
见王学谦却根本不搭茬,反而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一般,眼神忽然间变得锐利起来。这让卢筱嘉接下来说话的时候,因为心虚而变得磕磕绊绊:“子高,你不要误会……我……我这是关心国家大事嘛?你看,连我都关心国家大事了,说明我中华崛起指日可待……”
“据我对你的了解,你应该了不该有的心思。”王学谦压根就没有用试探的口吻,而是用肯定的论述。
这让卢筱嘉在气闷之余。也很怀疑,自己到底哪里露相了。
可他也不想想,在卢筱嘉的世界里,根本没有对错。民族大义,国家兴亡之类的东西,反倒是隔壁家的嫂子在阳台上偶尔露面,让他看到了。该他吃不想睡不着了。
“卢叔,怎么想的?”
“这个事出突然,事出突然。没来得及告诉他。”
“江苏的议员也和你一样的看法吗?”
“这个……”
卢筱嘉支支吾吾了一阵,兴许自己也腻味了,这才一横心一跺脚,开口道:“其实就我一个人想,找了那帮老家伙商量一阵,没有一个支持的,真是气死人了。眼睁睁的看着挣钱的机会不要,你说他们是不是傻子?”
王学谦很像严肃的告诉卢筱嘉,选举是严肃的,是神圣的,是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的权利……不过,好在他没有这样说,不然卢筱嘉至少有一百种口吻来反驳王学谦的异想天开,眼前最好的例子就是缓缓走上台的曹锟。
这位从发起选举,到胜券在握,靠的是什么?
每张5000大洋打底的选票。
如果说这样的选举也是神圣的话,对于美国的那些暴发户们就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可实际上,购买选票,也是因为民国根本没有这样的规定而已。其次就是,曹锟也没说买选票,而是送钱,然后送钱的人告诉收钱的人,这钱是曹锟曹大帅的,其他的一句多余的话都不用说。深谙官场的议员们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哪里还有多嘴的道理。
倒是有人狗屁倒灶的四处蹦跶,可不要忘了,这不是袁世凯时期,袁世凯当总统,说句瞎眼的话,袁世凯当总统,那是众望所归。可问题是,他能够当上总统,确实是众望所归。
清朝的皇帝是他逼迫退位的。
手中控制的现代化军队的数量最多。
实力最大,控制的地盘最广。
之后还把‘国党’从反贼的名声拨乱反正了,成了可以参政议政的党派……
一系列的功劳,就是孙文,也知道避其锋芒,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之后不久,很不情愿的发表通电电文:“大总统非袁公不可!”
民国建立十年,也是战乱迭起的十年。南北交战不断,因为反对而反对的政治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些人疲倦了,从这种争斗中退出来,‘国党’中的元老,其实大部分都从‘国党’退了出来。比如蔡元培,章太炎等等。
要么安心研究学问,要么从事教育,发展下一代。
从政的人,越来越不要脸,这在民国倒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能把如此不要脸的事,却掰开来放在太阳底下,让大家看,让大家说,曹锟无疑是第一个。送钱,送的理直气壮;选票也买的理直气壮。以至于等其他候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要么根本拿不出如此庞大的资金。要么就是发现来晚了,拿的钱的议员,也不是街头的叫花子,也是有头有脸的人,背信弃义的事,没多少肯做得出来。
连张作霖让东北议员中,拿了钱的退给曹锟,人家都不愿意,更不要说其他省份的人了。
因为很容易解释的一个道理就是:贿赂,是官场潜规则,打从有特权阶级存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根植于每个华夏人的灵魂深处;而出尔反尔?那是小人行径,是不要脸……
卢筱嘉的发财计划,甚至连出尔反尔也都是褒扬了。
他是准备吃了卖家吃买家,人牙子都没他这么可恨。
就听他一个人沾沾自喜的说道:“你们听我说,这个曹锟当选总统,我看是大概其没什么变故的话,也就十拿九稳的事了,他给的钱我们都已经拿到了。突然冒出来一个傻缺……”
虽然一张桌子上坐着三个人,但是不管是说话的,欲盖弥彰也好,听的人都明白,卢筱嘉嘴里的‘傻缺’到底是谁?
王学谦皱眉道:“这不妥吧?”
“什么不妥,锦上添花而已。既然张土匪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我不如从他愿,不选曹锟,找个没多少机会当选的家伙,投上一票。到时候,曹大帅已经当选总统了,估计也没心思和我们纠缠这些小细节,而张土匪既然愿意出这个钱,就让他出啊!要是出尔反尔的话,爷们也是站着撒尿的主,把选票拍在他的脸上,我倒想看看,这位到底是不是站着撒尿的主?”
从情感上来说,卢筱嘉对张作霖和奉军是百般看不上眼的。
段祺瑞要不是因为奉军突然叛变,从背后插了一把刀,也不会这么快就败下阵来。当初的情况就生不好说了。只要段祺瑞在台上,卢永祥也不会在南京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了,深怕曹锟在当选总统之后,找他算账。
或者直系为了统一大业,对江苏下手。
这一切可都是拜张作霖所赐,这里面的梁子结的大了去了。
“你这样说,江苏的议员都答应了?”王学谦试探道。
卢永祥恨其不争的叹气道:“没有,要不然他们怎么会躲瘟神一般的离我远远的。张作霖算什么东西?凭什么生个儿子,却排在四大公子之中,让兄弟的脸往哪儿搁?”
“爷们虽然不算是小白脸,可总比土匪的儿子强吧?”
见王学谦不相信的看了他一眼,从根上说,土匪的儿子和军阀的儿子,都是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分子,谁都无法言明,那个比那个强一点。见王学谦不相信,卢筱嘉急了:“卢家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老实本分的很。也算是积善之家吧?”
卢筱嘉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但是他的心思比较简单。张作霖不是想要恶心曹锟吗?好吧,他就去想办法恶心张作霖,反正这两人都不能算是朋友。
反倒是一直坐在卢筱嘉边上,被他拉住的那个年轻人,英俊的脸上浮出一丝怒气,随后消失了,但是开口的语气却有些生硬道:“小弟没有说过名字吧?”
王学谦纳闷的看向卢筱嘉,连对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还敢说是他老乡?
真不知道,卢筱嘉的心眼大的有些过头了呢?还是压根就没有。
年轻的男子,其实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很年轻,挺斯文的一个人,不过此时眼神之中却带着一种狼崽子般的凶狠:“小弟张学良,就是那个很不幸和你一起成为四大公子之一的土匪的儿子!”(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881章 【公子又见公子】
王学谦一脸的惴惴,心说:“幸好自己不是什么狗屁倒灶的四大公子,要不然……和卢筱嘉相提并论,压力是很大的。…w.”
可是卢筱嘉吃惊的看了一眼张学良之后,随即终于笑起来了:“你们不会以为我缺心眼吧?”
张学良沉默不语,他一开始被卢筱嘉拉住的时候,确实言辞躲闪,不愿意多说。
但是王学谦是后来的,不过他不关心这些,也是一笑了之。
反倒是卢筱嘉自顾自的说了起来:“你小子终于承认了自己是张学良,我就纳闷了,你小子毛都没有‘褪干净’凭什么和我们相提并论?”
“说清楚点,是你,不是我们。这里没有我什么关系。”王学谦提醒卢筱嘉,你们说你们的,别把他扯进去。
卢筱嘉一脸坏笑道:“子高,你就别谦虚了,你今年也当选了。”
民国四大公子,一直都是上海风月小报的热门话题,过个两年就回评选一次。这次评选,显然是新鲜出炉的。卢筱嘉自认为两界蝉联,他的公子名声应该是众望所归。
但是把张学良和他相提并论,他第一个不高兴。
为什么?
两人的年纪摆在那儿呢?
张学良才二十岁,和他二十多岁快三十岁的年纪放在一块儿,显得他很老似的。其次就是张作霖算的上是‘皖系’的死对头,死对头碰到一起了,自然要找机会落了对方的面子。
张学良毕竟出事经验不足,这时候,他要是拂袖离开,可正当他犹豫的片刻,曹锟上台开口说话了。
这时候,他要是擅自离开位子。很快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要是联系到了张作霖的儿子,少不了会被人说闲话。土匪的儿子不懂礼节啦,之类的,反正这年头根本就不缺少给人添堵的小报。
至于他为什么要出口表示,自己是张学良?
其实也很好理解,子不言父过,在公开场合,必须要维护家主的威严,这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让张学良没料到的是,卢筱嘉在这里等着他呢?
让他有种猝不及防的紧张。但很快他强自镇定下来,开口道:“这些不过是小报招揽读者的把戏,再说了,张某人不才,正如卢大公子说的,在下还年轻,学业仕途都刚刚开始,比不得卢大公子清闲。”
张学良清高的目光,一下子就戳中了卢筱嘉的软肋。他是不务正业的代表。也是上海的租界小报最喜欢刊登的人物事迹。就像是后世的明星,有绯闻,而且是绯闻不断的明星,才是媒体的宠儿。
在某种程度上。卢筱嘉是很符合风月小报的口吻。
当然,卢筱嘉的生活也是**不羁的代表,喜欢挖人墙角,给人戴绿帽子的事迹层出不穷。和其他人不一样。卢筱嘉自幼丧母,对于成**人,尤其是那种眼神中透着善意目光的成**人。有着无法抗拒的冲动。这一点,在民国公子中非常少见。
“你以为自己在东北讲武堂考了一个第一,就真的是第一了?”
卢筱嘉自顾自的说着,这一点,他是从王学谦的说话方式上学来的,永远不要针对对手的奚落而反驳。抓住一个点,死命的攻击,这才是争论的精妙之处。
张学良出身的时候,张作霖已经当官了,而且随着张作霖拜的干爹干妈越来越多,这位没多少文化的大老粗在官场平步青云,很快就成了有品级的官员。所以,张学良自从出身,他的生活都比较富足,生活优越。哪里像卢筱嘉,一开始都是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命运和段宏业差不多。
而张学良越是想要表现自己,就越需要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军阀的儿子,其实他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子弟了。可问题是,坐在一起的还有王学谦。不过,此时此刻,王学谦却在纠结于小报对他的报道。
“小嘉,你刚才说我也被评选了,什么意思?”
“让你当民国四大公子,委屈你了?”
卢筱嘉翻白眼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说不上喜怒无常,但是变脸比翻书还快倒是真的。
王学谦死活都不相信,哪家小报如此闲得慌,来挖掘他的事迹。因为评选民国四大公子,并非只是排名就可以的。还要将过去的劣迹一一数落出来,比如说当年的袁克定,袁克文兄弟二人,一个是洪宪的皇太子,另外一个是‘二皇子’。都是名声响彻民国的妖孽。
袁克定为了让袁世凯相信全国上下都支持袁世凯当皇帝,甚至抓住了袁世凯的一个习惯,相信外国报纸。就私下里办了一份外国报纸,每天就印一张报纸,而且这张报纸翻译好之后,就放在袁世凯的桌子上……
而袁克文就更了不起了,他可是第一个跳出来,敢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家伙。要不是他是袁世凯亲生的,估计根本就跳不出袁世凯手下的杀手队的袭击。
这两位的行径,都是荒唐对荒唐,而且私生活要多丰富,就多丰富。
相比之下,段宏业、卢筱嘉也是可圈可点,至于张伯驹,这位倒是名声不错,不过学问好,就卢筱嘉的脾气,也就勉强认了。
张学良?
这小子算是哪根葱啊!
东北讲武堂第一?
东北讲武堂是张家开的,校长敢不给张学良第一吗?
除了张作霖的官位超然之外,张学良似乎拿不出任何一点可以炫耀的东西,反正要恶心一个人,卢筱嘉办法有的是。
张学良的脸一下子红成了猪肝色,他在讲武堂每每都是最刻苦的人之一。当然读书嘛,就算是军校也会有妖孽的存在。但是张学良也不是一个认输的人,即便不如对方,也死死的跟着对方的身后。虽然第一,有些夸张了,但是当期学员中,他的成绩排前五是没有问题的。
可就是让卢筱嘉稍微质疑一下。张学良仿佛自己是当期学员中最差的一个,是看在张大帅的面子上,才给了他一个第一。
“您再看看他!”
王学谦不解的说道:“我能有什么问题?”
随后,他竟然警觉起来,上海租界的小报,比后世的花边新闻杂志都离谱,没影子的事,都能写出《金瓶梅》、《玉蒲团》中的桥段来,只不过是因为写文章的落魄文人,根本没办法接触那些豪门公子。只能坐在亭子间的冷板凳上,拿出风月宝鉴之类的书,对照的抄上两段敷衍了事,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王学谦原本以为自己的名声挺不错的,至少他也是有羞耻感的,羞于和卢筱嘉为伍的。
“我能有什么事?”
卢筱嘉得意的道:“子高,没想到啊!真没想到,你还有那段过去……”
“不过先不说这些,张学良你不觉得自己读书很厉害吗?告诉你。这没用,看看这位,正儿八经的庚子生,留洋的博士。你再用功。也没用,你家祖坟上没冒青烟,还没有要出读书人嘞。”卢筱嘉的扭头:“子高,你背一本书要多长时间?”
“报纸上到底说了什么?”
“你先告诉我?”
“十万字的。大概要三四遍吧?”
“啥意思?看三四遍,五六个时辰,《孟子》之类的应该能背下来。”张学良原本以为自己还算是聪明伶俐。很自觉地张开了嘴巴,然后低下脑袋,显然是受刺激了。
不过,王学谦还谦虚的一笑道:“你认识的那个卫挺生,真是过目不忘,十万字的一本书,在他手里最多一个半时辰,就能熟背。”
张学良很快对学习有些迷茫起来,他的教育是源自家庭教育,张作霖还会请一些家庭教师,来拓展张学良的眼界。而张学良因为是长子,本来就大一些,而且懂事也比较早,所以表现的一直可圈可点,至少在张家同龄的几个儿子中,他是最优秀的。
不过,张学良还是有些不甘心,他抬起头,问了卢筱嘉一句:“你背《孟子》要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让卢筱嘉无比的纠结!
首先,他是从十岁开始读书的,有点晚。没办法,打小他就在乡下生活,卢永祥那时候领兵在外,家里也没有一个读书的氛围,那么就玩吧!
后来十岁开始读书,到十六岁,卢永祥已经可以确信卢家绝对不可能出读书人。这中间六年时间里,《孟子》他确实背过,还背诵了三年,他怎么有脸说,一本《孟子》他背了三年还没有背下来?
“不说读书的事,说多了,岂不是让你绝望?”卢筱嘉似乎像是一个傲视群雄的大人物,乜斜的看了一样张学良,之后才开口道:“大公子,在生活上要不羁一点,你逛过窑子吗?”
这个问题让张学良很紧张,这样的表情就出卖了他的内心。
卢筱嘉看了一眼王学谦,这让张学良有些好奇,毕竟他才二十岁,装出来的大人样,实际上心性还是非常容易走神的。
难不成王学谦堂堂博士,也喜欢这个调调,也去过?
张学良一直认为,军人去逛窑子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没老婆。但是世家大族的公子,在没有结婚之前出入风月之地,容易被人指指点点。小声的问:“他难道去过?”
卢筱嘉故作神秘的一笑,一开口,却颇有些让人失望:“这个我真不知道。”
随后却含笑道:“不过我知道,这位差点和广州的孙文成连襟!”
“孙文?临时大总统的那个孙文?”
“还能有谁?”卢筱嘉不屑道。这要是小人物,他也不屑去说啊!
王学谦这才明白,确实有小报记者败坏他的名声了,这下子火气顿时涌上心头,杀气腾腾道:“卢筱嘉,不要说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大世争锋 第882章 【曹式演讲】
曹锟上台演讲,这种满口兄弟厚颜,那娘的是个好办法,之类的口语化的表述,很不适合眼下情景。【】但问题是,今天的宴会和演讲,曹锟才是主角。
为了这次国会重开,曹锟准备良多。
实际上,除了曹锟之外,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文,不乏在各地的实力派,加上名流严修、李三立等,还有在政坛活跃的如:王家襄、陈炯明、陆荣廷,吴景濂、陈三立、张绍曾、张作霖、陈遐龄、唐绍仪、汪兆铭、王士珍、谷钟秀、谭延闿、卢永祥、李烈钧、高锡、符鼐升、姚桐豫、胡景翼、欧阳武、孙美瑶,总共二十八人。
除了陆荣廷是土匪出身之外,还有盗贼出身的孙美瑶,其中不乏能力超众者。
至少在很多人看来,都比曹锟‘靠谱’多了。
可问题是,大部分人只能作为曹锟竞选的陪衬,这其中还有不少是曹锟的手下嫡系,有些是政敌,还有一些正在南方打的死去活来。陆荣廷和李烈钧的军队就在贵州开战,根本就没有时间赶来参加竞选。
而某些人,是不敢来燕京的。
比如:孙文。
还譬如:段祺瑞。
但这并不妨碍,曹锟身处众星捧月之中,光彩夺目异常。有些人来燕京,是看到了起复的机会,毕竟作为一个政客,呆在家里一段时间是养望。可要是呆在家里下半辈子,那么就不是养望,而是养老等死了。
虽说给曹锟当陪衬,让人很不爽,也很不情愿。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也就忍了。
当然,这些失势的政客,多少有些可怜的心思。让人无语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实力派。比如张作霖,他就很不爽曹锟的做法。原本,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分类成三个主要的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可问题是,关于国家大事,总没有奉军老大张作霖的什么事。反倒是被处处压制,似乎不管是黎元洪时期,段祺瑞时期,冯国璋时期……
总是认为一条。张作霖只有在东北,才是一个好军人。
反正窥视东北的两个大国,俄国和日本都不是北洋政府愿意招惹的。让张作霖去头痛去。
“妈了个巴子的,曹锟,你说了这么多,老子咋没有听到一句有用的东西?”
曹锟脸上温和依然,按理说被骂的大人物,不做出勃然作色的威严来,也不会对张作霖的挑衅如此的反应。可曹锟却笑嘻嘻的。好像忘记刚才说到哪儿了,而看了一眼张作霖。
“曹大傻子发愣咯!”
台上吵架,反倒是台下的议员们窃窃私语,张作霖和曹锟都是大人物。这样的人吵架。连那些来燕京的总统候选人,都为了不殃及池鱼,闷声不吭。
可是这不妨碍卢筱嘉的幸灾乐祸,开口就是‘曹大傻子放发愣了’。
事实也正如他奚落的那样。曹锟发愣了。要他背一份演讲稿,他都非常吃力。就算是在宴会前背下来,也没用。一上台。说了几句,他肯定要忘词。
可曹锟有办法啊!
他忘词,就用口头禅代替,让人听得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曹锟不在乎。即便不太圆满,但好歹还能把整个演讲完成。被张作霖一打断,曹锟虽然并没有生气,这似乎很难理解,他确实没有生气。只是苦恼,自己该说什么反击。
这种应变能力的欠缺,让张作霖很得意。举起双手抱拳,对在场的议会议员们,高兴的暴喝道:“你们瞅瞅,这就是要竞选的大总统的曹大帅,连句话都说不清楚。”
哈哈……
没有人附和张作霖的狂笑,这让他很不爽。因为在现场的效果看来,曹锟是应变能力不足。但张作霖却像是一个癫狂的精神病患者,两个人都不属于正常的范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