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有您老把关,我也能少走不少弯路,不是?”王学谦恰逢时机的拍了一记马匹,当然王鸿荣很受用,咧着嘴巴哈哈大笑起来,其表情足以用豪放来描述。
“葆三兄是个明白人,他能看不出你的想法?”王鸿荣收敛了笑声:“不过你毕竟还是年轻了一些,不懂他那个年纪的人,需要什么?”
“认同感和成就感?”
王学谦随口回答,轻描淡写的语气,确实不像是深思熟虑的样子,但却让说到了点子上。
这一点,连王鸿荣都无法反驳,朱葆三想要什么?
或许王鸿荣再清楚不过,其实朱葆三想要的,也是他想要的,人道七十古来稀,朱葆三是一个明白人,他能不清楚他这辈子最缺少什么?丰功伟绩说不上,但如果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即便是在地方志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对于朱葆三来说,都是不会放弃的。
和朱家,王家不同,宁波商团之中,很多人把宁波设立特别市当成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或者是利益分配的盛宴。这对想要获得政绩的朱葆三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敌人。
所以,站在朱葆三的立场上,他是需要有一个不同的声音来压制那些贪婪的心。本来,在他看来,王学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再说,他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贪恋权位,少不得被人埋怨。将来这市长的位置,王家人来坐,他也放心。
再说了,王学谦的能量一点都不少,如果能够在他在位的时候,积攒足够的人望和权势,也方便将来顺利交接。
可王学谦似乎根本就没准备接收的样子,反而想着把权利分出去。
这让朱葆三在不解之余,也有点担心,这才匆匆拍电报,让王鸿荣来宁波商议。但王鸿荣能知道王学谦多少心事,加上谈论的对象是他的儿子,更显得谨慎不已。
不过,朱葆三也大方,牵头之后,将副手的位置让给了王鸿荣。
竟然朱葆三猜不透王学谦的心思,就让王鸿荣去猜王学谦的想法,他倒是落下一个亲近。但从内心深处,朱葆三并不主张把政斧的管理权利,分出一部分出去。他虽然明白,这是**,是政斧清明的一个无法逃避的过程。
但同时,这也是舶来品,是洋人的东西。
甚至在朱葆三的心目中,这玩意和鸦片一样,都被贴上了舶来品的标签,透着一丝邪气。
王鸿荣想了想,抬起后,指着甬江对面的黑色沿海岸线,说:“你不知道,临时市政斧已经开始筹备新区的建设,也就是你提出的港区建设,就在对岸……”
见王学谦有些不满的皱起眉,王鸿荣得意的笑起来,这才开口道:“我们王家也有份,而且是占大头,瞧你这小肚鸡肠的样子。港口、仓库,还有广场,住宅区的规划都在其中。而葆三兄的愿望,或许只有一个。”
对此,王学谦也颇为好奇道:“是什么?”
“就是在中心广场正中,给他塑一个半身的铜像。他虽然没说,但心思挺重的,我也看出来了。”人的一声,大部分人都逃不过名和利,而朱葆三这一辈子,利早就不稀罕了,这辈子他挣的钱,子孙三代已经足够用了。
但是名?
英国人给的,朱葆三不稀罕,只有家乡人的认同,他才想要。
王学谦心知肚明道:“他是怕在市长的位置上,做的不好,让人背地里骂他,才畏首畏尾?”
“有点这个意思,这才没有反驳你提倡**的提议,其实从骨子里,他可是站在商团一边的。说白了,当年在上海的宁商总会,也是他老人家提倡之后,奔走多方,才办起来的。”王鸿荣毫不忌讳的说道,他不怕人没有私心,就怕人生出嫉妒之心,这才是可怕的。
“现在的宁波城内,很多人都削尖脑袋,想去参合大工程,分一杯羹。也正是在这个机缘巧合下,他才会同意你的提议,事实上,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如果站在议会之中,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你难道没有想过吗?”
王鸿荣的话,透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担心,但王学谦却并不认同道:“如果连这点都无法接受,那么还不如继续让卢永祥派遣官员来好了。执政者没有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怎么成就大事业?”
王鸿荣被儿子顶了一下,有点愕然的看着儿子,这种语气,他看上去是多么的熟悉,以至于让那些久违的记忆再一次涌了上来。
他的这个人儿子,和妻子当年是多么的相像?
“剑走偏锋,做事缺乏堂堂正正的大气,是难以长远的!”
这话一开口,王鸿荣就有些后悔了,当年他在王家面临巨大外部外力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但是陈玉舒连一句都没听,反而以雷霆手段,迅速将王家从缫丝商人,转变了金融世家。
暮气沉沉的教导口吻,王学谦怎么会听不出来,这是让他多有一些变通的思维,说白了,就是和稀泥。心头一阵的烦闷,似乎非常腻味这样的语气:“洋人的出现,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老办法已经失去了用处。新规则必然会取代以前的规则,在信不过别人的规则之前,我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想法做事,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规则,让别人来遵守,而不是我去迁就别人。如果做不到普遍的公正,但是坐到部分的公正,这些都不难,我绝对不会选择故意忽视。”
“钟文豹,我们走!”
王学谦似乎在气头上,转身离去。
这让王鸿荣在吃惊之余,张大了嘴巴,一句‘逆子’挡在喉咙口,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反倒是王福安低声的在他耳畔说了一句:“老爷,大少爷不是有心气您。”
“他就是存心的,哎呀,儿子大了,不服管教了。”王鸿荣心中合计着,得给王学谦找一个老师,但又犯难。王学谦虽然有点年轻的偏执,但要说王学谦不学无术?这话连王学谦仇人都不会说出来。
谁来教他,成了一个大问题。(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76章 【国际玩笑】
本就没打算说服王学谦,见儿子走了,王鸿荣也不恼。
在他看来,儿子和老婆是一个脾气,都是撞了南墙都不服输的主,要让他听自己的安排,生活上的琐碎还好说,可真要让王学谦一口答应,放弃筹划很久的计划,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福安,走了回去。”
王福安笑眯眯的,在他看来,大少爷回来了,虽然和老爷之间有些误会,但这个家总算是支撑起来了,别看白奶奶年轻,也能生养。小妾,终究难等大雅之堂。更何况是外室身份抬举起来的,小妾,还生了一个女儿。
知道主子习惯的王福安深知,朱家大宅王鸿荣是绝对不会再去了,再说了,王家在宁波城里也不是没有宅子。几进的大宅院也有几座,不过都长年不住人,多少有点缺少人气。
也不知道王鸿荣是否准备去王学谦昨晚住的宅院,不过他又担心,两个人到时候又掐起来:“老爷,是去少爷那儿?”
“去他哪里干什么?去鼓楼附近的宅院,老爷我喜欢热闹。”王鸿荣嘴巴一瘪,显得有点无奈。
王福安点头哈腰道:“回答老爷的话,宅子都已经预备下了,可就是您是否把从银行里再领一些出来。”
“没钱了?”
“新换的家具,添置的丫鬟,老妈子,厨子,老奴手上已经没有多少了。这宁波城估计也不是住一天两天,少不了的开销。”王福安一本细账,在心里头藏着呢?一开口,就往外倒。
可把王鸿荣惹恼了。
倒不是他不喜欢听人报账,原因很简单,他老人家手头也不宽裕,自从家里头的生意不归他管之后。王福安倒是每年能从田庄里收一些租子。
不过王家的租田,大部分都是乡里乡亲,不少还是本族的族人。
租金当然不好意思多要。遇到灾荒的年月,免了租金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也不是王家故意摆谱。而是要维护地方上豪门大族的凝聚力,不得不摆出一副宗支体恤族人的样子。再说,茶园,丝厂兴盛的时候,每年这两项产出就是几十万,根本就不在乎那些田里的租金。
在王家,田庄上的每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是归大管家王福安代为支配。主要分成几部分,宅院的维护,下人的工资,逢年过节的采买。余下的就是王鸿荣的私房钱。
小门小户的过日子,讲究一个实惠;而大户人家,过日子讲究一个排场。
王鸿荣早年又是当过民政厅长高官的人物,政界商界的朋友又多。按理说,每年一万多的开销。维持一大家子人,怎么也都够了,可耐不住打秋风的人也多。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说出去都没人相信,一年一万多大洋,这日子还能过‘恓惶’了不成?
虽说养着外室。也花不了几个钱。
可就几次折腾,又是杭州城,又是宁波城的往来,王福安已经把一整年的开销都花了出去。地租一般都是一年收一次,夏收之后,或是收购稻米,或是折现大洋。可才过两个多月,他手上能动用的活钱就只剩下了不到五百大洋。
这点钱,也就下半年汽车的汽油费,就差不离了。
无奈之际,不得不给自家老爷哭穷,眼瞅着日子要过不下去了,总要找一些来钱的路数,不然一大家子人总不能等着眼珠子,吃风屙气吧?愁眉苦脸的说:“老爷,这账上已经没多少钱了,下半年恐怕要支撑不下去?”
王鸿荣也没在意,不悦道:“钱少了,就过穷日日子。凑合着过呗!”
“恐怕也凑合不下去了?”
王福安偷偷的看了一眼之家的老爷,心里头也是一阵的无奈,兴冲冲来宁波之后,家里又添了一辆汽车,看大少爷在上海滩那么大的谱,来宁波也不见他买汽车。
当然,王老爷要在宁波当官,当然有一辆汽车体面,出门也方便。可架不住钱袋子一天天的瘪了下去,平白的让人心慌不是?
“恐怕凑合也难了。老爷您忘了,立冬之后就结一年的工钱,家里的长工、老妈子、丫鬟、花匠是一笔开支。这是远的,近的还有这迎来送往的朋友,往来置办的酒席礼品,都不能省下来。早年间,宁波城里的铺子都卖了出去,抵账了……”
“这我知道。”王鸿荣果断的打断了管家的多嘴,宁波城的铺子卖掉,还不是他生意失败,给他收拾烂摊子的糊涂账……这是王老爷最为忌讳的,怎么能多嘴?
王福安见老爷不高兴,忙诚惶诚恐道:“老奴多嘴了。可眼下账上就只有500大洋了,这点钱要是省着点花,估计能维持到老爷拿薪水……”
王老爷是靠着薪水过日子的人吗?果断打断道:“薪水才几个钱?别指望了,说点别的。”
“要不然在城里还有一处宅院没人住,要不先借出去……”原本王福安想说卖的,可见王鸿荣脸色铁青,就没敢说出口,果断改了一个字,但也把王鸿荣气的够呛。摆手道:“王家什么时候好要靠着租赁房屋过日子了?我丢不起这个脸。”
王福安掰开了,揉碎了,一项一项的和王鸿荣说道,这下子,把这位从来没有操心过过日子钱的王老爷难住了。良久才从红口白牙之中蹦出一句话来:“我那压箱底的私房钱呢?”
王福安一手捂着脸,心说:“您老还惦记着您那私房钱呢?这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您老还记得住?”
没办法,谁让王福安是仆人管家的身份,而王鸿荣是老爷呢?只能再一次提醒道:“老爷,您忘记了,三个月前,您那笔在兴业银行的私房钱,不都让我去上海的英租界买了花园洋房,留给少爷了吗?”
“啊!这就花了?”
“这笔钱还不够。是拆借了一笔短期利息的款子,才置办下来的,这不。今天的‘夏租’一收上来,就还了钱。剩下不多了。”王福安倒是记的清楚,连账本都不用翻,就把钱的来龙去脉都说了清楚。
说是说清楚了,可对于王鸿荣来说,这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借钱过日子?
他这么大一个财主,刚刚收完夏租,就开始借钱过日子?像话吗?
王鸿荣知道他的儿子很有钱。一口气能甩出几百万的,在民国也不多见。可是老子向儿子要钱,说出去不好听,也抹不开脸不是?这可不是赡养老人。才需要儿子出钱。在豪门大族之中,分家之前,家里头财政都是老人管,哪里管钱的向不管钱的借钱的道理?
不过王福安给老爷出了一个计策,这不。宁波临时市政府已经成立了。
王鸿荣当选副市长的消息也已经传了出去,这送礼的,肯定排着队的想要来朱家,王家探探风。这时候,只要王家的大门不关。还不财源滚滚而来?
可没曾想,王福安的话,一下子激怒了王老爷,板着脸,怒气冲冲的骂道:“你个杀才,老爷我当初的官声是一等一的清廉,这回想着给家乡父老办事,倒做起了贪官。这不是等着让家乡父老,说你老爷我不仁不义,被人戳脊梁骨吗?”再说了,王鸿荣还有一点不好意思说,他不过是一个副的市长,正的是朱葆三。
想到这里,王鸿荣要说不怨儿子没有提前给他通气,让他错失了大好的机会。
虽说,不管从威望,还是人脉的梳理,他都无法和朱葆三相比,但也不至于连这个副市长的头衔,都差点没有机会拿到。
真要走到了那一步,让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
王鸿荣是个宽心的人,没钱也罢,有钱也好。他都不会太在意,除了当他嘱咐一句管家王福安:想着机会,在王学谦的面前哭哭穷,打打秋风。他就把这茬给忘记了。
反倒是一门心思的想起来给儿子找老师的事来。
其实王学谦并没有王鸿荣发现的那么差劲,他不过是对繁体字有点生疏,这已经算是好的了。头两个月,比现在还不如呢?这需要一个熟悉的训练的过程。
而他有时间的话,也会找机会看看字典,熟悉一些常用字的繁体字的写法。唯一让他也无奈的是,往往在动笔的时候,会出岔子,有些字,他意思闹不明白,到底是有没有繁体字?
出错也就变得无法避免起来。
这一天,王鸿荣迎来了他的好友,章炳麟。早年间,两人的交往其实并不多,但随着章炳麟潜心研究‘心学’,一心惦记着王家的藏书楼,可以说,没有进过王家的藏书楼,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博览‘心学’巨著。
可是章炳麟可是求了王鸿荣很久,都没有获得准许。这一次他打算旧事重提,碰碰运气,开口道:“王兄,这宁波城距离你王家老宅藏书楼不过一天的路程,这次总不会让小弟失望吧?”
王鸿荣心说:“这不就是现成的私塾先生吗?”按说,给王学谦要找一个国学老师,真不容易。
学问不好的吧?
根本就不敢上门教。学问好的吧,心里头也有顾虑。
而章炳麟有求于他,这是最好不过的结果,王鸿荣装模作样的点点头道:“行,倒是行。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办到的,绝对不推辞。”章炳麟倒也爽快,别说一个要求了,就是十个要求,他也痛快的答应下来。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教一个学生。”
“学生?”
章炳麟微微一愣,目光不由的有点呆滞,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苦笑道:“王兄说笑了,你也是斑斑大才,难不成有你教不会的学生?还要我多此一举吗?”
王鸿荣这才显得有些急促道:“我不方便出面!”
“你不方便出面?”章炳麟回味了一会儿这句话的深层次意思,突然怪笑起来道:“明白了,王兄。不知道这位小公子是养在哪里?大奶奶知道吗?”
“哎……”王鸿荣有点傻眼了,什么小公子?这不是暗示他又有了私生子吗?这要是传到大奶奶的耳朵里,还有他好吗?连连摆手道:“太炎兄说笑了,我哪有什么……嘿嘿……”笑了一阵,他才揶揄道:“其实也不是外人,是犬子?”
章炳麟正端起茶盏,眼睛眯起偷偷的看着王鸿荣难为情的样子,突然眼珠子都瞪大了,诧异的看着老朋友,噗嗤的一下,一口茶水就喷了出去,胡子上都沾着茶叶末,就差没有破口大骂:“你开什么国际玩笑?你儿子用我教?”
连鼻子都气歪了,王学谦公费留学美利坚十年,一直念到博士学位。已经是社会精英阶层的顶端人物,任何一所国内的大学,一进去就是大教授,而他靠着早年闹革命的名气,倒是能和王学谦一样,混个同事。
章炳麟就是再狂妄,也不敢说,他能教得了王学谦这样的学生,到时候谁教谁都两说呢?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大世争锋 第477章 【奇怪的师生关系】
老朋友的儿子,王学谦。在年轻一辈中,章炳麟有过及距离的接触,给他的感觉也非常不错,而且并没有在心里有丝毫看不惯的不良感受。
可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事,王学谦本人知道吗他愿意吗
于是章炳麟打断了王鸿荣的继续游说,直截了当的说:“鸿荣兄,这事令公子知道吗”
王鸿荣一听,耳根子就不受用起来,给他小子找老师,还需要儿子同意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王家可是儒学大家,当然心学讲究的是‘行知合一’讲究的是‘实践出真知’,可即便这样,也要讲尊师重道。要是王鸿荣好心,给儿子找一个老师……
想到这里,他还偷偷的看了一眼章炳麟,心说:“估计能镇得住!”
虽说还是有些不放心,但对于王鸿荣来说,章炳麟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了,有社会地位,有社会名望,本身的才学也是响当当的,凭什么就不能当好一个老师而且,章炳麟的弟子也是满天下,如果王学谦想要在仕途进一层的话,就不会拒绝。
想到这些,王鸿荣不由的心头膨胀起来,拍着胸脯保证:“王家的事还轮不到他说了算!”
不知道,王家底细的人。还以为王老爷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十足,言下之意,王家的事是他说了算。其实不然,从章炳麟偷笑的眼神中,管家王福安事不关己的高高挂起的脸色……就能猜测一二。
王家的事,王老爷说了,绝对是不会算的。
至于王学谦会不会听王老爷的安排,估计也难。毕竟王学谦的年纪大了,成年了,而且学业有成。在旁人眼中,王老爷这是先吃萝卜淡操心,属于闲得慌。老糊涂了。王学谦即便是反对,甚至不去搭理,也没多大错。更不用背负忤逆的骂名!
见章炳麟很不讲义气的偷笑,王鸿荣脸上挂不住了,嗔怒道:“太炎兄。我可是把条件说下来了。至于……”
想着王家藏书楼,都快想疯了的章炳麟,即便觉得是一件糊涂事。傻事,他也断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忙拦住了王鸿荣,陪着笑道:“鸿荣兄,我这不是听到你能让我进藏书楼,笑傻了嘛好了,好了……我不笑总行了吧!”
王鸿荣也没多心思,和章炳麟争个长短,于是长话短说道:“犬子。正好也在宁波,改日不如撞日,就明天拜师吧”
对于老朋友如此匆忙的决定,章炳麟其实多少有点反对的情绪,不过想着王家的藏书楼,他决定忍了下来。不过还有一事不明,王鸿荣到底要求章炳麟教授王学谦什么
如果是西方格物,语言,美术人文,这些的话。还不知道谁教谁呢
反正这个问题很重要,对于章炳麟来说也很迫切:“鸿荣兄,王家诗书传家,家学渊源,恐怕令公子在学业上也多半不需要人提点,只要有向学之心,总能成就一身才学。”
这话说的隐晦,其实章炳麟是真的不明白,王鸿荣为什么死乞白赖的要求他带这个学生。
一个理学洋博士,加上王家又是儒学的巨擘,正和他说的那样,家学渊源,哪里有他教导学问的机会更何况王学谦都已经二十五六岁了,要是五六岁,还能糊弄一阵。
但真要让章炳麟当孩子王,估计这老头也要撂挑子。
再说了,章炳麟又不是没有试探过王学谦,在他看来留学欧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少数暴富的家庭,比方说盛宣怀家的老四,盛恩颐,在英国剑桥留学,其实是老婆带着他在国外了那么几年而已。
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在章炳麟看来,王学谦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再说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学谦要是一个纨绔子弟,整想着鲜衣怒马,斗鸡遛狗的,估计身边也聚集不来那么多人才。像是郑华这样的工程学博士,一开口,听谈吐就能感觉出其良好的教育背景。
其实王鸿荣也没想好,到底让章炳麟教儿子什么
章炳麟在诗词歌赋的造诣上小有名声,但对此,王鸿荣是非常不服气的,这方面他也不弱。再说了,自古诗词歌赋高人一等的文人,大部分都生活不如意。
屈原、李白、苏轼,那个不是文思涌泉,笔下生花的才子。
可到头来呢混得一个比一个惨,王鸿荣不想让儿子一门心思去扑在这些技艺上,反而荒废了政治生命。可除了这些,让章炳麟教什么呢这的确让他犯难了,想来想去,他才憋出一句话:“要是太炎兄不介意的话,先教他认字吧”
“认字”
章炳麟手一抖,差点把手中的茶盏当成暗器,飞到了王鸿荣的脸上。见过不靠谱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负责任的父亲,儿子明明是学成归来的精英,却让他认字
这一刻,章炳麟的好脾气都有些忍不住了起来:“鸿荣兄是来消遣小弟来了”
“没有的事。”
见章炳麟脸色难看,王鸿荣抠搜的从袖子里拿出了昨天他改的一份文件,上面署名是王学谦写的。摊开之后,章炳麟就先是一皱眉,字不太好看,但也不算太难看。
不过钢笔字,无法写出毛笔字的遒劲,但这也算不了大错。
再说了,留洋的学生,都喜欢用钢笔,书写方便,携带便捷。
1...221222223224225...602
猜你喜欢